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對學前兒童文學的教學方法
如何進行高效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
晨株洲
2019年10月27日 · 瀟湘晨報旗下株洲熱點新聞官方賬號
據不完全統計,小學統編語文教材選文中,兒童文學作品占 80% 以上。
著名學者、翻譯家、作家朱自強教授認為,兒童文學之所以能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主體性資源,是因為它最能走進兒童的語言世界和精神世界,最容易讓兒童產生共鳴。
那麼,我們在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教學時,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則嗎?閱讀課教什麼,怎麼教,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又該怎麼解決?
別急,慢慢來!今天,我們就先看看朱自強教授列舉出的幾大原則,然後,帶著思考走進2019 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活動時間:11 月 15 日— 17 日)現場,再聽聽他與周益民、徐世贇、張建軍幾位老師之間的重磅對話,一定會收獲更多。
原則 1:趣味性
這里的 " 趣味性 ",不是單純的感官娛樂,而是一種心靈愉悅、精神滿足的狀態。不是對思想性、藝術性、語文教育價值的消解,而是對它們的深度激話。
這種趣味性是多元的:游戲性、幽默感、馳騁想像、心靈感動、人生智慧、知識探求等等,都是 " 趣味性 " 的構成元素。
春天
春天對冰雪說了什麼,冰雪那麼聽話,都化了。
春天對小草說了什麼,小草那麼聽話,都綠了。
春天對花兒說了什麼,花兒那麼聽話,都開了。
《春天》這首充滿童趣的小詩,意在讓讀者感受大自然的生靈對春天所發出的召喚的應和,孩子們可以輕易感受到那種無以言說的美。
如果我們問學生:春天都說了什麼?冰雪融化的原因是什麼?頓時美感全失。
原則 2:感性化
兒童的情緒和認知特點,都以感性為主導,敏銳度驚人,具有豐富情感的作品,往往都是兒童優先喜歡的對象。
《流螢》是金波先生創作的一首抒情詩,語言清淺,意境唯美。
流螢
我不給你剪裁天邊的晚霞,
也不給你摘取夜空的繁星,
孩子,讓我們一起,
一起去捕捉黃昏的流螢。
晚雲燒得紫了,
慢慢融進蒼茫的暮色中;
耀眼的小花隱去了,
山只留下它高高的身影。
快看,天邊飛來幾點流螢,
一會兒滅,一會兒明,
像一顆星,兩顆星,
像一顆顆長著翅膀的繁星。
我從菜園里拔一根蔥管兒,
好放進幾只流螢,
讓它閃出柔和的光吧,
孩子,送你一盞翠綠的燈。
放螢火在你的枕邊,
我再編一個童話給你聽,
說在夏天的夜裡,
有一個翠綠的夢。
針對這首童詩,朱自強教授設計了一個問題:下面對《流螢》一詩的兩種評論,哪個說得比較貼切?
1.《流螢》這首詩的語言如鼓點鏗鏘有力,讀來讓人情緒激昂。
2.《流螢》這首詩的語言如洞簫悠揚婉轉,讀來讓人心緒沉靜。
這樣比較感性化,同時也將語言的韻律、節奏與音樂上的樂器聯系起來,通過訴諸於兒童的音樂感知,激發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如果直接問: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是什麼樣?特別抽象,很容易讓學生摸不著頭腦。
為了使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更具感性化,朱教授建議老師們在說明事理時,要盡量少用論述性語言而多用描寫性語言。
原則 3:整體性
朱自強教授所說的 " 整體性 " 指向的是語言和文學本身,是將語言和文學看作一個 " 結構 "。
單看 " 去跳舞娛樂 ",好像也沒什麼其他意思。但是,如果你聯系《蜻蜓和螞蟻》這則寓言的上下文,就會發現這句話有著更深刻的意指。
蜻蜓和螞蟻
蜻蜓姑娘能歌善舞,唱過了一夏,跳完了三伏。日子過得流水般速,轉眼寒冷的冬天已至。田野里荒涼調敝,美好的時光已逝去,哪能再綠葉為家,無憂無慮,飢寒交迫,蜻蜓不再唱歌,肚裡空空,唱歌又有何樂?
她滿臉愁容,來向螞蟻說:" 收留我吧!收留我!願借你窩里把冬過。讓我吃飽,讓我暖和,春天一到我就好活。"
螞蟻聽後冷冷地說:怎麼,夏天你沒有勞作?"
" 夏天哪裡顧上這些!我們日日尋歡作樂,鮮草叢里,歌聲響徹。"
" 哦,事情原來是這樣!既然你已經唱夠了歌,現在該去跳舞娛樂!"
教師要找到文章那個高高在上的靈魂,沿著它,回溯到山腰和山腳,呈現出文章的來龍去脈。
原則 4:人文性
小學語文的文學閱讀、兒童文學閱讀必須直接抵達兒童的內心世界,激起兒童情感、思想、價值觀上的共鳴,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獲得了新的、內在的精神生命,如此才能豐富、深化語文學習的快樂。
威廉 · 史塔克創作的《驢小弟變石頭》,深受世界各地孩子喜愛的現代經典。它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魔法創造奇跡的故事,這種愛之於兒童心靈成長的價值,不言而喻。
原則 5:意義生成
意義生成就是閱讀者根據文本所提供的訊息,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意義。
丑小鴨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有人讀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有人讀出: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追求,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有人讀出:真正的丑小鴨,變成不了白天鵝,除非它本來就是從天鵝蛋里爬出來的 ......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如此。
而對於小學兒童讀者未必一定要明確 " 清晰 " 地把意義表達出來,可以停留於朦朧之間的感受層面。
原則 6:形式分析
文學是有意味的形式。兒童文學有多種多樣的文學體裁,文學體裁就是形式問題。兒歌與兒童詩,故事與小說,小說與散文,童話與寓言,都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同是一類文學體裁,不同的作品又有不同的藝術形式上的特色。同是一類文學體裁的創作,不同的作家又會有不同的藝術表現。
朱自強教授說:"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對文學形式(語言形式)的分析貫徹、落實得好,語文教育少、慢、差、費 " 問題的解決就不是遙遙無期,而是指日可待。"
為了那份指日可待,為了進行高效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我們需要堅持原則,找對方法,找對方向。
來源:點燈人教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B. 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有哪些
談談幾種常見的閱讀教學方法
教師、學生、教材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信息傳遞方式。如果
不能從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上來把握這些教學方法,就會被紛紜繁雜的現象搞得眼花繚亂,無所
適從。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閱讀教學方法。
1、評點法。又稱串講法,講授法,講述法,講解法,講析法,講評法,講演法,講讀法,點撥法等。
我國古代的評點法始於唐代殷蟠編選的唐詩集《河嶽英靈集》,有簡明精闢的評點。南宋發展
成為有總批、眉批、夾批及圈點相結合的評點法。明代評點成風,最著名的是歸有光的《史
記》五色圈點本和李贄(卓吾)的《水滸傳》評點本。成就最高的評點家是明末清初的金聖嘆(1
068-1661),他原名金采,明亡後改名人瑞,號聖嘆。他桀驁不馴,致力學術,專注古籍評點。他的
代表作就是「腰斬水滸」,認為120回的《水滸傳》,前71回是傑作,後49回是敗筆。用歷史唯物
主義的眼光來看,後49回寫了農民起義找不到出路(要麼被鎮壓下去,要麼重建一個封建王朝)的
無可奈何的結局,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遠不如留下一個懸念,讓人們去思索,去尋找。我
國傳統評點法的最基本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用直覺、會意、頓悟的方法揭示真諦,其形式多是書
評合一,評點就是對書文的點解和評串(點者斷也,評者串也)。明人稱贊李贄《水滸傳》評點本
說:「若無老卓揭出一段精神,則作者和讀者千古俱成夢境。」這與西方基於抽象思維的歸納演
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其形式多是寫成獨立的論文的文學評論,形成鮮明的對
照。現代的評點法是我國古代的文章評點法在閱讀教學中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方法就是:
點,就是點解,又叫點撥。在讀中進行。要點在要害處,並要點破。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
的「鄒忌修八尺有餘」,要點「修」,是長而美或高而美,如茂林修竹、身材修頎等。蛇也很長,
但不叫「修」,因為它不美。電線桿子也很高,也不叫「修」,因為它不美,或者是另外一種美。
又如:「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要
點「私」——偏愛;「畏」——畏懼,害怕;「欲」——要滿足自己的慾望。總之,對重點詞語要
重錘敲打,使之濺出火花。
評,就是評串。即句子、段落之間和全篇的評論和關聯。要評出韻味來,評出思想感情來;要串
起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來,串起文章的階段性和連貫性來。評中有串,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和技
法來。具體來說,句與句間要評出語脈,使其「通」;語段與語段之間要評出層次,使其「順」;
結構段與結構段之間要評出邏輯,使其顯示出內在聯系;總評要評出主旨和技法,即中心思想和
寫作特點。如上文的第一句「鄒忌修八尺有餘」,寫身材高大;第二句「而形貌昳麗」,寫容貌
美麗。兩句總寫鄒忌是一個標致的美男子。在層次與層次之間,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
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二者的區別是有無「君美甚」。有則是真心的贊美,無則
是怯懦的奉承。段與段之間,如第一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詳細描述他由受蒙蔽到了解事實真
相的過程,為進諫作鋪墊。第二段:寫鄒忌向齊王進諫。進諫的方式不是直接提出建議,而是用
以小喻大的方法,委婉,含蓄,動聽,易於使人接受。這種方法就叫做「諷」。第三四段:寫齊王
虛心納諫及取得的巨大效果。「三賞」「三變」及「四國來朝」是極言生趣的寫法,所以有誇
大之詞。如「四國來朝」就不副史實,「戰勝於朝廷」也屬於設想。總評:封建帝王納諫是為了
鞏固他們的統治,但在歷史上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因為他們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客觀上有利於
社會進步,並能給人民帶來某些好處。鄒忌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也值得我們在生活中和寫作中
借鑒。
評點法可以概括為四句話:一般的地方讀過,重點的地方講解,層次段落之間評論,全文講完後總
結。在具體運用中,哪些地方評點,哪些地方不評點,點多點少,評點如何結合等,都要依具體情
況而定。點得過少則不透,點得過多則淹沒重點,評點結合不好則會把文章講得支離破碎。教材
不同,對象不同,都要有所區別。如文言文一般要點多評少,現代文一般要點少評多,低年級一般
要點重於評,高年級一般要評重於點。
2015-02-06 逸豪_2015 文章來源 閱 5670 轉 32 分享: 微信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1 贏順模擬版 7 macd金叉 13 文華財經
2 贏順期貨官網 8 buy360 14 鈦鎂合金型材
3 文華財經官網 9 成人高考試題 15 什麼是型材
4 kdj是什麼意思 10 kdj指標詳解 16 贏順模擬版
5 成人高考是什
么
11 鈦合金 17 贏順期貨官網
6 比特幣 12 成人高考題目 18 文華財經官網
不銹鋼自吸泵
關閉
關閉
評點法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優點是,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
深刻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計劃的完成對眾多對象的教學任務,方法也簡便易行。缺點是,不易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易讓學生進行讀寫練習,不易照顧個性差異。它的優缺點,都是
由它的信息傳遞的單向注入式所決定的。張志公指出,教師一講到底是「笨的勞而少功的老辦
法」,備課只備教學內容而不必研究學生,也不必進行教學構思。也有人因此稱教師為「教書
匠」,即只教書不育人。這些話都是針對它的缺點說的。我們在運用時要揚長避短,注意適應學
生的認識規律,利用科學的啟迪和藝術的感染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於
以上的特點,它的適應范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教材來說,適應於內容較深、語言較難的文
章,一般文章中的精講部分,以及其他學生自學能力難以達到的地方。如較難的文言文,魯迅的
一些作品,文章的難點疑點等。就對象來說,年級愈低、自覺性主動性愈弱的學生,適應性就愈
差;反之,適應性愈強。如初中宜較少採用,高中可較多採用。
2、談話法。又稱提問法,問答法,疑問法,析疑法等。特點是以師生的相互問答為主要方式來組
織課堂教學活動。在我國古代教育中,曾有過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的傳統。例如《論語》,就教
育學的觀點來看,就是孔子用談話法和討論法教學的實錄。該書共記錄了117次問答,其中4次孔
子問弟子,11次弟子問弟子,102次弟子問孔子。並且正是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啟發式」教學,並
規定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啟發式教學三原則。但在後來
長期的封建教育中,評點法逐步成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演變成僵
死的注入式。直至近代和現代白話文進入語文教材之後,還是沿襲那種注入式的教文言文的方
法來教現代文,極大地阻礙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黎錦熙早就指出:「歷來全國中等學校之本
國國文成績殊不見佳,……症結何在?就在講讀教學時,不知道將白話文的教材與文言文的教材
分別處理,而只知道籠統的用一種大概相同的教學法。」打破評點法的一統天下,談話法和其他
教學方法的提倡和運用,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成果。談話法作為一種有理論指導的規范化的
教學實踐活動,是從1953年「紅領巾教學法」開始,逐步得到推廣的。其要點有:講究教師提問
的藝術,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處理面向集體提問和指名回答的關系
等。教學實踐中經常見到的現象是:平庸的提問引起學生有口無心的隨答;高深莫測的提問使學
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夠牽動學生的神經,能夠激起學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問,才具有魅力。
一連串具有思考價值和激發力量的緊密相連的問題,可以勾勒出一堂輪廓清晰、結構嚴謹的課
堂教學,不斷閃耀的智慧的火花,不斷湧起的感情的浪潮,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3、討論法。又稱議論法,辯論法,研究法,研討法,座談法等。是由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師生之間
的交流共同組成。組織課堂討論要注意三點:
明確目的。討論前要根據教學目的來確定討論的內容和形式。討論的問題要集中,要既有思考
價值又有明辨需要。這些問題往往是具有一定的鑒賞意義和評價意義的難點和疑點,並且與現
實生活有較密切的關系。討論的形式可以分組進行,也可以全班進行;可以用整個課時,也可以
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點撥。點,就是點明分歧的實質和焦點,使不同
的意見和對立的意見明朗化,引導討論步步深入。撥,就是調整方向,避開岔道,放過枝節,使討
論始終圍繞著中心問題進行。要根據主要問題辨明的程度,及時決定討論的結束或延續。最後
評價討論的結果也要集中在主要問題上。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討論成敗的關鍵。北京市特級教師寧鴻彬用三不迷信和三個
允許的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不迷信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
名家,不迷信教師。三個允許是:允許有錯誤,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
動起來了,他們是能夠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且加以辨明的。例如《陳涉世家》:「陳勝、吳
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句中的單引號應去掉。《火刑》:「喬爾丹
諾?布魯諾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歐洲。」「足跡」與「踏遍」搭配不當。《虎吼雷鳴馬蕭
蕭》:「群山上松濤洶涌澎湃,無邊無涯。」不符合修辭格「通感」的運法,松濤是聲音,不能洶
涌澎湃,無邊無涯。《古代英雄的石像》:「歷史並不可靠。」應改為「歷史書並不完全可
靠」等。
教師要有民主的態度。在討論中,教師是組織者也是參加者。對爭論中的問題,要讓各方充分發
表意見,不能生硬的下結論。學生的意見如有錯誤要正確引導,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發
現自己有錯誤或疏漏,要勇於承認和改正。特別是對學生的正確意見要充分肯定,對有創見的看
法要充分尊重。《七根火柴》:「他的臉色舒展了。」有的學生提出,顏色只有紅黃藍白黑或深
淺的不同,沒有緊湊和舒展的區別。有的學生說,詞典上講「臉色」有「表情」的意思,所以
能「舒展」。教師肯定了後一種意見。但有的學生仍不服,認為表情有氣色、氣氛等,都是無形
的,只能說緊張或舒緩,也不能說「舒展」,只有面容才能「舒展」。教師表揚了這些同學的獨
立鑽研精神,並且表示暫不作結論,希望大家繼續研究。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運用討論法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初中學生尚處於心理開放期,表現在課堂上勇
於發言,不怕失誤,教師要在內容和技巧方面引導他們向高層次發展。高中學生進入心理封鎖
期,表現在課堂上發言審慎,必須經過深思熟慮,自認為確有把握時才發言。一次失誤,會導致以
後再不發言,甚至別人的失誤也會引以為戒。但同時,封鎖性愈強,「秘密」愈多,表現自我和渴
求別人理解的願望愈強烈。他們要借表現自己來顯示自我的存在與價值,來建立和調整自我與
周圍環境中的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是不開放,而是要看對象;不是不表現,而是要看價
值。
討論中要通過學生發言的聲音、表情、動作等,來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如沉默是思考,緘默是
不願發言,聲音小是膽怯,速度快是緊張,語言不簡練是思考不成熟,聲音平淡是積極性不高,望
老師是試探,環顧同學是尋求支持,態度平靜是胸有成竹,言辭激烈是有論敵等等。教師要了解
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辯論是思想的競賽,也是說理的競賽,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論述能力。要能夠從眾多
的發言中發掘問題的本質,進行實事求是的連貫的清晰的論證,從而捍衛自己的觀點,還要能夠
正確評價別人的發言,准確的找出論證中的錯誤,抓問題的要害,進行有理有據的、令人信服的
駁斥。兩方面結合起來,使問題得到徹底的、明確的結論。所以培根說:「會談使人敏捷。」
4、導讀法。又稱教讀法,自讀法,探討法,探索法,發現法等。顧名思義,導讀就是教師指導學生
自己閱讀,以學生的閱讀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基
本作法是,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和要求,學生自己認讀,自己分析,自己綜合,互相質疑解難,共同
切磋琢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指定的作業等。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隨時指點。
導讀法的根本革新意義,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拙劣的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優秀
的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真理。」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奉送」式授以知識本身,「發現」式
授以獲得知識的方法。關於「發現真理」,是指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並非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
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美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引導學生發現,不僅限於人類尚未
知曉的事物;確切的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即是要培養創造能
力,並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什麼創造。當然,如果能有一點,那是很可貴的。心理學還證明,
用發現法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即最容易形成熟練技
巧,能夠像自身的機能一樣,便於儲存和運用。目前許多優秀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方法改革實驗,
多屬於這種類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特級語文教師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和
遼寧省特級語文教師魏書生的以語文「知識樹」為體系的「六步教學法」。
5、練習法。又稱鞏固法,總結法,復習法,智力競賽法等,是導讀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教師指
導學生在完成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的過程中閱讀和理解課文,從中獲得知識,並把知識轉化為技
能和熟練技巧。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必須進行各項內容和
各種形式的訓練。
練習法運用了「運動心理學」的原理,使學生在口、耳、眼、手、腦的有規律運動中強化訓練
效果。葉聖陶先生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
好。」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練習課成敗的關鍵是能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興趣。葉聖陶稱贊朱熹說:「朱子注『學而時習之』道,『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
如鳥數飛也』。這個說法極好。」練習在教學過程的任何階段都可以進行。練習就是
練「飛」,預習就是嘗試著「飛」,訓練就是教師指導著「飛」,歷練就是實踐著「飛」,復習就
是來回往返的「飛」等等。技能練得純熟,才能自由翱翔。練習中糾正一種錯誤,能避免實踐中
的許多次錯誤。學生作業中經常出現各種錯誤,許多教師和家長歸究於「粗心」,其實是由於練
習不充分,沒有練成純熟的技能所致。
閱讀教學練習的內容主要有朗讀,默讀,視讀,吟誦,背誦,默寫,填空,答題,智力競賽,填表,制
圖,寫短文等。篇章教學的檢測階段、鞏固階段和運用階段,單元復習和學期復習,都經常採用
練習法。考試採用標准化試題以後,更促使了「課堂教學練習化」的發展。
練習法的一般程序為:(1)教師設計練習題,向學生說明練習的內容和方法; (2)指導學生開展練
習活動;(3)通過答問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饋信息;(4)調節和校正練習活動,保證教學計劃的實
施;(5)檢測評定練習成績,強化練習效果。而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教師設計的練習題。練習題的
設計要作到:(1)體現教學目的,(2)體現知識和能力的體系,(3)本於教材而又有綜合性和靈活
性,(4)具有創造性和遷移性。練習法是以學生的獨立活動為主,但並不排除必要的學生之間的
研究討論,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
在各種練習方式中,智力競賽有特殊的意義。它能夠創設一種良好的智力發展背景,讓學生在競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來自: 逸豪_2015 > 《我的圖書館》 以文找文 | 舉報
上一篇:搞定高考成語只需一天時間
下一篇:[轉] 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介紹
爭中探索新知、克服困難、體驗成功。實驗證明,處於競爭狀態中人的體力活動和智力活動的
強度和靈敏度都高出平時許多倍。就長遠意義來講,智力競賽也適宜於培養學生在充滿激烈競
爭的新世紀中,學會競爭、適應競爭和開拓進取的能力。
6、讀議講練法。這種方法是評點法、談話法、討論法、導讀法、練習法的綜合運用方式。以
上各種閱讀教學方法分別體現單向輸出、雙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種信息傳遞的方式及其逆向運
用的方式。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不是單獨使用哪一種方法,而要根據具體情況,或者以某種方
法為主而以其他方法的因素作補充,或者綜合使用各種方法共同組織課堂教學。上海育才中學
校長段力佩提出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教師、學
生的讀寫講練結合起來,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優化組合,以適應各種情境。所以這種
方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是多數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讀議講練法的一般程序為:
1)指導學生閱讀。主要用導讀法。
2)組織學生研討。主要用談話法和討論法。
3)精講。主要用評點法。
4)進行口頭或書面練習。主要用練習法。
例如《詩經?伐檀》讀議講練法教學設計:(1)指導學生閱讀,參照課本注釋自讀,利用工具書理
解字詞,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2)組織學生討論的主要問題(或由教師提出,或從學生
的提問中選擇):為什麼要用重章疊唱的形式? (3)教師講解的重點:三章中不同的字詞,揭示課
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結合欣賞配樂朗誦)(4)指導學生練習:熟讀,背誦,默寫。通過這樣
的欣賞、朗讀、背誦、默寫等訓練,使古代勞動人民悲壯遼闊的勞動場面和深沉鬱結的思想感
情印入學生的腦海,就會成為他們的心理素質。
7、情境教學法。又稱觀察法,欣賞法,電化教學法等。其特點是利用生活場景、圖片、幻燈、
投影、電影、電視、實驗室、錄音、錄像、微電子機、演課本劇、CAI課件等方法,創設一定的
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情境中觀察、體驗、思考、練習、從而掌握教學內容,完成訓練
任務。
情境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教學方式的科學化和教學內容的情境化。科學化的手段打破了時空
限制,能把中外古今的社會現象和天南地北的自然景觀生動形象地搬進課堂,使豐富多樣的教學
內容化為具體直觀的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某些想像力難以達到的宏觀景象,不易覺察
的微觀世界,抽象的意念,事物內部的變化形態等教學內容,情境教學具有特殊的優勢。例如,到
天文館里講《宇宙里有些什麼》,放映圖聲並茂的教學錄像《醉翁亭記》後教師再作講解,以
《開國大典》的歷史記錄為背景教學《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先聽《連升三級》的相聲
錄音後再讀課文,通過師生同台演出課本劇的方法教學《竇娥冤》等,都會有令人滿意的教學效
果。
誇美紐斯曾經指出,教育方法的嚴酷,使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才智的屠宰場」。
因為錯誤的方法違背學生的認識規律,破壞學生正常的認識活動,其惡果是磨滅學生的創造意
識,窒息學生智慧的火花。所以,只有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收到絕佳的效果。
C. 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導語: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的分類就是把多種多樣的各種教學方法,按照一定的規則或標准,將它們歸屬為一個有內在聯系的體系。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教學手段的方法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PPT圖畫片,再加上生動的文學語言,並運用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情景現場,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事內如臨其境;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通過互動過程讓學生學習記憶,例如上化學課老師找同學一起做實驗就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方式。
案列教學法,案例學習就是通過具體案例去理解相關知識,這一點經常運用在法律條文的學習中。
研討式教學法,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學習,類似於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在參與中積極思考和理解問題。
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經常運用在大學教學中,老師只勾勒出大致輪廓,而具體的內容需要學生自學填充。
項目驅動教學法,項目驅動常用於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中,通過給定一定論題,學生下來自行論證,這種方法適用於成人。
教學手段指運用教學輔助工具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可以是視聽,也可以是實踐活動,現在以多媒體為多。現代化教學手段是與傳統教學手段相對而言的。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於各學科教學領域。因利用其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輔助教學,又稱為「電化教學」。
教學方法的種類
目前,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與方法
1、教師用授漁的方法而不是授魚的方法。
教師認真講授每一堂課、每一章節。寮國文是拼音文字,其詞彙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拼讀不難,但要記住其多個含義就難了,我們在講解詞義時,都舉一反三,把每個詞義都講深講透並舉例用法;在講授寮國語句子結構特點時,將其與漢語句子結構特點進行比較,最終解決了寮國語各類詞彙的用法和句子結構規律。這一方法很重要。我們發現個別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都是因為弄不懂詞義,沒有掌握句子結構的規律,顯得極沒有信心,而掌握詞義和句子結構規律的學生,學習興趣大,顯得很有信心,學習成績好。把詞義及用法和句子結構規律教給學生就像把鑰匙給學生讓他們去打開寮國語知識這個大門。
2、加強聽、說、讀、寫、譯的基本功訓練。
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如何關繫到能不能實現培養目標的問題,本專業各門課程都要圍繞培養目標這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雖然有口語、視聽說、閱讀和翻譯等有側重訓練的課程,但精讀課在使學生掌握基本詞彙和語法的基礎上也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了上述及格方面的訓練。我們要求學生課前一定要預習,上課時不看課本而是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課文和回答問題。二年級開始盡量完全用寮國語講課,到高年級全部用寮國語上課。每一章節都留一定的世界給學生討論。討論內容有與該章節詞義和語法有關或與思想內容有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用寮國語進行討論。老師在講授詞義和語法時,有目的地進行外譯中、中譯外的訓練,而不是等到高年級開翻譯課時才進行翻譯訓練。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我們都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學生模仿電台播音員那樣朗讀寮國語文章,定期進行用寮國文寫作比賽,用寮國語講故事比賽。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用寮國語進行交流。基本功訓練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將書面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授課文過程中採用與學生溝通的互動方式。
教師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學生用所學的詞彙、語法結合實際造句,鼓勵學生大膽對老師的教學提出問題,甚至可以否認。教學中老師雖然處於 主導地位,但在關繫上與學生是平等的,課堂上可以爭論。這種關系定位使課堂氣氛活躍,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到學生的需要,查找問題的所在,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4、開辟第二課堂活動。
在我校外語學院教學樓外的相思湖畔開設了外語角。寮國語專業和其他專業學生和在我校學習的寮國留學生和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每周定期在那裡進行交流。除了外語角活動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我校寮國留學生和寮國籍教師的有利條件,利用課外活動和節假日時間與寮國留學生和寮國籍教師交往,帶他們上街買東西或游戲或舉行各類活動,練習口語,充當翻譯。通過與寮國人的接觸、交往,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了提高。
5、第三年到所學語言對象國的大學留學一年。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每屆學生第三年都到寮國國家大學留學一年,使他們有一年的時間置身在所學語言對象國里。教他們的全是寮國教師,接觸的都是寮國人,不僅學到地道的寮國語而且對寮國的社會、風土人情有切身地了解。這一方法很有效,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部分學生回來後,能講一口流利、地道的寮國語。四年級畢業前,一些要寮國語翻譯的公司為了考察這個學生能不能用,先讓他們跟公司到寮國考察,讓他們當公司的翻譯。接受考驗的學生很有信心,較好的完成了任務,公司就決定錄用他們。這些都得益於在國外留學一年。
教學手段現代化
現代化基礎
1.社會發展基礎
19世紀末以來,世界人口激增帶來巨大的入學壓力;人類知識總量的激增與老化周期縮短對教育提出了挑戰;高漲的民主運動對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為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社會因素。
2.科學發展基礎
神經生理學家Brodmann認為人的大腦功能分為52個功能區,Sprey裂腦實驗研究中發現人的左右腦各有分工(左腦半球主要管理語言、邏輯思維;右腦半球主要管理形態結構、時間與空間)。心理學家Trechler關於感官與學習的關系研究發現,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而獲得的知識分別是83%、11%、3.5%、1.5%、1.0%。這表明,各種感官都與知識的獲得相關聯,教學中應當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特別是視覺、聽覺,最好的教學手段是視聽結合、兼用形象與聲音來呈現教學內容。
3.技術基礎
自19世紀末以來,幻燈、電影、電視機、計算機等相繼發明,並不斷地在教學領域推廣使用。這些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直接地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技術基礎,正是這些現代科技把教學手段現代化變成了現實。而且,由於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設備電子化、兼用形聲呈現教學信息、對教學內容作一定的變換「處理」、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適應性強等方面的特點,因此它的出現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1)拓展了教育的時空,使傳統階段教育向現代終身教育發展成為可能;(2)引起教育內部的深刻變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沖擊傳統的教育結構、制度,促使現代教育體系的確立;引起教師與學生的教學行為的變化;把傳統的教師←—→學生教學系統發展成為教師←—→教學機器←—→學生的新型教學系統;發展教育內容的表現形式,增強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改變教科書的概念。(3)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進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可見,教學手段現代化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它對促進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們應當重視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特別是在實踐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進程。
現代化策略
(一)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整合
從辯證的角度看,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各有優點與不足。現代化教學手段多長於知識的傳授、長於智力發展,而短於品德、情感、審美教育,師生之間缺乏人際交往、情感交往,學生難以從教師那裡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審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還存在短於具體的技能、技巧的培養,對眼、耳的過度刺激有害學生的感官。
因此,對待二者不可偏廢,應當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協調。所以,應對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做出科學的分析,對應當或必須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程內容則做出硬性規定,要求教師必須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在需要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手段的課程內容則要求教師盡可能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這樣,不但可以起到發揮教師引導學生科學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自學、學會自學的作用,而且也使教師能夠對學生自學中由教學機器不能夠回答的特殊問題進行個別的解答,也可預防學生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非常事件、甚至犯罪活動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二)制定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政策
與早發內生型現代化的由下而上、通過漫長的自然演化使教育完成現代化有所不同,我國教育現代化是與社會後發外生型現代化相聯系的,如若依靠民眾的覺悟、資金的緩慢積累來完成教育現代化則勢必延誤教育現代化的時機。
因此,必須走由上而下、強化政府行政主導作用的道路。這在珠江三角洲、海南地區已取得了成功。因此,國家應當從宏觀政策方面,在政策導向、投資規劃、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和項目檢查等方面發揮政策性、權威性的指導作用。
(1)建立一個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政策保障體系。比如建立一個由中央與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學校領導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專家組成的行政機構,便於國家對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實施具有全面的、整體的管理。
(2)制定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管理制度,對教學手段現代化建設中的資金投放、項目選擇、進展情況、崗位編制、質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則進行具體管理,使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能夠落到實處。
(3)採用國家資助、社會贊助與學校出資相結合的策略,多方籌資以解決資金問題。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購買、研製、使用提供足夠的資金。
(4)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就學人口眾多,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差距較大的國家,這個實情決定了教學手段現代化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達到某一個水平,而只能是根據各個地區的發育水平、教育發展程度而分地區、有差別地實施教學手段現代化計劃。全面啟動與差別實施是我國教學手段現代化發展的基本決策思維。有所側重、分階段地推進又是實施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一個策略。
教師技術培訓
教師在是否樂意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較大的能動作用。
故應當開展對現行教師、師范學校學生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培訓工作,使教師懂得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理論准則,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技術。
1.組織理論學習
要求教師進修有關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理論課程,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2.開展教學演示
組織教師參加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師通過使用演示來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技術。
3.組織教學觀訪
組織教師參觀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較為先進的學校,通過觀訪提高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認識與使用水平。
4.開展科技活動
組織教師參觀新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展覽會,傳遞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最新情報與信息。
5.開展研製活動
組織教師參加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自製、檢修講習班,提高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製作水平、維護水平。
加強微觀管理
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微觀管理也是更好地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現代化教學媒體的使用管理制度
學校、地區乃至國家應當對現有的教學硬體、軟體進行整理、分類、登記、注冊,且層層上報,建立一個大型的關於現有教學硬體與軟體的網路信息系統。這樣不但便於對現代化教學手段情況的掌握,而且也可以避免現有教學媒體的丟失、破壞,而且還有利於對現有教學媒體的科學配置、統一調度與使用,避免重復購置。
2.建立現代化教學手段設備的互借、租賃制度,擴大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的頻率、地域范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問題。有的研究者在對我國目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情況調查之後指出,在許多學校中,現代化教學媒體使用頻率較低,常常是點綴在公開課上,擺設在實驗室中,而很少真正地進入課堂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更多地是在總結評比、參觀交流、招生公告等場合充當裝飾品而已,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3.審核課程內容對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課程應當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范圍
應該承認,現在存在一些教師不願意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事實。因為在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涉及到教學設備的布置准備、教學硬體設備的檢查與維護、教學軟體的選擇或製作、使用後的清潔及收藏等方面的工作,比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要「麻煩」得多。因此,圖方便的教師往往不願意自覺地選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此,應當建立一個審核組織,在研究現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現行課程內容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范圍做出規定。同時還制定政策,對在教育、教學中積極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師進行獎勵。
提高技術水平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軟體技術水平直接制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學媒體軟體的製作技術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學軟體的製作確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因為它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理論與技術,而同時精通多方面學科、熟悉製作全過程技術的人員較少。所以,教學軟體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我國在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過程中,應當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來規劃現代化教學手段製作隊伍的建設。
一方面,緊跟世界技術發展的潮流,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另一方面,加緊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在學校中,特別是師范學校中重視現代教學媒體的教育工作,培養出一大批懂得某分科專業知識、懂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技術製作。
D. 文學概論怎麼教
《文學概論》課程向來是中文系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對於剛剛踏入大學殿堂開始接觸中文系課程的大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門課程對他們理解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把握文學的特徵和意義、培養理論的和邏輯的思維方式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會對大學中文系課程體系中的其他課程的教學有所裨益。目前,在大學中文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組織教學的教學單位,還是擔任具體教學實踐的專任教師都非常重視這門課程,時常關注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不斷摸索能進一步適應當前文化發展和知識更新過程、進一步貼近學生現實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近幾年來擔任文學概論課程的專任教師都發現,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文學概論》課程雖然重要,但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其實非常困難。本人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希望能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文學概論課的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一 作為中文系的主幹課程之一,《文學概論》概論課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課難上,老師感到很困惑,「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成了一個難題;課難學,課難考,學生更感到很撓頭。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分析,之所以有這樣的困境出現,與以下幾個因素是分不開的。 1、《文學概論》課程的性質與特徵導致的學生接受上的困難 文學概論課是一門理論課,它的課程形態是對文學現象的總結與概括,特徵是以抽象的邏輯思維和感性的形象思維相結合,密切關注時代文化的發展變化和文學經驗的現實特徵,力圖對不同時代中的文學問題做出與時俱進的解釋。同時,由於歷代文學實踐的發展和理論家的努力,它又有著自己相對自足的體系,有著相對明確固定的理論概念和理論語言,體現了鮮明的實踐性。《文學概論》課程的這一特徵,要求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具備基本的理論常識,要對文學史的基本事實和文學實踐的基本現象有感性的認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就是說,這門課程的性質和特徵決定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時要具備基本的知識基礎。但是,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這基本上是一個難題。目前在一般的大學中文系,文學概論課都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而由於目前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的一年級學生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就形成了一個很難以把握的局面,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這門課程在知識儲備上的要求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反差,從而導致貫徹教學目的變得很困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局面,學生缺乏基本的文學常識和文學閱讀經驗,在講授具體的文學理論問題時,比如文學典型問題、文學形象問題、文學批評問題,經常會碰到理論與實踐難以統一的狀況。理論問題的講解過程是完成了,由於學生缺乏文學經驗,所以理論問題的消化還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佳。 2、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導致厭學情緒 文學概論課的教學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徘徊,這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說,《文學概論》課程的性質與特徵所導致的學生接受的困難是影響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客觀原因的話,那麼,說到教學模式這個問題,專任教師們恐怕要從自身的教學上找找原因了。目前的一個窘迫是,陳陳相因的教學內容和因循守舊的教學方法使得這門課程成為了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最難學的課程之一。在當代社會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學生們的心理結構和思想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們渴望在文學課堂上獲得更加生動更加直觀的知識經驗。而我們目前的文學概論課堂的教學基本上還是以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即便是採用多媒體手段教學,但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佔了很大的比重,再加上課程的性質和特徵本身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學生在文學概論課堂上感到枯燥煩悶就可以理解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導致「上好文學概論課」是一個難題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教材內容囊括的深度與廣度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困難 在文學概論課堂上,學生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教材太難。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這門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就要求教材在知識內容上囊括了較多的方面,這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從教材寫作來看,有的教材也確實存在著體系性與形象性、邏輯性與實踐性、理性思考與感性啟發上的諸多矛盾。從筆者從事文學概論課的教學體會來看,90%的學生都反映教材看不懂。筆者曾經給學生介紹了幾本不同編者撰寫的文學概論教材,學生們經過比較閱讀反饋回來的一個信息是,這些教材其實是大同小異。學生期望能閱讀到適合他們的知識能力、能夠深入淺出地表述文學理論問題的教材。筆者也認為,在這方面,我們的專任教師也責無旁貸,應該重視教材建設,應該給學生一個合適的教學參考,這樣,教與學就會更加順利。二如何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 「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是個難題,有些問題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比如《文學概論》課程的性質特徵與學生接受困難的問題,比如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教學寫作的觀念問題。但筆者認為,講授文學概論課程的專任教師仍然要從自身的教學過程多找原因,爭取在克服中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 1、上好第一堂課 筆者參加教學時間較短,很多老教師曾傳授經驗,說第一堂課最難上,也最重要。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的確是這樣。文學概論課的第一堂課不能是務虛課,不能僅僅是講講教學重點、學習方法和要求等。第一堂課對於文學理論問題一片空白的學生來說,應該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文學理論?文學理論在知識形態和價值屬性上有哪些問題與特徵?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興趣問題,而是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有充分的信心,避免疑慮和焦慮,為以後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堂教學模式和手段要更新 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是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文學理論與文學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學等學科密切相關,而在這些學科的積淀中,有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在文學概論課的教學中,專任教師要充分重視這些感性材料,同時輔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教學軟體、電子視頻、網路技術等,盡量給學生以感性的啟發,目的是發揮學生主動性,激發興趣,避免學習的被動局面。目前,大學教學多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但在面授時,也要避免多媒體教學形式化,要真正把這些先進的手段引入教學過程。 3、利用網路資源重視課堂教學的延續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文學知識儲備還不夠豐富,但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在文學概論的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多讀多看,深入體驗文學世界,獲得直接的文學體驗。這樣,我們從事文學概論課的教學,就不應該認為上完四十多分鍾的課就萬事大吉,還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延續。在文學概論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當下的文學資源,結合課堂內容,甚至督促學生學好中文系其他主幹課程,會對學生理解和接受文學理論知識大有裨益。也就是說,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也要重視學生課外學習與閱讀的引導與輔導。 4、更新教材觀念及時指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 在文學概論課堂上,學生普遍反映教材較難,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教材難是一個客觀的因素,但任課教師也應該積極從自身尋找原因,應該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積極閱讀相關參考書,進而來避免這個難題。在文學概論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新教材觀念,在教、學、考三個方面要考慮到這門學科的特性,特別是要考慮到當代社會的信息與文化傳播的背景,在教學中不能只抱定一本教材,照本宣科,而應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在教材中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下加強閱讀體驗,這樣或許可以避免由於教材問題帶來的教學上的難題。 5、注重理論素質培養人文精神 文學概論課雖然以文學理論問題作為授課內容,但牽涉的面實際上是比較廣的,綜合性也比較強,需要學生適當結合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一堂好的文學概論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文學理論知識,不僅僅是讓學生在知識論層面上有所收獲,還應該讓學生的思想世界有所豐富,人生體驗和精神修養有所提高。一堂好的文學概論課應該在滿足學生求知慾的同時帶領他們進入美的境界,獲得思想的啟迪。因此,上好一堂文學概論課,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素質和人文精神也非常關鍵。文學概論課不但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文學理論知識的殿堂,更應該成為學生獲得人生體驗提升人生境界的階梯。 在面向21世紀、面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與研究都處在文化轉型的大時代,文學概論課的教、學、考的難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我們應該從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加強教材建設和改革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努力改變當下文學概論課堂教學的難題,讓文學概論課堂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的成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E. 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摘錄)
近年來,新課改強調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和任務驅動下展開語文學習,藉助現代多媒體技術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鑒賞的教學,也出現了許多有創新意味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推動了文學類文本審美教育的範式轉型。
1.用項目學習方式,深化閱讀鑒賞。語文項目式學習,就是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完成事先預設的一系列任務,最終達成教學目標的語文學習方式。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做中學,邊做邊學,通過積極的反思,萃取行動策略,構建個體學習經驗。這種學習方式的最大價值,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個體創造能力,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深入研讀文本,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它解構了傳統課堂上側重文本單一解讀套路和文意固定結論傳遞的模式,而更為重視學生既獨立自主又相互合作的姿態,獲取個體化的審美感受與審美經驗。新的學習方式豐富了文學閱讀的學習手段,更讓學生喜聞樂見。
《艾青詩選》是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的必讀書目,怎麼讀?像傳統課文學習那樣一首一首地精讀,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可以嘗試運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來實施。我們首先提出任務:編一本我的《艾青詩選》。然後讓學生通讀作品,勾畫並挑選出初讀過程中心有所動、真心喜歡的篇目;接下來再讀初選作品,運用課上學到的詩歌鑒賞知識,參閱有關資料,精選出其中的8首;依據提供的示例,深入研讀,給其中4首加上批註,同時給自己的詩選取一個富有詩意的、能概括艾詩特點的題目,如「土地的歌者—— 我的艾青詩選」;安排時間讓同學們交流分享,介紹自己選出的心愛之作,並依據自己的評點說一說為什麼喜歡這幾首詩,最喜歡什麼地方。課後,依據課堂討論和閱讀,給這部詩集撰寫前言。最後,把所選的詩歌,加上前言,配上作者照片或自己的插圖,還有自己設計的封面,編成個人化袖珍版《艾青詩選》,在班級展示分享。這樣不僅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鞏固拓展課堂所學的詩歌知識,而且由此習得了選集類文學作品整本書「一讀二選三評四研」的閱讀策略,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富有成果的項目式學習,是克服傳統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模式自身存在缺陷與不足的新的選項。
2.運用多媒體方式,升華閱讀鑒賞。多媒介、跨媒介是現代生活的特點。打開微信,媒體上由各種視頻、音頻、文件組成的跨媒介文本已經成為現文學類文本閱讀、交流、表達、分享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式。
我們學校的讀書課程中有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讀書項目—— 經典夜讀沙龍。它選擇一部優秀的作品,採用精心布置的舞台化場景,以嘉賓對話、片段朗讀、舞台表演、形象圖文插播等手段,把書中的核心內容、思想主題、人物形象、關鍵細節、表達特色展現在師生面前。我們介紹過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組織過「黑暗森林之歌——《三體》的N種讀法」的夜讀沙龍活動:「月見草,覆了風霜,離群之鳥猶自彷徨……」,一曲《歲月成碑》引發同學對小說情節的追憶,對葉文潔功過的評論;黑暗舞台上,「羅輯」和「大史」席地而坐,一束燈光打在他們的身上,兩人分角色朗讀,寂靜的黑夜中幽幽地傳來兩人的聲音,還原了小說中解說「黑暗森林」令人毛骨悚然的現場氣氛;同學扮演的「羅輯」和「庄妍」徜徉在金碧輝煌的盧浮宮中,在蒙娜麗莎畫像前,兩人親切私密的對話和形體動作,傳遞出讓人心醉的愛意,深化對人類情感作用的深入理解;而「丁總」和「汪老師」坐在移動的太空之艦上,窗外碩大的地球背影和成列的威武的太空艦陣,他們回顧讓人不堪回首的「黑暗戰役」「末日之戰」,展開對人性的激烈爭論,思考在未來高科技背景下的人性,表達了對人性的堅定執著的信念……沙龍的創意實際上是把我們平常閱讀一本文學類作品的感受、體驗和認識轉化成「另一本」多媒介組合而成的舞台文本的過程。這其中,不僅有對話,還有唱歌、分角色朗讀、舞台情景劇以及關鍵內容的辯論,並與舞台上的背景畫面結合,形成融視、聽、說、讀、寫為一體的多媒介超文本。新的手段和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審美鑒賞的形式,拓展了文學類文本的審美空間,必將更有效地提高個體的審美意識、審美品位和審美素養。
F. 小說的教學方法
小說的教學方法如下:
一、感受人物塑造,從釐清情節進入
小學語文涉及小說的內容並不是很多,但作為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還是要讓學生有個清晰的認知。我們在具體施教中如何把握教學方向,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小說以塑造人物為核心內容。在小說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從小說人物塑造展開感知學習,要讓學生通過理順小說情節,對人物形成有形認知。
比如7年級上冊《小聖施威降大聖》(人教版)的教學。
我們可以通過播放《西遊記》電視劇的相關情節,讓學生置身於當時的環境。通過這些情景創設,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小說。
G. 教學手段有哪些
1、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PPT圖畫片,再加上生動的文學語言,並運用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情景現場,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事內如臨其境。
2、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通過互動過程讓學生學習記憶,例如上化學課老師找同學一起做實驗就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方式。
3、案列教學法:案例學習就是通過具體案例去理解相關知識,這一點經常運用在法律條文的學習中。
4、研討式教學法: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學習,類似於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在參與中積極思考和理解問題。
5、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經常運用在大學教學中,老師只勾勒出大致輪廓,而具體的內容需要學生自學填充。
6、項目驅動教學法:項目驅動常用於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中,通過給定一定論題,學生下來自行論證,這種方法適用於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