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常態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戰略的特點研究
新常態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戰略的特點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既是一個是長期目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
第二:在國際關系中中國堅持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第三:中國主張建設和諧世界應做到: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第四:在處理國際關系和外交關系方面,堅持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第五: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B. 中國有哪些外交方式
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和平。 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維護與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進一步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努力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妥善處理分歧。積極參與多邊外交,維護和加強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權威和主導作用,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C. 中國近現代外交政策和國際地位的變化有哪些
近代中國與世界
(古代中外交往與沖突:
交往:東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達波斯灣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來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唐朝時日本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遊;元朝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著有《馬可波羅行記》;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
沖突: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侵掠我國沿海地區,戚繼光抗倭;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台灣,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17世紀中期,沙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康熙組織雅克薩之戰反擊沙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1.近代中國的外交
(1) 清政府的外交:鴉片戰爭打破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被迫對外開放。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使中國被動地與世界聯系。
(2)北洋軍閥時的外交: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遭到英美等列強的無理拒絕。在五四運動等中國人民反抗運動的抵制下,中國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⑶ 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對日本侵華奉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亡。1937年日本發
動全面侵華戰爭。國共聯合抗日,並成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
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建國初期: 1949年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
(1)新中國成立後,建國第一年,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但美國等
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採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並對中國沿海實行
封鎖。
(2)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了友好關系,1953年在接見印度
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 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會議結果形成「萬隆精神」
2、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20世紀70年代
(1)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1972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關系。
3、新時期外交:改革開放以來
(1)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時期,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長期堅持改革開放。
(2)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在上海舉行。
三、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1、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甲午戰爭後,中國被日本戰敗,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3、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
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高。
4、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
5、抗美援朝的勝利,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6、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的席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有很大提高。1997年,香港
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迅速崛起為發展中的地區大國。2001年在上海成功舉辦APEC會議;中國加入WTO
D. 中國在在面向全球的外交中主要的方法包括哪些
我國一向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則;
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
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目標。
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支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E. 根據當前國際形勢,結合區域研究的方法,簡要分析中國對美國應採取什麼外交策略
採用漢武大帝裡面精華策略,古人總結的,合眾連橫,聯合第三世界國家,與之搞好外交關系,在國際社會上相互支持,同時發展西方,及其盟友關系,巧妙使用離間計(最好做到不留痕跡)。時刻分析時事變化,改出手就出手,不卑不吭,有理有據! 希望能有幫助
F. 現代中國外交哪四個階段
是3個階段,分別為:
1、第一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80年代末——「獨立自主」「不結盟」。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鄧小平同志對中國外交戰略和策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提出了「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第二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外交經受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的激烈動盪與巨大考驗。
3、第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黨的十八大——「和平發展」 「互利共贏」。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前進,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
(6)中國現代外交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及做法:
新時代的中國外交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1、中國積極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
2、按照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3、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提質升級。
4、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拓展全球治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