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真的有那麼多的創新嗎
說實在的,任何通過花里胡哨來完成的,都是非常簡單的知識,都是本來可以用最簡便的方法就可以傳授給學生,或者只需要老師點撥一下就可以學會的。
那些需要邏輯推理,需要復雜思維的知識,真不是專家們提出的那些幾步教學法好解決的。
一節課僅僅45分鍾,支離破碎地被專家分成了若干個環節。老師真正表現自己的時間也就十幾分鍾。剩下的,就是學生們亂哄哄的所謂的小組探究,師生互動。那麼點時間,能探究出什麼來?學生無非就是抱住一本參考書念答案。
說真的,如果僅僅是課堂上的那點探究時間,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也很難探究出點什麼來,更何況是中小學生。作課的時候,學生說得頭頭是道的,那些語言基本上能夠找到出處。
「教無定法」,我希望把怎麼教書還給老師們吧,不要推廣專家們的所謂「經驗」或方法。讓老師系統的給孩子們講知識吧,那樣的話,大部分孩子就不用往補習班裡跑了。
真的沒有必要天天「改革」,認為改好了,就按照這個進行就好了,不斷地改革就是不斷地否定昨天。
莫非我們一直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嗎?不是這樣,為什麼一定要改呢?
教學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技術,是永無止境的一種創新。作為研修布點教學法整整十七年的一個老教師,有緣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之所以許多一線教師反感這個話題,是因為當下的教學評價所致。現在的教學評價是兩種極端化評價,一是做表面文章:說一些關於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時鮮話、套話,實際上根本沒有吃透某種教學思想、方法,所以就無法持之以恆、有效指導教學實踐;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急功近利的只看眼下的考試成績(根本不研究這種成績是怎麼獲取的,也不思考這種成績是否對學生最終的考試,就是決定學生升級考試,如中考、高考有積極的影響,缺乏戰略規劃,用戰術性的勤奮來掩蓋戰略性的懶惰!),這種月考,期中考試等的數據評價,本身就缺乏科學性,用自然科學的純數據分析,不可能反映真實教學的實際效果,因為教學是涉及深厚的人際關系,如學生的情緒、 情感 等以及學生的主觀價值, 社會 文化的影響等。
現在回到教學實踐中來聊這個話題,由上述的理由,現實中大多數教師對教學創新工作態度有兩種:一就是靠零碎的經驗,碎片化的教學知識積累來應對教學工作,鑒於當下的急功近利的評價(如期中、期末考試統計分數數據)強化了這種工作作風,精力都耗在搶時間、多布置作業,只要近期考試成績好,就是一切,也就是教學好,教學有創新!;二是為了評職稱,極盡所能做表面文章,天下文章一大抄,;甚至花錢買論文,只要評上高一級的職稱,也是教學有創新!
當然,真正的教學創新必須具備實踐、理論、方法三者統合才能行之有效。有些教師排斥教學創新,主觀上是因為自身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思想、缺乏腳踏實地的實踐,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所致;客觀上,有些有思想,想真正創新的就是受現在學校的評價管理的影響,無法實施自己的教學創新,缺乏創新的環境!
這里只能聊幾句自己埋頭研修布點教學法的一點心得,希望對有心教學創新的教師有所幫助。要想真正教學上有所創新 必須理論結合實踐,腳踏實地、砥礪前行、不計名利的踐行自己認同的成熟教學思想。如布點教學法的理論研究滲透在操作之中,理論的生命力來自於操作,理論是貫穿操作的靈魂;操作體現理論,是理論的載體。理論與操作緊密結合是布點教學法研究的主要特徵。
教育教學,創新來創新去,說不定還是古代老古板的「打手心」才最有用。
有幸參加過一次高檔的「參與式教學」,把學生分成各個小組,小組之內合作、探討、互助,各小組之間相互競爭。老師提出問題交由各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小組選人來匯報討論情況。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參與度、參與熱情都很高,一節課下來老師也不累,學生感覺也有收獲。
但過了一段時間,新鮮勁過去之後,活躍很容易變成吵鬧,老師設計的問題又變成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思考和回答,和做「參與式教學」之前一個樣,慢慢地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就不了了之了,一切又都恢復了平靜。
教育經不起折騰,即使學生人人都是優等生,但大學招生還是這么多,最終還是要刷掉一半。教學創新的東西,放在「實驗班」怎麼都好,但一旦推廣就弊病百出,專家要吃飯,但也不能亂折騰。
教學真的沒有那麼多創新,甚至從本質上說,「教育創新」或「教學創新」都是一些「偽概念」。 要求普通教師搞教學創新,是「趕著鴨子上架」,教師只要尊重教學規律,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都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是人類為了傳播已往經驗、促進新一代成長、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世界變的更加美好而開展的一項活動。教育和教學活動從出現那天起,就有了自身的規律,這是教育之「道」,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創新,只會導致教育和教學的失敗。
其實,教育或者說教學的傳統,早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已經形成,西方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東方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從教學方式上看,蘇格拉底採用的是「產婆術」,孔子是採用的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你能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管用,需要創新嗎?
近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 科技 的發展,先後出現了班級授課制、不同的學科分工、信息技術等新生事物,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流派,但這只能說是對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良,是為了更好的落實教育規律,是手段的創新,而非教育規律的顛覆。
所以,做為一名教師,不要今天學習這法,明天學習那法,後天搞一個什麼模式創新,你只要按照教育教學的規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名學生作業就好,教學真得沒有那麼多創新。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個人管見,不當之處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
「大眾 創業 、 萬眾 創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李克強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 創業 」、「草根 創業 」的新浪潮,形成「 萬眾 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
2020年10月16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啟動,李克強總理出席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
從政策層面上看,鼓勵創新,支持創業是無可厚非的。
問題是,國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各級地方管理者機械地扭曲成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
於是就出現了種種怪象: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創新,醫務部門要求醫務人員創新,機關單位要求公務員創新,工廠企業要求工人創新……
於是就有了「 為了創新而創新 」的所謂「創新」!其實是換湯不換葯的形式主義虛假創新。@走進新天地 認為
不是什麼人都具備進行創新的素質! 不是什麼人都具有創新的能力! 不是什麼樣的創新都具備更先進的特質!教育是百年大計,是需要不斷地創新。
但是,教育同樣不允許大范圍的試錯。
教學的創新可以是現代技術手段的創新應用,但絕不能以創新之名取代教師的自主選擇權! 教學更注重的是幾代人之間不斷的薪火傳承!在這個穩定的傳承中,循序漸進地摸索創新。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拍腦門就創新出一個更先進的教學模式或方法來!那些一下子就想出來的「」創新」都是不負責任的胡扯! 教學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是傳道受業解惑。是啟迪學生的心智,是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 是導兒學步,使之「獨行」,做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成為具有獨立自主品格和能力,「服務為人民,於國多貢獻」的建設人才。 教學的創新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道德品格和知識素養的提升,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與其挖空心思去搞所謂的創新,不如潛心專注於提升自身。
個人認為「創新「作為各行各業宏觀上的一句口號是對的,具體到某一職業或者工作上,要「創新「是很難的。因為「創新「需要在原來的工作基礎上,對原有的做法反復實踐後意識到其中的妨礙和不足之後,在銳意進取精神的驅動下才會產生,還要對這個「創新「再經過實踐檢驗,正確後才算成功。
教學上應該有「創新「,但只能是具有相當教學經驗的教師才能有所作所為。就時下而言,教學工作要靜心也難。要分數,趕時間,管理學生難,協調家長難,執行原來的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難。筆者管見有大量趨同於做現成試卷反復刷題的情況存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貫徹原來的有成功經驗的做法也難以做到,希望「創新「就更難了。
如何針對目前狀況,調整現有的教學過程,去除跟風與過多或者無效的「刷題「,使教學回歸正常軌道爭取更多實效才是上策。
真的。教學就跟做任何事情是一樣的, 開展教學的教師這么多 ,大多數人在教學中都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創新 ,這是毋庸置疑的 。
至於大的創新,像高效課堂之類的 創新,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主題。 像那些積極參與到當時的創新主題的年輕教師, 都是在教學上有所思考和創造性的, 都是對教學工作充滿熱愛與追求的 , 不管人們說他們是標新立異也好 ,也不管人們說他是華眾取寵也好, 但都不能否認的是他們對改良和改進教學方法的思考和追求 !
沒有哪種方法是一成不變的, 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 ,不斷的 探索 與追求, 不斷的思考與創新, 才能使我們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教師、學生、教材的結合需要活學活用,任何脫離實踐的教學過程都是誤人子弟。
教學相長,教師進行創新需要在實踐中進行調查研究,不是隨便說說的事情。
許多真實可靠有效的教學法,更多的是朴實無華!
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鍾左右,花里胡哨「花招式」多了,真能取得實效的時間必然少了!
一節課,沒有一兩個、至多兩三個比較突出的優點足也!面面俱到的不是表演,就是作秀,唯獨不是實戰!
遠離迎合式的,只是為了好看的所謂「匯報課」、公開課、競賽課!
多一些接地氣的「實在課」!
近日上了一節公開課,也沒有準備什麼好看的PPT,同事評價「板書漂亮、講解透徹、知識廣博」,只是學生的主動性不夠,提問少。
現在的學生既不預習、也不復習,提前一周安排預熱的相關觀影課外作業也不完成,提問?浪費課時!
一節課不可能事事到位!能重難點突破、優點二三,余願足也!
就像這登天的天梯路,如果你停下來,問問學生們,上還是不上?怎麼上?恐怕大清早討論到天黑也不會有定論!簡潔務實的有效方法就是帶上他,立即行動!活動,活動,動起來了就能活!動起來的過程中,活的方法、路徑自己就趟出來了!
我們當老師的,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新技術,比如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學習新理念等等。這么多年來,我們學習過洋思學校,學習過杜郞口學校,學習過高效課堂,學習過導學案等等,大家真的很疲憊。
因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不同情況,不同特點,如果只是照搬某個學校的做法,那就是照貓畫虎,學成了四不像。學校想發展,更新理念是對的,但最重要的是走適合發展的特色道路,這是學習不來的。
我們經常外出聽課,會聽到許多新名詞:像文本,構建,三維目標等等,但是落實到課堂後,還是要回歸課堂的本真,因為不管你怎麼創新,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課堂,還是要回歸教與學,最終還是要看考試成績,花樣再多,不如成績有效。
所以平時外出學習,或是網上學習,大家都是學習一個精神,一個理念,至於課堂上怎麼教學,老師基本上還是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完成,平時教學才不會搞那些花架子,還是以生動實用為主!
現在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外出學習了,為什麼呢?像我們基層學校,我們老師所面臨的情況是那些名校老師遇不到的,他們的超前理念是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實踐的。有時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新穎,但是回到學校後發現不實用。
課堂其實應該回歸它本來的位置,就是簡單的教與學,老師想辦法讓教學生動有趣,讓學生喜歡學,想學,實現教學相長。
Ⅱ 談談教師為什麼要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如果教學方式單一的話,學生很容易產生厭惡感,就像審美疲勞一樣
Ⅲ 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趨勢有哪些
從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看,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由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由以傳授知識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重心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只注重教師的教,不研究學生的學。針對這一弊端,國內外的教學改都把重心從"教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教育觀念的這一變化,引起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論是暗示法、發現法,或者是自學輔導法、學導式教學法,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知識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學方法由單一化發展到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單調而枯燥,把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局限在單一的模式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代教學的改革涌現出眾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傳授式",又有以學生探索為主的"發現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進行學習的"自動式",又有創設環境、激起情緒的式等等。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興趣愛好得到良好的發展,更有利於達到社會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種教學方法從彼此孤立發展到相互結合
傳統教學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聯系,有局限性,甚至為了突出某一種教學方法而貶低另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學的烙印,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從辯證矛盾來說,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和不足之處。某種方法可以順利地解決某一教學問題,但用於解決另一種問題就不那麼功。例如運用講授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授較多的系統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便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它的長處。但是,這種方法缺少信息反饋,容易忽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照顧個別差異,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如若把講授法與談話法結合起來使用,就可以取長補短,更好地發揮教學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以辯證的、系統方法論作指導,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種教學方法,或將各種教學方法對立起來,力求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門橋中學)
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體力,並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它具有復雜的結構體系.在這一結構體系中,教學方法則是其關鍵環節之一.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作為無形的紐帶,維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實現.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很多方面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結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也表明,教學如果缺少了適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差,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可見,教師正確地選擇和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不論是對低年級學生還是對高年級學生,不論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還是對班級授課來說,都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教法和學法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教學方法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或進行適當的改革.縱觀現代世界各國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盡管它們的內容涵義、體系結構、實施形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從改革的思路、理論依據和實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和趨勢.
一、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習慣於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往往使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力和創造性,限止了學生智能的發展.現代教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事物、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綜合力和創造力.美國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就是這樣,它要求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或「解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獲取知識,象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發現事物的發展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國內外推行的「問題教學法」也要求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活動的經驗、特點和程序,以達到開發智能的目的.日本學者川上正光認為:「知識,網路全書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個新方案、新觀點,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這種很有見地的觀點不僅為許多學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響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
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體,但是,長期以來,中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而輕視學,即在教師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較多,而在學生如何學習方面探討較少.隨著人類知識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普遍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對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阿爾溫·托夫勒也認為,「明天的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信息,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現代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對學法的研究已經受到高度的重視.以我國為例,從事學法研究的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進行學法實驗的中小學校越來越多.「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為當代教學方法改革的座右銘.「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逐步成為教育界同仁的一種共識.近些年來,國內、外創造和實施的「八環節系統學習法」、「單課四步預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過度學習法」、「三——tion外語記憶法」(註:「三——tion」即印象、聯系、重復之意.)以及「自讀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都是學法研究和改革的優秀成果.這些方法不僅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使他們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研究說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過程,難於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但它們是學生智力活動的精神支柱和學習過程的動力系統,因而可以調節教學活動,使之順利地進行,並極大地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已經說明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成績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堅韌的意志力、積極的情緒體驗、優良的個性品質也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的情緒處於輕松愉快或無意識狀態下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我國近年來創造的「問題情境誘導教學法」,也是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並獲得良好效果的一種方法.還有「非智力因素教學法」,更是在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和性格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贊柯夫指出的那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一系列加工處理,在頭腦中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形成一定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機,學習目的不明確,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接受有關的知識信息,形成暫時聯系系統和經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作用,並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我國教育界創造的「憤悱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設疑教學法」、「引言激興法」等都反對學生呆讀死記,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啟迪創造性的目的.
五、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
傳統教學方法改革重視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哲學思想的指導,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在重視教學經驗總結和按受哲學思想指導的同時,特別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人們不難看出,當代許多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由心理學家研究提出並付諸實施的.這類教學方法的實驗和改革既是對心理科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心理科學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當代關於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為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教學方法改革擺脫主觀性和盲目性,朝著遵循兒童和教育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向不斷前進.例如,根據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有人提出了「刺激——反應學習法」;根據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腦法」和「大腦兩半球並用學習法」;根據「感覺相互作用」的規律,有人提出了「音樂感染教學法」、「原型啟發法」和「類比遷移法」等.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成果在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成功應用.還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學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識心理活動」規律,創造了提高記憶效率的「暗示教學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學的「完型」理論,創造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綱要信號圖示法」等,這類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教育心理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總之,由於當代教學方法改革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六、注意以「三論」作指導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雖然源於電子工業技術和管理科學,但由於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特徵,對許多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具有指導意義和巨大的影響作用.現代教學論不僅把它作為理論基礎之一,而且把它作為方法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三論」的觀點,教學過程是由主體、客體、方法、信息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由信息進行溝通,而各種信息活動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調節、控制,以獲得最佳的溝通效果.這種觀點已經為教育理論界許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之中.如美國斯金納首創的以控制論為基礎的「程序教學法」、德國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統論為基礎的「範例教學法」、美國布魯納提出的以結構系統理論為基礎的「發現教學法」等,不僅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過程,而且在此基礎上,人們又根據「三論」的原理使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此外,國內、外教育工作者提出並實施的「閱讀教學法」、「系統復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結構學習法」、「信息網路教學法」、「五輪次反饋復現教學法」等,也都是以「三論」為指導思想而創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三論」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傳統教學以語言、文字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長時期內,黑板和粉筆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以後,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圖表、繪畫、標本、模型等靜態直觀教具得到廣泛的應用.本世紀50年代以來,幻燈、廣播、錄音、電影等設備又被許多學校和教師應用於教學.但是,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猛增的形勢下,上述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只有採用更加科學、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來服務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現代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程序教學機、電子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衛星傳播、激光視盤、立體電視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設備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現代化科技設備作為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不僅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系統,更富有吸引力、直觀性和科學性,而且使學生的多種分析器協調活動,智力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現代化科技設備進行教學,還可以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選擇最優的教法進行教、學生選擇最優的學法進行學、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Ⅳ 你贊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提法嗎為什麼
贊同。它闡述了教學方法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矛盾統一。
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方法,因此要因材施教,也就是貴在得法。教師備課時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校條件等,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
因「校」制宜,因時制宜,靈活、恰當地借鑒和選用國內外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並善於探討、實踐,教學其實就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過程。
教師真正要做到得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好教學能力的提升:
一、是抓住教學規律,總結教學方法;
二、是關注教學體驗,使教學科學化;
三、是圍繞教學要點,授課多元化;
同時,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時,要將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才是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律,才能使學生真正有所受益。
Ⅳ 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一成不變,該如何改變這種現象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優優數學的教師團隊始終保持著謙虛的心態,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來提高和改進教學方法。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這樣一位求新求變的好老師。
「每年都有十多名學生參加華奧賽,取得名次的概率大約是90%。」2009年,肖曦老師來到了優優數學,輔導小學數學和小學奧數。一年後,他專門教授小學奧數,至今已有七年的小學奧數教學經驗。
優優數學里像肖曦這樣的老師大有人在,也是因為有這樣一群盡職盡責的老師,優優數學每年才能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學生,才能持續不斷地幫助更多蓉城學子成才進步!
Ⅵ 教學方法為什麼要靈活多變
正確的教學目標確定後,下一步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根據授課類型、知識內容、學生基礎的不同,「善於設計相應的最優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玻耳原子理論抽象、難懂,在處理這一教材時,就不能一下子正面接觸課題,而要採取迂迴包剿、分步到位的方法,才可能化難為易,過渡自然;再比如,動量守恆定律,應用廣泛,條件嚴格,使用時得格外小心,如果採取設疑置障、邊講邊練邊議的方法,引學生下深海入迷宮,參與教學,一定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收效較大。
Ⅶ 孩子發育階段不同,家長的教育方式為何也要跟著改變
孩子發育階段不同,家長的教育方式為何也要跟著改變?如果家長不跟著一起變的話,父母對於孩子的作用將會大大的降低。
其三就是教育方式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進步的東西,不可能有誰可以用一個方法,一層不變的從頭教育的尾的,如果有請你告訴我,我也十分的想要知道,我認為教育方式只有不斷的變化,它才有可能可以變得更好,變得更加適合孩子,但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不要把別人的教育方法生拉硬套,這樣是不可取的。
Ⅷ 教育學問答題:為什麼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和教無定法
來自:三亞市逸夫中學王乃金博客
「教為不教」是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
「教為不教」的「教」就是說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邊努力工作實踐,一邊努力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許多可行的教學方法,並且摸索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有效利用這些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這就是教學有法。正因為教學有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不但要鑽研教材,還要注意教法;既要學習相關教學的論著,還要通過實踐、探索,掌握其「教」的規律。
「教為不教」的「不教」就是說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拘泥於某種教法,所以我們又得做到教無定法。
「教為不教」思想說明:教學有法是走向教無定法的前提,教無定法是對有法的升華。從無法到有法,這是進步,從有法到無定法,這是突破,從無定法到創新法,貴在得法,這是飛躍。變無法為有法,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勞動,使有法為無定法,需要我們拋灑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為新法,更需要我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至此方能達到循法而不拘泥於定法。
大家都知道教學方法各種各樣,各有千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自主、合作、探究、開放教學法,等等。當我們深入研究和實踐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又不斷發現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就越來越使我們教師能夠更加深刻理解教無定法的教育新理念:教無定法是指在實際教學時,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也許會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等因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們知道,不同的課程知識的課堂教學,有些採用講授法、談話法進行教學時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些卻比較難以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課程知識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果採用講授法、談話法進行教學時就比較難以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關鍵之處可採用演示法、實驗法、總結法交叉進行教學。所以,在一節課中所用的教學方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者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和教學的進程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和實際情況擇優選擇。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的內容、教者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Ⅸ 探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更有效地使用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學生的教學實際、能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導與主體作用的教法,才稱得上是好的教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不同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因此物理教學應抓住這個興趣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激發、鞏固和深化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 培養 激發 鞏固 深化
一、緊扣教材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1、發揮實驗的獨特魅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實驗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認真完成教材實驗,輔助物理教學。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物理實驗來實現的。實驗教學具有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作風、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等幾方面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要認真地完成,教學實踐證明,認真完成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可以輔助物理的教學,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⑵改進實驗裝置,自製物理教具,突破教學難點。物理教學中有一些難點知識,往往不能藉助現成儀器進行直觀演示,這時可以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自製物理教具或小實驗加於配合,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用試電筆中的氖管代替小燈泡觀察自感現象,避免了由於電流太弱而不易觀察燈泡發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簡單方便和可見度大的優點;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沒於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物體形狀無關的實驗,化解了「物體形狀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錯誤認識等。
⑶嘗試探索性實驗,發展創造性思維。除了教材的實驗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以及教法的實際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探求物理規律,以發展創造性思維。如對平面鏡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將原教材的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作圖驗證,經過大家的分析、討論,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樣的處理要比教師單一演示「講出」結論的印象深得多!
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實踐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由於具有靈活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有效途徑。比方,在學完長度的測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簡單機械等知識後,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以「觀察自行車的構造」為題的調查實踐活動。利用刻度尺進行簡單機械的測量,利用手電筒觀察尾燈的反光作用,利用潤滑油進行自行車的養護,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學生個性的不同,有選擇地開展電工,無線電維修、航模製作等興趣小組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不同特長。
⑸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於教學手段的逐漸現代化,象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器件,已經開始進入課堂,輔助物理教學,可以達到聲圖並茂,能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時,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這都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行的物理課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圖片、漫畫,補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正是這些增補的部分,蘊藏著極大的興趣點,教師要善於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以一戰期間,一法國飛行員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國子彈的故事指出機械運動的相對性;以閱讀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導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個子利用定滑輪拉吊糧食的漫畫諷刺不懂得滑輪知識的人在使用滑輪時鬧的笑話等。教師通過巧妙地「借用」,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好物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多變的教法,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所採用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方面,是傳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教師「教」的實際,更要考慮學生「學」的實際。當然,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而發展變化的隨著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而發展變化的;也隨著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的不斷加深認識而發展變化的。
1、講課內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或把講課內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舉雷雨天總是先見閃電而後聞雷聲為例,說明光速遠遠比聲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鋒利,而在房屋建築時牆基則做得寬而結實為例來講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舉電燈泡燈絲斷了以後再搭接起來要比原來亮的例子,解釋電功率公式的運用;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鏡成虛像;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加深對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設計導入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開頭設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麼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⑴趣味問題導入。在介紹杠桿的應用時若這樣導入新課——教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搖頭晃腦地唱道:「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學生便馬上接下去:「三個和尚沒水喝。」而教師的話鋒立即一轉:「但我說三個和尚也有水喝!」緊接下來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擔在抬水過程中其實就是杠桿的應用……這就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⑵懸念式導入。在講蒸發這一汽化方式的內容時,教師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書課題過一段時間後便發現水「消失」了!這樣引入新課,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對液體蒸發特點的理解也就透徹了。
⑶實驗猜想導入。在介紹電磁感應知識時教師可事先用漆包線繞制一個大線圈,上課前將兩塊條形磁鐵隱蔽地縛在手臂上。上課時教師則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電流計組成閉合迴路的線圈中,可觀察到電流計指針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引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實用實例導入、物理學故事導入、趣味游戲導入等。
3、幫助學生識記
學習物理,理解和識記是關鍵的環節。要使識記有效果,就應多進行「意義識記」,即通過對概念、規律和結論等材料的理解而進行識記。在教學中,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幫助學生理解識記的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或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去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記得牢、學得活,達到鞏固興趣的目的。
⑴精練的語言。在用實驗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後,用「靜者能靜,動者能動」八個字解釋定律的含義;用「來之抗之,走之拉之」來描述感應電流的磁場跟原磁場的關系;用「物近像遠像變大」去歸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⑵師生齊編「順口溜」。在介紹物體的受力分析時,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歸納出對物體進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後,師生一起編下列的「順口溜」進行記憶:隔離先畫重力線,彈力有無查周邊,摩擦有無須判斷,千萬莫忘「磁浮電」;關於力臂的作圖,有很多學生不甚了解。經過多次的作圖訓練後,師生共同編「順口溜」:找支點,作用線;經過支點作垂線;垂線請你用虛線。直角符號需標記,垂足支點括弧系,標出「 L 」莫忘記。關於「滑動變阻器」的接線,不少同學感到「棘手」。教師可以這樣幫助學生記憶:一上配一下,下柱來當家;近時電阻小,遠時電阻大等等。
4、為習題搭配實驗
物理課中有不少的習題理論性較強,要求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沒有及時跟上來,就容易形成教學的難點,嚴重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縱觀茫茫題海,卻有不少物理習題跟實驗緊密相連。如果在習題的教學中搭配物理實驗,用理論推導加實驗驗證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解題的「高原現象」,進而達到鞏固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習題教學中,有關「液面的升降」問題一度成為學生學習的「攔路虎」:一塊冰漂浮在一杯濃鹽水中,當冰塊熔化後,液面將 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個木盒,裡面放有一鐵塊,如果將鐵塊從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將會 ________等。教師可根據物體處於漂浮狀態時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識進行求解,同時如果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的話,還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後液面將下降;含有木塊(或氣泡)的冰塊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但含有鉛等金屬顆粒的冰塊熔化後水面下降,含有油等雜質的冰熔化後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體投入水中後或吊於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則液面都不變。
5、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教師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可舉例:當你的父母打你的時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學生會根據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說:父母的手也應該痛。教師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這樣的語言處理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學到了知識,也加深了對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6、定期開展學習方法的教育
「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保證。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無效的學習方法則是「事倍功半」。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乏成績優異的同學,他(她)們成功的秘訣莫過於學習方法的科學有效!定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為同學互相交流、相互學習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同學的「現身說法」,讓成績好的同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成績偏差的同學得到一次學習的好機會。總之,全體學生在教師精心的組織和安排下,經過學習方法的教育,定期檢查學習的得失,交流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習的信心,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推行教學改革,深化學習興趣
轉變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我國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出現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改革實驗。其中既有一些結合中國實際從外國移植的實驗,如掌握學習、程序教學、暗示教學、合作教學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性的實驗,如整體性的教學改革實驗、綜合性的教學改革實驗、單科性的教學改革實驗、課程與結構的改革實驗等。教師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應及時了解國內外理科的發展趨勢,將啟發式物理教學思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為最終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從而讓絕大多數的同學喜歡學物理,學好物理。
Ⅹ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 進行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肯定是非常輕松的,在學生感興趣下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遺落知識點,對學到的知識印象也很深刻。小學數學知識的淺顯性適合開展一些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學習知識,比如讓學生表演生活中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場景,如買早餐或者買衣服等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生活中常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還可以運用集體解答數學題的方式讓全班同學聚在一起,讓他們自己討論是如何解題的,讓他們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體會數學的樂趣 ,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不能一味地只利用課本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生的發散思維很重要,數學的學習是需要邏輯思維的,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把課本知識灌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可能在低年級中簡單的數學學習還能理解,但是一旦進入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不具備邏輯思維就很難學懂數學了。
二、 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准備多種教學方式。
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快有慢,每個學生擅長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首先要了解本班學生。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樣,大多屬於多變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也不容易靜下心來。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採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對哪一屆的學生都採用相同的教學模式,顯而易見這是不可取的。在這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學生的思維發展很快,教師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改變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好學生。教師還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 形成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
新課程改革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鍛煉他們的口才,也可以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的學生不宜太多,不然學生之間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教師就不好控制課堂紀律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有錯有對,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提示,讓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但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想像和討論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能力,當基本的知識掌握了以後,教師就可以布置幾道難度相對較大的題,讓他們在課後進行討論,第二天在課堂上再集中講解。
四、 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入生活實際。
當代科技發達,教學工具也多了很多,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在現在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應用題時,需要理解記憶才能掌握知識。並且數學知識點的講解都是由淺到深,有簡單到復雜的,如果不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就有可能讓一部分學生聽不懂,很難將知識點理解透徹,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多媒體將動畫、聲音結合起來,這樣鮮活的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沖擊,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課堂中來,還可以為教師板書節約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