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生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研究報告

人生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3-02-14 08:05:06

❶ 人生哲學的定義

現代人生哲學認為,人如萬物,真正的人生,是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發性階段、自覺性階段、自然性階段。現實中的人生只有春、夏二季(普通大眾),充其量有極少數的人到了秋季(所謂傑出人物、精英),而能夠完整到達冬季的人(先知聖人)微乎其微。所以,現代人生哲學對當下人類個體命運做出了如下的科學診斷:夭折——當下人類個體的宿命。「夭折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人來世間一輩子不容易,帶著無盡的遺憾而去不值得。故,斬斷當下人類個體「夭折」的宿命,活出一個真真實實的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完整、完美的人生,就是現代人生哲學的最高使命。

現代人生哲學否定、揚棄了世人皆知的俄狄浦斯解答的謎底為「人」的「斯芬克斯之謎」:如果將謎面和謎底進行語言學的置換和顛倒,那麼,我們就會知道,俄狄浦斯僅僅在動物的層面上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謎」(人僅僅為四條腿、兩條腿、三條腿走路的「動物」而已),而真正意義上的人,應該是馬克思所說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生,就是一場與「斯芬克斯」決斗的過程:斯芬克斯牢牢地抓住人天生的兩塊軟肋——「貪婪」或「貪欲」和「懦弱」或「恐懼」,對之施以「誘惑」和「恐嚇」。現代人生哲學識破「斯芬克斯」的真相——「現實社會」即「誘惑」和「恐嚇」,從而徹底地解開了困擾人類千古的「斯芬克斯之謎」。現代人生哲學力求徹底地實現其最終的理論信念——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莊子說過: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台灣中原大學林治平教授不久前在「省身樓」為南開學子做的「人碰到了人」的學術報告中用通俗的例子表達了同樣的思想:「蝌蚪」無法理解「青蛙」的自由,「毛蟲」難以理解「蝴蝶」的浪漫。何以然?物,非人也。孟子從仁義的角度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其實,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萬物)者,乃人有理性思維,有超越現實而達於理想境界的精神能力也。現代人生哲學「要旨」明確地指出,現代人生哲學是一套關於個體的人如何變「石墨」為「金剛石」的具體操作系統或裝置。現實中,我們雖然是漆黑一團的「石墨」,但,我們那獨有的異於禽獸萬物的理性思維可以讓我們眺望到那金光閃閃的「金剛石」的未來的。我們人就是這樣,當我們尚是「蝌蚪」、「毛蟲」、「石墨」之時,就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未來是「青蛙」、「蝴蝶」、「金剛石」。

青年人最大的困惑和迷惘在於沒有或失去了方向。沒有或失去了人生方向的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神經病、自殺等等社會問題的出現都與人生意義的缺失有關。——現代人生哲學嘗試為每一個大學生指明人生前進的方向——「金剛石」。現代人生哲學是所有青年人精神疾病的剋星。

現代人生哲學認為,個體的人要實現從「石墨」到「金剛石」的飛躍,必須完成這樣兩條路徑:第一,社會化——人-從-眾;第二,個體化——眾-從-人。青年大學生正走在第一條社會化的路徑上。在這條路上,「斯芬克斯」時刻蹲守在青年人的面前,一會施以「誘惑」,一會施以「恐嚇」。沒有認識自己的人,必敗倒在她的腳下,被她「吃掉」。那些在現實中失敗了的年輕人,莫不如是。相反,那些認識了自己的人,就會在「斯芬克斯」的「誘惑」面前「富貴不能淫」,在「恐嚇」面前「威武不能屈」,於是,「斯芬克斯」就會黔驢計窮,敗下陣去。正是在與「斯芬克斯」不屈不撓的戰斗中,個體的社會化得以完成,同時,他的個體化進程得以順利展開,這樣,最終的自我實現才有了現實的可能。

現代人生哲學建立在科學地揭示的「人生基本矛盾」——精神與精神形態的矛盾——基礎上,實現了人生哲學理論的哥白尼式革命。它將它之前的所有人生哲學(包括宗教神學)稱之為「古典人生哲學」。古典人生哲學處於「空想」的水平上,就如「勾股定理」之「勾三股四弦五」,現代人生哲學則達到了「科學」,一如「勾股定理」之「a²+b²=c²」。在現代人生哲學的光照之下,古典人生哲學亦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典人生哲學

人在童年,當天真爛漫,純朴無瑕,童言無忌,無憂無慮,而不能揠苗助長,急於求成,過分早熟,失卻天真;

人在少年,當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勇往直前,敢做敢當,而不能瞻前顧後,畏縮不前,少年老成,老氣橫秋;

人在青年,當高瞻遠矚,謙虛謹慎,忍辱負重,卧薪嘗膽,而不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心猿意馬,鼠目寸光;

人在中年,當知曉天命,責無旁貸,大義凜然,義薄雲天,而不能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怨天尤人,功虧一簣;

人在老年,當無拘無束,逍遙自在,返老還童,返樸歸真,而不能利慾熏心,貪得無厭,風燭殘年,老牛破車……

❷ 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參考範文

哲學,即是 方法 論。哲學源自於生活,自然適用於生活。對於哲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一直有很多的論文加以描述。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篇一

摘要:哲學,即是方法論。它源自於生活,自然適用於生活。它是一種先進的思想,永不過時。它指導人們由已知的,去了解、認識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萬象,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懂得這些後,就應該把它應用於生活,從而減少生活中少犯錯誤的次數。哲學一詞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愛智慧,愛上智慧,並運用智慧來提高生活質量。

摘要:哲學,生活

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化了的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論體系,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與 總結 。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科,它能指導人們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哲學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哲學是美好生活的向導,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

從哲學的任務上看,哲學能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由哲學的定義可以知道,哲學是對生活的高度提煉、抽象出來的理論體系。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哲學觀點都是由人提煉出來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的哲學觀點也是生活作用於他們的大腦的主觀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學是源自於生活的。17、18世紀,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各種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當時科學所達到的對物質結構最深層次的認識,因而,人們就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原子的屬性就是一切物質形態的不變的屬性,各種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轉化。哲學家用這一理論來研究世界的本原於是得出了:物質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質的結論。例如伽森狄和霍爾巴赫,他們關於物質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屬性都是不變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是原子的結合和分離在空間位置的變化所造成的。哲學家從近代自然科學的成果中研究出了世界的本源,這足以說明哲學是源自於生活的。

哲學的思想是隨著生活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例如原子論,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了。徳謨克尼特是第一個提出原子論的,當然在當時的古希臘並沒有近代的科學儀器來發現原子,所以他說的原子並不是現在我們現在經常所提到的原子。徳謨克尼特認為“真正的存在由無數微粒構成,這些微粒在虛空中運動”,而這種物質微粒就是原子。他認為原子是微小的物質粒子,是不可分得;在時間上是永恆存在的;數量上是無限存在的;從空間上說,這無數的原子在虛空中運動著。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物理學上的原子,當時的哲學家用這一自然發現來研究世界的本原於是得出了:物質就是原子,原子

就是世界的本質的結論。從古代的原子論到近代的原子論,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哲學思想也在不斷進步。

哲學對生活具有指導作用。哲學是照亮人們生活路途的明燈,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我個人認為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有意義的指導,他提出一下幾個觀點:第一,幸福是終極目的。他認為只有幸福才有資格稱作絕對最後的,我們永遠只是為了它本身而選擇它,而絕不是為了其他別的什麼。第二,幸福是心靈合於完全德性的現實活動。 第三,德行非生於天性。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包括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如智慧、理解、明智是理智德行;寬大和節制是道德的德性。第四,要獲得幸福,必須奉行中庸之道。第五,幸福是實踐的果實。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人光有德性還不夠,還必須要把德性付諸現實活動。第六,幸福不是一時一事的事,終身幸福才能算作真正的幸福。第七,幸福還需要好的外在條件為助。亞里士多德認為許多高尚的事情,需要朋友、財富、政治權力才能做到,藉助這些條件比較容易獲得幸福。但是亞里士多德並不贊成以外在的好處作為追求幸福的目的。他強調財富、名譽、門第、閑暇等外在好處並不是幸福的原因。他還明確表達了一種利他主義的道德准則。在他看來,一個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種為了朋友和國家盡其所能,在必要時甚至獻出生命的人;是拋棄財富、名譽和人們普遍爭奪利的利益,保持著自身高尚的人;是寧可要短暫的強烈的快樂,也不要長期的平和的快樂,寧可高尚地生活一年,也不要庸庸碌碌生活多年的快樂的人。

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告訴了我們要在德性的指導下追求幸福,在生活中要通過學習來增長智慧、加深理解、使自己明智,要用德行來調適情感和行為的,因為情感和行為都存在著過度與不及的可能,只有德行才能使情感和行為保持適中。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為人們追求幸福指明了道路,這體現了哲學對生活的指導作用。 哲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從哲學與時代的關繫上看,哲學反作用於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真正的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還可以遇見和知名社會的前進方向,指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同時能夠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變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現在我們中國遵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它是以往哲學和科學發展的思想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哲學的思想庫作用,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利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參考文獻:

[1]楊敏姣,萬小龍.伽利略的原子論思想——近代科學革命的形而上學基礎[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05期

[2]趙敦華.西方哲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89—90

[3]周華.論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4]羅洪鐵,徳謨克尼特的原子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81,02期

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篇二

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 哲學源自、適用於生活

三 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 結論

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化了的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根本看法的理論體系,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與總結。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維與存在哪個是第一性,哪個是第二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客觀標准。在哲學史上,凡是主張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的,即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意識是有物質派生的,是對的,屬於唯物主義派別。凡事主張思維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即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是有意識派生的,是錯誤的,屬於唯心主義派別。

二 哲學源自、適用於生活

由哲學的定義可以知道,哲學是對生活的高度提煉、抽象出來的理論體系。

就拿伏羲氏的《連山》來說,據曾仕強教授的觀點:“當年伏羲氏看到了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仔細思考啊,通過各種推理假設,雖然不怎麼科學,但是是哲學的概括,提煉出了陰陽---太極。一個作用力把太陽拉上去---陽;一個作用力把太陽拉下來---陰。一上一下,一陰一陽,才能是太陽東升西落。上下組合、陰陽組合才能使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正常生長繁衍,生生不息”。陰陽融合極為太極,太極---象徵著每個正常運行的“小宇宙”,在生活中推而廣之,“小宇宙”可以是一個人的心情,喜(陽)和憂(陰)組合才能形成一個正常人的心情(太極);“小宇宙”可以是一個人身體的成長、衰老過程,同化作用(陽)和異化作用(陰)相互作用,使人的身體呈現出成長、衰老的外在形態(太極);“小宇宙”可以是邏輯判斷,真(陽)和假(陰)的組合,才會出現精彩的邏輯世界(太極)。“小宇宙”也可以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是數學裡面的一對互逆運算、可以是一個人的思想、可以是一對戀人、可以是豐富多彩的網路世界(其本質就是0和1)、可以是階級斗爭、可以是敵對國家…你說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因為他是矛盾的統一體。

接下來用“小宇宙”來分析一下人類的繁衍。

精子(陽)和卵細胞(陰)相遇、互動,就形成了受精卵(太極),“小宇宙”形成,就往下發展,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兩個,兩個變四個…最後就形成了嬰兒(新太極)。

嬰兒體內的同化作用(陽)大於異化作用(陰),所以嬰兒呈現出來的是生長和發育;發展到青年或中年的時候,同化作用基本上等於異化作用,停在生長;人到老年時,異化作用大於同化作用,呈現出衰老,最後死亡。

這個世界上的所以哲學觀點都是由人提煉出來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

的哲學觀點也是生活作用於他們的大腦的主觀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哲學是源自於生活的。

三 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哲學一詞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愛智慧。當你愛上智慧,並懂得運用智慧來提高你的生活質量。本人對生活的體味太淺,加上現階段的同齡人對戀愛比較感興趣,所以只能拿生活中的愛情的某一方面來開始說事。

一對戀人是一個“小宇宙”,他們是相互作用的一對矛盾,但都統一於愛情這一主題下。現在大部分的人啊,只要一談戀愛,都愛分分秒秒,時時刻刻地黏在一起,或者是熬電話粥既影響生活,又影響學習。他們無原則地黏在一起或者太深地介入了對方的生活,本是想與對方親近,捨不得對方的離去,但實際上他們是適得其反的。我曾在火車上問過一些人,他們都不喜歡熬電話粥,但是迫於形勢或者不好向對方說明,他們的感覺是累的。我也見過一對戀人由於沒有了私人空間,最後選擇了分手。 累的感覺、分手的結果,都是他們不懂得物極必反的哲學思想,要懂得控制矛盾的發展。一旦兩個人成為了戀人關系,他們間就少了很多顧慮,為了對方他們可以做某些犧牲,影響了個人生活,最終導致了分手。問題的症結就出在少了顧慮,為了對方可以做出某些影響生活的讓步。懂哲學的人大概都知道,這就為事物向相反方向發展提供了條件,潛在的分手結果在孕育著。明智的人就不會那樣,他們知道“掉線的風箏是飛不高的”所以他們還是有所顧慮的,而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敢大聲地說出來,他們看似無情、不懂戀愛的規則,但是他們的戀愛會更長久,因為他們內心深處沒有隱藏疙瘩。物極了,就容易反;兩個人異性的關系太好了,好到了戀人關系的程度上來了,這時就容易反、出問題(無顧慮是關系太好造成的),所以要特別小心,注意控制矛盾互化的條件,從而把握矛盾的發展方向。

大部分人的人生軌跡也是如此。通過不斷地努力,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個人財富,後便開始自翊、飛揚跋扈起來,自以為已獲得的社會地位和個人財富是他驕傲的資本,殊不知,正是這些他的個人成就,才使他的人生向反的方向發展,最終跌入人生低谷。 你自翊、飛揚跋扈的時候,是目中無人的,自然就會得罪你身邊的人,當然對於忠告你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你正被光環所包圍,更不用說“吾日三省吾身”、注意個人修養和能力的不斷提升。這樣,能力被限制了,承擔不起大事;關系弄僵了,承擔不到大事。很自然,跌入人生低谷。

問題同樣是出在“極”了。物極(相對於以前沒有獲得地位和財富來說)後,必然導致心理變化(正常人來說),行為變化,反向發展,跌入低谷。我還是那句話,看清事物的本質,控制矛盾互化的條件,把握矛盾的發展方向,才能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四 結論

哲學,即是方法論。它源自於生活,自然適用於生活。它是一種先進的思想,永不過時。它指導人們由已知的,去了解、認識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萬象,存在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懂得這些後,就應該把它應用於生活,從而減少生活中少犯錯誤的次數。哲學,愛智慧,才會愛生活。

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篇三

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理論特徵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下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結論與問題是可以被批判並最終超越的,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論這一原則是無法超越的,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思考和研究的方式,其並不會隨著內容而改變。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人們生活的關系也是密切而復雜的。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生活 聯系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 編號】2095-3089(2016)11-0033-01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與恩格斯於上個世紀初期根據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事實基礎上,結合了自然科學的成果,吸取了歷史上優秀有價值的思想成果而創建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現實基礎與理論源泉。單純的理論與概念只是一種抽象的概括,即使這理論與實踐是來源於實踐的積累。理論如果脫離了現實的實踐就會變得空洞而無內涵,當然也就沒有了實際的價值。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實踐的科學,不僅在於其理論的論述,同時也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這足以體現出其實踐的價值與作用。

首先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顯著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核心的,這既體現在理論的闡述中,也能夠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歷史過程得到驗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注與實踐的,而實踐的最直接參與者就是人,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所關注的顯然即是人的活動。但馬克思主義所關注的人的活動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所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強調了的是現實存在的,現實的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的活動。人類的歷史源遠流長,這段歷史的早就則是歸功於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不斷付出與勞動,是人們的不斷的實踐活動創造了歷史,創造了社會與文明,縱觀人類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實踐的唯物主力理論,是以物質為獨享的,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必然會涉及到人類生產生活過程的各個方面。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是一門嚴肅的實踐的理論,但其不局限於理論的研究,其哲學范疇放大了。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並且其自稱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嚴謹的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是一種底層的理論與方法,這一特徵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得其能夠適用於人的日常生活,這也恰恰驗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因此,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進行研究時,不僅僅需要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經典理論開始,同時還要充分結合新時代的現象、問題與矛盾,只有不脫離現實的研究與闡釋,才能夠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得到新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前文的論述,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理論,也是科學,同時更是方法,其顯著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能夠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的生活中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現實的生活實踐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生活中會遇到的矛盾與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等問題。對於生活中問題的復雜性,則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中的理論聯系實際和批判性方法,這樣能夠盡可能的嚴謹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本質現象,從而為做出做正確的決定提供最為正確的支持;而對於問題的多樣性來說,則要運用理論聯系實踐來幫助解決,通常認為,生活中雖然有許多的問題,但是,很多問題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和相似性,通過對這部分聯系與相似性的考量與把握,人們能夠將多樣的問題歸類化簡,是的負責多樣的問題群類得到簡化,更加便於人們的實際生活。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是通過指導人們理想信念體現出來的。可以說,哲學發展的歷史即是具有 反思 精神的人類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的歷史。正是在不斷地追問和反思的旅途中人類創造著自己的文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也就主要通過給人們提供理想信念體現出來的,但這絕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只能為人們提供有關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其趨向基礎上的,因此,它在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實際和行動。但是,由於人們的任何行為和活動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都離不開人們的思想和精神。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法。人們也許永遠不可能像技術那樣使哲學直接實用,但是,它對於人們精神上的助益已足以使它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哲學的應用,絕不是哲學的庸俗化和功利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對我們進行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 教育 ,使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幫助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我們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維水平,為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崇高理想信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生活中的問題會顯著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但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運用則能夠提供有力的幫助。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並不是簡單的提上理論的標簽,而是需要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底層性,做出相應的理論支撐與指導作用,這樣在我們面對新問題新環境時,能夠在生活中獲取巨大的幫助;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也能夠在這個時間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的完善與豐富。

參考文獻

[1] 李昕桐. 施密茨身體現象學視域下的馬克思感性活動思想[J]. 學術交流,2014(03) .

[2] 羅許成. 馬克思對自由的感性活動理解[J]. 浙江社會科學,2013(12) .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哲學與生活的關系論文

❸ 用哲學方法論寫作文

1. 寫一篇哲學與論證方法的話題作文

可以先用一個哲學故事做引子然後引入正題,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小學時候學的畫楊桃那篇課文,每個同學畫的楊桃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他們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這種例子很多,然後在引入論證方法,論證就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最後得到的結論才是最科學最令人信服的,領證不但要從正面去看也要從反面去看,這種就可以找一些有多角度的例子來寫,比如人生的價值是什麼,而這又回歸了哲學相輔相成,人生的價值你可以寫那些成功人士是為了服務社會,底層人民是為了社會和諧添磚加瓦,然後你作為學生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然後結合你自己的理想以後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後總結從這個哲學中明白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不同結果的論證方法是十分科學可靠的。

2. 關於哲學原理對人生引導的作文1000字數

若說女人是一種藝術,人生便是一部哲學.

那麼,它是一部怎樣的哲學?又該怎樣認知這部哲學呢?

人生哲學,因時而異.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特殊的意境:猶童年如詩,青年如夢,中年如畫,老年如散文,從而構成整個人生多姿多彩的心身的歷程.

人生哲學,因地而異.人們生於不同的國家,身於不同的民族,甚至是處於某個不同的角落,都可能因地方的不同,從而影響環境,造成經濟的差距,引起風俗,信仰,人情的差異,使人的世界觀,方法論更為廣泛,難以捉摸.

於是,不一樣的人,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人生哲學開始徘徊,在迂迴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搜索枯腸.

所以,人生哲學,因人而異,有的人的人生是一個圓心的圓圈,有的人的人生是有兩個焦點的橢圓,而我的人生是三個頂點構成的三角形----事物、外界、自我

孰不知萬物皆為事物,是世之所存必不可少的元素,她們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活著,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存在,我們應更好的活著,為自己,為他人,在倫理道德、法律允許的條件下.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要有憧憬、動力、方向,還在有自身的把握和認識--自我.

雖說,我們的生活會受到好的或不好的外界因素地教導與干擾.模仿、學習、崇拜誠不可少,但要有個限度,別迷失,喪失自我,應懂得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

如「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觀點,講的是成功之路,失敗在所難免.失敗過.會去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並長久地堅持下去,且取得成功之路.

但在現實生活中,失敗就一定會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會是失敗之母?想必這樣的觀點定有不少人想過,提過,那為何它會苟活於「失敗乃成功之母「足下,不見光日呢?

是「失敗乃成功之母「較有權威,較大眾化?還是人們樂於活在自欺欺人的圈子中?或者迷失自我?

若說權威、大眾,孔子的「人性本善「,孟子的「人性本惡「就夠格吧.那為何想互對立的觀點,至今仍存.且不分雌雄呢?又為何無人願意掙脫枷鎖,提出新的觀點,如「人本無知,無善與惡「呢?這,該不會是人們喪失了自我吧?

因,人生是一部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哲學,它沒有也不可能有唯一的標准,我們應正確地認識自我,以便更好地認識並服務於人生哲學.

3. 作文,學哲學用哲學.怎麼寫

選擇一棵樹,才會開花,選擇一棵草,只會枯黃.夢想,顧名思意,夢中所想像的,夢想中的事物可能真實,可能虛幻,可能一生都無法實現,可能明天就會擁有.夢想是深不可測的,一但有人掉入其中,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夢想僅僅是玩樂而也,不能當作大樹的樹干,用來支持明天.理想卻與夢想相反,它好比眼前的路,雖然凹凸不平,但站得住腳跟,雖然一望無際,但能清楚地看得見一小段路程.在理想的大路上,有時會有許多洞,這些洞會拉住年輕人的腳跟,使他們未完成理想就迅速變老,還有的洞里長滿了青苔,掉進了便爬不上來,許多人忘而卻步,許多人卻勇敢前進,那些站在終點的人,往往是興高彩列,神采飛揚.理想不是玩樂,它背負著明天的使命,今天的努力造就明天的成功,所以理想是樹干,鼓勵我們向上長.現實沒有夢想的華麗,也不會有理想的激動人心,它僅僅只有一個架子,上面有全世界的人從這兒走到那兒,我們正在學習,學習如何爬,怎樣爬,比賽比誰爬得快,誰爬得高,都希望自己爬上頂峰.在三者之間的關系,就好比樹葉,樹干,樹根 夢想是鮮嫩的樹葉,站在樹的最高峰,但每年都會枯黃,又會每年發芽.理想是堅固的樹干,立持著人生,只坐永不停息地上長,上長,它的眼睛,只地盯著廣大的天宇.人生則是灰色的樹根,但也是它,樹立了理想,生長著夢想它是一切的根基,一切發展的源頭所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人生的起點.助跑之時需要一根適合自己理想的樹干,一但樹干過粗,它就只能淪為夢想.把一片葉子埋進土壤不會發芽.記住,選擇一棵樹,才會開花,選擇一棵草,只會枯黃.在楓葉上,露珠紅紅地閃爍,在荷葉上,露珠有著淚滴似蒼白的透明,這是因為背景的不同而使得露珠有了不同的色彩,但實質上它就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露珠.因此,我們不能只看錶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下,在大借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衣著時尚的花衣女郎,打扮前衛,靚麗.然而其中有些人卻張口就是污言穢語,將手中的垃圾隨意丟棄.這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很難讓人與他們美麗的外表聯系起來.美麗的外表,不一定有美麗的內在,因此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一味地關注而忽視內在的東西.蘋果熟了,從樹上掉下來,這是日常生活當中再平常不過的現象了.然而牛頓卻由此引發了「為什麼蘋果不飛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聯想,並因此深入地研究,推理,最終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產生,其本質是萬有引力的吸引而造成的.古代,人們看見自己生活的土地四四方方,而太陽卻是東升西落.由此現象而產生了「天圓地方」的假說.哥倫布環海旅行之後,人們才真正意識到,地球是圓的,是一個球體.原來,「天圓地方」的表象是錯誤的,而地球是一個球體才是本質.有許多的年輕人非常羨慕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因為他們有些眾多的追求者以及喜愛者.因此這些年輕人也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明星,受人追捧.然而他們只看到了明星們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卻不曾想過舞台之下,眾多的明星所付出的努力,流下的汗水.「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名副其實的.美麗的外表並不一定有美麗的內在『蘋果落地的表象蘊藏著萬有引力定律的奧妙;地球是一個球體而並非「天圓地方」;台上的光輝,台下的汗水……透過生活中種種的表現,認識其本質的真象,這能夠令我們更清晰,明智地認知世界.。

4. 如何運用哲學觀點去作文——淺談我對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作文源於生活,其本質就是對客觀生活、外界事物的一種認識活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世界的科學思考和認識,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作文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多年來的高考作文試題,或隱或現地包含著某種辯證法的觀點,蘊藏著某種事理或哲理,越來越注重對考生的現實理性認識能力的考查。

而目前,高中生寫的作文大多因缺乏生活的認知和積累而空洞,因沒有弄清楚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而膚淺,因認識不到事物的兩面性而片面,因沒有找准事物之間的聯系點而雜亂。如果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觀點來作文,寫出來的文章會更美,更有哲理性。

一、運用矛盾分析法審題審題是應試作文的關鍵,要弄清文章的寫作范圍和角度,確定寫作的重點。題目審准了,才會寫得切題。

要在全面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注意辨別其中精微的含義,把握住寫作的中心。目前大多作文試題只是給予學生一種間接的感性知識,要求學生將這些有限的感性材料、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一種質的飛躍,形成比較合乎邏輯、接近事物(作文試題)本質的答案。

其真正的目的和意義是考查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什麼是哲學論文啊

哲學作用 我們說哲學有用,經濟上有用,政治上有用,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文化、藝術、法治上等等亦有用;對個人有用,對集體有用,對民族、對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都有用;哲學既有小用亦有大用,或者說既有大用亦有小用;對合作有用,對競爭有用,涉及了人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人生存生活的全過程。

這就是哲學在人們生存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廣泛性、普遍性以及最為至高無上性和決定性。哲學雖然在人們生存生活中有著這樣那樣的作用,看起來錯綜復雜,但歸結起來,就其形式而言,其實總共也只有兩個方面作用:一個是直接性用處,另一個就是間接性用處。

為什麼? 一、哲學具有直接性作用 說哲學具有直接性作用,就是源於人是精神物,人天生就具有,同時也需要思維、意識、思想或者說哲學等等諸如此類,這是人特有的自然規定,是自然界長期變化發展而形成的特殊性,同時又是人生存生活的一種具體方式,一種表現形式,等同於人本身。 正如哲學大師笛卡兒所言「我思故我在」。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方能真正地體會到做人的快樂和美妙。相反,假如沒有這些,與飛禽走獸、草木糞土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也就無所謂人不人的問題了。

什麼是植物人?所謂植物人,對於其親屬、周圍的人而言,還算是觀念上尤其是情感上的人,對於其自身而言已經不存在人不人的問題了,因為其本身已無意識、無知覺了。 人不是行屍走肉,因此,人活著的最終目的,就是盡可能地去表現和體驗人與物的差別,而不是去抹煞和忽視這個差別,這也是人活著的最高意義、價值或境界。

盡可能地去表現和體驗這個差別,就是盡可能地去獲取和滿足人生存生活所必需的精神需求。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活著需要有思想,有見解。

二、哲學具有間接性作用 說哲學具有間接性作用,是因為人雖然是精神物,但歸根結底總是物,只不過是物的一個特殊,一個具體而已。人既然是物,那麼人活著首先需要吃飯,首先需要解決和滿足人生存生活所面臨的衣食住行等諸多問題,也就是物質需求問題。

假如吃不上飯,或者說物質需求問題得不到有效地解決和滿足,那麼,人的生存生活就難以得到保障,甚至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人死如燈滅」。

假如沒有了存在,人的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人的一切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然而,生存生活在物競天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實殘酷世界上的人們,要想吃飯,要想解決和滿足生存生活所必須的物質需求問題,就不能不去充分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否則,人們的生存生活就不可能得到及時有效地保障。然而要想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離開了哲學又是絕對辦不到的。

原因就在於哲學是關於思維的學說,是教人思考,是教人如何更科學地思考的學問。假如不會思考,或者說思考不科學的話,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能算是一句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空話。

三、哲學不是「麵包」,但勝似「麵包」,高於「麵包」 說哲學具有直接性作用,就是說哲學是人生存生活的目的、核心,或者說哲學就是人本身,而說哲學具有間接性作用,就是說哲學又是人生存生活的手段、工具、方法或者說途徑、橋梁,即被不少所謂的哲學者所貶謂的「稻梁謀」,也就是說哲學又是人本身之外的別的什麼。 有人說,哲學不是「麵包」,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房子、車子,等等,所以就說哲學沒有用處。

其實這是一種極端狹隘的偏見。就哲學作用的直接性而言,雖然在具體的形式上,哲學的確不是麵包,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房子、車子等等,但從絕對內容上講,兩者又是一回事。

因為兩者都是構成人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活著首先需要吃飯,假如不吃飯,或者吃不上飯,尤其是長時間的不吃飯或者吃不上飯,人不僅會挨餓,而且還會斷送人的生命。

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人活著不僅需要吃飯,同時還需要思維、思想、意識之類,需要解惑釋疑,這就是所謂的精神需求問題。

人活著吃飯雖然不成問題,但精神問題假如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和滿足,輕則煩惱、憂慮、苦悶、恐懼等等,影響著人生存生活的質量,重則輕生厭世,甚至斷送人的生命,影響人生存生活的數量。為什麼會存在自殺現象呢?問題就在這里。

就哲學作用的間接性而言,哲學雖然不能直接當飯吃,雖不像麵包、柴米油鹽醬醋茶、房子、車子等等那樣現實和直接,但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哲學往往還要遠遠高於這些具體的東西。 因為在競爭存在的情況下,哲學還是獲取這些東西必不可少的,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工具或者說途徑、橋梁。

離開了哲學這個必不可少的,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工具或者說途徑、橋梁,所謂麵包、柴米油鹽醬醋茶、房子、車子等等,只是遙不可及的,只能存在人的腦海中,想想而已。 因為還是那句老話,「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的形象比如。這也是為什麼在市場經濟情況下腦力勞動要比體力勞動,管理者要比被管理者收入高許多關鍵原因所在。

四、哲學是直接性作用與間接性作用的對立統一 哲學的直接性作用也可以稱為精神作用,作為人生存生活。

6. 用一個哲學原理寫一篇論文 可以用事例說明 字數400~600字

《人生是一個過程》

人生是一個全面、聯系、發展的過程。我們必須以辯證的眼光把人生看成一個過程,從對人生的感悟中透過人生過程的各種紛繁復雜的現象,來抓住人生的本質,認識人生是什麼,樹立起科學理性的人生觀。

許多人因生活環境從小就在責罵聲中長大,形成了氣質自卑,甚至認為自己的人生都是黑暗的。然而難道人生不是只有這短短二十、三十年就可以決定了的。林肯曾為人刷盤子,低人一等的生活非但沒有讓他屈服,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習的信念。人只要還沒有進棺材,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要把生命視為一個整體,對任何事情成敗得失的判斷,都不能只看某一點,而要考量整體生命。只有完整的看待,才能夠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發,以及在得意的時候知所收斂。

人活在世界上,有些問題只是表面的小問題,而有些問題則是屬於根本的大問題。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問題。除了生死的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也屬於根本的問題。譬如:人為什麼有不一樣的命運及不一樣的遭遇?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卻沒有遭受報應?為什麼有些人生下來就必須受苦受難?總的來說,培養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識的范圍裡面奠定基礎。有了基礎之後就要進一步達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這個境界和個人主體的覺悟和體驗有關。這里的覺悟是要我們放棄個人成見,去發現真理,所謂「道並行而不悖」,通往目標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而體驗是需要人來完成的。如果光是敘述各種道理與格言,而沒有自己去體驗的話,到了最後還是只能在知識的迷霧中打轉。當克服身體的惰性,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自由,去接受體驗的時候,由體驗去印證價值,那麼隨著生命的成長,他的經驗將越來越豐富。

當我們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❹ 通過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對於我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有何幫助

通過學習哲學可以學會辯證的思維模式,我們學校學習的基本都是知識,是數據;而哲學學的是如何思考,如何學習,是學習模式,思考模式,是編程語言

❺ 論科學、哲學與人生

我不知道標准答案,只是想說說。 覺得科學是人對知識的歸納分類。知識按精神(SOUL)和物質(BODY)分為兩大類,(其中以人的精神(SOUL)和物質(BODY)為研究對象的稱為人類學。)精神層面的一般稱為社會科學,以人或物的靈魂為研究對象,其中以人的精神(SOUL)為研究對象的稱為人類社會學,簡稱社會學。物質層面的一般稱為自然科學,以人或物的身體為研究對象。其中以人的身體(BODY)為研究對象的稱為醫學,生命科學。 社會科學按精神(SOUL)信仰的主體和客體,形式和內容分為: (對精神層面的形式方面的研究也稱為思維科學,精神就是靈魂) 精神(SOUL)信仰的主體的形式:是邏輯學。 精神(SOUL)信仰的客體的形式:是將作為信仰受體的個人做為對象對其進行的研究,可能是心理學。 人類科學==精神--主體--信仰標准和完成途徑即方法論(社會科學):神學(無神論者對此是哲學),信仰主體對客體的具體命令:法律學 人類科學==精神--客體--對主體的信仰標准和完成途徑的解釋(社會科學)--宗教學,信仰客體對主體的命令的具體實施--倫理學(道德科學-對主體信仰標准和完成途徑的解釋,有國家道德,集體道德--社會公共道德,個人道 德) 自然科學(BODY)不研究人或物的靈魂,按對象(人或物)的形式和內容分為:研究BODY形式方面的是藝術類科學,如音樂繪畫語言行為等; 研究BODY內容方面的是自然科學,如數學物理化學天體學等; 研究BODY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是技術科學,如氣象醫學建築等。 我是基督教徒,聖經上說神在伊甸園中設了三類樹,其中生命樹上的果子人若吃了能永遠不死(關於SOUL的正確的信仰),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人吃了會死(關於SOUL的錯誤的信仰),其他樹上的果子人吃了不會使人死,也不會使人永遠不死。感覺其他樹上的果子在現實中代表神所造的被造物的BODY方面的知識,現在神對人的命令是必須吃生命樹上的果子,禁止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對其他樹上的果子神的命令一直是「可以隨意吃」,是許可自由的選擇命令。學習的過程就是「吃」果子的過程,「學習」的對象是各種經典的標准,「學」是理解,「習」是執行,然後還有判斷(就是總結經驗教訓),首先是選擇必要性,我當然選擇生命樹上的果子,因為這是關於人靈魂生死的問題,就是選擇正確的信仰,而且要排斥錯誤的信仰(不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至於其他樹上的果子,我選擇放棄---為什麼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而使我在信仰追求方面的時間受限制呢?---畢竟人生的時間有限,何況將來人的靈魂若不死將進入天堂,那時其他樹上的果子也能吃到(神允許的),現在就不浪費時間了,因為神對吃了生命樹上的果子的人(基督教徒)在地上的命令是傳福音給不信基督教的人們,因為人們都因始祖亞當百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生來他們的靈魂就在死亡之中,需要接受主耶穌基督的拯救。

❻ 求哲學與人生論文一篇,謝絕摘抄,2500字以上

論艾思奇哲學人生中的人生哲學

【摘要】 艾思奇的人生是哲學的人生,其哲學的人生充滿著他踐行人生哲學的智慧。改革開放以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背景下,學術界重新掀起研究艾思奇哲學思想的熱潮,自有其歷史和邏輯的必然性,一方面緣於艾思奇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多年來,學界對艾思奇哲學思想的研究雖有貢獻,但仍有不能讓人滿意之處。主要表現為:其一,對其建國後50至60年代所參與的哲學三大論戰研究甚少,尤其是關於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的問題所涉更少。即使有些文章論及至此,也不是很深刻;其二,對其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現實化的方法論意義研究不夠;其三,是缺少對艾思奇人生哲學思想的研究,其中不僅缺少專題性、系統性的研究,甚至連普通的研究文章都少見。為了彌補前人研究上的某些缺憾,又鑒於自身學識與資料的限制,我以艾思奇的人生哲學為主題,努力做好以下兩項工作:第一,從科學的人生哲學、批判的人生哲學、革命的人生哲學、奉獻的人生哲學四個方面對艾思奇的人生哲學展開討論,力求展現艾思奇哲學人生中的人生哲學智慧,深化對艾思奇哲學思想的研究。揭示艾思奇的人生哲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之間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從某種角度講,每一部分的內容都兼涵著其他三部分的內容。第二,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及系統的闡發與評述,梳理艾思奇的理論貢獻及局限,以期為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化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教訓。本文的貢獻在於:第一,第一次較為系統地研究了艾思奇的人生哲學,從而拓寬了艾思奇哲學思想研究的途徑。第二,第一次揭示了艾思奇的人生哲學是科學的而非玄學的;是批判的而非調和的;是革命的而非腐朽的;是奉獻的而非索取的。第三,嘗試性地將側重理論層面的「體系的人生哲學」與側重踐行層面的「體現的人生哲學」協調起來,豐富、拓展了「人生哲學」的內涵與外延。研究中我們注意到艾思奇的成功主要基於這樣幾點,其一,是時代的需要;其二,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科學性;其三,是基於理論家們創造性工作(如哲學通俗化、大眾化等)。這三者如若缺一項,都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功,取得如此的成就。其中的經驗和教訓是發人深省的,我們應該深刻反思今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何以達不到預期效果?當然,在充分肯定艾思奇卓越貢獻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艾思奇哲學思想中的某些片面性、局限性,但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他個人也是難於避免的。辯證地看,這些片面性、局限性本身也是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和現實化的反向度的經驗和教訓,更需引起注意。

【關鍵詞】 人生哲學; 艾思奇; 革命戰士; 理論學者

閱讀全文

與人生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ava類的構造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626
提高手機照片質量的方法 瀏覽:779
核心投資方法和技巧 瀏覽:838
孔隙水壓力計算方法 瀏覽:723
棋盤法可以用什麼方法代替 瀏覽:950
精油護發使用方法 瀏覽:330
干瘡的最土治療方法 瀏覽:219
高粱標准水分檢測方法 瀏覽:651
卡紙製作房子簡單方法 瀏覽:831
如何克服猛獸的方法 瀏覽:659
花崗岩異形拋光最佳方法 瀏覽:25
調研報告的分析方法 瀏覽:400
如何自製辣椒醬的方法 瀏覽:972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和技術管理 瀏覽:144
俄羅斯人都有哪些做土豆的方法 瀏覽:545
酸度檢測國標方法有 瀏覽:200
更新手機系統幾種方法 瀏覽:374
手指頭有點發黃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降薪最快的方法 瀏覽:257
九朵雲加馬油使用方法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