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方法

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11:12:55

㈠ 人力資源管理中需求預測的常用方法哪些

管理人員判斷法、德爾菲法、經驗預測法、替換單法、回歸分析法、計算機模擬技術等。

㈡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有哪些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是指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工作任務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對企業未來某個時期人力資源需求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等進行估計的活動。企業可採用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方法有:①管理人員判斷法;②德爾菲法;③轉換比率分析法;④回歸分析法。

㈢ 人力資源需求分析是什麼

人力資源需求(Human Resource Requirement)是指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規劃,而需要僱用的員工數量和質量。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產生於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的目標、戰略服務。

㈣ 人力資源需求分析兩個基本方法

企業培訓要想使員工由「要我培訓」向「我要培訓」轉變,並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HR應當要善於把握培訓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培訓的「一個中心」指的是「培訓對誰有好處」;兩個基本點指的是「培訓需求分析」和「是培訓效果評估」。

在培訓管理實踐中HR通常會碰到諸如「公司高層對培訓支持力度不夠,不肯投入更多的培訓經費」和「員工參與培訓積極性不高,直線經理經常以部門工作任重而不樂意為員工參加培開綠燈」等問題而大傷腦筋。其實,歸根結底是HR還沒很好地解決培訓的一個中心「培訓究竟對誰有好處」。如果說HR不懂得培訓的好處究竟有哪些,恐怕不現實。然而,現實中並非是每一個HR都能恰到好處地向培訓的利益相關方(老闆、員工、直線經理)「差異化」的闡述清楚「培訓究竟對誰有好處」這個中心點。

因為在企業培訓管理過程中「培訓究竟對誰有好處」這個中心,必須得要因人而宜地採取「差異化」的闡述。在此之所以強調「差異化」的闡述,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而言在培訓需求中培訓的相關方(老闆、員工、直線經理)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對於老闆而言總是希望自己真金白銀的培訓經費投入能夠獲得最大的「報酬率」;而對員工而言(尤其是新生代員工)最忌諱的是「被培訓」,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而自己想學的卻又學不到或者說企業不可能提供;另外的一點是假若「我學會了,工資能漲嗎?職位可以晉升嗎」等現實問題全都是未知數。相對直線經理來說部門工作任務本來就夠重的了,還得把人派出去培訓,完不成任務怎麼辦?再說自己的屬下通過培訓能力、技術提高了,對他這個部門的頭來說又能得到什麼呢?似乎還是未知數。如此以來,HR如果不能「長袖善舞」,從人性假設中的「趨利避害」的本質出發,針對培訓利益相關方的不同需求,差異化地闡述清楚「培訓究竟對誰有好處」的話,要想讓相關各方都積極支持你的培訓管理工作恐怕很難吧。

培訓的中心點「培訓究竟對誰有好處」

HR究竟該如何去闡述並無定論。但是HR必須要從人性假中的「趨利避害」本質出發,有針對性的展開「游說」才能獲得相關各方(老闆、員工、直線經理)的「鼎力支持」。
培訓的第一個基本點「培訓需求分析」

是HR們在培訓管理過程中做得最為深入的工作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時應當把握兩個重點,一是「培訓需求分析」應當盡可能地讓培訓利益相關方充分參與,杜絕那種憑「一張培訓需求調查表」收集來的所謂的「數據」由HR進行分析後形成的「培訓需求」。而是要「創新」培訓需求調查分析方法,比如針對培訓經費出資方(老闆)的培訓需求分析調查可採用「深度訪談」方式進行。只有與老闆面對面的進行深度訪談,HR才能真正了解到企業組織中哪些地方需要培訓以及需要何種程度的培訓,同時才可能真正了解到老闆對企業培訓的期望與要求。二是系統化地思考「培訓需求分析」中「組織分析、任務分析和人員分析」,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系統思考分析。實踐表明,中小企業的培訓需求分析往往是容易把三者「顧此失彼」,常常是只重任務分析而忽視「組織分析」或「人員分析」。誠然,由於管理的規范程度不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內部資料庫,導致培訓需求分析過程中「人員分析」相關數據不全甚至完全缺失。因此,筆者建議HR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建立、搜集並整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數據,以備不時之需。

培訓的第二個基本點「培訓效果評估」

在絕大多數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培訓管理過程中恐怕是最為缺乏的了。這種缺乏一方面將導致培訓過程不完善,另一方面必將影響後續培訓的開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Boss願意為看不到效果的培訓投入「真金白銀」。

培訓效果評估究竟怎麼做?唐納。克帕屈格提出的「四層次評估模型」是當前企業培訓效果評估的通用方法即:

反應(Reaction):針對學員對課程及學習過程的滿意度進行評估。

學習(Learning):針對學員完成課程後所保留的學習成效進行評估。

行為(Behavior):針對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後,其行為或工作績效是否因訓練而有預期的改變進行評估。

結果(Result):針對訓練的整體投資報酬率進行評估。

實踐表明,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培訓評估僅僅停留在反應層次,更有甚者培訓結束後幾乎不做任何效果評估。如此以來,HR又將拿什麼來證明你的培訓效果?!沒有效果的培訓,那麼培訓的利益相關方(老闆、員工、直線經理)又將拿什麼來「愛上培訓」?!

㈤ 預測人力資源需求有幾種方法試分析各種方法的長處和短處

我也不知道 請你問別人吧

㈥ 簡述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

1、現狀規劃法

人力資源現狀規劃法是一種最簡單的預測方法,較易操作。它是假定企業保持原有的生產和生產技術不變,則企業的人資源也應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即企業各種人員的配備比例和人員的總數將完全能適應預測規劃期內人力資源的需要。

2、經驗預測法

經驗預測法就是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對人力資源進行預測的方法,簡便易行。採用經驗預測法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業進行預測,預測的效果受經驗的影響較大。企業在有人員流動的情況下,如晉升、降職、退休或調出,等等,可以採用與人力資源現狀規劃結合的方法來制定規劃。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3、驅動因素預測法

找出企業經營活動中對人力資源需求影響最大的因素,預測驅動因素的變動,進而預測人力資源需求。

影響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政府相關政策變化;行業發展狀況變化。

內部因素:企業目標的變化;員工素質的變化;組織形式的變化;企業最高領導層的理念。

(6)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首先,預測要在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做出,必須符合現實情況;

其次,預測是為企業的發展規劃服務,這是預測的目的;

第三,應該選擇恰當的預測技術,預測要考慮科學性、經濟性和可行性,綜合各方面做出選擇;

最後,預測的內容是未來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應該在預測結果中體現。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所涉及的變數與企業經營過程所涉及的變數是共同的。在明確組織雇員(包括一線員工和管理者)的技能和數量需求時,必須根據組織的特殊環境,認真考慮上述變數,應該把預測看成是完善周圍的人力資源需求決策的一個工具。因為好的決策要求擁有盡可能多的信息,以保證對未來的預言更加精確,更加有效。

㈦ 如何進行人力資源分析

人力資源結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源數量分析

人力資源規劃對人力資源數量的分析,其重點在於探求現有的人力資源數量是否與企業機構的業務量相匹配,也就是檢查現有的人力資源配量是否符合一個機構在一定業務量內的標准人力資源配置。在人力資源配置標準的方法運用上,通常有以下幾種:

1)動作時間研究。動作時間研究指對一項操作動作需要多少時間,這個時間包括正常作業、疲勞、延誤、工作環境配合、努力等因素。定出一個標准時間,再根據業務量多少,核算出人力的標准。

2)業務審查。業務審查是測定工作量與計算人力標準的方法,該方法又包括兩種:

A、最佳判斷法。該方法是通過運用各部門主管及人事、策劃部門人員的經驗,分析出各工作性質所需的工作時間,在判斷出人力標准量。

B、經驗法。該方法是根據完成某項生產、計劃或任務所消耗的人事紀錄,來研究分析每一部門的工作負荷,再利用統計學上的平均數、標准差等確定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人力標准。

3)工作抽樣。工作抽樣又稱工作抽查,是一種統計推論的方法。它是根據統計學的原理,以隨機抽樣的方法來測定一個部門在一定時間內,實際從事某項工作所佔規定時間的百分率,以此百分率來測定人力通用的效率。該方法運用於無法以動作時間衡量的工作。

4)相關與回歸分析法。相關與回歸分析法是利用統計學的相關與回歸原理來測量計算的,用於分析各單位的工作負荷與人力數量間的關系。

有了人力標準的資料,就可以分析計算現有的人數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應該加以調整,以消除忙閑不均的現象。

2、人員類別的分析

通過對企業人員類別分析,可現實一個機構業務的重心所在。它包括以下兩種方面的分析:

1)工作功能分析。一個機構內人員的工作能力功能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業務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這四類人員的數量和配置代表了企業內部勞力市場的結構。有了這項人力結構分析的資料,就可研究各項功能影響該結構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處在何種產品或市場中,企業運用何種技能與工作方法,勞力市場的供應狀況如何等。

2)工作性質分析。按工作性質來分,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又可分為兩類:直接人員和間接人員。這兩類人員的配置,也隨企業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發現,一些組織中的間接人員往往不合理的膨脹,該類人數的增加與組織業務量增長並無聯系,這種現象被稱為「帕金森定律」。

3、工作人員的素質

人員素質分析就是分析現有工作人員的受教育的程度及所受的培訓狀況。一般而言,受教育與培訓程度的高低可顯示工作知識和工作能力的高低,任何企業都希望能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以期望人員能對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但事實上,人員受教育程度與培訓程度的高低,應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前提。因而,為了達到適才適用的目的,人員素質必須和企業的工作現狀相匹配。管理層在提高人員素質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以人員創造工作,以工作發展人員,通過人與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的壯大。

人員素質分析中受教育與培訓只是代表人員能力的一部分,一個企業及組織中,不難發現一部分人員的能力不足,而另外一部分人員則能力有餘,未能充分利用,即能力及素質與工作的需求不匹配。其解決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變更職務的工作內容。減少某一職務、職位的工作內容及責任,而轉由別的職務人員來承接。

2) 改變及強化現職人員。運用培訓或協助方式,來強化現職人員的工作能力。

3) 更動現職人員的職位。如果上述兩種方法仍無法達到期望時,表示現職人員不能勝任此職位,因此應予以調動。

以上三種解決方法究竟以選用何種為宜,事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加強培訓能否是當事人有所進步。如果加強培訓可使能力不足的員工有所進步時,則沒有必要採取更動人員的措施。

2) 擔任該職位可能的時間長度。如果某員工任該職位已屆退休或輪調期滿或組織結構更迭,則可採用臨時性的調整。

3) 是否情況緊急,非立即改善不可。如果該職務比較重要。足以影響組織目標的實施,則必須採取組織措施;否則應盡量不用組織措施解決。

4) 是否影響組織士氣。將某員工調職,是否會影響其他員工的情緒,是員工失去安全感,而有損組織的穩定。

5) 有無適當的接替人選。如果短期內無法從內部或外部找到理想的接替人員,則應採取緩進的措施,以免損失更大。

6) 此職位與其它職位的相關性程度。如果此職位與上、下、平行多個其他職位的相關往來頻度很高,則不應採取太突然的措施,以避免影響其他職位的效率和工作進展。

4、年齡結構分析

分析員工的年齡結構,在總的方面可按年齡段進行,統計全公司人員的年齡分配情況,進而求出全公司的平均年齡。了解年齡結構,旨在了解下列情況。

1) 組織人員是否年輕化還是日趨老化。

2) 組織人員吸收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3) 組織人員工作的體能負荷。

4) 工作職位或職務的性質與年齡大小的可能的匹配要求。

5) 以上四項反應情況,均將影響組織內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組織效能。

企業的員工理想的年齡分配,應呈三角形金字塔為宜。頂端代表50歲以上的高齡員工;中間部位次多,代表35~50歲的中齡員工;而底部位人數最多,代表20~35歲的低齡員工。

5、職位結構分析

根據管理幅度原理,主管職位與非主管職位應有適當的比例。分析人力結構中主管職位與非主管職位,可以顯示組織中管理幅度的大小,以及部門與層次的多少。如果一個組織中,主管職位太多,可能表示下列不當的結果:

1) 組織結構不合理,管理控制幅度太狹窄,而且部門與層次太多。

2) 顯示工作程序繁雜,增加溝通協調的次數,浪費很多的時間,並容易導致誤會和曲解。

3) 由於本位主義,造成相互牽制,勢必降低工作效率。

4) 出現官僚作風,形成官樣文章。

㈧ 有哪位大俠提供一下關於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方法綜述

一、現代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的特質和需要

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是組織為了提高員工在執行某項特定工作或任務時所必要的知識、技能及態度或培養其解決問題之能力所採取的一系列活動。每一個組織都需要受過良好訓練並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去運作,以維持組織生存所必要的活動。如果組織中現任及具有潛力的工作者能符合這些要求,那培訓就不太重要。然而,當組織的情形並非如此時,提升員工的技術層次、知識水平及適應性就變得非常必要。此外,員工培訓的重要性是隨著工作的復雜性而增加的。特別是由於現代社會變遷的加快,使得每一個組織都面臨著產品、服務、工作類型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新調整,以適應強大的社會壓力。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與訓練便成為組織維持其高度工作力時所必須投注的一項活動。

組織在實施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時,不論是基層人員還是管理人員,首先應明確的認識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的目的,確實把握重點,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現代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的最終目的在於:

1、幫助員工提高其知識、技能和能力,以不斷適應工作的需要。員工擔任某項業務及職責現在或未來所必要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和組織期待的職務水平與員工的實際能力與水平之間往往存在著差距,如何彌補或拉近這其間的差距,就必須依賴於良好的訓練與培訓。也就是說,當發現員工缺乏職務上應具備的知能或缺乏工作意願時,組織就應該教給其應備的知識並訓練其尚未具備的技能,給缺乏某種工作意願者賦予適當的動機,以此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培養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提高員工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培養健全的人格。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的過程實質上是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和進步的過程,是擴大向員工提供可能性的過程。通過培訓就可以使員工獲取擁有體面生活所需的資源,提供表現自己創造性的機會,這不但有利於員工健全人格的培養,而且對其生活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貢獻。

3、調和員工的信念和價值觀,以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念。人們的觀念和價值觀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改變,為使員工能夠接受新的觀念,就須通過培訓為其灌輸新知識、新觀念,以此來調和或改變其價值觀,以幫助員工改善其工作態度並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價值觀。

4、提高組織管理的效率,以維持組織的不斷發展。組織實施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的最終目的就是希冀通過培訓或教育使組織內部各部門充分獲取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及技能,賦予其積極發展的動機,以提高組織經營效率,促進並維持企業的不斷發展。

二、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需求的確認

要不要進行人員培訓,如何進行人員培訓,在決定進行培訓之前,管理者首先應該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並以此作為決定培訓與否的基礎。

·什麼是組織的目標?

·什麼是達成這些目標的工作?

·什麼行為對於負有工作完成責任者來說是必需的?

·什麼是負有工作完成義務者在表現應有行為時所缺乏的?是技術、知識或態度?

以上四個問題與人員培訓需求的決定是緊密相連的。一旦我們可以明確的回答這四個問題,則對培訓需求的本質和內容就可有所了解。

究竟哪些現象可以警示管理者需要進行員工培訓呢?很明顯,與績效有直接關系的現象是最足以讓管理者覺察的現象。一般說來,培訓需求的確定應從以下幾點來論證:

1、員工行為或工作績效差異的是否存在。行為或工作績效差異是指實際行為或工作績效和計劃的行為或工作績效的差異。組織可以從單位生產、單位成本、安全記錄、缺席率、能力測驗、個人態度調查、員工意見箱、員工申訴案件、工作績效評估等指標,了解組織現有員工的行為、態度及工作績效與組織目標之間的差異。如有差異存在,就說明有培訓之必要。

2、績效差異的重要性。只有績效和行為差異對組織有負面不良影響時,這個績效和行為的層面才值得重視。績效層面的重要性自然要根據組織的目標和發展方向而定。當績效差異影響到組織目標的實現與組織的未來發展時,就必須分析影響績效的原因和根源:是欠缺適當的知識技能?是環境上的限制或制約?是缺乏適當的誘因或動機?還是員工的身心健康狀況不佳?這主要由組織的上層領導來分析,並確認是否有進行培訓的必要。

3、培訓員工是否是最佳的途徑。當績效和行為差異是因為個人能力不足,或因員工態度信念不合,或因主管不積極參與員工培訓所引起,員工或主管的培訓便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培訓不僅僅能提高員工的技術和工作能力,尤其是能夠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觀念。但是,培訓是否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還應考慮培訓成本和績效差異所造成損失的比較,如果不經過這種比較,將會導致培訓邊際效用的減少,使最終效用受到影響。

三、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的需求分析

所謂的培訓需求分析是指在規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之前,由培訓部門、主管人員、工作人員等採取各種方法和技術,對各種組織及其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鑒別與分析,以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培訓內容的一種活動或過程。培訓需求分析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規劃的前提,也是進行培訓評估的基礎,因而它是搞好培訓工作的關鍵。如何進行培訓的需求分析,一般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 組織分析。

培訓需求的組織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組織的目標、資源、特質、環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確地找出組織存在的問題與問題產生的根源,以確定培訓是否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培訓需求的組織分析涉及到能夠影響培訓規劃的組織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對組織目標的檢查、組織資源的評估、組織特質的分析以及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組織分析的目的是在收集與分析組織績效和組織特質的基礎上,確認績效問題及其病因,尋找可能解決的辦法,為培訓部門提供參考。一般而言,組織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幾個重要步驟:

(1)組織目標分析。明確、清晰的組織目標既對組織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也對培訓規劃的設計與執行起決定性作用,組織目標決定培訓目標。比如說,如果一個組織的目標是提高產品的質量,那麼培訓活動就必須與這一目標相一致。假若組織目標模糊不清時,培訓規劃的設計與執行就顯得很困難。

(2)組織資源分析。如果沒有確定可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就難以確立培訓目標。組織資源分析包括對組織的金錢、時間、人力等資源的描述。一般情況下,通過對下面問題的分析,就可了解一個組織資源的大致情況。

·金錢。一分錢一分貨。組織所能提供的經費將影響培訓的范圍和深度。

·時間。對組織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培訓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如果時間緊迫或安排不當,極有可能造成粗略的培訓結果。

·人力。對組織人力狀況的了解非常重要,它是決定是否 培訓的關鍵因素。組織的人力狀況包括:工作人員的數量、工作人員的年齡、工作人員對工作與單位的態度、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知識水平、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等。

(3)組織特質與環境分析。組織特質與環境對培訓的成功與否也起重要的影響作用。因為,當培訓規劃和組織的價值不一致時,培訓的效果則很難保證。組織特質與環境分析主要是對組織的系統結構、文化、資訊傳播情況的了解。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系統特質。指組織的輸入、運作、輸出、次級系統互動以及與外界環境間的交流特質,使管理者能夠系統地面對組織,避免組織分析中以偏概全的缺失。

·文化特質。指組織的軟硬體設施、規章、制度、組織經營運作的方式、組織成員待人處事的特殊風格,使管理者能夠深入了解組織,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

·資訊傳播特質。指組織部門和成員收集、分析和傳遞信息的分工與運作,促使管理者了解組織信息傳遞和溝通的特性。

對上述問題和特性的了解,將有助於管理者及培訓部門全面真實地了解組織。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在於了解與績效問題有關的工作的詳細內容、標准,和達成工作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結果也是將來設計和編制相關培訓課程的重要資料來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經驗的員工積極參與,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與資料。工作分析依據分析目的的不同可分為兩種:

(1)一般工作分析。一般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任何人能很快地了解一項工作的性質、范圍與內容,並作為進一步分析的基礎。一般工作分析的內容為:

·工作簡介—主要說明一項工作的性質與范圍,使閱讀者能很快建立一個較為正確的印象。其內容包括:工作名稱、地點、單位、生效及取消日期、分析者、核准者等基本資料。

·工作清單—工作清單是將工作內容以工作單元為主體,並以條列方式組合而成,使閱讀者能對工作內容一目瞭然。而每項工作單元又可加註各工作的性質、工作頻率工作的重要性等補充資料,這對員工執行工作,管理層進行工作考核和進行特殊工作分析皆有益處。

(2)特殊工作分析。特殊工作分析是以工作清單中的每一工作單元為基礎,針對各單元詳細探討並記錄其工作細節、標准和所需的知識技能。由於個工作單元的不同特性,特殊工作分析可分為下列數項:

·程序性工作分析。程序性工作就是具有固定的工作起點、一定順序的工作步驟和固定的工作終點等特性。程序性工作分析主要強調工作者和器物間的互動關系。程序性工作分析就是通過詳細記錄工作單元的名稱、特點、標准、應具的知識技能、安全及注意事項、完整操作程序等,為員工的培訓和培訓評估提供依據。

·程式性工作分析。程式性工作分析多無固定的工作程序,對工作原理的了解和應用程度要求也較高,其工作內容主要強調工作者和系統間的互動。完整的程式性工作分析依序可分為四個部分。

系統流程分析—主要是應用電腦流程的概念和符號,描繪系統間重要元件的關系,並配合簡單的文字,說明系統背後的基本原理。

系統元件分析—主要是針對系統中每一元件列出其正確名稱和功能,以建立工作者的共同認知,減少溝通障礙,並作為檢修的基礎。

程式分析—主要是探討系統中的作業流程,其重點是了解系統如何正常運作分析內容包括系統狀況、特殊標准、指標、操作、影響等。

檢修分析—主要是探討如何檢修並排除系統不正常運作所需的診斷流程與知識。檢修分析集中於探討診斷分析所需的知識和診斷過程中所必須使用儀器的知識技能。檢修分析的內容應有應具備的知識、可能的故障、原因、修正措施等。

·知識性工作分析。知識性工作屬於內在思維的工作行為,可以說是人與人,或人與知識間的交流互動,而且是以不具形體的知識為橋梁,進行理性的思考、溝通與協調,以達成工作需求。知識性工作分析是一種研究程序,它能夠幫助管理者確認影響工作績效的有關重要知識。

工作分析是培訓需求分析中最繁瑣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對工作進行精確的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才能編制出真正符合企業績效和特殊工作環境的培訓課程來。

3、工作者分析。

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過分析工作人員個體現有狀況與應有狀況之間的差距,來確定誰需要和應該接受培訓以及培訓的內容。工作者分析的重點是評價工作人員實際工作績效以及工作能力。其中包括下列數項:

(1)個人考核績效記錄。主要包括員工的工作能力、平時表現(請假、怠工、抱怨)、意外事件、參加培訓的記錄、離(調)職訪談記錄等。

(2)員工的自我評量。自我評量是以員工的工作清單為基礎,由員工針對每一單元的工作成就、相關知識和相關技能真實地進行自我評量。

(3)知識技能測驗。已實際操作或筆試的方式測驗工作人員真實的工作表現。

(4)員工態度評量。員工對工作的態度不僅影響其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發揮,還影響與同事間的人際關系,影響與顧客或客戶的關系,這些又直接影響其工作表現。因此,運用定向測驗或態度量表,就可幫助了解員工的工作態度。

4、培訓需求的戰略分析

傳統上,人們習慣於把培訓需求分析集中在個體和組織需求的層次上,並以此作為設計培訓規劃的依據。一般說來,集中於個體與組織的需求,往往是對組織過去與現在的需求比較敏感。但是,當組織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時,那種集中於過去和現在的需求分析將會引起組織資源的無效應用。過去,組織變革緩慢而微小,未來的需求經常是過去傾向的邏輯延展。但現在這種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培訓需求的未來分析,即戰略分析,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被提到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之上。

培訓需求的戰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優先權的改變。引起組織優先權改變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

·新技術的引進。如資料處理能力的提高使組織的結構、功能、性質等發生革命性改造。

·財政上的約束。由於面臨財政緊缺問題,各種層級的組織都把它們的規劃削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或者乾脆完全終止規劃。

·組織的撤銷、分割或合並。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原有組織承擔的任務已經完成或根本不存在,這就需要撤銷組織。分割或合並是指把一個單位分成幾個單位或把幾個單位合並成一個單位,工作重心發生轉移。

·各種臨時性、突發性任務的出現。外界環境的變化,引起各種臨時性、突發性任務的出現,需要建立新的組織,或改變原有的組織,以解決這些任務。

以上因素的變更,則要求培訓部門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中不能僅僅考慮現在的需要和建立在過去傾向基礎上的服務提供,它必須是前瞻性的。它必須決定未來的需要並為他們作準備,盡管這些需要同現在的需要可能完全不同。

(2)人事預測。由於組織的大部分預算是花在人事部門上,因此,人事預測是很重要的。人事預測主要包括需求預測和供給預測。需求預測主要是考察一個組織所需要的人員數量以及這些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對於穩定性組織而言,過去的傾向無疑是未來需求的指示燈,而對於經歷巨大變革的組織來說,過去的傾向需要只有和其他預測技術結合起來才可確定未來的需求。供給預測不但要考察可能參加工作的人員的數量,而且要考察這些人員所具有的技能狀況,以便為人員的僱傭、培訓與再培訓提供依據。在人事預測過程中,還應注意和發揮各方面專家的作用,並注意徵求工作人員的意見,這樣培訓需求分析才切實可行,才可真實反映組織的未來發展狀況。

(3)組織態度調查。在培訓需求的戰略分析中,收集全體工作人員對其工作、補償金、救濟金、同事等的態度和滿意程度也是很有用處的。因為,對組織態度的調查能夠幫助查出組織內最需要培訓的領域;是否需要培訓以外的方法;而且還能找出和確認那些阻礙改革和反對培訓的領域。一般來說,了解工作人員對組織的態度及滿意程度應立足於利益領域。例如,根據工作人員對組織滿意程度的不同,就可以表明他們對組織的態度與看法。

·我收到的補償金是可觀的。

·我為之匯報的人設置了清晰的問題。

·在我的工作團體中有一種信任和開放意識。

·告訴別人為組織工作我感到很自豪。

通過調查,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並了解到:是否有人認為組織中的個人或團體缺乏技能?是否有人認為組織缺乏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管理技能?組織是否被認為觀念復雜?組織和個人利益被認為是一致還是沖突?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將產生不同的培訓與組織開發。如果是技術能力方面的問題,那麼進行傳統的培訓是適宜的;如果是人際關系方面的原因,則需要進行管理培訓;如果是觀念認同的問題,就需要重新確定組織目標或作出解釋;如果是工作人員與組織之間的一致性較差,就需要加強職業生涯的開發。總之,組織態度的分析對組織的培訓與開發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對以上問題的分析結果,就可以幫助培訓部門列出一張代表其培訓需求的清單,並以此作為將來設置培訓課程的基礎。完整、科學的培訓需求分析,是確保工作、績效、培訓高度契合的基礎。

四、人力資源發展與培訓需求分析的意義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重要性也日趨突出。作為培訓活動首要環節的培訓需求分析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它在現代培訓活動中具有其重要的意義。

1、確認差異。培訓需求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確認差異,即確認績效的應有狀況同現有狀況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實際的績效與理想的、標準的、或預期的績效間的差距。績效差異的確認,有助於找出影響績效問題的真正根源,有助於尋找出解決績效問題的有效方法。

2、改變分析。需求分析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改變分析。由於組織中發生的持續的、動態的變革代表了一種潮流,因此改變分析對培訓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組織發生變革時(不管這種變革涉及到技術、程序、人員,還是涉及到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問題),組織都有一種特殊的、直接的需求,這就迫使培訓部門在制定合適的培訓規劃以前迅速地把握住這種變革與需求,對培訓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透視,以適應組織變革。

3、提供可供選擇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培訓需求分析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它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方法。假如人事部門預測,本組織需要一批營銷專家,這便出現這樣幾種選擇:一是對已經工作的營銷人員進行再培訓;另一個是僱傭已經獲得高薪的、非常有資格的營銷專家;再就是僱傭一些低薪的、缺乏資格的人員,然後對他們進行大規模的培訓,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就為培訓部門提供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4、決定培訓的價值和成本。好的培訓需求分析還可使管理人員把成本因素引入到培訓需求分析中去。即考慮「不進行培訓的損失與進行培訓的成本之差是多少」,如果不進行培訓的損失大於進行培訓的成本,那麼培訓就是必需的、可行的;反之,如果不培訓的損失小於培訓的成本,則說明目前還不需要培訓或不具備培訓的條件。

5、形成一個研究基地。培訓需求分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夠形成一個培訓規劃開發與評估的研究基地。一個好的需求分析能夠確定培訓的需要,確立培訓的內容,指出有效培訓的戰略等。同時,在培訓之前,通過研究這些資料,還能夠建立起一個標准,並依此標准評估培訓項目及其培訓結果的有效性。

6、能夠獲得內部與外部的支持。工作人員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的忽視,組織應對此承擔責任。如果一個組織能夠證明信息和技能能被工作人員系統地接受和掌握,它就可以避免或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一般來說,工作人員通常會支持建立在堅實的需求分析基礎之上的培訓規劃,特別是當他們參與了培訓需求分析過程時。讓工作人員參與培訓需求的分析和培訓規劃的制定,這就為培訓活動獲得各方面的支持提供了條件。

㈨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有哪些方法

1、現狀規劃法
人力資源現狀規劃法是一種最簡單的預測方法,較易操作。它是假定企業保持原有的生產和生產技術不變,則企業的人資源也應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即企業各種人員的配備比例和人員的總數將完全能適應預測規劃期內人力資源的需要。在此預測方法中,人力資源規劃人員所要做的工作是測算出在規劃期內有哪些崗位上的人員將得到晉升、降職、退休或調出本組織,再准備調動人員去彌補就行了。
2、經驗預測法
經驗預測法就是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對人力資源進行預測的方法,簡便易行。採用經驗預測法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業進行預測,預測的效果受經驗的影響較大。企業在有人員流動的情況下,如晉升、降職、退休或調出,等等,可以採用與人力資源現狀規劃結合的方法來制定規劃。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3、驅動因素預測法
找出企業經營活動中對人力資源需求影響最大的因素,預測驅動因素的變動,進而預測人力資源需求。
4、多元回歸預測法
不只考慮時間或產量等單個因素,還考慮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對人力資源需求的影響。多元回歸預測法不是單純的依靠擬合方程、延長趨勢線來進行預測,更重視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它運用事物之間的各種因果關系,根據多個自變數的變化來推測各變數的變化,而推測的有效性可通過一些指標來加以控制。需要藉助計算機進行計算。
5、描述法
描述法是人力資源規劃人員可以通過對本企業組織在未來某一時期的有關因素的變化進行描述或假設,並從描述、假設、分析和綜合中對將來人力資源的需求進行預測規劃。由於這是假定性的描述,因此人力資源需求就有幾種備擇方案,目的是適應和應付環境因素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人力資源需求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語言編譯連接快捷方法 瀏覽:399
手指震動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620
泡腳包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2
研究物質的重要方法 瀏覽:902
玻璃去除貼紙殘留膠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59
分開毛線簡便方法 瀏覽:389
九層塔的詳細種植方法 瀏覽:513
畢業論文研究方法如何體現出來 瀏覽:640
大數除法計算簡便方法 瀏覽:810
接地檢測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503
單開三孔控制安裝方法 瀏覽:445
回風取暖爐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52
問卷相關分析方法 瀏覽:309
賀卡立體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74
耳聾有哪些方法治療 瀏覽:879
小金毛弓形蟲治療方法 瀏覽:319
陽其參減肥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24
熟琵琶蝦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996
手機淘寶賬號賣家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5
計量資料可以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