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自然辯證法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開創的研究領域。自然界本身的辯證法是通過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日益被揭示出來的,兩個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聯,不可分割。
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領域的自然辯證法,有其歷史的淵源。從I.康德於1755年和P.-S.拉普拉斯於1796年提出星雲說,試圖揭示天體演化的歷史開始,形而上學的自然觀被打開了第一個缺口。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有了一系列重大發現,其中,能量轉化、細胞學說和進化論,被恩格斯稱之為自然科學中徹底動搖了形而上學自然觀的三大發現。這一切都從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歷史發展和普遍聯系,充分展示了整個自然科學從經驗到理論、從分析到綜合的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辯證法是在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哲學思想的淵源上說,它依據自然科學發展的成果,對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們的新哲學世界觀,始於19 世紀40年代。他們關於自然辯證法思想的萌芽,也產生於這一時期。系統地研究、建立和闡明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從19世紀50年代後期起進行的。在《反杜林論》哲學篇和《自然辯證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描繪了整個自然界發展的辯證圖景,運用豐富的自然科學材料闡發了辯證法的基本規律,研究了各門自然科學的辯證內容。他把自然科學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辯證法同自然科學認識發展和研究方法的辯證法聯系起來研究,並認為從根本上來說認識的辯證法是客觀的辯證法的反映,指出辯證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適合於自然觀的這一發展階段的思維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視研究人和自然的關系,研究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在社會中的發展規律。恩格斯提出18世紀科學和哲學結合的結果就是唯物主義、啟蒙時代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和實踐結合的結果就是英國的社會革命等著名論斷。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詳細地研究了技術史,論述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在現代生產和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自然辯證法的產生不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且對整個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有重要意義。
Ⅱ 自然辯證法
都一樣啊,咱都是東華人!急求!一共有69題!
Ⅲ 闡述自然辯證法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
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
一、科學問題的提出
1、科學研究從問題開始
波普爾:觀察始於問題
(1)從理論發展的總過程看,問題是舊理論的終點與新理論的起點。
(2)從科學研究的具體過程看,科學研究是以問題為框架有選擇地去搜集事實資料。
(3)與認識來源於實踐有關聯:「問題說」著眼於科學研究的程序,「觀察說」著眼於認識的來源,二者層次不同,實質統一。
2、科學問題的來源
(1)為尋求事實之間的聯系提出問題;
(2)從理論與事實之間的矛盾中發現問題:
(3)從某一理論內部的矛盾中發現問題
(4)不同學派理論之間的矛盾中產生
(5)社會需要與現有的生產技術手段的差距上發現問題
3、科研選題原則
科研選題是形成、選擇和確定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的過程。是科學研究的具體化。
(1)創新性原則:前人未解決或未完 全解決的問題
(2)科學性原則:科學理論與科學事實為依據
(3)可行性原則:主客觀條件的考慮
(4)需要性原則:社會(實踐)與學科 (理論)發展需要
二、科學事實的獲取—觀察與實驗
1、科學觀察: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認識與描述各種自然現象,獲取經驗知識的基本手段。
(1)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依賴感官與儀器(3)不改變研究對象,自然發生
2、科學實驗: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科學研究目的,藉助於科學儀器,在科學方法指導下,人為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條件下獲取科學事實的方法。
科學實驗的特殊作用
(1)簡化研究對象
(2)強化研究對象
(3)經濟實用
(4)降低科學研究的風險
觀察與理論的關系
---傳統的看法:觀察獨立於理論
---波普爾等:觀察滲透理論
---愛因斯坦:「是理論決定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東西。」
◎觀察與觀察者的理論知識背景有關;
◎觀察與觀察者的注意力有關;
觀察的客觀性的保證
◎標准方法、先進的觀測儀器;
◎正確理論的指導、嚴謹的科學態度;
◎與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的理解相一致;
◎與真理觀相一致。
觀察實驗中的機遇
機遇是因意外事件導致的科學新發現。
*機遇產生的客觀原因:
自然界中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
如何利用機遇:
世界觀上的認識;開放的思路;廣博的知識背景;敏銳的洞察力
三、科學假說的形成
1、科學假說的構成:背景理論;對現象本質的猜測;推演出的預言與預見
2、假說形成的基本條件:
(1)一致對應性;(2)可解釋性;(3)可預測性;
3、假說的檢驗:
(1)邏輯分析;(2)實踐檢驗;(3)判決性實驗;
四、科學理論的創立
1、創立理論的思維過程
(1)准備階段—問題的提出
(2)醞釀階段—問題的求解
(3)豁朗階段—問題的突破
(4)驗證階段—問題成果的證明和檢驗
2 、科學語言:(1)科學術語(2)科學命題(3)科學符號
3、科學思維方法—演繹方法:(1)演繹推理(2)公理化方法(3)理想實驗
4、科學思維方法—非演繹方法
(1)分析與綜合(2)歸納與概括(3)類比與聯想(4)思想模型
Ⅳ 自然辯證法的原理
自然界發展的辯證法是客觀的辯證法,即自然界發展的普遍規律。以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為指導,對自然界的本質及其發展的普遍規律的揭示和反映,便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關於自然界及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總觀點和總的看法。本篇根據科學技術史和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闡明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一些基本內容。
1.闡明自然界物質存在方式的辯證觀,論述自然界的物質性和特徵,闡明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形式。
2.闡明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辨證觀,描述自然界物質系統及其演化的圖景,揭示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基本特徵,揭示和描述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趨勢和機制。
3.闡明自然界物質系統存在與演化的辯證觀,論述自然界物質系統的存在與演化觀,揭示自然界物質系統存在序列和演化序列的辯證觀,揭示自然界物質系統結構和過程的辯證觀。
4.闡明人類與自然界協調發展的關系,科學地論述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闡明科學技術與人工自然建設及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協調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這一學科的基礎部分,它是科學技術中各門具體學科研究工作的理論思維工具,並對人們正確處理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和科學地創建人工自然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自然觀主要講了,自然界物質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質系統的演化,以及存在與演化的關系。人類與自然界,科學發展觀及其哲學基礎。
自然科學方法論部分講了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級意義,科學問題和科研選題,科學認識的感性方法,理性方法,系統科學方法。
科學技術的辯證法部分講了科學技術的本質和作用,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內動力:科學技術復雜的內部結構,復雜的內部矛盾運動。外動力:主要來源於社會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模式,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Ⅳ 自然辯證法的概念
辯證法
dialectics
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為談話的藝術。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辯證法有不同的認識,古希臘哲學認為它是論證和分析命題中的矛盾、揭露談話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國哲學家G.黑格爾認為,辯證法研究對象本質的自身矛盾,不僅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宇宙觀。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認為辯證法是客觀世界本身固有的規律,思維中的辯證法是客觀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學說。
辯證法有三大規律,這是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的,恩格斯則將它從《邏輯學》中總結和提煉出來,從而使辯證法的規律變得更加清晰了。
如何認識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是衡量一個人哲學思想水平的重要標志,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對辯證法的理解和認識深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辯證法規律揭示的全是極限本質之間的聯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產物。盡管辯證法的規律都是從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來的,但是這些規律完全與客觀現實的本質運動相一致,因此它們都是具有極限真理的客觀規律。
作為極限真理,它的特點就是純粹的絕對性,沒有任何相對性在其中。當然,不要忘記這種純粹的絕對性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它的前提條件就是人的認識領域,或者說,在認識論中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屬於極限真理,它們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理論觀點。
我們知道,在哲學上,本質內部也是分為兩個不同層次的。對本質的現象直接概括出來的觀點屬於知性層次,對現象的本質進行間接的反映得出的觀點屬於理性層次。知性層次和理性層次,這是上升到本質內部進行的劃分。知性層次的特點是直觀性,它與現象之間保持直接的聯系,具有同一性。在現實中知性層次解釋的辯證法很容易被人理解,因為它具有可以被人們感知到的現象作為實例加以說明。理性層次的特點是間接性,它與現象之間沒有直接性的聯系,二者之間具有對立性。因此,理性層次的辯證法往往不容易被人理解。因為它需要通過反思間接地認識到。
知性辯證法與理性辯證法相比,它的特點是直觀性和通俗性。理性辯證法的特點是間接性和深刻性。知性辯證法屬於初級本質的辯證法,理性辯證法屬於二級本質的辯證法。它們二者共同構成了辯證法內部的兩個環節。如果我們用哲學的語言將二者區分開來的話,那麼,知性辯證法把握的是不同質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理性辯證法把握的是同一質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
不同質,分別體現在外部,如偶數與奇數分別是不同性質的整數,它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同一質,則進入到內部,如奇數內部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能再分解的奇數,我們稱它為素數,一種是能夠分解成若干個素數因子之積的奇數,我們稱它為積數,即數學上的奇合數。素數與積數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就是理性辯證法把握的同一質內部的矛盾。顯然,理性把握的矛盾從外表看起來,是不存在的,表現形式都是奇數,沒有本質的不同。但是,深入到奇數內部,人們發現,奇數內部也是存在矛盾的,這個矛盾就表現為奇數的存在形式不同,由此構成了素數和積數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以上就是知性辯證法和理性辯證法的本質區別之一。
知性辯證法和理性辯證法的另一個本質區別表現在論述問題的形式上,知性辯證法缺乏辯證邏輯,通常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外在對比法和現象描述法,而理性辯證法則使用辯證邏輯,通常採用的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貫穿邏輯和歷史相統一這一原則。
從認識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知性辯證法和理性辯證法的本質區別還表現在認識深度上,對同一個矛盾,它們二者之間在認識深度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如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斗爭,從直觀上把握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就是知性辯證法的觀點,此時人們得到的結論與現象完全一致,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矛盾。從本質高度上把握這一矛盾,人們就會得到這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此時,人們的認識上升了一步,從直接性前進到間接性,從初級本質進到了二級本質的高度。當人們的認識進到二級本質高度之後,就形成了理性辯證法的觀點。由此可見,理性辯證法得出的觀點具有間接性,它不能直觀感覺到,必須通過反思上升到本質高度才能把握住。而知性辯證法把握的觀點與客觀存在直接聯系在一起,它是直觀反映出來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