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誦讀教學方法與路徑研究

誦讀教學方法與路徑研究

發布時間:2023-02-28 00:36:41

⑴ 古詩文閱讀方法及途徑的研究

古詩文誦讀教學創新途徑實踐研究 摘要:古詩文誦讀教學是現今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探索一種方法讓學生事半功倍地學習古詩文勢在必行,本文著重圍繞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指導學生誦讀的技巧與方法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 關鍵詞:古詩文 誦讀教學 創新途徑 研究 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創造力,最為精彩紛呈的因素。誦讀教學是一種傳統大語文教學方法,是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之一。繼承和發揚誦讀教學的優良傳統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古詩文學習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詩文誦讀教學是現今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以其聲情並茂的獨特的方式,創造性地再現作品,還原生活,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心靈相融,實現學習者對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體驗,從而為課堂教學注入更為強烈的古為今用意識、更為濃烈的人文色彩,進而在開發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方面發揮出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現代新課程標准要求誦讀古詩文,不僅要有意識地積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靈活的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然而,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學習的方法太死,一味死記,但記住的時間又不長,太費力、費時,效果也不好,現在中考語文試卷中古詩文背誦考查的分值也占不小的比例,探索一種方法讓學生事半功倍地學習古詩文勢在必行,也十分必要。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現把我在古詩文誦讀教學中的一些新的嘗試和做法淺述如下,以取得同行指正。1.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主動性、創造性誦讀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也是一種美的創造,通過誦讀可以激發靈感,讓人領悟和體驗靈感。好的誦讀,能愉悅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還能讓誦讀者有一種成功的滿足感。要達到這種效果,首先要對誦讀產生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通過課內誦讀教學,激發學生對誦讀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參與,無疑是培養學生誦讀的當務之急。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示範誦讀感染學生;可以通過配樂誦讀或播放誦讀錄音熏陶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分角色誦讀以體驗情感;也可以鼓勵有誦讀專長的學生進行有個性理解的誦讀帶動其他同學主動參與。古詩文誦讀教學最突出的一點,是通過誦讀來讀出作品所傳達的情,所闡述的理。這里,因為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博大精深,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古詩文的強烈興趣,體會到古詩文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如《出師表》、《桃花源記》、《岳陽樓記》的誦讀教學,學生無不為誦讀所營造的意境、傳達的情感哲理所震撼,無不為自己在誦讀教學課中有創造性的誦讀表演而喜悅,無不為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賞析爭論而驚嘆,學生發現原來古詩文學習課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誦讀教學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妙的一個天地,由此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迫切學習的強烈願望,激發學生更旺盛的求知慾,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又因為古詩文教學要通過誦讀來傳達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情感等因誦讀者的生活閱歷、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相異會有不同理解,而且許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義性,這些都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行創造性地誦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里,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他們可以依據誦讀教學所提供的作品作藍本,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作品基調的把握、情感的控制、聲音高低快慢輕重的處理,靈活地加以運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作品。像《岳陽樓記》、《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的誦讀由於學生的富有個性特色的演繹而顯得精彩紛呈。這個過程是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又充分調動起了自身的文化、生活、思想素養進行盡情的演繹,更富其創造性。而這積極參與的創造性的二度創作,又正是文學作品所夢寐以求的實現讀者參與感知的最高境界,而誦讀教學在學生積極性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同時實現了這個目標。2.指導誦讀的技巧與方法 ⑴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示範誦讀我在古詩文誦讀教學實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在學生自讀基礎上進行誦讀示範。備課時,反復誦讀課文力求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不能因為自己普通話說不好或聲音不好而推委自己示範的責任和義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自己,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示範時,引導學生在讀中尋找情感的交匯點,或是在情感指導下尋求誦讀的切入點,讓學生像你一樣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想其神態,仿其語氣,品其心態,這樣的讀,才是真正與作者的情感交融。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如《小石潭記》:要讓學生了解該文是在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抑鬱難平的背景下,走出陋室,走向自然,寄情山水。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在塵世中找到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便得到凈化和復歸,破碎的心靈便得到片刻的撫慰,作者感到快樂,但這種快樂畢竟只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觸發,觸景傷情,憂傷、悲涼即隨之而來。只有學生了解了作者當時的處境,把握凄苦是文章主要的感情基調,才能再現作者當時的真實心境,使誦讀具有感染力,傳達出作品的精氣神。⑵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再現作品了解古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揣摩人物的語言口吻,可以細致入微地傳神地再現作品,達到更為動人的效果。如把握《詩經?衛風?氓》那女子的痴情、專一、勤勞、善良,被棄後的堅強、果斷,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徵。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鬱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⑶、處理好語言的聲音表達 ,為誦讀添彩古詩文誦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詩歌的誦讀,節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並且要注意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發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快,情節舒緩、情緒憂郁悲傷時慢。重音的處理,要結合句子找出規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的定語、表結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於語氣語調,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嘆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為誦讀添彩。⑷、選擇恰當的誦讀方式、記背方法各種不同的誦讀方式,在古詩文教學中有著不同的作用。①范讀 教師或學生的在教學起始時的誦讀,它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與讀者的心靈交流的橋梁。②獨誦 讓學生進行個體表演,可展示學生的才華,體現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文化積累、生活經驗、思想素養的二度創作的成果。③男聲齊誦、女聲齊誦、男女聲輪流誦、男女聲合誦、獨誦與合誦的結合 根據作品的特點,靈活的加以運用,可起到如同交響樂般的奇妙效果。④誦讀比賽 激發學生的誦讀激情,補充課堂教學的閱讀數量,拓展視野。不同特色的文章,又有不同的記憶方法。情節記憶法:即情節較曲折的文章可採用「理解內容情節記憶法」(例《狼》遇狼——懼狼——御狼——殺狼);以對話為主的文章可採用「人物語言的層次記憶法」(例《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居十日——居十日——居五日)等。同一篇文章,也可以將幾種記憶法根據需要巧妙地揉合起來,做到引「法」入文,因文制「法」。 如何對古詩文含英咀華 、深入領悟,也需一些字斟句酌、細細把玩的技巧。通過漢字造字法,我們可以揣摩一些字詞的本義,幫助我們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如前面提到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根據造字法可認定是一個會意字,意為一塊玉被分成了兩半,即為「分玉」之意;再結合詩的語言環境,則引申為「分開」的意思。那麼,「班馬」即為「離群之馬」。詩中詩人與友人馬上揮手告別,其兩匹馬也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詩人李白著一「班」字,烘託了繾綣情誼。我們抓住了這「班」字,自可得詩中深意。 聯系擴充法: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既可擴大知識面,又可在對比誦讀中提升感悟能力。 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自然成誦。形成積累,逐步養成整體感悟的能力。想像入境法: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如讀《出塞》,試圖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麼呢——秦築長城、漢衛邊關、唐……為了戍守邊境,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徵人戍卒的血汗?戰爭卻為什麼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揮想像,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多媒體中尋樂趣: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把古詩文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學生對已積累的詩句,自創繪畫作品或搜集繪畫作品的自配詩句,巧妙地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於其中,異彩紛呈,奪人耳目。使課堂內外的學習生動起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分類誦讀和配樂朗誦法:所謂詩歌分類誦讀,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題的詩歌歸為一類,集中講解並背誦。比如,在教材中,有關教育學生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的詩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詩》、《金縷衣》等多首;而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則更多,如《望天門山》、《曉日》、《山行》等。把這些詩篇歸為一類,集中講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背誦。如果再根據詩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題,來選取反映同一主題的古箏樂曲與之相配,更會調動學生誦讀的熱情。如《望天門山》等組詩,老師的配樂范讀,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曠達、悠遠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有意模仿,更加喜歡誦讀。古詩文誦讀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於曾經哺育出了既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又具有傳統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古詩文。如何通過古詩文誦讀教學實踐,總結出更好的適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古詩文的方法,在培養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貢獻,本人將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⑵ 小學生指導朗讀有哪些方法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對學生的朗讀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在觀摩這次「山東省小學語文第十七次年會」的展示課上,我特別注意18位老師的朗讀指導。我發現這些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很用心,也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范讀指導法
這18位老師基本都採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朗讀水平或雄渾有力,或婉轉動聽,極富感染力。如東營小學的朱艷鳳老師在執教《平平搭積木》一文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是一篇一年級的課文,學生對問句的朗讀還是難點,所以當出現問句:「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呢?」老師先讓學生讀,然後又通過范讀指導全班學生讀出問的語氣來。臨沂小學的徐娟老師在執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王熙鳳出場時對她衣著的描寫特別復雜,讀起來特別拗口,我們成年人讀起來難度都很大,況且是學生呢?徐老師范讀這一段時簡直像說評書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相信通過徐老師的朗讀,學生會對這一段讓人看著眼暈的文字產生好感。好的朗讀,能增強文字的魅力。
老師們精彩的范讀展示,讓我感到自己朗讀水平真是有待提高。由於小學生的向師性強,又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師范讀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進行必要的、恰當的朗讀指導,可以是朗讀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內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體會方面的等等。范讀指導法多用於低年級,也可用於中高年級中那些有一定難度的、僅憑學生自己練讀無法讀好的內容。一般來說范讀的文字宜少而精,要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產生朗讀的慾望、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的作用。
二、理解感悟法
18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都採用了這種理解感悟法。如,萊蕪小學的劉芳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他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地愈精神,愈秀氣。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對於梅花的描寫,劉老師先讓學生理解「秉性」和四個「愈」的意思,並進行了朗讀指導。對於中華民族裡有氣節的人物的描寫,她是這樣處理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劉老師出示了這些人物寫的詩句,如蘇軾、趙一曼、文天祥、江姐等。詩句的引入,不僅讓學生積累了語言,還幫助學生理解了文字表達的意思。在這樣的基礎上,劉老師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隨後,李老師又問:「當今社會中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學生想到了醫生、消防員等時代的英雄,教師相機出示圖片。在這樣的感受之上,老師又引導學生讀了這段文字,並告訴學生,上面寫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寫具有梅花精神的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隨後,李老師把這段文字變成詩歌的形式,通過范讀,變換形式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
在教學中,學生有時朗誦得不好,是因為我們在指導學生理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讀的前提是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對語言文字內在含義的有效感悟,對文字所描寫的人物、事件的真切體會。葉聖陶先生說:就讀的方面說,若不參考、分析、比較、演繹、歸納、涵泳、體味,哪裡會真知讀?哪裡會真會讀?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外在的表達,一定是源於內在的感悟。語言感悟到位,朗讀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所描寫內容的感悟。
三、想像體驗法
「想像體驗法」指學生按照課文的文字描寫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形象,即內心視像;體驗是指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產生特定的情感體驗。想像體驗的主要方法有:用畫面、音樂或語言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如,《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不好講,但濰坊小學的王娜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很有新意。在指導學生朗讀「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的一段時,王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她出示這段文字後,先讓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朗讀,讓學生對文字有個初步的了解。隨後,她把「沙灘」「耕地」「山脈」「河流」等字變紅,配樂深情渲染:「這里曾經留下他們多少美妙的回憶呀!在每一片沙灘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們曾經……(學生想像回答)」剩下的詞語通過出示圖片讀句子來感受,接著王老師又說:「可是,這美好的一切西雅圖的族人們要遠離了。此時,他們心情怎樣?」學生通過交流,知道,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著西雅圖族人們對土地的依戀、不舍。最後,王老師讓他們帶著這種種體會反復朗讀這一段。學生們朗讀的很到位。
四、評價指導法
評價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在學生朗讀之後,教師給予及時、具體、恰如其分的評價,作為一種反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並使其明確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同時,對班級的其他同學而言,教師評價的過程也是指導朗讀的過程。評價中有指導,指導中有評價。這18位老師都運用了這種方法指導學生朗讀。他們有時是在學生接讀課文時進行評價,一般是對學生生詞及多音字的發音進行評價;有時是用在重點段的朗讀上。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時出示了重點段: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一位女生讀「孟夫子」三個字時聲音很大,拖著長腔,像在大聲喊叫。楊老師問她叫什麼名字,並學著她的聲調喊她,問她聽起來感覺舒服吧?這位女生由此知道,讀書應該自然,不應裝腔作勢。
對於學生之間的評價,老師們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靈活。當某位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會及時引導全班學生:「掌聲在哪裡?」雖然學生沒有說一個字,但這熱烈的掌聲不就是一種無言的評價嗎?對誦讀學生的激勵可想而知。
五、對比體會法
1.刪減詞語比較: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原文和改寫後的文字,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准確、生動,並加深對其中蘊含的情感的體會。有好幾位老師運用了這一種方法,如濟寧小學的翟傑老師在講《梅花魂》一文時,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心段的意思,把原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改為「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三個「最」字的好處,在隨後的朗讀中便擲地有聲。
2.不同感情比較: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人物感情的不同,通過朗讀讀出區別來。如,日照小學的劉永翠老師在講《給予樹》一文時,讓學生畫出金吉婭在回家路上的表現?從她的沉默不語中猜測她的內心想法,體會她的擔心。然後劉教師又讓學生說說哥哥姐姐們的心情,最後,劉老師讓學生把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和金吉婭的心情對比著讀一讀。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的把握住了人物心情的不同,自然能讀出他們的區別來。
六、角色轉化法
教師都知道評析學生朗讀的好壞,不僅要聽學生讀,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聽其聲,視其形」。很多老師都運用了這種分角色讀的方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威海的姜紅老師在講《晏子使楚》一文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她請一位學生來讀楚王的話,但那位學生表現的沒有大王的范兒,她便讓學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結合這種表情再次朗讀。讀晏子的話則讓學生做出一個嚴肅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兒。在此基礎上,姜老師再讓他們分角色讀一讀,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七、補充提示語法
我們深入理解、具體感受作品時,不應僅僅停留在詞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語言後面更深一層的意思,抓住語言後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語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的語句關系、語句本質,就是內在語。在指導含有人物對話、心理活動描寫的內容時,通過增加人物內在語(即通常所謂的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這樣讀」才能使學生更加准確、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讀與理解課文、體會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如聊城小學的楊雪老師在講《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的詩句誦讀時,對詩的內容進行了補充提示:這詩中有著怎樣的依依不捨呀?(學生讀)這酒杯里有著李白的多少敬仰呀?(學生讀)李白的內心有著怎樣的孤獨和牽掛呀!(學生讀)
八、綜合指導法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往往與理解、講解、背誦等其他語文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朗讀指導方面,也往往是綜合運用幾種朗讀指導的方法,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教學目的。這18位老師基本上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情趣。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水平的提高,語文學起來自然會順利許多。所以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必須把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從教師滔滔講說、條分縷析的樊籬中解放出來,返璞歸真,把一部分費時費力、勞而無功的分析時間用於指導和訓練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才是語文閱讀的真諦和終極目標。

閱讀全文

與誦讀教學方法與路徑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袋瓜的食用方法 瀏覽:804
將苦味酊塗在手指上的治療方法是 瀏覽:332
切線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555
軟燈帶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458
廚房的使用方法 瀏覽:526
濰坊青蘿卜種植方法 瀏覽:559
生物分析方法的維護 瀏覽:195
擠領帶方法視頻 瀏覽:753
檢驗員檢測方法 瀏覽:723
有哪些管理方法含有激勵作用 瀏覽:558
分期買車計算方法 瀏覽:153
php魔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272
輕薄面料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30
華帝水槽安裝方法 瀏覽:787
足陽明胃經的鍛煉方法 瀏覽:551
提高大腦思維訓練方法 瀏覽:80
月報表計算方法 瀏覽:236
醫院卵泡發育的檢測方法 瀏覽:389
冰箱鋁管對鋁焊接方法和技巧 瀏覽:171
手工包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