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堂作業:馬原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分析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教學手段單一、落後,學生只能「灌輸式」和「填鴨式」的被動接受教育;2、教學課時與內容不相適應;3、未能將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引進教學過程,用部分原理解析社會。改善馬原教學效果的建議1,繼續改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克服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化傾向 在繼續改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方面。可採用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形式,通常是12~15名學生和1~2名教師組成討論小組,教師通過閱讀材料來指導學生,鼓勵並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觀點,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度。注重教學情境和場所的設立。強調「移情」作用。通過採取更直接的角色示範、情境式教學。創設有沖突、有矛盾的「情感場合」,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是非選擇。 改變原理課教學的知識化傾向,應當體現以人為本,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思維方式、思想境界的提高上來,放在使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真正入腦上來,即使對中學時已經學過哲學常識的高校學生來說,熟知也並非真知。高校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關鍵不在於讀書的多少,而要看他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否應用,能否把書本上的真理變為生活中的原則,變為個人的內在智慧。因此,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大學生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以實際問題為中心來從事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2,注重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性 在教育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將外在的傳授、規范或導向與學生的內在需求密切地結合起來,注重認知和體驗結合起來。要啟發學生從自身存在的問題出發去完善自我,引導學會從哲理的高度去總結、體驗、認識、反省自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我完善;要重視個性差異,不能一刀切;要重視人格影響,多渠道提升學生的高尚人格。3,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應改變單一的考試方式,淡化客觀性考試,注重平時考核。結合原理課學科特點,注重平時階段性考核,包括撰寫小論文、哲學知識競賽等。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原著書籍,查找有關資料,並通過專題討論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開闊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期末考試命題以主觀題、論述題為主,也可以查找資料結合現實撰寫文章,重點考查學生運用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讓思想政治理論課人腦人心,使考試真正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手段。2. 如何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