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胡同文化》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胡同文化》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北京民間建築的特點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能力。
②體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度。
其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概括要點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對胡同文化思想內涵的正確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像、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看、聽、讀、議,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以課內知識為觸發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學習,力求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的積累。
具體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跳讀法: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朗讀法:語言要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它的妙處。
3、比較法: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討論法:所有教學重點難點均通過討論解決。討論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探究性學習。採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內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麼?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二)導入:
1、播放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提問:「這首歌有什麼特徵?」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點撥。然後讓學生找出歌詞中哪些詞句體現。學生會說出「冰糖葫蘆」、「窩頭鹹菜」、「杏仁豆腐」等,最後我做總結,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體現出北京人的生活特點,體現了一種北京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胡同文化,並板出課題。
2、展示多媒體圖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確教學目標〔略〕
(四)理清思路、研讀課文
1、提問預習問題,指導學生用跳讀方法,抓關鍵詞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學生回答與教師介紹結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麼特點?
——方正、安靜、封閉
關鍵要讓學生找到依據,教師用幾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等。
(3)什麼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麼?
首先,通過概括胡同的五個方面特徵,總結它的總特點。這點學生不難概括,一般都會准確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總特點需要教師對「四合院」進行點撥,正確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徵,更體現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種方位意識極強的特徵,同時藉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板書一個正方體(豆腐形),並在「胡同」二字下,寫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學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徵。老師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它有哪些具體表現?其實質是什麼?
(小組討論2分鍾,然後課堂交流。)
前兩問也不難,學生回答出「封閉」特徵時及時板書在「文化」之下,而其實質是「忍」則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遷,逆來順受的表現就是由於「忍」的精神造成的。並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書「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徵表現出北京人怎樣的內心世界?(邊概括邊板書):
居住環境——安土重遷
理想住家——獨門獨院
飲食條件——易於滿足,對物質要求不高
處事哲學——愛看熱鬧,不愛管閑事
(5)作者對胡同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齊讀最後三節,思考: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麼?先請學生來回答,後教師評價學生發言,並說出自己的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傷感、留戀、理解。僅供學生參考。
——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復雜的:①沒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戀,但又無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稱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拋棄的缺點。
2、品味語言
《胡同文化》不同於一般評點或介紹類的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隨筆。因此,學習並揣摩本文的語言張力,理解並領悟本文的文化內涵,是學習本文的要點。
教學時,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體是:先讓學生聽8—12段的錄音,然後引導學生說出語言特點,再在同學之間展開朗讀比賽,重點讀8、11、12段,看誰讀得像,讀得好,鼓勵創新讀法。老師積極給予引導。
朗讀訓練後,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子: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於滿足?為什麼?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質疑,相互解疑,教師輔助答疑。
4、總結全文。
(四)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課最後一個環節引進單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課內教學拓展到課外。圍繞「胡同文化」這一課題,讓學生開展一次語文課外研究學習。
具體做法是:
首先,引導學生參照相關內容,發現並確立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後成立課題小組,進行小組協作探究。(課題可以是如下種種: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與名人、胡同建築經典、胡同風情、胡同與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上網等各種方式開展研究的方法,由學生生在課外完成,時間為一個月。期間教師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指導。
最後,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可以通過論文、報告、專題講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圖片展覽的形式,還可以是放映多媒體、錄象的形式讓學生發布探究過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動心得等。
總結過程重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旨在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親身時間獲取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時間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積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抓住課文要點,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體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筆下,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它用富有京味而又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點,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達出了胡同文化的內涵,最後,用真實的感情表達出了對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正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因此,在對《胡同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於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要點,提取精要。京味的語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學期唯一的一篇,所以應該好好的讓學生品讀、欣賞,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覺。這也正好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鑒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閱讀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並藉以培養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2)體會《胡同文化》中濃郁的文化氣息,並藉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3)引導學生注意本文語言朴實、雅緻的特點。
3、教學重難點
概括胡同文化的內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胡同文化的感情,訓練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二、講教法
1、課文
1)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優美的語言要用聲音來品讀才有味道,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它的妙處。
3)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進行討論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2、課時安排:1課時
3、布置預習:
1)什麼是胡同文化?
2)北京的胡同有什麼特點?
3)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由歌曲《故鄉是北京》引入,讓學生感受一下濃濃的北京風味,由現實生活中走進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點,提到精要。默讀課文,結合預習(1、2、3),找出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舉例:
(1) 由「什麼是胡同文化」開始提問,直接入題,讓學生首先明白鬍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 「胡同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找到,教師可能用三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
(3) 「胡同文化的內涵」指導學生抓中心句,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出來。
3、第二步: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讓學生朗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作適當的點評。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了: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於滿足?為什麼?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煅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細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情(傷感留戀)
5、第四步:小結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序言」單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悠閑、散淡、平和,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闡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點相一致,富於文學韻味。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寫作訓練的很好的材料。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序言中汲取有關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闡述的道理」;三是「領悟序言的語言魅力」。根據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和學生寫作散文的實際,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學習分析事物或現象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難點:作者對「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態度。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歸納「胡同文化」的特點,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過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義,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三個步驟。
2、三步教學法: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本課的學習以能力培養為主,為了集中緊湊、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體課件。
3、具體操作:
①立足課文,點撥導思;
②重點內容,討論演板;
③點評誦讀,領會情感;
④延伸遷移,分組討論。
四、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
高一學生具有閱讀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①早讀預習,理清課文思路;
②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
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內涵,品情感,養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分析
1、知識習得
①解題。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詞義,理解「胡同文化」在課文中的具體含義。
②分析理解「胡同」的特點。
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學生討論歸納,明確:正、俗、多、靜。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
學生閱讀討論,將結果演板,教師小結明確:安土重遷(居住心態);過往不多(人際關系);易於滿足(生活態度);不管閑事(政治態度);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
明確:封閉;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肯定學生的發現及思維的成果。
①「封閉」的實質: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長城」、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②「忍」的實質:民族性格的縮影。比如:中國人的謙遜、一些俗語。
③理解作者對胡同文化態度:批判中帶有傷感。
3、遷移訓練
課堂上討論分析武漢「熱乾麵」文化的內涵;課外寫一篇關於廣州「涼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1、化繁為簡,重點突出。教材的處理,遵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原則。
2、板書簡潔,鉤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遷(居住心態)
俗 過往不多(人際關系) 封閉(民族心理)
多 易於滿足(生活態度)
靜 不管閑事(政治態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3、培養能力,注重應用。
⑵ 《胡同文化》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抓住課文要點,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體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筆下,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點,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達出了胡同文化的內涵,再後,用真實的感情表達出了對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正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因此,在對《胡同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於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要點,提取精要。京味的語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學期唯一的一篇,所以應該好好的讓學生品讀、欣賞,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覺。這也正好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鑒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閱讀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並藉以培養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2)、體會《胡同文化》中濃郁的文化氣息,並藉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3)、引導學生注意本文語言朴實、雅緻的特點。
3、教學重點:
概括胡同文化的內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胡同文化的感情,訓練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二、講教法
課文:1、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2、優美的語言要用聲音來品讀才有味道,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它的妙處。3、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4、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進行討論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課時安排:1課時
布置預習:
1、什麼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麼特點?
3、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由歌曲《故鄉是北京》引入,讓學生感受一下濃濃的北京風味,由現實生活中走進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點,提到精要。默讀課文,結合預習(1、2、3),找出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舉例:
(1)由「什麼是胡同文化」開始提問,直接入題,讓學生首先明白鬍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找到,教師可能用三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
(3)「胡同文化的內涵」指導學生抓中心句,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出來。
3、第二步: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讓學生朗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作適當的點評。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了: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於滿足?為什麼?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煅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細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情:(傷感留戀理解)
5、第四步:小結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那麼,我們有沒有想到有著悠久歷史的四中也有著它獨特的文化呢?讓我們也學學汪曾祺先生,寫一篇《四中文化》?課外延引的寫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會引起他們對身邊人,身邊事的觀察,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
⑶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作者: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煙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胡同里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過一個啞吧。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胡同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賓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胡同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胡同、鐵獅子胡同。這些胡同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路。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串,搖動作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遠親不如近鄰」。「街坊里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塊規成圓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庫、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民國」以來,常有學生運動。北京人管學生運動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我的小說《八月驕陽》里寫到「文化大革命」,有這樣一段對話:
「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餘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麵?」
「賣!」
「還是的。有棒子麵就行。……」
我們樓里有個小夥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麼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夥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睡不著眯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裡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胡同。
⑷ 胡同文化說課稿
北京的胡同有著獨特的 文化 韻味。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胡同文化說課稿,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胡同文化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
第四單元第二篇 文章 。第四單元是一個“序言”單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悠閑、散淡、平和,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闡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點相一致,富於文學韻味。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 思維訓練 和寫作訓練的很好的材料。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序言中汲取有關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闡述的道理”;三是“領悟序言的語言魅力”。根據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和學生寫作 散文 的實際,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學習分析事物或現象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難點:作者對“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態度。
二、說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重點)
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2、能力目標(難點)
①通過歸納“胡同文化”的特點,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過分析“胡同文化” 的典型意義,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說教法:
1、三步教學法: 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本課的學習以能力培養為主,為了集中緊湊、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體課件。
2、具 體操 作:
①立足課文,點撥導思; ②重點內容,討論演板;
③點評誦讀,領會情感; ④延伸遷移,分組討論。
四、說學法:
1、學生現狀:
高一學生具有閱讀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①早讀預習,理清課文思路;
②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
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內涵,品情感,養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知識習得
①解題。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詞義,理解“胡同文化”在課文中的具體含義。
②分析理解 “胡同”的特點。
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學生討論歸納,明確:正 、俗 、多 、靜。
③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
學生閱讀討論,將結果演板,教師小結明確:安土重遷(居住心態);過往不多(人際關系);易於滿足(生活態度);不管閑事(政治態度);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
明確:封閉 ;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肯定學生的發現及思維的成果。
①“封閉”的實質: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長城”、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②“忍”的實質:民族性格的縮影。比如:中國人的謙遜、一些俗語。
③理解作者對胡同文化態度:批判中帶有傷感。
3、遷移訓練
課堂上討論分析武漢“熱乾麵”文化的內涵;課外寫一篇關於廣州 “涼席”文化的 作文 。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鉤弦提要。
⑸ 概括胡同文化的特點
1、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2、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
北京人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3、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
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民國」以來,常有學生運動。北京人管學生運動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所寫的序言。汪曾祺並未從攝影藝術的角度落筆。汪曾祺既不說明光與影的交匯和諧,也不論及構思、線條、色彩的運用。
胡同文化,並不是僅局限於住在胡同內四合院里的人。北京這些年發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許多人搬進高樓大廈,住上寬敞的公寓,甚至擁有私家別墅,但是胡同文化的傳承仍表現在他們的身上。
胡同是沒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將沒落,不過文化的沒落不等於物質的消失。胡同文化會轉移、分解、傳承到新的載體上。在邁向現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創造新的文化,也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殺棋,聚酒,會鳥,胡同的事算不得驚天動地;窩頭,蘿卜,熬白菜,胡同人這般的易於滿足。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經過作家的妙手點化更能突顯出北京的文化的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