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
語文的學習考的是不斷的累積。在學校里,語文不僅是學生的重點,也是老師教學的考核點,一個好的 教學 方法 對老師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_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以供大家學習。
↓↓↓點擊獲取「小學 語文知識 」↓↓↓
★ 小學語文1-6年級知識點 ★
★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 ★
★ 小學語文經典對子大全 ★
★ 小學語文詞語分類大全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
一、緊扣文本特色
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曾說,書不讀通不開講,書不讀熟不開講。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中,對話描寫是文本特色之一。筆者根據這一文本特色,在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綜合訓練:出示竺可楨爺爺與小男孩的對話,但標點沒有——學生想要讀通讀順這段話,首先就需要為這些對話加上標點;加上標點後,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動作、神態,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感受人物這樣說話的動機,讀著讀著,學生覺得加上一些 提示語 後,讀起來更過癮。有了提示語作為坐標,學生投入其中,積極還原體驗人物當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讀為主要目標的訓練中,慢慢地觸及人物內在的品質,人物的精神變得看得見、聽得出、說得准、讀得好、寫得活,甚至諸如「課文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這樣大而空的問題也由於對人物對話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學結束時迎刃而解了。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感悟體驗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真可謂「 文章 不厭百回讀,熟讀深知於自知」。
二、依據文章體裁特點
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後課堂教學呈現的新特點。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教師要依據課文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 經驗 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想像、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江南春》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孩子們先讀題目,看出題目分為兩個部分——「江南」和「春」;再讓每個孩子自己去讀一讀這首詩,一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寫春天的?交流時不一定按照詩句的先後順序,但每找到一處,我們就來畫一畫這個景,說一說自己為什麼這樣畫,評一評誰的畫與詩句最吻合。每一次畫、說、評,孩子實際上都在自覺地借用作者的「一雙慧眼」去欣賞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為必然。二問:你又從哪裡看出是寫江南的景色?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字、詞、 短語 、 句子 ,他就穿越時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點。而能讀好這些景物,學生就能領略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色景物的。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展開 說說 ,他也許就能回味自己身處的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點的。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詩的機械解釋,而是學生主動地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詩人的眼睛去看,用詩人的耳朵去聽,用詩人的心靈去感受。學生彷彿一會兒在寫生,一會兒在春遊。《語文課程標准》中說:讓學生自己獨立地誦讀感悟,並將讀書意會到的東西用可以檢測的表情朗讀出來,是實惠便捷的解讀方式。
三、抓住「文眼」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此,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能靠「潛心會文本」。即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後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筆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並且適時地設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裡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是要在互動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 成語 言。這種對話是基於充分朗讀、體驗、感悟的對話。
現實教學中,可能是由於考查教學效果方式的緣故,我們常常低估現在學生的水平,到小學中年級仍然將課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給學生」。筆者認為,到小學四年級下半學期,應該選擇一些足以統領全文的大問題,對學生更放手些。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中《春日偶成》這首詩時,請學生把古詩讀准讀通以後,筆者就提出一個直奔作者寫詩動機的大問題: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當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詩中找到「樂」字。「樂」是這首詩的靈魂,於是在「樂」的籠罩下,學生開始「樂在詩中」地尋找能讓詩人「樂」的美景,開始「樂此不疲」地在詩中尋找能讓詩人偷著樂的理由,最終體會到原來作者是在美麗的春景中自得其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收學習是自主建構,有意義的發現學習也是自主建構。
五、切合 兒童 特性
我們都知道,「語文,語文,語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學階段語文的奠基作用說到底就是在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巒老師指出:語文課時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上,把語文課上得既生動活潑,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頭腦真正動起來,又扎實有效,向每個40分鍾要效率,要質量。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內的訓練量太少,課堂內動筆時間太少。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症,每篇課文學完後,要騰出8~10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練習。教師要從檢測三維目標綜合達成情況和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生成情況的視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語言書面練習題,讓學生寫一組句群或一個語段。這種練習要具有創造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激發學生產生情境性和個性化的語言。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使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潛能的開發、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時又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讓教師在 教育 教學工作中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有關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推薦:
一、創設情境,引趣激興
1、實體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適用於中低年級 語文教材 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的《廬山的雲霧》,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雲霧」這些自然現象,了解雲霧的一些特點;又如《觸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鳥的天堂》時,可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了小鳥生存的情境,鳥的後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並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3、語感情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學《白鷺》,當白鷺的圖象出現在孩子眼前時,老師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繪:「看,這是一隻多麼美麗的白鷺,閃閃發光的雙眼,它潔白高貴的外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金黃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學生聽了老師的描繪,便能充分感受白鷺的美麗。教師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其情境。
4、想像情境。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 如在教學《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時,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想像小麻雀遇到了什麼危險,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麻雀著想,為老麻雀著想。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有效導問,感悟文本
設計有效的導學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是教師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會根據教師的導學提問,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
1、抓題眼導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願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蝙蝠和雷達》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疑提問:什麼是雷達?蝙蝠和雷達好像是不相乾的兩種事物,怎麼會連在一起?由於問題來源於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課題很多,比如《小苗和大樹的對話》、《長城和運河》、《水上飛機》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發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導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後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時,可導問:「同學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文眼)的?」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緊扣文本,讓學生對「紋絲不動」的感悟層層深入:從對「紋絲不動」的字面意思到「紋絲不動」的原因及「紋絲不動」的結果,最後到不「紋絲不動」的後果,對話剝筍似的不斷深入,讓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
3、抓主要線索導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如果抓住主要線索教學,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漁夫的 故事 》一文中,漁夫是怎樣遇見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又是怎樣做的呢?漁夫戰勝魔鬼,憑的是什麼?你是從哪看出來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麼會上當呢?由於所提的問題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整堂課避免了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學生在讀中思議,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感悟,學得自主,學得愉悅,學得扎實。
三、巧用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 自我評價 。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於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男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並茂。於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後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並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於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學生會說出「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 「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 「作者太喜歡丹頂鶴了,他把丹頂鶴寫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可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再如,教學《觀潮》一課之前,可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而言之,只有在閱讀教學中不斷 總結 、探索,找出善於挖掘學生興趣的課堂設計,那麼這也是一個值得借鑒學習的好閱讀教學法。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方法與學好語文十大習慣
★ 小學語文學科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老師的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必備的方法技巧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要點
★ 小學語文課堂有哪些實用的教學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貳』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
導語: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效用,保障教學質量,有必要對小學英語課堂進行系統管制,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要求,開發興趣小組,創建共同進步,調節有關機制競賽,改變課堂場面控制力,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我收集一些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分享如下,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規范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只有規范平時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才能有秩序地進行,整個課堂下來,學生們才會有所收獲。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鼓勵學生靜下心來學習英語,能夠做到聽得懂、學得會。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在上英語課時聚精會神,集中精力聽老師講,眼口並用。
首先認真聽老師講,注意觀察老師的口型,然後再進行模仿,同學之間互相說,同時練,互相觀摩,相互指正,共同提高。鼓勵學生大膽說給老師聽,並由老師進行糾正。訓練學生大膽說英語的習慣,平時多參加一些語言實踐活動。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說,只會聽而不會表達就會淪為「啞巴英語」而毫無用處。
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英語,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感悟能力,提高記憶力。由於小學英語課時比較少,平時課堂上練習的項目又比較多,因此,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學生的英語學習必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人們的遺忘遵循著「先快後慢」的規律,所以平時的復習一定要及時,學生放學回家後要及時對課堂上學習的東西進行復習,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讓學生喜歡上一門課,首先要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何等重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更有利於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良好課堂氣氛的創造依賴於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要樹立尊重學生的思想,要注意鼓勵他們而不是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要做學生的貼心人,關心愛護全體學生,鼓勵他們學好英語,用好英語,使英語課堂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而不是一個訓練場。
三、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能夠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英語的教學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新《英語課程標准》提出:「英語課程應最大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願、高興的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學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有很強的趣味性,使教學迎合學生的口味,克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點,使學生對英語課欲罷不能,樂於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採用「看嘴型猜單詞」「找朋友」「單詞接龍」「擊鼓傳花」等游戲,讓學生在玩樂中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教材內容、教學資源,使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更加多樣化
當今社會,英語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成為人們知識結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英語課堂還採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僅僅向學生傳授教材的內容,難免有些枯燥無味。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有電視、廣播、網路等各種媒介, 學生在平時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這些媒介觀看少兒英語方面的節目。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收集有關英語節目的資料,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解決課堂教材單一的問題,給予學生更多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拓寬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開闊學生的視野。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對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進行評定
建立評價機制的目的有兩個:其一,通過課堂上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全面發展;其二,幫助教師及時獲得英語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並逐步進行調整和改正,不斷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英語課程的評價從評價主體、評價形式上都應該多樣化,把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的提高上,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既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又注重對結果的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繼續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自身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學過程,對教學環節進行認真設計,從而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合理有序、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我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一、以常規活動激發興趣
常規活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頻率最高,旨在形成教學常規,激發學生興趣的活動。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興趣不易保持,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設計了系列常規的熱身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動手中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
1、唱英語歌或說唱英語兒歌,活躍課堂氣氛。上課前,教師可播放錄音,引導學生唱學生喜歡的英語歌或說唱節奏強烈的chant。例如,在復習句子「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olour it yellow.」時,讓學生邊聽邊指向窗戶,邊聽邊做開燈的動作,邊聽邊畫邊塗顏色,這樣學生邊做邊學,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歌謠充滿童趣、合轍押韻、琅琅上口、富有動感,恰恰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比如,學完數字1―10後,我就讓學生Say a rhyme:
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2、組織學生觀看與教材有關的片段或教學錄像帶,為新授內容做鋪墊,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英語的情緒。
3、教師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與授課內容有關的游戲,如全身活動,摸五官比賽,聽詞做動作,表演等,為導入新課作心理及知識上的准備。
Nine, ten, a big fat hen.
強烈的節奏和韻律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既幫助學生學習了新單詞,又能幫助學生回憶已學習的單詞,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流利程度。
二、以主題活動引領認知
這是指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的課內專題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探究、掌握知識、體驗過程、形成技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活動的組織,應盡可能接近真實的交際過程,使教學活動符合自然的交際活動。例如,一年級英語教材Rabbit』s Birthday這一課,只有這么幾句話:
A:Happy birthday to you.
B:Thank you.
A:Have a seat,please.
B:Thank you.
而在此前面學生已學過了幾十種動物、植物(風景)的名稱以及「May I come in?Come in please!」等日常用語。根據本課教材內容的特點,我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個《森林動物生日晚會》的童話表演主題活動。
全班同學按兩人一組分組抽簽做頭飾扮演前去給小白兔過生日的動物。課的一開始是森林聚會,教師扮演小鹿首先進入童話世界;其次,請各動物自報家門,把學過的動物名稱全復習了一遍,然後大家高興地唱啊跳啊(復習以前學過的英語歌曲)。
這時突然發現沒有小白兔,老師扮演的小鹿告訴孩子們:Oh,today is rabbit's birthday.Let's go and play with her and say「Happy birhday!」to her, OK?然後小鹿帶領眾動物朋友,前往小兔家(出示課件):一個山清水秀的現代農庄。此時,教師進一步復習詞彙與句子,到了門口,小鹿又教大家要有禮貌,要把歡樂帶給小白兔,於是新授、練習、鞏固開始了……
最後在跳動著燭光的動感課件圖片中,大家把小白兔圍在中間唱「Happy birthday」並轉圈走,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一課同學們學得既扎實又歡快,這樣一種身心愉悅、友好相處的場面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
三、以教學方法多樣化引領課堂教學過程
1、成就體驗法
成就體驗法是指一個人在獲得成功時,顯示出自信、狂喜的情緒。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擁有最佳理解力、判斷力、感知記憶力,強化了他們的學習動機。語言學家Krashen認為:「學習的情緒因素會促進或阻礙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處於成功體驗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有責任心、主動性、創造力。小學英語教師在活動化課堂教學中可利用成就體驗法教學。成就體驗法在小學英語活動化教學中是十分有用的。
2、游戲競賽法
游戲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操練方式,它可以快速地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競賽游戲具有刺激性,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它利用了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在小組或個人之間展開。為了在比賽中獲勝,學生的注意力往往特別集中。
特別是搶答問題活動,既使學生對語言知識達到學用結合,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有利於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比較能力的培養。
3、快速反應訓練法
小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在活動中,往往希望自己比別人出色。因此,讓小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快速反應訓練」,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致。快速反應訓練的內容有很多,如:「聽單詞做動作」、「聽指令做動作」、「What is the missing」等等。
在設計教學活動方法時,教師要把活動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應一味地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叄』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_有效教學讀後感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ness)兩個層面。而要使教學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本文是有效教學的 讀書心得 筆記,歡迎閱讀。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 範文 1
對於現代 教育 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里,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於片面。現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 讀後感 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了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准、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big idea),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 反思 和教學 隨筆 ,讓人讀起來輕松、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獲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范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 文章 就提出問題:什麼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 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於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捨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於學生得到了什麼。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准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教學准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並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 經驗 +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梁、是錘煉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於我來說,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麼絞盡腦汁都無從著手時,可以藉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里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啟發、點撥而使你解決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裡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台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後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有效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範文2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後,從這本書中我獲益非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實際的意義。閱讀《有效教學》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准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台。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准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借對學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教師應該試著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為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復,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准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准備好了嗎?幼教開學准備小學教師教案小學教師工作計...初中教師教案初中教師工作計...師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 方法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後,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著監控開始了。並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台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眾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於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了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於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範文3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缺少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責任心、愛心等,而是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這些都是消極的、無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壓抑,一種挫傷。現在,很多老師都知道這樣不好,但又苦於無處借力,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學習了《有效教學》一書。《有效教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像一般理論書籍那樣深不可測,而是植根於現實教育,用質朴生動的語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該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其次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的還比較少。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提到:「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提問貫穿在每天的教學中,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 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關於有效講授,書中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保持輕松活潑的心情。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一定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究其原因是教師的任務導向不明確。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學習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要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範文4
《有效教學》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前教師認真地解讀文本就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基本功,也是我們教師提升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書中葉校長提到了解讀文本要一名語文教師,以及從所教班級學生的角度去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去解讀時就要抓住五個方面來讀:(1)明確教學目標;(2)理清知識系統;(3)把握文本線索;(4)重在咬文嚼字;(5)兼顧各種因素。再從班組學生的角度去解讀時:(1)選准重點難點;(2)確定好語言訓練點;(3)教給 學習方法 ,提高閱讀能力。這「三讀」教材實現了教師與作者、編者、學生的對話,「深入」為「淺出」找到了出口,更讓「淺出」有豐厚的底蘊,因而「舉重若輕」。這時,我知道了要用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感,用心靈去點燃學生的心靈,用生命去感動學生,這是我所感悟到的。
比如:拿到一篇課文首先自己要讀出感情,找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避免了浮於表面。其次找准文章的切入點。
1、 抓題眼。
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小學語文S版的課文《翠鳥》,緊扣題目,引導學生分以下步驟教學:翠鳥是什麼樣子的?它喜歡做什麼?緊扣題眼,就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 總結 。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每段的中心句,合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3、抓關鍵詞。
如果我們仔細地閱讀和品味語言文字,就會發現課文中有許多高度概括,內涵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對表達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著很大的作用。如:課文《廬山的雲霧》,先出示廬山的雲霧多,不難讓學生找到課文是圍繞一個關鍵詞來寫的。
4、勇於取捨解讀文本。
作為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時,還應該有所取有所舍。 以前我上課時,總是從頭到尾,按部就班,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地講下去,一節課學完了,總感覺有些零散,不知哪裡是重點?在教學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學重點難點來上課,舍棄那些次要的東西。
細讀文本,我們會發現每篇課文都有一些顯著的特點,或是結構特色方面的,或是表達方法方面的,或是語言風格方面的,教師應該走進細節,突出重點,遵循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去發現文本的精華、細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感悟結構特色。引導學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結構特色,對於小學生的習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語言風格。每個文本的語言風格不盡相同,或風趣幽默,或恬淡明麗,或清新雋永,或凝練含蓄。解讀文本時,需要教師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能力,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有感動,教師首先要感動。
總之,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密不可分。如果說我們的閱讀教學是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那麼,可以說文本解讀就是大樹的「根」,教師解讀文本越深入,閱讀教學這棵大樹就會越加生機勃勃,蒼翠欲滴!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範文5
暑假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獲益非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的實際的意義。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作為教師的我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35年,回顧著35年的教學歷程備課無疑是經歷最多也是變化最多的,從教學初期詳細的備課,到現在簡單的備課,在這變化過程中無疑經驗在起著很大的作用,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把握住學生,但總是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一些失誤,從而使有些學生就在課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體育技能。
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這樣做是不行的,必須做到有效備課才能讓學生學得快學的好。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第一.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第二.有利於教。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於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扎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學還體現在有效指導上,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_有效教學讀後感相關文章:
★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
★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筆記
★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3篇
★ 有效教學方法讀書心得3篇
★ 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3篇
★ 有效教學學生學習讀書心得3篇
★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3篇
★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3篇
★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
★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3篇
『肆』 物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時,這就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學生都有豐富的創造力和無窮的潛力,通過科學的教學,將學生的這些能力發掘出來,是學生的財富,也是我們自身價值的實現。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物理教學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對新事物有好奇心,充滿探索的願望,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理解和記憶,沒有對物理學產生興趣,當然不會主動去記憶物理學里的知識點。下面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興趣的三點方法:
1、講好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是學生與教師認識的一節課,也是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認識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要准備充分,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並且進行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對以後的教學會很有幫助。
2、從生活入手: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縮影無所不在。例如:筷子放在水中的折射現象,摩擦起電的現象等等。通過講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對這些現象的原理產生探究的興趣,在這些現象的謎底揭開的時候,學生也對其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化難為簡。
3、做好演示實驗: 僅僅憑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時,做好每一次演示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學生對於演示實驗很好奇,都會全神貫注的觀察,在這種氛圍中,將演示的現象和課程的內容講給學生聽,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利於知識的接受。
物理課程的教學對於實驗的依賴程度不亞於生物學和化學,教師生動的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和假設,然後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將這些問題解決,這整個過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考歸納能力,會有很重要的影響。學生實驗分為課堂分組實驗、課外實驗。
1、課堂分組實驗:鑒於我們縣的設備和資源比較有限,學生在實驗課程上,以分組實驗為主。 教師的演示實驗,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但是學生僅僅停留在觀察階段,並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所以,學生的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最好的辦法,是實驗能力培養最重要的辦法。學生自己動手,受到的視覺和感覺會很強烈,對於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思考會更深入,在模擬實驗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種種假設,在設計假設後再進行實驗,比單單的模擬實驗的過程效果更好。教師在課堂實驗中,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對於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地方,要及時的予以糾正,避免習慣性錯誤操作的產生,教師還應該帶頭設計實驗,脫離課本中的模型,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實驗結束後,要對學生的實驗予以正確的評價,適當的鼓勵學生,讓學生經過動手達成實驗目標後,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要認真進行總結,要讓下一堂實驗課的內容更豐富。
2、課外實驗: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物理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點,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做很多有意義的實驗。學生在經過課堂實驗後,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趁熱打鐵,改變一些課後作業的布置方式,改為讓學生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這樣做,讓學生對課後作業完成起來更主動。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生要求做的課外實驗,家長要予以支持,並創造一些條件,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當學生對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沒有辦法的時候,往往是不能將物理問題細分為簡單的物理模型,尋找不到突破口,導致問題無從下手。 物理學中的許多問題,是有共同點的,通過課堂實驗並且進行歸納,可以建立起若干個模型,這就是物理模型。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常見的物理模型進行總結,講解給學生們聽。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單元,物理問題都是由多個物理模型拼湊到一起的,一個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後,可以拆分成幾個彼此獨立的模型,從而各個擊破。單一的物理模型易於理解,學生也都容易掌握,但是讓學生如何能夠拆分物理模型,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對典型的問題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講解,教會學生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一道難題,拆分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 物理模型的歸納,在於教師平日的積累,很多物理模型已經成型,也有很多物理模型還在探索中,盡量從實際問題將物理模型提煉出來,會讓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大為提高。
『伍』 求《有效教學方法》 (美)鮑里奇著 電子版 財富值可加
閱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准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內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范,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清晰授課
一直以來,我以為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激情,能做到抑揚頓挫。原來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基礎,是一小部分。只有標準的普通話距離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更為重要的是內容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了解教學內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閱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內容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考慮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准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可以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通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同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里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達到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五、組織嚴密。
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六、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盡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
『陸』 有效教學的方法
導語: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通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同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里生根發芽。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一、運用多種有趣的識字方法,熟記生字新詞
在學習“拿”這個字的時候,我問大家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字形?學生有的說用“換部首”的方法:“盒”把“皿”字底換成“手”字底,就是“拿”;有的說用“加字”的方法:在“手”字的上面加上“合”字,就是“拿”;還有的說用“合字法”,“合”與“手”合起來,就是“拿”;聽到大家說用“合字法”,我立刻說老師也有個好方法想與大家分享你們願意聽嗎?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被到動起來。老師運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兩只手合起來拿物品“拿”、“拿”、“拿”。同學們聽了,有的說:“這個方法也不錯,又好聽又好記!”,有的說:“這個方法比我的方法簡單,我用這個方法!”看到大家運用了這么多有趣方法,又認識新字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識字方法,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成功了,做到了授之於漁。
二、採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突出中心
這篇課文是孩子很熟悉的童話體裁,講述的'故事也通俗易懂。在教學時讓學生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對比:
1)小灰兔和小白兔去老山羊家各要了什麼?
2)小灰兔和小白兔回家後是怎麼做的?
3)結果怎樣?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我引導孩子們在課文中一步一步地畫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每一步的做法,並在黑板上板書這兩條線,讓鮮明的對比一目瞭然。講到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家後的各自的做法時,我在PPT上同時展現他們在家表現的圖片,然後讓孩子們先在課文中畫出他們不同的表現,運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後,我讓孩子們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現都脫口而出:小白兔――“勤勞”和小灰兔――“懶惰”,這時再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小灰兔懶惰,一心吃白菜,什麼事都不幹,而小白兔勤勞,自己種白菜,結果呢?讓學生體會到“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就更容易了。
遺憾的是當時如果隨後就告訴同學這種把兩個人物進行比較的寫作手法就是“對比手法”,再讓他們想想以前學過這樣的課文嗎?我想這樣老師就不僅僅是在教課文,更是在教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為以後的寫話作鋪墊!
1、清晰授課:能使要點易於理解;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楚不含糊。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課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於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於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准確完成練習的比率。
一、問題設計要有新意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問題設計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而應採用比較新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形象性、啟發性、新鮮感,新鮮的東西能激發人的情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進而引導他們積極進行的思維活動。
同一問題,可從側面提出,可從反面提出,可變換情景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樣。
1、同一問題,從側面提出
範例一:講授“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時,可提問,“隋朝統一全國的條件是什麼?隋朝統一全國有什麼意義?”但這類問題,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若換個角度發問,“為什麼說隋朝統一全國是歷史的必然?為什麼說隋朝統一全國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學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鮮有趣,思維的波瀾也就因之激起。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了矛盾對立雙方的斗爭,提高了辯證思維能力,又起到了增強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作用。
2、同一問題,從反面提出
範例二:“有人說:如果沒有隋煬帝,就不會有大運河;如果沒有大運河,就不會有隋朝的滅亡。請用史實對兩種說法加以評價”。這種正話反說,不僅有新意,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導學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認識和理解有關歷史問題,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3、同一問題,換個情景提出
範例三:我們學習“王安石變法”後,有位教師設計提問時,列出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某地方官下令,今後每戶都必須按土地多少繳稅,任何人不得例外,不得隱瞞土地;
二是為了減輕政府負擔,有人提出,今後農民在青黃不接時,一切借貸均由民間自行解決;
三是大地主王力想逃避服役,又不願繳免役錢,就叫佃戶趙正去頂替;
四是有一保長抽出500名青壯年,作為專職武裝隊伍,不論農閑農忙,都進行訓練,軍費開支向國家申請。然後要學生判斷王安石對上述四種情況是贊成還是反對,並講清王安石的態度是根據哪一條變法內容?變換情景的提問設計,不但有新意,能推動學生思維的波瀾,更能加深對王安石變法內容的理解。
『柒』 《有效教學》——教學准備
學習目標是學校駕馭目的范疇的一個具體概念,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或者說,它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並規定教與學的方向。
一、學習目標的定位
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第一,在教育目的范疇內明確學習目標的層次與來源。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課程標准,而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就是學習目標。
第二,在三維目標框架內確定學習目標的側重點。
第三,在與預設——生成關系中把我學習目標的底線。
二、學習目標的具體化
教師確定學習目標的主要依據就是課程標准,但對於教師而言,課程標準是上位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學會分解課程標准,即如何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學生與學習資源等具體情況,將課程標准,特別是內容標准部分分解成具體的、可操作的、可評價的學習目標。
(一)課程標准於學習目標的對應關系
三種對應關系:
一對一:指一條學習目標達成一條課程內容標准目標和內容明顯對應。
一對多:設計出多條學習目標,一達成某項內容標准。
多對一:設計可實現多項內容標準的學習目標。
(二)課程標准分解的策略
(三)課程標准分解的程序
第一步,尋找關鍵詞。從一條課程標准中找出行為動詞和這些動詞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或修飾的詞,作為關鍵詞,如「說明…」
第二步,拓展或剖析關鍵詞。
第三步,形成剖析圖。
三、敘寫學習目標
雖然剖析圖基本了某條課程標準的行為動詞和內容,但學習目標的敘寫還要明確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與表現程度。
行為主體即學習者,行為目標描述的應該是學生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
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寫出、列出、認出、辨別、比較、對比、指明、繪制、解決、背誦等。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如「根據…」
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一、確保評價與學習目標的一致性
教師要根據目標需要編制適合的評價方案,判斷學習目標中所描述的各種要求,以此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
(1)評價目標有學習目標有相應的內容主題。
(2)評價目標與學習目標有同樣的認知要求。
(3)評價方法與學習目標是相匹配的。
(4)學習目標融合於評價與學習活動整合之中。
二、評價任務的設計
表現性評價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外的真情境中證明自己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復雜、有意義任務的能力。
表現性任務是讓學生參與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要求學生實際表現出某種特定的表現性技能,或者創建出符合某種特定標準的成果獲作品。
表現性任務能發揮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更注重評價學生「能做什麼」。
(2)不僅評價學生表現行為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評價表現行為的過程。
(3)不僅對某個領域、某方面能力的評價,正重要的是評價學生的綜合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作與表現的能力。
一、學習活動在逆向教學設計中的定位
(一)學習活動與學習目標、評價任務的關系
學習目標是靈魂,評價是判斷學習目標是否落實的手段,學習活動是落實學習目標的載體。
(二)設計學習活動要考慮的因素
逆向教學設計中,設計學習活動需要考察的因素:
1. 學生主體。主要針對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徵等進行分析。
2. 活動內容。教材是活動內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為學習活動任務的設計提供資源。
3. 活動流程。活動的順序需要事先規劃好,必要的時候可提前告訴學生。
4. 活動組織。確定組織學生的活動形式,以及活動作為的安排。
5. 活動成果。活動結束後的產品,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學習活動的質量。
6. 活動時間長度。活動總體時間和每個活動環節的時間。
7. 活動規則。
8. 活動工具。
9. 活動對應的教學行為。
各要素之間是彼此聯系的,要理解活動的系統性、一致性。
逆向教學設計:是一種事先確定學習的預期結果,再明確預期結果達到的證據,最後設計教學活動以發現證據的教學模式。
二、學習活動內容:關於教材的處理
在我國,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師處理教材的依據主要有兩個:課程標准和現場條件。課程標準是考慮內容的必要性維度;現場條件著重考慮的是可能性維度,如學生的認知准備、教師自身的優勢以及可得到的課程資源等問題。
教材改進的策略:增、刪、換、合(整合不同知識點和不同學科的內容)、
立(打破原來學科內容的次序、創立全新的框架結構)。
一、《課程綱要》的編寫
《課程綱要》就是一種規定時間內的課程計劃,具體地說,它是教師依據課程標准或指南和相關教材編寫、體現某門/種課程各種元素的設計大綱。
《課程綱要》的意義:
1.有利於教師整體把握實施的課程目標與內容;
2.有利於教師審視滿足課程實施的所有條件;
3.有利於學生明確所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內容框架;
4.有利於學校開展課程審議與管理。
《課程綱要》的構成要素:
一般項目:學校名稱、課程類型、設計教師、日期、適用年級、課時。
課程元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所需條件:為順利實施該課程所需要的條件。
《課程綱要》與教學進度表的主要區別:教學進度表主要包括時間與教學內容的安排,沒有完整地體現課程的所有元素。
二、教案的編寫
教案是為課堂教學而准備的書面計劃。
教案具有明顯的個性傾向,主要取決於教師自己的經驗、習慣做法、學習活動的性質和對教案的管理要求。
【感悟】通過本章節的閱讀,我知道了教學准備必須要考慮的四個環節,即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與學習目標相匹配的評價、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編寫課程教學方案。學習目標是起點,用於教學方向和教學底線;評價用於及時檢測、了解、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好的學習表現;課程教學方案使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
總之,教學准備要以課程標准為依據,要充分考慮課程標准、教學、評價的一致性,積極倡導「教、學、評」一體化,促使每個學生素養得到不同的發展。
『捌』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開始正式接受英語的黃金時期,那麼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實施英語教育,更具體的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做好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也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關心和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學習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標志是信息技術。眾所周知,當今國際上,英語已成為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已不僅是與國際發展接軌的需要更是我們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而我們國家要想更好的對外開放跟上國際時代潮流,就首先應當使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於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情境,往往受時空限制無法全部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聲像結合,圖文並茂,這適合小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教師將學生要學的對話融入其中,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起來聯系,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的進行英語交際行動。
教唱英語歌曲,學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還有演話劇、童謠、小詩、繞口令、猜謎等等,形成輕松的學習氣氛。不少小學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達,這有助於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英語小笑話和英語小故事不僅教師講,而且要讓學生學會講,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發展對策
(1)教學中真實語言學習環境的創造
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內創設更加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去進行交際。」真實性問題一直是外語教學界探討的重要問題。隨著英語教學法,特別是交際法不斷發展,英語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問題已經遠非使用原版教材那麼簡單。
因此,教師要科學地把握英語教學的目的,優化課堂的教學過程,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交際活動的「舞台」。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在真實的、創新的環境中得以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幾種有效的方式來感染學生。例如:在英語課堂中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教師也可以利用一種最普遍的方式也能為學生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那就是「課堂提問」。利用提問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就能對語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強烈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
隨著新課程持續、深入地實施,英語新課程理念已逐漸深入教師思想,並能普遍體現在常態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們為構建任務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嘗試。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多層次地復雜的語言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學習英語知識,從而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教師應有計劃的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朗誦、演講、唱歌主題班會等。這樣,學生的語言在真實的語境中實現了真實化、生活化,學生的語感也進一步形成了。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課堂教學的評價
課堂教學的評價是一門藝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適時准確的使用評價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積極的作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激勵、注重發展、注重能力。通過評價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例如,學生在小組對話後,教師對小組中對話不很流利的學生說:「如果你不是太緊張的話,肯定說得更好,繼續努力,加油啊!」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學生課上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和表揚之外,更希望獲得同學們對他的認同。因此,教學中我們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因為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不同的認識,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去正確的積極的看待別人的表現。教師要經常採取自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
1、鼓勵式教學
1.1、「精神「鼓勵
現在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家人們都寵著護著,聽不得批評,教師在課堂上授課時也是一樣,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錯誤而經常批評,這樣會使他們產生叛逆或者厭惡的,因而對英語產生厭煩的心理,不喜歡就會沒興趣。採用鼓勵法來改變這一狀態,例如我們在課堂上創造幾句朗朗上口又簡單的鼓勵口號,比如:good、good、verygood!perfect、perfect!×××go、go、go!等等並配有拍手、拍桌子等一些簡單的動作,使學生們的單詞與拍手聲富有一定的節奏感。當孩子們回答對問題時,表現優秀時其他同學們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們都會積極的回答問題,渴望回答問題,獲得同學與老師的表揚。
1.2、「物質」鼓勵
在課堂上個教師除了有「精神」上的鼓勵之外,我們還可以有「物質」上的鼓勵,一個小小的不粘膠,小小的紅色印章,小小的一朵小花都可以成為我們鼓勵孩子們的道具。這樣的獎勵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揚鼓勵分發,也可以一個人的形式進行表揚,在課程結束時為表現突出的學生分發小獎勵,這樣他們不僅可以獲得老師的表揚,同時也可以放學後獲得家長的表揚和鼓勵,獲得了雙豐收的效果。不斷地獎勵可以建立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成就感。
2、英語兒歌式教學
歌曲是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和學習的內容,英文兒歌也是如此,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哼著押韻的歌詞,學生們可以很輕松的接受這樣全新形式的英語學習方式。通過學習歌曲來學習英語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為兒童所熟悉和喜愛的兒歌中,有大量內容反映了對兒童的思想及行為培養的內容,兒歌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詞句都是簡單易懂的。
歌曲的抒情性和表現性以其音響、旋律、節奏、復調等因素作用於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心靈的共鳴。通過英文兒歌,把原本顯得抽象的英語教育變得具體和生動起來。通過念叨理解,既有利於發展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心志和陶冶情操。
3、游戲式教學
游戲教學就是指在教學的課堂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適當的加入一些游戲環節來活躍一下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要學習的英文單詞,句子等融入到游戲環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游戲的過程當中就能獲得知識。游戲教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3.1、個體游戲法
個體游戲是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每個游戲都是在為自己爭取獎勵,獲得成功。比如我們在學習新的單詞時,可以選幾名同學站到班級的前面,把單詞進行分解,每個孩子選擇性的拼說一個或者幾個字母,字母拼說完後的下一名學生來讀出單詞,拼說錯的就要被懲罰不能進行游戲了,最後一名獲得勝利。單詞接龍、猜字母等等這些游戲對學習新的單詞拼寫會有很好的效果。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這樣的小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會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會感覺到學習無壓力,學習很快樂。
3.2、小組游戲法
小組游戲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的成員們可以通過集體比賽來為小組獲得分數,最後哪個小組獲得成績高就由那個小組獲得最後冠軍,整組隊員都會有獎勵。這樣不經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增強的大家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小組游戲中不是一個人的舞台,而是大家的展示,每個人都要表現出色,發揮特長這樣才會獲得成績,一個人的不專注,或者小動作都會影響集體的成績。比如咬耳朵游戲,幾個小組同時進行比賽,老師講一個英語的句子小聲的告訴每組的第一名同學,大家通過咬耳朵的方式傳遞句子,哪一組的最後一名同學最快的說對句子就算勝利。課堂上適當的游戲對學生起到一個樂於參與,樂於爭先,樂於學習的效果,這就帶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門語言的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語言的方法是多樣的,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用這些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悟性和靈性,讓他們從起跑線上來接受這門新的語言,對這門語言感興趣,來為他們今後的英語學習之路走得更好、更遠。
一、運用綜合教學技能,體現思維美
1、以多媒體手段展示教學環節
現代課堂教學中,仍以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和一張嘴巴來完成教學,顯然是單調乏味的,這時,多媒體教學就能分擔教師的辛勞,用多種美育形式打開學生的心扉。多媒體教學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於一體,能起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的效果。如教學4B
Unit7 At a snack bar時,利用多媒體出示snack bar 的圖片和各種食物、飲料,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並且在操練「Here you are」的同時播放音樂,讓學生耳目一新,讓學生理解自然更深刻,記得也更牢了。又如教學現在進行時態的句子時,通過形象的動畫、悅耳的音響,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中,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很快學會了諸如「I am reading English.」「She is dancing.」「Helen and Nancy are flying kites.」等句子。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還陶冶了美的情操。
2、藉助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的魅力實施教學
音樂、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從兒童心理特徵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鬆弛、愉快、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在課前和課後引導學生唱一些英語歌曲,不僅消除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心理,而且可以使他們從中文思維的狀態漸漸進入英語思維的狀態,把他們帶入一個輕松、和諧的英語氛圍中。課堂的調節、課後的鞏固也可以借歌曲來完成。如復習職業時,引導學生邊唱「a farmer, a worker, a driver and a waiter」,邊做表示各種職業的動作,真可謂是其樂融融。
舞蹈對孩子們的吸引力也很強烈。例如在教學4B Unit6 Let』s go by taxi時,教師可利用兔子舞,讓學生一起跳「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go, go to school」,然後再替換所授的其他單詞,可以是「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go, go to the library」,並且讓學生用英語邀請其他學生加入,或是其他學生用英語說加入其中。在跳舞中讓學生感知語言、習得語言,使他們的身心獲得巨大快樂。這些「美」的教學手段,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極大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美的鑒賞能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延伸教學
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鞏固理解課堂所學知識,而且還能拓寬學生視野,給他們提供一個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享受學英語的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英語課外活動形式很多,但教師應該選用那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生動活潑,簡單明了,能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譬如,英語朗讀比賽,以課本所學課文為內容,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音規則去朗讀,參加人數不限,可自願報名,可以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分。這種活動不僅讓學生培養和提高了語音能力,也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的掌握。此外還可以開展「英語游園會」、「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語故事會」等活動,這些活動既可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無須花教師過多時間,而且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營造真實交際情境,體現語言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
教學語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物質外殼,是教師傳情達意的符號系統,它的好壞直接制約著教學活動。枯燥無味的語言缺乏生機,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情緒;而抑揚頓挫、風趣詼諧的語言充滿活力,能吸引學生,激活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優質高效。因此,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音律性和幽默感。
1、教學語言的音律性
小孩子喜歡朗誦詩歌,充分說明了富有音樂性的語言對人的作用。那抑揚頓挫、韻律和諧、節奏明快的語言,像嘩嘩奔淌的流水,調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掌握後也不易忘記。像牛津版課文中的Say a rhyme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背誦得比較熟練。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聯系的知識編成一段段富有節奏的順口溜,再輔以豐富的表情、大方得體的教態,可以使整個課堂宛如一場醉人的配樂詩朗誦,學生從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興趣和聽說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如4B教材中學了食物單詞後,教師可以將其編成一首兒歌教給學生: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a hamburg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sandwich. How about you? How about you? Some noodles, please. Some noodles, please. 學生一邊說一邊打節奏,然後替換其中的食物單詞,這樣,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吟唱中記住了單詞和句型。
2、教學語言的幽默感
教學語言的幽默感也是課堂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幽默本身是一門藝術,是美感的外在表現,是道德的自然流露,是理智的具體反應,是教師人格美的示範。它集中體現了智慧美,給學生以美的啟迪、美的熏陶。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不知不覺地塑造自己美的心靈和美的情操。富有幽默感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更善於緩和課堂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學生就可能會在輕松的笑聲當中對課堂知識掌握得更深刻。
比如,在講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則小幽默:一隻母貓帶著一隻小貓到森林裡去,他們看見一隻狐狸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這時,母貓學老虎叫了一聲,狐狸逃跑了。母貓語重心長地對小貓說:「孩子,你看,學好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啊!」這個笑話不長,卻有一定的哲理性,學生非常感興趣。
三、使用恰當無聲語言,體現教態美
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准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如教師每當上課鈴響,總是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並親切地向學生問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說:「Excellent! Good, you are right.」然後點頭致謝:「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則搖搖頭或擺擺手並鼓勵學生:「Don』t be afraid. Next time you can.」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莊重美好的形象、准確生動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手勢、適當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始終在美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這必將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完美的教態是教師完美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誠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在《詩藝》里所說:「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情態、健康的心態,才能充分發揮教態藝術的功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陶醉於你的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設計知識展現形式,體現板書美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高度濃縮,是教師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造。板書設計要文字精練、一目瞭然,運用的色彩要和諧,圖形、表格等構圖要清晰,創造板書的形式美可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應。板書形式的美,順應了學生喜新、好奇心理,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產生美的思索。
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寥寥幾筆畫出生動形象的簡筆畫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設計精美的板書更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板書不可過於繁雜,應力求簡練、漂亮,高度概括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2 At a party中,教授人體部位時,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一個人的頭部,然後標出人體部位的單詞。這樣的板書比在黑板上單一的板書單詞要美觀,更重要的是便於孩子們理解、記憶。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朋友或父母的肖像,並且標上所學的單詞,孩子們躍躍欲試,做完後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五、創設和諧教學環境,體現情境美
提到教學環境,可能更多地想到教室的美化、布置。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活動場所,如果通過布置、美化,使教室呈現出一種自然、平靜、整潔、向上的氣氛,顯現一種和諧的美,無疑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在教學中,教師也應特別注重教學情境和氛圍的設計與創造,根據教學內容要求設計布置場景,融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感到新鮮自然、親切愉快,完全沒有疲勞感。
教室的布置,教學場景的設計,屬於教學環境中的顯性因素,其理論依據在於小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佔優勢。無意注意往往是刺激手段的外部特點引起的。無意注意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使其主動的學習。在教學Unit4 Buying fruit時,教師准備一些水果,並且讓學生帶些自己喜愛的水果,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水果天地,然後在老師向學生采購水果的情境下,讓學生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言談中產生真實感,從而激起探索的情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掀起學習的高潮。
隱性的教學環境是課堂教學的心理環境。顯性環境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環境直接作用於學生。隱性環境則與教師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要創設良好的、寬松的課堂心理環境,教師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他們不僅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而且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本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生關系冷漠和教學氣氛緊張。因此,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較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以自身的心理健康為基礎,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去影響學生,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
有效情境教學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更讓他們在模擬的交際情境中學習語言,獲得能力,從而使英語課堂走向和諧有效。
拓展:小學英語課堂的練習說明
(一)練習的目的和教師的作用
學習一種新語言,應使學生學會盡可能運用這種語言去表達實際意義。練習這個步驟的主要目的是在前幾步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特別是在操練(Drill)的基礎上,集中訓練語言的熟巧和流利程度,檢查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與教學效果。通過大量練習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並進行多層次的運用,使這種技能進一步發展為進行初步交際的能力,培養學生逐步較熟練而獨立地運用所學簡單語言的能力。所以,這一步驟不只是訓練准確性,更主要是訓練流利程度,練習「用」,即用語言表達實際的意義,而不僅僅重復學說孤立的句式。這一步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逐步脫離教師試著獨立運用語言。
教師在這一步驟中的作用應是監督(Supervisor或者Inspector)、監聽(Listener)和裁判(Referee)。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實踐,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讓他們試著獨立地運用語言於實際交際之中。在學生練習時,教師在班上四處走動巡視,輔導,仔細聽他們練習,觀察情況並適時地給予必要的幫助,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語言。同時也是檢查前面幾步教學活動的效果,一旦發現疏漏便及時加以彌補或調整。
(二)如何進行練習?
許多教師原來習慣於採用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 approach)的全方位的控制教法(fully controlled practice),即教師一人講,全班學生靜聽,教師花費大量時間講授語法,甚至用大量的中文講解。然後教師讀,學生也跟讀,教師說什麼,學生跟著重復什麼,反復進行,學生沒有多少選擇自由,只能跟著教師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發揮、運用的餘地,過後學生只能重復教師說的話,而不會實際應用。
那麼在語言訓練中如何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呢?這好比教學生騎自行車,教師要先講講騎車的要領,如怎樣掌握平衡,怎樣扶把,怎樣協調手腳的動作,還要膽大心細,向前看,等等。但是只聽教師的講解,即使記住所有的要領,並不等於就可以熟練地騎車,還必須進行實踐,反復練習才能學會。
學習語言也同學騎車的道理一樣,需要實踐,需要練習,同樣要經過這樣幾個步驟:控制性練習(Controlled practice)、半控制或指導性練習(Semi-controlled or Guided practice)和不加控制的或自由的練習(Uncontrolled or Free practice)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各個層次的練習。
1.控制性練習(Controlled practice)
這一層練習主要是機械性重復(Mainly mechanical repetition),鼓勵學生准確模仿,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例如前面所述的操練(Drill)就屬這一層練習,主要是用來訓練語音、詞彙、語法句型等基本功的。
2.指導性或半控制性練習(Guided or Semi-controlled practice)
這個層次的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有些控制,給予指導,但給學生一些選擇的自由。這類練習有:
1)替換詞對話(Substitution dialogues);
2)情景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s);
3)問答練習(Ask and answer)。
上述三種形式的練習貫穿於全套小英教材。每課的對話都是有實際意義的情景對話,也都是替換詞對話,均可進行問答練習.
3.不加控制的或自由的練習(Uncontrolled或Free practice)
這類練習比起前一類練習,層次提高了一步。即難度加大,要求學生掌握語言材料,逐步學會自己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流利的會話,培養初步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方面的練習要求學生能夠較自由地運用所學語言表達一些實際情況。比另外還有扮演角色(Role play),做游戲的練習等都是很好的運用語言的練習。這些練習也都很有趣,學生也願意做。
『玖』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導語:確切地說,他們的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課堂要求是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我覺得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簡潔而准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一、運用多種有趣的識字方法,熟記生字新詞
在學習“拿”這個字的時候,我問大家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字形?學生有的說用“換部首”的方法:“盒”把“皿”字底換成“手”字底,就是“拿”;有的說用“加字”的方法:在“手”字的上面加上“合”字,就是“拿”;還有的說用“合字法”,“合”與“手”合起來,就是“拿”;聽到大家說用“合字法”,我立刻說老師也有個好方法想與大家分享你們願意聽嗎?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被到動起來。老師運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兩只手合起來拿物品“拿”、“拿”、“拿”。同學們聽了,有的說:“這個方法也不錯,又好聽又好記!”,有的說:“這個方法比我的方法簡單,我用這個方法!”看到大家運用了這么多有趣方法,又認識新字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識字方法,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成功了,做到了授之於漁。
二、採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突出中心
這篇課文是孩子很熟悉的童話體裁,講述的故事也通俗易懂。在教學時讓學生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對比:
1)小灰兔和小白兔去老山羊家各要了什麼?
2)小灰兔和小白兔回家後是怎麼做的?
3)結果怎樣?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我引導孩子們在課文中一步一步地畫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每一步的做法,並在黑板上板書這兩條線,讓鮮明的對比一目瞭然。講到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家後的各自的做法時,我在PPT上同時展現他們在家表現的圖片,然後讓孩子們先在課文中畫出他們不同的表現,運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後,我讓孩子們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現都脫口而出:小白兔――“勤勞”和小灰兔――“懶惰”,這時再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小灰兔懶惰,一心吃白菜,什麼事都不幹,而小白兔勤勞,自己種白菜,結果呢?讓學生體會到“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就更容易了。
老師想把認真准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等。以下就談談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的理解和反思:
1、清晰授課:能使要點易於理解;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楚不含糊。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課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於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於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准確完成練習的比率。
一、問題設計要有新意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問題設計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而應採用比較新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形象性、啟發性、新鮮感,新鮮的東西能激發人的情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進而引導他們積極進行的思維活動。
同一問題,可從側面提出,可從反面提出,可變換情景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樣。
1、同一問題,從側面提出
範例一:講授“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時,可提問,“隋朝統一全國的條件是什麼?隋朝統一全國有什麼意義?”但這類問題,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若換個角度發問,“為什麼說隋朝統一全國是歷史的必然?為什麼說隋朝統一全國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學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鮮有趣,思維的波瀾也就因之激起。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了矛盾對立雙方的斗爭,提高了辯證思維能力,又起到了增強學生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作用。
2、同一問題,從反面提出
範例二:“有人說:如果沒有隋煬帝,就不會有大運河;如果沒有大運河,就不會有隋朝的滅亡。請用史實對兩種說法加以評價”。這種正話反說,不僅有新意,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導學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認識和理解有關歷史問題,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3、同一問題,換個情景提出
範例三:我們學習“王安石變法”後,有位教師設計提問時,列出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某地方官下令,今後每戶都必須按土地多少繳稅,任何人不得例外,不得隱瞞土地;
二是為了減輕政府負擔,有人提出,今後農民在青黃不接時,一切借貸均由民間自行解決;
三是大地主王力想逃避服役,又不願繳免役錢,就叫佃戶趙正去頂替;
四是有一保長抽出500名青壯年,作為專職武裝隊伍,不論農閑農忙,都進行訓練,軍費開支向國家申請。
然後要學生判斷王安石對上述四種情況是贊成還是反對,並講清王安石的態度是根據哪一條變法內容?變換情景的提問設計,不但有新意,能推動學生思維的波瀾,更能加深對王安石變法內容的理解。
『拾』 有效的20種教學方法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教學方法吧,通過教學方法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教學方法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效的20種教學方法,歡迎大家分享。
1、對比教材
備課時要對3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進行相關發揮。
2、提前備課
教師可以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目,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把握整體
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4、反復推敲
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復推敲。開頭要能激發學生興趣,結束要讓人有所回味。開頭、結束都要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了,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關心學生
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真聽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把握整體
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7、善於提問
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嚴肅而又活潑。每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8、注重互動
學習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
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9、勤於總結
每次上課後,教師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教師要寫「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還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10、激發興趣
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習時能夠積極、主動、合作、創新。
11、讓考試成為一門藝術
要從「邏輯」「操作」「藝術」「交往」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學生進測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年中都曾有獲得前三名的經歷,這樣會對你的教學留下美好的回憶。
12、避免優秀學生自滿
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要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就要讓他們深切地認識到「不進則退」的道理。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
13、考試後要鞏固學習
每次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布或發給每位學生。要讓學生「趁熱打鐵」,鞏固正確,修正錯誤,打好基礎。當天知道考試答案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14、要有預見
提問與思維。「選擇思維」的問題是:「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還有其它解決辦法嗎?」,增加思路。「前瞻思維」的問題是:「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教師提問要有預見。
15、換位思考
「情感思維」的問題是:「出現這樣的結果滿意嗎?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嗎?」嘗試體驗;「換位思維」的問題是:「別人怎樣看這個問題?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設身處地。
16、鼓勵提問
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努力做到針對性強,切實幫助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問題到問題,學無止境。
17、多肯定,少否定
對學生好的言行,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的回應;對學生不好的言行,及時給予否定的回應。大多數應是「肯定回應」;「否定回應」只佔少數。
18、不斷學習
每一學年都要調查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力爭在自己最弱的一項上,有所改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重在提高教學的藝術性,體現出「審美和立美」,藝無止境。
19、上好每一節課
每上一節課,教師要設想全校師生都在傾聽,所以要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來上好一節課,讓學生如坐春風。「生命和使命」,價值統一。
20、珍惜時間
要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培養較強的能力,學會獨特的審美,發展良好的人格。知識、能力、審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