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江村經濟的定性跟定量研究方法

江村經濟的定性跟定量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07 02:49:35

① 《江村經濟》序中馬林諾夫斯基說社會人類學者工作是好古,獵奇,不切實際的,這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江村經濟》是費孝通的成名作,他的導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江村經濟》開創了人類學研究的新領域。之前的人類學研究大多是研究某一個原始部落、傳統集群,比如薩摩亞人、特羅布里恩群島土著、安達曼島人等等,意圖通過研究原始的、遠古的部落了解人類發展,但這畢竟脫離了現代社會。
但江村經濟不同,江村經濟是第一本系統的由本民族研究者研究本族群的現代社區,研究自己所生活的社群,這一研究極大地拓寬了人類學的研究領域,因此馬林諾斯基才會給予如此高的評價,並說之前社會人類學者工作是好古、獵奇、不切實際的。

② 江村經濟的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書,是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區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通過本書,讀者能夠看到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模式,寫下了諸多不朽篇章。本書推出的是學界公認的農村社會經濟及其制度調查研究的代表作及成名作:《江村經濟》和《祿村農田》二文。可供社會學工作者和教學者參政。

③ 如何理解人類學和社會學

社會學與人類學(廣義上的的人類學還包括民族學、體質人類學,在部分國家還包括考古學。國內的話民族學和人類學基本分不清,你可以當作一個學科兩個名字)在發展的過程中,共享許多知識源泉。那些歐洲古代的先哲都對這兩個學科有著深遠的影響。近代的塗爾干、韋伯和馬克思同時是兩大學科知識理論的主要根源或基石。但不一樣的是,人類學家在使用這些理論來發展人類學知識體系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研究社會的特色及當地人的觀點。而社會學則更側重如何讓整體社會良性運行。
在研究對象上,早期社會學更側重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研究,而人類學更側重於非西方的或少數民族社會的研究。雖然到現代,兩個學科都將自己的研究范圍擴大到了對方的領域里,但是仍然在某種程度上能看到兩個學科還遺留著這樣的研究偏好。
在哲學觀上,人類學帶有強烈的主觀論色彩,以本體論為基礎,文化相對論的泛濫也使其帶有濃厚的唯心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而社會學則強調自己有客觀性。相對於人類學,社會學認識論和現實主義色彩更強烈一些。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你可以把社會學和人類學視為一個客觀論,一個主觀論的兩個緊密聯系的學科。
在分支學科上,社會學有很強的分殊化和專業化傾向,但是人類學則強調研究對象在世界民族志中的地位,以及在其整體社會文化脈絡中的作用與意義。因此,人類學家需要掌握更多關於其研究對象的知識,包括語言、宗教、政治、親屬、歷史、社會結構等等,不過因為早期的人類學研究的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社會,所以這個難度也不大。不過近現代,因為開始研究復雜社會,所以人類學也開始和社會學一樣,有分殊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了。
研究方法上,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其實是可以互通的。但是,人類學主要使用田野調查的手段,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而社會學則更多的使用問卷調查的手段,定量研究的方法。但是我們也可以見到許多人類學家去發問卷,也可以見到社會學家去搞田野。

④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江村經濟》(費孝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LuvxtZMpSNq735awCIpa-w

提取碼: twe2

書名:江村經濟

作者:費孝通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1-3

頁數:356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專著,是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區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因此,這本書將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4歲起在母親創辦的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就讀於東吳大學醫預科、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清華大學研究院,後留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里程碑。論著甚豐,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祿村農田》(1943)、《生育制度》(1947)、《鄉土中國》(1948)、《鄉土重建》(1948)、《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1992)、《費孝通文集》(1999)等,論文多篇。1980年3月,國際應用人類學會授予他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名譽獎;1981年11月,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向他頒發了該年度赫胥黎獎章。

⑤ 人類學和社會學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社會學: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

2、人類學:人類學是一門從生物學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

二、起源不同

1、社會學起源: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一門現代學科。

2、人類學起源:人類學起源於歐洲和美國學者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對現代西方技術文明以外的社會的研究,被稱為「野蠻」、「原始」、「部落」、「傳說的」、「有文字前的」社會。



三、研究方法不同

1、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主要有兩種類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實證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訪談、參與觀察和統計研究等方法。歷史社會學屬於定性的社會研究方法。

2、人類學研究方法:

(1)整體觀

從社會文化和人的行為的各個層面和層面,我們研究社會的文化因素和行為,把社會或文化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2)文化相對論

這是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態度和文化評價,要求研究者客觀看待研究對象。一般來說,文化主題研究的方法是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待研究者的文化。

(3)跨文化比較

對不同文化的廣泛比較研究。

⑥ 讀《江村經濟》的態度問題和現實意義

聊聊昨天剛讀完的《江村經濟》吧。先扯個題外話,總有朋友關切地問「你讀這些奇怪的書幹嘛?有什麼意義?」,在中國人的自古意識里,讀書都是枯燥乏味且痛苦的(除非讀武俠色情之類的),所以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想說,苦你妹啊,讀書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讀書有讀書的樂趣,有人喜歡泡妞,有人喜歡旅遊,有人喜歡讀書,就這么簡單。讀書不見得非得有什麼現實意義,當然一定要說上幾點,也還是有的,拿《江村經濟》來舉個栗子。

1、真誠的讀書治學態度

人總是有欺騙他人和自我欺騙本能的,所以要純粹且誠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包括對自己誠實。在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敢讀《江村經濟》,因為這本書被捧為人類學或社會學的經典之作。我們有時候會假設自己讀過了,然後看到一些費孝通的觀點,就拿來直接用。

時間一長,我們就真的以為自己讀過了,然後就很難有勇氣拿起來讀了。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事實上我仔細審視自己,發現真正好好讀過的書並不多,而這樣的「假」讀過的書卻不少,汗顏之餘我得好好讀些原著,對自己誠實些。比如我連四大名著《西遊記》原著都沒讀完過(看電視劇、小人書這些不能算),朋友,你誠實點說,讀過沒?

另一件事是面對一本書的態度,最好的態度是沒有態度,不要有任何預設立場。但這也很難,我讀完《江村經濟》後打開豆瓣書評,不出所料,兩種態度,一種是通篇「知識分子的良心…高尚的情懷…這樣才是做學問」之類的溢美之詞,這種文章里邊一定不能用費孝通,要稱「費老」,這樣顯得很熟;第二種態度是一上來就說「我操,大名鼎鼎的江村經濟不過如此啊,被誇的過高了啊」之類的,這種文章里稱「老費」,這樣顯得不屑。

很遺憾這兩種態度的書評文章讀完之後給我的感覺都是沒讀就准備好了姿勢,第一種是跪著讀的,第二種是斜著眼讀的,前者准備好了贊美的東西,也贊不出新鮮的了,無非就那些;後者讀什麼都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勁兒。

2、《江村經濟》怎麼來的,該怎麼讀

1935年費孝通從清華研究生院畢業,又獲得了去英國公費讀博的資格,導師建議他出國前先實調一年,於是他和妻子王同惠一起去廣西大瑤山調研,結果那年冬天在大瑤山迷路失事,妻子去世。1936年夏天費孝通醫治後返鄉休息,在他姐姐的建議下,去老家邊的江蘇吳江縣開弦弓村調研了兩個月。然後在去英國的船上(那時候去英國開船得兩周多)整理資料成初稿。

後來費的導師馬林諾夫斯基覺得這個題不錯,建議費作為博士論文,於是1938年,28歲的費孝通寫了《開弦弓,一個農村的經濟生活》這篇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後推薦給書局出了書,改名《Peasant life in China》,後又經翻譯回國內出版,名為《江村經濟》。

所以,首先它是一個30歲左右學者的博士論文,因為是英國讀書時期的論文,所以是英文寫的,翻譯成中文後字數不多,全書200多頁,20萬字。所以讀這本書時,我們得去掉後來加在這本書和費孝通身上的光環,客觀的讀。

3、《江村經濟》寫了什麼,有何現實意義

作為一篇博士論文,我讀了首先是慚愧的,對比我在北大讀研時的碩士論文,費孝通顯然比我嚴謹、扎實地多,且對學術結構、文字要講究得多,有人會說「你丫也不撒泡尿照照,居然跟費孝通比」,嘿,這又是態度問題咯。其實費孝通實地調研才1個多月,加上船上整理資料時間半個月,博士論文寫的時間算兩個月吧,也就3個多月,但我們現在做學問有時候連3個星期都不願意深入……

開弦弓村是江蘇太湖邊的一個普通農村,費孝通的這篇論文從「家、財產、親屬關系、戶與村、職業分化、勞作日程、農業、土地佔有、貿易、資金……」等多個角度把這個村的經濟、文化生活做了一個詳盡的描述。

也許你會說,我去,我老家農村的啊,這我也會寫。非也,阿蘭德波頓說,我們生活在土地上,從來沒有像老鷹和上帝一樣睹其全貌。學術的作用是冷靜客觀整體,這樣才是一門科學。立題,然後建立一個框架,然後實地調研,過程中搜集數據、搜集信息、調整框架,所以學術書跟畫建築圖紙一樣,是精確的,冷靜的,但呈現出美感來。

《江村經濟》里結論性的東西很少,作者在提觀點和結論方面很謹慎,但它通過給出各個層面的數據和信息描述,讓政策制定者,包括我們讀者可以自己去推導一些觀點和結論,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任何變遷過程必定是一種綜合體,那就是:他過去的經驗、他對目前形勢的了解以及他對未來結果的期望。……正確地了解當前存在的以事實為依據的情況,將有助於引導這種變遷趨向於我們所期望的結果。

對這樣一個小的社會單位進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並不一定適用於其它單位。但是,這樣的結論卻可以用作假設,也可以作為在其它地方進行調研時的比較材料。這就是獲得真正科學結論的最好方法。

引兩段原文吧。至於《江村經濟》具體講了哪些東西,對我們現在的經濟生活、或者某位朋友的創業項目有什麼直接參照意義,恕我不多講了,我又不是羅胖,我不負責輸出所謂的「干貨」觀點,我只輸出態度和方法。

上面打過比方了,讀書有樂趣,和泡妞一樣。讓別人替你讀書告訴你干貨,就跟你讓別人替你泡妞,然後講給你聽一樣。有意思嗎?

⑦ 江村經濟的作者簡介

費孝通,享有世界名譽的著名社會學家,江蘇吳江人,早在學生時代即憑一本《江村經濟》一舉成名。是什麼造就了費孝通?人傑地靈的故鄉?思想「新潮」的父母?生逢其時的幸運?一個91歲老人的深情回憶不僅僅屬於自己,也屬於走過風風雨雨的百年中國。
年輕的費孝通在未名湖畔和清華園里度過了一生中最恬淡的日子,在這里,他遇到了良師和志同道合的伴侶,並逐漸確立了「要寫出中國人自己的調查報告」的理想,1935年夏天,他和新婚的妻子出發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在廣西大瑤山的實地調查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愛情上,都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1938年,費孝通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英文名為《中國農民的生活》,這篇文章使得靠桑蠶為生的「開弦弓村」從此成為國際社會學界研究中國農村的首選之地,它也把費孝通的命運和這座普通的江南水鄉、和歷經滄桑的中國農村工業緊緊連在了一起。
抗戰時期,費孝通來到了雲南,一面教書,一面繼續著他在農村的實地調查工作,並團結一批年輕、智慧、實乾的研究者,組成了一個有才華、有前途的學者集團——魁閣,戰時的生活自然艱難,但在西南聯大璀璨的學者群星中,費孝通的才華得以迸發,西南歲月在他許多傳世之作中也留下了烙印。
費孝通一生心無旁騖,致力於他所認定的學術道路,晚年的他依然在為中國農村工業的發展四處奔走忙碌。為了重建中國社會學,他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強了和世界學術界的交流,並十分重視對新一代學者的培養。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的費孝通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

⑧ 江村經濟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江村經濟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江村經濟讀後感1

關於《江村經濟》一書的意義,也許對於我們90後的一代來說,就是豐富了我們對於那個年代的歷史的了解。尤其是對我這樣的文科生來說,在歷史課上所了解的只是被教科書美化過的一部分,真正的歷史事實我們知道的少的可憐。而它其中所講的中國農民的生活也算是貼近我們的生活。

鄉村經濟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都了解到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以男性傳承,女性的地位低到塵埃。而本書詳細的寫出來了當時的狀況。在開弦弓這樣的一個小村莊里,封閉,自給自足,延續著以父系為主的家族傳承製度。我一直都覺得男女應該被平等對待,甚至於女性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因為正是有這樣一個群體,人類才得以延續下去。可是,本書中寫道:土地有限需要進行人口控制,這使殺害女嬰變得更為經常。而婦女只有在生下男嬰後,地位才會得到確認,以及女兒沒有資格繼承父母的家產等等。

我看到以後,回想起以前學過的知識,婦女的地位一直都是這么低。從西周一直延續的嫡長子繼承製,從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從教育制度上,從政治制度上,我們一直沒有重視過婦女的權利。而對於她們的幸福,她們的婚姻只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時候就像一件任人宰割的物品或者是生意場上,官場上的交換物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已經回不去了,沒有繼承權也沒有侍奉父母的權利,而婆家又不把她當自家人,甚至於她們連一個為自己找解脫的方法都沒有,只能「被離婚」。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至民國才得到緩解,可也只是輕微的緩解。而到如今,雖然一直在倡導男女平等,但是反過來問問,這真正做到了嗎?從下面這幾個例子來說:不允許驗胎兒的性別難道不是為了防止女嬰的死亡嗎?二胎政策為什麼是生女生才能生二胎,而男生就不可以,難道光是一個女兒不好嗎?男女性別比失調不也是因為這些才造成的嗎?以前看到過一個極端的例子,為什麼像李宇春這樣的中性女生會受歡迎,本質上還是對男性的尊崇。也許我這樣說顯得我有些極端,畢竟我也是女生,在看到女性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心裡會覺得產生共鳴。但是,女性受到不公平對待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事實。這也是我對這一章節特別有感覺的原因。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章農業,我來自浙江衢州,與現代大都市不同,那兒還保留著一些耕地沒有被蠶食。而作者從農田安排,種稻,科學與巫術等等都讓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家鄉郊區的那些土地。而作者無微不至的觀察,對各種細節的把握,以及他的社會調查方法是作為公共管理的學生需要具備的。身處同一片藍天下,我對自己家鄉的農業就一無所知。

還有第十一章的土地所有制問題,通過考察中碰到的例子說明,讓人身臨其境,充分展示了當地甚至那時候的農民對村莊公共土地,河流湖泊的認識,同時他們也有對土地的依戀和期待愛護。這種表達,將自己的所見所想能夠通過簡練的語言說出,讓其他人明白。這種能力也是我們通過社會調查方法這個課程應該要學會的。也讓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前段時間的穹頂之下,柴靜自立自費耗時一年拍的紀實片在短時間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然而隨後接踵而至的是各種負面消息。有人說她是得到了美國某個實驗室的贊助,也有人爆料她的私生活如何如何。在國外呢,她享有的是良好的聲譽,曾經被稱為央視記者中的女英雄,報道了很多其他記者不敢報道的內幕。而費孝通呢,剛開始在國內鮮為人知,在國外卻引起了巨大反響,有人將這本書當作研究中國農民的教材。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不缺乏能調查,能報道,肯紀實的人。像費孝通教授一樣肯為造福社會的調查報道奮斗一生的人大有人在,少的只是我們對這些英雄的敬重和愛惜。

江村經濟讀後感2

第一堂,社會學與生活任老師極力推薦了這本書,外國人了解中國的必讀刊物,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里程碑——《江村經濟》。帶著好奇和瞻仰,我翻開了書的第一頁。

有一個地區是中國東部,有一個小村莊叫開弦弓村,小范圍的深入實地調查,從宏觀入微觀,透過微觀分析宏觀,傳統力量與行動力的交融、合作,在當時那個局勢,社會制度如何變革,人們的固有思想和社會組成方式讓這個小村莊極具那是的中國社會特色,以它作為一個縮影,在農戶聚集的緊湊居住區內展開研究,天時地利為這次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在前言中,我了解到開弦弓村是當時中國國內蠶絲業的重要中心之一,把它作為在中國工業變遷過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從工廠代替家庭手工業系統的變化中探索社會問題。全書從區域、人際關系和生存三個方面進行細致的論述,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反映出一個作者亦或是學者實事求是的立場和客觀務實的科學精神。書的內容很豐富,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對於「家」這個單位的剖析。

農村中的基本社會群體就是家,相比於目前對其較為狹義的理解,在當時的開弦弓村,它代表著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是促進社會延續家庭成員間合作的基本單位。

因為當時受傳統封建思想及經濟壓力的影響,嬰兒死亡率較高,各種各樣在現在看很荒誕的想法在當時的社會中卻成為眾人默許的規矩,「滿月」剃頭,名義過渡子女,冷漠的態度換取一個心理安慰,不知這是否是一種思想上的悲哀,但不贊成並不意味著不能夠理解,至少站在此刻看當時的`現狀。我可以理解這種現象的存在,因為傳統舊思想的束縛讓學習不感興趣、不重視,對產婦的不關懷顯得不足為奇,這是一種事實更是一段無法更改的歷史。

關於對開弦弓村婚姻問題的描述,我也十分感興趣。首先,和其他地區一樣,兒女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安排並且服從這種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配的雙方互不認識,在訂婚後還要互相避免見面,可是,為什麼此類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失敗率並不如我們認為的那麼高?或許是當時以離婚為恥,或許是當時真愛和自由對他們而言不可遇也不可求,其中還介紹了表親婚姻與「小媳婦」,一個女孩子嫁給她父親的姊妹的兒子,叫「上丫頭」,「上」意味著家庭的興旺,女孩子嫁給她母親的兄弟的兒子,叫做「回鄉」丫頭,被認為是對這家的不利,其實按照科學角度進行分析,此種興旺與不利十分荒謬,但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看做是家庭是否和睦的衡量准則,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在作者的調查研究數據中,我們分析得出:從成婚率和人們關心的程度看,傳統的婚姻仍然是主要的制度,「小媳婦」制度是受到輕視的,因為它產生於經濟蕭條的時候且通常是貧困的人家才會這樣做。

將現在於過去的社會形態進行對比,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戀愛和婚姻自由的出現都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那些我們現在不能理解的現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對錯之分。

看完了這本書,我更詳細地了解了當時一個村莊、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狀態,也體會到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社會日趨完善,不斷進步的勢頭,傳統腐朽的社會模式被不斷地替代。以史為鑒,重民心聽民意才能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江村經濟讀後感3

初聞此書之名,總覺得這是一篇關於鄉村經濟發展的實地考察報告,但是在自己耐著性子的閱讀之下,突然發現本書所要說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簡單。

《江村經濟》雖說以「經濟」為題,但是其內容卻含涵蓋了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方面,其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本書旨在說明本地域的經濟體系與本地與特殊的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這個地區的小型的社會結構關系。和中國大部分農村一樣,在經濟逐漸發展的時代,這個小鄉村也經歷著巨大的變化,費老這本書主要就是通過實地的考察來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以及其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看到的關於《江村經濟》的介紹中知道,這本著作是費老的博士論文,於是,著重去分析了一下本書的基本框架,第一章前言,在前言中,費老主要闡述了本書調查的重要性。第二章是調查地域,主要是對選擇「江村」這個概念的界定、描述和介紹和選擇這個地域的理由。第三章至十五章,主要是詳細介紹「江村」內部的各種和鄉村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包括家的內涵、「江村」的財產和繼承以及親屬關系的拓展、戶與村落、「江村」的生活、職業分化、農民的勞作日程、「江村」的農業、土地佔有、蠶絲業、養羊與販賣、貿易和資金,最後作者在最後一章做了自己的總結,他指出在這個村裡,當時經濟蕭條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業的衰落,()而且僅實行土地改革、減收地租、平均地權並不能最終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但是這些改革也是鄉村發展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書的最後,費老希望「未來的一代」可以通過此書,正視時代的問題,創造一個嶄新的中國。

在看本書的時候,上網看了一下關於此書的介紹與評價,了解到此書形成背景,知道了費老在新婚妻子逝世和自己重傷的打擊之下仍沒有阻擋他對學術追求的腳步,心裡很是敬佩,而且在本書中,費老對於學術那種嚴謹求真的精神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當今調查報告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但是像費老這樣在一片調查報告里使用如此之多的專業數學模型和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的卻是很難遇見的,而且在本書中,作者根據自己調查的內容提出了很對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對但是甚至現在中國農村的發展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江村經濟讀後感4

《江村經濟》這本書是費孝通在英國留學時的博士論文,同時也是費老的第一本書和成名之作,論文的指導老師是著名的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後者將此書譽為人類學發展史上「里程碑」。 因為從小生活在城市,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村,所以一直到現在對於農村的印象還停留在想像中以及平時在高鐵上所看見的窗外的風景,其他的便很模糊了,但是這本書把農村的樣貌向我娓娓道來。

《江村經濟》就是這么一本書,「隨著本書的描述,讀者本身將自然地被帶入故事發生的地點:那可愛的河流,縱橫的開弦弓村。他將看到村莊的河流、橋梁、廟宇、稻田和桑樹的分布圖,此外,清晰的照片更有助於了解這個村莊。他將欣賞到具體資料、數據和明晰的描述三者之間很協調的關系。對農村生活、農民生活資料、村民的典型職業的描述以及完美的節氣農歷和土地佔有的准確定義等都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深入的確實的資料,這在任何有關的中國文獻中都是十分罕見的。」 它不僅在其專業性方面給人以知識和啟蒙,而且書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則以及社會責任能夠給讀者以無限的使命感。

雖然費孝通先生只對研究對象——太湖南岸的開弦弓村做了兩個月的實地調查研究,但本書無愧於老馬的盛譽,它開創了研究中國社會——尤其是鄉土社會的一個先河,並通過從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的內在理路——農工混合的鄉土經濟——出發,去探討這樣一種社會經濟結構向現代轉化的可行道路。這對中國社會——尤其是傳統的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有著原創性的意義。 同時,《江村經濟》中從微觀到宏觀,以小見大的研究方法,以及深入社區,完全參與的參與觀察法等調查研究方法也十分值得我們學習。而且,《江村經濟》中費老獨到視角觀察到的種種現象在目前來說還是需要繼續深入研究的。

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制度政策可能會出現滯後現象,這就需要不斷地完善社會制度,當然在完善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研究學習《江村經濟》這樣的社會調查研究巨著,從中學習大師們的思維方式及獨到的視角。作為國家的棟梁,我們任重而道遠。

江村經濟讀後感5

久聞《江村經濟》為中國社會學扛鼎之作,乃中國社會學巨擘費孝通先生代表巨著之一。然不知緣何遲遲不願一讀,潛意識中對諸如「經濟」「調查」「統計」一類詞眼不甚感冒,很不喜歡那種用自然科學的量化方法來研究活生生的人文社會科學。沒想到的是,待終於啟卷一覽,原來費老並非如此無趣老頭,通篇鮮活的語言,暢快淋漓地闡釋了中國社會巨變時代一個村莊方方面面的變遷。

我常思考,讀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需從四處學習:第一,學習他的語詞;第二,學習他的知識;第三,學習他所言的精神道理;第四,學習他的選題、構篇、作法等。當然,最後一點僅對寫作者而言。對於《江村經濟》一書,緣其原文乃英文作品,中文乃翻譯而來,且非費老親為,所以就語詞來說難免索然無味,甚至有些詰聱,更甚竟有錯別字。不知我讀的北大社版之「精品」果「精」如此,還是譯者之誤?就其所載知識而言,亦不是重要之處,但也彌補了我一些歷史知識的遺誤。之前所讀之歷史,概不外宏觀之述,沒有《江》書所雲微觀詳細,讓我們通過一個「細胞」了解一個社會「肌體」的狀況。它所言的精神道理倒也算得上宏豐,我們處處可見中國幾千年來社會意識形態的鮮活反映,特別是對於出身農村的我來說,處處獲得同感。如其中所言夫妻男女、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社會成員及其角色,人情風俗社交往來等與我之經歷竟還大體相仿,這使得我同感起來興味盎然,竟有時忽略了細想起來時的如下思考,當然這些思考是相對於我前文所雲第四點而言的:

費老介紹了他選題的緣由,是他的導師馬林諾夫斯基的明確導向。不愧為國際人類學的泰斗,從小處著眼,往深處挖掘,向大處推展,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出一個中國社會激烈變動時期的宏圖全貌,讓讀者讀來津津有味的同時唏噓不已,人人都知那個時代但不知確切如何。

《江》書彷彿將人拉回那個時代,那片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用學術的話語勾勒出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卷。這首先歸功於他研究方法的選擇,他用當時人類學的深入研究田野,與受訪人同住生活的方法主張,獲得了可靠的、豐富的、深入骨髓般的信息資料,而不是設計調查問卷,任人胡亂勾畫,再用冷冰冰的所謂高超統計軟體(當然那時沒有)將冰冷冷的數字轉化成硬生生的所謂研究結果。但接下來的困惑是,我們如此推崇費老的這套方法,而為何當下每言及社會學的研究,似乎毋庸置疑的便是:「何時發問卷呀?」「發給哪些人呀?」「怎麼處理數據呀?」之類的話題,恰如自然科學「研究就是做實驗」一樣,社會學研究就是「發問卷」嗎?倘如是,費老這部書不僅不是經典,簡直就是扯淡了,沒有問卷調查數據支撐啊!

我非常嚮往當代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的研究範式,即如費老這樣,前定人是活的,是有思想的,是有情感的,如此而來,非但結果真實了,更重要的是——有趣了。

是為感。不免偏頗,請批判。

⑨ 《江村經濟》 原文

http://club.esnai.com/club/bbs/ShowAnnounce.asp?ID=2740441

有5個附件。可以下載,我試了。

網路一下:費孝通 chm 江村經濟
http://www..com/s?wd=%B7%D1%D0%A2%CD%A8+chm+%BD%AD%B4%E5%BE%AD%BC%C3&cl=3
回答者:stonewang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1-4 10:08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目前該書確實在網路上找不到下載,原因:
該書的製作比較麻煩,書里有很多的插圖、註解之類,不易做成電子書。
你可以去書店買一本,商務印書館版的也不貴。
書名: 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
ISBN: 7-100-02795-0/C·39
版印次: 1-5
作者: 費孝通
開本: 大32開
裝訂: 平
字數: 250千字
訂購價: 20.00 元
出版日期: 2004-11-01
書的封面可鏈接:
http://www.cp.com.cn/bk/newsdetail.cfm?iCntno=1912

附:推薦《江村經濟》

費孝通教授所著的《江村經濟》( 英文書名:Peasant Life in China--《中國農民的生活》)1939年在英國出版,之後的幾十年間多次再版重印,成為中國社會學者和國外對中國感興趣的社會學者的必讀書。 此書是費孝通的博士論文, 由其導師英國傑出人類學者布·馬林諾斯基推薦出版,並親自作序。序言中高度評價此書:「我敢於預言費孝通博士的《中國農民的生活》一書將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此書1985年由戴可景譯為中文出版。 譯文的水準極高。我也在新澤西的一所普通的大學圖書館中看到過英文原著。實際上,至今英文和中文版都可以買得到。

《江村經濟》是一本人類社會學專著,可是普通讀者也可以輕松閱讀並理解。書中生動地以科學和真實的手法描述了江南水鄉農民的日常生活,社區關系,農業生產,工業與貿易和經濟生活。它也完全夠資格成為文科和理工科學生學習寫作和邏輯的範例。

最讓我欽佩和驚奇的是一本「舊書」在今天讀起來也絲毫沒有落後和過時的感覺,反而解答了我以前很多不懂的問題,以及某些當前中國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農民問題。作者論述了農業勞動力過剩後,應當如何向城市和工業轉移勞動力等問題。也解釋了一些習慣和社會關系的形成和變化。提出了新的法律體系不為鄉村接受的原因。總結了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的經驗和教訓。甚至討論了國際貿易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其中很多的結論經歷史證明是正確的,不少建議簡直就可以直接用於解決當前中國的現實問題。

「作者的一切觀察所具有的特徵是,態度尊嚴、超脫、沒有偏見」這種寫作態度比一些聳人聽聞的文風和義憤填膺的語氣更易於向讀者闡述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本書不但可以讓外國人和出生在海外的中國人了解中國,也幫助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了解近現代中國的實際狀態。

閱讀《江村經濟》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很多社會學的分析方法。有人可能會問:社會學有什麼用?我不具備詳細准確解答這個問題的專業知識。不過我到是可以舉幾個以「功利」的例子:比如企業利用人類需求的社會學理論激發職工的積極性。書中用「三欄法」分析了農村手工業改革的可行性和困難,如果你在工作中面臨一些組織和技術上的調整,這種分析方法是可以借鑒的。另外,書中用很多的篇幅介紹中國傳統的家庭關系和由於社會變牽對家庭關系的影響。一些習以為常的人際關系是有其成因的。北美華人的家庭和人際關系不同於中國和美國的通常情況,讀了費教授的書之後,你對這種變化的家庭和社區關系是不是有新的認識。

書中反復強調社會變遷中的各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並且建議應該減少社會變遷的破壞因素。據說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的「社會變遷」課程近年都是以中國的變革為主要案例,並將與蘇東歐改革相比較。客觀地說,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成功中不是完全沒有偶然因素。費孝通的書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和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國外的經濟和社會學規律可能不適用於中國。

費孝通是一位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的學者,同時他又受過西方良好教育訓練。可是他的身上並不表現出強烈的東西方文化沖突。《江村經濟》是他以西方的研究方法,分析他所熟悉的中國的成果。時刻都受時代變遷和不同文化影響的海外華人可能從此書中的到額外的收獲

十分感謝stonewang,我以前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有下載的。:)

⑩ 《江村經濟》讀後感650字

老師推薦我們去讀費孝通的《江村經濟》。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覺得似乎和我們這門課沒什麼關系,後來老師說是這一本經典著作,於是加深了印象。從網上下載了電子版的書來看,粗略看了一下,發現雖然他研究的內容許多都不太明白,但是其中所運用的實地調查方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江村經濟》是立足於長江流域農村生活的實地調查。全書分為十六章,其中涉及一個小農村的方方面面,寫的很具體,也開創了一種新的(在當時)中國農村調查研究的模式。盡管這是七十多年前的研究了,但其對中國科學研究的`貢獻不容忽視,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這本書打破了學術研究的常規模式,採用實地調查的方式,將一個村為研究點,具體考察農村的家庭關系、財產與繼承、戶與村、產業和商業等方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小農村的真實全貌,折射出三十年代的中國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態,以小見大。作者的研究意圖不僅僅是要弄清「開弦弓村」的農民的生產、生活、消費、分配和交易狀況,尋找其中的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問題,更要表現這個村莊發生巨大的變化,同樣在當時中國的許多農村發生著。

我們在研究一些教育問題的時候可不可以也借鑒這種對個案的研究來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現在我們並沒有豐富的資金、資源和強有力的人脈支持,對一些宏觀問題的研究會很片面,不能真正抓住其中的關鍵。而且,對於微觀問題的研究,如果採用常見的調查研究方式,總免不了流於表面,落了俗套。

教育問題尤其如此。所以,《江村經濟》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應當多多運用在我們平常的教育研究中,畢竟將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面對的更多是一個個個體,也只有將個案研究透徹了,才能更好的掌控全局,把握好教育的大方向。

閱讀全文

與江村經濟的定性跟定量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991
手機電腦大文件傳輸用什麼方法 瀏覽:62
寶寶手指發育鍛煉方法 瀏覽:743
審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162
excel表格畫任意劃線的方法步驟 瀏覽:486
薄荷葉菊花泡水正確方法 瀏覽:550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去除小黑蟲 瀏覽:197
最簡單的套筒方法 瀏覽:406
抹灰的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315
乒乓球桌底座安裝方法 瀏覽:969
澱粉白度檢測方法食品夥伴網 瀏覽:745
手鼓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52
電腦屏保動態視頻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8
素描拿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07
移門櫃安裝方法 瀏覽:399
慢性咳嗽的治療方法 瀏覽:990
科學研究論文方法 瀏覽:679
隔空給手機充電的方法 瀏覽:700
數學因式分解方程的方法怎麼用 瀏覽:644
雙層彈簧臂力器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