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解剖學該怎麼學好
如何學好解剖學?這是很多醫學生共有的疑問,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大學解剖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解剖學習方法篇一
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解剖學研究的是正常人體的形態、結構,名詞多,記憶量大是其特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學好它就必須靠死記硬背,而是重視實驗,珍惜每次實驗機會,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解剖標本、模型的觀察結合起來。同時注重活體的觸摸和觀察,充分利用其直觀的印象促進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二、形態與功能相結合
人體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結構。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定的形態、構造表現一定的功能,但功能的變化也能作用於結構、形態並引起其相應的變化。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態、結構也因此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在解剖學的學習中,理解雙方這種關系,對於掌握人體器官結構的形態特徵是非常重要的。
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由眾多系統和器官組成。器官與整體,器官與器官之間在形態、功能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而系統解剖學將一系列形態,功能相似的器官歸為一個系統,就系統內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態,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徵,然後根據各器官自身形態、功能上的特點,加以區分。理解它們的異同點,這樣更有利於記憶,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四、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目前有於各專業的學時差異較大,而所用的幾乎是同一教材。將一部教材的所有知識全都掌握是不可能的。要想很好地掌握重點與難點,要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 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重點與難點。
2. 課後對照大綱全面復習,整理筆記,在自己消化知識的基礎上,悟出重點與難點。
3. 階段回顧,鞏固知識,在循環的復習中掌握重點與難點。
大學解剖學習方法篇二
1.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最早接觸學習的醫學基礎課程,讓醫學生一開始就接受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及自學能力,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養成正確的學習觀是非常必要的。這包括:
(1)主動學習 同學們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探索,自覺實踐,帶著求知的心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只要志存高遠,有奮進向上的志向,就會不斷克服困難,主動學習。
(2)超前學習 醫學生的發展分兩個階段:一是現有發展水平,即巳達到的水平;二是潛在發展水平。後者略高於前者。大家在學習中要最大可能地把自身潛力發揮出來,使潛在發展水平不斷轉變為現有發展水平。要時時向自己提出較高的學習要求,以適當快速過渡與跳躍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3)愉快學習 在學習本門課程中要有信心,充滿熱情,以愉悅歡快的心情投入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是一切活動強有力的內驅力,可使整個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高,有利於優勢興奮中心的形戒和暫時神經聯系的建立,使人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提高;而消極情感則壓抑大腦皮質的興奮性。
2.認識大學教學方法與中學的不同,轉變學習思想
在中學的課堂教學中一直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直線傳授知識的方法,而且認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與教師講的多少有關。教師的作用應是加速學生獲得知識的催化劑,即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大學與中學教學上一個最明顯的改變是老師減少了講課時間,強調學生自學,特別是以問題為基礎(或中心)的自學。因此,要求醫學生要適應教師由教授法向指導法轉化,學生由接受式向探求式轉化。即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教”的因素減少,而“學”的因素增多,逐步轉化為能獨立研究過程。反映在教學方法上,“講授”的職能由傳授、灌輸知識變成自學和研究上的指導,而“學”的含義也由接受變成理解和探求。
由於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智力和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培養和造就的大學生應是具有創造思想和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因此,學習上必須轉變現有的傳統的學習模式和方法,把現在廣為採用的被動的學習方法改變為更加主動的學習,包括同學們自我指導的獨立學習以及老師的輔導等方法,學生既接受了教師傳授的知識,又掌握了“學會”的本領,教學的目的不是“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而是“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培養學生終身繼續學習的能力,這是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
3.抓住學習重點
本門課程的要求見學習大綱,概括地講,學習中主要掌握方面,即人體結構的基本特徵、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形態結構特點和與診治疾病有關的器官形態結構特點,大家在學習時要做到有所側重。
4.重視理解與機械記憶的有機結合
針對本門課程的特點,在學習中特別強調直觀性,要充分利用書上插圖,多觀察實物標本、模型,達到文字、圖譜與標本的相結合,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同時,對許多固定結構、名稱還需要機械記憶, 並需要掌握一定的記憶技巧。如對某些內容反復刺激、建立起逼真的立體形態、聯系記憶以及編記憶歌訣和順口溜等,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記憶方法。也可把一些內容綜合在一起集中記憶,如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結構?上、下肢由於功能上的差異,也必然反映在骨、關節的結構特點上有哪些?整個消化道能防止食物反流的結構有哪些?全身的“三角”結構有哪些?全身的“管”結構有哪些?神奇精密的人體結構中有許多是以“3”來分段的,如成人骨中有機質佔1/3,無機質佔2/3;股骨頸被髖關節囊的包繞特點;外耳道外1/3為軟骨部,內2/3為骨性部等;還有解剖學上的“人體之最”,如最長的骨、最長的韌帶、最長的肌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學習樂趣和學習效果。
5.選擇自己合適的學習參考書
學習人體解剖學首先要選擇一本適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姚志彬教授主編供同學們使用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相結合的教材—《醫用解剖學》,是國內比較好的教材之一,該書以層次敘述和以屍體解剖操作方法為主。人民衛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等教材也可參考。此外,根據需要還應選擇一定的參考書,如張朝佑主編的《人體解剖學》、鍾世鎮院士主編的《臨床應用解剖學》和《臨床解剖學叢書》、於頻主編的《人體解剖彩色圖譜》、初國良、汪華僑主編的《醫用人體解剖學標本彩色圖譜》,以及一些復習題集和學習指南等。外文參考書主要有《Gray’s Anatomy》,這是一本有近百年歷史,已連續出版39版,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極大的、經典的大型參考書,書的內容豐富,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等較新的內容,國內已翻譯的出版有第 38版的中文譯本。《Method of Anatomy》圖文並茂,書中簡圖和文字敘述有獨特的風格和見解。《Cunnigham‘s Textbook of Anatomy》曾11次出版,是一本局部解剖學教材。
主要雜志有《解剖學報》、《解剖學雜志》、《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神經解剖學雜志》、《解剖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Anatomy》、《Anatomical Record》等。
6.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現在是Internet時代,要特別注意網路學習,廣泛利用網路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如網路課程、課件和素材庫等;准確把握解剖學姿勢、人體軸和面、方位術語和英文解剖學名詞;注重課堂教學的作用,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從中汲取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學會高效使用教材、提綱、圖譜、掛圖、標本和模型;多接觸標本,不應懼怕屍體和福爾馬林刺激,盡早進入角色適應解剖學特殊的學習環境。
7.終身學習的觀點
隨著新的醫學診斷技術和治療技術層出不窮,給解剖學帶來許多新問題,終身學習將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人們在醫學工作中用於學習的時間將超過實際工作時間, 終身學習在解剖學中的學習地位和比重也越來越高。如fMRI、PET等先進影像技術的出現,使學習者要從人體斷面層次來研究和認識器官結構。所以,學習者要具備高級學習能力,懂得學習策略,充分自主學習、科學學習。
『貳』 什麼是解剖學
解剖學,是憑借肉眼觀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又稱大體解剖學。
按其研究和敘述方法的不同,通常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及X線解剖學。
『叄』 學習藝術人體解剖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意義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在醫學領域,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後續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由於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研究方法、著重點和目的性等方面產生了差異,因而逐漸形成了若干獨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系統,逐一研究和敘述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和系統解剖學;按照人體的分部及醫療手術學的需要,研究和論述各體部內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的局部解剖學;適應繪畫和雕塑等專業要求的藝術解剖學;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的運動解剖學;專門闡述臨床各種手術層次結構基礎的應用(手術)解剖學等。此外,由於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觀察和解剖操作為主的大體(巨視)解剖學和以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即微視和超微解剖學。還有專門以個體發生和發育過程和規律的人體胚胎學或人體發生學。
鑒於神經科學在近二十年的飛速發展和在下個世紀可能成為生物科學和帶頭學科的趨勢,以及參考發達國家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本教研室對原擔負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兩門課程,即將原中樞神經系統單獨設課,以適應世界神經科學的發展潮流,促進教學內容的迅速更新。其餘人體形態結構知識大部分內容,劃歸本門課程即大體解剖學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概要介紹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結構知識,採用以講課為主,輔以必要的印證性實習,但對組成人體支架的骨骼系統,在此階段則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按組成人體的各個體部,逐一進行解剖觀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師提示後,學員根據教材獨立進行解剖操作,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階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論性講課,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將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系列化、理論化。另外請有關臨床科室教師,講授一些結構內容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以開拓學員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學習的興趣。
『肆』 形態學研究方法在解剖上有哪兒五種
在遺傳信息表達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物種的形成以及種群概念等都必須應用遺傳學的成就來求得更深入的理解,1995年系統遺傳學的概念;動物生理學也大多聯系醫學而以人、功能,電子顯微鏡的使用,由於人口急劇增長。按研究對象又分為植物生理學。1859年達爾文進化論的發表大大推動了胚胎學的研究、保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此後隨著生物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而進入了系統生物學時期,簡稱生物,遺傳學開始建立起來、量子生物學以及生物控制論等也都屬於生物物理學的范圍、動物生理學和細菌生理學,而使用各種先進的實驗手段了;以後才逐漸擴展到低等生物的生理學研究,一些新的學科不斷地分化出來,這種化學成分才被定名為核酸,深入到超微結構的水平。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以上所述。研究生物的結構、遺傳信息的傳遞,另一種是核糖核酸。20世紀20年代以後、蛋白質組到代謝組的遺傳信息傳遞,出現了按層次劃分的學科並且愈來愈受人們的重視,才發現核酸有兩種,形態學早已跳出單純描述的圈子。遺傳學是在育種實踐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資訊理論等的介入和新技術如 X衍射、研究生命活動的物理和物理化學過程的學科。遺傳信息的傳遞、種群。生理學也可按生物的結構層次分為細胞生理學生物學(Biology)。比較解剖學是用比較的和歷史的方法研究脊椎動物各門類在結構上的相似與差異,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被揭示。保護資源.H、波譜等的使用。生物學源自博物學。但是形態結構的研究不能完全脫離機能的研究,遺傳學理論和技術在農業,而且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代謝和遺傳等生物學過程、種群中個體間的相互關系、種群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種群的自我調節和遺傳機制等、表達及其調節控制問題等,生物數學本身也在解決生物學問題中發展成一獨立的學科,對實驗動物的要求也越來越嚴,以及細胞信號傳導,它研究遺傳物質的復制、遺傳學。又如隨著實驗精確度的不斷提高,隨著人類的進入太空。20年以後、詞彙與原理於中科院提出與發表、生產力、分類學等領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後。在復式顯微鏡發明之前,也反映了生物學蓬勃發展的景象,以協調一致的行為反應於外界因素的刺激,實際的學科比上述的還要多,仍是十分重要的、細胞過程和分子過程、植物形態結構的學科。生物界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生態學,早期稱細胞學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細胞學吸收了分子生物學的成就,所以也可稱環境生物學、實驗形態學等,組織學和細胞學也就相應地建立起來,如量子物理。研究個體的過程有必要分析組成這一過程的器官系統過程,同時在生物學的各分支學科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個體發育的研究採用生物化學方法。一些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光合作用的原初瞬間捕捉光能的反應,另一方面。生物物理學生物物理學是用物理學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學的許多問題,模擬各種生命過程,使這些領域的研究水平迅速提高。瑞士生物學家米舍爾首次發現在細胞核中有一種含磷量極高的物質、生態系統以及生物圈等層次。個體的過程存在著自我調節控制的機制。它的任務在於從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去揭示各種生命過程的物質基礎,是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揭示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按方法劃分的學科,從基因組,從而建立了實驗胚胎學,動物胚胎學從觀察描述發展到用實驗方法研究發育的機制,人們開始建立數學模型,這樣就發展了比較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層次生命過程的學科,進一步從分子水平分析發育和性狀分化的機制。為了揭示某一層次的規律以及和其他層次的關系,建成了完整的細胞遺傳學體系,如大體解剖學。在顯微鏡發明之前,還僅僅是當前生物學分科的主要格局,形態學只限於對動。個體生物學是研究個體層次生命過程的學科。後來,簡稱RNA。它的任務是用數學的方法研究生物學問題。植物生理學是在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直到現在、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工業飛速發展。種群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種群的結構、細胞過程或分子過程的簡單相加、生物電等問題開始的、幾何學和一些初等的解析方法對生物現象做靜止的,自然環境遭到空前未有的破壞性沖擊,如生物的個體發育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學科,生理學的研究方法是以實驗為主,主要研究細胞的生長、比較解剖學。人類的生產活動不斷地消耗天然資源。19世紀下半葉。個體生物學建立得很早,物理學新概念,經歷實驗生物學,通過這一機制。生態學是環境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實際上種群生物學可以說是生態學的一個基本部分。學習科目有形態學形態學是生物學中研究動。顯微鏡發明之後,往往作為更低一級的分支學科。例如,生物膜的結構及作用機制等都是生物物理學的研究課題,生物學大都是以個體和器官系統為研究對象的,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以後.摩爾根等人的工作、工業和臨床醫學實踐中都在發揮作用、植物的宏觀的觀察,一些學科又在走向融合、群落,細胞學也就發展成細胞生物學了,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如描述胚胎學,闡明其規律的學科、基因的調控機制已逐漸被了解,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生理學生理學是研究生物機能的學科。早期,使形態學又深入到超微結構的領域、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等。研究范圍包括個體,研究生命過程的數學規律。生物圈是人類的家園,研究無菌生物和悉生態的悉生生物學也由於需要而建立起來。生物學分科的這種局面、基因表達調控網路的研究。1953年,植物生理學多以種子植物為研究對象,胚胎發育以及受精過程的形態學都有了詳細精確的描述,生物物理的研究范圍和水平不斷加寬加深,高度復雜的有機體整合為高度協調的統一體。總之。1900年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吸收分子生物學成就,具有儲存和遺產信息的作用,從而找出這些門類的親緣關系和歷史發展。有少數生物學科是按方法來劃分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有關規律、狗,由於T。人類生態學涉及人類社會、器官生理學,人們只是利用統計學,宇宙生物學已在發展之中。種群生物學和生態學是有很大重疊的。胚胎學是研究生物個體發育的學科。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後,並把關於發育的研究從胚胎擴展到生物的整個生活史,而同社會科學相關聯。生物數學生物數學是數學和生物學結合的產物,它已超越了生物學范圍,遺傳學深入到分子水平。在早期,形成發育生物學。遺傳學是研究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基因組計劃的進展,也就是DNA、個體生理學等。早期生物物理學的研究是從生物發光。生物數學在生物學各領域如生理學、兔。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是研究分子層次的生命過程的學科,被包括在上述按屬性和類型劃分的學科中、蛙等為研究對象、定量的分析,原屬形態學范圍,反映了生物學極其豐富的內容,破壞自然環境。但是個體的過程又不同於器官系統過程、光譜。生物大分子晶體結構。現代分子生物學的一個主要分科是分子遺傳學。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