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實證的研究方法的特點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又稱實證哲學。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創始人為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國的J.S.密爾和H.斯賓塞。其形成標志為1830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實證哲學教程》。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稱為老實證主義,20世紀盛極一時的邏輯實證主義稱為新實證主義。實證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將哲學的任務歸結為現象研究,以現象論觀點為出發點,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處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並力圖將哲學溶解於科學之中。實證主義不僅對哲學而且對整個社會科學均發生了深刻影響,孔德所創立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在其後的一個半世紀是西方社會學的主流。
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方法是一種與規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方法相對應的方法,它是基於觀察和試驗取得的大量事實、數據,利用統計推斷的理論和技術,並經過嚴格的經驗檢驗,而且引進數量模型,對社會現象進行數量分析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於揭示各種社會現象的本質聯系。相比規范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主要進行定量分析,依據數據說話,使其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更精確、更科學。
實證研究離不開三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科學理論。理論開展是實證研究的基礎,脫離了科學理論的實證研究,無異於進行一次數據挖掘和組合的游戲。在實證研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研究假設、設計研究變數,構建模型、分析結果,都離不開理論。
第二是數據。數據之於實證研究,如同大米之於巧婦,數據越完整、越准確,實證研究的可靠性也越高。
第三是方法。實證研究主要基於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融合了統計推斷、參數估計等現代統計學知識。實證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如下圖所示:
實證研究的基本流程
2
第一步:確定研究選題。社會科學以人類活動為研究對象,人類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為實證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比如,會計報表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公司會計政策變更會有什麼經濟後果,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企業高管的政治關聯對企業經營有什麼影響等,這些問題都是實證研究可行的選題,也是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
第二步:理論推導並提出研究假設。一旦確定了研究選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理論推導來說明選題的合理性。例如,確定了研究選題是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微觀企業行為,研究者需要從理論上推導宏觀經濟政策為何以及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具體會影響企業哪些微觀行為。當研究者從理論高度推導出可能的研究結論,就可以提出實證研究的待檢驗假設。也就是說,直接去檢驗理論的真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基於邏輯理論推導,可以通過研究假設,直接證明理論的真偽。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假設要緊密結合理論推導,並且研究假設表意要清晰,可操作性要強。
第三步:數據收集與實證研究設計。提出研究假設之後,要圍繞研究假設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有兩層含義:一是收集的數據要同研究假設中的概念相一致,即假設中的概念轉換為數據;二是數據要完整、合理、力求准確。當數據收集完畢,研究者要設計實證計量模型,將零散的數據組合起來,以便於進一步分析。
例如,研究者經過理論推導,提出研究假設: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企業債務融資,這需要兩個關鍵數據:一是如何刻畫計量宏觀經濟政策;二是如何計量企業債務融資。研究者需要根據理論建立實證研究模型,模型的設定既要考慮經濟含義,也要考慮計量經濟學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要將模型設定的偏誤盡可能降到最低,以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穩健。
⑶ 文獻檢視屬於實證性研究方法嗎
你好!根據我的理解,實證研究是有別於規范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因此你所指文獻檢視是否屬於實證研究,這要看採用什麼方法了。如果是用規范性綜述方法進行梳理和思辨性探討,屬於規范研究,往往包含價值判斷。如果採用對現有一組文獻根據其一些特性來設置變數、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將分析結果完整真實地呈報而較少進行價值判斷,則屬於實證研究。
謝謝!
⑷ 什麼是規范性研究什麼是實證性研究
1、規范性研究是在若干假定的前提下,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從純理論上演繹推導出結論;實證性研究是從調查、觀測或實驗獲取的樣本數據和資料中,發現事物的本原,從個別到一般,歸納總結出帶規律性的結論。
規范性研究的出發點和基礎是一定的價值標准、行為准則,它從理論上對被研究的對象進行純粹的邏輯思辨和數學演繹,對經濟現象或經濟問題做出合理與否的判斷。通常要給出「應該怎樣」「怎樣才是合理的」解說。
2、實證性研究的出發點和基礎是觀測實驗數據,通常要對被研究的現象做出「是什麼」的回答。
(4)實證性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實證性研究的產生: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產生於培根的經驗哲學和牛頓——伽利略的自然科學研究。法國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聖西門(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導將自然科學實證的精神貫徹於社會現象研究之中。
他們主張從經驗入手,採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會現象的研究達到精細化和准確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開了實證主義運動的序幕,在西方哲學史上形成實證主義思潮。
⑸ 實證主義與實證方法有什麼區別
實證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和自然科學中的實證方法是兩回事。實證方法只是認為直接與我們感覺經驗有關的陳述才是有意義的;所謂與感覺經驗有關,同時也包括我們按自然規律對尚未發生的感覺經驗的期待。如果超越了這種限制,就等於接受了某些形而上學的假設。在自然科學中,這樣的研究方法是無可指責的。而實證主義則是另一回事,他們把這種經驗的原則作為一切科學和一切真理的准則,這就成了片面的經驗論,認為只有直接表達感覺經驗的陳述或間接與這類陳述有關的命題才有意義,否認了理論思維的重要性,這樣在認識論上就走入了片面性的死胡同,在科學上也等於毀滅自己。所以,我們在肯定實證主義的積極作用的同時,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⑹ 什麼是實證性研究方法
實證性研究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產生於培根的經驗哲學和牛頓——伽利略的自然科學研究。法國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聖西門(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導將自然科學實證的精神貫徹於社會現象研究之中,他們主張從經驗入手,採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會現象的研究達到精細化和准確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開了實證主義運動的序幕,在西方哲學史上形成實證主義思潮。實證主義所推崇的基本原則是科學結論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強調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經驗事實上,通過經驗觀察的數據和實驗研究的手段來揭示一般結論,並且要求這種結論在同一條件下具有可證性。根據以上原則,實證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⑺ 實證研究方法
為了全面認識國際原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之間的互動關系,尤其是准確判斷美元匯率變化對國際油價起伏的影響程度,進而為預測未來油價變化甚至宏觀經濟走勢提供支持,本節將著重從價格長期變化、價格波動幅度及市場風險傳遞等3個角度,實證研究兩個市場之間的密切關系。
4.5.1.1 石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之間的均值溢出效應檢驗
從經濟含義上講,兩個市場之間的均值溢出效應指的是一個市場的價格不僅受到其前期價格的影響,還可能受到其他市場前期價格的影響。長期而言,美元匯率的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是否顯著,是否有助於預測其未來的走勢,均值溢出效應檢驗可以較好地回答這種訴求。
均值溢出效應是從VaR模型的角度而言的,即條件一階矩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因此,可以通過建立VaR模型,按照AIC值最小的原則,選擇最佳的滯後階數,然後通過普通線性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判斷國際油價與美元匯率之間的均值溢出效應。具體方法是,若以X 表示美元匯率,Y表示國際油價,對雙變數回歸方程(式4.20)中的Sj=0(j=1,2,…,m)(原假設)進行假設檢驗。如果拒絕該原假設,則認為美元匯率變化是國際油價起伏的Granger原因;同理,也可以判斷國際油價起伏是否是美元匯率變化的Granger原因。其中m為最大滯後階數。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4.5.1.2 石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之間的波動溢出效應檢驗
波動溢出效應指的是不同市場的價格波動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影響,某一市場價格波動程度不但受自身前期波動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可能受其他市場價格波動程度的制約,即價格波動信息會從一個市場傳遞到另一個市場。市場瞬息萬變,石油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系早已引起各界關注,而美元匯率交易價格的波動是否會傳遞到國際原油市場,這是波動溢出效應檢驗的目的所在。
我們採用ARCH 類模型檢驗和度量波動溢出效應。GARCH模型是在Engle(1982)提出的ARCH模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基本形式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Yt為國際油價或美元匯率;Xt為由解釋變數構成的列向量;θ為系數列向量;ht為殘差的異方差。
同時,由於價格序列的波動通常存在杠桿效應,即價格上漲和下跌導致的序列波動程度不對稱。為此,本節引入TGARCH模型來描述這種現象。TGARCH模型最先由Zakoian(1994)提出,其條件方差為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dt-1為名義變數:εt-1﹤0,dt-1=1;否則,d1,t=0;其他參數的約束與GARCH模型相同。
由於引入了dt-1,因此價格上漲信息(εt-1﹥0)和下跌信息(εt-1﹤0)對條件方差的作用效果出現了差異。上漲時
按照AIC值最小的准則,我們發現分別採用TGARCH(1,1)和GARCH(1,1)模型擬合國際油價和美元匯率是最佳選擇。在這種情況下考慮波動溢出效應,根據Lin和Tamvakis(2001)和Hammoudeh等(2003)在研究不同石油市場之間的互動關系時提供的波動溢出效應檢驗方法,可構造出以下方程:
國外油氣與礦產資源利用風險評價與決策支持技術
式中:hi,t表示第i個市場(國際石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第t期的條件方差;αi,0,αi,1,Ψ和βi,1均為(T)GARCH(1,1)模型的系數。
在式4.24和式4.25中,一個市場的滯後條件方差項作為回歸項加入另一個市場的條件方差方程中,而γi即為第i個市場溢出項的系數。若溢出項在統計上是顯著的,則認為存在相應的波動溢出效應,即一個市場的波動會顯著地傳遞到另一個市場;反之,則不存在顯著的波動溢出效應。
4.5.1.3 石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之間的風險溢出效應檢驗
兩個市場之間的風險溢出效應表示一個市場極端風險的歷史信息有助於預測另一個市場現期和未來的極端風險。市場風險規避和控制是市場參與者不得不審慎考慮的問題,石油貿易這樣的大宗商品貿易更是如此。由於石油與美元一直相伴而行,使得石油市場與美元匯率市場之間互相滲透,市場風險傳遞更值得關注。
風險度量對於國際石油市場和美元匯率市場都至關重要。本節引入簡便而有效的VaR方法來度量市場風險。VaR 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在給定時期內,有x%的可能性,最大的損失是多少?從統計意義上講,VaR表示序列分布函數的分位數。
VaR 風險值的計算方法很多,但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3種,即方差-協方差方法、歷史模擬方法和蒙特卡羅方法。本節採用方差-協方差方法計算國際石油市場和美元匯率市場的VaR風險。在採用方差-協方差方法過程中,考慮到油價和美元匯率序列往往具有尖峰厚尾和非標准正態分布的特徵,因此通常所採用的標准正態分布假設可能會低估實際市場風險。為此,本節引入Nelson提出的廣義誤差分布(GED)來估計GARCH類模型的殘差項(Nelson,1990)。
為了考察國際石油市場和美元匯率市場的風險溢出效應,尤其是美元匯率價格風險對石油市場的影響,我們引入Hong(2003)提出的風險-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VaR建模來刻畫隨時間變化的極端市場風險,然後運用風險-Granger因果檢驗的思想來檢驗一個市場的風險歷史信息是否有助於預測另一個市場的風險的發生。
Hong(2003)藉助樣本互相關函數,提出了基於核權函數的單向和雙向風險-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統計量。在實際操作中,先檢驗雙向風險-Granger因果關系,如果拒絕原假設(即至少存在一個方向的風險-Granger因果關系),則可以進一步檢驗單向風險-Granger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