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證研究有哪些具體方法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實證性研究是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首先,實證主義社會學是由法國社會學家孔德創立的,其代表作為《實證哲學教程》,後由法國的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所繼承和發展,其主要著作有:《論社會分工》、《社會學方法的規則》、《論自殺》。孔德生活的時代正式法國社會變革的時代,他親歷法國大革命,看到了封建社會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於是他把社會學界定為研究社會秩序和社會進步的科學。
其理論基礎是:「起源於經驗主義哲學,是一種『樸素的現實主義』」。在對客體的認識方式上,承認在人的外部存在著一個真實世界,它獨立於並外在於人類的感官和意識,通過科學方法人類可以直接地認識這一真實世界,並且這個「真實世界」又由社會事實所決定的。
❷ 求這個實證研究怎麼做
很明顯,需要研究的是CSR的權重,因為這方面的責任對整個ROA有著極大的影響,而需要指出的是,個人和企業都是有責任的,企業離不開個人,個人也同樣離不開企業。
影響權重的指標有經濟實力,人脈關系,家庭因素等等,而這些合理且必要的話,c誤差很小,整個ROA=a+bCSR+c也就在合理的范圍。
簡單地說,實證分析研究的是「是什麼」,是對事實的客觀反映,不加入價值判斷。實證分析重在用統計數據、模型等分析。
規范分析研究的是「應該怎樣」,加入了價值的判斷。規范分析重在邏輯推理、論述道理。
❹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實證研究方法介紹
1、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2、其中,實證研究方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實證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數量分析技術,分析和確定有關因素間相互作用方式和數量關系的研究方法,廣義的實證研究方法以實踐為研究起點,認為經驗是科學的基礎。
❺ 實證分析方法有哪些
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方法是一種與規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方法相對應的方法,它是基於觀察和試驗取得的大量事實、數據,利用統計推斷的理論和技術,並經過嚴格的經驗檢驗,而且引進數量模型,對社會現象進行數量分析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於揭示各種社會現象的本質聯系。相比規范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主要進行定量分析,依據數據說話,使其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更精確、更科學。
實證研究離不開三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科學理論。理論開展是實證研究的基礎,脫離了科學理論的實證研究,無異於進行一次數據挖掘和組合的游戲。在實證研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研究假設、設計研究變數,構建模型、分析結果,都離不開理論。
第二是數據。數據之於實證研究,如同大米之於巧婦,數據越完整、越准確,實證研究的可靠性也越高。
第三是方法。實證研究主要基於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融合了統計推斷、參數估計等現代統計學知識。實證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如下圖所示:
實證研究的基本流程
2
第一步:確定研究選題。社會科學以人類活動為研究對象,人類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為實證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比如,會計報表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公司會計政策變更會有什麼經濟後果,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企業高管的政治關聯對企業經營有什麼影響等,這些問題都是實證研究可行的選題,也是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
第二步:理論推導並提出研究假設。一旦確定了研究選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理論推導來說明選題的合理性。例如,確定了研究選題是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微觀企業行為,研究者需要從理論上推導宏觀經濟政策為何以及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具體會影響企業哪些微觀行為。當研究者從理論高度推導出可能的研究結論,就可以提出實證研究的待檢驗假設。也就是說,直接去檢驗理論的真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基於邏輯理論推導,可以通過研究假設,直接證明理論的真偽。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假設要緊密結合理論推導,並且研究假設表意要清晰,可操作性要強。
第三步:數據收集與實證研究設計。提出研究假設之後,要圍繞研究假設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有兩層含義:一是收集的數據要同研究假設中的概念相一致,即假設中的概念轉換為數據;二是數據要完整、合理、力求准確。當數據收集完畢,研究者要設計實證計量模型,將零散的數據組合起來,以便於進一步分析。
例如,研究者經過理論推導,提出研究假設: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企業債務融資,這需要兩個關鍵數據:一是如何刻畫計量宏觀經濟政策;二是如何計量企業債務融資。研究者需要根據理論建立實證研究模型,模型的設定既要考慮經濟含義,也要考慮計量經濟學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要將模型設定的偏誤盡可能降到最低,以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穩健。
❻ 案例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區別在哪裡
實證研究指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實證研究具有鮮明的直接經驗特徵。實證研究方法包括數理實證研究和案例實證研究。
實證研究與案例研究區別有以下幾點。
1、定義的角度不同。實證研究是相對於規范研究而言,是指利用已有數據對過去經驗狀態的一種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是以解釋某一案例的方式來獲取我們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例研究可以用到實證研究這一方法工具。
2、研究方法不同。實證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實地研究的一種。研究者選擇一個或幾個場景為對象,系統地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深入地研究,用以探討某一現象在實際生活環境下的狀況。
3、起源不同。
案例研究乃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創始。1870年,蘭德爾出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時,法律教育正面臨巨大的壓力。
其一是傳統的教學法受到全面反對;其二是法律文獻急劇增長,這種增長首先是因為法律本身具有發展性,其次是在承認判例為法律的淵源之一的美國表現尤為明顯。
蘭德爾認為,「法律條文的意義在幾個世紀以來的案例中得以擴展。這種發展大體上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案例來追尋。」由此揭開了案例法的序幕
實證研究的產生: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產生於培根的經驗哲學和牛頓——伽利略的自然科學研究。法國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聖西門(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導將自然科學實證的精神貫徹於社會現象研究之中。
他們主張從經驗入手,採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會現象的研究達到精細化和准確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開了實證主義運動的序幕,在西方哲學史上形成實證主義思潮。
❼ 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三者的區別
1、經驗研究是與純理論研究相對的另一種社會學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資料的研究。
2、實證研究指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實證研究具有鮮明的直接經驗特徵。
3、思辨研究是以邏輯推導的方式進行的純理論、純概念式的一種研究方法。
❽ 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方法有什麼
研究方法有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跨科學研究法等等。
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
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❾ 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
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
你有了解過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嗎?實證研究是一種特殊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講求效率、證據和真實的證據,實證研究在研究中非常重要。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所謂價值中立,指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
研究者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就叫觀察法。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2、談話法
是研究者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交談,在口頭信息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分為有組織與無組織談話兩種。須注意:一是目標明確。二是講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優勢」。四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3、測驗法
是指通過各種標准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心理特點的方法。問卷測試,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
4、個案法
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
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試者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心理反應,並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
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
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
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
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
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❿ 經濟學研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實證研究,另一種是什麼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相對的是規范研究。
所謂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兩個重要分支,是學術界對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對經濟學的一種劃分。追朔西方經濟哲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這種劃分並不是一個新的論調,只是在我國的影響范圍的擴大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的八九十年代比較流行的是規范經濟學,而現在佔主流地位的是實證經濟學。兩者在中國的爭論還沒有達到在西方的激烈程度。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之間的區別應趨從於西方哲學關於對感性認識論和理性認識論的爭辯。可以說從西方哲學的構建之初就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兩重看法: 感性認識論者認為只有歷史歸納法才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唯一有效路徑,他們這一觀點是建立在對理性認識論者的關於科學理性可以解決人類發展中的一切難題的批判之上,經驗主義者認為科學研究只能從人類的認識經驗中尋找答案,所謂的事實後面的本質問題是不存的,或者即使存在,憑借人類有限的認識能力也不能為人類所了解和利用,人類只能認識經驗以內的東西,至於超出經驗的東西不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范圍,而應該交給哲學家去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論,感性認識論者只相信經驗的東西,強烈反對用邏輯和思辨的方法研究社會科學問題,。 與此相反,理性主義者對人類的認識能力推崇備至,認為人類可以憑借自己高超的思辨和邏輯推理能力來解決現實中的任何問題,可以發現社會科學領域的任何規律性的東西,不斷強調人類要剝去感性認識虛假的外衣,用理性來審視一切,用理性來重估一切價值判斷,這一認識方法甚至在西方哲學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們認為社會科學的研究不可能像自然科學一樣能夠在實驗室裡面模仿現實世界,進而建立模型來進行模擬,而只有憑借科學家的理性思維通過建立一整套嚴密的邏輯規則,運用數學的方法建構起一個個嚴謹的數學模型,從而把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可以直觀的認識的問題,或採用局部均衡或採用整體均衡的方法進行求解.理性主義者只相信經過人類的理性加工過的東西,不相信感性的東西,從而把理性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正是基於哲學上兩種不同的認識論從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歷史學派,前者反對後者把經濟學的研究建立在幾個簡單的不合現實的基本假設之上,認識他們脫離了人類的實踐活動,這種批判方法正抓住了規范經濟學的理論硬核,給與了致命一擊,他們還反對邏輯推演的方法,強調歷史歸納法的絕對地位.而後者反對前者只注重經驗的東西,不能深入到事物內部去把握事物的本質,他們說歸納的東西只能說明過去的事實,而不能對未來做出預測和幫助.不能從紛繁叢雜的事物中抓住影響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他們強調人類理性認識的絕對地位.
另外二者在進行理論構架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和理論結構也有很大不同,這些都是次要的問題.
對二者聯系的討論應建立在唯物辯證法的思想之上,實證的分析方法是獲得資料的有效手段,使人類獲得真理性認識的起點,但還需要人類對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捨,從中提升出對研究有用的東西,並充分發揮人類的認識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質,從而形成真理性的認識,用來指導實踐.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曾做做這方面的嘗試,試圖把二者聯系起來,如威廉.配第,馬克思,亞當.斯密,凱恩斯等都做出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