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法律與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法律與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02 09:52:03

A.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哪些啟發意義

一、社會系統論概述
1、社會系統論的源流與發展
現代意義上的系統論研究肇始於20世紀初的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最早被應用於生物學研究領域,貝塔朗菲認為必須把社會現象、社會生活、歷史過程作為一個系統來把握。這個觀點後來也一直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指導著眾多中西方學者從整體的系統視角來觀察自然與社會現象。
到了20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社會有機體理論使得社會系統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馬克思認為「社會關系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他通過對人們從事的勞動和活動進行結構分析,揭示了構成社會系統的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
2、馬克思社會系統的構成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社會系統都由三個最基本的社會形態構成,即經濟的、政治的和意識的社會形態。三者在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中共同構成了一個社會的整體。
經濟系統是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它為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行提供物質能量,對社會結構和民眾意願有深遠的影響;政治系統是社會系統中重要的子系統,政治系統的穩固與否直接關繫到整個社會系統的穩定與和諧,思想文化系統可以說是其他各兩個系統狀況的映射,它和其他諸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屬於存在和意識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其他子系統的運行狀況都會從該子系統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二、當前中國的社會系統與社會問題
1、當前中國社會系統和社會問題分析
長期以來,在中國社會中的政治子系統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的整合是一種政治整合,其他子系統處於被排斥的地位,其功能也被限制在最低的限度或者只是被動地起作用,自身的運行和協調均受制於和服務於政治系統,從而造成了子系統之間的非良性互動。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社會系統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系統逐步占據社會系統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並對社會子系統關系的協調與整合起著決定性作用,這種決定性作用同樣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不穩定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政治系統和經濟系統在社會系統關系中的寡頭地位,導致整個社會的緊張和失衡,並進一步制約了當代中國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穩定發展。因此,在中國看似繁榮崛起、歌舞昇平的表象背後,許多尖銳的、普通人很容易感受到的現實問題不能不引人深思。嚴重的腐敗,黨與政府威信降低,私有化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擴大、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嚴重的環境污染等等問題遍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造成社會問題與社會系統失衡的因素
(1)要素類因素
「要素性負效應是指由於要素自身性質不合理,而引起的系統內部摩擦或紊亂而產生的負效應。」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同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公平待遇,加重了城鄉二元社會差異,拉大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由此可見,中國社會系統的要素性負效應會直接影響整個中國社會系統的穩定和有序。
(2)構成類因素
「構成性負效應是指系統要素之間的構成方式不合理而產生的負效應。」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戰略,這也直接導致了工業部門與農業部門對立的二元經濟結構。城市作為國家的建設重點,又產生了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戶籍制度、勞動用工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有些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被廢除,有些卻依舊存在並活躍於現在的政治體系中,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3)精神類因素
「精神性負效應是指由於系統內部環境與文化、法制不合理而產生的負效應。」一個良性發展的社會系統,除了使物質文明的發達,最重要的是社會關系的和諧和精神文明的有序。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蓬勃發展,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卻略顯偏軟,與市場經濟和現代社會密切相關的法律意識、契約意識和誠信意識都十分淡薄,由此產生了許多精神性的負效應。
(4)失調類因素
「失調性負效應主要是指系統內部構成、結構、要素等與外部環境不協調導致的嚴重功能紊亂、內耗嚴重以及系統優勢難以發揮所產生的負效應。」一個國家的社會系統必然是整個人類社會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人類社會的系統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系統又組成了一個更大的巨型系統。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把社會發展局部的理解為經濟的快速增長,卻對大自然采暴力的行為和態度,嚴重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些都引發了相當大的失調性負效應。
三、社會系統論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指導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從系統學的視角看,社會和諧表現為社會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有序運行。如果社會各子系統之間不能協調運行,處於一種無序狀態,整個社會系統就會出現紊亂。在社會系統中,政治是上層建築,是調節協調社會各系統之間關系的主要機制。政治文明的發展水平,是整個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政治文明的發展,對社會文明的其他組成部分又有著指導作用。因此,推進政治文明建設,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政治保障。
2、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和諧發展
經濟處於基礎地位,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一切的社會活動,包括調節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秩序,最終都是靠經濟發展才得以實現的。經濟發達了社會才有活力;社會有了活力,生活其中的個人才能全面發展;只有經濟發展才是其他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只有經濟發展才能為地球的生態平衡提供建設支持;經濟發展也是處理國際關系的保障,只有一個國家富有了才具有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然而,目前我國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要改變當前這一現狀,就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創新,並結合政策的調整和支持,一起推動我國經濟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發展,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主要依靠提高生產效率上來。
3、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文化系統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子系統,現如今,文化作為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軟實力,有文化,有創新的國家和民族才能越走越好,同時,文化也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和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深入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化,思想觀念、道德素養、價值趨向等多個方面共同導致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和激化。多元性的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4、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毫無疑問,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工業文明的興起,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此同時創造出的巨大的物質財富也激勵著人類不斷的掠奪自然。然而,近些年來,人類在享受著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生活便利和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逐漸發現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的發展病。因此,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我們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用馬克思注主義的系統論觀點指導我們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能動作用、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使社會各子系統協調和諧發展。

B.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2)法律與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C. 法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幾種

答: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1)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就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決定了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理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價值分析方法
價值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價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學的基本方法,就在於法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是揭示法的應然狀態或價值屬性;法作為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規范體系,其本身就是一定價值觀念的體現。法學中的價值分析包括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它們是價值分析過程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或方面。
①價值認知是以法律這個被認知的客體所蘊涵的價值屬性與價值元素為對象的,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個階級、階層的利益標准與價值觀念來調整社會關系和在社會主體之間分配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價值認知的直接目的是如實地觀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價值准則和價值排序。
②價值評價是從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價值准則對特定法律制度的總體或部分進行判斷與取捨。
(3)實證研究方法
①實證研究方法釋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或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a.價值中立,指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b.經驗事實,指可以通過人們的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而發現的確定的事實因素。
②實證研究方法類型
a.社會調查方法。社會調查是法學進行實證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研究者提出具體問題,擬訂出研究方案,通過觀察和實驗採集資料和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識性的命題。
b.歷史研究方法。對法律進行歷史的實證考察,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法律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歷史脈絡,從而深化對現實法律問題的認識。
c.比較研究方法。即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它在學習和借鑒他國有益經驗以改進本國法律、推動國際法治發展、促進法律文化交流和法治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d.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方法在法學領域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法律規則本身就是一個由各種概念所構成並具有嚴謹邏輯結構的判斷和命題;二是由眾多規則所構成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是一個具有邏輯一致性的有機整體;三是適用法律規則解決個案糾紛時,只有嚴格遵循法律本身的內在邏輯推導出裁判結論,才有可能說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相信法律和司法公正。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主要在四個層次上被使用。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概念與法律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個層次是法律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三個層次是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四個層次是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聯系。
e.語義分析方法。即通過分析語言的要素、句法、結構、語源、語境來揭示詞和語句意義的研究方法。

D.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論原則有哪些

社會科學方法論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哲學層次、學科層次、具體層次。本文擬從最高層次,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層次出發,總結概括出若干具有普適價值的一般研究方法:唯物分析法、實踐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主體分析法、系統分析法等。

在理論層面上力求為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提供根本方法論指導,為社會科學研究不斷取得積極有效成果獻綿薄之力。



(4)法律與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不同的社會形態, 社會系統領導核心不同。在農業社會中,由於農業社會是結構鬆散的社會系統,是相對簡單的系統,強有力的「政治天才」可以運籌帷幄。

工業社會比農業社會復雜得多,已不是靠任何「政治天才」個人所能正確領導的。在工業社會中,大系統的決策、控制必須是集體領導,並採用民主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系統決策、控制的方向正確和得力。集體領導在工業社會中體現為政黨的領導。

E.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原則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方面

系統論方法論是研究一切系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的理論體系。它包括系統概念、一般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分析、系統方法論和系統方法的應用等。
研究一切系統的基本觀點(原理):
原理一、整體性——「盲人摸象」的教訓。
原理二、相關性——牽一發而動全身。
原理三、層次性——等級森嚴的結構整體
原理四、有序性——系統功能發揮的源泉
原理五、動態性——發展變化的理論
原理六、調控性——系統的自組織
原理七、最優化——如何追求完美
一、系統方法
就是按照客觀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種方法。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從整體與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揭示系統性質和運動規律,從而達到最佳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根據上面例舉的系統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從方法論角度提出的,其著眼點在於應用,根本目的是優化。
二、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
這是系統方法的出發點。這個原則要求我們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時從整體著眼,從整體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法。
(二)、有序性原則
系統與系統,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之間是層次分明、井井有條的。系統的有序性通過系統的結構來體現,結構決定性質,結構不同,功能不同,有序性也不同。此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系統本身的發展變化規律,而且認識到通過調整或改變結構可以提高整體的功能。
(三)、動態性原則
一切系統都是變化、運動著的,這也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因此探索系統發展變化的方向、動力、速度、原因和規律等有助於我們對更復雜的對象進行研究。這個原則告訴我們,考察系統性質時,要在動態中考察,研究系統的動因,從系統自身的矛盾運動中尋找改善方法,注重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提高系統的管理水平,遵循動態原則。
(四)、最優化原則
如何從幾種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使系統運轉處於最佳狀態,達到最優目標,這是系統方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達到目的,我們應遵循:局部效應服從整體效應;堅持系統多級優化原則;堅持優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結合的原則。
三、系統分析方法的步驟
(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敘述,提出問題的重點和關鍵,劃定范圍、確定目標、明確要求。
(二)確定系統目的。確定達到系統目的各種目標,根據目的提出具體要求,在考慮相應措施。
(三)收集資料。特別重視反映各因素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資料。
(四)建立模型。根據資料,建立各種模型,反映系統不同方面的屬性。
(五)設計方案。利用模型獲得的預測,設計方案,比較各方案的利弊,確定最優。
(六)試驗鑒定。試驗最優後所獲得的方案,提出建議,進行系統評價。

閱讀全文

與法律與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翡翠新武器鑒別方法 瀏覽:641
競爭的定價方法常用在哪裡 瀏覽:564
百度雲隱藏空間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66
快速開硬椰子方法 瀏覽:600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歸納法 瀏覽:998
小學生課後鍛煉方法 瀏覽:407
幼樹刻芽正確方法 瀏覽:272
台式機電源檢測方法 瀏覽:695
如何泡清酒的方法 瀏覽:72
歐巴撩妹正確方法 瀏覽:627
一周歲寶寶咳嗽最簡單方法 瀏覽:567
院線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84
輪船鏈的安裝方法 瀏覽:107
尖銳疣治療好的方法 瀏覽:258
神奇方法治療皮膚病 瀏覽:544
快速閱讀的方法論 瀏覽:446
解決人生困難的四個方法 瀏覽:427
graves眼病治療方法 瀏覽:947
鹽吃得少如何補救方法 瀏覽:136
醫院創新教學方法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