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紫山葯定向種植技術視頻
形態特徵:山葯為薯蕷科草質藤本,根莖棒狀,長達33~66厘米,最長達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著生許多須根,粘性,斷面莖細長,可達丈余。葉對生,葉形多變化,常為心臟形或剪形掌狀,葉脈6~9出,葉腋間生有株芽(稱零餘子,也叫山葯豆,山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單生花,蒴果。生長環境山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忌連作。地理分布原產亞洲,我國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並有野生分布,主產於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選擇疏鬆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無有積水黏土,而且疏鬆緊密品質好,但產量低,背風向陽的地栽培為宜,然後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淺耕15~20厘米。播前澆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數採用壟作,壟寬120厘米,兩壟間的溝作排水、灌溉。繁殖方法主要是用蘆頭和珠芽繁殖。蘆頭是山葯收獲時根莖的上端部分,是山葯大田生產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蘆頭多年連續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⑴蘆頭繁殖10月份挖出根,選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葯蘆頭,16~20厘米長折下,於日光下略曬2~3天使傷口癒合,放在室內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蓋上厚度以使蘆頭不受凍為度。溫度5℃左右為好。化凍後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壟,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溝深16厘米,施腐熟的糞土和覆土,稍加鎮壓,栽後澆水。未出苗前用齒耙破除地錶板結,保持畦面濕潤,約15~20天出苗。⑵珠芽繁殖10月地上部黃了摘下珠芽(山葯豆)放在室外用干沙貯藏,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曬即可進行播種。行距20~26厘米,株距10厘米,溝深6厘米,栽2~3粒山葯豆,覆土6厘米。半月後出苗,秋天挖出作種栽。田間管理苗高33厘米,搭支架,使蔓莖向上生長。5~8月份分次追肥,追稀糞和廄肥為主,結合澆水進行追施巴內達碧卡復合肥,生長期注意適時澆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