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
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⑵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方針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內容: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准.「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⑶ 中國的教育模式是什麼
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前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⑷ 中國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在於應試上,那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與倫比的,可是在於埋沒人才上,還有發展學生自主的習慣和思考方式上,也是世界之一流!
這個也許從古到今就是如此的吧,古代中國的文明,中國的學生在漢代之前是思考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高度,都是值得深思的,那種百家爭鳴的景象,在中國的思想界,教育界也是僅有的唯一的。
為什麼那個時候的教育值得我門去思考,在那之後,中國的教育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從董生的天人三問,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了吧。結果是什麼,看看《儒林外史》,大家都是會有所了解的。真實的景象正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里,在中國所謂的人文教育里,盡善盡美的,淋漓盡致的演繹著。
為什麼說現在的教育還是一脈相承。就是因為小學,初中,高中,都是一名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學完了基礎教育和知識,有的好些的在最終能用一個所謂的「能人」一起拔高輔導,這樣壓抑了學生的思考范疇,是學生在一個老師思考問題的思路下,一直沿著他的思路思考著自己的問題。很難去發散自己的思維,用本來屬於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這樣就是中國的教育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人才。這個的情況不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么,不值得我們去改變一些什麼么?
我感覺中國大多數,我要強調的是,大多數學校,多少年一成不變的教書育人的方式,多少年了,一直都沒有改變,盡管老師換了一批又一批,可是老教師下了,新教師上了,只不過在教育中是在一種的思考模式向另外的思考模式的轉化,根本達不到讓學生自己多元化思考的目的。教育的模式一天天的喊著:改變,改頭換面。可是結果呢,還是沒有變化的,人文式的教育是好的,可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還不是要培養四有新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么!沒有自己創新的思想,沒有多元化的空間去想像,人文何用·
真正的要改變一些了了,我們不要一味的去說高考的問題,實際上在我們的教學理念中,就要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高考只是客觀的存在,但是最基本要我們去改變的,就是要我們在我們的教育模式和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考空間和發散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上考慮一些我們切合實際的問題!
在於這個問題的做法上,我認為,要作到:多元化學習、和單元化教學會更好一些!
怎麼做呢?我認為單科的教學有多名老師同時去講解,只不過每一名教師需要去講授的知識不一樣。那數學做例子:可以採取多名老師共同完成高中數學教學的目的,甲負責講授集合的基礎知識,乙負責去講授函數的問題,丁負責去講授空間幾何的知識等等。這樣可以絕對的,充分的去讓老師去充分的研究和解決但部分的知識,同時也也是是教研的活動直接擴展到基層。也可是使學生在單科目的學習中感受到不同老師的不同的想法和思維。這樣也能使學生的多元化思考問題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有人要問,這樣的教學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面對高考,你這樣能造就出高分的人才么?
我要說的是,面對現在的形式,可以在上訴的情況下進行具體的辯證和改變的,可以在高三的學年布置專門的教師,就單獨負責高考的研究和挖掘,這樣都是可以的!不會給高考的任務造成任何的負擔,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多元化思考方式!
這些僅僅就是個人的建議和想法,估計是沒有那個學校願意去改革的,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改變一個學校的教學理念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改變一個國家的教育體制更是難上加難,為什麼不從我們自身作起呢?
為了我們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是那樣一脈相承下來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有些人要努力的,有些人要改變的!!
⑸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一.我國的教育方針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重申了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提出:「普通中學的宗旨和培養目標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自覺的積極的成員。」
1957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並強調「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985年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要求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
⑹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現階段教育方針如下: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准。「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6)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方針」有以下的特性:
全局性
由於教育方針的制訂者——國家或執政黨將教育方針作為貫徹整個教育發展方向的指針,因此,它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一般來說,個人意義上的教育目的(即內在的教育目的)受到國家的教育方針的制約和控制。由於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個人的發展作為前提條件,所以國家在制定教育方針的時候,通常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個人的教育目的與國家的教育方針這時也是基本一致的。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
變動性
由於教育方針制定者是國家或政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或政黨對教育的發展總有不同的政策,一些國家政黨之間輪流執政,教育的戰略和政策變動也就會比較頻繁,教育方針也就有所不同。教育目的釐定者常常是社會團體、教育哲學家,目的一經提出就有相對的穩定性。而且同一政黨不同時期的教育方針可以不同,不同政黨的教育方針甚至可以完全相反。因此,教育方針的變動性比教育目的的變動性要大得多。
現實性
定義指出:「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質、教育的目的以及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既然教育方針指明了教育目的的實現途徑,那麼,教育方針作為國家或政黨的教育戰略具有更明確的現實意義。從「教育目的」的定義看,教育目的能否實現是有爭議的,特別是沃爾夫岡 ·布列欽卡的定義認為教育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具有終極性、理想性,在短期內具有不可實現性。
階段性
由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故教育方針具有階段性,對於同一政黨,教育方針的階段性也就更加明顯,即後階段的教育方針是前階段的教育方針的延續和進一步深化,這是與國家和政黨教育戰略和政策的連續性分不開的。最高的教育目的則具有終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