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⑵ 課堂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常用方法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3]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目的要明確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⑶ 對於新課程教學方式的幾點認識
對於新課程教學方式的幾點認識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 探究學習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和傳統課程不同的新的教育理念,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堂教學呈現出新的特點。
2001年以來,我國進行了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與舊課程相比,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創新和突破。新課程標準的出台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方法,提供了嶄新的教學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的闡述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也就是說,課程的功能由傳統的精英主義教育和以升學為目的,轉向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全方位發展。學生不僅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而課程內容也由原來的'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轉向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使得新課程的教學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一、由側重於傳授知識,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課程的教學主要側重於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教師的精力幾乎全放在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現成的,嚴謹的學科知識結構。所以,課堂教學技能大都是圍繞著怎樣把書本知識變成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比如講解技能,教師的講解組織合理,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層次分明,並且這些都只是局限在學科知識的范疇中,而新課程教學力求做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既是習得知識、養成技能的過程,又是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新課程的教學要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教師創造情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以往課程的內容基本上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寫的,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教師的教學也是讓學生被動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死記硬背,大量練習,再現所學知識,以往的課堂教學在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方面做的還不夠。新課程內容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材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推理 等探究活動,最終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系,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和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作到以下幾點:1、教師在講授書本知識時不要照本宣科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勇氣和習慣,對教材中的既定結論,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2、教師要少講精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去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智慧,相互啟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為學生發展個性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新課程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有時教師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
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課堂上由單向信息交流轉變為綜合信息交流。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組成的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過去課堂上的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是單向的: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現在新課程教學提倡綜合信息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多研究學生,上課時要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的即時反應,而不是一心只盯著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當在備課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的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相互啟發,互相幫助,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應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習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教材在引起學生的興趣和便於自學方面下了苦功,如學習導語引人入勝,強調以圖代文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要求教師首先掌握並恰當運用互聯網等新技術,並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把單一的文本教材變成學生容易理解和喜歡的多種形式,如製作成掛圖、剪紙、幻燈片、錄像、錄音等。這樣,平面的教材就變成了立體的教材,枯燥單調的書面資料就變成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學生對教材就會有興趣,就願意學習,也更容易理解,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 應用,逐步實 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 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由此可見,新課程的教學觀是:課程是民主的開放的科學的課程不僅是預設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學不只是忠實的傳遞和接受教材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開發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有機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注重:1、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鼓勵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2、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觀念,情感,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課堂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教師應不斷的探索教學規律,把握教學對象,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時長江. 討論式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運用高等教育研究2005 7
[2]李瓊.課堂教學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李瓊 新課程研究 2005 2
[3]宋秋前.新課程教學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宋秋前 教育研究 2005 6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⑷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一種 教學 方法 不一定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目錄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 其它 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 總結 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 教育 。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 飼養 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
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一、實施分層備課
做到因材施教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也是 高效課堂 教學的保障。由於學生基礎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分層備課。
在備課之前,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目標,根據學生所處層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比如,對於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A層次學生,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 創新思維 的培養上面,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於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對於C層次學生,要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概念和定義,在此基礎上嘗試掌握解題技巧和應用技能,為深入學生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以「平行線的性質為例」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在備課過程中,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首先,對於A 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掌握其推理過程,鍛煉學生 逆向思維 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對於B層次學生而言,不僅要掌握平行線性質,還要能夠熟練運用平行線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對於C層次學生而言,要求掌握平行線性質,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運用平行線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總之,備課時制定的目標一定要切合實際,難度控制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率離教現象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在數學課堂上經常出現「離教現象」,所謂「離教現象」指的是在教學中學生偏離或違背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導致師生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這顯然不利於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學生課後不完成作業,對所學知識不復習不鞏固,最終導致「難以聽懂」的局面。那麼,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離教現象」,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不斷探究和深思的問題。
要想擺脫這一現狀,就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正確把握教材特點,掌握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全新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這一部分時,有的學生認為這節課比較簡單,再加上是復習課,所以就產生了「輕視」的心理,為此,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概念部分、法則部分、運算部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找到打開關口的通道,讓學生充分認識每個關口應該注意的地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
比如,概念部分包括: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等;法則部分包括:結合律、分配律、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運算部分主要強調:一步錯、步步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分組討論之後,可以在班級中選出一名學生,讓他走上講台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的復習方式新穎有趣,不但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利用現代手段
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的力量來優化教學課堂,藉助多媒體技術將抽象、晦澀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將無形的數學知識形象地表現出來,就是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演示下對理論知識形成畫面感,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旋轉知識時,可以藉助信息技術逼真地演示三角形的旋轉效果圖,讓學生對三角形在旋轉中的各個形態有了直觀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初中數學的重點難點時,應善於把知識直觀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函數概念時,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以聲音、畫面的形式來演示函數效果。在教學幾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感官。
其次,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在多媒體條件下,教師合理設計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創設更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入海上日出的場景,在海平面這一直線背景下,太陽這個圓不斷移動,從而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主動活躍,興致高漲,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總之,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創新,努力改革,探索高效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技巧是什麼
1 抓住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課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內容。其實,每一個學科或每一門課都應有教學重點。什麼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們掌握什麼問題?作為 任課 老師應該明確。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通過板書或者投影把其顯示出來,並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它,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雲。如果教師不指出教學重點,或者強調所教內容都是重點,每個章節都是中心,那麼,你講的課既沒有重點,也沒有中心。連教師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去把握它就更難了。因此,筆者在授課時摒棄平鋪直敘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始終抓住教學重點不放。比如,筆者在講授《中共黨史》這門課時,凡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等,都要求學生重點把握,並作為考試考查的重點。而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課堂上則少講或不講,不講的內容列入學生自學的范圍。這樣一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易學易記,教學效果很好。
2 理論聯系實際
書本知識是理論對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系統性、理論性,但缺乏直觀性等特點。教師授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為講得很好,也會顯得枯燥無味。講課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教學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筆者認為理論課要達到講授生動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做到理論的闡述與生活的廣度密切結合。比如,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把學習法律條文、法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違法犯罪案件聯系起來,並布置一定數量的安全分析作為練習,讓學生們去討論分析。其中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女青年李某下夜班返家途中,遇到某男子持刀阻攔,強行非禮。李某極力反抗,她抓住男子的刀把盡力推擋,不料刀尖剌入對方的心臟,該男子當即死亡。試分析李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多數學生認為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也有少數學生認為:李某殺死了人,屬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課堂上筆者對案例進行了講評:「李某受到不法侵害,她有防衛的權利;她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實施防衛的,防衛行為適時;她是針對歹徒實施防衛的,防衛對象特定;盡管她在推擋時意外地剌死了歹徒,但防衛結果仍屬適度。試想,假如她制止不了歹徒的不法侵害,她自己必定會被奸或被殺。結論是: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通過分析,不但統一了認識,提高了法制觀念,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必備條件。
3 運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灌注式。無論學生理解與否都講,多多益善、廣種薄收。這種方式的顯著特點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至於是否會運用似乎無關緊要,這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表面上看該講的都講了,完善無缺,但實際上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平時人們談論較多的所謂「書獃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過這種灌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二是啟發式。所謂啟發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水平。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式教學曾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答其詞。」可見,孔子關於「啟」與「發」的表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沒有學生的求知慾,教師不啟;沒有教師的「啟」,就沒有學生的「發」。
那麼,教師如何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呢?首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工作涉及到教與學兩方面,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是一種互動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顯然是不夠的,你講我聽,就會變成「獨角戲」;或者你講我不聽,就會變成「對牛彈琴」;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而沒有引起共鳴,曲高和寡,學生看課外書,或竊竊私語,或昏昏欲睡,那麼你的講授算是失敗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營造一個師生相互配合,積極探討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組織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 辯論 。通過辯論,分清是非,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其次,要善於選材。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有可供思維的材料,因此,應特別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啟發學生透過現象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開拓思維,豐富閱歷的教育意義;取材的生動性和時代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哲學》中關於「規律」這一問題時,既注意講清規律的概念,更注重啟發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現象去理解規律的本質。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一種必然聯系,人們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這就造成了規律的神秘感。於是,我運用十六世紀波蘭籍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即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們去認識和把握其他的規律,例如: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於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等等。這樣就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後,要善於提問。教學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過程,教師授課則起到類似向導的作用,由此引發學生去思考。如果教師把什麼問題都講得「明明白白」,沒有疑問,課堂上也從不提問,學生也沒有問題可問,這不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學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問題可能還多著呢。因此,筆者在授課時很注意設置疑問並經常提問。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怎樣?前蘇聯為什麼解體?祖國統一大業能否實現等等。通過提問和解答,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是一種實踐和探索,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辛勤耕耘,開拓進取,精心設計,注重積累,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
教學的主要方法及技巧相關 文章 :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及識記技巧
★ 教案中常見的幾種教學方法
★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 教學方法的種類和手段有哪些
★ 教學手段和方法
★ 課堂教學方法與技巧
★ 教學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⑸ 教學方法的概念和意義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1、滲透到整個寫作過程教師的作文教學不再是讀範文和給評語,而是貫穿到寫作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將整個寫作過程當做了教學重點,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2、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老師的啟發、同學的指正和範文的引導,學生們擴展了思路,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表達完整的思想內容上,使他們的作文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
3、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從老師的批註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
4、拓展了自由的空間老師不再將批改的重點放在語法、詞條和句子結構等條條框框上,使學生免去許多束縛,得以源源不斷地發揮意識深處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5)課堂教學方法的認識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的作用:
1、實現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工作方法問題對於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工作也不例外,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得有一定的教學方法。在目的和任務確定之後,方法問題解決得好壞,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如果沒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就不可能實現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進而也就影響整個教學系統功能的實現。
2、聯結教師與學生的紐帶
在教學過程中,正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教授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地聯系起來,為共同實現教學目的服務。正如古人有雲: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
3、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科學的教學具有促進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級到高級,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諧到和諧,由不充分到充分發展的作用,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教學方法涉及有普遍性的課堂變數,如學習的准備狀態、動機作用、呈現的步驟和設施,強化、智慧和情緒方面的功能,以及個人的滿足。
良好的教學方法旨在喚起准備狀態,維持注意與興趣,運用強化來調節學習行為,及時解決妨礙教與學的智慧問題和情緒問題,盡力擴大因教學成就帶來的滿足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方法
⑹ 常用的教學方法及意義
怎麼樣才能有效的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 文化 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的 教學 方法 的意義及常用的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一、常見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具體形式。講授法是一種最常
見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和控制學生的認識活動兩方面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
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他們一邊在緊張的思考,一邊又在感受求知的樂趣。教師在講授中既可通過分析和比較、
歸納和演繹、綜合和概括,又可通過講重點、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等多種形式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認識知識的價值,並
將其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
(2)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而使學生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
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分為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形式。談話法可使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並培養學生
的表達能力。一般來說談話法花費的教學時間較長,對學生知識准備情況要求較高,所以,在一堂課中,談話法一般與 其它 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
(3)讀書指導法。這種方法是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及課外讀物,使學生獲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預
習、復習、閱讀參考書、自學教材等形式。讀書指導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在使用此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當學生讀書完畢後,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加深
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動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或印證所學書本知識的方
法。演示法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為了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主要通過實物、掛圖、模型等演示。第二,為了使學生了解事物發展變化
的過程,主要使用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第三,教師身體力行的示範性動作,例如體育課中的示範性動作。演示法是通
過視覺刺激完成的,所以要養成學生有目的的知覺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同時作為一種輔助
性的教學方法,要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方法結合使用。
(2)參觀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實地觀察學習,從而獲得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有準備
性參觀、並行性參觀、 總結 性參觀三種形式。參觀法可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
開闊視野,又可以在實際中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 教育 。在參觀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偏離參觀目的,教師要在參觀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參觀
結束後要安排學生討論參觀心得,或布置與參觀相關的作業。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操作,通過觀察研究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實
驗法可分為感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兩種形式,被廣泛應用於中學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法不僅可以培養
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實習作業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校內外的一定場所,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
以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實習法的特點是感性、綜合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數學的測量實
習,物理、化學的生產技術實習,生物課的植物載培和動物 飼養 實習,地理課的地形測繪實習,勞動技術課的生產技術實習等。實習法有利於貫
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練習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
際操作練習、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等形式。練習法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具有重復性特點,在各科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
能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等優良品質。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某一中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方
法。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們集思廣義,取長補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增長新知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
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民主協商的人際關系技能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研究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時
,教師要為學生獨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條件,選擇正確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與探索問題。
二、教學方法分類和意義
教學實踐、教學實驗中創造出來的教學方法是相當多的。「傳統」的不說,僅冠之以「現代」教學方法的就有數十種之多:發現法、解決課題法
、自然法和自治教學法、問題討論法、問題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潛科學教學法(故且不論其是否屬於同一層次的「方法」)……
。
可以斷言,隨著教育理論、教學手段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還將層出不窮。要把握這么多的教學方法,對於從事教學實踐的人來說並非易事。
這么多名稱迥異的教學方法,其特點、職能、起作用的條件,適用的范圍卻可能是相同或交叉重疊的,有必要將具有同類特點的方法合並在一起
,「以便更好地分析,認識它們,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起作用的范圍和條件,以及它們發展運動的規律」。
教學論至今還沒有能提供一個較理想的分類框架,不同的學者運用了不同的分類標准,使分類問題顯得十分復雜。
二、教學方法的具體分類
1.教法、學法各自獨立的二分法分類
屬於教法的有:講授、演示、……
屬於學法的有:聽、記、練習、觀察……
這種分類方法看到了教法與學法的區別,但未能看到二者之間的聯系。
2.由學法分類導出教法的分類
有的人認為大體有五類基本的 學習方法 ,與之相對應的也有五種基本的教學方法:
①模仿的學習方法 →①示範教學方法
②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 →②概括教學方法
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③求解教學方法
④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④推理教學方法
⑤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 →⑤反饋教學方法
3.根據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和任務的分類
前蘇聯傳統教學論中對教學方法就是這樣分類的:
①保證學生積極地感知和理解新教材的教學方法。
②鞏固和提高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
③學生知識、技能技巧的檢查。
4.根據教學方法的形態分類
這是我國教學論中常用的一種分類,它以學生認識活動的不同形態作為分類標准。
①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②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
③實際訓練的教學方法(包括練習法、實習法、實驗法)。
④情境陶冶的教學方法。
5.根據學習的不同結果分類
①使學生獲得明確觀念的教學手段。
②提出新的或不同材料的教學手段。
③告訴學生怎樣做的教學手段。
④影響或改變態度、思想、鑒賞力的教學手段。
⑤使學生產生安定感的教學手段。
⑥激發動機的教學手段。
⑦評價或測定的教學手段。
⑧激起、引導或緩和感情的教學手段。
6.根據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思維活動的再現性和創造性)分類
這是前蘇聯晚近對教學方法所作的一種分類:
①圖例講解法(也稱信息接受法)。
②復現法。
③問題敘述法。
④局部探求法。
⑤研究法。
7.根據活動的過程——引起、調整、控制三個因素,教學方法可相應地分為三大類
①教學認識活動的組織和進行的方法(知覺、邏輯認識、實習)。
②刺激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興趣、責任)。
③檢查方法(口頭的、直接的,實際操作的)。
還可以舉出一些分類體系。
三、現有分類框架存在的不足
1.不少教學方法的分類框架基本上都是單一地指向知識的掌握。事實是,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是多種的。這一點從我們給教學所下的定義也可以
看出:「所謂教學,乃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
品德教學方法的分類框架應與教學目標對應,否則,勢必有的目標難以達成,變成「自然交織」於教學過程了。加涅指出:在教學的影響下,學
習的內容活動將產生五種學習結果,即言語信息、認知策略、智力技能、動作技能和態度。心理學探明了:習得這些學習結果的過程是極不相同
的,存在著多種學習類型,其中大部分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此,在教學方法的分類框架中,與實現各種教學目標緊密相連的教學方法都應占
有一定的位置。
2.有的分類只注意到教學活動的外部形式,把教學活動的外部形式當作了教學方法,講述課文就是講述法;讓學生看實物或物體圖形就是演示法
,對學生提問、檢查他們的知識就是提問法……這樣的分類不僅名目繁多,更主要的是這樣認識教學方法是表面、膚淺的,例如在以語言傳遞為
主的教學方法中,有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等,除了在「以語言為主」這一點上相同外,教與學雙方在活動的具體動作效能與條件上是很不一
致的,
3.在同一分類體系中,分類的標准不能貫徹始終,有的按一個維度,有的按二個維度,還有的按三個維度,所謂的多度性或多維法,貌似嚴謹,
實踐把握相當困難。
4.諸種分類體系基本上指向於學生的認知,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忽視了教學過程的情意側面。任何教學過程都包含著兩個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過
程,一個是認知過程,一個是調控認知過程的情意過程,後者是前者順利展開的原動力。其重要性幾乎所有的教育家均有過論述,教學實踐中也
不乏這類的教學方法,然而明確地把這類教學方法劃分出來歸並為一類,還數前蘇聯的巴班斯基,多數教學方法體系都是純認知型的。
⑺ 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的基本類型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識。
⑻ 課堂有哪些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講授式: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問題探究式: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3、訓練與實踐式: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指向性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
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⑼ 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技巧有哪些
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技巧: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