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紙板向後折疊的研究方法
把一張紙的下邊緣任意往上折。用一隻手按住一邊,另一隻手壓平摺痕。
2. 誰知道蛋白質的折疊現象怎麼研究嗎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問題描述:
研究這個有什麼現實意義呢?最新進展怎樣?最好來點有價值的資料.謝謝.
解析:
研究蛋白質的折疊,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課題之一。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基本上是由20種氨基酸以肽鍵連接成肽鏈。肽鏈在空間捲曲折疊成為特定的三維空間結構,包括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二個主要層次。有的蛋白質由多條肽鏈組成,每條肽鏈稱為亞基,亞基之間又有特定的空間關系,稱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所以蛋白質分子有非常特定的復雜的空間結構。
通過「蛋白質結構預測」破譯「第二遺傳密碼」,是蛋白質研究最後幾個尚未揭示的奧秘之一。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學家已經做出了優秀的研究成果。他們預測,蛋白質的種類雖然成千上萬,但它們的折疊類型卻只有有限的650種左右。我國科學家在分子伴侶和折疊酶方面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也已經贏得了國際同行的注意。
外界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破壞和生物活性的喪失,但卻並不破壞它的一級結構(氨基酸序列),這稱為蛋白質的變性。變性的蛋白質往往成為一條伸展的肽鏈,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重新折疊成原有的空間結構並恢復原有的活性。對蛋白質變性作用的認識是我國科學家吳憲在三十年代首先提出的。 蛋白質異常的三維空間結構可以引發疾病,瘋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囊性纖維病變、家族性高膽固醇症、家族性澱粉樣蛋白症、某些腫瘤、白內障等等都是「折疊病」。造成瘋牛病的Prion病蛋白可以感染正常蛋白而在蛋白質之間傳染。研究蛋白質的折疊問題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而且在醫學和在生物工程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1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五十年代初運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出了生命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三維空間結構,闡明了生物遺傳的分子基礎,揭示了這個最主要的生命活動的本質,從而開創了在分子水平上認識生命現象的新學科———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的出現是經典生物學轉變成近代生物學的里程碑。 盡管自然界的生物物種千千萬萬,生命現象繁雜紛飛,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使我們認識到各種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卻是高度一致的!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類,它們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物質都是蛋白質和核酸。核酸是生物體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所有生物體能世代相傳,就是依靠核酸分子可以精確復制的性質。蛋白質則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所有的生命活動,呼吸、運動、消化……甚至感知、思維和學習,無一例外是依靠蛋白質來完成的。 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基本上是由20種氨基酸以肽鍵連接成肽鏈。肽鍵連接成肽鏈稱為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不同蛋白質其肽鏈的長度不同,肽鏈中不同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也各不相同。肽鏈在空間捲曲折疊成為特定的三維空間結構,包括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二個主要層次。有的蛋白質由多條肽鏈組成,每條肽鏈稱為亞基,亞基之間又有特定的空間關系,稱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所以蛋白質分子有非常特定的復雜的空間結構。每一種蛋白質分子都有自己特有的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由這種氨基酸排列順序決定它的特定的空間結構,這就是榮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的Anfinsen原理。蛋白質分子只有處於它自己特定的三維空間結構情況下,才能獲得它特定的生物活性;三維空間結構稍有破壞,就很可能會導致蛋白質生物活性的降低甚至喪失。
二十世紀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總結出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揭示生命遺傳信息傳遞的方向和途徑。近半個世紀以來對闡明中心法則有關問題有傑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先後多達34位。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簡單表達如下: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復制、DNA轉錄成RNA、RNA逆轉錄成DNA以及以信使RNA為模板翻譯成多肽鏈的過程和機制基本上已經闡明。但從多肽鏈折疊成蛋白質的過程,即所謂「新生肽的折疊」問題,是中心法則至今留下的空白,又是從「遺傳信息」到「生物功能」的關鍵環節,有待我們在21世紀去解決。
2蛋白質折疊與「折疊病」
人們對由於基因突變造成蛋白質分子中僅僅一個氨基酸殘基的變化就引起疾病的情況已有所了解,即所謂「分子病」,如地中海鐮刀狀紅血球貧血症就是因為血紅蛋白分子中第六位的谷氨酸突變成了頡氨酸。現在則發現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序列沒有改變,只是其結構或者說構象有所改變也能引起疾病,那就是所謂「構象病」,或稱「折疊病」。
大家都知道的瘋牛病,它是由一種稱為Prion的蛋白質的感染引起的,這種蛋白質也可以感染人而引起神經系統疾病。在正常機體中,Prion是正常神經活動所需要的蛋白質,而致病Prion與正常Prion的一級結構完全相同,只是空間結構不同。這一疾病的研究涉及到許多生物學的基本問題。一級結構完全相同的蛋白質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空間結構,這與Anfinsen原理是否矛盾?顯然這里有蛋白質的能量和穩定性問題。
從來認為蛋白結構的變化來自於序列的變化,而序列的變化來自於基因的變化,生命信息從核酸傳遞到蛋白。而致病Prion的信息已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普魯辛納證明不是來自基因的變化,致病蛋白Prion導致正常蛋白Prion轉變為致病的折疊狀態是通過蛋白分子間的作用而感染!這種相互作用的本質和機制是什麼?僅僅改變了折疊狀態的分子又如何導致嚴重的疾病?這些問題都不能用傳統的概念給予滿意的解釋,因此在科學界引起激烈的爭論,有關研究的強度和競爭性也隨之大大增強。
由於蛋白質折疊異常而造成分子聚集甚至沉澱或不能正常轉運到位所引起的疾病還有老年性痴呆症、囊性纖維病變、家族性高膽固醇症、家族性澱粉樣蛋白症、某些腫瘤、白內障等等。由於分子伴侶在蛋白質折疊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子伴侶本身的突變顯然會引起蛋白質折疊異常而引起折疊病。隨著蛋白質折疊研究的深入,人們會發現更多疾病的真正病因和更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設計更有效的葯物。現在發現有些小分子可以穿越細胞作為配體與突變蛋白結合,從而使原已失去作戰能力的突變蛋白逃逸「蛋白質質量控制系統」而「帶傷作戰」。這種小分子被稱為「葯物分子伴侶」,有希望成為治療「折疊病」的新葯。 新生肽的折疊問題或蛋白質折疊問題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除了上面提到的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外,在生物工程上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產值以數十億美元計的大產業,進入21世紀後,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但是當前經常遇到的困難,是在簡單的微生物細胞內引入異體DNA後所合成的多肽鏈往往不能正確折疊成為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而形成不溶解的包含體或被降解。這一「瓶頸」問題的徹底解決有待於對新生肽鏈折疊更多的認識。
3蛋白質折疊和「第二遺傳密碼」
蛋白質折疊的研究,比較狹義的定義就是研究蛋白質特定三維空間結構形成的規律、穩定性和與其生物活性的關系。在概念上有熱力學的問題和動力學的問題;蛋白質在體外折疊和在細胞內折疊的問題;有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的問題。這里最根本的科學問題就是多肽鏈的一級結構到底如何決定它的空間結構?既然前者決定後者,一級結構和空間結構之間肯定存在某種確定的關系,這是否也像核苷酸通過「三聯密碼」決定氨基酸順序那樣有一套密碼呢?有人把這設想的一級結構決定空間結構的密碼叫作「第二遺傳密碼」。
如果說「三聯密碼」已被破譯而實際上已成為明碼,那麼破譯「第二遺傳密碼」正是「蛋白質結構預測」從理論上最直接地去解決蛋白質的折疊問題,這是蛋白質研究最後幾個尚未揭示的奧秘之一。「蛋白質結構預測」屬於理論方面的熱力學問題。就是根據測得的蛋白質的一級序列預測由Anfinsen原理決定的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特別是編碼蛋白質的核苷酸序列的測定現在幾乎已經成為常規技術,從互補DNA(cDNA)序列可以根據「三聯密碼」推定氨基酸序列,這些在上一世紀獲得重大突破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大大加速了蛋白質一級結構的測定。目前蛋白質資料庫中已經存有大約17萬個蛋白的一級結構,但是測定了空間結構的蛋白大約只有1.2萬個,這中間有許多是很相似的同源蛋白,而真正不同的蛋白只有1000多個。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勝利完成,解讀了人類DNA的全序列,蛋白質一級結構的數據增長必定會出現爆炸的態勢,而空間結構測定的速度遠遠滯後,因此二者之間還會形成更大的距離,這就更需要進行蛋白質結構的預測。
由於蛋白質分子結構本身的極端復雜性決定了結構預測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結構預測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假設蛋白質分子天然構象處於熱力學最穩定,能量最低狀態,考慮蛋白質分子中所有原子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分子與溶劑之間的相互作用,採用分子力學的能量極小化方法,計算出蛋白質分子的天然空間結構。第二類方法是找出資料庫中已有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與其一級序列之間的聯系總結出一定的規律,逐級從一級序列預測二級結構,再建立可能的三維模型,根據總結出的空間結構與其一級序列之間的規律,排除不合理的模型,再根據能量最低原理得到修正的結構。這也就是所謂「基於知識的預測方法」。但是,第一類方法遇到在數學上難以解決的多重極小值問題,而逐級預測又受到二級結構預測精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解決這些困難,或者發展新的方法,將基於知識的預測方法與計算化學以及統計物理學結合起來,才有希望能破譯「第二遺傳密碼」。 另一方面,和以往只能利用存入蛋白質資料庫的數據進行預測相比,人類DNA的全序列的測定給予蛋白質結構預測更自然的、信息量更大得多的資料庫,因此可用基於同源性的重復循環技術非常可靠地靈敏地進行結構預測。已經有人根據基因組的數據用統計方法重新估計了蛋白質折疊類型數目大約為1000種,這和早期的理論估計是一致的。顯然,人類基因全序列的揭示必然為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預測以及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分子表型預測開辟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學家已經活躍在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並做出了優秀的研究成果。他們預測,蛋白質的種類雖然成千上萬,但它們的折疊類型卻只有有限的650種左右。
蛋白質折疊第二個根本的科學問題是具有完整一級結構的多肽鏈又是如何折疊成為它特定的高級結構?這是一個折疊的動力學的問題,長期以來,主要用體外的實驗方法研究,雖然已有四五十年,但至今尚未解決。我們知道,多數蛋白質在體外是不穩定的,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溫度、酸度等,都可以導致其空間結構的破壞和生物活性的喪失,但卻並不破壞它的一級結構,這稱為蛋白質的變性。對蛋白質變性作用的認識是我國科學家吳憲在三十年代基於他在國內的工作首先提出來的,長期以來已經為國際上廣泛接受。變性的蛋白質往往成為一條伸展的肽鏈,由於一級結構仍然完整,根據Anfinsen原理它應該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重新折疊成原有的空間結構並恢復原有的活性。這就是長時間來在體外研究蛋白質折疊的基本模型。
現在知道,絕大多數蛋白質從一條伸展的肽鏈,折疊成有其特定結構的、有活性的蛋白質,並不是一步完成的,而要經過許多折疊的中間狀態。含有多個亞基的蛋白質分子,亞基間的相互作用使之組裝成復雜蛋白分子。研究人員用實驗方法,特別是近年來發展的快速測定方法去追蹤蛋白質重摺疊的全過程,盡可能捕捉折疊過程中的每一個中間狀態。不同階段的折疊速度不同,有的比較慢,比較容易發現和捕捉;但有的非常快,必須要有特殊的設備配合各種測試技術去進行研究。最近有人嘗試大幅度降低溫度使折疊速度減慢而得以追蹤。最終,人們要定量地描述整個折疊的動態過程,拍出一部蛋白質折疊的電影來,但這必然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艱苦的工作。 4細胞內的蛋白質折疊
盡管多年來體外蛋白質折疊研究為揭示蛋白質折疊的本質提供了大量信息,但細胞內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一個廣義的蛋白質折疊問題,是一個比試管內蛋白質折疊復雜得多的多的過程。蛋白質的多肽鏈都是在細胞內的一種由多種蛋白質和核糖核酸所組成的被稱為核糖體的復合物上,以信使核糖核酸為模板,從氨基末端開始,按照三聯密碼,一個氨基酸一個氨基酸加上去而合成出來的。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這種新合成出來的多肽鏈(稱為新生肽)在合成過程中長度不斷增加,並在延伸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折疊,而不是在合成完成脫離核糖體後再自發折疊成為蛋白質。所以上面介紹的在體外用變性伸展肽鏈的重摺疊研究蛋白質折疊的模型看來並不是研究細胞內蛋白質折疊的理想模型。由於每個信使核糖核酸可以同時攜帶多個核糖體,而每個核糖體上的多肽鏈的延伸程度又是不同的,所以核糖體上的多肽鏈的合成同步化是目前研究新生肽折疊的關鍵問題,但一直沒有解決。
我們實驗室暫時繞過這個障礙,制備一系列從氨基末端開始具有不同長度的肽段,比較研究它們的構象作為模型,對新生肽在合成延伸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折疊的觀點已經提供了大量信息。從核糖體上合成出來的肽鏈還需經過與翻譯同時進行的和翻譯完成後的化學加工,如形成二硫鍵,完成糖基化作用、羥基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化學修飾。化學修飾往往與肽鏈的折疊密切相關,沒有化學修飾的肽鏈往往不能完成正確折疊。
新生肽還要被運送到細胞的特定部位,「各就各位」才能發揮它特定的生物功能:例如進入細胞核中的 *** 白與DNA組成染色體;進入線粒體的蛋白參與能量代謝;組成膜的蛋白以及分泌到細胞外的蛋白必須進入內質網,先進行加工再繼續轉運等等。這些轉運都有一個穿越膜結構,甚至是多次越膜的過程。有完整空間結構的蛋白分子是不能越膜的,因此在轉運過程中折疊過多的分子必須解開折疊後才能越膜。此外,多亞基蛋白必須進行組裝。有些蛋白質,如一些酶和激素,以前體形式合成後還要經過水解除去某一段序列後才能成熟為有活性的分子。所有這些都包含在新生肽成熟為功能蛋白的全過程中,每一步都涉及新生肽鏈的構象變化、折疊和調整。 在試管中做蛋白質折疊實驗的條件往往人為簡化或不得不簡化,與新生肽在細胞內折疊的條件有質的或量的差別。所有的細胞中都存在著大量的蛋白質、核酸、多糖等各種生物大分子,它們大約佔用細胞容積的20-30%,總濃度高達每升80-200克,因此任何一種大分子都處於一個充滿其他大分子的「擁擠」環境中,使得任何一個大分子的實際可及空間大大減少,這種情況對所有大分子之間的反應在熱力學和動力學上都有很大的影響。最近,有人呼籲,在體外研究蛋白質折疊必須考慮模擬細胞內的「擁擠」環境。我們實驗室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得到國際同行的注意。此外,某一種蛋白在某一時刻在細胞內的局部濃度可以非常高,這樣高濃度的蛋白質在試管中必然發生聚集而不可能完成折疊。所以,在體外進行的實驗,為了提高蛋白折疊效率,並且有利於進行分析,實驗所用的蛋白濃度總是很低的;溫度也常在37攝氏度以下,有時低到10攝氏度以下,以減緩反應速度。溶液成分也盡量簡單,便於分析。 5分子伴侶蛋白和折疊酶
最近15年來,由於發現一些蛋白質的折疊必須在另一些蛋白質存在時才能正確完成的現象,對蛋白質折疊的概念產生了革命性的全新認識,「自發折疊」的經典概念發生了轉變和更新,這是蛋白質折疊研究中的大事。現在認為新生肽在細胞內的折疊和成熟在多數情況下是不能自發完成的,而是需要別的蛋白質幫助的。這個新概念並不與Anfinsen原理相矛盾,而是在動力學的觀點上完善了Anfinsen學說。一個在熱力學上可以成立的反應由於動力學的能障等問題在實際上未必可以完成,但在別的蛋白質幫助下可以克服能障而得以進行。
目前已認識到的在細胞內幫助新生肽鏈折疊的蛋白有二類:一類稱為分子伴侶蛋白,另一類是催化與折疊直接有關的化學反應的酶,又稱折疊酶。分子伴侶顯然是一種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近年來已經鑒定到越來越多新的分子伴侶蛋白或已知蛋白的新的分子伴侶活性。它們的精細三維結構、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它們幫助生物大分子折疊的機制都在活躍的研究之中;特別是有些蛋白的分子伴侶活性和在同一分子上的其他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以及在生命活動中的協作和調控更引起人們的興趣。現在發現,不僅蛋白質的折疊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DNA分子和RNA分子的折疊也往往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因為功能DNA和RNA分子,特別是它們與蛋白質形成的復合物都要有一定的構象。DNA和RNA分子本身具有較大的剛性,不容易折疊或在折疊過程中容易發生折疊錯誤,因此需要DNA分子伴侶或RNA分子伴侶幫助它們折疊而形成特定的構象。另一方面,不僅蛋白質,現在發現有一些核酸和磷脂也能發揮分子伴侶的作用;更有趣的是最近發現核糖體也有分子伴侶活性。有些生物大分子在成熟過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分子伴侶在不同的階段給予幫助才能完成最終的折疊。另外,有一些小分子物質對某些蛋白質在體外的折疊有幫助作用,被稱之為「化學分子伴侶」。我國科學家在分子伴侶和折疊酶方面的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已經贏得了國際同行的注意。
新生肽在細胞中折疊和成熟的過程由於轉錄或翻譯出現了錯誤,或受到各種環境 *** 而損傷,並非能百分之百地完成。為提高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效率,處理掉不能繼續正確折疊的或錯誤折疊的「次品」或「廢品」,防止這些「垃圾」的堆積而危害正常生命活動,生命的進化使細胞獲得了一種「蛋白質質量控制系統」。這種系統是由分子伴侶和靠消耗三磷酸腺苷的能量而發揮作用的特定的蛋白水解酶組成。分子伴侶幫助新生肽正確折疊;而特定的蛋白水解酶把不能繼續正確折疊的或錯誤折疊的「垃圾」水解成小分子。這里的科學問題是質量控制系統到底如何進行質量控制?有人借用了醫院里診斷病人應該送到哪種病房作什麼治療的機制(triage)來描述細胞的蛋白質質量控制體系的作用機理。關鍵是如何「診斷」和區分什麼樣的新生肽「病人」可以送到分子伴侶「病房」進行治療和拯救,而什麼樣的新生肽「病人」已「無可救葯」,只能送給蛋白水解酶去處理。細胞內新生肽「病人」的命運主要是由分子伴侶處理「病人」的能力和速度在動力學上來決定的。尚未治好的新生肽「病人」可能獲得再治療的機會,但也可能不幸送到蛋白水解酶那裡去了;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形成聚集,聚集體是抗水解的。如果形成有規則的聚集體,即所謂「澱粉樣纖維」。一些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亨廷頓氏病就是由此造成的。
在21世紀,人類在解決了新生肽折疊的問題,解決了基因調控的問題後,應該就可以說全面地最終地闡明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那時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又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3. 畢業論文該怎麼搞定呢 真是頭疼的事兒
寫畢業論文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畢業論文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需要經過開題報告、論文編寫、論文上交評定、論文答辯以及論文評分五個過程,其中開題報告是論文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論文能否進行的一個重要指標。
撰寫意義
1.撰寫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申請學位必須提交相應的學位論文,經答辯通過後,方可取得學位。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一篇畢業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但是,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寫作水平是幹部隊伍"四化"建設的需要。黨中央要求,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領導班子成員應當逐步實現"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個"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對幹部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平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無論是提高全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科學管理方法,還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都要求我們的幹部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在經濟建設中,作為領導人員和機關的辦事人員,要寫指示、通知、總結、調查報告等應用文;要寫說明書、廣告、解說詞等說明文;還要寫科學論文、經濟評論等議論文。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信號,是傳達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來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儲存、整理、傳播等等都離不開寫作。
折疊編輯本段論文種類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後三種論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學生可以選擇的論文形式,這里不作介紹。文科大學生一般寫的是理論性論文。理論性論文具體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以純粹的抽象理論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嚴密的理論推導和數學運算,有的也涉及實驗與觀測,用以驗證論點的正確性。另一種是以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調查、考察所得觀測資料以及有關文獻資料數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抽象,通過歸納、演繹、類比,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新的見解。
按議論的性質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性的畢業論文是指從正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篇論文側重於以立論為主,就屬於立論性論文。立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畢業論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如果畢業論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畢業論文。駁論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按研究問題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宏觀論文和微觀論文。凡屆國家全局性、帶有普遍性並對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論文,稱為宏觀論文。它研究的面比較寬廣,具有較大范圍的影響。反之,研究局部性、具體問題的論文,是微觀論文。它對具體工作有指導意義,影響的面窄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畢業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如本書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淺析領導者突出工作重點的方法與藝術》一文,從正面論述了突出重點的工作方法的意義、方法和原則,它表明了作者對突出工作重點方法的肯定和理解。
2.論辯型論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嗎?》一文,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的觀點,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駁斥和分析,以論辯的形式闡發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農村集體所有制"的觀點。另外,針對幾種不同意見或社會普遍流行的錯誤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辯駁的論文,也屬於論辯型論文。
3.綜述型論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論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如《關於中國民族關系史上的幾個問題》一文既介紹了研究民族關系史的現狀,又提出了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它是一篇綜合型的論文。
論文格式
1.題目: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專科畢業論文一般無需單獨的題目頁,碩博士畢業論文一般需要單獨的題目頁,展示院校、指導教師、答辯時間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2.版權聲明:一般而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內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權聲明,獨立成頁。個別本科畢業論文也有此項。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之間需要用分號或逗號分開。
5.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正文各一級二級標題(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標注更低級標題)、參考文獻、附錄、致謝等。
6.正文:專科畢業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學學士畢業論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碩士論文可能要求在3萬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②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③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7.致謝: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8.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所有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可以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則採用相應的哈佛式參考文獻標注而不出現序號)。
9.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10.附錄: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有時也常將個人簡介附於文後。
組成部分
畢業論文是教學科研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業成績考核和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畢業論文的目的在於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並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
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輕易激起讀者的注重。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③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心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治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重: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摘要
摘要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假如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啰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關鍵詞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鍵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它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正文
一般來說,學術論文主題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事實根據(通過本人實際考察所得到的語言、文化、文學、教育、社會、思想等事例或現象)。提出的事實根據要客觀、真實,必要時要註明出處;2.前人的相關論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過程、所得結論等)。理論分析中,應將他人的意見、觀點與本人的意見、觀點明確區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應該註明出處;3.本人的分析、論述和結論等。做到使事實根據、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論述有機地結合,注意其間的邏輯關系。
結論
結論應是畢業論文的最終的、總體的結論,換句話說,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是整篇論文的歸宿,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是該論文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 結論可采"結論"等字樣,要求精煉、准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提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和建議。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該部分的寫作內容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
在學術論文後一般應列出參考文獻(表),其目的有三,即: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中所出現的先後次序列於參考文獻中,並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標注形式引用或參考的有關著作和論文,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按照GB7713-87的規定,致謝語句可以放在正文後,體現對下列方面致謝: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和支持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其他應感謝的組織和人。在我們的畢業論文中的致謝里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附錄
對於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附錄中。例如問卷調查原件、數據、圖表及其說明等。
寫作步驟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是應考者的 總結 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 學習 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 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 理論 問題進行 科學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首先是選擇課題。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
教育部自學考試辦公室有關對畢業論文選題的途徑和要求是"為鼓勵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應考者可結合本單位或本人從事的工作提出論文題目,報主考學校審查同意後確立。也可由主考學校公布論文題目,由應考者選擇。畢業論文的總體要求應與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相一致,做到通過論文寫作和答辯考核,檢驗應考者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選擇課題,還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課題中選擇課題,都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 社會 的不斷進步和 發展 。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
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於豐富、完整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畢業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二)題目的寫法
畢業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
(三)摘要的寫法
畢業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畢業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六)字數要求
(1)尾數"0"多的5位以上數字,可以改寫為以萬和億為單位的數。一般情況下不得以十、百、千、十萬、百萬、千萬、十億、百億、千億等作單位(百、千、兆等詞頭除外)。例如:1 800 000可寫成180萬;142 500可寫成14.25萬,不能寫成14萬2千5百;5000字不能寫成5千字。
(2)純小數必須寫出小數點前用以定位的"0"。數值有效位數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應全部寫出。例如:1.500、1.750、2.000不能寫作1.5、1.75、2。
(3)數值的修約按照GB 8170-1987《數值修約規則》進行,其簡明口訣為"4舍6入5看右,5後有數進上去,尾數為0向左看,左數奇進偶舍棄"。例如:修約到1位小數,12.149修約為12.1;12.169修約為12.2;12.150修約為12.2,12.250修約為12.2。
(4)附帶長度單位的數值相乘,每個數值後單位不能省略。例如:5 cm×8 cm×10 cm,不能寫成5×8×10 cm或5×8×10 cm3。
(5)一系列數值的計量單位相同時,可以僅在最末1個數字後寫出單位符號。例如:60、80、100 mol/L,不必寫作60 mol/L、80 mol/L、100 mol/L。
(6)分數在1行中排列時,分號用斜線。
(7)正文內並列的阿拉伯數字間用逗號還是頓號不做統一要求,各編輯部在同種情況下選用一種符號,做到全刊統一即可。
(8)表示數字的增加或減少,用詞要准確。①增加:可用倍數或百分數表示。例如:增加到原來的2倍(原來是1,現在是2);增加(或增加了)2倍(原來是1,現在是3);增加80%(原來是1,現在是1.8);超額80%(定額是100,實際是180)。②減少:不能用倍數的提法,只能用百分數或分數表示。例如:降低到原有的80%(原來是100,現在是80);降低(或降低了)80%(原來是100,現在是20);減少到原有1/5(原來是1,現在是0.2);減少(或減少了)1/5(原來是1,現在是0.8)等。
(9)用數字作分層或分組標志時,要注意避免含混不清或數值不連續。例如:共60例患者,<10歲者40例,>10歲者11例,>20歲者9例,應詢問作者整10歲者屬於哪一組;>10歲與>20歲有重疊,前者包含了後者,應予以明確區分。
4. 蛋白質的折疊怎麼進行的 是如何快速的找到最佳的折疊方式的
【1蛋白質折疊研究的概況】在生物體內,生物信息的流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儲於DNA序列中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和翻譯傳入蛋白質的一級序列中,這是一維信息之間的傳遞,三聯子密碼介導了這一傳遞過程;第二部分是肽鏈經過疏水塌縮、空間盤曲、側鏈聚集等折疊過程形成蛋白質的天然構象,同時獲得生物活性,從而將生命信息表達出來;而蛋白質作為生命信息的表達載體,它折疊所形成的特定空間結構是其具有生物學功能的基礎,也就是說,這個一維信息向三維信息的轉化過程是表現生命活力所必需的。自從20世紀60年代,Anfinsen基於還原變性的牛胰RNase在不需其他任何物質幫助下,僅通過去除變性劑和還原劑就使其恢復天然結構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形成其熱力學上穩定的天然構象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的「自組裝學說」以來,隨著對蛋白質折疊研究的廣泛開展,人們對蛋白質折疊理論有了進一步的補充和擴展。Anfinsen的「自組裝熱力學假說」得到了許多體外實驗的證明,的確有許多蛋白在體外可進行可逆的變性和復性,尤其是一些小分子量的蛋白,但是並非所有的蛋白都如此。而且由於特殊的環境因素,體內蛋白質的折疊遠非如此。體內蛋白質的折疊往往需要有其他輔助因子的參與,並伴隨有ATP的水解。因此,Ellis 於1987年提出了蛋白質折疊的「輔助性組裝學說」。這表明蛋白質的折疊不僅僅是一個熱力學的過程,顯然也受到動力學的控制。有的學者基於有些相似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具有不同的折疊結構,而另外一些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卻相似的現象,提出了mRNA二級結構可能作為一種遺傳密碼從而影響蛋白質結構的假說。但目前為止,該假說尚沒有任何實驗證據,只有一些純數學論證[3]。那麼,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究竟是如何確定其空間構象的呢?圍繞這一問題科研人員已進行了大量出色的工作,但迄今為止我們對蛋白質的折疊機制的認識仍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方面還存在著錯誤的觀點。在這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典型研究實例是美國C.B.安芬森小組關於牛胰核糖核酸酶的變性和復性的研究。牛胰核糖核酸酶含有124個氨基酸殘基,由8個巰基配對組成4對二硫鍵。可以計算出酶分子中8個巰基組成4對二硫鍵的可能方式有105種,這就提供了一個定量估算復性重組的指標。在溫和的鹼性條件下,8摩爾的濃脲和大量巰基乙醇能使四對二硫鍵完全還原,整個分子變為無規則捲曲狀,酶分子變性。透析去除脲,在氧的存在下,二硫鍵重新形成,酶分子完全復性,二硫鍵中成對的巰基都與天然一樣,復性分子可以結晶且具有與天然酶晶體相同的X射線衍射花樣,從而證實,酶分子在復性過程中,不僅能自發地重新折疊,而且只選擇了105種二硫鍵可能配對方式中的一種。 【2蛋白質折疊機制的理論模型】▲框架模型(Framework Model)框架模型[4] 假設蛋白質的局部構象依賴於局部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鏈折疊過程的起始階段, 先迅速形成不穩定的二級結構單元; 稱為「flickering cluster」, 隨後這些二級結構靠近接觸, 從而形成穩定的二級結構框架;最後,二級結構框架相互拼接,肽鏈逐漸緊縮,形成了蛋白質的三級結構。這個模型認為即使是一個小分子的蛋白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進行折疊, 其間形成的亞結構域是折疊中間體的重要結構。▲疏水塌縮模型(Hydrophobic Collapse Model)在疏水塌縮模型[5]中,疏水作用力被認為是在蛋白質折疊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力的因素。在形成任何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之前首先發生很快的非特異性的疏水塌縮。▲擴散-碰撞-粘合機制 (Diffusion-Collision-Adhesion Model)該模型認為蛋白質的折疊起始於伸展肽鏈上的幾個位點,在這些位點上生成不穩定的二級結構單元或者疏水簇,主要依靠局部序列的進程或中程(3-4個殘基)相互作用來維系。它們以非特異性布朗運動的方式擴散、碰撞、相互黏附,導致大的結構生成並因此而增加了穩定性。進一步的碰撞形成具有疏水核心和二級結構的類熔球態中間體的球狀結構。球形中間體調整為緻密的、無活性的類似天然結構的高度有序熔球態結構。最後無活性的高度有序熔球態轉變為完整的有活力的天然態。
5. 統計學的理論統一折疊
據權威統計學史記載,從17世紀開始就有了「政 治 算 術」. 「國勢學」,
即初級的社會統計學,起源於英國.德國。幾乎同時在義大利出現了「賭博數學」,即初級的概率論。直到19世紀,由於概率論出現了大數法則和誤差理論,才形成了初級的數理統計學。也就是說 :社會統計學的形成早於數理統計學兩個世紀。由於社會統計學廣泛 地用於經濟和政治,所以得到了各國歷屆政府的極大重視,並得到系統的發展。而 數理統計學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由於概率論的發展,而得到飛速發展。經過近400年的變遷 ,世界上已形成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兩大體系。兩體系爭論不休,難分伯仲.王見定教授經過30年的學習與研究,發現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聯系和區別。它們的關系與著名的牛頓力學與相對論的關系非常相似。相對論力學在接近光速時使用,而大多數情況是遠離光速的,此時使用牛頓力學既准確又方便。如果硬套相對論力學,則是殺雞用宰牛刀,費力不討好。社會統計學在描寫變數時使用;數理統計學在描寫隨機變數時使用。
我們知道變數與隨機變數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當變數取值的概率不是1時,變數就變成了隨機變數;當隨機變數取值 的概率為1 時,隨機變數就變成了變數。
變數與隨機變數的聯系與區別搞清楚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關系就搞清楚了。以後,在描述變數時,大膽地使用社會統計學;在描述隨機變數時,就用數理統計學。如果在描述變數時非用數理統計學,那就是殺雞用了宰牛刀。近70年,由於數理統計學的飛速發展,大有「吃掉」社會統計學的勢頭,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幾乎認為統計學就是數理統計學。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王見定教授的研究已經說明了數理統計學永遠「吃不掉」社會統計學,今後的日子,將是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共存與互補。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爭論可以結束了。
結束語:「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對近四百年歷史的統計學進行了科學的疏理,規范了整個統計學的發展,結束了一百年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之間的爭論。由於經濟是通過統計學進行計量和分析的,所以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必將從整體上提高經濟學的分析水平。
「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理論統一」的重大意義
王見定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而變數和隨機變數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數學概念。王見定教授的這一論述在數學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發現,我們知道「變數」的概念是17世紀由著名數學家笛卡爾首先提出,而「隨機變數」的概念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由蘇聯學者首先提出,兩個概念的提出相差3個世紀。截至到王見定教授,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提出變數和隨機變數兩者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我們知道變數的提出造就了一系列的函數論、方程論、微積分等重大數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而隨機變數的提出則奠定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學科的理論基礎和促進了它們的蓬勃發展。可見變數、隨機變數概念的提出其價值何等重大,從而把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變數、隨機變數的聯系、區別以及相應的轉化的意義稱為巨大、也就不視為過。
下面我們回到「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上來。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這樣王見定教授准確地界定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各自研究的范圍,以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這是對統計學的最大貢獻。它結束了近400年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以上五花八門種類的統計學的混戰局面,使它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由於變數不斷地出現且永遠地繼續下去,所以社會統計學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不斷發展狀大。當然數理統計學也會由於隨機變數的不斷出現同樣發展狀大。但是,對隨機變數的研究一般來說比對變數的研究復雜的多,而且直到今天數理統計的研究尚處在較低的水平,且使用起來比較復雜;再從長遠的研究來看,對隨機變數的研究最終會逐步轉化為對變數的研究,這與我們通常研究復雜問題研究轉化為若干簡單問題的研究的道理是一樣的。既然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而變數描述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絕非某些數理統計學者所雲:社會統計學只作簡單的加、減、乘、除。從理論上講,社會統計學應該復蓋除了數理統計學之外的絕大多數數學學科的運作。所以王見定教授提出的「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統計學界長期存在的低估社會統計學的錯誤學說,並從理論上和應用上論證了社會統計學的廣闊前景。
英文版《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一書於2010年6月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並陸續向國外發行。 該書對有近四百年歷史的統計學進行了科學的梳理,規范了整個統計學的發展,結束了一百多年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之間的爭論。註:該書著者王見定教授是國際統計學會會員,國際著名數學家。 The book The Unity of Social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as published by 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in June 2010 and the book will be put on sale throughout the world.編號:342705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統計學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根據樣本去探求有關總體的真實情況。因此,如何從一個總體中抽取一些元素組成樣本,什麼樣的樣本最能代表總體,這直接影響著統計的准確性。如果抽取元素的方法是使總體中的元素成分不改,所觀測到的數值是互相獨立的隨機變數,並有著和總體一樣的分布,這樣的樣本是一個簡單的隨機樣本,它是總體的最好代表,而取得簡單隨機樣本的過程叫做簡單隨機取樣。
簡單隨機取樣就是重復進行同一隨機試驗,也就是指每次試驗都在同一組條件下進行,因而每次試驗得到什麼結果,其可能程度都是固定不變的。對於有限總體,簡單隨機抽樣意味著每次抽出一個元素後,放還再抽,若不放還,總體的成分將有所改變,那麼再抽時,出現各種結果的可能程度就相對地改變了。至於無限總體則沒有區分「放回」或「不放回」的必要。
除以上述原則外,另一方面,獲得樣本的具體方法能否保證觀察值是獨立的,這是問題的關鍵,因此,一樣本的隨機與否還取決於獲得樣本的具體方法。
在具體進行取樣時,必須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取樣方法。
①單純隨機取樣法先把每個個體編號,然後用抽簽的方式從總體中抽取樣本。這種方法適用於個體間差異較小、所需抽選的個體數較少或個體的分布比較集中的研究對象。
②分區隨機取樣法將總體隨機地分成若幹部分,然後再從每一部分隨機抽選若干個體組成樣本。這種抽樣法可以更有組織地進行,而且中選的個體在總體的分布比單純隨機取樣更均勻。
③系統取樣法先有系統地將總體分成若干組,然後隨機地從第一組決定一個起點,如每組15個元素,決定從第一組的第13個元素選起,那麼以後選定的單位即28,43,58,73等等。
④分層取樣法根據對總體特性的了解,把總體分成若干層次或類型組,然後從各個層次中按一定比例隨機抽選。這種方法的代表性好,但若層次劃分得不正確,也不能獲得有高度代表性的樣本。
6.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觀察法, 對比法, 文獻研究法, 跨科學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