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琴好學嗎
好學,自學可以學成。
學習方法:
1、打節奏,先學四分音符的打法,拍一下手嘴裡唱拍一下。手要分成兩個部分,合分時間上要相等,拍手速度要均勻手嘴要一致。
2、學二分音符的打法,拍一下手,雙手不要分開停頓一下。拍手時間和停頓時間相等,嘴裡唱時間剛好是四分音符的兩倍。
3、全音符,拍一下手,然後雙手不要分開停頓三下。拍手時間和停頓時間相等,嘴裡唱的時間剛好是四分音符的四倍。
4、認識五線譜和音符的高低。
5、把電子琴的進行曲節奏打開,速度調至50至55,嚴格按照節奏彈奏。【感興趣的話點擊此處,免費學習一下】
尚德現有IT技術團隊600人,預計2018年底快速增長至1200人左右。技術研發包括語義識別、直播、AI、智能解題、移動端等多個方向。尚德機構通過教研中心對課程本身進行改造,通過研發教輔、科學研究教學內容、開發案例、培訓教師等方式,為學員盡力提供系統化、標准化的課程。給學員專業的課程體驗。業務創新創新中心是尚德機構與合作夥伴共同創新的平台,共同制定新的培訓體系,在學歷與技能接軌、就業、發展等三個主要領域研究新的方法並加以實踐。通過創新中心的改革,得以調整課程的實用性,提升培訓服務的價值。
B. 請問電子琴和鋼琴的學習方法一樣嗎
很多朋友都很糾結剛學琴是學電子琴還是鋼琴?在很多人看來,鋼琴和電子琴在鍵盤排列規律、音區、踏板,甚至是指法方面都很相似,所以學會其中一樣另一樣就會了。更進化一些的觀點是,可以用電子琴學完初級入門鋼琴教材「小湯」,完成簡單視譜、基本指法等課程(識譜階段很短,大概1-2節課就要開始彈奏了)。但其實只要你用雙手接觸鍵盤,就會發現兩者的彈奏方法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
不同點一、觸鍵方式不同
學習鋼琴演奏的重點之一就是觸鍵方式——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好壞,以及手指的獨立性、靈敏度,掌關節的支撐和手腕的穩定等技巧與方法都和手指觸鍵有關,鋼琴鮮有自學成才者,老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只有在老師長期的指導下反復訓練,才有下手准確的觸鍵感。假如一開始就使用電子琴來練習,那麼之後專們彈鋼琴,由於沒有觸鍵感的積累遲早還得回頭去練這手上「功夫」。
不同點二、力度(強弱)變化不同
電子琴之所以不同於鋼琴是因為它沒有能夠振動,並且根據振動頻率大小而產生不同幅度音頻的弦、簧等發聲體。也就是說,電子琴憑借電子裝置發生,與手指的力度控制和觸鍵方法無關。如果你想要做漸強漸弱的音量變化,就只能用手指去操控那個特地增加的按鈕來實現,但它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你想強調某個和弦中的高音聲部時,電子琴就無法做到了,因為無論你的手指下鍵用多少的力量、使用哪塊肌肉、用的什麼彈奏法,也無論下鍵是慢還是快,得到的音色和效果都不完全一樣的。鋼琴則不同,鋼琴本質上是一個打擊樂器,只要用外力控制琴弦的振動幅度,就能夠控制聲音的音量和音色的變化,所以當孩子使用的力量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琴弦的振動幅度,即便是不同速度或者不同彈奏法擊鍵,手指不同的運動方式就會帶動相應的擊弦機撞擊鋼絲·,而此時,只要孩子使用的肌肉、力量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琴弦的振動幅度。從這些方面來看,使用不同觸鍵方式、指法、力度、彈奏法、速度都「無動於衷」的電子琴來訓練孩子的基本功,是無效且無益的。
不同點三、對於左手訓練的價值不同
鋼琴彈奏注重兩手的獨立區別性和合作性,通過雙手的操作,可以是鋼琴具有樂隊音響效果的性質,因此左手獨立彈奏能力要求就很高了,左手不僅要按一個鍵出一個聲,甚至還有基本同右手一樣,能夠獨立、靈活的跑動,甚至有時還得負擔起表現旋律的重任。
電子琴則不同,由於他具有自動和弦伴奏功能(單指伴奏、多指伴奏),在彈奏曲子時。左手只需要摁下一個或者同時恩下多個音,就能自動合成很多的和聲出來,加入彈奏一個和弦或者分解和弦,電子琴還會根據你所選擇的節奏型變化出一系列的節奏,甚至變化出你彈奏的曲子所需要的和聲。也就是說電子琴的左手彈奏法是十分單一的,只需要按一個簡單的音、和弦,或者一個設置按鈕就能自動變化出豐富的內容來。換句話說,左手只是在做一個簡單且單一的動作,而這樣對於左手的跑動和各種彈奏法的訓練過於簡易了。
不同點四、對手指能動性的要求不同
雖然電子琴的鍵盤結構看似跟鋼琴一樣,但兩者對手指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電子琴鍵輕軟,手指不需要很用力就可以發聲,所以彈電子琴並沒有所謂的力度的問題。但彈鋼琴不同,整套機械發生裝置使鋼琴鍵盤的觸感異常豐富,再加上鋼琴作品對力度控制的細膩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必須同時具備力量和靈活性方向。所以孩子學琴伊始,家長最好給孩子鋼琴練習,以避免電子琴轉鋼琴時不適應導致孩子產生畏難情緒,從而使學習興趣喪失。
假如你想讓孩子最終學習鋼琴,那麼我建議最好不要從電子琴入門,因為除了節拍和樂理識譜之外,你所學習的內容基本都與鋼琴無關,孩子學會鋼琴時很多彈法幾乎要「推倒重來」,這顯然是無益的。隨話說「改衣服比做衣服難」,在老師家上課使用鋼琴,回家卻用電子琴練習到了下節課老師家又用鋼琴回課……每次都在手感完全不同的兩種樂器中轉換,一個年幼的孩子很難不被搞糊塗。而更要命的是該練的彈奏法因為在家無法實施,無法按要求回課,學習進度收到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老師照顧你因為練習的電子琴而不教授鋼琴彈奏法,那麼你每節課交的鋼琴學費也算是浪費了一大半。所以建議家長們,孩子們學什麼親,就練什麼琴,否則「ABAB」的學習模式永遠無法讓孩子學到你想看到真正意義上的鋼琴彈奏。
C. 怎樣培養孩子學習電子琴的興趣
培養興趣的辦法,是:不要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去看看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吧,給你啟發多了去了。沒有一個是從電子琴學習彈奏本身來解決電子琴學習興趣的。
D. 電子琴教學心得
音樂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電子琴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而發展音樂智力與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品德與高尚的情操。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撰寫電子琴教學計劃,鑽研教材,分析與了解學生學習電子琴的基本狀況,並與本學期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相聯系起來,進行全面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使電子琴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其次,要認真把握《電子琴考級大綱》認真備課,寫好教案。
還要熟悉電子琴的性能,掌握所演奏樂曲的技巧,選擇好恰當的教學形式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完成器樂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另外,要墊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定基礎,我認為要在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還是要重視電子琴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
①重視綜合音樂感的培養:音樂的要素包括旋律、節奏、和聲等,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所以在電子琴教學和學習中先要讓學生有等速感的確立,進行不同強弱的各種節奏、律動的感受,還要如何運用氣息學會歌唱,建立初步的和聲音響聽覺。教學順序可採用聽、唱、彈、讀,隨著琴齡的增長,然後轉入認譜、讀譜時的邊唱邊彈,視譜時的邊彈邊聽,旋律的歌唱要唱出樂句的起伏、高低,從而掌握奏法上的長、短、跳、連,最好旋律的歌唱要學會用氣息,並賦予樂句語匯的表現力。節奏的律動,並非是純粹的拍子計算,而是各種強弱拍的上下式左右的律動,到高年級時要重視逐步建立每個調上幾個主要和弦的和弦音響聽覺,並能說出和弦的名稱,學會運用「音數公式法」加「聽覺找法」,知道由哪幾個音構成,並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為了演奏的方便進行和弦的轉位,讓學生常去傾聽多指和弦伴奏所發出的音響,學會用耳朵去辨別自己的和弦是否正確,不能強記鍵盤位置,而一味機械、重復幾個手指的動作,學習演奏也要學會歌唱,才能在演奏中表現音樂,否則單純的與心腦無關的手指動作與重復,最終會讓琴童失去學琴的興趣。
②重視鍵盤能力的學習:電子琴屬於鍵盤形態,以鍵盤演奏來表現音樂,就必須掌握正確的鍵盤技術,彈奏電子琴也需要和鋼琴演奏一樣正確的姿勢,雙臂放鬆、自然,手臂與琴成平行,手臂、肘、腕、肩都不應有任何的稜角,手指技術還包括手指的獨立、力量、靈敏,有的學琴者,把旋律彈得生硬、呆板、不好聽,彈奏方法不正確是其中之一,肩、臂、肘、腕沒放鬆,緊、僵硬造成下鍵生硬,重量不能自如地到底,缺乏彈性,力量不勻,彈起來的聲音干、硬、噪。二是沒有把彈奏和唱結合起來,要用唱的感覺帶動彈奏,不少著名的器樂教育家經常對學生說:「手要用琴來歌唱」。語言雖簡練,但一語道破了天機。因此重視鍵盤技術能力的學習,才能為正確表現音樂打好基礎。
③掌握電子琴功能的運用與開發:中國音樂教育專家吳斌老師也提出要充分利用電子琴這一高科技樂器所提供的各種表現的可能性來表現音樂,那麼,我們必須充分學會電子琴功能的運用與開發。電子琴功能主要是音色、節奏、自動節奏,所以處理電子琴樂曲與其他樂曲不同的是如何運用及選擇音色節奏,自動伴奏來表達最佳音響效果,琴的型號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電子琴有兩種以上的音色合成及分鍵盤的音色都要認真聽,細心研究,加以選擇。自動節奏及自動伴奏部分,樂譜上標記的和弦就必須彈奏准確,在處理上也可保留節奏,停用自動伴奏或保留自動伴奏而停用節奏,還要注意旋律、節奏、自動伴奏的音量平衡問題,有些音色還要考慮延音,才有更好的音響效果。有的琴還有延遲、衰減、保持及音頭加強等功能,一定要與樂曲的音樂內容相吻合,必須為表現音樂服務。還應准確把握強弱的力度變化和快慢的速度變化,用好速度變化鍵鈕和學會運用「表情踏板」。
一、13幼師班
1、本學期有10名新生插班入學,按照這種特殊情況制定了兩步走的教學形式,學習內容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在給老生學習較高難度練習曲的同時,加快加大力度訓練新生電子琴基本功,這樣對於老生有挑戰性,也是激發新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現在,全班同學間的距離逐漸拉近,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2、在演奏技巧方面,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同學們已逐漸地掌握斷音彈奏、連音彈奏、跳音彈奏、保持音彈奏方法,在每節課中,我特別強調手形及觸鍵彈奏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奏姿勢。
3、樂曲方面,除了學習獨奏樂曲以外,還能夠變換音色、節奏型演奏簡單的合奏樂曲,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審美欣賞能力。
二、12幼師班
1、學習內容主要是幼兒彈唱歌曲,能熟練掌握c大調、a小調、g大調、e小調、f大調、d小調、d大調、b小調伴奏織體,各調的正三和弦和屬七和弦的轉位連接。
2、在學習為旋律配備伴奏型的過程中,個別學生還不能熟練彈奏,主要是手指基本功差,樂理知識模糊,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
3、針對專業上的要求,制定的教學方案,學生能積極配合教學,利用晚自習時間加強訓練,基本功得到大力提高,均能達到目標。
以上為本學期的教學總結,如由不當之處,請領導給予指正。
自收到捐贈音樂器材以來,在尹校長的安排部署下,共組建了「電子琴興趣小組」,針對學生剛開始接觸電子琴並且音樂基礎薄弱,。本學期重點訓練的內容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a、利用電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覺各音符的音高和音準。b、了解電子琴黑鍵和白鍵的區別。c、通過相對位置概念,熟悉各琴鍵的音名。d、掌握正確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觸鍵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原因。"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學、主動學、認真學,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更易於激發他們濃厚穩定的興趣,使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有助於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能力。
電子琴本身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琴的興趣,教師電子琴教學方法的改革——把剛剛開始的按男女生來劃分大組的上課形式改進成按學生接受能力程度細分為3個班因材施教,更好保持了學生學琴的興趣;鼓勵他們運用所學樂器,表現、抒發自己的情感,爭取成功,讓每次演奏都成為學生內心情感的更深層的流露,從而達到穩定學生學琴興趣,磨練學生意志,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電子琴教學中各類音樂的陶冶,特別是讓他們彈奏自己熟悉的旋律如《小星星》、《圓圈舞》、《鈴兒響叮當》等兒童歌曲,雖然當時學生的演奏比較生硬,斷句現象也很普遍,但當某個學生在演奏時,會唱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在旁邊演唱。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克魯斯普卡婭說:"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有關研究證明:大腦兩半球對人體運動和感官支配管理是交叉的,既支配左右手運動的.是人的左右腦。演奏電子琴動手操作的特點,常常是雙手並用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再加上學生在演奏時要看樂譜、識譜、要邊彈邊唱、有時要聽節奏、要選音色,在演奏中還要背譜,這一切要在同一時間里准確有序地進行,在演奏中學生的手、腦、眼、口、耳等多個器官都在協同工作中,通過演奏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辨別力、理解力、記憶力等。由此看來,電
子琴進課堂,能調節左右腦,使人腦潛能得到開發,這種效果在一般音樂課上是不能達到的。
器樂教學的最大價值是促進了學生對音樂感受、體驗、表現、鑒賞和創造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在電子琴教學中,學生利用電子琴試奏、試唱,掌握節奏、掌握音準;自彈自唱,熟悉樂譜;小組創編新歌詞,給他人伴奏,分組分角色表演表現音樂,從中較好地獲得節奏感、音高感、和聲感和勇於創造、大膽創新的音樂能力。電子琴教學為學生積累了大量的音樂語言如:旋律、節奏、音色等。還可通過欣賞、表現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電子琴興趣小組活動,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及大膽創新的能力。實驗班學生能把對音樂的感受、鑒賞的表現在對音樂的演奏上。
通過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使我們老師、學生都有很大收獲。感謝這次捐次助學活動給我們提供的音樂器材,使我們的興趣小組活動得到了有序的發展,
關於音樂普及教育音樂是人們用以表達內心感情世界的一種形式,它是人類幾百年、幾千年延續下來而又繼續下去的唯一世界共通的語言。任何人對優美的音樂都具有一種美的感受力,並且有想表現它的願望和表現的能力。然而,這種能力並不是順其自然就可以得到發展的本能的東西,而是需要經過某種教育和訓練才能得到引發和發展的。
在兒童的成長階段進行適當的音樂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樂感,對於激發孩子們豐富的感情和陶冶情操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正是音樂普及教育工作的指導方針。
關於電子琴教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琴的問世給我們的音樂普及教育帶來了許多方便。尤其是攜帶型電子琴,它的價格比較便宜,攜帶方便,表現力豐富,又較容易掌握,是兒童音樂啟蒙教育和綜合音樂能力普及教育的理想工具。因此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及其家長們的喜愛。
近幾年來,各種電子琴學校、電子琴教室、電子琴班蜂擁而起,電子琴教什麼,怎麼教,便成了音樂教師們的熱門話題。電子琴是作為以鍵盤形態出現的一種樂器,要操作它,必然需要一定的鍵盤技術。對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指法的練習(可借鑒鋼琴教學的指法練習)來訓練學生,提高手指的靈敏性和獨立性,使其能適應各種樂曲的演奏。
要想做到能自如地用這種樂器來表達音樂,還必須教學生一定的樂理知識,學會讀譜,懂得各種音樂標記,通過規范的指法來進行實際演奏。
但僅僅有這兩方面的教育還是不夠的,因為它不能使孩子們真正進入到音樂天地之中,機械枯燥的練習,必然不會使他們真正被音樂感動,而產生要表現這種激情的願望來,反而會使孩子們厭倦練習,產生不願意再繼續學習電子琴的想法。
我們不能把電子琴作為一種單純的鍵盤樂器,僅去模仿鋼琴技術教學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應充分利用電子琴的特殊功能,對學生進行綜合音樂能力的教育,以激發他們從內心對音樂的理解熱愛。
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種能力,便能發揮自己無窮的創造力,自如地用音樂的語言去表達他們心中的各種感受,孩子們也將會更加喜歡音樂,熱愛音樂。這樣,我們的音樂普及教育工作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怎樣演奏好旋律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我們的方針是通過學彈電子琴來培養孩子們的音樂感覺,教彈電子琴是教孩子們如何表現音樂。
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始終要貫穿著教音樂。教音樂要注重音樂的三大要素——旋律、節奏、和聲,而電子琴的三大組成部分——音色、自動節奏、自動和弦,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許多方便。
例如,在演奏旋律的訓練時,不光是教認音符、讀會譜子、按指法彈下來,還要教句法、教呼吸,不同情緒的旋律,有不同的彈奏法。
電子琴有模擬各種樂器的豐富的音色庫,我們可以根據樂曲的需要,選用合適的音色,來訓練各種演奏技法。
如弦樂的音色能讓孩子們了解弦樂運弓的感覺,從而學習連音的奏法;銅管或木管的音色,則讓孩子們去體會吹奏的氣息和呼吸的感覺,從中學習分句和斷奏的技巧;鋼琴的音色可讓孩子們體會顆粒性感覺,學會練習手指的獨立性等等。
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孩子們能學到連音、跳音、頓音等各種觸鍵法和演奏技巧,還可以使他們廣泛了解各種樂器的性能,更多地增加音樂知識,更好地表達所演奏樂曲的內涵。
怎樣培養節奏感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首先要從等速感著手,加強節拍感的訓練。
電子琴的自動節奏部分,為我們給學生進行節奏感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們可讓學生合著自動節奏反復打拍子,甚至可以運動身體,比如合著節奏踏步、走步、做操等,從中用心和身體去領略各種節奏的律動。
在此前提下,再彈奏樂曲時,也應選用與樂曲相符的節奏來練習,使學生聽到音樂就有節奏的反應,通過節奏又能感受到音樂內在的情感。於是,節奏感就會隨著音樂而在學生的心裡產生共鳴。
怎樣培養和聲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和聲感覺,是電子琴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攜帶型電子琴的演奏有較大一部分是通過自動和弦伴奏來配合完成的,在音樂中和弦的連接推動了旋律的進行,不同的和聲連接,形成了不同的音樂色彩。所以,就一定要加強各個調的終止和弦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了解和弦的功能和效果。學生在演奏旋律的同時,腦子中要有很好的和聲感覺,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和表達音樂。
作為一個電子琴老師,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學生的心中撒下一顆音樂的種子,並能讓這充滿希望和美好的種子發芽開花,茁壯成長,因為能夠欣賞藝術,感受它的美能夠使我們的心靈變的堅強,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陽光,除此之外音樂訓練還能開發智力,豐富想像力等等
電子琴是我認為引導兒童學習音樂的非常好的樂器,它簡單易奏,音色豐富,節奏多樣,能夠對兒童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早日感受音樂的美和學習的樂趣。所以在教學中特別是初期的引導階段一定要以培養音樂興趣,音樂感知力,愉悅教學為主,比如我個人主要採用激勵互動式教學方法。
人是需要被肯定的,鼓勵的,它能對行為起到刺激和造型作用。作為老師就必須在教的過程中以充分的耐心,愛心和熱心把吸引孩子興趣作為最重要的目標,讓孩子能發自內心的說出「我要學」,即使指出不足之處,也應該以啟發和正面指導來達成教學目的,在這個階段,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可以是全方面的,游戲,故事,兒歌,舞蹈,繪畫一切形式都可以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力,老師要拓寬視野,不拘一格認同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思維想像。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學生能一直在玩中學習,可是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掌握電子琴演奏技巧,需要動手需要動腦,更需要勤學苦練。在電子琴學習的第一天我們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每天練習。把這個習慣變成自然,這其實是一個培養毅力的過程,在這樣枯燥的訓練中讓孩子快樂的完成練習則是很大的學問,需要家長象老師一樣嚴格,又象朋友一樣熱情。這個時期家長的心態一定要擺正,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當孩子把一首樂曲彈會後,那種成就感自豪感是對他(她)自己最大的獎勵。
電子琴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是啟發創造,教師在這個階段要幫助學生提高欣賞與鑒別音樂的能力,發展學生音樂感悟能力,創造能力,讓學生理解那些抽象的音響音符後面的意義,既包括某一首樂曲的情感內容,它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和今天的藝術價值,又包括某一種流派的風格特徵~~~~`通過對樂曲的講解讓學生更准確的把握樂曲的性格,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多聽多看是學好音樂的關鍵,老師也有責任把好的音樂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多感受,多欣賞,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說過「音樂的耳朵可以在聽力訓練中得到,而不是天賦或固有的,以後多練習就多出效果。」
電子琴是一種多功能樂器,它不僅能單獨彈奏出多種樂器的聲音,還能奏出和弦和混響效果,能自由選擇音色和節奏,還能控制音量和速度,而且有儲存和編程的功能,所以有人稱之為「教學電腦」。它的用途廣泛,相當於一個樂隊。廣大的中小學校及教師和家長們可以用它對青少年進行音樂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同時,學校和教師還可以用它來啟發孩子其他方面的潛能和特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我在育英小學的音色教學實踐中,積極地把電子琴靈活的運用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積極地把電子琴靈活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三年來收獲很大,感觸還是很多的,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三年來,我把電子琴用在音樂教學中,把它當成一種學習音樂的工具,發現這是學習音樂和培養學生的一種很好方式,學生運用電子琴學習音樂的熱情很高,而且,孩子們運用電子琴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對其它方面知識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
電子琴的教學能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音樂有陶冶人的情操,調節人們情緒的作用,但音樂的知識比較抽象,要學好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更加困難,因為他們不善於抽象思維,對音樂的認識也很不穩定,但他們喜歡節奏,而且掌握較快。我就利用電子琴,將掌握音高和節奏結合起來,讓學生一邊跟著電子琴打節奏,一邊跟著旋律唱,這樣容易掌握音準。有時,也讓學生做做游戲,用不同的節奏,表現不同的音高,音越高,節奏越快,反之,就越慢。這樣學生們學習起來很有興趣,效果也不錯。在學音階時,先是讓學生在電子琴上自己按鍵,從左往右依次彈白鍵,再讓他們跟琴唱出音階,並說剛才唱的哪個音高,哪個音低,然後,老師在黑板上畫出階梯形狀,給每個階梯命名。這樣,學生自然就明白了音階的由來,理解了音高的意義,既形象又直觀。諸如對音準、音質、音色、半音、全音、節拍、時值等的學習理解,我都能在電子琴上找到形象直觀的學習理解方法,——讓學生們去學習和掌握。
電子琴的教學也能極大地開發學生的智力。科學家發現,電子琴的學習能開發人的左腦。一般來說,學習文化知識是用不到左腦的,而學習電子琴,注意力要非常集中,因為要用兩只手彈奏,稍不注意,兩只手就會配合不好,努力地加強兩只手的配合練習,首先有助於學生注意力的保持與集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再就是讓左右腦平衡發展,從而促進大腦的健康發育。在整個電子琴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動手,動腦,還要動口、用眼、記憶、想像、選擇、判斷。所以電子琴的教學是對學生全身心的鍛煉,能極大的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電子琴的教學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也許有人認為:讓學生學習電子琴會給教師帶來很多麻煩,分散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注意力。其實不然,我們只是把電子琴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其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能熟練的掌握那些高難的音樂技巧,而是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我們只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彈奏方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可用電子琴進行其它教學。
如利用電子琴欣賞課是非常有趣的,學生在聽了欣賞曲後,有可能在電子琴上把腦子里記憶下來的旋律彈出來,雖然不是很連貫或只是其中幾個音,但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肯定會有很大幫助和鍛煉,同時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增強他們在其他地方聽曲辯音記憶的自學能力。如若學生聽曲後幾個音都記不下來,還可以讓學生用電子琴模仿曲子中的節奏打出來。這樣的欣賞課不就讓學生感到很有趣嗎?上電子琴課還可以減輕師生上課時的負擔。如在讓學生進行技巧訓練時,教師可採取一對一的相互學習形式,讓一個學得好的幫助一個差的同學,這樣兩個學生都能提高,教師只在發現了問題或發現了普遍存在的錯誤時才加以糾正。這種學習方法,有利於學習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
電子琴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藉助電子琴進行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質,而且還對小學階段的文化知識學習,提高審美能力,以及身體等方面的整體素質都大有幫助。認識電子琴,理解音樂表現力,講解自己的認識,理解情況,這是發展語文方面的素質。情操的培養,對音樂的認識,這又是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認識社會能力的升華。音色、音質鑒別和電子琴曲欣賞,這是審美觀點的培養。電子琴的學習,是腦、口、眼、手乃至於是全身的運動,所以說對增強體質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很在幫助。概言之,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不單是為以後的電子琴專業演奏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個途徑,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電子琴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在於高深的音樂知識,而在於對音樂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在於對他們其他方面知識及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三年來發現,學生們對電子琴倍加愛好,對電子琴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見,電子琴在音樂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教師再加以適當合理的引導,其教學質量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再把這樣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革和發展。相信,我校的音樂教學質量,以及全方位的素質教育都將有很大提高。在這三年來的電子琴教學中,確使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淺。我希望有更多的學生學習電子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支持學生學習電子琴,理解、支持電子琴教學這種音樂教學方式。
一、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發揮孩子的個性特長。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掘他的個性。有的學生被普遍認為沒有多少天賦,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其實,人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音樂天賦,只不過表現狀態有差異而已。所以,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具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獨特的性格,這樣,學生在表現音樂時,才有自己的風格。
二、啟發式教學,注意培養孩子的音樂想像力。
在學琴過程中,讓孩子們單純去理解抽象的音樂很困難。在不理解音樂的情況下,孩子們的演奏只是把無聲的樂譜變成了有聲的音符。為了讓他們充分理解音樂,准確表達音樂的內涵,我把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及其創作目的和背景用做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來表現,給他們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 例如,在練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樂曲時,我對孩子們說:「這節課我先給你們描寫個故事場景吧!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我把樂曲的發展過程和故事場景的發展過程結合到一起:
1、第一樂句——游戲剛剛開始,孩子們一蹦一跳地在尋找自己的舞伴。
2、第二樂句——找到自己的舞伴,正在高興的跳舞。
3、 第三樂— 旋律節奏的變化,描寫了相互交換舞伴的場景。
4、尾聲——樂曲結束了,舞伴又交換回原位。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抽象的音樂,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於樂。使他們的彈奏不再是機械的重復,而是生動、鮮活的表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由淺入深,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和感受能力。
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陶
冶其高尚情操,健全其審美心理。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技能的訓練,不能只為了考級而學習。而是應在初學音樂時,就讓孩子們感受到什麼是動聽優美的音樂。在一點一滴當中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四、 掌握正確、科學的練琴方法。
掌握了正確、科學的練琴方法,孩子們就會在比較輕松的練習過程中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 面對新作品,把練習過程分解成五個步驟
( 1)、唱譜。准確識別譜號、調號、拍號、音符時值,認真劃分樂句,看懂和理解樂曲中的術語和符號。
(2)、右手練習。嚴格按指法、奏法練習。
(3)、左手練習。先解決好兩個相臨和弦的連接,再整體彈奏。
(4)、唱右手彈左手。注意把旋律及和弦對准。
(5)、雙手練習。逐步把樂曲演奏的流暢、完美。循序漸進,
化整為零的分步練習對快速掌握一個新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2、堅持在第一時間練琴,即在上完課的當天就回家練琴,這時孩子們對新學的知識及老師的要求都記憶猶心。這時練習會取得最佳的練琴效果。否則,其效果將大打折扣。
3、有家長陪同的學員,一定要發揮家長陪練的作用。讓家長記住課上教學內容的要點,有利於孩子在家練琴時對其進行指導和督促。這對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質量和加快學習進度都大有裨益
E. 電子琴靠電子振盪器發出樂音嗎
電子琴能發出樂音,靠的是一種叫電子振盪器的發聲裝置。
電子振盪器是由許多晶體管、電阻、電容器和線圈等組合起來的,每一個電子器都可以調整到只能發某一個音符。幾十個這樣的電子振盪器裝在一起,通過按下電子琴上的琴鍵,可使它們一一接通電源,發出某一個音符的聲音來。演奏的人只要照著樂曲譜子按鍵,就能演奏出美妙動聽的樂曲來。
[我還想知道]
史前約35000年前就產生了音樂,當時人類單調的哼唱聲被認為是最早的音樂,後來有專門研究音樂的人,精心地把各種聲音用特殊的符號記錄下來,組成規律、悅耳的形式供人欣賞,逐步形成了傳統音樂。
音符是音樂的起點。一個音符是音樂家通過樂器或人的聲音創造出來的有規律的空氣震動,這種規律性震動就構成了音樂的一個小節或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