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 進行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肯定是非常輕松的,在學生感興趣下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遺落知識點,對學到的知識印象也很深刻。小學數學知識的淺顯性適合開展一些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學習知識,比如讓學生表演生活中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場景,如買早餐或者買衣服等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生活中常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還可以運用集體解答數學題的方式讓全班同學聚在一起,讓他們自己討論是如何解題的,讓他們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體會數學的樂趣 ,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不能一味地只利用課本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的發散思維很重要,數學的學習是需要邏輯思維的,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把課本知識灌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可能在低年級中簡單的數學學習還能理解,但是一旦進入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不具備邏輯思維就很難學懂數學了。
二、 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准備多種教學方式。
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快有慢,每個學生擅長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樣,大多屬於多變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也不容易靜下心來。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採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對哪一屆的學生都採用相同的教學模式,顯而易見這是不可取的。在這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學生的思維發展很快,教師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改變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好學生。教師還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 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
新課程改革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鍛煉他們的口才,也可以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的學生不宜太多,不然學生之間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教師就不好控制課堂紀律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有錯有對,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提示,讓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但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想像和討論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能力,當基本的知識掌握了以後,教師就可以布置幾道難度相對較大的題,讓他們在課後進行討論,第二天在課堂上再集中講解。
四、 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入生活實際。
當代科技發達,教學工具也多了很多,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在現在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應用題時,需要理解記憶才能掌握知識。並且數學知識點的講解都是由淺到深,有簡單到復雜的,如果不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就有可能讓一部分學生聽不懂,很難將知識點理解透徹,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多媒體將動畫、聲音結合起來,這樣鮮活的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沖擊,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課堂中來,還可以為教師板書節約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
Ⅱ 比較教學法的應用是怎樣的
比較教學法是一種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因為化學知識中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規律性、相似性和相關性,特別是同族元素的性質非常相似,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常常利用物質間性質的相關性和相似性進行對比教學,便於學生將相似和相近的知識內容進行對比理解和記憶,區分看似相同其實不同的反應實質,歸納總結本質相同的實驗現象。比較教學法可以用在演示實驗教學和實驗復習中。例如:進行「金屬鉀的性質試驗」
①觀察金屬鉀反應前的現象:與鈉相比,鉀也是固體,用小刀切時感覺比鈉更軟,切口同樣呈銀白金屬光澤,但比鈉更容易發暗。
②觀察金屬鉀與水反應時的現象:取綠豆大小的鉀,用濾紙吸干煤油後,用鑷子小心放入滴有酚酞的燒杯中,並蓋上玻璃片,而鈉與水反應不用蓋玻璃片。鉀浮在水面,迅速游動。現象與鈉相同。但不時發出輕微爆炸聲、著火,比鈉反應更劇烈,火焰呈淺紫色。
③觀察金屬鉀與水反應後的現象:手觸燒杯上壁,有熱感;玻璃片上有因反應輕微爆炸而飛濺的液體;溶液滴有酚酞立即變紅,反應後現象完全與鈉相同。
通過鈉和鉀分別與水反應的實驗,同學們可以由鈉與鉀的反應現象中的相同和不同點增強對鹼金屬元素的認識,不但容易掌握有關鹼金屬的化學知識、與水反應的實質,同時更能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於觀察和提高實驗操作的能力。
此外,在實驗復習中,教師可以運用比較教學法對同一實驗裝置的多種用途進行比較和歸納,在了解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同時,思考和練習一種儀器的多種用途和操作,有利於學生理清思路,強化記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例如:復習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時,常遇到如圖的集氣裝置,充分挖掘它的各種用途,從不同角度提出如下問題:
①若氣體由A進B出,可收集哪些氣體?其收集原理如何?
②若氣體由B進A出,可收集哪些氣體?其收集原理如何?
③若將該瓶倒置收集氣體,其結果與a.和b.的關系如何?
④若將瓶內裝滿液體與量器配合欲作量氣裝置,氣體流向如何?
⑤若作量氣裝置時,氣體易與液體反應或易溶於液體時,應如何處理方可使用?
⑥該裝置用作洗氣時氣體流向如何?
⑦該裝置用作排水取氣時氣體流向如何?
⑧若裝置中導管A與B等長時,連接在氣路中起什麼作用?
Ⅲ 在教學過程中,綜合教學法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解決問題法。它是以青少年兒童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徵為依據,引導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根據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他們自己成為知識的積極發現者,而不是知識的消極接受者。
(1)發現法的基本功能。
①激發智慧潛能。發現的實質就是把現象」」重新組織」」或」」轉換」」,使人們得以超越現象,再進行組合,從而獲得」」新的領悟」」。
②培養內在動機。人具有藉助發現本身所提供的獎賞,即自我獎賞推動學習活動的傾向。因此,發現學習可使學生擺脫外來的動機作用,如父母、教師或權威人物的期望、贊許等的推動,而在自我發現中獲得巨大的興趣、力量和內在動機。
③學會發現的技術。在這方面越是有實踐經驗的人,越能把學習歸納成一種探究的方式,他們也就越相信自己的發現能力。
④發現法有利於記憶的保持。
(2)運用發現法的基本要求。
①在發現法教學中,教師是指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導師,因此,必須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為此,教師要努力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的氣氛,盡可能安排一些富於發現的場景和機會,揭示一些具有誘發性的問題,指導如何觀察、對比事物和分析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發現,並幫助學生尋找和審查資料,引導學生做出符合邏輯的結論。
②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要充分發揮直觀教具的作用,通過教具或圖形的實際觀察和分析,促進他們的思考發現,促進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
③發現法要求教師通曉有關學科的基本結構,理解和掌握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的一般過程,以便相機誘導,適時啟發,促進發現過程的遷移。
④發現法對於學生來說是發現學習,教師不要把學生當作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因而在引導、啟發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經常鼓勵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不僅可以發現問題,並且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也可以解決問題。同時,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養成動腦筋、講科學的習慣。
⑤發現法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案,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特點、學科性質及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嚴密組織、靈活實施,不要固定於一個程序,一個模式,要因勢利導,以善變應千變,以至於成。
範例教學法
範例教學法是一種謀求典型教材與學習者獨立的、能動的學習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目的在於解決網路全書式的教材所帶來的教學內容過多,教學質量下降的嚴重危機。
(1)範例教學的基本功能。
①把問題學習與系統學習統一起來。範例教學一方面以典型的範例問題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又把問題同有關系統聯系起來,即由範例提供的窗口窺測全室,探索全局。
②把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統一起來。
(2)實施範例教學的基本要求。
①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基本性、基礎性和範例性。
基本性是就學科內容而言,即要求選擇一些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等,便於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
基礎性是就受教育者接受教學內容而言,即教學內容應該是一些基礎的東西,這些基礎的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適合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範例性是就教育者傳授知識而言,即要求教給學生經過精選的具有基本性和基礎性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典型性、代表性、開導性,使教學務必起到示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遷移,使之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②注重基本原理的分析。
基本原理是建構學科知識結構的基礎,對學生往後的學習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原理的意義易於遷移,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範例教學強調選擇課本中那些帶有普遍意義的內容,通過討論範例,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原理、規律及方法,並形成一定的態度,以便逐級建構學科知識的認知體系。
③重視課題的智力作用及其未來意義的分析。課題內容對學生智力活動有什麼作用,以及對學生為什麼通過這些分析,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智力活動,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④重視內容結構的分析。每一課題內容都有一定結構,組成整個內容的有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間關系怎樣?有哪幾個層次?通過這些分析,不僅有利於學生清晰地理解教材內容,而且有助於學生獲得系統知識,把握知識結構。
⑤)重視教材特點的分析。教材的每一具體內容都有各自特點,某一特點只有採用某一適當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具體內容特點的分析,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學導式教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把學生視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活動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及自己的智慧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發展他們的智能。
(1)學導式教學法的功能。
①培養自學興趣,養成自學習慣。
②培養探索興趣,養成鑽研精神。
(2)實施學導式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是實施學導式教學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組織實施學導式教學法的時候,必須充分依靠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造精神。
②了解和把握學生認知課題的現狀。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自學的各種具體情況。教師經過對學生各種學習情況的分析、研究,抓住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帶普遍性的問題,在節骨眼上適時進行啟發和指導,使學生困惑、納悶的思維豁然開朗,另見天地。
③)相機誘導,適時點撥。教師應該針對學生提出的關鍵問題迫切要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慾望,相機指點,講清思路,啟迪思維,讓學生自致其知。
Ⅳ 課堂教學中幾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
通常課堂教學採用的方式是: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 (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為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為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為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核、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 (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為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 (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Ⅳ 談科學教學手段和方法
談科學教學手段和方法
外科學教學過程中,聯合運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來談談科學教學手段和方法。
外科學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和手術操作技能的臨床主幹學科。它的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無菌術、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調、輸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麻醉、重症監測治療與復甦、疼痛治療、圍手術期處理、外科病人的營養代謝及外科感染等。各論包括顱腦、頸部、乳房、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部位臟器的各種疾病。外科學研究內容廣泛、抽象、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外科學教師必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外科學的教學質量。
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種信息載體,充分刺激受教育者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調動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1]。利用多媒體進行外科教學具有以下優勢:(1)生動形象地顯示教學內容。傳統的外科學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師運用板書、教學掛圖、幻燈、教學模具等手段進行講授。由於外科學很多疾病的概念和臨床表現比較抽象,單純依靠以上教學手段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的配合,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此外,多媒體課件還可以進行回放和任意點暫停,有助於學生進行課後復習,加強記憶;(2)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每門課的教學時數不斷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教學內容,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將備課筆記中的知識要點書寫到黑板上,以供學生記錄,這將縮短教師的講解時間。而多媒體課件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大量的知識要點展現在學生面前,節省了教師上課時的板書時間,有利於擴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學生在上課時只需專心聽講,不需要記課堂筆記,課後拷貝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即可;(3)外科學包括手術操作,由於受到手術室空間大小的限制及手術室的無菌要求,不可能讓班裡所有學生進入手術室觀看手術。而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對手術區域進行拍攝,然後通過電視圖像轉播系統,將手術過程實時傳輸到教室,供學生觀看。教師在手術室一邊手術一邊講解,學生則在教室觀看、討論,且隨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手術室內的教師提問,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4)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並茂的優點,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外科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利用外科學網站進行教學。
近幾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醫學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外科學網站,為外科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平台,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網路教學跨越了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突破了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方式的限制,將授課課堂由教室延伸到網路覆蓋的任何一個地點,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2],具體如下:(1)外科學教師都是醫院的臨床醫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要承擔醫院的醫療任務和臨床科研工作,相當繁忙。而且一個教師通常只負責一個章節的授課,授完課後就去醫院工作,學生課後如果遇到難題,則無法得到教師的解答。外科學網站上通常有討論版區,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版區向教師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通過討論版區答疑,從而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2)外科學教學內容多,而課時數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授重點內容,其他相關內容來不及講。課後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上傳到網上,供學生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外科學知識不斷豐富、更新。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是以教科書為中心,內容比較陳舊,即使是最新版的教科書,從編寫到審稿、出書一般需3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3]。經過如此長的出書周期,教科書的內容明顯落後於當代外科學的發展水平。學生單純掌握書本知識已經不能跟上外科學發展的步伐,也達不到新時代外科學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站向學生介紹外科學的最新發展動態,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主動學習、獲取新知識,有助於把他們培養成為創造性人才;(4)有些學生是在職學生,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有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來校上課,則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補課學習;(5)在學校的外科學網站與國外著名的外科網站之間建立鏈接,方便學生直接進入國外網站學習新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英文閱讀水平;(6)方便快捷。根據外科學教學大綱的變化,教師隨時可以在網上更新或補充教學內容。
3.積極開展外科實驗教學[4]。
外科學是一門以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手段的臨床主幹學科。外科學實驗作為外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手術操作能力。傳統的外科教學模式多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手術操作技能的培養不夠重視。因此,學生進入臨床後動手能力較差,對臨床工作很難適應。如何提高外科實驗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手術操作技能,是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外科實驗教學分為三步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步:進行術前准備和手術操作技能的學習,包括如何正確更換洗手衣褲、鞋子、戴好口罩帽子、外科洗手、進入模擬手術室(實驗室)、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等術前准備,以及手術器械的辨認和使用、手術區域消毒、鋪巾、切開、止血、結扎、分離、縫合、換葯、拆線等手術操作技能。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示範、講解,並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邊學邊練,初步學會這些手術操作技能。第二步:強化手術操作技能的.訓練。一個操作往往需要通過反復刻苦的練習才能達到熟練,才能在“實戰”中真正運用。有的學生覺得這一階段的練習比較枯燥,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開展一些小的競賽,組織大家相互討論、互學互助,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勵學生大膽細心操作,及時糾正其缺點錯誤。第三步:進行動物模擬手術訓練。用家兔進行模擬手術,營造與手術室一樣的氛圍,強調在實驗動物身上模擬手術,就像在臨床為患者施行手術一樣,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則和手術基本原則,同時更有效地進行手術操作技能的訓練。每個學生在手術過程中都輪換到不同的手術角色,如分別擔任主刀醫師、助手等,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不同手術位置上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技能,還可以使學生明白手術是一項協作性很強的勞動,必須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4.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
外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外科學教學模式是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即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在實踐中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較差[5]。具體表現在臨床實習中:雖然學生記住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是面對病人時,則顯得思維紊亂,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5]。1969年,美籍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首創了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6]。該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提倡以病人的疾病問題為基礎,學生自學、討論為主體,教師參與引導,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可按照“教師給出病例並提出問題→學生自學→課堂討論→教師總結”這四個步驟來實施[7]。第一步:教師給出病例並提出問題。如學習外科疾病“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時,教師課前先提供給學生如下病例:王某,男性,45歲,農民。主訴:腹痛、腹脹伴間歇性嘔吐三個月,劇痛12小時。3個月來,患者經常感上腹部隱痛、飽脹,每隔1~3天嘔吐酸味食物殘渣1次。大便每天1次,色黃。近日嘔吐加重,吐出當餐及隔餐食物,酸味較重。入院當天上午突感上腹部持續性疼痛,不向肩背部放射,開始尚能忍受,傍晚腹痛加劇,急診入院。患者過去身體健康,近10年來每於飲食不當時常感上腹部隱痛不適,有泛酸、噯氣史,但從未發生嘔血或黑便。體格檢查:體溫38.0OC,脈搏14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壓80/50mmHg。急性重病容,脫水貌,鞏膜無黃染,心肺無殊。腹部肌肉明顯緊張,腹式呼吸減弱,全腹均有壓痛、反跳痛,以上腹部最為顯著。血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13×109/L,中性粒細胞佔94%,紅細胞計數5×1012/L。根據教學目標,教師提出以下問題:(1)做出初步診斷,列出診斷依據;(2)需與哪些疾病作鑒別;(3)要進一步明確診斷,還需做哪些必要的檢查?(4)如獲確診,治療方案如何?第二步:學生自學。針對病例中的問題,學生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書籍和參考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第三步:課堂討論。在課堂上,學生先分組討論,每位學生圍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提出自己迷惑不解的問題。然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總結小組討論結果並在全班發言。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則記錄下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疑問。第四步:教師總結。討論結束後,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點評,對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並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通過外科病例引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查閱書籍、期刊等資料後,獲得了隱藏於問題背後的知識,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與臨床上處理外科問題的方法最為接近,它可以提高學生在臨床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5.標准化病人教學。
醫學生學習的最後一年是離開學校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實習。臨床實習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橋梁,為醫學生畢業後成為一名合格醫師奠定基礎[8,9]。因此,臨床實習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階段。醫學生剛開始臨床實習時,由於體格檢查的手法還不嫻熟,或多或少會給病人帶來不便,甚至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許多病人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問診查體,這將大大減少醫學生的學習機會,影響了臨床實習質量。為彌補學生臨床動手機會的不足,醫學院校可以面向社會招收一些綜合素質高的人員並進行培訓,使之成為標准化病人,能夠准確地模仿病人的臨床症狀和體征,用於學生基本臨床技能的訓練,這是一條與國際接軌的培訓臨床實踐技能的新途徑[10]。通過標准化病人教學,學生不僅提高了臨床技能,還學會了尊重病人,增強了與病人溝通的能力,為日後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6.建立綜合評估體系。
傳統的外科考核是以理論考試為主,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往往能獲得高分,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該改革考核方式,從多方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評估包括外科理論知識的筆試,外科技能的操作考試,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內容有: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臨床實習時的學習記錄,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成果等。通過以上綜合考評,全面地評估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督促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外科學教學過程中,聯合運用多媒體、外科實驗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標准化病人教學、綜合評估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Ⅵ 教學法的作用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
3.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4.討論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 體驗學習教學法:「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像」中領悟知識,學生在「探究知識」中形成個人化的理解。這種親自體驗的學習,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這時,真誠熱情的態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Ⅶ 教學方法及使用依據和原則
教學方法分類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是依據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劃分的以下四類。
1.語言類方法
語言類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談話法(啟發談話、問答談話、指導性談話)。
2.直觀類方法
直觀類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3.實踐類方法
實踐類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操作練習)、實驗法(准備性實驗、驗證性實驗、鞏固性實驗)、實習作業法。
4.自學類方法
自學類的方法包括讀書指導法(講讀、半獨立性閱讀、獨立閱讀)、討論法。
具體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發現法、比較法、愉快教學法、分步教學法、暗示教學法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還會創生出更多的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新方法與策略。
為了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必須科學地設計和運用教學方法。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的大量經驗為後來者提供了選擇語文教學方法的依據。
1.依據教學目標和任務
每一節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方法選對了,目標就能順利實現。根據目標選擇方法就像爬山和過河一樣,去山那邊就不適合乘船過去;即使會游泳的人,想要盡快到達河對岸,還是乘坐便捷的水上交通工具比較高高效一些。
2.依據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組合,必須依據教材的性質和具體內容特點來決定。如前文《春》的教學案例中,就是結合文本語言優美,富有節奏感的特點選擇了半獨立閱讀法,通過四個層次的「讀」,逐漸達成理解內容,培養語感的教學目標。
3.依據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
教學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客觀反映,是教學系統諸要素內在聯系的理論概括。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配合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
4.依據教師素質
任何教學方法都必須通過教師的具體操作來實現。教師的素質結構包括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心理結構、品德結構等。只有適應教師素養、能力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如,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朗讀水平很好的教師可選擇教師范讀,若不然,就選擇媒體輔助范讀,這樣才能起到示範與激勵的作用。
5.依據學生特點
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
6.依據教學環境條件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得考慮到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時間、教學設備等客觀條件。
選擇教學方法的原則
1.多樣性原則
各種教學方法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同時,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總是千差萬別,所以,必須綜合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靈活性原則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活動的多變性,決定了教學方法選擇的靈活性。
3.優化組合原則
對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強化各自的積極方面,彌補各自的消極方面,是教學實踐中最機智的做法。
4.教法與學法統一的原則
陶行知的「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還有當前推行的「以學定教」主張也在提示我們:學法是教法的依據,教法是學法的示範。
5.創造性原則
在教學中,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結合教學實際推陳出新。發掘並應用自己擅長的技巧,通過各種途徑,讓教學活動發揮最大效益。
Ⅷ 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啟發式教學法在現代教學論中已經不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運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教學原則。
啟發式教學的途徑
(1)奮其志。
志,是智力發展的精神動力。目標遠大,才能精力充沛,這是搞好學習的精神支柱。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該學科當前發展的現狀,向學生指明哪個山頭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裡,從而誘發學生為美好前途而奮發的雄心壯志——學習動機。
(2)激其情。
教師一踏進課堂就應是情緒飽滿的、熱情、鎮定的,要滿懷激情去講課,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就要求教師在跨進課堂之前拋棄一切雜念,切不可把冷漠、厭惡、怒氣等消極情感帶進課堂。
(3)發其智。
教師應加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採用各種有效措施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引其疑。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於無疑處覓有疑,善於激疑,有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備課時就要精心設計一組遞進型的疑題,使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邏輯思路,步步深入,達到恍然大悟、觸類旁通的目的。
(5)啟其思。
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路、搭橋、開竅、點撥、評講,不斷激發直覺思維和靈感,努力做到舊中見新,易中有難,平中出奇,難而可及。
(6)廣其知。
教師要採取措施擴大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特別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知識、新成就武裝學生。
(7)添其翼。
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8)煉其毅。
學生要取得優異成績,沒有刻苦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單有興趣和熱情是不夠的。
(9)倡其辯。
教師要引導學生橫向交流,開展無拘束的自由討論,活躍思維。
(10)授其法。
現代教學論倡導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學會」」獨立走路」」,早日進入科研前哨陣地。
(11)增其識。
一個有作為的人應具有相當的膽識,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豁達大度的氣質,使他們具有遠見卓識和高尚的品德。
啟發式教學的心理結構
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地把整個心理活動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心理結構5個因素與教學環節相融洽,教師要在各個環節抓住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
(1)動機的激發。
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慾、好奇心。
(2)知識的攝取。
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觀察力。
(3)知識的領會。
即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即對知識的理解。這要有直覺思維、發散思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以及縱橫馳騁想像力的參與,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維力。
(4)知識的鞏固。
記憶是該環節的核心因素。
(5)知識的運用。
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