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機械電子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集機械設計製造技術與電子技術為一體,其學科具有知識點豐富、涵蓋內容廣與適用范圍寬等特點。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與自動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機電系統正逐步向智能化與自動化方向轉化。目前在各行業中沒有滲透電子與自動控制技術的純機械領域越來越少,因此,社會急需全面掌握機、電和控制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機械、電子工程、自動控制
湖南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根據當前國內外機電產品生產及發展趨勢而設置的,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應用機械、液壓傳動、電子、控制和感測技術,從事國民經濟各部門所必須的機電設備及其自動化的設計製造、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因此,要求所培養的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必須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創新意識、提高工程實驗能力的重要實踐基地,在教學計劃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湖南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在多年探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改造並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創辦的,其實驗課程的設置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均側重於機械部分,因此有必要開展湖南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一、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湖南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於2010年開始招生,專業課程設置參考了國內多所高校的經驗,在現有師資力量與教學硬體條件下,力爭做到最好,但就實驗教學環節而言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內容廣而不精
由於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涵蓋機械與電子,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力爭兼顧到機械與電子兩方面的內容,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製造基礎”、“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液壓及氣動”、“感測器與檢測技術”、“電機及電力拖動基礎”、“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工廠電氣控制技術”、“可編程式控制制技術”、“信號與系統”、“機電一體化系統”、“數控技術及其應用”等近20門專業課,學生普遍反映課程科目太多,對應課程所開設實驗學時偏少,難以深入學習,故每門課掌握得都不夠精通。
2.電類實驗設備不足
湖南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是在多年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上創辦的,相比而言,機械類實驗設備較完善,而電類實驗的開設,雖可以在湖南農業大學部省共建電氣技術實驗室進行,但當時所建的電氣技術實驗室主要為滿足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及其他工科專業的電類基礎實驗開設,因此如“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基礎課程的'實驗,均能滿足要求,而專業課程如“信號與系統”、“機電一體化系統”等卻缺少對應的實驗設備。
3.綜合設計性實驗設置不夠
在實驗教學方法上,由於課時少而時間緊等問題的存在,盡管實驗室的多數儀器均能滿足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要求,但目前各門課程所開設的實驗多以驗證性或演示性實驗為主,以保證學生能在課堂上按時完成實驗內容。如“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等課程均採用模塊化實驗儀器,學生實驗時只需簡單的連接電源線與信號線進行觀察或數據記錄即可,嚴重局限了學生的思維,部分課程的實驗甚至達不到教學大綱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教學效果有所欠缺,對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現不夠深入。
二、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
1.修改培養方案,面向市場培養應用型人才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求本專業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通過實驗真正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從而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重視實驗和實踐教學是培養方案修改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涵蓋機械與電子,要在寬口徑的同時有所精通,培養方案修改時便不能盲目的減少理論課程或平均分配實驗學時,而是應該按照市場人才培養需求進行。
(1)合並相關性較強的課程實驗,單獨設立實驗課。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課程內容較多,應用性強,如“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均開設有一定學時的實驗課,從10學時到14學時不等,以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升動手能力。分別開設實驗課能方便各任課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教學,但容易出現各課程實驗內容過於基礎,綜合性不夠的問題。由於這三門課程都是電類專業基礎課,聯系緊密,相關性強,因此可以考慮將三門課程的實驗合並為一門“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學時設為34學時,課程開設時可以從電類基礎實驗開始,後期完成應用性、設計性較強的兩個綜合性實驗,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2)按教學計劃要求和培養目標對某些課程的理論與實驗課時進行增減調整。如“單片機原理及介面技術”課程,10個學時的實驗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可適當考慮減少部分理論學時,增加實驗學時至16學時或更多,使學生通過實驗對單片機的基礎理論有較深的理解,能初步設計基本的單片機控制軟硬體;同時增設單片機課程設計,用 1~2周的時間進行自主設計,使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從而深入培養學生的應用動手能力。
2.多方位改進實驗條件
由於電類教學設備老化、部分專業課程實驗設備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在實驗課上動手操作機會減少,甚至某些課程未曾開設對應的實驗。針對此類情況,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應考慮從以下幾方面改善實驗條件:
(1)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機電一體化技術”、“信號與系統”等課程對應的專業實驗室。
㈡ 怎樣設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設計方案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藉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整個教學過程,秉承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切實做到了:做中學,做中教。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
(2)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
(3)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4)強調「協作學習」。包括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如實施跨年級和跨學科的基於資源的學習等。
(5)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
(1)突出創新
課程模式應體現學科及教學內容的特色。教學的問題是什麼,教學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要突出。
(2)融合技術
將信息技術合理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技術與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媒體與資源的內容,注重信息技術及數字資源的整合與運用,運用信息技術解決重難點問題及完成特定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技能的掌握,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3)應用理論
教學設計應該基於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實際應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頭。
(4)展示效果
教學設計立意新穎、設計巧妙,適用於實際教學,能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達成教學目標,有推廣性。陳述的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能用事實、數據證明教學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㈢ 試論如何在電工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興趣激發 能力培養 嘗試措施 我是電工專業的專業課教師,擔任《電工基礎》和《企業供配電運行》兩門專業課的教學任務。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很注重的問題。我認為對電工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尤為必要,以下便是本人對這一問題的幾點淺見:一.電工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學習的主動性的高低則主要來自學習的興趣。所謂的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特別是對於職校的學生,本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他們死記硬背的話,他們更加會產生反叛心理。學生只有對電工基礎感興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學好電工基礎。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知識的興趣,是提高電工教學質量的關鍵。1、教學過程不但要教,重要的是讓學生做。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怎麼培養學生「做」的能力呢?也就是動手能力。事實證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應是學校最根本的任務,是「做」的能力的培養的基礎。職專學生在校主要學習內容是各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怎樣將創新能力要素的培養融於專業課的教學中。我在教授電工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會學生閱讀書本。電工理論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結論文字精練,但表達在書本中長篇的敘述里。我在教學中把頭序紛繁的教材內容歸納為簡明扼要的「概述」,以便學生透徹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學實踐中感到,教學時列出「概述」不僅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通過「概述」的歸納也學會了讀書的方法。我認為創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組合。未來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歸納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做」的要素。其次教會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依據教師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發現問題,並且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首先,向學生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後,指導閱讀教材,進行實驗,展開討論最後小結。通過以上種種活動,學生逐步學會了發現問題,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學的主旨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發問,往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好奇心強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內在驅動力會更大,也往往更容易獲得創造發明的機遇。最後教會學生運用知識。在教學中使學生了解到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有許多問題在課本中是找不到現成答案。因此,學會「遷移」知識的本領對今後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維修電器的方法,通過對十幾種典型電路的熟悉,領會其電路本質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例如《電動機原理》中電動機繞組的展開圖是較為復雜的且難以理解的內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質,了解以上電路是已學過的「電動機原理」的變形,通過知識的「運用」,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遷移」知識實際上是創新能力中綜合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通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學會通過已有知識、技能去學會和吸收一切新知識、新技能為我所用。2. 重視「緒論」課教學所謂的『緒論』就是開頭。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說,對於前幾堂課的話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電工課的興趣。一旦學生對該門學科感興趣,他們就會興致勃勃地學習這門課的知識。因此,激發學生學習電子電工基礎的興趣和動力就成為『緒論課』的一個首要任務。3.加強直觀教學,重視教學實驗, 激發學習興趣電工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專業課。所以要根據這一學科特點,利用直觀教具和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抓住時機,讓學生對我產生好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實施者,教師本人的言行與精神面貌是一種不可低估的力量,它直接感染學生,可以讓學生與你第一次見面時產生好感,產生共鳴,因此我非常注重第一節課的教學。 二.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教學十分重要,因為沒有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那又怎麼可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應用知識。但是,學習基礎知識又為了什麼?學習的目的就在於應用,尤其電類的課程,主要為了將來生產實際中的應用。如果教學不重視其知識的應用,不重視學生應用知識動手能力的培養,他們只能是沒有實際動手本領的「書獃子」。如果我們只片面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應用能力的培養,只認識到課本知識好,應用能力也會好,而忽視了課本知識學的再好,知識應用能力也並不一定好的一面,其結果勢必使學生缺乏知識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僅強調課本知識的學習,同時更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及動手的能力,實現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途徑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三、民主是創造力發揮的條件。對學生來說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其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於創造思維的萌芽與發展,因為只有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敢於向老師提問,才敢於向老師陳述觀點,而老師的鼓勵和贊揚往往又是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動力。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師生關系與學生個性,創造思維發展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創造力發展營造寬松的環境。職專學生雖然自控力較差,但他們思維比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而這些都是創新能力的元素之一。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在共同教學活動中師生都有一種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識,平等相處,做到使學生不僅是「教育的主體」,更是「積極和創造性」的權利主體。要允許學生提出一些有背於課本或教師觀念的問題,對於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耐心地給他們解釋答復,不能因教學進度,課堂紀律或礙於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壓制他們的提問與行為。職專學生進校成績較差,這只能表明他們自身潛力沒有被很好的發揮出來,對於學生一些異乎尋常的觀念和設計方法以賞識的態度看待,尊重學生思路,珍惜他們思維中合理因素,對學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遲評價,讓他們在以後的實踐中驗證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壓抑、不嘲諷,以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保持學生創造性的幼苗。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以信任和積極期待的教學態度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欣賞者、激發者和培養者。四.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實踐能力 1、 職業技術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突出職教特色,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在這一專業課教學中,要做到這一點,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實驗室的建設;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現有教學資源;三是走出校門到生產實際中去鍛煉。教師只要用心學、精心練,就會掌握電學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經常利用假期,到電廠、變電站、電機廠,實地向工人師傅學習。這樣做,豐富了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優化了知識結構,增強了實踐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實用型人才和提高教學質量。 2.處處為人師表,教人須先教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處處為人師表。比如,充分備課、嚴謹治教,體現認真負責的精神;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體現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學內容結合生產、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要以自己的行為來熏陶和感染學生,在各方面都給學生起表率作用。3.認真鑽研教材,課前充分准備。 教材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教師只有熟悉教學大綱,深入鑽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在備課中緊緊圍繞教學點,挖掘能力點,滲透德育點。4.探討學習方法,奉行寓教於樂。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實際進行針對性施教,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因此,作為教師,不斷探討學習方法,奉行寓教於樂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內容的安排,還是練習題、實際問題、電工製作的選擇與設置,都應從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角度出發,把課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又用實踐來鞏固課本知識的掌握。
㈣ 怎樣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隨著現在科技發達和多媒體的進步,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前進,如果改善並且創新教學方法,是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研究的。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舊的教學方法「重教太過」、「教學分離」等主觀主義痼疾。這種主觀主義的特徵是教學過程被演化成簡單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教師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復地一味灌輸和強化作業。人們也習慣於把教師所乾的事稱為「教書」,把教師教書的法子稱為「教授法」,似乎教員是專門教書本知識,此外無別的可教。教學脫離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在校內也似乎除受教外,無別的功課可學,於是乎出現了「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學的事體,都被教的事體打消了。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來卻又像教校」。他尖銳地指出這是教與學的分離,並呼籲「教學二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兩者分離是違背教學規律的,其弊端最終表現為「一來先生收效很少,二來學生苦惱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學方法必須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舊的教學方法。他說「我自回國以後,看見國內學校里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認定有改革之必要」。同時他指出中國應同歐美國家一樣,要廢除注入式、填鴨式的教授法,取而代之的應是「教學做合一」法。陶行知明確闡明「教學做合一」法的含義,在撰寫《教學做合一》一文時,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來定。後來又進一步闡述「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陶行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做」的環節,認為「做」是首位的,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與學之所以能統一,就是統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否則,「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動精神,反對灌輸的教學方法。明確的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結合在一起。他明確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教給學生」,教師要在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上更進一步,使學生「不得不憤,不得不悱」。陶先生要求,要特別注意把自動力的培養貫徹於全部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傳統教育用會考來確定學生是否畢業,會考成為衡量學生學業的惟一標准,這種教育制度不僅扼殺了學生的生機,束縛了青年的思想,而且使學校成了會考籌備處,學校必須教的課都是要會考的,不會考的課則「不必教;甚而至於必不教」,學校中的音樂課、圖畫課、體操課、家事課等等課內外的活動都被取消了。陶行知尖銳地揭示出這種制度是「變相的科舉」,「大規模地消滅民族的生存力」。因為,學校「所教的只是書,只是考的書,只是會考指南,教育等於讀書,讀書等於趕考」,「一連三個考趕下來,是會把肉兒趕跑了,把血色趕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趕掉了,這真是殺人的會考,用會考在殺人」。為此,他大聲疾呼要停止這種毀滅人生活力的單純性文字之會考,對學生應採用新的評價方式。陶行知主張以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建立和發動能培養生活力的創造的「考成」,並闡明「考成」要以生活的實質為內容,不能象會考那樣「紙上空談」,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強健狀況,手腦並用的程度以及改造物質和社會環境的程度。陶行知深信這種著眼於實際生活,重視培養人的實踐力、創造力的「考成」,較之會考制度引發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創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靈魂。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背景下,總結並借鑒他成功的教育理論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論主義和現實意義。
㈤ 如何在電工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二十一世紀,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提高了,企業不僅需要受過良好職業技能訓練、能夠承擔任務的職專畢業生,而且希望他們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創新,能夠對現有的工藝、流程、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獨創的見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根本途徑。下面就如何在電工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教學過程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職專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專業知識,怎樣將創新能力要素的培養融於專業課的教學中?我在電工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三會」的教學方法對此進行了探索。「三會」是指會獨立閱讀專業書籍、會獨立發現問題並分析解決問題、會「遷移」知識。
1、教會閱讀書本。電工理論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結論文字精練,但表達在書本中長篇的敘述里。我在教學中把頭序紛繁的教材內容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綱要」,以便學生透徹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教學時列出「綱要」不僅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通過「綱要」的歸納也學會了讀書的方法。我認為創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組合。未來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歸納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做」的要素。
2、教會學生發現問題。要讓學生依據教師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發現問題,並且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首先,向學生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後,指導閱讀教材,進行實驗,展開討論,最後小結。通過以上種種活動,學生逐步學會了發現問題,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學的主旨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發問,往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好奇心強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內在驅動力會更大,也往往更容易獲得創造發明的機遇。
3、教會學生「遷移」知識。例如《電視原理》中「行、場振盪電路」是較為復雜且難以理解的內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質,了解以上電路是已學過的「脈沖振盪電路」的變形,通過知識的「遷移」,便可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遷移」知識實際上是創新能力中綜合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要通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學會通過已有知識、技能去學會和吸收一切新知識、新技能為我所用。
二、重視和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大量事實證明,許多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並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幫助學生培養和配置非智力因素,養成優良品質,克服不良習慣,才能使學生的潛在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針對職專生非智力因素的特點,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應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學習興趣的培養。職業中專的專業課都是實用性較強的科目,當學生一開始接觸這些知識時會很自然地產生興趣,教師就應該引導這種興趣。如我們在教授電子電器專業內容時利用學生對家中各種家用電器如何工作的求知慾,多提供一些電器的基本檢測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對科目有了興趣,才有了提高學習效率持久的動力。
2、自信心的培養。自信心是創新能力的心理依據。縱觀古今,凡是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是充滿自信的人。教學實踐也證明,凡具備了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相應知識信息的學生,對於解決問題就充滿了信心和把握,學習情緒、思維活躍。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我在教授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專業科目時,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會先了解學生前面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檢查復習這一環節,發現學生缺少什麼基礎知識就先給補上,使知識的鏈條不脫節,這樣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才有自信,才有效果,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三、民主是創造力發揮的條件
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於其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於創造思維的萌芽與發展。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主要涵蓋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師生平等。要始終堅持在共同教學活動中師生都有一種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識,平等相處,做到使學生不僅是「教育的主體」,更是「積極和創造性」的權利主體。如我在教授《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中的「故障與分析」時,針對家用電器中電源出現故障較多這一實際現象,讓同學們根據電路原理自己總結一條故障出現的現象和對策,我再根據回答的情況及時鼓勵、糾正、表揚,很快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在這種課堂氛圍中思維活躍、態度積極,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課本知識,而且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地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2、互相信任。職專學生進校成績較差,這只能表明他們自身潛力沒有被很好地發揮出來。本著這一思想,我在教授《電冰箱空調原理與維修》課程中的「製冷循環過程」內容時,對於學生一些異乎尋常的觀念和設計方法以賞識的態度看待,尊重學生的思路,珍惜他們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對學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遲評價,讓他們在以後的實踐中驗證其可行性,以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保護學生創造性的幼苗。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21世紀時代教育的特徵,我們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行為模式培養出大量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
㈥ 怎樣提高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原理很抽象,專業術語、名詞概念較多,學生理解領會教材時會感到十分吃力,提不起興趣,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更談不上學生思維的訓練、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討改進高職院校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成為一名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電子專業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老師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環節,因此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要跟上時代步伐,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和深造,豐富知識體系,並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努力成為一名「雙師型」、「復合型」教師。一是教學內容應體現「新」。通常教學採用的教材一般變化更新較慢,普遍是相對滯後的,存在著知識老化和知識面窄等問題。但是,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在不斷涌現,陳舊的教材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因此電子技術的教學也應對教材進行適時更新,剔除過時內容,引領新的知識點,讓電子技術的教學盡可能跟上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多介紹一些現代的較實用的內容。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可向學生推薦一些較實用的書刊,要與時俱進,面向電子技術發展方向,引入新內容,有助於培養學生在電子技術及相關領域中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只有這樣才能使電子技術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學質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二是提高動手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前,大多數職業技術學校的綜合型教師很缺乏,比例偏低,某些教師雖然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只擅長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因此電子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理論與實踐技術,才能更好地組織專業課的教學,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做到胸有成竹,引導有方,教有所長。
二、創造條件,激發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一是熟悉常用儀器使用。為了強化實踐動手環節、培養獨立創新能力、提高實驗課效果,首先要了解儀器工作原理,其次掌握測量方法。例如示波器在電子實踐中是常規的測試儀器,作為電子專業的學生,可以將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專門列為兩個獨立的實踐課題,而且特別規定示波器的使用是「動手題」重點之一,要求學生在實驗中進行多次重復的操作,最終達到像使用萬用表一樣的熟練程度。要求學生不但會「定性」觀察波形,而且能「定量」測量信號的幅度、頻率、周期等。
二是掌握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知識。電子元件知識是電子產品應用的基礎,以前有的學生就業時甚至還不能識別有關元件,不會進行基本的檢測。因此首先必須加強大學生電子元件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電子元件的封裝形式、種類、材料、標稱值,尤其是使學生掌握電子元件測量方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項,如何進行選擇。只有我們在實踐教學中都重視了基礎元器件的練習,才能使學生不再只停留在對電子元器件的外觀識別上,而是能熟練地用儀器設備對其進行各種性能的檢測,深刻掌握元器件的綜合知識。
三是加強電子技能訓練。在訓練中熟悉各種元器件,掌握插裝、焊接、導線加工、元器件引腳成型等各項基本技能,看懂各類電子產品電路原理圖和印刷電路圖,掌握各類電路不同的調試方法。在對各個電路的安裝、調試過程中,不光要鍛煉電子技能工藝水平,而且應注意對電路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各類典型產品電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各元器件參數變化或線路局部改變等諸多方面因素對電路工作狀態造成的影響等,並且利用技能訓練中焊接、調試的機會,反復思索、檢測、調試,讓學生將專業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消化吸收成為能夠靈活運用的實踐知識,並初步具備設計簡單電路的能力。許多電子產品的故障都是由於各種因素引起元器件損壞而造成的,可以憑借經驗直觀判斷出故障元器件,從而分析出故障原因,省去許多繁瑣的檢測調試過程。因為許多常用元器件,由於電路的原因,損壞時都伴隨有顏色、聲音或者氣味上的異常情況,而這些實際經驗對在校學生而言尤為缺乏。電子技能訓練可以較好地加強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的學習。
三、加大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教學力度,提高創新能力
一個產品的最終完成,光靠理論上的分析和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熟練地掌握和使用各種相關的儀器,對元器件進行全面的測試,掌握各種元器件的技術參數,計算出各種元器件在電路應用上的數值,最終才能完成自己設計的電路圖稿。通過認真地設計、製作、安裝、調試,不但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整個課程設計的全過程及產品製作過程的具體環節,真正使學生從原有的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再融合到實踐操作中去,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從而達到質的飛躍;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各位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利於加強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一是在基礎課程實習中加強綜合性訓練。如果只讓學生遵循常規實驗方法,他們則只是按照實驗教材或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所要求的內容,對於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一般不能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或多問幾個為什麼。而綜合性實踐過程中常有故障出現,為了排除,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和研究問題,並逐步掌握了一些排除故障的實用技術,不斷提高實驗技能。
二是在專業課程實習中可以加強研究性實踐、設計性實踐。教師只提供若干有明確技術要求的實驗題目,不把實驗電路方案明朗化,讓學生通過收集所需資料、優化擬定方案、組織實施、處理數據、對結果分析討論、寫出設計報告(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選擇不同的實施層次)。盡管開始的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我們訓練的目的是「過程」指導。使學生在逐步掌握了實踐技巧,開闊了知識面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能將已有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鍛煉他們的探索熱情和創新精神。
總之,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讓學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他們將來才可能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㈦ 數字電子技術論文
《數字電子技術》是電子、電氣和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是後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數字電子技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數字電子技術論文篇一
淺談《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
摘要:本文闡述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羅列了項目驅動的模塊教學內容,以及每個模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並在課程資源,課程考核方面作了改革。
關鍵詞:理念和思路;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和手段
《數字電子技術》是電子、電氣和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是後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特別是在職業院校中,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更應凸顯,本文針對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結合我校該課程的教改推行,就以下幾方面淺談如下:
1 改變教學理念和思路
傳統的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方法,一直沿用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模式。教師按照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模式講授,最多再在數碼箱上驗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針對教材內容和實際應用聯系不夠,職業崗位技能沒有得到真正提高等問題,我們提出的思路是:
(1)自編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教材,把課程所需的知識點融進實際任務中,以任務引領教學。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把教、學、做、驗、仿融為一體。
(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4)改變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課程成績的評定由學生的作品、平時的表現、知識點考核、職業技能等多方面組成。
2 優化教學內容
本課程主要以數字邏輯基礎模塊、邏輯門電路模塊、組合邏輯電路模塊、時序邏輯電路模塊、綜合模塊為基本內容展開學習,這些模塊涵蓋了數電的主要內容,並自行設計貼近實際又主要涵蓋課程內容的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職業知識的載體,盡可能將相關知識點分解在各個任務中,強調了工作任務和知識點的聯系,工作任務和實際應用的聯系,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的聯系。具體內容安排如右上表:
3 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我們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由課堂教學為主的;由製作實物任務驅動的;由在數碼箱上驗證任務知識點的;由通過EWB軟體模擬綜合任務的,真正把教、學、做、驗、仿融到了整個教學中。具體情況如右下表:
4 建立立體化教學資源
在教學資源方面,除了傳統的教材外,我們有對學生開放的實驗實訓室、機房,學生可以在課外自己去實驗實訓室完成課題任務。還有更多的資源在本課程的天空網站,它包括電子教材、PPT、電子教案、課程標准、單元實施方案、考核方法和結構、題庫、試卷庫等,特別還專門開辟了師生網上互動,學生可以在網上提問,和老師作在線交流互動,學生可以隨時上網,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網上資源界面如下:
5 注重過程考核
對於該課程的考核,我們打破了常規的考核方式,不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而是注重過程考核。以往學生總覺得平時不認真學習不要緊,只要期末復習時用功一下就行。現在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學生對於整個的學習過程都會很重視,而且也不再是理論卷面成績好,本課程就學得好,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如作業、出勤、理論考核、實踐操作過程、任務完成效果、職業素養、團隊合作、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等。這種從各個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把工作任務融入到教材中;採用教、學、做、驗、仿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豐富教材資源,構建師生互動平台;注重過程考核等改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經常主動去實驗室製作調試自己的作品,很好地提高了他們的職業技能,從學生反饋的情況看,教學效果也明顯好於非教改的班級,達到了“教師主導、學生主學”的教學目的。當然,在教學改革中,我們也發現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在焊接技能方面如何和電工電子實踐初步這門課程橫向聯系起來;在課題選擇方面如何和模電等課程聯系起來;有了實物製作的過程,那麼課時應該安排多少比較合適;如何將課題不斷和新技術結合等等。總之,課程改革應該是持續的,與時俱進的,我們將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真正成為受學生青睞的課程。
數字電子技術論文篇二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設計初探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它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教學條件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因此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制定教學策略和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教學評價標准等。 現代 教學設計吸收了先進的 教育 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圍繞各個實際問題展開,這些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體現為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主導-主體"教育模式,既注意教又注重學,稱為"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系統設計"。如何把現代教學設計的思想 應用到《數字 電子 技術》課程教學中?
第一,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重學生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出適應生產、建設、 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終應"具備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 工作能力。"職業教育教學要強調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刪除陳舊過時、偏多偏深而又不實用的內容。
1.從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選擇教學內容,把握理論上的度。
《數字電子技術》是應用電子技術、信息工程、電子設備運行與管理等電子類專業的主幹技術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分析和設計方法,訓練學生數字應用電路製作與調試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嚴謹的 科學 態度、科學思維方式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習後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和 實踐技能,為今後可能從事的職業打好基礎。因此,基於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突出了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識的應用,迴避了繁鎖的集成電路內部分析和數學推導。著重外部邏輯功能的描述、分析和應用。強調外特性和主要參數。
2、從培養能力出發,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
由於《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其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是許多後續課程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在本門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各章都設置了相應的實踐訓練環節--技能訓練。它包括基本性技能訓練和設計性技能訓練兩部分。"基本性技能訓練"所涉及的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充分體現課程的實踐性。"設計性技能訓練"是根據給出的實際問題,由學生自己設計實現邏輯功能的電路、選用晶元、進行安裝調試、排除故障。同時還設置了理論與實踐綜合課程--課程設計內容,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實訓課程的實踐,使學生基本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再通過相應的課程設計將理論用於實踐,將設計和實現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課程設計中即能提高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的能力,又能在這一過程中 體會到理論設計與實際實現中的距離。
第二,教學方法的設計要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
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要體現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方法上,基於職教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們力求避免單純的注入式,改用啟發式、討論式、答辯式的教學方法。將課堂講授、課內討論、課外自學、技能訓練等合理結合,把教學過程分為課題引入、設疑激學、講練結合、精選例題、 總結 鞏固等環節進行教學實踐。1.由設計實例或工程實際問題引入課題。
在介紹一些重要章節前,列舉一個設計實例或工程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設計、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例如:在學習中規模集成組合邏輯電路一節時,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SSI組合電路的設計方法"設計一個 交通 燈故障報警電路。交通燈有紅、黃綠三色。只有當其中一隻燈亮時為正常,其餘狀態為故障,要求用與非門實現。"然後提出問題,"用SSI組合電路進行設計時,是以門作為電路的基本單元,我們能否用其它邏輯部件來實現這個電路的設計呢?"在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後,教師可以直接給出總是的答案:"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中,解碼器、數據選擇器這兩種中規模邏輯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電路的邏輯功能"。同時畫出相應的設計電路。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並產生諸多疑問:什麼是解碼器、數據選擇器?為什麼它們也能實現上述電路設計?等等。
2.設疑激學
古人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只有不斷提出問題,才能探究解決問題。設疑激學,就是教師用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生疑、質疑和釋疑"的能力。提問方式的設計包括"何時提問"、"提哪些問題"、"如何提問"等等。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提出的對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將相關知識有機地 組織起來,進行探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分析解決問題。
3.現場教學,講練結合
將課堂講授與技能訓練合理結合,有些教學內容可以安排在實驗、實訓中進行。邊講邊練,講練結合。邊講邊練主要用於介紹集成電路 工作原理後,由學生對電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進行測試:練講結合則是由學生根據集成電路的功能表對電路進行測試。而後由老師和學生對測試結果進行討論,歸納 總結 ,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這樣,將教學過程放在實驗、實訓中,有利於學生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 自然 過渡。在邊學邊練中更深刻地領會所學知識,在頭腦中建立起理論與實際的 聯系,使學生逐步提高學習能力和 實踐技能。引導學生將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 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4.精選例題
在《數字 電子 技術》課程教學中,主張"精講多練"的原則,"精講"是指對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及相關知識點要講深、講透。"多練"是指在解題思路和設計方法上要勤於練習,要學會創造性作業,學會一題多解。為此,教師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並聯系工程實際的綜合性和設計性例題,在課堂上多講設計思路和方法,少講具體知識。引導學生由求同思維"為什麼這樣?"轉向求異思維"不這樣行嗎?"、"還有沒有更好方法?"。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激發創造性。
看了“數字電子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數字電路學術論文
2. 電子類論文範文
3. 趣味電子技術論文(2)
4. 電工電子技術論文發表
5. 電子信息科學論文
㈧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
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發揮主渠道的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關鍵在教師。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勇於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師生的平等、和諧關系是靠情感來溝通的,如果吧教學關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鬆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聘想像,敢於標新立異。反之,如果課堂氣氛過於嚴肅,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藉以暗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今天這節課讓大家都來當小老師,用我們所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有些方法屬一般常規思路。有些方法則展現了學生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出乎老師的意料。盡管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還不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但他們憑直覺的這種大膽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在十分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結果。
二、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別強烈。」這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徵,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教學中,對於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滿腔熱情地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對出現的簡捷的算式,寫上「優+有創造性」的評語或另外加分。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如在教學一道多解的應用題:某水泥廠去年生產水泥32400噸,今年頭5個月的產量就等於去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水泥廠將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當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後,老師啟發、點撥是否有更簡捷的演算法,經過思考有幾位同學列式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題思路:把去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l」,那麼今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1/5。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個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數為:1/5×12-l。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多中選優,好中求佳的獨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精選思維材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保證
創造性思維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維的流暢、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於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一隻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學們興致勃勃地紛紛在紙板上畫起來,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一個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盡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並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還不是最好的方法。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那麼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於有學生畫出了如下的剪法。
㈨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做到創新和創造
靈活使用教,改造教材,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的情況,教材結合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一旦脫離的學生的實際,就無從談創新和創造了。
㈩ 如何培養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職校計算機教學中所提的創新,是指學生在探索式的學習進程中,體驗、發現知識和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識技能的局限,創造學習方法的「新」。這些「新」都可以歸結為在學習、探索、研究、合作中擺脫不合理的種種束縛,成長為新式的獨立的「學習者」和「創造者」。因此,挖掘和利用計算機的優勢進行創新教育勢在必行。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創新教育的前提。要在計算機專業課的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舊觀念,建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最終目標的現代教育觀。教育不應該僅僅是練習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熟悉和發現真理、知識的過程,教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努力營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能力,啟發學生把握自學的金鑰匙。由教學生「學會」變為教學生「會學」。教師不單要上好一節課,而且要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開拓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和教師在進行創新教育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二、給學生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
培養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布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愛好,「愛好是一種非凡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愛好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只是滿足於把完成題目的步驟和方法具體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根據步驟把題目完成就算了。以《網頁設計》課為例,在教學生如何使用表格進行頁面規劃同時,我引導學生使用其它方法進行頁面規劃。盡管學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實現的,但我不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檢查試驗自己構思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並找出正確的方法。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和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同時我們還應注重創設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使之與創新能力培養相適應。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重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並把它及時地反映在平時的教學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應該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要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滲透,將計算機巧妙地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加強學科創新能力之間的有效遷移,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性的提高。
三、靈活結合實際,激發學生的新思維
計算機專業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強的特點,不同的專業課其特點也各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結合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對於《區域網的搭建》課程,我設計一些難度適中,同時具有探索性的綜合課題,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其它各科知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於《計算機網路》課程,我通過理論講解,使學生對網路工程的性能指標,工程原理有一個感性的熟悉,通過實際的網路拓撲結構圖、結合網路特有的特性,要求學生寫出調研告報,使學生從感性上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產生愛好。我利用現有實驗室原有資源,進行分組實驗,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並能解決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教師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敢於創新
1.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實現的,它的實現有賴於師生間的交往。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教師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的心靈的接觸。上課是師生的共同勞動,實踐證明,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以愉悅的心情、高昂的興趣參加學習。所以,教師在教育中應該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2.合作的師生關系
網路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處在無限豐富的信息之中,信息社會為師生平等相處提供了客觀依據和現實可能。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一個逐漸透明的狀態下生存。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雙方的共同滿意。師生之間的相互認可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失去相互認可的基礎,任何精湛的知識技能與精妙的講授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在進行計算機專業崗位的教學過程中,專業課程形式的創新,在於如何選擇、實施實踐環節,提高專業崗位的動手能力。教師應通過專業基礎、專業考證、畢業設計、專業頂崗實習的能力培養,使學生創新能力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