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學方法教育實驗方案

教學方法教育實驗方案

發布時間:2023-02-22 17:57:00

1. 有關音樂教育的實驗研究方案

有關音樂教育的實驗研究方案

1、課題研究的背景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發展。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目前,音樂教師在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准》的過程中,要轉變教育觀念,(由單1課改為綜合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要注意學科的綜合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愛好。「綜合」音樂教育不僅是世界音樂教育的新潮流,更是新世紀在音樂教育方面的1個新起點。我國教育界已認識到綜合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2002年頒布的國家藝術教育課程標准中也開始提到了音樂學科綜合。
「綜合」,是基礎教育的1種基本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的1種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音樂課程的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所以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從藝術的本質上講,1切藝術都是心靈的藝術,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藝術形式或同1藝術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審美意蘊、表現手法等方面本來就有許多相同之處。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各藝術門類本是1家的,是高度融合在1起的。另1方面,作為藝術的1個最主要的門類,音樂也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這也使得音樂同其他非藝術課程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可能。所以音樂與相關學科之間形成合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
2、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和實驗,在內容整合方面,以蘇教版課本為主,結合新科標的要求和自己實驗的經驗,形成1套音樂教學與相關文化整合的思路和方法。
2、通過研究和實驗,使我們教師在理論、教學方法、教育質量方面有質的提高。
3、通過研究和實驗,使學生積極參與發展過程,讓學生樹立新的學習觀念,在整合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對相關文化多看、多想、多用的習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使學生的素質或能力有相對的提高,這樣有益於人格的片斷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的發展。
3、研究過程
課題立項以來,我們緊抓學習、培訓不鬆手,正確把握課題究的方向,統1和深化對課題的認識,從2004年10月下旬起到2005年6月初止,本課題組集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教育理論培訓工作。如:本課題組成員除了參加由武進區教委組織的有關培訓以外,本課題組還參加本學校的專責課題培訓和邀請南師大潭頂良教授的新課程專題報告,看相關的書籍和材料。課題組成員每兩周進行交流,每次交流與討論時,都堅持做到示範帶動,分步實施,精心設計,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研究方案。強化理論學習,努力在課題研究的同時,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與業務水平。結合教學工作,使課題研究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教師具備了課題研究的教學技能,課題列入了學校工作計劃,本課題有區教研室和我校教科室支持,由課題組具體實施,並成立課題領導小組。保證了課題的有序展開。
研究過程
(1)以理論學習為指導,把握教改現狀,明確教改方向。
課題確定以來,課題小組成員認真學習了「音樂課程標准解讀」、課題方案和《立足音樂課堂,注重多元「整合」》等理論性文章。老師們除了各自研讀以外,還1起進行交流,記錄心得體會,以求融會貫通,對課題研究有所幫助。
(2)把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2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每學期期初,組內老師圍繞研究課題,確定自己的實驗課課題,並把實驗課和優質課、示範課結合起來,把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有機聯系起來。例如,周玉芬老師上的骨幹教師示範課----《茉莉花》,劉燕老師上的區級調研課――《歡度佳節》。把「教」與「研」結合起來,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據,使2者相得益彰。
(3)對照課題方案,改革教學指導過程,認真上好實驗課。
實驗課就是在課題方案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嘗試。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老師們都能圍繞課題方案,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指導過程。能做到落實主體地位,改革教學過程的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調查研究、理論研究、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研究等研究方法
4、研究重點與策略
整合是確保學生身心愉悅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它提高了學生綜合審美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藝術文化視野,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體驗音樂的渠道。以此為基礎的音樂課,不再單純是1種藝術形式,而是多種藝術形式並存,但都發揮各自的優勢,都為1條主線服務。同時,「整合」使音樂教學空間得到進1步拓展,沖出「模式」概念,突出藝術性和教法的「隨機性與靈活性」。
1、更新教師的觀念
圍繞本課題的指導思想,結合課題理論學習的動機,我們大力宣揚3種觀念的轉變。
(1)轉變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發展的必需,也是實施本課題研究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堅持平等互動,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要求教師從權威席上走下來,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的意見以及他們的感想,注意多鼓勵,教師做到了這些,才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滿懷熱情地走進音樂教學課堂。
(2)堅持集體備課,爭取每個單元有新的突破
圍繞課題開展研究、備課活動,將研究和教學緊密結合再1起,做到再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
(2)尊重學生的體驗
在整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回答問題,充分發揮自己已有的經驗、感受和想法。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大膽地回答問題,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獨特感受的空間,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特別是,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難免有荒謬之處。同時,我們又知道,音樂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對於學生的這些體驗,作為教師,都不要輕易地去否定,要多1些尊重,多1些理解和鼓勵。
1 2下1頁

2、教材內容的整合
(1)把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文化等在內的音樂教學的各方面內容充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音樂文化知識可以在學生參與的創造、演唱、演奏、欣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結合講解;許多音樂欣賞內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來加深體驗,加深理解;可以結合唱歌與器樂來進行創作教學,並通過唱歌與演奏來展示學生的創作成果。
1、把音樂與姊妹等在內的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讓學生通過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音樂與美術融合即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可使學生形象地理解音樂。
2、把音樂課程與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音樂與文學關系密切,音樂教學可與(詩詞、戲劇段落等)溝通;音值、節奏等內容可與數學課中的數量概念結合講解;節奏與自然界現象、與人的生理現象以及人的運動方式有關,教學時可與常識課溝通;體育課的廣播操、韻律操等與音樂節奏感、旋律感的聯系很緊,也能夠有效結合;1定的音樂與這種文化產生的民族、地理、環境、歷史條件、語言語音特點、生活習俗、文體交流等有著密切聯系,故音樂課與歷史課、地理課的結合也並非困難。
3、可有意識地把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結合起來,把學校音樂教學活動與社會環境結合起來,如社會生活中的許多音樂資源(廣播、電視、藝術團體等)可為音樂教學所用,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方法的整合
通過本階段的課題實驗,初步找出了音樂課程整合教學的1般方法
1、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准備的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完成任務。
2、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引導的的方法,把學生帶入整合的課堂,學生再的引導下,或用文學、美術、地理歷史加深對音樂內容的理解。
3、師生1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10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1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在還不是全面評價課題成果的時候,我們現在只是看到音樂與學科整合進行教學後對學生影響不同的地方。
5、研究成效分析
2004年9月~2005年6,音樂課題組全面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段時間,全組人員緊密依據既定的課題實施方案,結合課題組學期工作計劃,積極探索音樂教育的新途徑,取得了1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1、教師方面
(1)通過本課題實驗,提高了全體實驗教師的理論水平,轉變了教育觀念。
實驗教師在實驗中邊學習邊思考,理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能積極撰寫有關課題實施的相關論文,周玉芬撰寫的論文《多元化,音樂課堂新視角》、《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范唱》、《淺析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豎笛教學中的作用》分別獲江蘇省1、2等獎。劉燕撰寫的論文《讓學生的音樂靈性在開放教學中插上翅膀》《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分別獲武進區2、3等獎。課題組教師為准備好1個較優秀的音樂教案,相互討論、研究,課題組先後製作出課程整合研究課課件好幾節。周玉芬撰寫的教案《茉莉花》獲江蘇省2等獎,目前,音樂教學與學科整合實驗的熱情正空前高漲。
(2)、開展整合課題實驗,造就了1支優良的教師隊伍
按照「音樂教學與相關學科整合研究」教師培訓計劃,教師都能夠從本學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尋找適合自己教學的教學內容平台。在區調研的1堂教學教學研討活動中,劉燕老師上的《歡度佳節》,通過自己的發掘、整合,使整堂課豐富多彩,受到了許多聽課老師的好評。在學校的青年教師評優中,她上的《西南風情》獲得了2等獎,周玉芬老師參加武進區青年教師評優課《走進西藏》獲1等獎。
2、學生方面
(1)、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題實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劉燕老師的《西南風情》學生通過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看到、聽到的畫面在這節課中反映出來了,學生用舞蹈的形式和聽課老師1起共舞,把整堂課推向高潮,同時,學生還利用課中學到的形式,在學校的藝術節和英語節中,用音詩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周玉芬老師的1節《茉莉花》,學生用花語、花食、花療講述了茉莉花的功效,學生的興致調動了整堂課。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2)、培養了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中學生見多識廣,在教學中,首先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採用多種的學習方式,盡量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老師不僅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組織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討論冼星海對中國音樂事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等。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3)、培養了學生的群體精神及合作能力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許多學習內容是合作性很強的,如,在器樂合奏要加入4聲部的節奏練習,有的同學要擔任器樂的主奏(旋律聲部)有時候又是伴奏,這種角色的轉換,意味著他們必須與他人緊密合作。如同學們在豎笛《太陽出來喜洋洋》中,學生都能很好的把握分寸,擔任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合奏效果。

2. 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主要有哪些具體方法

化學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
一是關於化學教學設計的基礎知識,簡要介紹了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與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模式,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結合具體實例,闡明化學教學設計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分析與設計,包括化學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對象分析、化學教學目標撰寫、化學教學策略設計、化學教學媒體設計、化學教學評價設計等;
二是根據化學新課程理念,結合化學教學案例具體分析了如何根據不同類型的化學知識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對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如何設計、組織實施。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F1kBhG9_krvhaW4bWAjWUw

?pwd=erau 提取碼: erau

3. 教育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教育實驗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准備實驗——實施實驗——總結與評價實驗這三個基本階段,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程序。 實驗的准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訂實驗方案。

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教育實踐尋求操作程序當研究者提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學理論後,必須通過教育實驗將理論轉化成可操作的實驗方案以付諸教育實踐,才能切實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通過實驗,一方面尋求將這些理論具體化並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實驗的結果又將進一步檢驗、充實、完善這些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

1、檢驗、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論:

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過程與方法。通過提供有意義的可靠的信息,對現有教育教學理論進行篩選、改造、提煉和發展、完善。

另外,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通過教育實驗,我們能發現未知,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從而不斷加深對教育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2、促進教育實踐的改革與發展通過教育實驗,人為地創設一定的系統和環境,在科學教育理論指導下改革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

4. 第三節 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的含義與特點

1.觀察法的含義

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記錄、分析的一種方法。觀察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來認識教學現象。通過觀察來積累關於所研究的教學現象的具體資料是教學研究中普遍應用的方法,它可以為教學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觀察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也可觀察教學的某些部分,此外根據研究對象的復雜程度,還可以通過多次觀察去完成。

2.觀察法的特點

觀察法的主要特點∶(1)適用范圍較廣,研究課題較小;(2)直接、客觀,有表面性;(3)有目的,有計劃,不能控制條件。

3.觀察的作用

觀察在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過程中的作用歸納起來,表現在以下方面∶(1)觀察是假設、觀點和理論產生的手段。(2)觀察是解決特殊問題的手段。(3)觀察是提供真實具體信息的重要途徑。(4)觀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學生的行為和個體差異。(5)觀察是基礎教育較為有效的評估方法。

(二)觀察的類型

教學觀察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觀察的情境條件可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根據觀察的方式可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這里主要介紹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觀察一般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兩種。參與性觀察是觀察者參加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最容易得到真實的、有價值的材料。非參與性觀察是觀察者不參加觀察對象的活動,以某種方式把自己或自己的觀察目的隱蔽起來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成功的關鍵是不讓觀察對象發現有人在對他們進行觀察。

(三)運用觀察法的要求

科學地觀察要求研究者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一定的知識准備

2.目的明確

3.嚴密的組織計劃

4.保持觀察情境的自然性

5.克服觀察中的主觀傾向

6.正確記錄,科學解釋

(一)調查法的含義與特點

1.調查法的含義

調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學問題,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材料,從而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的研究方法。

2.調查法的特點

調查法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以下特點∶

(1)調查對象的廣泛性。

(2)調查手段的多樣性。

(3)調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4)調查結果的延時性。

(二)調查法的類型

根據調查研究的對象和目的不同可分為四類∶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發展調查、預測調查。

1.現狀調查

也稱常模調查,主要用以調查、研究某一類教學現象目前的基本情況或特徵。這類調查目前在整個教學調查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如小學生錯別字的調查;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調查;中小學生數學能力發展情況調查等。

2.相關調查

這是指調查分析研究兩種以上教學現象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目的是尋找相關因素以便探討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關系的調查,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態度的調查等。

3.發展調查

發展調查是對某一調查對象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的特徵變化進行的調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前後的變化和差異情況。如了解兒童的學習行為的年齡特徵,就可以利用發展調查,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學習行為的變化情況。

4.預測調查

預測調查是指調查未來某一時期的教育發展趨勢和動向,目的是為研究對象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狀況進行預測。如對我國辦學體制的發展前景調查,就可以通過對當前社會力量辦學等有著問題的調查,結合經濟情況,做出預測調查。

(三)調查法的一般步驟

1.確定調查課題

調查課題一般是根據教學研究或教學實踐的需要提出來的。課題提出來後,要對調查課題作準確的界定,明確課題的性質、目的和任務。同時還應對調查課題的核心概念做出准確的界定,對課題中的有著變數要下操作性的定義,准確操作指標。

2.選擇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選擇主要受制於調查的性質、目的和任務,同時還受調查類型的制約。

3.確定調查方法和手段,編制和選用調查工具

教學調查包括多種調查方法和手段,在確定調查方法和手段時,要根據課題的不同情況,針對各種方法和手段的長處和不足,恰當地選用。

4.制定調查計劃

制定凋查計劃是整個凋查工作的重要環節,一般而言,用於制定調查計劃的時間要佔整個調查研究的1/3。調查計劃一般包括∶調查課題和目的;調查對象和范圍;調查手段和方法;調查步驟和時間安排;調查經費預算;調查人員(包括課題負責人、調查員、協作者或協作單位)的組織。

5.調查的實施

調查的實施是整個調查研究的中心工作,它是調查者根據計劃運用各種調查方式,藉助各種調查工具收集資料的過程。這是調查的主體工作。研究者應盡量使收集的材料真實可靠、完整和系統化。調查者在收集材料時不能帶有主觀性和傾向性,切忌用自己的觀點去尋找材料。同時要注意將事實和意見區分開來。事實是客觀的,而意見則往往有主觀色彩。對事實要進行核對,去偽存真。

6.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言。主要概括敘述調查課題的背景、本次調查的目的和任務、調查的對象和范圍、調查採用的手段等內容。第二部分是正文。這是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調查者根據調查的事實,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分析、解釋,並表明自己的觀點或見解。第三部分是結論。即根據第二部分的分析得到的結果以及有關的建議均是第三部分的內容。除此之外,要把有關參考資料附在報告的尾端。

(四)教育觀察的基本途徑有:

1、上課

親自為學生上課,是觀察學生最普遍、最經常、最方便、最理想的觀察途徑。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觀察,獲取信息之准確、豐富是其他途徑不能比的。很多教師已深有體會和備受其益。

2、聽課

聽課的目的是觀察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情況與學生學的情況,可以直接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技能;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特徵。此外通過聽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見解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這是教學研究人員或管理人員研究課堂教學改革、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經常採用的途徑。

3、參加有關活動(參與觀察)

如參加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身臨其境」,考察師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校風、學風的情況。在參與觀察中,不能讓觀察對象知道和察覺觀察意圖,這樣才能觀察到想要知道的本來面目。

4、實地參觀考察

觀察學校的自然環境、校舍建設、設備儀器和清潔、衛生、紀律制度、校風教風等,並觀察學校教學、生活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運轉情況,這是參觀學習的外地人員或上級領導者經常採用的途徑。

列席學校各種會議或召開座談會,傾聽學校領導、中層幹部以及班主任、教研組長和學生的發言,觀察會場氣氛和大家的情緒;查看反映學校以前運轉情況的各種資料,如計劃、教案、作業、檔案等,可以了解該校辦學思路、辦學水平、教改情況和團結情況等,這是教育督導人員經常採用的途徑。

5、訪談

與觀察對象訪談,可以直接觀察和了解對象的個性心理特徵、思想傾向、儀表神態以及身體狀況等。訪談包括個別訪談和小組訪談。訪談時研究者要善於察言觀色。

(1)訪談法的含義∶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調查對象面對面、有目的地談話來收集資料的方法。

(2)訪談法的特點∶訪談的優點∶一是靈活性。它可以向不同類型的人提問不同的問題,以了解不同類型人的材料。當調查對象不理解問題時,可以重復或進行恰如其分的解釋。談話中發現新的問題疑點,可以深人了解,持續追問。二是范圍廣。既有調查對象的廣泛性,同時又有涉及交談方面的廣泛性和深人性。三是真實有效。訪談時,調查者還可觀察調查對象的表情與行為,以判斷回答的可靠程度。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費時費力,另外調查結果還受調查者的能力、水平態度等思想束縛的影響。

(3)運用訪談法的注意事項∶在進行調查,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事前准備好訪談計劃、訪談提綱;二是要盡量取得調查對象的合作;三是要作好詳細記錄。

6.調查表法

(1)調查表法的含義∶調查表法又叫報表法。它是調查者按照一定的組織關系,把設計好的調查統計表格請被調查的單位或個人填寫,以便了解某一地區或單位的工作現狀及發展情況的法。

(2)調查表法的特點∶它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機構向下級進行調查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格式規范、有比較統一的標准,可廣泛的收集資料等優點。但是所獲得的資料只能限於一般隋況,很難深人事物的本質。

(3)編制調查表的基本要求∶一個好的調查表應符合三個要求∶一是適用;二是規范;三是美觀。

7教育觀察法的優點是:(1)最大優點是可以在自然狀態下獲取教育事實資料;(2)不幹擾觀察對象的自然表現,可以獲得客觀、真實的資料,適用范圍廣;(3)花費少。

8教育觀察法局限性1、取樣小。由於受感官和儀器的局限,觀察的范圍不大,觀察樣本小,使教育觀察法一般限於小樣本的研究,在研究對象數量多且分散的情況下難以應用。

(一)實驗法的含義和特點

1.實驗法的含義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教學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教學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學實驗是教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目前,國內外的教學研究都很重視實驗,並已取得了多方面的實驗成果。

2.實驗法的特點

(1)教學實驗是有意識、人為地控制與實驗無關的變數,但在實驗中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實驗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實驗結果會影響他們的發展。因此,必須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對實驗產生的不良後果,應有彌補的有效措施。

(3)教學實驗會產生所謂的「實驗者效應」,即實驗者的期望會影響實驗的結果。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實驗者的期望,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對實驗班發生了偏向,影響了實驗的結果。

(二)實驗法的類型

從不同的方面或按照不同的標准,可把教學實驗分成不同的類型。從性質和目的上劃分,可分為確認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和推擴、驗證性實驗三種;從手段上劃分,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兩種;從組織形式上劃分,可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三種。

1.確認性實驗

實驗的目的在於收集事實材料,確認所研究的對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說內容的基本特徵。特點是∶研究問題來自實際,在現場情境中進行,研究方法帶有很大的試探性,操作程序是開放的不太規范的,內外效度均不高。

2.探索性實驗

包括有預測作用的超前實驗,是以探索某種教育現象以及受教育者個性發展的規律為目標,通過探索研究對象的因果關系及問題解決嘗試建構某種理論體系,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特點是∶有科學的理論假設,嚴格合理的條件控制,比較規范的實驗程序以及對資料數據的統計處理,尋求盡可能大的內在效度,並以科學理論解釋實驗結果。探索性實驗一般研究教學理論體系中的根本性問題,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學改革。

3.推擴、驗證性實驗

是以驗證已取得的實驗成果為目標,是對已取得的認識成果用再實踐的經驗來檢驗、修訂和完善。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重復性,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不僅對實驗條件有明確分析,而且實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關注實驗結果應用的普遍性,追求較高的外在效度。

4.實驗室實驗

這是在特設的心理與教育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室內採取各種實驗儀器和現代化技術,在人為的情況下,嚴格控制外界條件而進行實驗研究。由於實驗室內條件完善,便於控制,得到的結果較為准確。

5.自然實驗

這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按照實驗研究的目的,適當地控制某些條件,有計劃地變更某些條件,以便觀察或測試研究對象發生的變化的實驗方法。自然實驗法是在教學實際情況下進行的,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教與學中的各種問題。教學實驗一般採用自然實驗法。由於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學實驗的條件控制較難,給分析研究帶來一定困難。進行教學實驗必須認真考慮以下因素∶班級的基礎、學生年齡、知識基礎、業余愛好、智力水平、生活經驗等;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事業心、責任感;學生的家庭條件(家長的知識修養、職業愛好、學習條件、對子女的教育);教材的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和練習時間的長短;學校設備、環境等。

6.單組實驗

這是指向一組研究對象施加某一個或數個實驗因子,然後測量其所產生的一種或數種變化,藉以確定因子的效果如何。這種單組實驗法比較簡單易行,條件也比較容易控制。但是上面介紹的單組實驗法,其實驗效果只能證明試驗的新教材和新教法是否可行,卻無法進行比較,如要想證明新教材是否優於普通教材,就需要採用等組實驗法。

7.等組實驗

這是指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分別施行於兩個或幾個教學條件基本相等的組,然後比較其所產生的變化,得到比較科學的結論。

採用等組實驗法最關鍵的問題是,除了實驗因子(如教材)不同外,其它教學條件(如師資水平、班級基礎、教學時間等)要求基本相等。在等組的條件下,採用比較的實驗方法,能較科學地確定一種新教材或新教法的優劣。但要選擇教學條件完全相等的幾個組是不容易的,而且要保證實驗過程中除實驗因子外,其它因素的影響也相等是很困難的。這點必須特別注意。

8.循環實驗

它是把不同的實驗因子,按一定的排列順序。輪換地施行於不同的班組,然後根據每個實驗因子所發生變化的總和來決定實驗的效果。循環實驗法與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相比較有兩大優點∶其一是在循環實驗法中,兩種教學方案(兩個實驗因子)都被每個教師實施過,都在每一班學生中實驗過,所以,即使教師教學水平有高低,學生班級基礎有好差,由於循環實驗的結果,把這些差異的情況所產生的影響平均分配給各個實驗因子,對於實驗因子都無所偏向其二是在循環實驗法中,由於各個實驗因子的實驗次數增多,因而可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但增加了實驗的復雜性。

4.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

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的目的,擬定測驗題目,准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准,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

5.實驗的實施

在實驗過程中,要控制無關變數。要作精確、詳細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進行重復實驗。

6.對實驗結果進行測定和統計

研究者要編好測試題,測試時的指示語要統一,不要給學生任何暗示。統計時要實事求是,尊重實驗的客觀結果。

7.驗證假說,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對實驗的假說進行驗證,對實驗的探索結果、實驗中提出的問題、今後還要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等做出分析,並提出建議。

8.撰寫實驗報告

這是對教學實驗工作的總結。實驗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教學實驗的課題、目的、意義;教學實驗方法;教學實驗的結果;討論;結論,最後還可以列出參考資料。

(四)運用實驗法的要求

運用實驗法進行教學研究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實驗要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這是進行教學實驗的關鍵。

2.認真搞好實驗設計,這是實驗研究成功的基礎。

3.進行必要的預備實驗,為了保證教學實驗的效度和信度,在正式實驗前可選擇少量被試進行預備實驗,為正式實驗提供必要的資料。

4.做好實驗的抽樣、分組、調控、統計等工作,重視檢查實驗結果。

5.實驗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時,為能在教學中得以廣泛推廣,還需進行驗證性實驗或縱深研究。

(一)個案分析法的含義和特點

1.個案分析法的含義

個案分析法就是通常所說的「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對單一人或事進行個別深入研究的方法。它通常是以一個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了解此人某事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和特點。個案分析法往往需要藉助其它方法。如個案分析必須進行詳細調查,佔有大量材料。要通過談話、觀察等方法,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對學生的個案研究還要經常使用各種測驗量表。

2.個案分析的特點

(1)研究對象容易確定,簡便易行;

(2)個案分析容易得到個案對象和有關人員的支持;

(3)研究的時空范圍較大,研究的持續過程較長。

(二)個案分析的一般步驟

1.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

2.進行個案現狀的觀察、調查,收集資料並進行分析;

3.理出個案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初步的判斷及因果分析;

4.根據判斷結果,提出個案發展的意見;

5.總結、撰寫個案分析報告。

(三)運用個案分析法的要求

1.選擇對象要恰當,要有代表性、典型性;

2.要在詳細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3.要善於抓住必然性、本質性的材料,運用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

4.要考慮相關因素,綜合地加以分析;

5.要善於通過特殊事物和現象,從中探索規律性的東西個案法在於通過特殊事物、現象探索共性、一般性,不能停留在具體材料、具體經驗的描述上,只有從中探索出規律性的東西,才具有科學研究的意義。

6.個案發展的教學意見,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行動研究法的含義和特點

1.行動研究法的含義

行動研究法是指實際工作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及本單位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期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1)教師和研究人員結合,是一團體互動的過程,形成優勢互補;

(2)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3)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4)在計劃和實行的循環中不斷前進;

(5)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即時性。

(二)行動研究法的一般步驟

1.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行動研究的第一步,教學中可能存在著許多問題,到底確定哪一個,一般來說,所確定的問題應是教學實踐中迫切解決的,有一定理論和實用價值的,研究者能夠解決的。

2.收集資料

發現和確定了研究問題,就要廣泛收集與研究課題有關的資料。首先要通過查閱文獻來了解此問題的過去和現狀;其次要通過觀察、訪談、問卷等方法對與問題有關的人員和部門進行調查,徵求他們對問題的意見;第三徵求專家的意見。然後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和分析,以准確地把握問題的症結所在。

(三)應用行動研究法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是運用行動研究法的前提條件。

2.認真制訂嚴密、科學的行動方案是行動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3.行動研究過程是一個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

4.研究結果不能輕易推廣。

(一)比較法的含義和作用

1.比較法的含義

比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學現象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進行比較研究,找出教學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本質,力求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的研究方法。運用比較法的條件∶一是必須存在兩種以上的事物;二是所要比較的事物必須有共同的基礎;三是所比較的事物必須有不同的特性。

2.比較法的作用

(1)比較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教育的普遍規律;

(2)能促使人們正確認識本專區、本單位的教學狀況;

(3)能幫助人們獲得新的發現,促進教學研究的發展;

(4)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二)比較法的類型

比較法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按屬性的數量,可分為單項比較和綜合比較;按時空的區別,可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按目標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按比較的性質,可分成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

(三)比較研究法的一般步驟

1.明確比較的問題

比較研究首先要明確比較什麼,這是比較的前提。這一環節包括以下細節∶(1)選定比較的主題。(2)確定比較的內容。也就是確定比較的項目。(3)確定比較的范圍。要明確是班內的比較,校內比較或是跨校學區甚至跨國比較。

2.制定比較的標准

沒有標准就無法進行比較。比較的標准可據實際情況制定,但要求明確化、具體化,即具有可操作性。

3.搜集資料並加以分類、解釋

要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的各種資料,並對資料進行鑒別,保證資料的權威性和客觀性。然後,對各種資料按比較的指標進行歸類,並列,最後,對這些歸類好的資料作出解釋,即賦予資料以現實意義,為下一步的比較分析奠定基礎。

4.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常採用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定性比較主要比較事物間的本質屬性,而定量比較事物的數量差異。

5.結論

做出比較的結論,就是對比較對象的材料、比較過程和比較結果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從而作出結論,論證說明預先確定的比較主題,揭示教學的規律。

(四)運用比較法的要求

1.資料的可靠性與解釋的客觀性

2.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比較

3.比較事物的本質

4.比較法要與其它研究方法相結合,以克服其不足

5. 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哪些

(一)國內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

  1. 觀察法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通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里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②明確觀察的內容。③觀察和記錄。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通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③設計實驗方案,了解實驗步驟。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啟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通過對教師布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二)國外流行的教學措施:

1.發現法

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首先提出來的,其理論基礎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應是在教帥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的習慣和能力。發現法的模式是由四個階段組成的:①自覺階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②探索階段:提出問題,明確要求,使問題具體化。③整理階段:理解感知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提出假設。④發展階段:運用探索所得的結論,加以鞏固、深化和創新。

發現法的特點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發現法忽視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知識這一教學特點,把科學研究中的發現方法移植到教學活動中,把教學按照「再發現」的步驟進行,勢必加重師生負擔,削弱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影響教學的進度。

2.掌握學習法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法」,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廣為使用,也被我國廣大中學物理教師所關注。這一教學方法的基本精神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分類學理論制定教學目標,並按此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測試、評價和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模式由四個環節組成:①制定教學目標;②測試;③評價;④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特點是教學目的具體、明確、重視反饋和調控,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6. 教育實驗法怎麼實驗

任何一項課題研究都要依據一定的方法來進行,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此外還有調查法、觀察法、案例法、比較法、歷史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最常用的是實驗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這里重點介紹一下實驗研究法:

(一)實驗研究法概論

1、實驗研究法的定義:

實驗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據一定的理論假設,有目的地改變一些教育因素(自變數)。控制無關因素,觀察記錄另一些教育因素的變化,到了一定時間後,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找到兩類教育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驗證理論假設的方法。

自變數也叫實驗變數,它是指實驗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變數;

因變數也叫反應變數,是自變數作用予實驗對象後出現的教育結果。

無關變數是指自變數與因變數之外的一切變數。

2、教育實驗的操作步驟

(1)定題就是提出實驗課題

定題要遵循有價值、有創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則。

(2)建立實驗假說

所謂假說就是實驗者對自變數(實驗變數)與因變數(反變數)之間關系的推測與判斷。它是自己的教育經驗,科學理論,他人經驗綜合加工的結果。(好比實現理想先有的幻想)假如:北京市宏廟小學的研究者看到的小學生沒有得到全面和諧、充分地發展,於是確定了「小學生全面發展教育實驗」課題建立了「實現整體優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假說,開展了小學生教育整體優化實驗。

實驗假說具有三個特徵:假說應當沒想出實驗變數與反變數之間的關系。假說要用表述或條件句的形式明確地毫不含糊地展述出來。假說應當是可以檢驗的.

(3)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指實驗者在實際著手驗證假說之前制定的實驗計劃.它的目的在與更科學更經濟地驗證假說.實驗設計的問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實驗變數的操作與控制.確保實驗者依據實驗要求操作不走樣(自變數)

②反應變數的觀測方法.(因變數)測量手段:通過製表、繪圖等進行比較分析。

③無關變數的控制措施(消除法、恆定法)

④實驗對象的選擇。(被式的選擇)

⑤實驗的組織形式。(單組或等組)

⑥實驗數據處理方法的確定。

(4)實驗的實施

實驗的實施就是實驗工作者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操作實驗變數,控制無關變數,觀察、記錄、測量反應變數,搜集實驗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將實驗方案物質化、現實化的過程。

實施設計(計劃)必須做到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是實驗進程的控制,保持實驗過程按實驗設計的要求,程序進行。

二是經常地有重點地客觀地搜集實驗信息與資料、觀測反應變數,為因果推論提供事實和依據。

實驗進程的控制需做好以下的工作:

①健全實驗組織機構,准備好實驗的表格與器材。

②處理好教育實驗過程中的「動」(實驗因子、實驗變數)「靜」(非實驗因子,無關變數)關系。

③做好階段性總結。階段性小結的目的是查明在實驗措施的作用下,反應變數每個階段的變化情況,並認真地事實求事地記錄下來,看看哪些主觀假說被驗證,哪些被推翻,哪些有待於進一步驗證。從而及時發現問題,為修改方案,進一步做好下一段工作提供依據與經驗。

三是經常地有重點地客觀地搜集實驗信息與資料,觀測反應變數,為因果推論提供事實和數據。

(5)資料的統計處理

對在實驗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資料,採用科學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一般是先用描述的方法把反應結果的原始資料加以列表,圖示、或計算該資料的平均數、標准差和相關數等,然後再用推斷統計的方法來檢驗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關系。在教育實驗中常用的推斷統計方法有乙檢驗、丁檢驗、F檢驗等。

(6)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反應一項實驗的過程及結果並將其公布於世的文學材料,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形式。

(7)教育信息情報

搞教育實驗開教育信息情報。教育信息情報貫穿於教育實驗的始終。選題、建立假說、實驗設計、實施實驗、撰寫實驗報告這一整體過程,體現了情報獲取、情報處理、情報運用和情報傳遞的全部內容。

(二)怎樣寫實驗計劃

實驗計劃是在實驗開始操作之前制定的關於實驗的內容和實施辦法的文件。它是在實驗設計的基礎上加上實驗課題形成的背景與實驗目的和人員的組織分工與條件保障兩大部分後形成的書面材料。

1、背景與目的

這一部分主要是說明:為什麼要搞這項試驗?這一課題是怎樣確定下來的,搞這項實驗要證明怎樣的推斷,控索一個什麼規律,以及這一實驗的目的和意義究境是什麼。

(1)實驗課題的確定過程一般源於以下幾種原因:一是源於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第二是源與領導上的要求;三是源於教育經驗的升華;四是源於理論的啟發。而大多數實驗課題的提出是以上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所致。題目(課題)確定下來之後要對課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予以論證。(這部分內容一般以「課題的提出」為小題目)

(2)實驗假說

實驗在一定意義上說是通過控制驗證假說的活動。一個科學的實驗在實驗前應有一明確的假說。假說即在被實驗和邏輯證明之前那些憑經驗作出的判斷。一般的條件句或陳述句明確地表達出來。

(3)實驗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驗證假說,探索教育規律;二是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科學質量與效益。意義也是兩大方面:一是豐富與發展教育提高理論;二是提高教育科學質量,促進教育科學的改革與發展。

2、實驗設計(也叫實驗方法)

(1)自變數(實驗變數)的操作定義與控制措施

給實驗變數下操作意義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形式的實驗變數轉化客觀的具體的指標或行為措施。從而使理論觀念教育設想科學地轉化為具體的可控制的操作步驟,以便於實驗者作嚴密的操作和觀察記錄。

實際上對實驗變數下操作定義就是規定變數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程序。如果實驗變數不能以程序的形式給出,那麼就要把變數分解成一項具體可遵照操作的要求。(舉例可參看《中小學教育科研與論文寫作教程》P62)

實驗變數的控制措施一般通過集中培訓和平時檢查指導來完成,以確保實驗的准確進行。

(2)因變數(反應變數)的觀測指標與觀測方法

a、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驗的觀測指標多數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及自心素質的變化。

b、確定因變數的觀測指標就是把因變數變化用數字表示出來。(例如,考分是學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標志,智商是一個人智力水平的標志等,搞教育實驗一定要想辦法把因變數的變化的數字化,否則,將來對因變數是否真的發生了變化或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就說不清楚。c、在選擇實驗的因變數即反應變數時,最好選擇那些有量表或自己能夠製造測量手段的品質來當取應變數,而且,要在實驗計劃中說清究竟怎樣測出這些品質的變化。

(3)無關變數(無關因子因素)的控制措施。

在教育實驗中,通常採用清除法、恆定法、平衡法、隨機抽樣法和盲法控制來控制無關變數。

a、消除法:消失,比如家庭輔導

b、恆定法:前後不變,比如上課時間、學生作業

c、平衡法:分組實驗中,各組作用相同,比如教師水平,學生數目,知識基礎

d、盲法控制:讓學生(以及實驗者)不知道是在搞實驗,以消除其實驗意識和實驗情緒

e、代表性策略:選擇「普通」(教材、學生)確保代表性便於推廣。

(4)被式選擇:

被式選擇,即實驗對象的選擇,一般搞學生的選擇,除代表法外,常使用的是抽樣法。抽樣法即總體中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一個即比總體小,又能反應總體性質的樣本。

a、簡單隨機抽樣:抽僉法

b、機械抽樣:等距抽樣、有規律、分組

c、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d、整群抽樣

(5)實驗的組織形式

實驗計劃中要說清被式是怎樣組織的,也就是說明是搞單組實驗,還是搞等組實驗,或者是什麼其它的等組形式。

單組實驗是對隨機抽取的一組被式先後施加兩種不同的實驗措施,在無關因子保持恆定不變的情況下,觀察測量因變數的變化,從而確定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關系的組織形式。

等組實驗設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條件大致相同的組作為實驗對象。一個組接受某個實驗因素的影響,另一組無實驗因素的影響,或兩個組同時分別接受不同實驗因素的影響,其它各種條件保持不變,然後比較教育實驗因素影響與實驗因素影響的不同效果或兩種不同實驗效果,從而證明實驗因素對反應變數是否產生了促進作用或證明兩種實驗變數是否有明顯的差別。

(6)資料的收集與處理方法

說明用什麼方法和爭取觀測出因變數的變化,最後用什麼統計方法判斷實驗手段是否有效。

3、實用人員與條件保障

(1)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這部分要把課題組的主要成員的姓名以及分工都寫清楚。如組長、副組長等。

(2)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及其它條件保障

有的實驗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或必不可少的條件,實驗計劃應說明對這些必備和條件是否能夠滿足。

(三)怎樣寫實驗報告

寫實驗報告是搞教育實驗的最後一環,也是收獲成果的產健一步。應按照科學的程序和格式做好這一結尾工作。

中小學校教育實驗報告(是搞好教育實驗的最後一環)的格式與內容如下:

標題:××實驗報告

實驗單位,作者姓名

1、背景與目的(問題的提出)

(1)實驗課題確定的過程

(2)實驗的假說

(3)實驗的目的及意義

這部分與實驗計劃的內容基本相同,但是如果在實驗的實施過程中,對實驗計劃中的這部內容有所改變,那就要以改後的內容為准。

2、方法

(1)被式的選擇方法與組織形式

這部分與實驗計劃中的內容一樣。

(2)實驗變數的操作方法及輔助措施

這部分內容一方面要根據實驗計劃的內容來寫,另一方面更要以事實為根據,把實驗變數的實際操作程序或特點,全面詳細地寫出來。

如果實驗變數沒有操作程序,那就要把實驗措施和有關的要求說清楚。

如果除了主要變數外還有一些輔助措施,那麼就要把這些措施全部都說明白。

(3)無關變數的控制方法

主要說明在實驗中是怎樣控制無關因素的,一般應指出具體的控制方法。

(4)因變數的觀測方法

即說明用什麼方法獲得的關於因變數(反應變數)變化數據,採用的什麼量表,什麼儀器,參加的是哪一級的考試等。

3、結果

(1)實驗中得到的原始數據的描述統計結果

(2)根據描述統計的結果,採用推斷統計獲得的結果。

實驗報告的結果部分常常是一些表格和圖象以及根據這些數據表各中的數據推斷出來的統計結果。有時也列出一些工作中的成就,如果在竟賽中獲獎,在地區統考中取得好名次等,作為必要的說明。

按要求,實驗報告最好運用推斷統計下結論,讓數字說話,讓事實說話,而不能僅僅依靠工作中的成績,來做為實驗成功的依據。

結果部分所列的全部內容必須來自本實驗,既不能任意修改,增刪也不要添加自己的主觀見解。

4、討論與結論

(1)是否驗證了假說為什麼?

(2)對實際教育教學有什麼促進作用?

(3)有哪些意外的發現?

(4)有什麼建議。

討論與結論有時分開寫,有時合在一起寫,現在多數報告都合在一起寫,一邊討論,一邊下結論,還有的結果和討論放在一部分,把結果單列出來,有時甚至把結果討論結論三部分合在一部寫,這也是可以的。「結論」部分在保證寫清所要求的四部分內容外,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結論要簡短不要長篇大論

第二,結論一定要以本實驗的結果和分析為依據,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要確切地客觀地反映出整個實驗的收獲。

5、附錄

實驗報告的結果往往是很多表格圖像,一般在實驗報告里寫不全,所以經常以附錄的形式,把必要的材料附在報告的後面。

閱讀全文

與教學方法教育實驗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監理招標中評標基準價計算方法 瀏覽:544
蘋果7語音控制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地錨使用方法 瀏覽:413
四川酸菜醬的食用方法 瀏覽:621
5珠算盤使用方法 瀏覽:784
找到突破口的計算方法 瀏覽:444
馬油羊奶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08
訓狗有哪些方法 瀏覽:395
oracle的trim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45
海信電視機連接藍牙方法 瀏覽:485
學年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955
容聲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567
制備蛋白質的步驟和方法實驗 瀏覽:438
學習醫學知識的方法技巧 瀏覽:770
嬰兒帽子的編織方法及視頻 瀏覽:87
小米手機音量調節最佳方法 瀏覽:467
一種動作治療全身病的方法 瀏覽:962
心臟病的測量方法 瀏覽:553
研究過程中所使用什麼樣的方法 瀏覽:789
華為的啟動4g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