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辯論式教學的研究方法

辯論式教學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01 08:16:56

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辯論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因而,一旦學生從切身體驗或不同角度對課文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時,教師不能置若罔聞,草草了事,或橫加否定。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課堂生成資源,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發展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根據不同的情況,恰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辯論,是發展這種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小型辯論會運用於課堂教學的多重意義 1.訓練思維,發展言語。只有學生擺脫思維定勢,打破傳統經驗束縛,對教師或書本的現成結論敢於懷疑,提出挑戰,才存在辯論的動因。教師抓住這種教育契機,充分利用,日積月累,就能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為使自己的見解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就會在課堂辯論前查找資料,收集論據,並進行分析、提煉、綜合、概括、推理,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辯論的過程是言語交際訓練的過程,需要雙方思維集中,反應敏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而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辯論客觀上打破了師生問答式課堂教學局限,可在學生你來我往的平等交流中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更為個性內向孤僻而平素沉默寡言的學生提供了發言的機會。 2.激發興趣,加深認識。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 課堂辯論會帶有競賽的性質,對於激發學生鑽研課本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而無論學生站在哪一方,都必須對雙方的觀點及理由進行深入研究,甚至模擬對方的辯詞,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以求百戰百勝。這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問題正反兩方面的認識,使課文理解更靈活,更深入,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以辯導讀,以辯導寫。恰當的辯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感知課文、理解主題、分析形象、掌握寫法、明辨是非等會起到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作用,有助於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前後勾連、探微索源、咀嚼細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將辯論的觀點、論據整理成文,寫讀後感或辯論會後記、觀感等,對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寫議論文的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於課堂教學自然巧妙地向課外延伸拓展,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外探究的有機勾連,積累與運用的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有益轉變。 二、小型辯論會運用於課堂教學的幾種情況 辯主旨。不同的讀者對同一作品的主題理解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正是文學作品多解性和豐富性的表現。有些課文的主題看似有傳習已久的定論,但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常常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其表達想法提供機會。

Ⅱ 留學海外,如何應對論辯式教學

留學海外時,論辯式教學是學子們都要經歷的一道小小關坎。由於論辯式教學對語言、信息搜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入學後難以適應這種課堂模式。
許多學子共有的「麻煩」
論辯式教學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課程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老師鼓勵學生根據提前布置的閱讀材料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他人的觀點,在課堂上展開自由提問和討論。在國內學習時,學生們並不一定熟悉這種教學形式。於是,一旦留學海外,尤其是到了歐洲和美國,「麻煩」就來了。
應姮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哲學與公共政策碩士。她說,論辯式教學在課堂上很常見,基本上每天、每門課中都會有。「一般老師會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每節課前我們都會拿到一張問題列表,課上老師會選擇其中幾個問題讓大家各自發表看法,之後從討論中還會引出一些新的問題。」應姮介紹道,「我們還有一個公共論壇,在討論課開始前,大家可以在上面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老師也會經常查看,匯總我們的想法,並在課堂上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謝斯傑是義大利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歐洲與國際政治專業的碩士生。他所在學校的很多課程也都使用了論辯式的教學方法。「我們這里組織課堂討論的流程也是類似的,一般都是教授先定一個討論的課題,然後讓班裡的同學進行分組,接著就在小組內自行展開討論。」謝斯傑說到。
預習是關鍵遇挫莫著急
由於在國內比較少接觸論辯式教學,又有語言方面的困難,很多初到國外的中國學生難以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討論時,常常會因為無法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難以理解其他學生的發言而發愁。這種自由討論課也被中國留學生稱為「最具挑戰性的課」。
謝斯傑稱自己初到義大利上本科時也有著類似的感觸。「因為我是通過『馬可波羅計劃』來米蘭讀本科的,雖然也學過義大利語,有點語言基礎,但和以義大利語為母語的同學討論,仍感到非常困難。」謝斯傑回憶起自己一次課堂討論課的經歷,那次教授請來幾位專家做小型研討會,研討會後教授讓大家分組討論,他卻連分在哪個組也搞不清楚,後來好不容易明白了分在哪組,但卻對討論的話題一知半解。

謝斯傑為了解決討論課上遇到的難題,想了很多辦法。他從大一開始就和義大利同學合住,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他每天都利用所處的環境來提高自己的義大利語水平。每次課堂討論前,他也都認真地預習和准備,同時也努力抓住課上的機會,積極參與討論。僅僅用了一年,大二時謝斯傑基本可以跟上義大利學生的討論節奏了。整個大學階段,他都在不斷提高自己的辯論能力。這個過程雖然漫長、艱辛,但也是充實、快樂的。到了研究生一年級時,謝斯傑已經可以在課堂上自如地表達觀點、出色地完成討論課了。他認為,應對討論課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要課前做足准備,對所有材料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課上有話可說。
相比謝斯傑,應姮並沒有經歷那麼長的調整適應期。因為在讀研究生前,她已經在英國念過書,所以對討論課並沒有感到非常困難。在應姮看來,上好討論課最重要的就是課前做好預習,課上要有信心。「討論課上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是很正常的,要學會藉助老師在討論間隙的講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觀點。」
應姮給正在為課堂討論擔憂的留學生提供了一些建議:「閱讀一定要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性的閱讀,而不是應付。同時閱讀時要及時做筆記,記下自己的觀點和問題。上課發言不要害怕,說慢一點簡單一點都沒有關系。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私下多和老師溝通。」

Ⅲ 蘇格拉底辯論式教學特徵有哪些

辯論的歷史與人類語言的歷史一樣久遠。中國古代的「百家爭鳴」,辯論就有了高度發展。如最著名的莊子與惠施公的辯論;孟子也曾自述:「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而得到古今好辯之名;墨家辯者,簡稱墨辯等。墨子《小取篇》有一段關於「辯」的概括論述。它說:「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述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這是對於墨家在邏輯思維方面的比較全面的表述,可以說是總結性的論斷。這段話的開端,提出了「辯」的任務有四項,其中包含認識方面的問題和現實方面的問題。明是非,審治亂,明同異,察名實,這都是當時名辯思潮論爭中的問題。審治亂之紀,這是政治主張上的重大論題。《小取》的這些提法,都是有針對性的。其次,提出了對任務的要求,是「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情,論求群言之比」。這說的是「辯」在完成任務時所應達到的水平。再次,提出了辯的方法:「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述故,以類取,以類予」。最後,提出了「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這似是說辯的態度,要辯者要有自覺的精神,要多多要求自己。

Ⅳ 辯論式教學實踐價值探析論文

辯論式教學實踐價值探析論文

摘要:辯論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具有參與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特點和優勢。辯論式教學的實踐價值集中體現在提升學生的自學力、思辨力、表達力、抗壓力、應變力、處事力、合作力、凝聚力、組織力、禮儀力、自信力等方面。辯論式教學一改傳統「灌輸式教學法」的呆板形式,有助於激活學生課堂學習氣氛,點燃學生課程學習熱情,鍛煉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教學改革;實踐價值;能力提升

辯論式教學是任課教師為了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針對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目的,通過精心設計辯題,把正反兩種觀點交給學生進行論辯的一種教學方法。辯論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辯論式教學的策劃者、指導者,充當著「導演」的角色,而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辯論式教學一改傳統「灌輸式教學法」的呆板形式,有助於激活學生課堂學習氣氛,點燃學生課程學習熱情,鍛煉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辯論式教學實踐價值進行探索和分析,有助於從理論上構建辯論式教學實踐價值體系,從實踐上深化認識辯論式教學重要意義,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

1、提升學生的自學力

學生能力結構的構成要素很豐富,自學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自學力是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閱讀、自己理解、自己思考、自己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的過程和能力。當今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某種意義上說,「自學力」就是「競爭力」。一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是否培養了較強的自學力,直接關繫到學生步入社會後的前途和命運。

與傳統的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的教學方法不同,辯論式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學力。當老師根據課程內容將設計好的辯題交給學生課後進行准備時,培養學生自學力的工作已經開始。主要表現在:

一是圍繞辯題,學生必須在課後閱讀理解相關書籍、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將真正能夠支撐己方觀點的論點和論據製作成卡片為辯論所用。

二是圍繞辯題,學生必須將自學的知識經過思考以後進行「內化吸收」,運用內化吸收的知識幫助自己分析和解決辯題需要解決的理論或現實問題。由此可見,辯論式教學辯前學生的學習准備過程,是學生依據教師指引進行自覺自願地閱讀和汲取專業知識、理解和思考專業問題,並將已經內化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當中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在辯論式教學任務的牽引下學生主動完成學習的過程,不僅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精神,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力。

2、提升學生的思辨力

思辨力是人們運用邏輯知識進行問題思考和思想表達的一種能力,是人們的思維按照邏輯規范和要求,將分散的、碎片化的觀點或論據有機的組織起來,並通過口頭語言將其嚴謹地表達出來的過程。在日常工作和人際交往中,思辨力強的人既能說服別人,又能證明自己觀點,溝通順暢,效果良好,有助於問題的協調和解決。在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學生思辨力的培養,已經得到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並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探索。培養學生思辨力的路徑很多,譬如開設思維邏輯學課程、舉辦邏輯思維知識競賽、鍛煉思辨力的演講比賽、游戲活動、開展辯論式教學等等。比較而言,開展辯論式教學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辨力,是學校培養學生思辨力的重要途徑。

在辯論式教學中,無論直接參與辯論的學生,還是坐在台下的旁聽學生,都會圍繞雙方各自的辯題觀點以及對方提問進行激烈的思考。在復雜的思考過程中,雙方辯手能否將所收集到的資料信手拈來加以運用,以佐證自己觀點或用以駁斥對方觀點,雙方辯手能否將人腦中散亂的思想觀點快速地、有條理地集中起來,或用以闡明己方論點,或用以回答對方提問,或者用以駁斥對方觀點,這一系列緊張而又興奮的人腦思維過程,就是不斷錘煉學生思辨力的過程。實踐證明,經過多次辯論式教學的訓練,學生表達思想觀點時已經能夠做到有條有理,闡明觀點時能夠做到有理有據,學生的思辨力普遍得到提高。

3、提升學生的表達力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交往的日益頻繁,表達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里的「表達力」專指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人類將自己經過頭腦加工和思維處理的信息,通過人的「口」這一特殊的介體傳遞出來的一種能力。作為個體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一般都能學會口語表達,由於受先天因素、家庭環境或後天訓練多少的影響,不同的人,其口語表達能力並不相同。有的人表現得強一些,有的人表現弱一些,甚至有的人雖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但口語表達能力較差。頭腦里想得很多,但表達不出來。因此,辯論台上雙方辯手在具備基本的思辨能力基礎上如何將所思所想准確地富有邏輯地流利地表達出來的確是一門學問。

教育教學實踐證明,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學校的專門訓練得到提高,而辯論式教學就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辯論式教學要求雙方辯手在眾目睽睽之下必須將頭腦里的想法張開嘴巴講出來,在這種教學游戲規則和氛圍的感召和影響下,平時善於表達的學生在辯論中會表現得滔滔不絕,而平時不善於言辭和思想表達的學生也開始說話了。經過辯論式教學這種方式的多次訓練,基礎好的學生口語表達力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基礎較差的學生口語表達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當然,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每次在教學辯論中的口語表達的優點和不足給予客觀的分析和評價,特別需要指出每個辯手口語表達的改進方向。

4、提升學生的抗壓力

抗壓力是抵抗外界壓力的能力,是人們應對外界壓力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處事能力。抗壓力的強弱主要表現為心理穩定或不穩定兩種狀態。抗壓力強的人,心理穩定,遇事冷靜,從容應對;抗壓力弱的人,心理缺乏穩定性,遇事急躁,應對慌亂。心理學原理揭示,人的抗壓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進行科學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尤其是在校學生涉世未深,閱歷膚淺,其抗壓能力普遍較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抗壓力訓練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實踐證明,在學校抗壓力訓練當中,開展辯論式教學法可謂是一種操作方便、效果明顯的方法。參加辯論的學生在辯論場上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當對方辯友提出的問題非常尖銳,或很意外,學生毫無准備,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最能鍛煉人的抗壓能力。面對這種壓力環境、面對辯論場下同學的期待,如果參辯學生抗壓能力強,就會心態穩定,冷靜思考,不慌不亂,快速調動思維能力,認真組織思想觀點,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地回答對方的提問。如果參辯學生抗壓能力弱,就會神情慌亂,語無倫次,或緘默不語,左顧右盼,陷入尷尬境地。對於後者,如何提高其抗壓能力,穩住陣腳,正確應對不利局面,唯有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多次辯論式教學的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方能逐漸培養學生成熟穩定的情緒,不斷增強其抗壓能力。

5、提升學生的應變力

應變力是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是人們為了適應變化了的環境,依據新的'情勢而對自己的行動方案作出調整或改變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應變能力,才能在工作或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個體而言,有的人生來就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而大部分人需要後天學校培養或實踐鍛煉,才能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作為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對於學生畢業以後走向工作崗位,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在學校培養學生應變力的方法和手段當中,辯論式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形式。在開展辯論式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正反雙方參辯學生在正式辯論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備,設想了辯論場上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況及其解決預案,預測了對方可能拋出的立論論據,並准備了己方進行駁斥的方法方案,估計了對方可能提出的種種問題以及反駁己方觀點的種種理由,並備好了應對策略或技巧。但是,辯論式教學實踐說明,無論正反雙方辯手費盡心思進行周密細致的准備和安排,到了辯論式教學正式開始以後,辯論情勢並不會完全按照雙方各自所設想或所預測的方向發展,雙方辯手都會遇到己方沒有設想到的情況和問題,這就需要雙方辯手依據所擁有的文獻資料以及自己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敏捷,即時調整己方辯論策略,快速作出應對對方所出難題的反應,以便盡快扭轉對己方不利的辯論情勢。誠然,這種學生應變能力的增強,並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就,它需要學生在不斷地參與辯論式教學活動中進行實踐鍛煉,同時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和示範。

6、提升學生的處事力

這里的「處事力」,特指人們遇事時所表現出來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人們常說的「處理事情的能力」。提升人的處事能力必須經過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處事能力的強弱,既取決於人的知識積累和運用,更取決於豐富的實踐和經驗的總結。作為在校學生處事能力的提升,囿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機會極少,更多隻能取決於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此過程中漸漸地培養學生的處事力。

實踐證明,辯論式教學在增強學生處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開展辯論式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學生立論和駁論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問題需要解決的過程。在辯論的各個環節,辯論雙方不管是捍衛己方觀點,還是駁斥對方觀點,都會提出一些需要對方給予分析清楚和如何解決的問題。可以說,辯論式教學處處都有問題提出、時時都要想到解決辦法,辯論雙方每一個辯手都要經歷或提出問題、或解答回答的錘煉和考驗。可以說,辯論式教學的全過程,就是培養和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當然,有人曾經質疑辯論式教學對於學生能力提升問題,認為學生在辯論中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能算作「紙上談兵」,只有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才能真正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其實不然,實踐鍛煉固然顯得更加重要,但教學實踐也已證明,辯論式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處事能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7、提升學生的合作力

合作力是與人合作的能力,是一個人在職場活動中善於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表現和行為體現。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事情單靠個人的努力已經無法完成,需要社會成員具備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才能做好。因此,合作力又是一種軟實力,它能把能力轉變成執行力,再把執行力轉變成最終的結果。一個人是否具有合作力,不僅影響個人事業的發展,而且影響部門的團結和穩定,事關單位工作的效率或成敗,甚至有人認為「合作力」就是一種「生產力」。由此可見,合作力是一種寶貴的能力和素質,是單位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也是個人進階的強大競爭力,對於成就個人事業和促進單位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辯論式教學是一種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特殊辯論形式,它具有一般辯論賽的特點和要求,需要參與辯論的正反雙方學生具有合作精神,特別在自由辯論階段,更需要雙方辯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默契、相互補充、共同維護己方觀點,駁斥對方觀點,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教學實踐證明,經歷過多次辯論式教學熏陶和訓練的學生,其合作精神強於其他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他們更加善於關心身邊同學,更加樂於配合班委工作,更加甘於為班集體做出奉獻。

8、提升學生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實現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作的程度。所謂群體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單位、集體、階級、民族、國家等等。凝聚力外在表現於人們的個體動機行為對群體目標任務所具有的信賴性、依從性乃至服從性上。凝聚力強的班級,同學之間猶如一家,相互關心,相互照應,關系融洽;凝聚力強的班級,學風優良,積極進取,團結向上;凝聚力強的班級,班委工作順暢,課外活動豐富,學生陽光健康;凝聚力強的班級,學生熱愛班集體,自覺維護集體榮譽,具有情感上的歸宿感和強烈的向心力。

開展辯論式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以及整體班級的凝聚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開展辯論式教學,有助於參辯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個性和才華,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從而使同學之間相處更加融洽、關系更加和諧、氣氛更加活躍。二是開展辯論式教學,有助於參辯學生經受自由辯論環節的鍛煉以後,更加懂得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學生的班集體認同感逐漸增強。三是開展多次辯論式教學,學生輪流參加台上辯論,有助於增加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有助於學生默契程度和班級向心力的提升。四是開展辯論式教學,有助於營造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勇於探索真知的班集體學習氛圍,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9、提升學生的組織力

所謂組織力, 就是設計組織結構和配置組織資源的能力。組織力也是領導者或負責人影響追隨者或者同事的能力。領導者或者負責人只有使追隨者或者同事真誠地集合在自己身邊, 並引導他們自覺地沿著一定方向前進,自己的組織力才會產生。領導者或者負責人組織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組織的工作效率和最終活動效果。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應重視學生組織力的培養。這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本質要求。組織力是學生素質結構要素之一,加強學生組織力的培養,有助於完善學生的素質結構。

實踐證明,辯論式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組織力。在辯論式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是總策劃者、總導演者、總的組織者,但是一系列的具體的教學活動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一是辯題正反觀點的選擇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二是正反雙方辯手的組成人員、主持人、學生評委、計時員等直接參與活動的人員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確定;三是正反雙方圍繞己方觀點進行資料准備、匯總和交流的過程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四是正反雙方各自商討辯論策略和技巧的過程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如此等等。學生在負責或參與這些具體的教學准備活動時,教師只能充當指導或監督的角色,每個環節的准備工作都不能越俎代庖,都必須由學生自己組織開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組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在這個自我組織完成的過程中,尤其是經常負責班級具體組織工作的班委成員的組織能力將會得到明顯提升。

10、提升學生的禮儀力

禮儀是禮貌和儀式的總稱。禮儀力是人們在工作交往和社會活動中遵守和運用禮貌行為規范和儀式行為規范的能力,是人們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究禮儀成為人們的傳統美德。但在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許多人過度地注重了物慾的追求和崇拜,而淡化了傳統的傳承和弘揚,許多人逐漸喪失了中華民族的禮儀素養和行為規范,因此,當今的學校教育必須勇敢地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素養和行為規范的重任,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升學生正確運用禮儀規范的能力。

實踐證明,辯論式教學是培養學生禮儀素養,提升學生禮儀力的重要路徑。辯論式教學是講究禮儀規范的教學,辯論式教學過程中的辯論禮儀包括儀表禮儀、儀容禮儀、儀態禮儀、稱呼禮儀、用語禮儀、反駁禮儀等方面的內容。儀表禮儀要求雙方辯手著裝得體、大方,最好身著正裝;儀容禮儀要求雙方辯手頭發干凈、男生面部清爽干凈、女生面部自然淡妝;儀態禮儀要求學生坐姿端正、站姿直立、肢體語言運用恰當,不能直指對方;稱呼禮儀要求學生使用「您、對方辯友您好」等禮貌稱呼;用語禮儀要求學生使用「謝謝主席、謝謝對方辯友」等禮貌用語;反駁禮儀要求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做到有理有據,不能進行辱罵和恐嚇,嚴禁學生粗言惡語,進行人身攻擊。如果將辯論式教學視為美學教育過程,那麼,它既能體現語言之美、邏輯之美,同時也能體現禮儀之美、形象之美。學生參與辯論的過程,就是培養其運用禮儀規范的能力訓練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展現自我形象的過程。經過辯論式教學的多次訓練,學生運用禮儀規范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11、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自信力是人類相信自我能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一種心理能力,是人類突破自我,喚醒自身潛力以後所產生的一種積極進取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精神自信力和行動自信力兩個方面。精神自信力是人類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充分肯定,是人類內心世界強大的力量展現,是影響人生成敗的首要因素。行動自信力是建立在精神自信力基礎上的一種主動進取、發奮圖強、對結果充滿預期的能力。美國作家愛默生曾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力是影響人生成敗的首要因素。

實踐證明,辯論式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信力。通過辯論式教學的鍛煉,一是沉默不語的學生,開始敢於在同學面前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二是謹小慎微的學生,開始敢於在班上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三是輕聲細語的學生,開始敢於在公眾場合大聲地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四是情緒低落的學生,開始煥發青春的光彩,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五是學習氣氛沉悶的班級,開始迸發出勤奮好問、相互學習、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力量。總之,通過辯論式教學的不斷強化和訓練,在教師的反復鼓勵和肯定之下,辯論式教學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仿若一副醫治自卑心理的良葯,讓膽小的學生變得膽大起來,讓自卑的學生開始走向自信,讓後進的班集體逐漸展現出刻苦努力、團結向上、活潑陽光的良好風貌。

參考文獻:

[1] [日]白取春彥.自學力[M]. 劉海麗,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美] 泰勒.自信力[M]. 李中,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3] 祈莫昕.合作力[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4] 程平.應變力[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5] 倪健民.組織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李海.組織凝聚力結構與影響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

Ⅳ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學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

1、調查研究法

研究者通過親自接觸和廣泛了解教育現狀,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某些規律或傾向性問題的研究方法。

2、觀察研究法

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一起對處於自然狀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和能動性的特點。特點是有助於研究課題的選擇和形成,檢驗原有理論觀點的正確性。

3、實驗研究法

通過人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特點在於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對引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檢驗、變通、改造與發展,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實踐尋求操作程序。

4、人種學研究法

又叫實地研究或定性研究。它是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統、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現象提供完整、科學的描述。它強調被研究者的經歷,強調實地研究以及情境性,強調以整體的全局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論簡介:

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論

Ⅵ 如何進行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數學教學;

  1. 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初探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 [ 2009-06-26 08:56:00 ] 閱讀: 1 作者: 劉飛舟 編輯:studa090420

    摘要:高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求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僅靠教師「滿堂灌」,很難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本文介紹了在高職教學中採取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的一些嘗試。

    關鍵詞: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即在學生學習的關鍵環節或遇到問題時不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予以點撥和誘導。啟發式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其分析思維能力;討論式教學,是集思廣益,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相互間的討論得出正確結果。它能提高看問題的全面性,有說服力且印象深刻;研究式教學,是對問題不急於下結論,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鑽研、探究,對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好處。研究式學習甚至能發現現有知識的某些不完善、不準確,質疑其正確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敢於質疑的品質。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目的是培養與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相適應,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備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顯然,高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於基礎理論知識則應以「必需、夠用」為度。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所以目前兩年制高職教育很受推崇。要在兩年中完成過去三、四年完成的任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較大改革。近年來在「汽車構造」等課程的教學中,嘗試採用了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摒棄了過去教師滿堂灌的教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節省了課時,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教和學互動相長,理論與實踐結合,學校與社會、

    企業聯系緊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

    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要求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事先預習,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課堂上重點解決。實際上,有些基礎好、預習認真的學生通過預習已基本掌握了所學內容。根據這種情況,有些內容可以請學生上講台根據自己的理解先講述,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急於肯定或否定,而是與其他學生一起認真傾聽學生的觀點和意見並不斷地提出問題,其他學生也可以提出不同見解。最後教師做

    總結性講解,對新見解及正確觀點予以褒揚,對錯誤想法應委婉地予以評價並指出錯誤或失誤之處。在這種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教師主要起到啟發、引導和定位的作用。這種教學過程熱烈生動,形成了濃厚的研討氣氛,學生大都能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談出自己的看法,針對性很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而且可有效促進下一輪的預習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講述要通俗,舉例要生動,啟發引導要由淺入深

    有些專業知識就事論事、照本宣科很難被學生所接受,但換種講法也許就容易多了。比如汽車化油器喉管處的流速和壓力,用流體力學的原理去解釋費時費力,而以河道寬窄變化引起水流變化這種人人都見過的現象為例來講解,巧妙利用了水流氣流相通的性質,使學生一下子就接受了;在講車輪外傾和前束的關系時,只需將粉筆在課桌上一滾,其大頭繞小頭旋轉的現象立刻就顯示了車輪外傾使左右輪分開的趨勢,前束的作用不言而喻;用人的體能與跑百米、舉重的關系來比喻汽車功率與車速、驅動力的關系;將地球簡圖巧妙地過渡成子午線輪胎的基本結構圖等等。這類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教學法花最少的時間和氣力,卻極有效地啟發了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降低了學習難度,收效明顯。

    單元測驗、習題課、

    輔導課、討論課相互結合

    整個教學過程是由許多個教學環節組成的,是不是每個環節都有獨立存在的必要性?能否二合一、三合一甚至n合一?我們做了大膽的嘗試,把單元測驗、習題課、輔導課及討論課結合起來進行。具體做法是,一次課(2節)先由教師根據本單元學習內容給出若干測試題,以考試的要求請學生書面作答。25分鍾後允許學生翻閱書本、資料。下節課的前半節允許學生交頭接耳相互討論,後半節課則允許向教師提問請求解答。這個過程,檢驗出了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和應考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給他們充分的思考、查詢、研討的條件,有利於挖掘學習潛能。學生以不同的步驟,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終獲得正確答案,增強了接受知識過程的刺激程度,學生印象深刻不易遺忘。既測出了水平差距,又完成了習題練習,還解決了疑難問題,最終得出了正確結果。這樣,一次課可以獲得以往多次課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很適合兩年制高職教育。

    轉貼於 233網校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


變簡單的答疑為師生間啟發、討論的方式

在學生提出疑問時教師不忙做答,而是反問學生:你認為應該是怎樣的,為什麼?讓學生先講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這樣學生在每次提問前必然會認真地思考,一些問題通過自身努力便得以解決,即使不能完全解決,也會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案,此時教師再予以點撥,則事半功倍。同樣,教師向學生提問時也不應滿足於答案正確,也應問一句為什麼,因為獲得一個正確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路徑。這樣有利於開啟學生思路、開展學術討論、激發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很少問對不對、是不是、是什麼等判斷性、敘述性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在思維上要求很低,不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更多的是問為什麼、有哪些辦法等述理性、擴散性問題,使學生能有盡可能多的想法、見解和思路。比如在講了配氣機構之後向學生提出問題:有哪些辦法可以判斷第一缸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這一擴散性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並得出了多個答案。學生在畢業前的等級工實踐考核中遇到了這個問題,考核所用發動機年久失修,用常規方法難以判斷。許多學生根據氣門推桿的運動

規律做出了准確判定,順利通過了該項考核。

把實驗室作為教學的主戰場

高職學院學生的強項應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汽車構造課是實踐性極強的。過去授課習慣於先在教室對著圖講,再去實驗室對照實物講,形成了一定的重復和浪費。現在嘗試除理論性較強的章節外,直接在實驗室上課。實物演示結合裝配圖投影,結構原理一目瞭然,現場討論氣氛積極熱烈,既省時省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致,對培養實踐技能效果非常好。

改革考試

考核方式,突出實踐環節

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視,我們對「汽車構造」課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嘗試。由過去的理論考試為主結合實驗、實習成績,改變為現在的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考試並舉結合實驗、實習成績,使實踐能力成為評定成績的主要依據,這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更貼近。

畢業前進一步強化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給學生提出相關課題,如實習企業在管理、技術、設備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拿出解決方案;你認為教學過程還應有哪些教具、設備,拿出設計方案並製作等。這些課題非常實際,既啟發學生全面思考,又要有具體成果。完成過程中要收集資料、做大量的調查,師生間、校企間充分研究討論,確定最佳方案並予以實施,完成了走上社會前的重要一課。

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收效明顯。近幾年,我院畢業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明顯增強。他們不僅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而且對企業生產管理和技術進步常常能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轉貼於 233網校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Ⅶ 淺談在教學中如何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論文

淺談在教學中如何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論文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教學」。關於啟發式教學近幾年已被廣教師廣泛採納和接受。然而,由於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討論式教學在教學中還未打開局面。因此,探討為什麼要實行討論式教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行討論式教學很有必要。

一、為什麼要實行討論式教學

所謂討論是指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面對討論式教學即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下,或分小組或全班圍繞教材中的重要問題、疑難問題各抒己見,對問題達到正確的、明朗的共識,實現知識的掌握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採用注入式教學,即由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滿堂灌。學生對教師是盲目聽從,對知識是被動接受。實行啟發式教學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教師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對知識變以前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主動研究、主動接受。然而多年來,教師們經過努力總感到啟發式教學雖在一部分學生身上見到成效,卻在另一部分學生身上成效甚微,認為這部分學生總是啟而不發。其實原因不在學生身上,是因為教師在運用啟發式教學的同時,仍繼續採用傳統的問答式教學方法,有的甚至一問一答、一問到底。一堂課,被抽到回答問題的學生總是少數,多數學生無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教師一面雖使用了啟發式教學,一面卻死拖著傳統的問答式不放,沒有做到面向全體,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啟發式教學再配合使用討論式教學,就能擴大啟發式教學的戰果,使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真正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一個學生都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參與對新知識的探索與研究,人人成為學習的主人。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是互補的、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當然,實行討論式教學還有它獨到的功效和作用。

1、實行討論式教學能解放學生思想,發展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討論中,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思想不受壓抑,思維不受局限,放開思路大膽獨立思考,不怕出錯,學生從開始的敢想敢說,逐步發展到會想會說、有所創見,學生的個性得到開發,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

2、實行討論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在舊式的教學中,一部分學生總處於旁觀地位。而實行討論式教學,可以使這部分學生由學習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人人動腦、動口,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個個參與對新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在探索、研究、實踐、運用中獲取新知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將來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行討論式教學

1、實行討論式教學要認真鑽研大綱,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正確選擇討論點,設計討論題。

(1)要圍繞教學單元訓練重點選擇,設計討論題。

(2)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設計討論題。

(3)圍繞學生不易弄懂的問題設計討論題。

(4)圍繞學生理解上出現嚴重分歧、有爭議的地方設計討論題。

2、在討論中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教給學生正確的討論方法。

(1)根據討論題目,確定討論小組的大小,討論人數的多少。可二人小組,四人小組或更多人一起討論,也可自由討論。開始實行討論式教學,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意見還未養成習慣,可多採用同桌二人討論,以便討論落實到每一個人。在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再逐步擴大討論小組范圍,增加小組人數,培養在較多的人面前發表意見,開展爭論的習慣。

(2)討論前使學生明確討論題目的要求;二要明確題目所針對的教材內容。

(3)有的討論需邊議邊動手在書中勾畫出答案,可以讓學生邊議邊勾畫。

(4)討論時教師要巡視各組討論情況,對開展討論有困難的小組,給予適當點撥、啟發,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發言。

(5)要正確把握討論時間,即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又不讓時間過分寬松,學生無事可做,時間白白學學浪費。

3、要正確對待學生討論結果。

(1)討論結束教師抽各小組討論結果,並引導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評議,最後由教師進行歸納、小結。

(2)對知識性問題,必須確定一種明白的、正確的答案,決不能含糊其辭、似是而非,給學生造成模糊、知識混淆。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三、實行討論式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1、指導學生開展討論,切忌出現討論題目不明的現象。

2、切忌提出一些無關緊要,或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不要每堂課都討論,將討論變成做形式走過場。指導學生開展討論要圍繞目標、注重實效。

3、切忌使討論成為「放羊式」教學。指導學生開展討論要熱烈、活躍,又能放、能收。

;

Ⅷ 蘇格拉底辯論式教學特徵有哪些

辯論的歷史與人類語言的歷史一樣久遠。中國古代的「百家爭鳴」,辯論就有了高度發展。如最著名的莊子與惠施公的辯論;孟子也曾自述:「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而得到古今好辯之名;墨家辯者,簡稱墨辯等。墨子《小取篇》有一段關於「辯」的概括論述。它說:「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述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這是對於墨家在邏輯思維方面的比較全面的表述,可以說是總結性的論斷。這段話的開端,提出了「辯」的任務有四項,其中包含認識方面的問題和現實方面的問題。明是非,審治亂,明同異,察名實,這都是當時名辯思潮論爭中的問題。審治亂之紀,這是政治主張上的重大論題。《小取》的這些提法,都是有針對性的。其次,提出了對任務的要求,是「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情,論求群言之比」。這說的是「辯」在完成任務時所應達到的水平。再次,提出了辯的方法:「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述故,以類取,以類予」。最後,提出了「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這似是說辯的態度,要辯者要有自覺的精神,要多多要求自己。

Ⅸ 《教育的目的》有什麼教學方法

(1)專題式教學法。專題式教學法圍繞某一理論,綜合了現實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因此,既具有理論深刻性,又具有感染力和針對性。如針對第六章第三節「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就可以進行青年大學生戀愛觀專題教學。實踐證明,專題式教學法既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有具體生動的材料說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解決學生思想中的深層次問題。
(2)討論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探討研究,議論得失,增強主
體意識,進行自我教育。如針對第三章第二節「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就可以使用討論式教學:通過觀看電影《可可西里》,討論人生價值的實現。實踐證明:討論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拓展學識學養,提高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辯論式教學法在廣義上也屬於討論式教學的一種,但其更適用於對疑難問題的討論。如本課程中,可就「德治」和「法治」問題進行辯論。實踐證明:辯論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思並能力,更有益於其對本課程精神的理解,並引發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
(3)演講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非常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有效避免教學內容的枯
燥講解,更加能深入到學生心中。如針對第二章愛國主義就可以採用演講式教學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案例式教學法。案例教學能夠將理論與社會現實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充分調動
學生的參與熱情。如針對第七章第二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就可以結合徐霆 TM 取款案,進行案例式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法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在現實生活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目的,而且還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深
地體會到要堅守道德底線,樹立法治觀念。
(3)問題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目的是依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需要而產生的問題,
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願望與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了解學生在關注什麼、有哪些困惑,結合大學生的需要、價值取向、認知水平、動機以及個體差異等各種因素,在每一堂課力爭解決學生面臨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現實生活問題等。如針對緒論第一節「適應人生新階段」,就可以採用問題式教學法。實踐證明:對現實問題以小見大的分析和解決,會帶給學生積極的深遠影響。

閱讀全文

與辯論式教學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快速通便拉得又多土方法 瀏覽:84
藍凈靈的使用方法 瀏覽:335
廣東pvc木飾面安裝方法 瀏覽:183
公司管理方法叫什麼 瀏覽:14
鑒別紅薯最好的方法 瀏覽:877
4g手機電話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28
禁食水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436
水泥膨脹劑的使用方法 瀏覽:465
怎麼教股票開盤方法 瀏覽:674
582減198簡便方法 瀏覽:432
問題要有解決方法的名言 瀏覽:545
剩米飯和豆皮怎麼做好吃簡單方法 瀏覽:179
口才訓練16種方法 瀏覽:653
帶圓弧角正方形的周長尺寸計算方法 瀏覽:286
環境空氣中乙酸乙酯的檢測方法 瀏覽:105
兒童跳高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741
有什麼方法可以治咳嗽 瀏覽:719
圖形的聯想訓練方法 瀏覽:343
五種方法怎麼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瀏覽:752
輸卵管檢查有哪些方法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