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難題。下面,我就我的多年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課外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不管課程改革怎麼改,鑽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准和教材都沒有吃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主體已由「教的主體」轉變為「學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原來站在課堂邊緣地帶的學生要站到課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課堂。教師要真正地讓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我認為,備課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
(一)備教材
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要讓學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作為教師,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修養,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才是我們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課前,教師要先吃透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
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堂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除吃透教材外,還得吃透學生。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
1、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的課堂的關鍵所在。
2、其次,要把握提問藝術,給學生成功的愉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
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學生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最後,教學方式要直觀、靈活。根據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有利於其掌握教學內容,特別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課內精心上課
素質教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應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減少教師的教和講,增加學生的思和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自己應心中有數,哪裡該啟發引導,哪裡該講解,哪裡該重點強調,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麼都講,什麼都問,一人唱「獨台戲」。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就不高。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 ,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在學生如何「學」上做文章,重在讓學生「悟」。
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有好多知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教師講的少,就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課堂上教師如果滴水不漏,大講特講,反而會將學生引入迷魂陣里,教師應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悟」。但是,教師要把握好給學生「悟」的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總體智力水平,設計好「悟」的時間,不能只提一二個問題而整節課讓學生一直在「悟」,這樣,教師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提不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像我校,一部分優生被別的好學校錄取了,另一部分又去私立學校讀,剩下的在校生,總體智力水平為中下等,在這種實際情況下,我認為:
一是,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不會一問三不知,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是,教師提的問題不能太難。太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解答不出來的。
三是,提問的學生應有層次性。較難的,提問優等生;不太難的,提問中等生;容易的,提問後進生。教師不能老是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了或不重視後進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的後進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
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是,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悟」的時間,若是在短時間內學生「悟」不出來,教師則要不時地啟發,而不能讓時間白白地流逝。若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學生仍回答不出來,我認為,這時候,教師只好「教」了,讓學生課余時間再「悟」吧,不然,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這一點,教師應靈活機動把握好。
五是,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用各種各樣的幽默,類比等豐富的語言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去主動的探索,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學會創造。這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以上僅是我對課堂教學的一點淺薄見解。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地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② 什麼是TPR教學法 具體怎樣在課堂上應用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簡稱,也被叫做直接式溝通教學法、完全生理反應理論等。TPR教學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論基礎在於:人們在幼兒時期學習語言時是聽說促進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當通過聽說獲得的信息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幼兒就能自然地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反復模仿來熟悉某種結構和句型。教學過程中不用母語,教師藉助一些直觀教具、手勢、戲劇效果以及許多其它手段來表達所學語言的意思。人們已經創造了許多特殊的方式教授語言,可以不用母語、不依靠翻譯。直接教學法對師生雙方的要求都很高。
(2)具體課堂教學如何運用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TPR直接教學法教學原則
直接教學法認為第二語學習要成功就要遵循母語(第一語)的學習模式。因此,就聽說讀寫的學習順序而言,直接教學法的支持者強調學習第二語時,聽說能力的培養應優先於讀寫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習母語時,也是先學會聽說,再去學習文字的讀寫)。也就是說學生對一個字的發音很熟悉之後,老師才讓他們學習如何認字閱讀和書寫。
因此對直接教學法來說,四種語言技巧的學習順序應該是:聽、說、讀、寫。精確發音的養成在一開始就很重視,若同時強調四種技巧的練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困擾。這樣的思考也表現在課堂活動的操作上,如聽寫活動是直接教學法常用的教室活動之一。老師會要求學生在「寫」之前,先專心聽一次內容;念第二次時再寫下他們所聽到的課文內容。此外,為了讓第二語學習環境更接近母語學習環境,直接教學法還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第一,課堂中禁用母語。
③ 如何選用課堂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能否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綜合考慮教學的各有關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並能合理地加以組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學會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具體目的與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自身教學素質,以及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等。 1、不同的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和完成。如果是傳授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就得選擇語言傳遞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務,就得選擇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2、不同學科性質的教材,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某一學科中的具體內容的教學,又要求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就學科教材來講,語文、外語多採用講讀法;數學多採用練習法等。就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講,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它們又總是和學生掌握內容所必需的智能活動的性質相聯系的。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用講讀法,有些部分可以用討論法,有些部分可以用練習法。總之,必須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具體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3、教師是教是為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所以,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使用某種方法在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紀律及風氣等。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是消極地適應學生的現實水平,而是應當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那些能促進和發展學生學習獨立性的方法。 4、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選用,只有使應教師的素養條件,能為教師所理解和掌握,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某些特長、某些弱點和運用某種方法的實際可能性,都應成為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總之,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採取與自己條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但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努力學習克服缺點,不斷提高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5、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定作用或功能,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某種方法對於某種學科或某一課題是有效的,對另一課題或另一形式的教學可能是完全無用的。譬如,傳授新知識的談話法,是以學生的知識准備和心理准備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這個條件,用談話法去傳授新知識是困難的。講授法雖能保證學生在短時期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因此,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認真分析各種方法的職能、應用范圍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④ 如何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及評課方法
聽課、評課過程,是幼兒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驗、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聽課、評課是幼兒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業務能力最有效途徑。
一、聽課前應准備什麼
1、熟悉教材,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2、明確這節課教學的目標,能看出幼兒教師教學的完成情況。
3、針對這節課在頭腦中設計出課堂教學初步方案。在聽課時才可以有所比對。
二、聽課時應記錄什麼
1、關注教學環節設計。
注意講課教師為什麼這樣安排課堂教學環節,大的環節內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環節,各個步驟或環節之間怎樣安排?什麼時候幼兒教師引導,什麼時候幼兒自主探究,什麼時候幼兒合作交流,什麼時候幼兒練習展示,教師是如何做到合理安排、科學調配,充分發揮每一分鍾時間的效能。
2、關注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聽課時要關注幼兒教師是怎樣運用幼兒已有的知識再現縱橫聯系。如何組織幼兒自主探究,親身體驗,學會新知識
3、關注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聽課時要關注幼兒教師是怎樣在教學過程中與幼兒積極互動,怎樣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系。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學習能力。
4、關注練習設計與知識拓展。
練習設計怎樣做到有針對性、層次性、拓展性,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聽課後應做些什麼
聽過一節課後就應及時進行綜合分析,找出這節特點和閃光處,總結出一些有規律性的認識。明確對自己有啟迪、能學會的有哪幾個方面。並針對這節課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意見與合理性的修改建議,與執教幼兒教師進行交流切磋,以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四、如何評課
1、評教學目標
從教學目標制定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
全面:指一般教學目標的制定包含三個緯度(情感態度、能力、知識)來確定。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本次教學活動特點(即在表述時可操作性明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新綱要為指導,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且難易適度。
從目標達成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活動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2、評教學程序
評教學過程,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幼兒實際,激發興趣,滿足幼兒學習需要;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幼兒以新鮮、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學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3、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它總是因內容,因學生,因幼兒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所以還要看幼兒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關注隨機的生成。
聽課評課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教研活動。經常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有利於對教學問題准確診斷、正確決策,有利於激勵幼兒教師優化教學藝術,促進幼兒教師間相互學習、切磋技藝、交流經驗,提高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幼兒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⑤ 課堂教學中幾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
通常課堂教學採用的方式是: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 (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為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為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為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核、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 (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為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 (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⑥ 如何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
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可以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創設了形象逼真的教學環境、聲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一些問題也日漸暴露出來,如課堂的教學模式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只是用多媒體屏幕代替了黑板板書,現成的軟體和網路下載的內容代替教師的教案。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和教學內容等並無大的改進。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使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優勢尚未真正發揮出來。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與傳統教學方法相交流
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的關系,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完全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應因材施法,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是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價值。但相對現代化教學手段而言,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范圍窄,限制了信息的擴充。盡管它有一定的缺點和局限性,但仍有頑強的生命力,它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各有側重,各有特點,又相輔相成。如黑板的即時重現性較強,隨寫隨看隨擦,靈活方便。一些結構可邊畫簡圖邊講解,這樣更能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幻燈片操作簡單,同學們可列印可復制,可以彌補記筆記跟不上講課進度的缺陷。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既使用多媒體也使用黑板,多媒體用來播放復雜的解剖圖、講課提綱,黑板用來在講解過程中畫簡單的結構圖和生理曲線圖。這樣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著使用,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屏幕上只放復雜的圖形、動畫和講課提綱,教師根據提綱講解,並不需要在屏幕上播放文字,這樣就減少了學生吃力地緊張地記憶屏幕上稍縱即逝的內容和趕筆記的辛苦。 二、多媒體教學應與教學內容相貼近
多媒體輔助教學屏幕交換快,可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教學資料,省去了寫板書和擦黑板的時間,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教學內容容量加大,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忽視了重點與難點的突破。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課程所有教學內容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應與教師授課的風格相一致
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對所教知識進行再加工,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等進行分析設計,按照自己的思路製作出教學課件。課件畢竟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代替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方面,現成的課件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定相符,課件容量小,會使學生的學習鬆懈,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課件容量大,會加重學生處理信息的負擔,也使學生難於抓住重點;再者,各地各校各年級的學生實際情況不同,現成的不加改造的課件,很難適用於教師本地的教學對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使用現成的課件,除了完全忽視了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外,還忽視了自身的教學語言、授課藝術和教學特點,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意圖和教學風格,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自己創作課件,或選擇現成課件中能為己用的部分,並加以改造,使課件與自己的授課風格相適應。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僅是構成教學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可取代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學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多媒體教學真正成為優秀的教育資源,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⑦ 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導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王洪江老師的錄像課(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利用這一教學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4、討論法:
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體驗學習教學法:
「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像」中領悟知識,學生在「探究知識」中形成個人化的理解。例如,劉艷華老師在「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指標及測量評價」一節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對兒童生長指標測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並讓學生針對非正常兒童生長狀況,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親自體驗的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這時,真誠熱情的態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教學特點
1、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教學方法的內涵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⑧ 舉例說明:如何利用教學技能的具體做法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的技能的提高勢在必行。如何提高怎樣提高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為教師的專業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掌握新理念與新要求
21世紀的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要打破以前的教學常規,靈活地運用和處理教材,處理好分科與綜合、持續與均衡、選修和必修的關系,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教會學生新的學習方式,利用課件、設計精美的板書、進行教學活動創新等。
二、精彩的教學設計
認真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基本模式和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精心設計內容,只有精彩的教學設計,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三、學習掌握扎實課堂的教學基本技能。
良好的扎實的教學基本技能,是新時代對教師的必須要求。從教學語言到教態變化以及板書設計等都是教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隨著現代媒體的發展,板書板畫更加豐富多彩,如何運用板書,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刻學習的一種技能。
四、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課堂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組成的動態系統,面對新教材,如何創造性地使用,面對著不同的學生,如何使學生全面發展。
都是我們要學習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