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育人種志研究的方法術語有

教育人種志研究的方法術語有

發布時間:2023-02-08 05:45:58

什麼是人種志的核心方法

參與觀察。人種志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參與觀察,包括與研究對象長期居住、直接聯系、反復觀察、詢問、閑聊等,在自然情境中收集資料。參與觀察是人種志的核心方法。收集資料的技術包括:生活史、面談、問卷、文獻、錄音、錄像、事件分析等。

⑵ 教育技術學導論的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版本

圖書信息
作者: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主編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2-1
版次:1頁數:167字數:260000
印刷時間:2007-8-1開本:紙張:膠版紙
印次:I S B N:9787040166538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學生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發展概述、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教育技術學的技術基礎、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教育技術學的專業方向、教育技術學的新興研究方向等。本書重點介紹不同專業方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盡可能從一個大學新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角度入手選取內容;同時盡量採用案例、示例、圖示等直觀手段描述課程內容,內容全面。不同學校可根據其實際需求選擇其中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用書。
編輯推薦
本書的設計理念是:一要力圖使學科發展歷史、學科性質、學科領域、學科研究方法等內容完整而准確,幫助學生把握和理解本學科的特徵;二要全面地為學生展示本學科在主要方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使學生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有所了解,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正確引導學生設計其發展方向;三要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使學生在學習策略、學習能力上得到提高與改善。
目錄
第一章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發展概述
第一節教育技術的發展沿革
一、技術、教育技術及其發展概述
二、國外教育技術發展沿革
三、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簡史
四、教育技術領域定義的發展演變
第二節教育技術學的學科體系
一、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
二、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范疇與內容
第三節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體系的發展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培養目標
三、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課程體系
第二章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學習理論
一、學習理論概述
二、信息技術與有效學習
第二節教學與課程論
一、教學過程
二、教學結構
三、課程理論
四、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程與教學
第三節系統科學與傳播理論
一、系統科學理論概述
二、傳播的概念及其與教育的關系
三、系統科學與教育傳播的關系
第三章教育技術學的技術基礎
第一節技術觀與教育技術
一、技術觀的流派
二、技術觀對教育技術的啟示
第二節視聽技術
一、視覺型媒體
二、聽覺型媒體
三、視聽覺型媒體
第三節多媒體計算機技術
一、概述
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第四節網路與通信技術
一、概述
二、網路系統
三、網路與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第五節人工智慧技術
一、概述
二、智能教學系統
第四章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概述
一、研究方法的含義
二、研究方法的分類
第二節教育技術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實驗研究方法
二、質的研究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
四、人種志研究方法
五、開發性研究方法
六、對話分析研究方法
七、調查研究方法
第三節如何進行教育研究設計
一、明確研究問題
二、文獻檢索
三、數據資料的分析
四、研究結果的判斷和推理方法
第四節調查研究方法的運用
一、確定調查課題和調查項目
二、選擇調查對象
三、確定調查方法與手段
四、制定詳細的調查計劃
五、實施調查
六、整理與分析調查資料
七、撰寫調查報告
第五節研究論文的撰寫與評價
一、研究論文的結構
二、研究論文的評審標准
三、國際GcccE會議論文評審指標
四、實驗報告評價標准
第五章教育技術學的專業方向
第一節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
一、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研究
二、信息技術條件下教與學的研究
三、教學系統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育
一、什麼是信息技術教育
二、怎樣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三、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數字媒體技術
一、數字媒體技術概述
二、數字媒體的採集與製作
三、數字媒體的應用
第四節教育軟體的設計與開發
一、教育軟體概述
二、教育軟體設計與開發的基礎
三、教育軟體的設計與開發過程
四、教育類其他軟體的開發
第五節現代遠程教育
一、遠程教育概述
二、遠程教育的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
三、遠程教育平台
四、遠程學習的關鍵特徵與學習支持
五、遠程教育管理與人員素質
第六章教育技術學的新興研究方向
第一節企業電子培訓與績效技術
一、E-leaming在企業中的應用
二、績效技術
第二節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
一、知識與知識管理
二、知識管理的應用
三、知識工程簡介

⑶ 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具體包括什麼方法

研究方法

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

研究方法分類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4、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

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5、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6、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7、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8、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9、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11、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12、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3、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

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

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4、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5、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6、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17、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8、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

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

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3)教育人種志研究的方法術語有擴展閱讀

研究方法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

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

梁啟超認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與培根的歸納法有關。他指出,近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中世紀社會的差異很多,但一個顯著差異就是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成為道德、政治、技術、器物等領域的進步的基礎。

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因而吸收西學研究方法,推動科學研究方法的變革,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是勢在必行。從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伽利略、培根等科學家所倡導的科學實驗方法,不僅為近代自然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在自然科學與宗教神學、經驗哲學的激烈斗爭中取得了勝利。

從16世紀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到17世紀末牛頓經典力學的完善,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成為人們定量表述自然規津的一種知識體系。

最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人們的科學觀、自然觀,導致了科學與工業的結合,使人類歷史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不少科學家都非常重視對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甚至認為,一切理論探討都可以歸結為對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

特定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種程度上表徵著該學科的完善程度。如經濟理論發展是與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密不可分的。

藉助於數學方法,使經濟學對經濟規范的描述更加清晰、精確,邏輯性更為嚴密;通過使用抽樣調查、談話法等,使行為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學科。

自古典經濟學開始,天文學、力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發展都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情報學的發展也藉助了數學、計算機科學、認識知識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其研究內容更加廣泛,研究問題的角度更新、更有深度。

現在科學的發展正呈現出一個雜交化、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學科間的交叉與整合日益加強,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進。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

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研究方法是人們解決科學問題時所採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徑和規則,它對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義。

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實驗方法、歸納方法、實證方法都要求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和對結論的檢驗,是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解釋,這其中要求研究人員有一種「求真」與「平等」精神。

唯物辯證法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求科學研究人員有整體的、變動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文主義的研究方法則要求關注人的生命與權利,肯定人的價值,它有助於培育科學研究者的主體性、原創性和獨立性,培養其「獨立」精神。

研究方法對於學術爭鳴中的「平等」規范和學術評論中的「量性統一」同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應該努力把研究方法應用於科學研究中,並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轉換成科學研究的規范。

(3)教育人種志研究的方法術語有擴展閱讀來源:網路研究方法

⑷ 教育人種志研究名詞解釋

教育人種雜志研究名詞解釋,這就是把教育的人分了類,然後對他們進行研究,更看他們最後的志向,還有他們最後的程度

⑸ 教育學術研究是一種能力要善於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以下術語研究話語體系的是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⑹ 質性研究的相關理論及方法

ground theory(根基理論):
現象學:
認識論epistemology: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實地勘察調查法(Fieldwork):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視覺分析(visual analysis);
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⑺ 什麼是「人種志/實驗 」

人種志(ethnography) 田野研究的一種方法,主要從人類學發展而來,指的是研究者努力深入某個特殊群體的文化之中,「從內部」提供有關意義體系與行為習慣的報告。這種方法凸顯了研究者不得不縮短的文化距離,如果他們欲使被研究的群落或群體容易讓人理解的話。人種志學者廣泛搜集用來描繪一個社會群體之狀貌的素材,「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里介人人們的日常生活,觀察發生的事情,傾聽人們所說的一切,詢問各種問題」(Hammers lev and Atkinson)。這么做的時候,人種志特別診視語言的共同性——以至於這種方法也同交談分析連在一起。人種志一般與人類學或社會學的分支相連,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主張符號互動論的芝加哥學派,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它與心理學里參與式觀察的重疊。訓練有素的人種志研究者旨在理解各種團體與群落之內的文化價值觀,這些內容對涉及其間的人們來說具有必不可少的意義。將這種觀察所得加以詳細記述就可獲得深一層的交流,因為人種志的著述會以獨特的方式提供原味的引語、生活的歷史與個案的研究:這些出版物常常對各種各樣的讀者都是可用的,因為其作者注重對實際發生的事件進行如實的、詳盡的描述。

人種志研究的典型包括Beynon(1985)對南威爾士中學班級的研究,Barbera—Stein(1979)對照料學齡前兒童的日托中心的研究,Saunders與Turner(1987)對賭場(betting offices)的觀察。不管研究的目的究竟何在,其職責都在於進入現場,獲得對那些被定義為共享特定文化價值觀的群體所做的定性分析。盡管這種方法得到許多支持,對於那種沒有什麼成效的實驗研究方法,或是膚淺的、定量的問卷調查方法來說,它是一種替代性的選擇,但是,我們應該注意人種志里隱含的潛在含意——「外部存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它有別於社會研究者的學術框架。其實,人種志的著述有時反映的是研究者對種族身份的尋求,而不是對種族價值觀的闡釋。

雖然這種方法在具體闡明理論與引發實際的研究工作兩個方面都有許多優勢,但某些批評還是應該留意。觀察可以是公開的或隱蔽的——後者意味著研究者對觀察群體進行滲透的程度,以及對某些方面可能歪曲或傷害群體成員的信息進行公開的可能性。與這種道德問題相伴的,還有研究者為取得支持其預設假說或理論的證據而對各種文化的「打劫」——定性材料是那麼容易被操縱,又是那麼容易得到選擇性的刪節。但是,即使假定研究者為人正派為學嚴謹,也還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真實的可能性,即人種志研究者提供的是關於群體如何行事與如何感知其世界的一種功能性的敘述,沒有包括關於該群體在某種社會等級里的經濟與政治關系方面更具結構意味的視角。基本上,人種志研究里可能有大量的描述性內容,而缺少解釋或理論建構。

另一層顧慮針對的是,研究者難於真正達到對另外群體的觀念與/或語言的理解——特別是當諸如階級這樣的屏障存在之時(注意中產階級幾乎不大可能成為人種志研究的考察對象)。最後,即使研究者與被研究群體達到融合的程度,我們還是應該問一下,當研究者完成項目而又去進行新的研究時,那些被留在其身後的人們又怎麼著呢?

實驗(expriment) 一種按科學程序進行控制的狀態或過程,其間,經過選擇的變數被孤立,然後進行經驗觀察式的詳細研究,以便驗證某種假設。比如,一個經過設計用來驗證某個廣告有效程度的實驗項目,可能將受眾是否選擇廣告所說的產品作為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因變數會受到諸如產品包裝的顏色與質量、接受實驗的是男性還是女性等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的影響。這一系列操縱每個變數(或變數合成)而排除其他變數(與其他變數合成)的實驗,被精心設計以確認究竟廣告里的哪些構成因素在說服購買者方面最有效果。

體現於實驗設計與實施中的偏誤,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實驗數據的解釋等問題,不斷受到人們的著重強調(比如,參閱榮格1971)。實驗室常常作為人為的設置而用於實驗過程,雖然並非總是如此。這是因為在自然環境下變數總是不能得到控制,而在真實的「外部」世界內也不能觀察這種控制的效果。這里的問題在於實驗所設計的是一種高度人為化的狀態,它有利於獲得自信的推斷而排除與非實驗室情景的沖突。因此,實驗就面臨兩個需要考慮的主要事項第一,實驗室的實驗能夠代表「真正的生活」環境到什麼程度。第二,實驗樣本能夠代表全部人口到什麼程度。這兩個要點提出了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在實驗室里用觀察實驗法而產生的數據是否具有可靠性與普遍性。

實驗性的研究方法在效果研究的傳統里比較通行,它與傳播學里皮下注射模式的研究關系密切。一個典型的研究方案,會涉及一種控制的狀態與一種實驗的狀態。就像讓實驗組接觸「異常」狀態,而由控制組以「正常」的事態提供某些平行比較的內容。受到觀察的行為模式所顯示的任何差異,據稱都可歸於實驗的控制問題。比如,我們可能對電視上的暴力內容影響兒童的問題感興趣。我們的研究就不得不盡力把觀看非暴力節目,同觀看暴力節目與從不觀看任何電視節目的不同效果區別開來。於是,就有下列三組人員會得到詳細考察:

A組:觀看暴力節目

B組:觀看非暴力節目

C組:從不看電視節目

C組構成一個控制組,因為它的作用是作為一個基準,我們可以以此來檢測觀看電視的效果,不管節目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小組里的所有兒童都按照某種方式接受檢測——在觀看節目之前與之後(A組與B組),或者某些其他行為(C組)。然後將他們的不同表現進行對比。不過,人們難於控制所有在研究這種傳播活動時可能起作用的干擾性變數。比如,僅僅是處於實驗室的條件下,作為某些人為狀態的受騙者,控制對象的行為就可能輕易受到影響。對那種有關實驗設計里包含控制組一類的經驗論與客觀性的主張保持批判性頗為重要。

⑻ 在哪些研究方法中研究者本人就是重要的研究工具

在行動研究、質的研究、人種志研究的
研究方法中研究者本人就是重要的研究工具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質的研究就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與定量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相對的概念,也稱質化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定性研究是指通過發掘問題、理解事件現象、分析人類的行為與觀點以及回答提問來獲取敏銳的洞察力。幾乎每天在每個工作場所和學習環境下都會進行定性研究。
人種志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交互作用」的實地調查研究,試圖在研究現場發現有意義的東西,可以應用於各種情境。

⑼ 人種志研究方法

人種志研究方法如下:

人種研究方法最早由Leininger提出的,種是世界人類種族的簡稱,是指人類在一定的區域內,歷史上所形成的、在體質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性狀(包括膚色、眼色、發色和發型、身高、面型、頭型、鼻型)

民族志,又稱人種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的一種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實地調查(Field Research)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閱讀全文

與教育人種志研究的方法術語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部創傷出血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瀏覽:473
白菜食用方法 瀏覽:44
金邊吊蘭爛心的治療方法 瀏覽:558
調洪演算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618
桔子種子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55
視頻號電腦直播方法 瀏覽:600
氨瓶的使用方法應注意什麼 瀏覽:122
累積計算方法 瀏覽:374
用什麼方法戒煙快 瀏覽:42
如何改善關系的好方法 瀏覽:162
倉鼠戶外浴室安裝方法 瀏覽:496
絕地求生的快速上分的方法 瀏覽:379
短期經驗決策分析方法的特點 瀏覽:640
蘋果x指紋鎖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00
日產逍客變速箱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97
計算方法第 瀏覽:62
湯臣倍健維生素c食用方法 瀏覽:107
家庭教育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05
蝗蟲解決方法 瀏覽:474
涼的種植方法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