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萬能模板

研究方法萬能模板

發布時間:2023-02-18 07:24:15

⑴ 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模板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那它的研究方法是什麼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模板,謝謝你的閱讀。
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模板
本科專業(含本科段、獨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專業課程考試成績合格後,都要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工科類專業一般為畢業設計、醫科類一般為臨床實習)及其答辯考核。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畢業文憑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自考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層次相同專業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由於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對本科專業自考生這一特定群體,就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試就如何撰寫畢業論文作簡要論述,供參考。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

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於豐富、完整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通讀即對全文進行閱讀,選讀即對有用部分、有用內容進行閱讀,研讀即對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細致、深入、反復的閱讀。在研讀過程中要積極思考。要以書或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研究方法來觸發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腦並用,發揮想像力,進行新的創造。

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的資料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後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考生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擬定提綱包括題目、基本論點、內容綱要。內容綱要包括大項目即大段段旨、中項目即段旨、小項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擬定提綱有助於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畢業論文由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4方面內容構成。標題要求直接、具體、醒目、簡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論文中的要點放在論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讀者閱讀,所以要簡潔、概括。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緒論部分主要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理由、意義,要寫得簡潔。要明確、具體地提出所論述課題,有時要寫些歷史回顧和現狀分析,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還要簡單介紹論證方法。
關於研究的畢業論文
以表徵與意指實踐為切入點的文化研究

摘 要:表徵理論作為當代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實踐,其中斯圖亞特·霍爾對“表徵”的論述堪稱代表。“表徵”一詞是西方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的關鍵詞,文化究其本質乃是藉助符號來“表徵”意義的人類行為。在霍爾提出“文化即表徵和指意實踐”後,表徵理論為文化研究開辟了新領域。

關鍵詞:表徵 文化 意義

對符號學、表徵、語言學等都涉獵不深的人來說,初次閱讀斯圖亞特·霍爾的《表徵》不是一次輕松的旅行,再次閱讀時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雖然至今筆者也不敢說我就讀懂了《表徵》,但至少我對伯明翰學派的理解又進了一層。“表徵”作為當代文化研究中的關鍵詞之一,在文化研究以及實踐中都極具關注度,以之為中心也形成了許多相關的理論,其中斯圖亞特·霍爾對“表徵”的論述堪稱代表。

斯圖爾特•霍爾編著的《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是本難得的好書,它是一部傳播學和社會文化理論的教科書,認為文化是通過表徵和意指實踐構造出來的,它所使用的符號具有任意性,因而與外部的物質世界不存在符合的關系,它是一個解釋的意義的世界。表徵過程的所有參與方都捲入了意義的爭奪,但這種爭奪是通過話語的方式進行的。意義不可能是純個人的,而是各方協商和表徵運作的結果;意義總是有偏向、有優先方面的。本書先概述“表徵運作與表徵社會”的文化研究理論,甄選了五個專題的個案研究:戰後平民主義攝影中的法國和法國性、他種文化展覽中的詩學和政治學、“他者”的景觀、展示男人味、文類與性別:肥皂劇個案分析等,個案的選取角度側重雖有不同,但都是用來表達“表徵”理論的重要的理論觀察,本書的大量插圖都是這一理論的精彩分析對象。

一、文化和表徵的權利思考

霍爾從福柯的“話語”理論出發,探討了知識與權力的關系,認為話語建構了意義以及有效的主體位置,而無所不在的彌散的權力是隱藏在意義背後的動力和深層原因。文化也是種種權力關系運作的場所,文化客體生產者不再具有獨斷的權力,受眾可以通過自身的解讀來行使其反抗的權力。話語主體是在話語內生產出來的,這一主體不能身處話語之外,因為它必須在話語中被主宰,它必須服從於話語的規則和慣例,服從於其權力的處置。我們之所以看不見主體是因為他們並未被直接表徵,但他們的“缺席”被表徵出來了。話語自身建構了使它因此而有意義和有效的主體的位置。個人也許在階級、性別、民族方面各不相同,但他們只有在認同話語所建構的那些位置,使他們自己受制於其規則,並因而成為其權力/知識的主體,才會取得意義。

二、表徵通過語言產生意義

表徵是在我們頭腦中通過語言對各種概念的意義的生產。它就是概念與語言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使我們既能指稱“真實”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確實能想像虛構的物、人、事的世界。霍爾認為 “在文化產生意義過程的核心,存在著兩個相關的‘表徵系統’。通過在各種事物與我們的概念系統,概念圖之間建構一系列相似性,這些符號被安排和組織到代表或表徵那些概念的各種語言中。各種‘事物’概念和符號間的關系是語言中意義產生的實質所在。而將這三個要素連接起來的過程就是我們稱之為‘表徵’的東西。”“表徵”通過符號的意指性實踐來生產意義,構成了個體對於世界的意義系統,並且使得同文化中的個體以及不同文化的個體之間達成意義的交流,“表徵”構建了我們的意義世界。霍爾對構成主義的兩種途徑——符號學和“話語”進行了借鑒研究,對表徵、意義和語言之間關系的闡述藉助於對索緒爾語言學、巴爾特符號學理論的批判性吸收,尤其受到了索緒爾語言學、巴爾特符號學關於語言/言語、表層結構深層結構的理論從幾個方面的影響。

三、文化循環的模式

霍爾從馬克思主義生產循環觀出發,探討了文化循環的模式,並將“表徵”看作文化循環的主要環節加以論述。文化循環理論提出,“文化”生產就是符號生產。文化已經從原來要根據另外一些因素才可得到實體性解釋的東西,現在變成了與社會文化基礎或社會“深層”文化符碼相關的原文化問題。表徵意義事實上產生於幾個不同的情景,並通過幾個不同的過程或實踐進行文化循環,以不同方式把它們結合進每天的日常定規儀式和實踐活動中,以這種方式賦予意義。意義有助於建立起使社會生活秩序並得以控制各種規則、標准和慣例。因此,意義也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規范他人行為和觀念的人試圖建立和形成的文化循環。

四、文化客體意義在表徵過程中的爭奪

霍爾認為,符號的意義總是在一個文化語境和另一個文化語境之間變動,意義不僅僅跟文化客體的生產者相聯系,文化客體的接受者也參與了文本意義的生產。文化是一個解釋和意義的世界,表徵過程的所有方均參與了意義的爭奪。我們不可能認為文化意義完全存在於文化的客觀性之中,或是認為它僅僅存在於文化生產者的孤立意識中, 再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接受者是文化意義的被動方,相反,接受者自己參與到文化運作之中,而且這種運作不僅僅是作為“接受者”的表徵角色。諸如我們在閱讀小說,欣賞電影的過程中,不再單純的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意義。

表徵過程中的意義爭奪是激烈的:一、文化客體的表徵外相並不總能自行表現出其意義。因為不同的人會關注其不同的意義方面。人們往往外在的賦予表徵現象以意義,而不是內在的理解表徵現象的意義。二、意義

被賦予的本身,就是一個接受與再造的過程。三、知識儲備和即時環境對意義的賦予有很大影響。對文化客體的解讀不僅僅是被動的“領會”過程,相反,接受者基於各種有關的考慮,對文化客體生產者所賦予文化客體的意義有自己的自定義,這是種變相的爭奪。

在批判吸收索緒爾、巴爾特等理論基礎上,霍爾提出:文化即表徵和指意實踐,結合實踐性的概括了“表徵”的三種具體運作方式——反映論的、意向性的和構成主義的。從表徵的概念、構成主義的途徑、表徵的意識形態論及表徵的實踐等方面全面闡述,從馬克思到新葛蘭西主義,拓展了“表徵”與“接合理論”的關系。作為伯明翰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霍爾的研究在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傳統的研究文化形式、文化實踐和文化機構及其與社會和社會變遷的關系的基礎上,還轉向媒介的意識形態功能分析。其研究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絕大多數的文化領域,如:大眾文化及與大眾文化密切相關的大眾日常生活,分析和批評的對象涉及影視、廣播、廣告、暢銷書、漫畫、流行歌曲,乃至室內裝修、休閑方式等。伯明翰學派和霍爾表徵理論研究,作為文化研究的基礎和重要學術理論,將一直散發其獨具特色的魅力,吸引文化研究有志者前赴後繼的鑽研探討。

參考文獻:

[1][英]斯圖亞特.霍爾編、徐亮, 陸興華譯,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2003.

[2][美]約翰·R.霍爾,瑪麗·喬·尼茲著、周曉虹,徐彬譯,文化:社會學的視野,2004

作者簡介:徐嘉(1983-)女,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文化產業、傳媒文化。


看了“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模板”的人還看:

1. 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怎麼寫

2. 大學畢業論文格式模板 完整版

3. 畢業論文的格式範文模板

4. 完整版論文格式模版

5.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板以及範文

⑵ 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

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模板

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模板,研究方法是有很多,但是研究思路顯然更為重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寫作,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模板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本文以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前人的相關研究,重點分析關聯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存在的弊端。首先,分析關聯方交易的必要性、關聯方交易的利弊。其次,分析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後,通過案例分析論證關聯方交易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解決方案

(1)題目:關聯方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2)選題意義:關聯交易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已經成為許多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能夠合理有效地披露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不僅直接決定報告主體的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效果,而且嚴重影響上市公司的公眾形象和證券市場的競爭機制。完善和強化關聯交易制度的約束,提高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限制和防範通過關聯交易操縱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

(3)需要解決的問題:

1、關聯方交易存在的弊端:

①操縱關聯方交易價格,向上市公司轉移利潤,粉飾會計報表,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

②相互轉移收入和費用。

③關聯方之間轉讓股權,形成非正常收益。

2、關聯方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信息披露不全面

②信息披露不適當

③信息披露不及時

1、解決方案:

(1)加大會計師事務所對重大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審計力度

(2)有必要在准則正文中明確、全面、集中地陳述有關規定

(3)報告實體與其聯營企業間的交易應比例合並、全額披露

(4)增加關聯方交易披露的方式

(5)充分披露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

(6)增加關聯交易信息的披露的方式二、研究方法本文以理論研究作為支撐,研究關聯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弊端。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理論分析的方法。對於關聯方交易的研究需要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並以此作為理論基礎,找到目前的研究動態。本文在對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提煉,以對關聯方交易的研究作為理論基礎,進而分析關聯方交易的利弊。

(2)數據圖表分析的方法。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各季度存貨、各季度產品銷量、銷售毛利率的數據進行製表並分析,以及與母公司數據的比較,得出研究結果。

研究思路和方法怎麼寫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有目的、有計劃嚴格按照「調查篩選——課題論證——制訂方案——實踐研究——交流總結——申請結題」的程序進行。先對中學班主任溝通現狀作全面了解,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再組織本課題組教師學習課題研究的.內容、任務和具體的操作研究步驟。通過一系列的應用研究活動,了解非暴力溝通的發展歷史與特徵,建立起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體系,依託長沙市德育名師工作室及相關課題實驗研究中學班主任專業交流平台,完成中學班主任非暴力溝通評價體系,以此推動非暴力溝通的應用與發展。

(二)研究方法

採用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文獻研究法。

調查搜集國內外非暴力溝通培訓專家的相關資料,攝制相關資料。

用行動研究法對非暴力溝通的文化內涵理論與方案進行探索、實踐,經歷調查——計劃——行動——總結——反思五個階段。

進行暴力與非暴力溝通的比較研究,吸收古今中外非暴力溝通應用的經驗,促進非暴力溝通研究的深入。

根據中學班主任非暴力溝通實際案例,研究中學班主任非暴力溝通的規律,總結經驗,共同探討。

查閱相關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和非暴力溝通研究文獻、論著、報告、經驗總結、統計資料等,給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研究提供借鑒。

(三)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前期調研——課題論證——課題綱要——課題計劃——實踐探索——反思調適——收集資料——總結分析——構建模式——形成報告——推廣應用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

1、制定《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研究》課題實施方案,邀請專家,召開課題開題論證會,聽取專家和課題組教師對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研究方案的意見。

2 、開展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應用研究,完善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目標、內容、流程、模式及其評價相關研究工作。

第二階段

1、組織課題組教師,編訂《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體系》。

2、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規律與特點相關論文成果推出

3、參照《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中學教師專業標准》等法規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中學班主任非暴力溝通評價體系。

第三階段

1、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研究的課例、案例與相關中國化、本土化理論研究,推出經典課例。

2、推出《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等課題研究成果,為課題的結題和鑒定做好充分的准備。整理收集老師的論文案例及學生非暴力溝通學習體會或比賽獲獎情況,並進行分析、總結。

3、編撰《中學班主任語言暴力消減路徑論文集》。

4、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請專家及領導鑒定和評議。

⑶ 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

1.文獻研究法。根據所要研究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充足的資料,從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以及前景。
2.研究項目分析法。在進行理論的搜集與分析之後,根據現有的研究項目整體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理論有理有據,設計更合理。
3.定量分析法。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常見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數學模型法等等。。
4.定性分析法。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揭示事物運行的內在規律,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論文一般由名稱、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

⑷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很多同學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是一頭霧水,有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接觸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寫,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1

論文(1)

研究方法:

通過普遍聯系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獻結合的寫作方法。較全面地分析不同情況下視聽資實的效力認定問題。普遍聯系是要將我國視聽資料效力認定的各個法律與外國相關的法律法條,以及我國法律所不祥盡的具體情況和外國相關規定統一結俁起來,對視聽資烊的效力進行一個具體全面的剖析,以對比、引用等方式對本文進行論述。案例分析法是在論證問時注重從實際出發,在事實基礎上講道理、擺證據,運用法律知識和條文進行證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文獻法是對目前學術界研究的理論成果進行分析。用這三種方把整篇文章緊密聯系起來,使整篇論文富有邏輯和深刻度。從而得出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認定視聽資料問題。

研究條件:

1、電子科技迅猛發展,視聽資實的效力認定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可通過書店、互聯網、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收集資料。2、有論文老師的細心指導。3、大學三年的學習,法學知識有了一定積累,具備研究的能力。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視聽資料效力認定問題,解決司法實踐中視聽資料認定難等問題,找出立法上不足,從而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各諧發展。

論文(2)

研究方法:

由於犯罪的復雜性,承繼共犯的成立存在不同情況。通過對不同成立條件的對分析,找出承繼共犯成立的不同情況。案例分析法則是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具體分析,以闡釋承繼共犯承擔刑事責任的不同情況。

研究條件:

1、學校圖書館和資料室 具備論文研究所需要的較豐富的書籍,期刊等參考文獻

2、已收集了較豐富和全面的文獻資料。

3、具有上網條件和豐富的網路資源。

擬解決主要問題:

本課題旨在研究承繼共季的刑事責任問題,從理論上著手探討承繼共犯的特徵及成立條件,再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承繼共犯的刑事責任問題。對國內相關不同學說研究研進行對比分析。同時針對新出現的理論爭議和實踐難題也進行一定的關注。

陳:論文(3)

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法。比較國外立與中國立法,找出雙方的優劣,並此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議。

2、描述法。用描述的方法描術欠薪行為。以例子及材料將現象和事件描棕和識別,將欠薪的各個方面展現出業。

3、實證分析法。以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就案件進行論證。

研究條件:

目前已有很多現成文獻 和資料。各國、各地的理論研究成果、網路上豐富的資源。

擬解決問題:

對惡意欠薪罪做一個深入剖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議。

論文(4):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概念的研究和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表現在:一是對不純正身份犯共同犯罪的概念進行祥細論述。剖析其包含的身份僅影響刑罰輕重和身份即影響犯罪性質,同時影響刑罰輕重兩個方面的內容。二是將國內外學者對不純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問題的各種觀點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得出本文的結論。

研究條件:

1、時間充裕。從論文選題到定稿要6個月時間。

2、參考資實齊全,利用網路、圖書館查找相關文獻 期刊。

3、論文指導師的指導和幫助。

4、大學四年的法學積累,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

擬解決主要問題:

如何對不純正身份犯共犯問題進行完善,進而有利於刑法理論的發展。

論文(5):

研究方法:本文採用眾多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 獲取相應資料,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全面、准確的了解與掌握;歷史研究法,對研究問題的一些歷史因素、形成背景調查得出原因;實證研究法,即將所研究的問題,通過相應資料佐證,得出一些結論。

研究條件:

圖書館、網路、已有知識積累,老師的指導。

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中國刑有關結果加重犯的定,找出中國對結果加重犯規定的不足,完善我國刑法對該問題的研究。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2)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4)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5)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6)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7)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萬能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酸度檢測國標方法有 瀏覽:200
更新手機系統幾種方法 瀏覽:374
手指頭有點發黃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降薪最快的方法 瀏覽:257
九朵雲加馬油使用方法 瀏覽:160
常用的材料防腐與防護的方法 瀏覽:593
農村深山引水解決方法 瀏覽:5
合成鹽酸的檢測標准及方法 瀏覽:306
一般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瀏覽:773
如何做公因數方法 瀏覽:997
存貨計量方法分析 瀏覽:972
四肢白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53
槍與玫瑰的使用方法txt 瀏覽:610
簡單泡發海參的方法 瀏覽:283
佳能微單無線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9
怎麼溝通好的方法 瀏覽:519
統計多次增長率用什麼方法 瀏覽:320
驗光鏡片箱使用方法 瀏覽:750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