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錄像課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學錄像課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看了全國英語優質課的視頻,令我受益非淺。這些老師的專業素養很高,能夠進行全英文教學,語音正確,語調富有節奏感和感染力,充滿了激情。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能夠做到游刃有餘,表現出很強的自信心,對學生也有很強的感染力。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巧妙運用多媒體提高了課堂效率
他們在各自的優質課展示中都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都使用了精美的課件,有的運用了PPT,有的運用了Flash,有的運用了視頻剪輯,這是教師們教學手段上的進步和教學理念的更新。運用多媒體手段,製作課件來進行教學,運用得當,激活了英語課堂,使課堂更加生動,加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反思:凡事細節做起,我們需要多抽出時間來製作教具或多媒體課件來豐富自己的課堂。
2.教學設計富有創意
本次大賽中有不少教師的教學極富創意。如有的老師,他的幽默風趣,尤其是上台時的大鬍子以及大墨鏡,讓自己的形象表明他要上課的課題,讓學生興趣高漲,同時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對不同的人進行描述,整個課堂中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極強,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比如有的老師,善於設置懸念,讓學生通過對明星的聲音的猜測來描述明星;並巧妙的運用節奏強勁的音樂把model show搬進課堂,直觀感人,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
反思:讓學生在愉快中參與英語的學習。
3.緊抓新課標,更好的發揮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太熟悉的字眼,最流行的詞彙,不僅僅是我們,所有的老師都在嘗試更好的將任務型教學貫穿課堂始終,趨向真實交際的教學活動設計。任務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語言。在任務型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狀態,任務的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是一種互動的過程。為了完成任務,學生盡力調動各種語言和非語言的資源進行「任務分析」,以達到解決某種交流問題的目的。這次大賽中許多老師將任務型教學很好的利用在課堂中,整個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生自然的和有意義的語言應用。比如,Rita老師在課堂上表現了過硬的英語教學功底,她以敏捷的思維、優美自然的教態、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組織整個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活躍而不失有序,任務設計合理,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生將語言運用為言語技能的支持環境,並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並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升華。
反思:正確認識自己的課堂,抓住時機下放任務,引導孩子進行任務分析,避免課堂表面學生表現積極,實則是無效教學的課堂。
4.將interview, talent show引進課堂
有教師精心設計和運用了interview, talent show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及以往知識的積累,完成特定的任務來充分展示自己觀點,表達自己的思想。
反思:創新課堂是教師多觀察多思考而得出的靈感和想法,可以借鑒此方法進行復習課的展示或公開課的展示。
5.良好的自身素質與教學素質
自然,流利的英語口語大多數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確實不錯,但給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是一位帶著正處在哺乳期的孩子來參賽的教師,她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卻能使用清晰,流利,自然並且富有節奏感的英語口語,運用自如,因此博得了大家的好評和欽佩。
反思:作為英語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理直氣壯的說我的英語口語很牛,但是大家缺乏自我學習和講英語的環境,只有課堂上簡單的課堂用語和教材上的英語表達常常使用,要多提高自我學習的水平和自身口語水平。
6.課堂內容熟練時間把握准確
所有參加比賽的教師們每位都能在40分鍾之內講完所要求的內容,並下放Homework,時間把握非常准確。
反思:加強課堂管理,增強課堂的嚴謹性。
教學本來就是一門留下遺憾的藝術,因為任何一堂優質課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更何況由於觀摩者或評課者的眼界不同,水平有高有低,對教材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也不盡一致,甚至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也不一致,由此對一堂課的好差優劣所做出的評價自然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是,凡是好的東西總歸是好的,它總能讓人受到鼓舞,並且使人很容易得到啟發,甚至使人產生頓悟。我們在此本著反思教學的態度,力求從反思和總結中吸取一些營養,學習並借鑒一些有益的東西,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吧!
我校王小平老師執教的錄像課《乙醇》,選自人教版教材化學2第三章「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課堂結構比較自然、流暢,結合生活經驗和化學實驗,適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解釋,一方面以乙醇的主要性質入手,強調知識與應用的融合,突出了「化學與社會」的聯系,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抓住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實驗中,建立了「(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突出了有機物學習的思路與方法,課堂活躍而有序,體現了科學性、思想性與教育性的和諧一致。
本節課的重點是: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組成結構、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圍繞這些目標,王老師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開發和補充,設計成如下教學模式:背誦唐詩,引出課題→展示用途,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乙醇的哪些性質?觀察、歸納和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展示球棍模型,寫出其結構簡式→初步認識乙醇結構,學習官能團的概念,從乙醇分子中鍵的類型和連接情況了解斷鍵方式→完成探究實驗:乙醇與金屬鈉、乙醇與氧氣的反應→總結實驗現象→認識乙醇化學性質、書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動畫模擬乙醇發生氧化反應時的斷鍵方式,掌握乙醇結構→補充實驗(演示):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知識應用:交警檢驗司機是否酒駕的化學原理,強化責任意識以及學以致用意識。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為問題創設,通過觀察圖片、模型、多媒體動畫以及探究實驗等多種形式,採用背誦、講授、實驗、小組合作、類比、歸納、模型、討論、科學抽象等方法手段,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學生在背、寫、做、聽、說、議、評等環節積極參與,學習了知識,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個性。
不足之處,在實驗探究方面,學生出現的各種實驗結果沒能全面重點的加以展示並評價,使得個別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對結果解釋產生困惑,教者如果能加以細致評價,則本節課的教學會更加有效。
近日,在學校及教委的統一安排下,我們認真進行了杜郎口中學教學經驗的學習活動,周三下午教研例會時間我們語文組全體教師一同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一節語文課——《最後一課》教學實錄,這節課給我的感觸很深,下面就來談一談。
第一,學生。杜郎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令我佩服。我平時教學中,雖也十分注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與杜郎口學生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在杜郎口的課堂上學生無拘無束,或坐或站,講講說說,課堂真正成了「人人參與,個個展示,嘗試成功,體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的舞台,真正滿足了學生內在學習的慾望與願望。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學生的表現欲、成就感得到滿足,大家都把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當作課堂教學的追求。這與我們的課堂完全不同,在我們的大多數課堂中學生一個個正襟危坐,充當的只是知識的容器,學生沒有任何的激情而言,整節課只是在聆聽教師的講解,沒有自己的主見,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新課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雖然我們也認識到應該解放學生,歸還學生的舞台,但卻時常因為怕影響教學質量,怕學生年幼活動不能大膽開展。因為我們教師的放不開手腳致使我們的課堂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看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頻後,我想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要相信學生、發動學生,要大膽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要給不同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
第二,老師。在杜郎口中學的課堂上我們幾乎找不到教師的身影,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就可完全解放出來,教師的作用是隨時引導、調控,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可以說教師的功夫不僅在課內,不僅要有很好的課堂調控能力,更重要的是課下。課下,教師們必須加強合作,集體備課,共同商討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較好的完成課堂的展示。
我認為杜郎口中學的經驗可以概括為兩句通俗的話:讓學生知道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課堂上一個人的積極性變成了幾十個人的積極性。具體來說,就是學生由接受知識的容器變成了有獨立人格的人,學生的學習由應對考試變成了對人生的准備,學生的學習由接受性學習變成了探究式學習。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認識到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而能力的提高必須靠自己自覺主動的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充實自己,多看些教育理論書籍和教育名家教學體會,並將所學逐漸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從而逐漸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曾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我們也應多反思,不僅是教學反思,更應是為人處世的反思,因為我們從事著育人的事業,我們的思想直接影響著學生!反思可以促進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己,從而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㈡ 播放優秀講課視屏錄像屬於哪類教學模式,方法,策略
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中選擇和採用什麼方法,受到教學策略支配。教學策略從層次上高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性的東西,教學策略則包含有監控、反饋內容,在外延上要廣於教學方法。
㈢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參考資料: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1
源自:人民教育
2010
.
21
編者按:當前,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新的困惑、新的挑戰,而要真正
解決這些問題,一味靠原有的經驗已經不能奏效了,需要藉助於研究找到新的途徑與方法。
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師所擅長的、基於實踐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課例研究中,教師用自己的研究方式
將方法與實踐聯盟,對教學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實現教學的改進和精神的成長。
作為一種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過去
10
年是課例研究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獲得廣泛推廣的
10
年。實踐
表明,課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教學變革邁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以教研組為主體的學校教研
體制自上世紀
50
年代初設置以來,雖已存續半個多世紀,但其行政性、事務性、隨意性的運行狀況距離
專業化、規范化和常規化的開展目標仍有距離,因此以課例研究為載體,使學校教研組織發展為一種專業
研究組織,實現「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就成為學校變革的重要使命之一。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陸續推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安桂清及其課題組成員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為
學校課例研究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借鑒,實現課堂教學的持續改進。
安桂清
:
課例研究主題的確立
傳統的教研活動多是「就課論課」,研討的主題往往並不明確,甚至極為泛化。與之不
同,課例研究作為一種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過研究化解教學難題,改進教學行為,提高
教學質量
。
在課例研究中
,
教師通常要經過疑問—規劃—行動—觀察—反思的循環過程
。
「疑
問」呈現的是大家在教學活動中共同面對的困惑或難題。因此,明確研究的主題就成為課例
研究的起點
。
實踐表明
,
圍繞某個主題所開展的課例研究不僅有利於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質,
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意願更有利於課例研究小組結成研究共同體。
一、研究主題的特徵。
1.
源於現實。
課例研究是教師對真實的教學問題所開展的合作性研究,它專注於教學實
際問題的解決,因此其研究的主題不是來自某種現成的理論,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學實踐。
也就是說
,
課例研究致力於以科學的研究手段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
由此,
諸如「個體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的關系如何」、「腦科學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等從理論
出發的問題是不適合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的。而教師日常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具體教學場景
中的切身體會、教師與同伴對教學疑難問題的真誠討論等就成為課例研究中問題的主要來
源。如師生、生生的互動問題、教師的提問藝術、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
等等。實際上,面對現實的課堂教學,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去思考,進而通過研究來提升
自身的專業判斷和實踐智慧。
2.
始於反思。
教師雖身處現實的教學情境,但能否確定切實可行的研究主題還取決於其
是否具備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於捕捉和提煉真實的課堂教學問題。課例研究的問題可以
是共性的也可以是個性的,但無論如何都是教師基於教學反思所發現的自己的問題。因此,
課例研究主題必須能喚起教師的反思精神和問題意識。沒有困惑就沒有成長,當教師處於懷
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頓的狀態時不必感到焦慮,這證明自己正處於反思狀態,這種狀態
恰恰是教學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語文課上,授課教師按照慣常的方式問學生:「讀了文章標題,你有什麼疑
問?」
學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但這些問題顯然通過閱讀課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時,一個
學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認為同學們是明知故問,因為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在早自習預習課
文時都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對教師觸動很大,他對這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產生了懷疑:是否
不應該再用了呢?
經過反思,他認識到方法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
題。於是他以「如何在語文課上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開始了極富意義
的課例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2
3.
具體可行。
在課例研究的初期,教師的選題往往過於寬泛,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
性」、「建設對話的課堂」、「開發語文教學資源」等。因無法聚焦問題,這些泛化的研究
主題必然導致教師對研究內容的解讀浮於表面,而且這些問題無法引導教師深入探究,對教
師教學行為的改進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研究的問題范圍很大,但研究的時間卻很短,結果
只能是浮光掠影,不了了之。
因此,課例研究主題的選取必須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從小處、細處、實處捕捉問
題,
選取具有較強可操作性並具備研究條件的主題加以「小題大做」。待教師全面、徹底解
決這些問題後,再研究其他問題。例如一位英語教師有感於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試圖以
「課堂教學言語分析」作為研究的主題,但經過與研究小組的討論,他意識到這一主題涉及
的范圍太大,通過觀看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他認識到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單
調乏味,經常使用的就是「
good
、
verygood
、
excellent
」
等。為改善這一狀況,他把自己的
研究聚焦於「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多樣化」。可以想像,因為問題的聚焦,研究的可
行性以及這一研究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取得的實際價值將會大大增加。
4.
答案開放。
課例研究是通過深入反思課堂現象與總結教學經驗來實現教學改進的。由
於實踐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紛繁復雜,研究問題的解決往往沒有已知的、明確的、唯一
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種解決方案,而且只能從歸納中生發。因此,我們可以從答案是否開
放來判斷課例研究的主題是否恰當。比如,一位數學教師試圖以「數學探究學習的要素」作
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然而有關探究學習的要素或環節的探討已有共識,如何在實踐中加以組
織才應當是研究的重點。之後,該教師確定研究的主題為「數學探究情境的創設」,探討把
學科內容轉化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探究情境是與具體的學科內容聯系在一起的,
其創設方式必然具有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值得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深入開掘。
二、研究主題的類型。
課例研究是教師與教學情境的持續互動過程。在一輪輪的研究循環中,教師有可能遇到
各種各樣的實踐性問題,從歸納這些問題入手,我們可以概括出課例研究主題的大致類型。
實際上,課例研究既是教師解決實踐性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積累實踐性知識的過程,透過
對課例研究主題的類型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課例研究主題的選取重點。
1.
與學科內容有關的研究主題。
對所教學科的深刻與靈活的理解是教師的基本功。學科
內容涉及對學科本質的理解以及關於學生學習哪些重要內容等,它決定著教學目標的取捨、
教材及教學策略的選取、學生評價的內容與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實踐。因此,理解
並抓住學科的本質就成為課例研究的重點之一,
這類研究對學科教學而言具有統領性的意
義。比如,在一次初中的心理健康課上,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青春的美麗」這一話題,通
過講解和組織學生游戲、討論等活動,教師不斷強化學生接受「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這
一觀念。在課後研討時,聽課教師大都感到課的方向有問題,似乎把一堂心理健康課上成了
思想品德課
。
顯然
,
教師對這一學科內容的理解存在偏頗
。
於是大家開始思考「
青春的美麗」
這一具體的學科內容對於學生的價值是什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這一價值。大家圍繞「『青
春的美麗』教學主題的意圖及設計」進行課例研究
,
重新確定將「讓學生悅納自己」
作為教
學目標,從而彰顯出該學科內容對於學生的真正價值。
2.
與學習者及其特點有關的研究主題。
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指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的,
課例研究應重視對學習者的研究,不了解學習者及其特點,便不會有好的教學。學生是
如何學習的,對某一課題他們有著怎樣的理解和誤解,不同個性或水平的學生存在怎樣的相
互影響,等等,這些都是課例研究所應關注的主題。
事實上,對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研究有時是確定教學起點的重要基礎。比如,一個課例研
究小組圍繞「學生在學習水的三態——固態
、
液態
、
氣態轉化時的前概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這一主題進行研究,從而發現了學生很多有趣的想法。許多學生在學習「水變成水蒸氣」時
認為,氣體是被包在水中的,當它受熱,就會被一點點擠出來。而在學習「水的凝結」時,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3
他們認為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罐裝汽水,其表面的水是從罐內滲出的或從冰箱帶出來的,而
不是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形成的。基於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把糾正和轉化學生
的這些前理解設為教學的關鍵環節,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科學的概念。此外,學習者的具體表
現有時也可以作為教師檢討教學成效的依據之一。
3.
與課程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傳統意義上,課程知識主要是關於教材和其他可用於特
定教學的各種教學媒體和材料的知識,以及學科內特定課題如何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
的知識。今天,課程知識所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教師不再是課程方案的簡單執行者,作為
課程開發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承擔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任。基於此,有關課程知
識的實踐課題,從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落實到教材內容的調整、充實、改造和創生,再到教
學中技術知識和其他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等,都可以成為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
一所學校的數學教研組所開展的課例研究給人以深刻印象。這個教研組為在數學教學中體現
民族特色,先後開發了對聯中的數學、成語中的數學、詩歌中的數學、笑話中的數學、小說
中的數學等主題,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效果對上述主題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合
理取捨,精心編排,最後形成了一系列頗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數學探究內容。在課程改革的過
程中,諸如此類有關課程知識的課例研究必然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
4.
與教學法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教學法知識是特定主題教學策略和表徵的知識。有效
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師在面對特定的學科主題
時能夠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達出來,即以適合學生的思維與學習特點的方式重新表
達學科知識。盡管我們可以通過理論書籍或教參上的教學建議熟知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在面
對具體內容的教學時,真正的學科教學法知識則是教師個人獨一無二的教學經驗,是否具有
在不同教學方法之間轉換的能力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一點可以通過教學研究在實踐中獲得
積累。因此,有關教學法方面的主題就成為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舉例來說,一所學校的英
語教研組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但是在實施中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頭
疼的現象,那就是個別優秀學生經常掌握話語權,以致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只是被動接受。於
是他們開展了以「分散話語權,促進組內平等」為主題的課例研究,
最終找到了有效的解決
策略。
三、主題的確定過程。
實際上
,
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只是課例研究主題確定的第一步
。
在發現問題之初,
教師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進一步釐清。因此,從問題發現到
主題確立還有一個不斷精緻化的過程。
1.
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
在課例研究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理論學習融入主題確
立的過程。雖然課例研究側重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但沒有理論作為教師思考與行動的「框
架」
在其內部發揮作用,課例研究只能限於經驗總結層面,無法提高到實踐性理論的生成高
度。通過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教師可以對教學實踐問題作進一步的梳理。以上海市
北郊學校幾位外語教師開展的「小學中高年級英語
survey
(調查)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為
例,
這幾位教師試圖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英語課堂,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素材。在開始教學前,他們認真研究了有關研究性學習的部
分權威著作和文章,對英語學科中運用這一方式進行教學的難點進行分析,而後在充分考慮
可行性的基礎上,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把教材的相關主題轉化為學生
進行研究的課題,而後再通過搜集和分享這方面的資料展開教學。可見,對文獻資料的搜集
有助於我們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從而在此基礎上明確核心概念的內涵,確定研究的重點與
難點,
為後續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論准備。
2.
對問題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
在分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對所研究問題的相
關概念進行界定,最好是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操作性的描述,以便教師所研究的問題及其展
開過程更加清晰。以上述北郊學校的研究為例,通過討論,研究小組對「
survey
教學」進行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4
了操作性的描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個特定的語言情境,從而把教材的相關
主題轉化為學生可以進行研究的課題,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後經由實地調查搜集
各方面的資料,並通過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分享和觀念重組,最後在組間進行交流,讓學生表
達各自的觀點。」顯然,通過這樣的陳述,教師們對「
survey
教學」這一核心概念的特徵就
有了清晰的把握。「
survey
」的主題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同時,調
查的結果用於小組分享,以此實現語言交流的目的。課例研究透過對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確
立了研究的范圍,使教師有明確的研究方向,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有助於研究
落到實處和取得成效。因此,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擊,虛張聲勢。
3.
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
在問題界定清晰後,教師還應通過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
初步設想。沒有假設的課例研究,目標含糊不清,過程無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結論也會是
不完整的或不關鍵的。因此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是課例研究主題確立的不可或缺的環
節
。
比如
,
在上述「
survey
教學模式」的研究過程中
,
研究小組為學生設計了「情境進入——
提問質疑——實地調查——小組討論——表達交流」的學習過程,並根據實際的效果對這一
過程不斷修正,最後形成一個完善的教學模式。可以說,課例研究中一連串的指導假設為教
師提供了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成為導引後續研究的方向。比如,用什麼樣的視角去分析
教學,如何分析和說明課例的相關資料,並從這些資料中引申出相應的對策等。研究小組在
著手研究之前,就要對此有所准備,並對所做的假設加以探討。好的假設會為問題解決提供
清晰的思路,不好的假設則可能混淆或偏離問題解決的方向。假設越是清晰,研究的成效就
會越好。反之,忽略研究前的假設,即使分析階段的步驟很詳細,也往往不會獲得理想的效
果。
四、研究主題的系列化。
作為微觀層面的教學研究方式,課例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但這並不
意味著課例研究放棄主題系列化的追求。一方面,將課例研究較為微觀的研究主題納入宏觀
的研究框架中,經過整理和概括更有利於生成教學的實踐性理論,從而擴大教學研究的指導
范圍,
提升教學研究的指導水平;另一方面,教學知識的創生是在教師個體與教師群體之間
以及不同教師群體之間教學知識的共享和轉化中實現的,研究主題的系列化有助於擴大教師
教學知識的共享范圍,加深教學知識轉化的程度,從而促進教師合作共同體的構建與形成。
比如,一所學校為促進學生在雙語課上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各個教研組圍繞雙語教
師的教學語言展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課例研究主題:信息技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概念講
述活動化的研究」,藝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數學組負責「雙語課
堂中英語課堂用語的多樣性研究」,科學組負責「雙語課堂中學科用語的准確性研究」。一
段時間後,
學校對各個課例研究小組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並概括為一個大的研究主題:
「促進學生理解的雙語教學語言研究」。上述案例反映了學校范圍內的課例研究所實現的主
題系列化。這不僅有利於校本教學知識的積累,而且對其他學校的雙語教學也有很好的借鑒
作用。實際上,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課例研究小組都應有此追求。
㈣ 教師成為教學研究主體的策略有哪些
教學研究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改進教學。加強教學研究,可以架起課程理念和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的橋梁,促進先進教學經驗的提煉和傳播。為此,我們通過開展專題研討、經驗共享、教學創新、常規完善等不同類型的教學研究活動,對教師的教學全過程進行規范、優化、研究和評定,形成了反思教學、案例評析、教學診斷、互動研討、教學沙龍等五種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學
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通過反思教學,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回憶、思考、評價,做出新的計劃和行動,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素質。為此,我們在培訓中,注重反思教學,指引教師進行教研活動。
(一)建立組織,明確分工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求學校採取互動反思模式,建立組織,明確分工和規則,為開展教研活動奠定基礎。
1、將全體教師按年級、學科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6-8人為宜,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在每次教研活動中,各小組都設組長1人,負責小組教研、討論的組織調控;記錄員1人,負責對小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的記錄;發言人1人,負責將本組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向全體組員做介紹;時間控制員1人,掌握每人發言時間不要超時;問題員1人,將本組成員某個方面的問題向學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動中,角色分工可以調換。
2、建立規劃,明確程序
在教研討論中,每個組員都有機會發言。為了按照科學的程序開展反思教學研究活動,我們制定了行為規則和活動規劃。
①在行為規則方面,要求小組成員依次輪流發言,此外還要做個人學習筆記,內容包括本人的觀點、本組其他人觀點的不同之處、組間交流結果等。
②在活動規則方面,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開展教研討論活動,針對每個教研專題向全體組員介紹本組討論結果,可以相互辯論。問題員在每輪討論後將本組的問題向學校提出。
(二)專題教研,反思互動
學校定期確立教學研究專題,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完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1、加強教學前反思研究,重點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每個成員都要精心設計教案,小組間研究討論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訂教案。
2、加強教學中反思研究,重點研究教學過程與效果,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問題的調控措施及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自己滿意的教學技藝和教學機智。每個成員都要做教學行為記錄,組員之間可以相互聽課、評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教師給自己拍教學錄像,通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反思教學行為。
3、加強教學後反思研究,重點對教學得失原因進行分析,制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教師可以寫教學後記,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修訂教學策略改進方案。
(三)及時總結,合理評價
每次專題教研活動都要有記錄和總結,以便於檢查和評價。堅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採取多種評價方式,考評每一個小組和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培訓效果。
1、培訓總結必須全面,要能反映研究的問題、小組的研究觀點、個體成員的發言情況以及研究討論的方式和效果。
2、將教研成果、經驗,主要是教學策略改進方案等進行校組際交流,相互學習借鑒。
3、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小組教研和成員收獲的質與量進行評價,把評價結果記入教師培訓檔案和教學檔案。
二、案例評析
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運用案例教學,可以使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和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此,我們通過案例評析促進教研活動的發展,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學習案例,注重剖析
學習案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學習案例過程中,教師可以快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為此,我們注重案例學習,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幫助教師提高學習質量。
1、精選典型案例,組織教師專門學習,由專家、名師等組織者進行剖析。組織者要結合新課程教學實際提出思考題供教師討論,最後由組織者作深刻點評。
2、要靈活調控學習進程,通過案例解讀、課件演示、角色轉換、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教師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積極性。
3、要優秀教師「現身說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學事件,在講述中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由專家點評,研究疑難與困惑的解決辦法。
(二)撰寫案例,注重點評
撰寫案例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促使他們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有利於教師間加強溝通、分享經驗。為此,我們每學期都要求教師撰寫一定數量的不同類型的教學案例。
1、組織教師收集和整理實踐素材,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東西,撰寫教學案例,並不斷地進行修改、完善,使之具有較高的學習、借鑒價值。
2、加強教師案例撰寫的指導,使教師掌握撰寫教學案例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可以組織教師一起加工教學案例,使之成為有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精品案例。
3、對教學案例進行具體點評,評析核心問題,總結教學規律,提出應注意的事項等。
(三)評選案例,注重宣傳
評選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學習、研究和撰寫教學案例,深入研究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們每年都組織一次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1、層層組織教學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學校、鎮區每學期組織一次,市(縣)級評選每學年於第二學期舉行一次。
2、優秀案例評選。按學段、分學科進行徵集,然後開展市(縣)級評選,屆時各鎮區、學校按教師總數三分之一的比例推薦參評案例。
3、評選優秀案例,組織專門力量加工、整理,編輯成案例集,加強優秀案例的宣傳。
三、教學診斷
教學診斷是教研人員與任課教師合作,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並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我們組織教研人員定期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學臨床診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實踐。
(一)臨床診斷,科學評議
新課程培訓的重要目的是改進教學實踐,加快新課程實施。通過臨床診斷,可以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矯治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為此,我們要求教研員深入基層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臨床診斷,科學評議。
1、要求學校經常開展公開課、探索課、研究課、嘗試課等觀摩活動,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評議,共同分析執講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共同研究矯正對策。
2、要求教研員經常深入基層學校進行臨床教學診斷,對教師的教學按照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准進行科學評議,指導教師完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要求科研人員、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和本學科骨幹教師參與教學診斷與評議,研究和分析執講人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幫助教師正確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二)深入研究,正確指導
教學診斷的目的是完善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我們針對教學診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訂改進措施,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新課程教學向縱深發展。
1、將研究目標前移,跟上時代的步伐,研究教學的前瞻性問題。教研人員和科研人員要分析新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出問題,出台預防措施,正確指導基層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2、將研究重心下移,深入到學校、課堂和教師中,研究解決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教研員在教學診斷中必須提出指導性意見,能夠根據面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3、將研究重點平移,從單純研教向既研教、研學又研考方面轉移。教研員要研究診斷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研究考試的趨向和試題類型,正確指導學校開展教學工作。
(三)及時矯治,不斷完善
在教學研究中,要加強教師教學行為矯治的探索,指導教師不斷完善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此,我們把矯治作為教學診斷的重要環節來抓。
1、加強有效性教學研究,制定教學評價標准。按教學評價標准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匯總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導致教學陷失的根本原因,研究矯治措施,出台改進教學工作的意見。
2、加強矯治措施的落實。通過印發文件、召開會議、現場指導等形式,落實矯治措施。學校對教學矯治措施的落實要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
3、加強教學矯治的督導,組織人員檢查基層學校教學工作改進情況,把檢查結果納入對基層學校的教學評估中。
四、互動研討
互動式研討是一種教師群體教研活動,也是一種圍繞典型課例進行的突出教師參與的培訓形式。通過互動研討,可以促使教師直觀體驗和感受新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平等討論,在專家指導下品味、體驗課例所蘊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能。為此,我們把互動研討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一)明確步驟,規范操作
互動研討大致按照集體聽課、分組討論、會議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環節進行。為此,每一次互動研討活動的開展都要精心設計,有條不紊地組織進行。
1、集體聽課。組織者要求聽課教師所應思考的重點問題,組織教師帶著問題聽課。
2、分組討論。要求圍繞課例進行討論,教師要把自己的收獲感悟與困惑提出來,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和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3、會議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在會議交流本組的討論意見。
4、專家分析。專家要對課例進行剖析,使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觀念。
5、總結評估要科學評價課例和各小組的討論情況,總結、提煉本次互動研討所體現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二)優化形式,靈活組織
各學校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互動研討活動,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豐富教學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開展實戰性研討。將教學研究的場所設在課堂,邊教邊研,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專家進行即席指導。
2、開展對話式主題研究。根據主題開展教研活動,讓專家和教師進行對話、研討。教師把教學中的困惑提出來,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甚至專家可以走上講台,執講示範課。
3、開展定向性質疑辯論。根據預先確定的研討方向開展質疑辯論,讓教師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在爭論中辯明真理,認清新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向和可行途徑。
(三)突出重點,深化研究
互動研討的重點是為教師提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模式,是為了解決問題。為此,我們首先明確出研討的重點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調動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深入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1、要對課例進行深層次剖析。重點研討課例所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和改進措施:研討課例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技術運用;研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
2、要結合課例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缺陷。在互動研討中,要通過各種手段深化研究的層次,挖掘個體潛能和整合群體智慧,從而實現思維共振、經驗共享、情感共鳴,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3、要通過互動研討,使教師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注意的問題,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
五、教學沙龍
通過教學沙龍活動能夠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對話,實現教研經驗的共享。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要求學校設置教學沙龍的固定場所,讓教師暢談自己教學教研的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獲、體會和經驗。
(一)營造氛圍,加強教研組織建設
各學校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制訂教研計劃,組織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為教學沙龍活動開展創設支持性環境。
1、要求教師自願結合,組成教研小組,確定教研任務,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進行交流。
2、要求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札記,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方法,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
3、要學校為教師開展教學沙龍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每次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有學校領導幹部參與。
(二)精心組織,加強教學沙龍管理
要提高教學沙龍活動的實效,就必須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為此,各學校都結合實際對教學沙龍活動的開展作出詳細明確的規定。
1、每周組織一次教學沙龍活動。每周一,確定教學沙龍活動主題,讓教師精心准備。
2、教師每學期必須參加一定數量教學沙龍活動,每次參與教學沙龍活動都必須提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參與改進措施的研討。
3、學校開展教學沙龍活動要有記錄,教師參與教學沙龍活動要總結,以便於檢查評估。
(三)專家引領,加強教學沙龍指導
教師獲得專家的專業引領,可以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在校本教研中,我們要求學校每年都要邀請教研人員、科研人員參與本校的沙龍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
1、注重校際交流,邀請其他學校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經驗,開闊教研視野。
2、邀請專業教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就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進行研討,在專業教研人員的指導下修改教研工作管理措施。
3、邀請科研人員參加本校的教學沙龍活動,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意識。
㈤ 淺談課堂攝像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順義一中 李金城 [摘要]:微課教學或微型教學是一種參與人數少、時間短的小型教學,它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利用現代錄音、錄像媒體技術,以反饋和評價為依據,以訓練某一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本文探討了微格教學中攝錄像技能應用,並探討了微格教學反饋與評價方法使之達到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目的。[關鍵詞]:教學;拍攝技巧;教學技能教學是一種參與人數少、時間短的小型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利用現代的錄音、錄像媒體,以反饋和評價為依據,以訓練某一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它作為一種現代媒體教育方法,開辟了現代媒體教育手段應用於教學實踐的一個新領域。教學是為了培訓准備成為教師或已經是教師的人掌握課堂教學技能和熟悉教學技能的一種方法,正如今天我們可以利用教學來訓練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或者利用模範教師的演示來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學的思想和方法,讓某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成了比較清晰的目標,可以認定模仿,可以通過反饋觀察和評價,可以控制,可以操作的技能訓練。教學的主要操作步驟:1、事前的學習和研究2、確定培訓技能和編寫教案3、提供示範4、組成微格教學課堂,同步錄像5、反饋和指導6、修改教案。教學最重要的兩個步驟是教室的同步錄像以及課後的反饋和評價。反饋和評價對培訓學生教學技能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被培訓者通過觀看錄象,進行教學行為的自我反饋,及接受評價人員的反饋,再經過充分的討論,群策群力,提出改進方案,以進入教學的再循環。而教學中攝錄像技術又是更重要的,因為沒有準確,及時的錄像,反饋和評價只能是一句空話,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可以說教學的成敗關鍵取決於攝錄像技術的好壞。在我國,教學已經進入了普及推廣階段,而對於它的理論基礎、設備條件、操作要點等問題的探討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作為紀錄教學全過程的重要手段——教學的拍攝方面仍然有許多的不足,例如攝像觀念比較單調,始終以教師為中心,為主體,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攝像方法簡單,始終以老師黑板為畫面用中景鏡頭一推到底;拍攝目的不明確,未能充分的對某種教學技能進行表現。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麼微格教學就很難達到提高教學技能的目的。本文針對在微格教學攝錄像要求和技巧方面談談幾點自己的認識。一、 關於同步課堂教學攝錄像技巧要求1、攝錄像要反映教學整個的記錄過程。因為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必須用來進行反饋和評價,所以,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被如實客觀地記錄下來,尤其是被培訓者的一些不太注意的教學細節,如多餘的習慣性動作、口頭禪必須及時捕捉,准確記錄,以便為後期的反饋和評價提供依據。經細節放大以後習慣和失誤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利於及時修正,收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因此決不能因為鏡頭的拍攝不恰當,丟掉了教學過程中的某些細節。2、攝錄像要體現教學的特點。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學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以傳播和交流為教學技能分類的依據,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因此,在攝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充分的利用攝錄技巧,合理的使用各種鏡頭,各種景別相互交替來描繪和體現教學過程。3、攝錄像要做到有的放矢。因為攝錄下來的教學全過程是用來傳授給學生某種知識技能的。因此,在攝錄的時候必須注意鏡頭的選用,每個鏡頭到底要告訴學生什麼內容?學生能從中學得到什麼?訓練的是學生的哪一種技能?這些都是攝錄像所必須注意到的。4、攝錄像要保證信號質量。如果視頻、音頻的質量不好,那必然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這就要求攝錄像人員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功底,攝錄像是才能做到畫面無抖動扭曲的現象,聲音清楚洪亮,才能保證不影響整個教學的效果。二、關於教學攝錄像技巧的應用教學攝錄技巧,我認為可以從鏡頭的設計和各種具體技能的拍攝兩個方面。所謂鏡頭的設計就是指在拍攝的過程中合理的使用各種鏡頭,什麼樣的場景用什麼樣的鏡頭?通常我們把拍攝過程中的運動鏡頭可以分為推拉鏡頭,搖鏡頭,跟鏡頭等。只有正確的使用好各類鏡頭,合理的反映教學的全過程,才能使得學習者能過進行正確的自我分析和互相分析,以起到教學訓練某種教學技能的目的,靈活適時地應用技巧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推鏡頭 通過攝像機的變焦就可以產生推拉兩種效果,推鏡頭的運用可以使得畫面的取景范圍由大變小,而被攝物體由小變大,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而且推鏡頭運動的方向可以引導著學生對被攝主體的注意。推鏡頭落幅畫面使被攝主體處於醒目的結構中心的位置,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落幅應根據教學內容停止在適當的景別上,並將被攝主體設計在畫面最佳結構點上。另外為了防止鏡頭的運動過快,而使觀看者看不清所拍內容,推鏡頭不能過快。例如說被培訓者在朗讀課文時,利用推鏡頭突出朗讀時的嘴型,起到強化突出的作用。推鏡頭的內容無論好與壞,美與丑,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習者在觀看時一目瞭然。 2、拉鏡頭 拉鏡頭和推鏡頭相反,是畫面由近到遠或是場景有局部到整體,它的作用是交待主體事物所在的位置和周圍環境,拉鏡頭使畫面從主體逐步拉開,出現主體周圍的環境,最後在一個遠遠大於主體的空間范圍內停住。比如說畫面起幅是老師,然後慢慢拉到老師和學生在交談,然後落幅是整個教室學生們都在交談,這就很明顯的說明了此時是老師和學生在進行相互間的交流。例如,在拍攝板書技能時,當被培訓者的板書告一段落時,鏡頭應拉至中景,然後逐步拉開。在這個拉鏡頭中,即在起幅面表現了板書在黑板上寫板書的形象,又在落幅畫面展示了被培訓者所書的板書在黑板上的位置及板書的布局。推拉鏡頭的目的都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突出知識點,強化某種技能的訓練。3、搖鏡頭在教學中的搖鏡頭通常使用全景景別中速均勻而平穩的搖攝完成,整個過程應當穩、准、勻,即畫面運動平穩,起幅落幅准確,搖攝速度均勻,它的立意是通過搖的全過程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對鏡頭整體形象的追求大於對具體細節的描述,是為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比如說可以用搖鏡頭掃視全班同學來反映整個課堂的氣氛,也可以在一堂實驗課上利用搖鏡頭來反映實驗的所有儀器,但是要注意的是搖鏡頭切忌「一搖而過」,如果換面上有比較難認清的物體,比如說畫在黑板上的圖或者寫的字,在搖的過程中要作適當的停留,讓學習者有時間看清楚。搖鏡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拍攝過程中一定要使運動的主體在畫面內的某一位置保持相對靜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運動主體過於頻繁,則應根據它的運動范圍確定景別,拍攝固定鏡頭,因為太過頻繁的搖鏡頭同樣會使視覺產生疲勞。4、跟鏡頭跟鏡頭是在一個鏡頭中把變焦和搖兩種攝像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拍攝的鏡頭。它既能突出主體又能反映主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比如說被培訓者在進行實驗時運用跟鏡頭,既可以利用變焦突出放大被培訓者的實驗操作,又可以利用搖鏡頭來表現實驗過程中被培訓者動作的變化。不管畫面中人物運動如何上下起伏、跳躍變化,跟鏡頭畫面應基本上是平行或者是垂直的直線運動。因為鏡頭大幅度和次數過頻的上下跳動,極易使視覺疲勞,而畫面平穩運動是保證穩定觀看的先決條件。另外,鏡頭運動是要把握最佳時機,做到畫面清晰,注意用力均勻,避免忽快忽慢,要防止一頓一頓的斷續運動,以保持運動畫面的連續性,起幅落幅要准確而有意義。以上所說的各種鏡頭的拍攝運用到教學中主要表現為對各種教學技能的拍攝,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被培訓者的教學技能,因此微格教學中拍攝的重點自然就是各種不同的教學技能。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和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結束技能等。三、關於教學技能的探討1、導入技能。導入是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所學內容的過程。導入的過程一般包括:引起注意、激起動機、組織引導、建立聯系。在拍攝導入技能的時候,以教師為主體,表現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交流的效果,重點拍攝教師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可以用特寫來捕捉教師的表情,手勢,教態等。用搖鏡頭搖過學生的面部表情,看教師是否引起學生的注意,用全景反映整個課堂氣氛,即對學生反面的反應。另外,對教師的一些下意識動作或因緊張而引起的不自然要及時捕捉,方便後期的反饋。2、教學語言技能和講解技能。在訓練被培訓者的教學語言技能和講解技能的時候,宜用近景來變現被培訓者的表情,目光和口型等。如果被培訓者在語言的運用上出現了錯誤或表情不自然時應迅速用推鏡頭推至講解者的特寫鏡頭,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有利於反饋,我認為,在拍攝講解技能的時候,拍攝的中心應該是教師,但在拍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應該穿插學生的鏡頭,比如用特寫表現學生的面部表情,用來反映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的情況。3、提問技能。關於提問技能的拍攝,提問主要表現的是教師問和學生答的相互交流情況,必須以師生交流為主線,除了「教師」行為外,還要及時拍攝學生的行為,體現出雙邊活動的過程。總體上可以利用近景來拍攝教師的提問,用特寫來表現學生的回答,用中景或全景來表現其他同學的反映,對教師因如和陳述問題,包括提問後的停頓,可以用近景鏡頭拍攝一段完整的鏡頭,然後將鏡頭搖向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期間,可用中景鏡頭拍攝,若教師還有補充和追問,則可利用遠景鏡頭將師生攝入同一個畫面以便於觀察,在學生回答完畢後要及時拍攝老師反應即對學生的回答是否滿意等。4、演示技能。演示技能的拍攝,演示技能是指教師該同學們演示某種技巧,如實驗,在拍攝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中心主體,主要表現教師的演示能力,比如說教師為學生演示「長方體的體積」這一節課中,演示的操作是為了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底面積、長反省的高,長方形的側面積和標準的長方體之間有何關系。鏡頭設計由「教師」講課的全景推至「教師」操作的近景或特寫,用跟鏡頭來表現整個演示過程,在「教師」出現了操作不當或錯誤時,我們應及時用特寫捕捉下來,同時拍攝下學生的反映,這樣對後期的反饋可以起到直觀明了的作用。5、板書技能。板書技能的拍攝應該以黑板和教師為中心,用全景來表現教師對整個黑板板書的安排,在教師進行板書的過程中,可以從「教師」寫板書的全景推至近景或特寫,隨著鏡頭的推進,畫面推向黑板,取景范圍由大到小,重點突出教師書寫板書時的姿勢、筆畫、筆順等細節形象的作用,對於錯字別字及時用特寫來表現。此外,在拍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點是不能漏拍教師如何利用板書進行講解,用推鏡頭或者跟鏡頭表現教師講解時的手勢或者教棒的位置,使教師所講的重點得以表現,拍攝板書技能的時候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由於上課時教師身體對黑板的遮擋,在課後必須及時補拍黑板的全景也就是板書的整體結構,看結構是否合理,字是否美觀,以利於課後對被培訓者起到及時反饋的作用。6、課堂組織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的拍攝主要是拍攝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的討論。在拍攝時用全景表現課堂中熱烈的討論氣氛,當老師走近某一組討論的學生時即使用跟鏡頭跟上,推至中景表現教師和學生的討論情況。課後還必須及時補拍生上課時的討論紀錄。7、結束技能。結束技能和導入技能相仿,主要拍攝教師的講解,可以用近景或特寫來表現。然後用拉鏡頭拉到全班的全景,來表現下課氣氛。綜上所述,教學中的拍攝技巧各種運動鏡頭的運用以及場景的變化,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更好的拍攝某種具體的教學技能,使得被培訓者在通過反饋之後得到及時正確的評價,從而在短期內有效的提高特定的教學技能。只有在拍攝把握攝錄像的總體要求,正確的設計各種鏡頭的運用,才能有效的記錄好各種教學技能,以反饋和評價的形式訓練被培訓者的教訓技能,這正是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㈥ 淺談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教學與網路教學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與倡導,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以其製作簡易、成本低廉的特點,在教學多媒體化建設與網路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在對計算機屏幕錄像軟體與屏幕錄像課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闡述。
論文關鍵詞: 屏幕錄像技術;輔助教學;數學教學;應用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受到了教育部門的重視與倡導,我國大部分學校越來越多地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到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即教師藉助計算機、幻燈投影儀、展示台、錄像、廣播、電影、電子白板等先進的教學設備,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媒體技術來實施教學。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以其製作簡易、成本低廉的特點,在教學多媒體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探索。
二、屏幕錄像技術概述
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是指利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VFW(Video for Windows)庫函數和DirectShow技術實現實時視頻採集的技術。屏幕錄像軟體就是通過應用該技術實現計算機屏幕的實時視頻採集以及後期製作功能的軟體。計算機屏幕錄像製作系統是指軟、硬體系統均以屏幕錄像軟體為核心。使用計算機屏幕錄像製作系統可以輕松地將屏幕上的滑鼠移動軌跡和聲音捕捉、網路教學課件、網路電視、網路電影、視頻聊天等軟體操作過程錄製成FLASH、WMV、AVI或者EXE動畫等多種視頻格式的文件。
1.常見的計算機屏幕錄像軟體簡介。
目前市場上的屏幕錄像軟體主要有TechSmith Camtasia Studio、Adobe Captivate、屏幕錄像專家等。Camtasia Studio是TechSmith公司一款專業的屏幕錄制工具,錄制操作比較簡單,它支持錄制PowerPoint,能在各種顏色模式下記錄屏幕動作,包括滑鼠移動軌跡、音效、解說聲音和影像等,可輸出WMV、AVI、GIF、RM和MP4等8種文件格式,有著強大的編輯功能,包括添加註釋信息、特效轉場動畫和多種滑鼠樣式,很適合製作教學課件和專業演示動畫。Camtasia Studio的最大優點是圖像清晰、聲音還原效果好,但生成文件的體積較大。AdobeCaptivate是一款專業的互動式演示製作軟體,它可以自動錄制計算機屏幕上的整個或某個指定的區域的操作過程,並可以在後期添加文字和旁白,能生成exe、swf等多種格式的動畫文件。Adobe Captivate的優點是交互性較好、生成文件的體積也很小。屏幕錄像專家是可以輕松地將屏幕上的軟體操作過程如教學課件、網路電影、網路電視和聊天視頻等錄製成FLASH動畫、AVI動畫、ASF動畫或者自動播放的EXE動畫,其最大的優點是可生成自動播放的EXE格式的文件,而不依賴於播放器。
2.屏幕錄像課件與其他常用教學課件的比較。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中,很多媒體軟體得到重視,這些軟體製作的課件被廣泛使用。其中在輔助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應該是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它的優點是為演示文稿帶來更多活力和視覺沖擊,但是由於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特點,僅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對於邏輯性強且難懂的高等數學課程,不能將例題的`演練過程實現講練結合以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Flash製作的課件,相對形象生動,但是flash的製作過程很復雜,有時候我們為了要做出一個想要的效果,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而屏幕錄像課件則是指包含教師板書記錄、授課語音信息、呈現的教學材料和教學過程信息的視頻課件,主要通過屏幕錄像軟體製作而成。與PPT課件和Flash課件相比,屏幕錄像課件製作方便、成本低廉,既可以省去很多時間,又能將例題的演練過程實現講練結合以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教師可以將計算機屏幕當成教學用黑板,將滑鼠當成教鞭,符合教學過程的要求。這個特點可以使屏幕錄像技術在輔助教學和網路教學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和建設教學資源等。在屏幕錄像技術基礎上實施教學的方式是一種程序化教學方式,以五分鍾左右的教學視頻為基本單元,授課前有答疑、復習,授課中討論、互動,授課後進行個別輔導等。屏幕錄像技術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發揮作用,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並且把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拓展了教學空間。
1.利用屏幕錄像技術製作教學視頻。
五分鍾教學視頻即利用屏幕錄像技術製作2~7分鍾的屏幕錄像課件。與其他視頻課件不同,五分鍾教學視頻強調了時間長度對教學的重要性,五分鍾左右的時間是比較適當的時間長度,如果太長,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太短,會造成知識點講解不充分或教學節奏過快,影響教學效果。
五分鍾教學視頻對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須將高等數學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按知識點劃分成5分鍾左右的教學單元,每個單元製作成一個教學視頻。知識點的選擇、排序等是對教學內容的精細加工,而如何用五分鍾來講授一個知識點是更高難度的精細加工,這就要求教師分析學生的初始能力、學習特徵、學習目標及學習環境等因素。
2.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教學班級的生源多樣化,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和中職對口生等,學生層次復雜,如果實施無區別授課,教學效果不理想。屏幕錄像技術可以貫穿於課前、課中、課後等各個環節,適應社會的發展,逐步成為教師非常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課前:針對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教師可以把每節課所涉較難的初等數學知識製作成五分鍾教學視頻在個人空間或QQ群等網路平台上發布,方便學生下載、復習;可以製作每節課的預習指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等。課中:教師可以把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文化等製作成五分鍾教學視頻,插入到PPT課件當中,可以進行多次播放,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和教學負擔;每五分鍾間隔學生就有機會向教師提問,增加了師生互動,而提問的內容範圍只限於當前所學知識點,這樣既容易控制互動的時間,又提高了問題的針對性等。課後:隨著多媒體技術帶來的課堂效率的提高,教師的授課速度往往比普通板書教學要快,這樣往往會造成學生的思維以及筆記跟不上老師講解的速度,尤其是高等數學這樣邏輯性強的課程更為嚴峻,教師可以利用五分鍾教學視頻把重點、難點提供給學生,方便學生復習;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等。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學習。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機械講授和學生被動學習,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屏幕錄像技術能夠在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式上進行一個大的改變,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選擇的機制,即學生可以通過QQ、微信、電子郵件或個人空間等網路平台下載所需內容,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有效利用了學生的空餘時間;屏幕錄像軟體具有編輯的功能,教師可以在錄制時加入配音和注釋,這意味著可以在屏幕錄像的視頻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問題或者有趣的任務,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帶動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有利於建設教學資源庫。
無論是學校還是課程都十分注重自身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完善。傳統的教學資源主要由教師在平常時間里利用一些繁雜的軟體製作而成,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而且在製作的過程中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如果使用屏幕錄像技術,便可輕而易舉地避免傳統建庫方法的缺陷,首先,從其操作上看,屏幕錄像技術簡單實用,其方法和過程的掌握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過程,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其次,它可以生成各種類型的文件,便於傳輸,還可以提高資源的共享性。因此,屏幕錄像技術可以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屏幕錄像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效利用了學生的業余時間,拓展了教學空間。屏幕錄像技術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寬廣,將屏幕錄像技術引入教學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何進一步發掘屏幕錄像技術的最大功效,或將像屏幕錄像技術一樣平民化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運用到高職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需要我們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陳代武,郭廣軍,等“。 屏幕錄像法”在計算機操作類軟體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時代,2010.
[2]林曉波。屏幕錄像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
[3]張海洋,閆大虎。錄制令人滿意的電腦操作屏幕錄像[J].電腦知識與技術(經驗技巧),2012.
[4]賀衛國。未來的教學方式:基於屏幕錄像課件的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3.
[5]李春鵬,王花。計算機屏幕錄像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㈦ 錄像觀察法如何表述
錄像觀察法通過對錄像利用快進、慢放、定格、重放等手段進行觀察俄漢相關數據統計。
錄像觀察法通常用在體育類教育中,錄像觀察法比僅有教師講授的效果好。通過觀察懂得模仿,通過觀察懂得體悟,通過觀察再去比賽,發現自己技術方面的差距從而產生思考並體現到訓練中。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中還用錄像分析法,屬於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的內容,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 錄像分析法對競技健美操比賽和競技規則進行研究。
㈧ 校本教研實施方案(2)
二、教學研究工作目標
1、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教研活動;
2、著眼教師專業成長,培養教研骨幹;
3、依託現代教學資源,提高教研成效;
4、抓實課題實施過程,豐富教研成果
5、拓寬教研途徑,實踐教研成果。
三、教研機構
四、校本教研形式
1、基本方式:以「理論學習、引入經驗、集體備課、主題教研、反思交流、實踐成果」等活動為基本形式。
2、主題理論指導。理論學習做到組內學習與自己自學相結合,通過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通過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進行反思交流,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提高。
4、組內分低、中、高年級安排三人分別上一堂精心准備的公開課,通過說課、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展開討論,本期著重培養老師的評課技巧,按教導處安排先由主評教師先評,再由其他聽課教師點評,談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廣益,達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五、活動原則:
1、理論學習制度化。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報刊、書籍,拓寬知識面,提高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
2、教學研究普遍化。充分利用教研時間深入探討有關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從如何導入、如何設計、如何創設情境、如何進行課堂組織教學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結合自己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談看法、談心得、談體會,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領導指導隨機化。學校領導堅持推門聽課制度,校長帶領教研組隨時推門聽課,聽課後進行課堂教學研討、交流,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目的。
4、課堂展示常態化。開展常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骨幹教師帶動全體教師。以各學校教研組為活動陣地,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5、學習形式多元化。採取觀看名師的課堂教學錄像、邀請專家講座或者外出取經等多元化學習途徑,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觀看相關學科的教學錄像,看後交流心得、收獲。
6、推進策略層次化。針對師資力量整體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學校確定了以分層培養為策略,以校本培訓為主要途徑,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力爭盡快有效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7、激勵措施人文化。學校制定人文化獎勵措施,每個月都進行一輪優質課評比工作,每月底進行一次優秀課頒獎,把教師參加教科研工作情況、教科研成果全部納入教師工作量化考核之中,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狠抓「教學常規」,把工作做細做實,向「常規要質量」、「向常規要效益」。以教學常規管理要求嚴格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認真按照教學常規要求把教學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健全評價機制,優化評價效果,促進學校、教師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石湖中心小學教師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和《石湖中心小學教師工作量考核辦法》、以及《十佳備課、十佳作業評比辦法》。堅持平時檢查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過程管理。
3、加強教學質量學業調研。本學期加大了調研測試的力度,檢測結束後,及時開會總結,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使教師能夠知道自己的所處的位置,同時,讓教師根據調研的成績進行反思,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的效益進行反思,使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得到提高。
4、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充分發揮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實效性、有效性。平時對他們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控和考核,使教研組、備課組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1、培訓學習。在形式上採取基地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骨幹輔導和自學相結合的培訓,集中培訓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在內容上有: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法規、師德師風、教育心理、教學常規、教育科研方法和新課程理念等,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2、骨幹引領。骨幹教師培訓是我校教師培訓的重點。幾年來,我校在骨幹教師培養方面,積極探索高質量培訓骨幹教師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了各學科骨幹教師的輻射和帶頭號作用。
3、請進走出。依託市縣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各項培訓活動。邀請市縣專家指導課改工作,學校也多次派出教師外地取經。外出學習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大省市,前不久剛剛組織到山東學習全國課改名校樂陵實驗小學課改先進經驗。
4、競賽活動。對剛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師還要求他們上好達標課,過關課。對已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則要求他們上好優質課,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競賽課。對於能夠為學校爭光,拿回獎勵的教師學校還另予獎勵。
(三)明確學科教研陣地,規范教研活動過程
1、突出重點,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1)每月確定一個研究專題,圍繞專題開展相關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教研時間深入探討有關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從如何導入、如何設計、如何創設情境、如何處理應發事件、如何組織學生等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們暢所欲言,結合自己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談看法、談建議、談體會,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開展常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骨幹教師帶動全體教師。骨幹示範每月一次,每人匯報課「達標課」每周一節(沒有課的老師參加聽課學習並至少指出課堂的3個優點,2項不足),教干隨機聽課指導。每課必議,發現不足的老師連續上,直到達標為止。
2、抓好落實,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是校本研修能否有效開展的保證。如教研活動制度、教學評比制度、教師自學制度、互助交流制度、師徒結對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管理者的重要職責就是要保證制度的有效落實。做到制度落實,方案具體,工作有布置,過程有檢查,有評價,有獎懲。學校要堅持人本化管理,充分發揚民主,讓每位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如保障教師的學習時間,參加學習講課的權利,外出學習培訓的權利,申辯解釋的權利,涉及到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都必須通過教代會討論,充分聽取老師們的意見。
(四)發揮網路平台作用,豐富教學研討內容
1、利用校園網路優勢及時反映教科研動態,以利於掌握信息、借鑒運用先進的理念,服務教學。本學期重點倡導教師在教育科研領域發貼與跟帖,與時俱進地推動教育科研方式的創新;鼓勵教師將教學論文,精彩教學片斷、課堂設計、教學隨筆、最新教科研信息等掛於校園網、各教科研網頁上,增進交流與學習。
2、要求每位老師建立連雲港博客空間,每人每周至少上傳300字/篇的學習心得體會,並在博客里進行互動交流(每人每周至少評價他人博客3次以上字數不限)
(五)落實課題研究制度,促進科研能力提高
1、 學校領導的以身作則,深入到教科研的第一線 布置落實學校省級課題《「3+2」高效課堂的構建》的相關研究工作,對各處室、教研組、年級組如何圍繞學校的總課題來確定各部門的子課題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 與搞科研的其他老師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教科研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推廣取得的成果,極大地帶動和促進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開展。
2、由教導處、教科室牽頭,組織課題承擔者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不斷探索,使課題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定期召開各課題成員會議,重溫課題實施方案,要求各課題組從較小的方面切入,對照要求,踏踏實實開展實驗研究,期中匯報活動開展情況及資料收集情況,期末對階段性成果進行交流總結。學校將參與指導課題實施全過程,嚴格執行課題台帳制度,記錄好課題組工作手冊。
(六)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推進高校課堂構建
1、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課改學習培訓活動。
學校統一編印了「3+2」課堂教學理論學習筆記,堅持業務學習與校本培訓工作相結合,對教師加強新課程理念培訓。特別注重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准,根據新課程標准設計課堂教學。堅持每兩周一次集中教師學習課改理論,採取聘請專家名師舉辦講座、觀看課程改革音像資料、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講座等方式,教師做好筆記;引導教師開通教育博客,要求教師至少每兩周發一篇教學博客。
2、落實集體備課,重點突出有序階梯式推進。積極改革備課形式,在寒假前各備課組制定出指導性的活動計劃及活動安排表。每學期利用假期完成中心發言人的主備工作,在開學正常運行時,分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定期開展看課、說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積極搭建各級互動平台,為課改工作助力。結合當前的課改熱點和我校的課改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邀請各級教學專家來校示範教學或作專題講座,不斷開闊教師的眼界。同時有重點、有層次地組織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或聽課研討活動,外出學習教師回校後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或寫學習心得,或上示範課,或作專題講座,或報課改提案,切實提高學習的成效。另外,我們也組織學校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走出校門,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加強橫向教學研究和交流,同時提高學校骨幹教師的知名度。
4、逐層深入開展專題研討。由學校或教研組確定課改專題,教師分頭探索、實踐、研究,然後集中討論形成共識。要嚴格按照研課、聽課、說課、評課、反思、跟課等環節進行,要全員參與,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的課改研討活動,在觀念的碰撞與交流中達成新的共識,形成校內教師間自主研課的新氛圍。
5、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有相關制度進行約束,我們研究制訂了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全校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改的洪流。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學科帶頭人經常深入教師課堂,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尋找課堂教學中問題的症結所在,研討教法和學法的改進辦法,進行實實在在的課改實踐探索。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廣大教師不斷地學習,提高了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堅實平台。
「有的人把教科研寫在紙上,有的人把教科研踩在腳下。寫在紙上,飄逸瀟灑;踩在腳下,醇厚實在」。確實,教科研靠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而不是靠筆寫出來的,正如魯迅說過:「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理由相信,從事學校教科研的人多了,去做了,教科研之路會越走越寬,那麼, 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更 會越走越堅實!
㈨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9)觀看教學錄像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㈩ 課堂觀摩 屬於哪種教育研究方法
屬於第二類::「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演示法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