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是什麼
1、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2、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人類思想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科學認識成果,也是影響力最廣、帶來的社會變革力量最顯著的思想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評價:「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遠大理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130多年來,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從未離開這個世界,並且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今天,我們有充足理由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㈡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方法有兩類:唯物辯證主義和社會主義辯證法
辯證唯物主義(即現代唯物主義)是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機械唯物論的「基本內核」,在總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上創立的一套系統科學的邏輯理論思維形式。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它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它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社會主義辯證法 ,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本體論(唯物)和認識論(辯證法)的統一,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
社會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建立在徹底的唯物主義基礎上的辯證法。社會主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辯證運動規律,任何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對立統一規律,是社會主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㈢ 分析事物的幾種思維方法麻煩告訴我
人們分析事物最為熟悉的是一分為二法,事物是辯證的,這是對的。但事物按照相對論來說只是從概率上一分為二多些;事物完全可以微分成N,其哲理性均可以寫出許多內容。中國人的五行學說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佛教認為是地水火風四大,中國人還要以認為事物是由陰陽合成,更可以是由無或太極構成;人們是不是還可以從化學元素的角度認為是由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構成了大千世界?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事物分為幾的爭論意義不大,只是方法上的區別而已。1、一分為一法:即是由單純思想的人(小孩),對待事物和人,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現象,不去研究現象背後的原因。2、一分為二法:這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事物有正反兩方面,有對事物或人深入研究的人會用此法來分析事物或人產生的現象及原因。此法有很大的精準性。這是思想者所常用的思維分析方法。3、一份為三法:這是更高級的認識事物或人的分析思維方法。常用於探索人生的真諦和怎樣做對社會對人類更有意義的人生態度,具備這樣思維的人通常是精神領袖、聖賢人等,如宗教、文化流派創建人等。佛家的中道、道家的無畏五部委、儒家的中庸思想即為此種思維分析事物或人的結果。4、一分為四法:事物是由四性的,這一點不被多數人所知。一分為四法是對事物分析更為全面的一種思維方法,常用於對事物的謀劃及對待事物應採取的更為客觀有效使用的方法,是一分為三法的進一步演化與應用。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但不被人們所認知,在中醫中將其應用於辯證施治,其它領域則少有人用之。5、一分為五法: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附例:人一分為一法:一個人 男人或女人 一面性一分為二法:男性人、女性人 有性別的特徵 兩面性一分為三法:男性人、女性人、無性人 三面性一分為四法:男性人、女性人、無性人、兩性人 四面性清代劉純在《誤治余論》里說:陰陽之分不盡已矣。人非男女之別,萬物具備四性也,人者有男、有女、有天宦、有兩性人。一分為四的思想方法有什麼實用價值呢?也就是說矛盾問題應當考慮四個方面;第一是矛,第二是盾,第三既是矛又是盾,第四既不是矛又不是盾。尤其是搞科研的高級知識分子,要掌握這種廣闊的思維方法,不然的話可能不容易出成果。例如物質問題,是否應當考慮有物質,也有反物質,既是物質又是反物質,既不是物質也不是反物質。比如朋友的劃分。如果按照一分為二的觀點,那麼不是敵人就是朋友。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因為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夫妻兩個人都要磕磕碰碰的,別說朋友了。按照一分為二的觀點,劃分敵人太多了,就要打擊一大片;劃分朋友太多了,就難免看走了眼,也容易吃虧上當。按一分為四的觀點就清晰得多,敵人是很少的,朋友也是很少的。可是既是敵人又是朋友的,這是比較多的。利害相同的時候就是朋友,吃了點虧就是敵人。但是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這是最多的。這是為什麼呢?別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誰,所以既不把你當作敵人也不和你交朋友。如果這樣劃分朋友和敵人,自己就不會看走了眼,也不會出虧上當,更不會絕交朋友而氣惱,也不會因為增添敵人而恐懼。因為是敵人又是朋友的情況,本來就是比較多的;一會是敵人,一會是朋友,是十分正常的。佛家在經典的敘述中已將一分為四的方法運用到了極致,因不為大多數人所理解,只有具備了大智慧的人才能領會透徹。如對於「道」的描述,是空,是無,即是空是無,也是非空非無,只有空無兩不佔,才是得到了「道」的真諦,反過來應對世俗才能達到超然灑脫狀態。
㈣ 哲學中為什麼說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認識方法
一、要認識事物的性質,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質和特殊的運動形式,從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區別開來。只有透過事物現象抓住其本質,才能達到對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質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決定的。因此我們要認識事物的特殊本質,就要對它自身內部的特殊矛盾進行分析。同時,在把握決定事物本質的特殊矛盾時,還要進一步對這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因為更確切地講,事物的性質和基本特徵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任何事物內部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必有一方是處於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則是處於被支配的、服從地位的次要方面。認識事物的性質就是要通過對矛盾雙方各自的特點和地位及其相互聯結的分析,找出其中處於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辯大體,識大局,抓本質,看主流」。這是達到對事物性質的正確認識之關鍵。
二、要認識事物的發展過程,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表現為一個運動發展的過程。認識事物的過程,首先就要了解推動這個過程發展變化的原因和內在動力。事物的發展過程是事物內部必然的自我的運動過程,即內部矛盾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因此,要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就必須深入到事物內部分析考察它的內在矛盾,找出其變化發展的根據和原因。例如,眾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方仲永五歲就能「指物作詩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到了十二三歲雖然還能作詩,但已「不能稱前時之聞」;到了20歲就變成了平庸無奇之人。就其從神童到庸者變化過程看,固然與其父「日板仲永還謁於邑人,不使學」有極大的關系,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放棄了自己的主觀努力。
三、要認識事物的存在條件和發展趨勢,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事物的存在條件和發展趨勢規定了事物的特徵和面貌。然而,事物的存在條件和發展趨勢,正是事物本身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的結果。一切矛盾的對立雙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統一體中存在和運動的。它們必須相互依存,共居一個統一體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這種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條件。一切矛盾的對立雙方在統一體中又不是和平共處的,而是永遠處於相互排斥、互相鬥爭之中的。斗爭的結果,必然造成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雙方的地位和特徵發生變化,於是逐步顯示出事物新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見,認識事物存在條件和發展趨勢,實際上就是具體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結。
四、要認識一事物同他事物的關系,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圍其他事物的影響和作用,事物的屬性往往就是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因此,要認識某一事物,就必須同時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種關系。而事物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和轉化的矛盾關系。因此,要全面地認識一個事物,就要認識它同周圍其他事物的各種復雜的矛盾關系,認識事物間由於各自內部矛盾斗爭的推動而互相轉化的各種趨勢和可能。
總之,要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事物的性質、過程、條件、趨勢和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堅持矛盾分析法。對事物認識深化的程度正是取決於對諸種矛盾及其雙方分析的程度。如果離開了矛盾分析法,人們就無法觀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們認識一切事物所必須遵循的根本方法。
㈤ 馬哲的六大方法論是什麼
馬哲的六大方法論:辯證唯物論、認識論、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價值論。
1、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學說 , 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和世界的組成「有什麼」的問題。
2、認識論: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或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3、聯系觀:
聯系觀,即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可變性。 因此,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觀點。
4、發展觀: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唯物辯證法認為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的思維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發展的實質就是事物的前進、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即發展觀。在社會歷史領域,發展觀是一定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對發展及怎樣發展的總的和系統的看法。確立什麼樣的發展觀,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它也是伴隨各國經濟社會的演變進程而不斷完善的。
5、矛盾觀: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6、價值論: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價值和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具有不可比較性。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構成商品交換的基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等范疇,是馬克思用來說明商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質。
(5)哲學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意義:
1、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最高抽象。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指出人與世界的關系實質上是以實踐為中介的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關系。
2、從實踐出發解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偉大哲學變革的實質和關鍵。是實踐為人提供了認知對象。因此在實踐中,人不僅認識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礎上創造了人類的屬人世界。所以,實踐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而且具有世界觀意義。
3、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之處,在於它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獨特方式。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意義,因而導致他們在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察世界的視角上存在著重大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現實世界,從而在世界觀、自然觀、歷史觀和認識論上都獲得了全新解釋,構築了統一的、徹底的、科學的哲學體系。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貫穿於全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主要表現:
創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結束了社會歷史領域中唯心史觀的統治地位。結束了舊唯物主義缺乏能動原則的狀況。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去理解物質世界,使唯物主義成為生機勃勃的科學理論體系。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