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里的哲學專業學些什麼課程
哲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
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選讀、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等。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高校哲學專業在課程建設上致力於強化基礎、注重經典、拓寬領域、不斷創新,已形成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課程體系。
(1)高校哲學課堂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哲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
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
3、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
4、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
6、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
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2. 高校哲學專業的課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 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 育,以
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比較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
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
3.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
4.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
6.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哲學
主要課程: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 、中外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 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相近專業:邏輯學、社會學
開設院校:貴州大學 雲南大學 西藏民族學院
西北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內蒙古大學 遼寧大學 黑龍江大學 安徽大學 南昌大學 鄭州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廣西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中山大學 四川大學 蘭州大學 蘇州大學 河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等。
3.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4、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5、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6、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4. 高校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高校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式、啟發式、討論式。
3、討論式
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
5.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方式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 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增加了新的內涵, 就是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 充滿個性和富有成效地進行學習。 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呢? 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課前精心備課。課前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備教材 。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依據。 教師在備課時要以思想政治教材為依據,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及教學方法, 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要結合教學內容廣泛閱讀時政報刊,搜集教學中可能需要的素材和資源。
2.備學生 。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拓展或縮減教學內容,選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相應的練習,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以提高教學效率。
3.備教學方法 。 教學方法是圍繞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授課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筆者主要採用「目標體驗」教學法進行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程序是 : 導 入 新 課 ———展 示 學 習 目標———自學指導(提出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和難點問題)———反饋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自學和探究的情況精講重點知識)———分層訓練(包括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
3個部分)———課堂小結(先由學生進行小結,然後教師進行點評)。
4.備教學形式 。 思想政治學科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 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而且還要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設計教學形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指導學生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踐能力。 筆者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採用讀(閱讀)、議(議論)講(精講)、練(訓練)、記(記憶)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活動形式,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講「經濟生活」第六課 「投資理財的選擇」 這一內容時,組織學生設計投資理財方案;在講「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決策」這一內容時, 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聽證會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誘發和強化學習動機。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由消極被動地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想學、我要學、我能學」。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內容時,筆者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幾個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 每天都需要消費一定的物品。那麼這些消費品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各不相同,我們應該怎樣消費?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對教材的閱讀和討論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於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 教師總是希望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過多地講授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獲益較少,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平等的師生觀, 在課堂上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使學生真正成為主動的、 活躍的、 發展的學習主體。 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前 5分鍾時政點評, 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 對每天的時政新聞進行點評,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深入思考的習慣。 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就相關問題進行辯論。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練習等。優化教學目標,要求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做到科學、全面,教學目標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並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有所側重。 例如,「經濟生活」這一模塊,重點應該是學習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黨和國家的經濟政策,而
6. 高校課堂教學的特徵表現有幾個方式
1、 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
2、以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為宗旨,做到規范化和具體化。
3、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高效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集中力量講清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
4、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高效課堂教學要將教而獲知轉變為學而獲知,其切入點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自主學習就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5、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託。課堂氣氛是一種綜合的心理狀態,積極的課堂氣氛是對學生無聲的教育,它能夠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只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6、以科學的教學組織為保障。科學的教學組織表現為教師有條不紊地安排教學和學習活動,合理地分配教學講授和輔導、學生思考和參與的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專注於教學內容,使教學得以順利地進行。
7. 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
1.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基本概念
高等學校教學方法既有教學方法的共性,又有高校教學特點的個性。它是教師和學生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共同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手段,即主要研究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教學方法的構成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信息傳輸載體。當代的信息傳輸的載體主要有傳統的語言、文字和現代化的音響系統、投影設備、電視與計算機系統等。
2.傳統教學方法對比分析
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形式具有內在統一性,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當代高校教學方法的弊端是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大部分大學教師局限於採用單一課堂教學形式的講授法,帶來了課堂教學中的「滿堂灌現象」,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
由表1可知,傳統的主要教學方法各有利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結合使用。根據具體課程的實際情況,可以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穿插參觀實習法、社會調查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例如,《交通工程學》這門課,在講述完「交通調查」這一章的理論後可以安排幾個課時的調查實習,便於學生深刻的掌握交通參數的具體調查方法。
03
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基本概念
直到目前,教學策略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2003年和2004年,周軍與袁振國分別對教學策略進行了定義:
教學策略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水平與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與技術等因素,從而形成可行性教學方案的過程。它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教學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制定教學方案,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適、優化教學行為,以使教學效果趨於最佳的系統決策與調控機制。
在分析和借鑒上述定義的基礎上,本文提出的教學策略的定義如下:
教學策略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個性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因素,從而形成可行的教學實施方案,並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行為,以使教學效果趨於最佳的過程。
2.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關系
不講策略的教學,是不成熟的教學,也是很難取得成功的。關於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關系的不同觀點:
西南財經大學教學訓練與評估中心的李克建傾向於把教學方法看作是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決策中需要考慮和加以選擇與組合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主張使用「教學方法與策略」這一術語,對它們不作特別的區分,他認為名稱本身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對它們內涵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的觀點是: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是兩個概念,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也就形不成好的教學策略,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只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沒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8. 在上課時,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課堂教學講究方法,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精彩,那麼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呢?
三、精選視頻片段,視聽結合激發興趣
在平時教學中,對於有些知識需要進行理論聯系實際來分析,這時候,如果用語言敘述,學生直觀感受不強,不利於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對於重點知識點,運用視頻片段,讓學生通過視聽結合,感受和理解相關教學內容。比如,在講化學實驗內容時,如果只用講理論,描述實驗操作,學生只能聽,無法真實體驗實驗過程。講實驗內容,不可能全部都自己操作,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模擬實驗或實驗視頻,讓學生看實驗演示,直觀體驗實驗的具體過程。
總之,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我們可以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情境教學,採用趣味事例導入新課,可以選擇經典視頻片段進行展示,通過各種靈活的方式,激發學生上課積極性,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課堂學習中來。
9. 在教學中如何把哲學理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對待知識,如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從哲學層面上把握知識的分類及本質(見附文)。其實,這個問題也涉及到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 長期以來,無論在思想政治新授課教學,還是在高考復習課中,一直存在著對待知識的極端化傾向:過分注重知識在課堂中的地位,甚至把知識掌握的多少作為衡量課堂教學容量大小和成效高低的主要標准。具體表現在,教師講課(備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首要的環節是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的知識點,最後還是通過做練習題看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教師講課的關注點主要看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掌握了多少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教師通過各種方法檢查學生是否把知識點記住了、記住了多少);教師進行評價的主要方式還是注重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教師還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純知識點試題的考查練習)等等。 我始終堅持這樣的一個觀點:如果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誇大知識的作用,思想政治課就喪失其生命力。也是與新課程的理念不相一致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五條基本理念:(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我認為,這一條突出強調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我認為,這一條是在上一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保證思想政治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我認為,這一條強調學科知識的價值,但同時尤其強調要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四)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我認為,這一條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包括在掌握知識方面);(五)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我認為,這一條明確強調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 從以上各條基本理念的精神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避免過分注重對知識的傳授,才能切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也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課作為幫助和引導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目標(《課程標准》中對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規定)。 再看看,我們的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是如何體現這一精神的:今年山東省首次自主命題的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所有的試題都是以生活中的情境為素材,來考查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沒有一道試題是單純從知識到知識。這無疑給我們一個信號:我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復習課),不能再進行那種從知識到知識的抽象乏味的教學方式了!那樣的話,只能是引導學生在死記硬背!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課變成單純理論知識傳授的課程!!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課引向死胡同!!! 我這里,決沒有輕視忽視知識作用的意思。知識無論如何也是一項重要目標的。問題的症結是:我們教師把知識放在課堂教學中的什麼樣的位置?讓學生掌握什麼樣的知識?用什麼樣的方法掌握知識?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掌握這樣的知識? 我的看法是:知識只是能力的載體,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服務。凡是讓學生下氣力掌握的知識,必定是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旺盛生命力的。凡是需要學生深刻理解的知識,絕不能靠死記硬背! 具體說來,在高考復習課中,引導學生對知識方面的把握,應該在「優化情境」上下功夫!應該在「把握線索、揭示聯系、突出主幹」上下功夫! 這里的「優化情境」,也就是指要把課堂的出發點轉到學生的關注點上來,轉到聯系實際上來,轉到知識的應用上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現實生活中的重大熱點實際問題,並且學會用教育智慧選取教學資源。——這不正是高考試題的結合點嗎?所以說,這樣做與取得好的高考成績正好是吻合的。 附文:關於知識的分類及相應的學習過程 如何思考知識,如何對知識作出劃分,如何給知識定位,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過程的思考與分析,形成了對學習理論或教學理論的重大問題的不同見解。 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關於知識類型的劃分,是根據對人們學習知識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結果而提出來的,正因為如此,這種觀點的提出盡管只有十幾年,但是它已經被教育與心理學界廣泛接受,並對學習心理學、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認為,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兩大類的分類模式,對於學習與教學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有重大意義,我們應該注重吸收。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等從知識的心理性質的角度出發,將學生學習的書本知識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關於事實「是什麼」的知識,它的基本形式是命題,許多命題相互聯系形成的命題集合成為命題網路。所謂程序性知識,是指完成某項任務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它的基本形式類似計算機「如果……那麼……」的條件操作
10. 高效課堂教學常用哪些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課前准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要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表現行為進行梳理。當前,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表現在課前准備上是教學設計不精心:雖然所有的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也知道要沉著、自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生,而很多教師備課卻只停留在對教參、現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數教師為了應付檢查,突擊抄寫別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據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對象的年齡、知識、認知能力等,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也沒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沒能預想到在課堂上有可能遇到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而隨機應變而具備良好的教育機智。因此,「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第二、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結構是指組成課堂的各教學環節的先後順序與各教學環節在時間上的分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幾個固定的教學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練習、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等。這種課堂結構至今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地強調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對各個環節的時間也有大致的規定,這樣課堂教學就「模式化」了,就顯得過於呆板、沒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結構進行改進。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合理調整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達到課堂結構的最優化,課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呢?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實際,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徵。只有選擇最適合某課的教學內容、最適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符合教師個性心理特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包括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使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前提下,把知識內化為自我修養和自己的實際行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於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游戲等都有助於營造良好氛圍。教師千萬不可板著臉上課,這樣的課沒有人愛聽的,這樣的課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廢止「一言堂」「家長制」的教學作風,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惟書」、「不惟師」,勇於提問,敢於質疑。如果我們能夠營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氛圍,就可以使學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躍,結出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碩果。
第三、課堂教學必須「務實」才能「高效」。
當前課堂教學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惟美主義,華而不實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現一些課堂「作秀」,尤其是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更是讓人覺得如此。難怪有的教師會說,「公開課是做出來給聽課的教師看的,平時上課如果是這樣的話,教學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證。」這話初聽起來刺耳,但仔細一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務實才能高效。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認為,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標志。
1、高效課堂應當是平實的。所謂平實,是指在教學中要講求實在。實實在在地設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為了炫耀教師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聽過這樣一節課: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文化史《詩歌與小說》,教師先讓學生回憶已讀過的一些唐詩、宋詞,然後讓學生欣賞戲劇《竇娥冤》,接下來放映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中的一些片斷,教師在課堂上僅僅講了3分鍾左右的劉心武點評《紅樓夢》。最後讓學生自己看書。不到5分鍾,下課鈴聲響了,教師只能草草收場。這節歷史課好像上成了語文課,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這是純粹的表演課,扭曲了高效課堂的實質。學生能學到一些什麼呢?一節課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這就是華而不實帶來的課堂教學的低效率。
2、高效課堂應當是真實的。所謂真實,指的是還課堂的本來面目。提倡自主創新、張揚個性與合作學習,這是正確的,但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在繼承優良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不能丟掉傳統盲目追趕潮流而使課堂教學失卻本真。我聽過一節高中地理公開課,那節課是講工業布局的。教師提出很多脫離學生實際的高難度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得相當完整,就連學生回答完問題其它學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節奏的。在這里你看到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可以與規劃設計部門的專家相提並論。很明顯,這堂課是事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課是不真實的,這種失去真實的課堂絕不會是高效課堂。
3、高效課堂應當是豐實。所謂豐實,指的是課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有所升華。例如,一位歷史教師在講文化史《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時,首先講思想家李贄,然後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產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觀點等,按一般常規說,這堂課的教學任務已基本完成。但這堂課是否高效很值得懷疑,因為,這堂課並不豐實,缺乏生成性。教師如能上升到「為什麼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屬於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這與孔孟儒學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體質區別?如何評價呢?」等問題聯系起來,然後得出結論: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會客觀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收獲。這樣的課才是課堂教學質的升華,這樣的課才是豐實的,高效率的。
4、高效課堂應當是扎實的。所謂扎實,是指課堂教學要有實際意義,要根據已經設計的目標、方法和學生的學習任務而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學有所得,而不是僅限於少數學生與教師互動,大多數學生充當聽眾。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授課者按照早已設計好的教案或早已製作好的課件,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課件製作色彩班斕,音響、視頻、動畫一應俱全,教師領銜主演,少數學生當配角、大多數學生成為觀眾,課堂涉及知識面之廣、容量之大,堪稱一絕。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熱鬧,學生感官刺激大,少數學生虛榮心得到滿足。可冷靜下來一想,這節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就連聽課者也說不清楚,更何況學生呢?這樣的公開課實際上是少數學生在配合教師講課,而大多數學生是在痛苦地充當「群眾演員」或者「觀眾」。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准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策略一: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優化
1、減少時間浪費:要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益,就必須建立合理的教學制度並增強教師的時間觀念,將教師、學生可能造成分配時間的人為因素減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規定的有限時間落到實處,提高時間利用率。主要措施:教師前3分鍾候課制、學生課前准備落實、課後不拖堂。
2、掌握最佳時域:據心理學研究,一節課學生的思維最佳時間是上課後5-20分鍾,這一時間段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最佳時域。要提高課堂時間效益,就必須保證在最佳時域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當此時碰到課堂上的破壞情況,教師要盡快處理,切忌完全終止課程而去處理問題,那就會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3、信息量適中:課堂信息量過少,環節鬆散,會導致時間的浪費;信息量過多,密度過大,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益低下,也是浪費時間。因此,教師要做深入細致的分析,保持單位時間內適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學生專注率:提高學生的專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時機及時施教,二是選擇恰當時機處理學生行為,防止出現破壞課堂規則和形成沖突的情境。
5、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投影、音像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講述、交流、訓練、合作等),不停地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讓大腦不同部位的細胞交替興奮,使大腦在40分鍾之內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從而提高課堂單位時間的效率。
策略二:有效的課堂氛圍管理策略優化
課堂氛圍是一種心理背景,是教學的軟環境。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但有助於學生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會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中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功能,直接影響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氣氛,進而影響教學效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理解、關心、尊重學生,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師,樂於聽取教師所提出的指導性意見。其次,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同伴關系。學生群體中同伴間的交往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從而制約了課堂管理效果。良好的學生關系能使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有序:有效的課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一方面,教師要適時地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另一方面,還要在讓學生了解其規范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符合規范的行為習慣,將規范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准則。
3、教師主導: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可以輕輕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能使亂哄哄的課堂瞬間安靜下來,能夠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響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
策略三: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管理策略優化
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並使之相互有機銜接,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質量很有意義。一般說來,一堂課的課堂段落大致可分為候課、導入、課中、結束幾個部分。
1、候課:候課是教師課堂活動的預備狀態,指教師課前幾分鍾在教室門口或教室內等候上課。研究表明,候課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領導巡視的表格中,教導處專門設置了檢查時否候課這一項,通過檢查發現,教師及時候課的,學生進處狀態就快。
2、導入: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它主要起著集中注意、醞釀情緒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導入的類型很多,研究中倡導簡潔、高效的導入方式,杜絕在導處部分繞來繞去,浪費時間。
3、課中:課中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段落,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內容主要在這一階段完成。因此,管理好這一段落,對於提高課堂管理效益,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重要意義。這一階段的管理嘗試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要認真講清楚教學的每個環節。二是要善於處理偶發事件。
策略四:有效的課堂教學問題管理策略優化
在課堂出現問題行為應該是一種正常的課堂態勢,不可迴避,且應合理、科學地處理好,嘗試研究運用以下幾種方式及觀察其有效性:
1、冷處理: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如上課鈴響後,老師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里十分混亂,可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
2、獎懲分明:就是形成一套長效的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並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
3、動作提醒: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教師應當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作停留,摸摸頭等動作。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4、間接提問:當學生不專心聽講時,教師可嘗試可通過提問該生的同桌或近鄰的同學來提醒和警告他,這樣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問該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煩,如因毫無准備而顯得驚慌失措,答非所問,進而引起其他同學的鬨笑,等等。
策略五:有效的學生注意力調控策略優化
學生的課堂注意狀態直接影響著課堂活動效率和課堂紀律狀況,調控學生注意的方法多種多樣,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比較適用的有:
1、聲音控制:聲音控制指教師通過變化講話的語調、音量、節奏和速度,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例如,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速度時,已分散的注意會重新集中起來。在講解中適當加大音量,放慢速度,則可以起到加強注意和突出重點的作用。
2、停頓:在講述一個事實或概念之前作一個短暫的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講解中間插入停頓,也可起到同樣的作用。適當的停頓,可以產生明顯的「刺激對比效應」,喧鬧中突然出現的寂靜,就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可以緊緊抓住人的注意。
3、變換教學媒體:單一的信息傳遞容易引起疲勞和分散注意,教學效率也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根據需要適當變換教學媒體,通過圖表、實物、幻燈、影視、電腦等多種媒體的交插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獲取信息,實現信息傳遞的多渠道化,不僅可以有效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而且有利於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4、變換活動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變換一下課堂活動方式,例如,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由靜止的學變為在動手過程中的學,由集體聽課變為小組討論,等等。這些變化都會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強化學生的注意,激發參與的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策略六: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
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催化劑,教師應不斷豐富評價形式,發揮評價實效。評價的內容與方法多樣,本課題主要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表現進行評價。
1、即時性評價:教師如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即時的評點,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即時評價。
2、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嘗試評價自我,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意識,促進自主發展。
3、生生互評:學生之間開展評價是進行溝通交流的良好方式。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參與同學互評,通過評價互相促進。
4、師生互評:師生互動評價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推進教學進程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學習的過程,關注同伴的學習行為,有利於學生逐步養成主動參與評價的意識,逐步學會評價,提高認識,受到啟發。二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系的潤滑劑,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 ,更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 ,教師處在學生的地位上聽學生評價,學生在欣喜之餘更多的是快樂,他們一定會抓住機會 ,好好地表現一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