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用定量的方法測定了呀空氣成分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200多年前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用定量試驗的方法測定了空氣成分。
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12天,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通過對剩餘氣體的研究,他發現這部分氣體不能供給呼吸,也不助燃,他認為這全部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
拉瓦錫又把加熱生成的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中再加熱,得到汞和氧氣,且氧氣體積恰好等於密閉容器中減少的空氣體積。他把得到的氧氣導入前一個容器,所得氣體和空氣性質完全相同。
通過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氧氣占其中的1/5的結論。在測定中,裝置中剩餘的氣體約占空氣體積的4/5,該實驗從另一方面說明該氣體具有的性質是不能燃燒或不能支持燃燒。
19世紀前,人們認為空氣中僅有氮氣與氧氣。後來陸續發現了一些稀有氣體。人們已能精確測量空氣成分。
⑵ 二氧化碳是哪個英國化學家第一個進行定量研究的
二氧化碳是英國化學家布萊克首先進行進行定量研究。
1756年,英國化學家布萊克(即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個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稱為「固定空氣」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在此後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固定空氣」。
1766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即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810年)成功地用汞槽法收集到了「固定空氣」,並用物理方法測定了其比重及溶解度,還證明了它和動物呼出的和木炭燃燒後產生的氣體相同。
⑶ 誰用定量的方法測定了呀空氣成分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仿照這個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原理,我們可以用圖1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提出問題】用紅磷燃燒的方法為什麼測出的氧氣含量遠低於21%?
【分析討論】(1)實驗裝置漏氣;(2) ▲ ,導致裝置內氧氣有剩餘;(3)……
【實驗與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查閱了白磷、紅磷等物質燃燒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資料1:
可燃物名稱
紅磷
白磷
蠟燭
最低含氧量/%
8.0
4.0
16.0
甲、乙、丙三個小組分別用上述過量紅磷、白磷、蠟燭三種物質進行該實驗,用測氧氣濃度的感測器測得反應後的氧氣濃度分別為8.85%、3.21%、16.7%,數據與表中的理論值基本一致。其中蠟燭燃燒後用測一氧化碳濃度感測器測算一氧化碳濃度約為2%。
資料2:蠟燭或者木炭在密閉的集氣瓶中燃燒,氧氣濃度會不斷變小,會有一氧化碳氣體生成。常溫下一氧化碳難溶於水,且不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白磷和紅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結果更准確,其原因是 ▲ 。
(2)請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該反應屬於 ▲ 反應(填一種基本反應類型);有同學提議選用木炭替代紅磷做實驗,在集氣瓶底部預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小華覺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 ▲ 。
(3)興趣小組用白磷代替紅磷進行實驗,已知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和質量都不發生改變,若該實驗中消耗的氧氣質量為0.8克,則理論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為 ▲ 。
【實驗拓展】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右圖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後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
(4)實驗過程中,若彈簧夾未夾緊,則進入集氣瓶中的水會 ▲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__ _▲__,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其容積的 70%,根據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還一定有氮氣,其理由是 ___▲__ __。
【提出問題】氮氣是怎樣減少的呢?
【作出假設】氮氣是與鎂條反應而減少的。
【查閱資料】
①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不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還能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請寫出鎂條與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 ;
②鎂條除了能與氮氣反應,還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驗證實驗】用坩堝鉗夾持鎂條,點燃後迅速伸入盛有氮氣的集氣瓶中,鎂條燃燒,發出暗紅色火焰,生成淡黃色粉末,並放出大量的熱。
【得出結論】鎂條能在氮氣中燃燒生成固體氮化鎂。
【實驗反思】通過以上實驗探究,我們可以知道用於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用的葯品,應符合的條件是
⑷ 鄭紹濂的人物評價
鄭紹濂教授是國內最早以定量方法來研究經濟和管理問題的學者之一。在建立我國第一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以全要素生產率分析我國技術進步作用及確定科技優先領域的系統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在高新技術管理、科技管理等領域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他在我國管理理論及實際應用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自1987年以來,他先後擔任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或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如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2000年的中國》獲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項目先後獲1988、199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上海市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2000年上海市高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編、撰寫《經濟管理大系——管理方法卷》、《高新技術管理》、《科技經濟學》等著作十餘種,發表論文40餘篇。自1982年至今,他共指導碩士生60人,博士生30人,其中80人已獲得學位。
他把發展中國高等管理教育作為
畢身為之奮斗的追求和責任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產黨員鄭紹濂教授的先進事跡
⑸ 定量分析問題的研究歷史是什麼
分析科學是發展和應用各種方法、儀器和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組成和性質的一門科學,是量測和表徵的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1)確定物質的化學組成 ——定性分析(qulitative analysis) (2)測量各組成的含量 ——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3)表徵物質的化學結構 —— 結構分析(structure analysis)
定量分析是隨著最早的「煉丹術」成分組成發展起來的,直至形成「四大平衡理論」後,算是完成了定量分析的奠基和完善,這基本上是定量分析化學的第一次變革。第二次變革 是在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物理理論、時間的快速發展,儀器分析全面影響了定量分析的發展,大量採用四大平衡理論研製的分析儀器得以在定量分析中全面應用。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確立了「分析科學」范疇,從而把「分析」這一邊緣科學完全確立為核心科學,可以認為是第四次變革。
現代分析科學定量分析發展的趨勢及特點主要為:
1)提高靈敏度
2)解決復雜體系的分離問題及提高分析方法的選擇性
3)擴展時空多維信息
4)微型化及微環境的表徵與測定
5)形態、狀態分析及表徵
6)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質的表徵與測定
7)非破壞性檢測及遙控
8)自動化與智能化
以上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⑹ 最早使用天平為研究化學工具的科學家是誰
拉瓦錫。
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並且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科學家是拉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