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心理學研究方法作業答案
沒有分誰給你做啊!~
B. 《普通心理學》第一章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20200510
寫在前面:心理學研究生課程正式啟動,內心無比激動,同時也倍感壓力之大。激動源於自己的喜好,壓力來自於跨領域而對陌生事物的畏懼。於是決定每次課程結束之後,整理分析所學內容,並將自己的理解加以總結,寫在這里。當作對自己的學習的跟蹤與監督,在激勵自己的同時,如果有感興趣的簡友,可以一起學習、探討,共同進步。
授課老師:田宏傑
筆記摘抄與總結:巨山
田老師講課生動有力接地氣,讓我內心原本緊張的情緒放鬆了不少,不過也不能過度鬆弛,干貨滿滿的課堂,一刻都不能走神。
本次課程田老師主要講了《普通心理學》的 第一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 第二節 人的心理的本質
•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第四節 心理學的過去和現在
在理論知識展開之前,田老師帶來幾個生動的例子,馬上調動了同學們的情緒,課堂互動慢慢,讓大家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或者有趣的測驗來了解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能幹什麼,研究心理學可能會用到哪些方法,也告訴我們心理學區別於手相、算命以及占星術等偽科學。讓我們明白心理學不是帶領我們找尋快樂的世界,而是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一個孩子在拓展訓練中過斷橋:
老師講我們需要先共情再安慰孩子。對於過斷橋,並不是邁過去就是勇敢,沒邁過去就是懦弱。在勇敢與膽小之間還有謹慎、小心和韌性。
我的理解: 對於上面的例子,我們需要觀察細節,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分析一下孩子在斷橋上站十分鍾的心理活動(想像自己遇到害怕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推斷孩子可能做過的一些努力,再講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籠統的應付式的安慰,這樣的安慰孩子其實根本不會認同,反而可能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所謂的共情,不是嘴上說我理解你,理解你的處境,而且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這是最難的,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自身條件、思考角度、觀察方法等等的差異,所以我們需要藉助一套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也許正統的學習掌握了這套理論與方法,我們就能做到更好的共情,幫助到別人,甚至自己。
接下來田老師給大家看了幾張羅夏墨跡圖,來告訴大家不同人對同一圖的不同看法,對於本身沒有任何意義的圖,不同的人由於不同的經歷和心理差異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故事,通過這些圖把自己的內心投射出來,通過投射出來的故事我們可以分析來訪者的心理狀況。
羅夏墨跡測試圖 (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圖畫,你看到什麼呢?有人甚至覺得這些圖是淫穢的或者是來索命的):
此外,老師還講到 OH卡(潛意識圖像卡) ,其實這個和上面的羅夏墨跡圖是一樣的原理。老師給大家看了好幾張OH卡,我自己試著挑了兩張OH卡,也玩了玩。
對於第一張OH卡,我看到的是:一個身有殘疾的人(我看他兩腿僵直站著撒種子,第一反應是他身有腿疾),他無奈的的播撒種子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很隨意,甚至有些灑脫,遠方是美好的田野和未來,但是他迫於某種原因,只能囿於當前的生活。
對於第二張OH卡,我看到的是:遠處有彩虹有美好的未來,但是卻沒有找不到通向美好未來的路。
分析完以上兩張OH卡,我靜下來想了想我自己,似乎這兩張OH卡投射的就是我目前的狀態:第一張: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雖然生活和工作上都沒有壓力,但是也不能放棄工作全心投入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第二張:目前已經設定了自己的五年計劃,已經出發,但是有很多迷茫,沒有明確的指引和路徑。
簡單了解了羅夏墨跡圖和OH卡,我想應該還有其他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期待進一步的學習與實踐。
•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一、心理學的定義 :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科學。它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的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這三方面是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個體意識與無意識、社會心理及其與個體心理的關系,也是心理學重要的研究對象。
三、心理學的分類 :
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業心理學/軍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上圖清晰明了的給出了心理學的分類和作用領域。
• 第二節 人的心理的本質
一、心理是腦的機能 :心理是神經系統的機能,特別是腦的機能。
田老師講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大腦以及大腦額葉對人的認知、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A非B錯誤
棉花糖實驗
巧克力餅干與蘿卜實驗
男人四十一枝花 :為什麼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因為男人相對於女人而言,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神經抑制功能下降明顯,且快於快於女人,所以相對來說這個年齡段的男人更容易出現問題。作為妻子,當丈夫處於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就要稍微多於以往的關心愛護丈夫;而作為丈夫,當自己達到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就應該格外控制自己或者從其他方面填充自己的生活,比如運動、學習或者家務。
孩子自控力和注意力不集中 的問題,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人的腦神經分神經興奮,神經抑制,神經抑制在大腦額葉,大腦額葉要在14歲才能發現成熟,所以作為家長不能一味的指責埋怨孩子自控力弱、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問題存在生理性,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去干預,溫暖而善意的干預,幫助孩子逐漸建立自覺性和專注力(注意力有自動和主動之分,主動的注意力需要自我抑制、自我調節)。
二、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心理是人腦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的結果。
1. 人對現實的反映是積極能動的
2. 心理是人腦對現實的主觀映像,非物質
3. 心理支配人的行動,又通過行動表現出來
4. 心理是自然(生理)和社會相結合的產物
為什麼說心理學是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它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心理學又研究社會心理和行為,這些心理現象和行為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因此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性。所以說研究心理現象的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科學。就心理學而言,它是一門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學研究的客觀性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和其他科學一樣,應該採取客觀的研究方法。
反例:用半杯水通過觀察者的反應來測試一個人是樂觀還是悲觀。
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1. 觀察法 (observation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這種方法也叫自然觀察法。
適用范圍:①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②控制條件可能影響某些行為的出現;③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缺陷:①對某種現象難以進行重復觀察,而對觀察結果也難以進行檢驗和證實;②在自然條件下,由於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觀察法往往難以進行精確分析觀察得到的結果;③由於不能控制條件,所以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現象而需要研究的現象卻不出現;④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興趣、意願、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影響。
2. 測驗法 (measurement method)
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按內容分: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態度測驗,人格測驗
按形式分:文字測驗,非文字測驗
按測驗規模分:個別測驗,團體測驗
測驗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信度是指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有效的測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質的程度。
這里附上幾張測驗圖片(一套測驗題的部分):
3. 相關法
相關(correlation)是事物間的一種關系。相關法是心理學研究的另一種重要的方法。
兩個事物(現象)的相關程度或強度可以用相關系數來表示,相關系數是從-1到1之間的一個數值,如果相關系數為0,則表示兩者的相關性很小,或者沒有關系。相關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
4. 實驗法 (experimental method)
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叫實驗法。在實驗中,研究者可以積極干預被試的活動,創造某種條件使某種心理現象得以產生並重復出現。這是實驗法和觀察法的不同之處。實驗法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雙盲控制 (double blind control):實驗中,主試和被試都不知道自變數是怎樣被控制的,它對排除實驗者的偏好有作用。
5. 個案法 (case method)
個案法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方法。它是由醫療實踐中的問診方法發展而來的;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和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例如:西方兒童發展心理學鼻祖普萊爾,對自己孩子系統觀察:每天觀察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從出生一直觀察到三歲末。寫成了《兒童心理》一書。
個案法的誤區:個體可能是非典型的,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 第四節 心理學的過去和現在
一、科學心理學的建立
心理學古老而又年輕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
公元前五世紀:
古希臘哲學家、醫生(被譽為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創氣質學說,講人分為四類: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四種類型是由四種體液:血液、粘液、黃膽、黑膽所佔的比例不同造成的。
羅馬醫生蓋倫(Galen,C)提出了氣質概念。
19世紀以前,心理學一直隸屬於哲學范疇。
19世紀中葉,引入實驗方法,成為實證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
1840年,德國生理學家韋伯,差別感覺閾限
1860年,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心理物理學
1879年,威廉·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標志著心理科學的誕生和獨立。
中國心理學的萌芽 :自古以來人們就關注人的心理,如對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而產生的一些人性觀以及個體差異。
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孟子:人性善
荀子:人性惡
世碩:人性有善有惡
告子:人性無善無惡
二、學派的紛爭
(一) 構造主義 (structuralism)
創立時間:1879
奠基人:馮特
著名代表人物:鐵欽納
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 意識 ,即人對直接經驗的覺知。人的經驗分為 感覺、意象和感情 二元素。心理學目的是通過 內省 了解在不同刺激下各種元素之間的結構,分析心理的構造。(實驗科學)
批評:
①簡化論:人類體驗簡化為簡單的感覺
②元素論:把成分和元素聯接起來,非直接研究整體
③心靈主義:只研究人有意識覺知的口頭報告,忽視不能描述其內省經驗的個體,包括動物、兒童或精神混亂者
(二) 機能主義 (functionalism)
創立時間:1896年
創始人:1896年杜威和安吉爾受達爾文進化論和詹姆士實用主義影響
奠基人:1890年詹姆士《心理學原理》
主張:反對把意識分解為感覺情感等,主張意識是一個連續體,強調心理的適應功能;反對把心理只看作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功能和作用。因其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在適應環境中的能動作用,故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
(三) 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創立時間:20世紀初
奠基人:華生(美國)1913年發表《一個行為主義者眼中所看到的心理學》 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
主張:①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②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的方法。
行為主義主張科學心理學應當研究可觀察性的外顯行為,應當把人的意識當作一個黑箱,不管裡面裝的是什麼,只需要考察在刺激影響下的反映活動,行為就是由這些反應活動構成的。 認為研究任務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由此就能根據刺激推知反應,根據反應推知刺激。只要確定刺激和反應間的關系,就可以預測行為,並通過控制環境去塑人的 心理和行為。
行為主義還主張「環境決定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完全是由環境控制和決定的。華生名言:
「請給我十幾個強健而沒有缺陷的嬰兒,讓我放在自己的特殊的世界中教養,那麼我可以擔保,在這十幾個嬰兒中,我隨便拿來一個,都可以訓練其成為任何專家——無論他的能力 、嗜好、趨向、職業及種族怎樣,我都能任意訓練他們成為一個醫生、或一個律師、或一個藝術家、或一個商界領袖、或可 以訓練他成為一個乞丐或竊賊。」
例子:
①巴普洛夫條件反射實驗(中學課本里學到過,故不再贅述)
② 華生的恐懼形成實驗
備註:華生的這個實驗有悖倫理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比較特殊,主要是以人被試。在心理學的研究中,要充分考慮倫理上的問題,要認真評估研究是否可能給被試者帶來傷害,被試者的權利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除了要重視實驗工作中的倫理道德外,心理學家在研究的各個環節上還要恪守誠信的原則,杜絕學術欺詐、抄襲學術成果、數據作假、一稿多投等違反學術規范的不道德行為。
(四) 格式塔心理學 (gestalt psychology)
創立時間:1912年
代表人物:韋特海默(1880—1943,德國心理學家),克勒( 1887-1967),科夫卡(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學家)
主張:人的知覺和意識不等於感覺或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為也不等於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為組成它的元素,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學或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即整體的意思,格式塔即德文整體的譯音。
(五)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學派
創立時間:20世紀
奠基人: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Freud 1856-1939)
主張:人類的一切個體和社會的行為,都根源於心靈深處的慾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慾。慾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性慾的沖動支配人,並且表現在人的正常和異常行為中。
精神分析的主要觀點:潛意識理論/人格結構理論/性慾發展階段理論
1. 人格動力
人的本能、沖動 (libido)
人的本能沖動 :性本能
(1)生本能 : 食、性、愛欲
(2)死本能 : 沖突、攻擊性、死亡
2. 人格結構理論(人格三論)
本我( 原始的人 ):人格結構的最底層,包括人的各種生理需要。尋求直接的滿足,遵循快樂原則。
自我( 現實的人 ):人格結構的中間層次,在本我的沖動與實現本我的環境之間的沖突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本我與超我之間起到調節作用,遵循現實性的原則。
超我( 道德的人 ):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次,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遵循道德原則。
超我開始發展的時間:一種認為在6歲開始醞釀形成,另一種觀點則認為10歲左右開始形成的。
3. 意識與無意識
意識:個人在任何時刻覺察到的感覺和體驗。
前意識:使用適當的努力或注意就可以提取的關於事件和體驗的記憶等(人生觀)。
無意識(潛意識):對意識構成威脅而必須推開的記憶和情緒等內容,是不能簡單注意就能意覺察到的,可能在夢、口誤、詼諧中泄露其部分。也可以通過精神分析學等技術發現。
4. 人格發展階段
三、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 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關注身體和大腦如何產生情緒、記憶等種種感官體驗。 採用這種取向的心理學家關心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把生理學看成是描述和解釋心理學功能的基本手段,認為我們所有的高級心理功能(如知覺、記憶、注意、語言、思維和情緒)都和生理功能,特別時腦的功能由密切關系。
舉例:信息在身體內中如何傳遞的?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如何與情緒和動機相聯系?
(二) 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關注人如何對信息進行編碼、加工、儲存和檢索,提取和使用。把人看作是信息的加工者。
舉例:人們如何在記憶、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使用信息。
(三)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著重於人格方面的研究,關注人的本性與價值。
主張研究人的價值和潛能的發展。他們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潛能,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教育,人們就會完善自 己、發揮創造潛能,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的。
他們認為心理學應改變對一般人或病態人的研究,而成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學,揭示發揮人的創造性動機、展現人的潛能的途徑。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
(四) 進化論的觀點
進化心理學強調自然選擇對人類普遍行為傾向塑造的作用。如果一種行為傾向有助於個體的生存,那麼這種行為傾向就會被自然選擇,並且通過基因遺傳保留下來。
最後列出老師推薦的部分書目和影視:
推薦書籍:心理學與生活
推薦電影:盜夢空間
推薦電視劇:lie to me
<到頂了 查看專題 下一章>
C. 求文檔: 新編心理學課後思考與練習答案
填空題
1人的心理現象很復雜,為研究學習方便,一般把它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部分;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2人的認識過程是由(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組成的。
3(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1(腦)是心裡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
2神經元與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突觸);神經元傳導功能的實現是靠(突觸傳遞)來完成的。
3大腦皮層分葉是(額葉)、(頂葉)、(枕葉)、(顳葉)
4大腦皮層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其基本規律表現為(擴散和集中)、(相互誘導)
5反射有兩種形式,即(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6()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裝置。
1注意的特徵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主要功能有(選擇功能)、(保持功能)、(調節功能)功能。
3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1根據分析其特點,可將感覺分為兩大類,即(外部感覺)(內部感覺)
2根據知覺對象不同,可以把知覺分為(對物的知覺)(對人的知覺),對物的知覺主要有三種,即(空間知覺)(時間只覺)(運動知覺)
3知覺的基本特性有(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常性)
4觀察離不開人的思維,因而觀察也叫(思維的知覺)
5教學中常用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語言直觀)
1記憶的基本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構成的復雜的洗禮過程。
2從信息加工論的觀點看,記憶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存貯)和(提取)的過程。
3記憶表象的特徵包括(形象性)、(概括性)。
4保持內容的量變有(記憶回漲)和(保持內容)兩種情況。
5按記憶的內容可以把記憶分為(形象記憶)、(情緒記憶)、(邏輯記憶)和(動作記憶)四種。按記憶內容保持時間的長短可以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
6記憶的品質有(敏捷性)、(准確性)、(持久性)、(准備性)。
7按照反映事物的關系,一般把聯想分為(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因果聯想)和對比聯想
8意義識記是以(材料內容理解)為基礎的。
1根據思維的發展和內容,可以把思維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目的性能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根據創造性程度後者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3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可分為(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1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人的(需要)是情感產生的主觀原因。
2認識過程是通過(形象)或(概念)來反映客觀事物,而情感是通過(主觀體驗)來反映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
3情緒與情感之間相互依存、密切聯系,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
1意志行動分為(採取決定)、(執行決定)兩大階段
2意志行動的特徵(自覺目的性)(與克服困難相聯系)(以隨意動作為基礎)
3抑制行動的採取決定階段包括(行動斗爭)(確定目的)和(選擇行動方法和制定行動計劃)三個環節。
4意志是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和(行動)什麼相聯系
5良好的意志品質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製性)
1人的個性具有三個特徵(穩定性)、(獨特性)和(差異性)。
2.個性的心理結構是多側面、多層次的復雜的體系,它主要由(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徵)和(自我意識)因素構成
3需要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根據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為(生理需要) 和心理需要 ,根據需要的對象性質把需要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4根據動機所起的作用把動機分為主導動機和輔助動機。根據動機持續作用的時間,把動機分為長遠的動機和短暫的動機。
5按興趣的起因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就是(由於對事物的活動本身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所謂間接興趣就是(對於事物或活動本身並沒有興趣,而是對事物或活動的結果感到需要而引起的興趣)
1一般能力是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認識),又叫智力。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成分
2能力的個別差異一般表現在(能力類型差異)(能力水平高低)(能力表現早晚)三方面
1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根據人體內四中體液的多少不同,把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基本類型。
2從氣質和性格來說,(性格)更多的體現神經系統基本特徵,不涉及心理活動的方向和內容,因此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D. 求心理學研究方法設計題答案,答的好我會繼續加分!
1、100名學生中,文科生是:100/6*3=50 理科生:100/6*2=33 工科生16人。
2、取決你選的課題吧。
變數無非就是 自變數 因變數 和無關變數。
假設通常是課題的題目,或者在摘要有提出。
計算機通常就是用做統計分析咯。
E. 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的題目及答案
第一章基本不會出現大題,考的都是一些細碎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的總結,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五要素、三過程
五要素 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三過程 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布魯納1960年提出「課程改革論」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其中實驗室試驗對條件控制最嚴格
(2)觀察法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3)調查法
(4)個案研究法
(5)測驗法
(6)教育經驗總結法
(7)產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1)幫助教師准確的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育研究
基本就這么多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要是考招教可以買山香的試卷做做
F. 心理學專業課後習題及考試答案哪裡找
一般看看書就能看,如果要是遇到學習難題
用(上學吧找答案APP),就能幫助到你!這個題庫軟體有各種考試,包括職業資格證、自考成考、本科、考研、公務員試題都有,非常好用。
G. 當代教育心理學第十章課後習題詳解
課後思考題詳解
一、選擇題
1.學與教的過程從宏觀上說包括五個要素,下面選項中不屬於其中的是( )。
A.學生與教師 B.教育行政部門 C.教學內容 D.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
【答案】B
【解析】在宏觀上,學與教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五種因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學中各家各派學習理論之爭也都集中體現在對( )的不同解釋上。
A.學習過程 B.教學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答案】A
【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家們進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項研究內容。這些研究成果構成了學習和動機理論,各家各派學習理論之爭都集中體現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同解釋上。
3.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A.杜威 B.加涅 C.烏申斯基 D.桑代克
【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1913~1914年,又發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學大綱》。
4.( )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從做中學」為信條,進行改革教學的實踐活動,對教育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A.羅傑斯 B.魯賓斯坦 C.杜威 D.布魯納
【答案】C
【解析】杜威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從做中學」為信條,進行改革教學的實踐活動,對教育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成為進步主義教育的帶路人。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間接地搜集研究對象有關的現狀及歷史材料,從而弄清事實,通過分析、概括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的研究方法是( )。
A.實驗法 B.調查法 C.觀察法 D.教育經驗總結法
【答案】B
【解析】調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間接地搜集研究對象有關的現狀及歷史材料,從而弄清事實,通過分析、概括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地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研究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為教育理論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
二、問答題
1.簡要敘述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什麼?
答: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是圍繞學習與教學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組織的,包括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四大部分內容。
H. 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方面
(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 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 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 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 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 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 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麼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
(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其中有些變數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數和獨立變數。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數。
(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