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方法

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29 13:04:02

1. 對殘疾孩子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智力殘疾的。 教學習知識,或者生活常識,應該怎麼開展

一、肢體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內容

肢體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內容和殘疾的類別關系密切。但是一般情況下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早期教育的一般內容,包括知情意行等各種早期教育的內容。

二是功能恢復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肢體殘疾的類別進行的肢體器官的功能康復訓練,如走路功能的恢復等。

三是功能補償的內容。主要是某種器官的功能喪失後,用另外的器官代替其功能的能力訓練,如腳代替手的功能的訓練等。

四是精神培養的內容。主要是自幼培養肢體殘疾兒童自強不息的精神。

二、肢體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器材

肢體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康復器械或器材,它們包括訓練大肌肉活動的器材,如拉力器、步行車等和訓練小肌肉活動的器材,如串珠、小木棒等。在肢體功能康復或功能代償階段,這些器具更為必要。

除這些具體的器材外,各種無障礙設施——社區的、家庭的——對他們的教育作用是很大的。家裡和社會應該為肢體殘疾兒童提供最起碼的無障礙設施。

三、教育方法

肢體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的方法並沒有特殊之處,第八章提供的那些行為改變的方法可以大量的使用。
但是,就肢體殘疾的教育方法而言,下列事項是必須注意的:

1.重建自信

不管是先天肢體殘疾還是後天肢體殘疾,在發展的某一個階段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以自卑甚至輕生為主要特徵的心理適應期。

先天肢殘的兒童在他們有了意識,認識到、發現自己和其他人不同時。就會問為什麼,這時就開始了艱難的心理適應期。

那些後天殘疾的兒童,在生命的危險消失後,馬上就進人「我為什麼會這樣」的心理適應期。

這時建立心理自信、燃起生命之火是非常重要的。各種各樣的方法如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術,都可以使用。同時.那些歷史上的、現代的殘疾名人的事跡和其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跡,都是促使他們順利走完心理適應期的好素材。

2.功能代償訓練和功能重建

對於許多後天肢殘的兒童,順利度過適應期之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身體功能的重建。這是肢體殘疾兒童的生活所必須的。人的代償功能是令人驚異的,已經有許多用嘴寫字、用腳代替手的部分功能的例子。

3.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

包括團結、助人、樂觀向上、吃苦耐勞等都是應該培養的,這對肢體殘疾兒童尤為重要,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千萬不能嬌慣這些孩子。

2. 如何做好殘疾兒童家長的工作使他們配合更好的促進他們的發展

致全市殘疾兒童家長的一封信

各位殘疾兒童家長朋友們: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希望。社會上最值得關注的是孩子,而孩子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殘疾兒童。長期以來,家長們為殘疾兒童的成長和進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此,市殘疾人聯合會謹向你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做好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幫助他們早日補償和恢復身體功能,關繫到殘疾孩子一生的幸福。對於此項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級殘聯和相關部門當作一項搶救性的工作來抓。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把殘疾兒童的免費康復救助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資金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和康復工作,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殘疾工作的重視和對殘疾人的關懷。各級殘聯組織在人手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對全市殘疾兒童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登記工作,並根據各類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依靠社會力量設立了一批較為專業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全方位開展0-6歲肢體、智力、聽力、語言、腦癱等殘疾兒童的康復。從目前已接受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的情況來看,康復效果十分明顯。為把這項工作做好,幫助更多的殘疾兒童,使他們能夠和健全孩子一樣,共同沐浴黨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我們希望各位家長與各級殘聯組織配合,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端正對殘疾孩子的認識。家有殘疾孩子不是家庭和父母的責任,這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作為孩子的父母,要面對現實,既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自卑自閉。要消除顧慮,增強康復意識,積極幫助孩子接受科學的康復訓練。這是孩子盡早融入社會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需要,也是法律、法規賦予殘疾兒童的權利。

第二,要主動幫助孩子接受康復。殘疾兒童的康復貴在抓早、抓小。目前,市級和各縣(區)殘聯經過評估,已確定了一批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為全市0-6歲各類殘疾兒童免費開展康復訓練。市殘聯希望尚未接受訓練的0-6歲殘疾兒童家長們,盡快與所在地殘聯聯系,以便殘聯及早作出安排。對已進入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市殘聯希望家長們與康復機構保持正常的聯系,了解孩子的康復進程,全力配合康復機構的工作,確保孩子正常參加康復訓練。

第三,要掌握必要的家庭康復知識。在家庭中掌握一定的康復知識,是幫助孩子康復的重要環節。希望家長們主動參加康復機構舉辦的家長培訓班,努力學習康復訓練知識,熟練掌握家庭康復訓練方法。要細致觀察殘疾兒童的身體和功能變化,作好記錄,及時向康復機構提供有關情況。通過康復機構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不斷提高康復訓練的效果。

各位殘疾兒童的家長,讓孩子擁有健康活潑的童年,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心願,更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殘疾孩子能與健全孩子一樣,快樂幸福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而不懈努力。

3. 如何幫助殘疾人

殘疾人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生存的環境主要在社區。這就決定了殘疾人與社區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系,以至對於社區的依賴和依靠。殘疾人不管是日常的衣、食、住、行,或者康復、教育、就業、文化生活,還是在參與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權利、展示才能和人生價值、創造社會物質與精神財富等,都離不開社區提供的條件,離不開這個基層社會舞台。
一、加強基層殘聯組織建設,完善助殘組織網路。
創建「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即:計生服務、衛生服務、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志願者助殘聯絡站、殘疾人服務社等基層組織,落實好配套人員及資金,進一步完善助殘組織網路,讓殘疾人不出轄區就能享受到服務。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助殘氛圍。
在轄區范圍內開展學習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活動,促進助殘意識的提高。通過「愛耳日」「愛眼日」「助殘日」等各種形式來開展「一助一送溫暖」「結對扶貧助殘」「志願者助殘」等活動,積極營造濃厚的扶殘助殘氛圍。
三、加大扶貧幫困力度,立足社區全方位開展殘疾人工作。
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應保盡保。要對各社區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的特困殘疾人家庭,符合最底生活保障的對象全部列入低保范圍;愛心結對,扶貧幫困。在幫扶活動中,要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愛心結對」活動,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使殘疾人在經濟上、生活上、精神上得到幫助;用好志願隊伍,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成立社區志願者助殘隊伍,充分挖掘社區現有資源,根據志願者來自不同的崗位和特長成立各種服務組,志願者按照社區殘疾人情況制定服務方案、服務目標、服務內容,使志願者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四、加大康復工作,多方並舉大力推進殘疾人康復事業。
要及時調整康復領導小組,制定康復實施方案,建立社區志願者康復隊伍,宣傳康復知識,完善康復檔案,准確記錄殘疾人類別、訓練內容、效果等。
五、加大多種途徑,安置殘疾人就業
解決殘疾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勞動就業,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關鍵在於勞動就業。要積極鼓勵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自食其力,自謀職業。積極和勞動就業部門領導及殘聯聯系幫助他們安置就業,使他們有固定的收入,用來改善家庭生活。
六、鼓勵殘疾人通過積極就業方式參加社會保險。
如果企業招用了殘疾人,每年就可以折抵很大一部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如果是五六十人的單位,每年節省5~10萬元都是很正常的。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工作,那麼是不能參加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
但我們國家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指的就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保險法規定有幾類人群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第一,企業職工(包含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必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第二,靈活就業人員、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所以,並沒有失業職工或者無業人員可以參加社會保險的規定。但是很多地區為了讓大家有一份養老待遇,以自願原則為前提,對資格審查並不嚴格。個人只要想交,不管你有沒有收入都允許你交,只要你繳得起。
但是國家鼓勵的低收入人群,參加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是針對所有群體都適用的保險,繳費是一年一繳。只要個人繳費,而且國家會給予更多的補貼。
對於重度殘疾人和低保家庭中的人員,政府會免費代交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
所以,對於無業殘疾人來說,家庭十分困難可以申請低保救助,當政府了解到有關個人情況的時候,會給予相應但交基本養老和醫療的補貼照顧的。

4. 居家康復實施方案

居家康復實施方案,殘疾人康復是修復生命的工程,下面帶來居家康復實施方案,歡迎閱讀。

居家康復實施方案【1】

惠城區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實施方案

為貫徹實施省殘聯《關於印發廣東省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實施辦法的通知》(粵殘聯〔20xx〕63號)以及市殘聯〔20xx〕7號文件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殘疾人工作,以殘疾人需求為導向,切實為殘疾人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服務,最大程度地幫助肢體殘疾人恢復功能,進一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夠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二)工作原則。

1、堅持社區康復與家庭康復相結合,生理康復與心理、社會康復相結合的原則;

2、堅持政府主導“購買服務”的專業化服務原則;

3、堅持政府機構與社會組織相結合的服務原則。

二、任務目標

在惠城區有條件的社區進行居家康復服務試點工作,並逐步在全區推廣。

20xx年8月份開始在橋東、橋西、河南岸3個街道開展30例居家康復服務,年底之前在江南、江北、龍豐、小金口、水口等5個街道再推廣開展40例居家康復服務。

三、康復救助對象及標准

(一)康復救助對象。

申請居家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具有惠城區戶籍、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第二代)並有康復需求的重度肢體殘疾人;

2、屬於城鄉低保或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

(二)救助標准。

除省、市財政安排的專項救助經費外,區財政按要求每人每年1000元安排專項救助經費和工作經費。

四、服務規范

(一)服務方式。

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肢體殘疾人提供上門的居家康復訓練、康復護理和社會工作等綜合康復服務。

(二)服務內容。

1、康復訓練:由具有執業資格的康復醫生上門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功能評估、運動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生活能力訓練、語言矯治和訓練指導等服務。

2、康復護理:由具有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上門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翻身、飲食護理、洗漱護理及排泄護理等各項康復護理服務。

3、社會工作服務:由持證社工上門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或家屬提供心理輔導、個案工作、小組活動、轉介等服務;向殘疾人及其家屬傳達政府相關政策,協助申辦殘疾人證、各項救助、低保證等;為殘疾人及家屬建立資源網路,分享患病經歷及照顧的心得;為他們提供義工配對服務,由受過培訓的義工上門探訪,義務剪發,輔具義務維修,讀報等服務。

(三)服務時間。

1、康復訓練:每周上門2次,每次約1小時,每年服務總時間不低於90小時;

2、康復護理:每周上門服務1-2次,每次1小時,每年服務總時間不低於90小時;

3、社會工作服務:每月上門服務1-2次,每次1-2小時,每年服務總時間不低於20小時。

(四)服務目標。

最大限度地幫助重度肢體殘疾人,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和殘疾程度加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與就業能力,改善殘疾人生存環境,以達到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質量,融入社會的目的。

(五)服務質量評估。

利用工作卡的方式進行服務數量的核定與檢查。

定期組織康復技術專家,對康復對象進行康復效果評估。

(康復評估標准另行制訂)。

五、組織實施

(一)組織機構。

成立實施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項目領導小組和惠城區肢體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

領導小組由區殘聯理事長任組長,分管康復工作的殘聯副理事長及衛生局黨委委員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殘聯康復股。

項目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政策指導、任務資金下達等工作。

技術指導中心負責制定肢體殘疾康復機構工作規范、技術人員業務培訓、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

(二)實施步驟。

1、宣傳培訓階段(20xx年8月1-15日)

制定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居家康復服務工作培訓班。

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宣傳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營造關愛殘疾人的氛圍與社區環境。

2、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需求評估階段(20xx年8月16-30日)

社工和具有執業資格的康復師、護理師上門為殘疾人作功能評估,以確定殘疾人需要的服務。

3、全面開展階段(20xx年9月1日-20xx年6月30日)

開展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建立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個人檔案,根據實際情況幫助重度肢體殘疾人,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和殘疾程度的加重,提高日常自理能力與功能的恢復,以達到有效康復。

4、總結階段(20xx年7月1-30日)

對全年殘疾人居家康復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形成進一步推廣的經驗。

六、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是省政府的民心工程,事關殘疾人事業長遠發展大局。

各鎮(街道)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殘疾人居家康復作為服務體系重點的重要性。

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措施,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加強與衛生部門密切合作,確保專業化開展服務。

各鎮(街道)要與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密切配合,為重度肢殘人居家康復訓練和康復護理服務提供工作平台。

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社會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居家康復服務。

所有開展居家康復的服務機構、康復員必須取得區級技術指導中心的資格認定,確保服務專業化。

(三)採取協議書與工作卡管理相結合的家庭康復模式,加強服務質量監督與考核,確保服務質量。

殘疾人居家康復是殘疾人社區康復內容之一。

各鎮(街道)必須把居家康復服務完全納入社區康復網路進行開展,利用社區康復工作模式,嚴格質量管理,提高康復效果。

同時,要建立專門信息資料庫,並按要求做好康復業務數據統計工作。

拓展閱讀:

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的探索與思考【2】

殘疾人康復是修復生命的工程。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殘疾人特別是無法走出家門的重度殘疾人、兒童、老年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呈現出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變化趨勢,使原有康復服務體系面臨嚴峻考驗與現實挑戰。

康復主要指綜合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職業等措施,以減輕傷殘者的身心和社會功能障礙,使其得到整體康復而重返社會。

殘疾人康復是其恢復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其教育水平、就業能力提升,逐步回歸社會並實現自身價值的民生工程。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殘疾人康復工作,各級政府和殘聯組織積極行動,加快“全國康復服務示範區”建設和更高水平“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進程。

殘疾人康復工作逐步形成以社區康復、機構康復為主要支撐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出現,殘疾人數量不斷增長,家庭養護負擔日益加重,且殘疾人群體尤其是無法走出家門的重度殘疾人、兒童、老年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呈現出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變化趨勢,使原有康復服務體系面臨嚴峻考驗與現實挑戰。

北京市東城區積極開拓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新思路、新方法,凝心聚力整合資源,攻堅克難健全機制,在全面摸底、多方調研的基礎上,於全市率先開展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試點工作。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作的居家康復服務模式,走出了一條社會服務與居家服務有效鏈接的殘疾人康復工作新路。

一、基本情況概述

東城區現有持證殘疾人32360人。

其中,視力殘疾4239人,聽力殘疾1306人,言語殘疾138人,肢體殘疾19388人,智力殘疾2346人,精神殘疾3795人,多重殘疾1148人。

殘疾人口分布不均,有的街道轄區不足千人,多的則超過四千人,具有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南北兩片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和各殘疾類別分布不均等特點。

二、主要做法

(一)詳細調查、深入分析,科學開展殘疾人居家康復需求調查。

一是印發《東城區殘疾人居家康復需求調查表》,對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等七類殘疾的475名重度殘疾人(詳見表1),開展居家康復服務需求調查。

內容涉及康復訓練、技能訓練、康復活動、輔助器具、心理支持、無障礙環境共6大類、25個單項。

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殘疾人均有居家康復服務需求,其中輔具適配、康復訓練、心理咨詢等8個單項的需求比例超過20%(詳見表2)。

調查結果較為客觀地反映出重度殘疾人的殘疾類別結構和居家康復服務需求的匹配度。

表1:東城區殘疾人居家康復需求調查對象結構表

殘疾類別 男 女 合計人數 所佔百分比%

視力殘疾 33 28 61 12.84

聽力、言語殘疾 1 1 2 0.42

肢體殘疾 195 94 289 60.84

智力殘疾 36 27 63 13.26

精神殘疾 29 18 47 9.89

多重殘疾 5 8 13 2.74

合 計 299 176 475 100

表2:需求比例超過20%的居家康復服務單項

二是印發《殘疾兒童康復需求調查問卷》,對16歲以下的240多名殘疾兒童開展專項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有效率達92.1%。

問卷內容涵蓋“是否有康復訓練服務需求”、“是否有輔助器具需求”、“是否希望提供居家康復服務”等與殘疾兒童居家康復直接相關的問題25個。

結果顯示,有康復訓練需求155人,占調查人數的70%;有輔助器具需求87人,佔39%。

調查數據為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的開展提供了詳實科學的基礎依據。

(二)強化領導、周密部署,扎實推進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工作。

一是成立由殘聯、衛生、社管中心、各街道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東城區居家康復工作領導小組。

在前期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台《東城區殘疾人居家康復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及細則。

二是召開專項部署會,下發實施方案,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和工作程序。

各街道根據轄區實際,相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組建服務隊伍,確定服務對象,全面鋪開居家康復試點工作。

(三)以社區衛生管理機構為依託,積極探索居家醫療康復服務工作。

前期調查顯示,有康復護理需求115人,康復訓練需求139人,家庭病床需求71人。

為解決這一難題,區殘聯與社區衛生管理中心加強協作,數據共享殘疾人康復信息,採取全科醫生上門入戶的形式,簽訂服務協議,為殘疾人進行醫療評估和健康評估,制定個性化康復服務計劃,提供專業指導。

有效發揮社區衛生管理中心“家庭醫生責任制”模塊作用,將簽約殘疾人按體質、年齡、患病情況等分類管理,明確責任醫生、服務團隊、預約隨訪安排、健康信息反饋等內容,使居家康復服務更加便捷、精細、有效。

(四)以專業院校機構為依託,積極探索居家心理康復服務工作。

為填補空白,區殘聯與北師大英宸心理學院達成合作意向,聯合開展居家心理康復服務。

由學院心理咨詢師組成一支27人的志願者隊伍,分為9個小組,於每周二、四分別深入26個職康站以及部分殘疾人家中。

通過項目互動、團體合作、儀器測評、面對面咨詢疏導等形式,以精神、智力殘疾人及家屬為重點對象,開展心理康復、社會適應、意志力提升、認知重建等一系列訓練指導,逐步鍛煉和提高殘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融入社會能力。

(五)以民辦機構為依託,積極探索殘疾兒童居家康復服務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協和方通自閉症康復中心和陽光路潛能發展中心等民辦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的資源優勢,對前期調查中發現的、有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到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26名殘疾兒童開展居家康復。

兩家機構非常重視此項工作,選聘經驗豐富的骨幹力量,一對一制定訓練方案,設計檔案模板,並走入每戶殘疾兒童家庭實地指導,充分確保康復訓練質量。

二是根據前期調查中殘疾兒童對輔助器具的實際需求,組織市、區兩級評估專家組來到25名殘疾兒童家中逐一評估。

通過與家屬面對面溝通,對居住環境實地了解,綜合殘疾兒童的年齡、身高、殘疾情況、身體功能等客觀因素,為其量身設計輔具適配方案。

並為10名特殊殘疾情況兒童實施輔助器具個性化改造,解決了他們無法從社會購買到適合的兒童專用輔具的困難。

(六)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居家康復輔具服務工作。

在前期調查的475名殘疾人中,384人次有輔助器具服務需求,佔80.8%(表3),重度殘疾或60歲以上老年殘疾人對助行、助視、助聽、生活自助具、康復護理類輔助器具需求更是達到100%。

表3: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需求統計表

服務需求項目 男 女 數量 占調查人數比例

輔具評估 42 26 68 14.3%

輔具適配 103 56 159 33.5%

輔具使用指導 41 24 65 13.7%

輔具維修 36 15 51 10.7%

輔具租借 25 16 41 8.6%

合 計 248 138 384 80.8%

根據需求情況,區殘聯不拘於固有流程,努力探索服務新途徑。

針對現有政策受益對象條件限制較嚴、補貼力度偏小、目錄品種單一等問題,開展多項特色服務。

一是特殊適配,提升能力。

為17個街道級輔具站配發載重型輪椅和便攜型輪椅34輛,有效滿足了一些超重人員的使用需求和功能障礙者短期出行需求,擴展了輔助器具租借種類。

二是小型輔具,填補空白。

區殘聯多方聯系專業廠家,精心挑選適合居家使用的小型輔助器具。

為312名重度殘疾人配發分指器、盲杖、拾物器等小型器具,覆蓋視力、肢體、精神多個殘疾類別,填補了政策空白。

三是有償租賃,擴大范圍。

充分調動社會機構力量,與鶴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共同開展政策范圍外高端輔具有償租賃的新模式。

制定相關工作流程和規范,印製發放《東城區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手冊》,有效滿足了一些重度殘疾人對護理床、多功能輪椅等價位高、功能全的高端輔助器具的需求。

四是個性評估,量身打造。

針對前期調查出有輔助器具評估需求的68名殘疾人,區輔具評估專家組逐一入戶,提出適配建議,進行使用指導。

並針對殘情特殊的12名殘疾人制訂個性化方案,實施輔助器具個性化改造服務。

三、主要體會與收獲

(一)實施居家康復服務工作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居家康復的開展,保障了那些不能走出家門、無法接受專業機構服務的重度、兒童、老年殘疾人同樣享有接受康復服務的權利,實現了殘疾人康復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二是居家康復使殘疾人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在親情融合的生活氛圍中得到康復訓練,減少殘疾人內心的孤獨感,增強他們康復的信心,使殘疾人的身體功能得到恢復和補償,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能力。

2.有利於提升殘疾人的幸福指數。

居家康復提供的專業人員入戶服務形式,一是對傳統社區康復、機構康復模式的補充與延伸。

通過規范化的模塊管理、個性化的計劃制定、專業化的服務質量、人性化的訓練指導、信息化的分析反饋,有力提升康復服務水平,使殘疾人足不出戶享受到高水準的專業服務;二是減輕殘疾人家庭負擔,減少就醫率和入院率,也使其免於家庭和機構間的往返奔波之苦,從而增強殘疾人的幸福感。

3.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

全面推進居家康復服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破解日趨尖銳的康復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殘疾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揚扶殘助殘優良傳統,尊重殘疾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更是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殘疾人事業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實施居家康復服務試點工作的成效。

一是開展特色培訓,服務效果最大化。

成立東城區殘疾人家庭康復培訓學校,為社區醫生、社工、康復服務人員、志願者、殘疾人及親屬提供康復服務政策、殘疾預防、基礎康復、心理支持等相關培訓,幫助更多殘疾人家庭樹立正確的康復理念,累計舉辦8期培訓班,培訓600多人次。

二是組建專業隊伍,服務質量標准化。

以區級康復服務技術資源中心為依託,組建社區醫生康復訓練、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志願者心理疏導、輔具評估維修、社區康復協調員五支專業服務隊伍,分類別、有重點地為殘疾人提供入戶服務。

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服務內容個性化。

在深入調研、周密計劃和試點探索的基礎上,目前居家康復服務工作進展順利。

20xx年為全區350名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服務,康復訓練553人次,技能訓練538人次,康復活動912人次,輔助器具發放312人次,心理疏導263人次……累計實施各類服務2700多人次。

心理康復服務和輔助器具個性化改造成效尤為顯著。

據統計,接受團體訓練的187名殘疾人在心理康復服務前,52%情緒普遍低落,17%經常出現應激反應。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咨詢和團體疏導後,超過22%的殘疾人有顯著的心理和行為改善,30%以上形成良好心理體驗,與心理咨詢師建立互信關系,並積極主動配合咨詢師進行心理康復。

又如,北新橋街道的殘疾人關某,家庭生活貧困。

又因患病導致肥胖,體重480多斤,只能在有人攙扶的情況下短距離行走十幾米,身體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損傷,甚至出現心肺衰竭症狀。

東城區殘聯特邀外籍專家為其進行輔助器具個性化評估與定製。

安排評估專家組數次入戶,根據居家環境、身體狀況等特殊因素進行全面科學客觀評估,制定個性化方案,量身定製專用多功能輪椅床,有效解決了其生活坐卧、出行難題。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保障機制亟待長效化健全。

居家康復屬於新興服務項目,目前尚未有完整配套的政策出台,沒有形成系統的服務規范、收費標准以及評價監督機制。

基礎設施建設、專業人員隊伍和設備采購、工作經費等方面還缺少明確的政策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居家康復服務工作深入長效開展。

(二)服務體系亟待多元化發展。

殘疾人,特別是老殘一體、一戶多殘家庭的居家康復服務,涉及到醫療、養老、衛生等多個方面。

遠非殘聯一家或幾家之力所能為,尚需多個政府部門、多方社會組織以及殘疾人所在社區、家庭的共同參與協作,方能求殘疾人居家康復之實,解殘疾人社會融合之難。

(三)能力水平亟待專業化提升。

康復是政策性、業務性、技能型很強的工作。

培養一隻懂業務、知政策、能實操、有愛心的康復服務隊伍需要長期積累。

經過多次培訓,東城區居家康復服務隊伍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相對於殘疾人的實際需求,仍存在專業化程度不高,服務人員數量不足等問題。

尤其因工資待遇相對較低,造成街道、社區康復協調員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很大,部分新到崗人員知識儲備、能力水平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居家康復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建議與對策

(一)納入全局、健全機制,推進居家康復服務長效化。

一是將殘疾人居家康復工作納入政府總體規劃之中,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發現問題與不足。

聯合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出台《殘疾人居家康復工作實施意見》。

二是根據試點情況,規范專業服務隊伍;根據殘疾人實際需求,梳理並明確居家康復服務項目、內容、流程,建立相關人員服務規范與質量標准。

三是研究制定康復事業保障政策,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使用范圍。

同時鼓勵民間機構參與,探索建立以政策保障為強支撐、政府購買服務為主渠道,慈善公益捐贈為補充點的工作機制。

(二)整合資源、規范管理,推進居家康復服務社會化。

整合衛生、教育、民政、社會機構、愛心單位等多方優勢資源,開展適應殘疾人需求的居家康復服務項目。

充分發揮殘聯的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鼓勵專業社會機構進入居家康復服務領域,重點培育從事殘疾人需求迫切的康復訓練、居家護理、輔助器具、心理疏導等項目的專業機構。

形成以區級康復資源中心為技術指導,社區服務機構為重要載體,專業社會機構為有機補充的服務體系。

(三)強化培訓、以人為本,推進居家康復服務專業化。

建立居家康復服務人才隊伍培訓機制,完善康復服務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培訓制度,充分發揮東城區康復服務培訓學校職能作用:一是定期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開展各類康復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各支康復服務隊伍的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二是組建家庭康復講師團,根據殘疾人及親友實際需求,在街道和社區廣泛開展輔具知識講座、康復知識課堂、心理康復拓展等活動,普及推廣科學、易懂、便於操作的康復護理知識與技巧,有力提升居家康復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5. 什麼是練功康復技術的基礎

為讓更多的戰友了解康復醫學,支持康復醫學事業!(當然也就支持了康復醫學討論版)請各位戰友介紹康復醫學基礎知識!!!
(友情宣傳帖,不一定加分噢!!!)
發帖要求:
1、內容簡單易懂,重點明確突出,說明康復某一方面特色、特點即可!
2、請跟帖,勿重新發帖!
3、謝絕單純宣傳康復葯械;有商業企圖帖,必刪!
謝謝您的參與!!!
此內容最好單獨成版。也能作為康復的導航版用。
可是和「康復新進展」 內容很容易交叉。
康復醫學的基本概念、范圍
一、康復(Rehabilitation)
康復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WHO)。康復不僅針對疾病而且著眼於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及經濟能力進行全面康復,它包括醫學康復(利用醫學手段促進康復)、教育康復(通過特殊教育和培訓促進康復)、職業康復(恢復就業能力取得就業機會),及社會康復(在社會層次上採取與社會生活有關的措施,促使殘疾人能重返社會),其最終目標提高殘疾人生活素質,恢復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使殘疾人能在家庭和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為達到全面康復,不僅涉及醫學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工程學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
康復包括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二大部分。
(一)康復評定
1.運動功能評定—徒手肌力檢查(MMT)、關節活動度(ROM)檢查、步態分析(GA)、日常生活能力測定(ADL)等。
2.神經-肌肉功能評定椀繒鋃稀⒓〉繽跡?/FONT>EMG)、誘發電位(EP)。
3.心肺功能及體能測定。
4.心理評定—心理、行為及認知能力等檢測。
5.語言交流測定。
6.職業評定—測定殘疾人的作業水平和適應職業的潛在性。
7.社會生活能力測定—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個人社會角色的實現。
(二)康復治療:
1.物理療法(PT):包括物理治療、體育療法、運動療法。
2.作業療法(OT):包括功能訓練、心理治療、職業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方面的作業療法,目的使患者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的環境。
3.語言治療:對失語、構音障礙及聽覺障礙的患者進行訓練。
4.心理治療:對心理,精神,情緒和行為有異常患者進行個別或集體心理調整或治療。
5.康復護理:如體位處理、心理支持、膀胱護理、腸道護理、輔助器械的使用指導等,促進患者康復、預防繼發性殘疾。
6.康復工程:利用矯形器、假肢及輔助器械等以補償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
7.職業療法:就業前職業咨詢,職業前訓練。
8.傳統康復療法—利用傳統中醫針炙、按摩、推拿等
二、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康復醫學是醫學一個新分支的學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電、光、熱、聲、機械設備和主動活動)以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傷、殘者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職業上得到康復,消除或減輕功能障礙,幫助他們發揮殘留功能,恢復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歸社會。康復醫學是由理療學,物理醫學逐漸發展形成一門新學科。由於傳統上在疾病的診斷,物理療法、職業療法及其有關治療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療法一直為主要手段,所以康復醫學的英文表達以物理為詞根,Physiatrics ,physiatry(美國,加拿大),physical medicine (英國,南北美洲),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tition(美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復醫學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傷殘者,強調功能上的康復,而且是強調體功能康復,使患者不但在身體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復。它的著眼點不僅在於保存傷殘者的生命,而且還要盡量恢復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質,重返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康復醫學發展簡史

(一)發展與演變:
1.物理治療學階段(1880-1919年)
這個階段利用物理因子單純治療,如按摩、矯正體操、直流電、感應電、達松閥、日光療法、太陽燈、紫外線等。學會名稱為按摩師學會。
2.物理醫學階段(1920-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傷及小兒麻痹流行使殘疾人增多,刺激了物理學的迅速發展,如電診斷、電療、不僅用於治療還用於診斷及預防殘疾,發展成為物理醫學。英國成立了物理醫學會(1943),美國物理治療師學會成立(1938)。
3.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階段(1946~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傷員較多,為使傷員盡快返回前線,Howard A.Rusk(1901-1989)等在物理醫學的基礎上採用多學科綜合應用康復治療,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假肢、矯形支具裝配等,大大提高康復效果。二戰結束後Rusk等大力提倡康復醫學,把戰傷的康復經驗運用於和平時期。美國成立了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委員會(1947年),1951年成立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1969年國際康復醫學會成立。
我國康復醫學起步較晚,但我國以獨特的中西醫結合的康復醫學與世界現代康復醫***流相匯合,積極開展國外學術交流,發展較迅速。目前各地已建設起一批康復中心,康復醫學院、康復醫學門診,並開展多層次的康復醫學教育計劃,培養大批康復醫學專業人才。
康復醫學基本原則

康復醫學的三項基本原則:功能鍛煉、全面康復、重返社會。
美國心理學家Maslow在50年代提出了需要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有五種需要①生理需要,包括食、渴、性、睡眠。②安全需要,包括對自身的安全和財產安全方面的需要,如要求社會安全,生命和財產有保障,有較好的居信環境,老有所養。③社交需要,包括對愛情,友誼,集體生活、社交活動的需要。④尊敬的需要,包括自我尊敬與受人尊敬兩個方面,由自尊產生對自我的評價,個人才能的發揮,個人的成就動機等。受人尊敬產生對名譽、地位的追求以及對權利的慾望等。⑤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一個人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需要,是人的高級需要。按這五種基本需要的重要性排列成不同層次,首先是生理需要,而後依次是安全、社會、尊敬、自我實現需要。殘疾人也有同樣需求有能停留在中間某個階段、因此對殘疾人需要進行全面的康復,不僅需要進行功能訓練,而且要在生理上、心理上、職業上和社會生活上進行全面的整體的康復,最終重返社會。
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

區別
(1)臨床醫學是以疾病的主體,以治癒為主,以人的生存為主醫生搶救和治療疾病。
(2)康復醫學是以病人為主體,以恢復功能為主,以人的生存質量為主使有障礙存在的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回到社會中去。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時採用協作組的工作方法,即以病人為中心,以康復醫師為主,集體討論決定(見圖1-2-2)。病人是主動者,允許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功能狀態,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醫生起一個教師及促進者的作用。

聯系
(1)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促進康復醫學的發展,並為康復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及可能性:由於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外科醫師對眾多的重症損傷進行成功搶救,內科醫師也搶救了大量瀕於死亡的病人,造成慢性病人、殘疾人、老年病人增多,因此他們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及職業的康復需求增加,促使了康復醫學的發展;由於顯微外科、影象診斷學及急救學的迅速發展,使許多外傷,急性病得到及時診斷和恰當治療,這就為後期康復提供了可能性。
(2)康復醫療貫穿在臨床治療的整個過程,使臨床醫學更加完善:①利用臨床手段矯治和預防殘疾,如小兒麻痹後遺症矯治術。②把康復護理列為臨床常規護理內容之一,以利於患者身心功能障礙的防治。③從臨床處理早期就引入康復治療,康復醫師及治療師參與臨床治療計劃的判定的實施。
簡單說康復就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康 復 醫 學

(一)定義: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促進病、傷、殘者康復的醫學學科。為了康復的目的,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處理(治療、訓練)等問題。是醫學的第四方面(the fourth phase of medicine)與保健、預防、臨床共同組成全面醫學(comprehensive medicine)。

(二)對象、范圍:康復醫學的對象主要是由於損傷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齡帶來的功能障礙者,先天發育障礙的殘疾者。功能障礙是指身體、心理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這可以是潛在的或現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與疾病並存或為後遺症。因此康復醫學實際涉及到臨床各專科。康復介入的時間,不僅在功能障礙以後,而應在出現之前,形成所謂預防康復(preventive rehabilitation),這是一個重要的醫療思想。康復醫學著限眼於整體康復(total rebabilitation),因而具有多科性、廣泛性、社會性,充分體現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

臨床醫學是以疾病為主導(disease—oriented),康復醫學是以功能障礙為主(dis-ability一oriented)。功能障礙又分為器官水平(impairment)、個體水平(disability)和社會水平(handicap)三個層次。WHO據此進行了國際為類法。針對不同層次的障礙,康復的對策也不同。對於形態功能障礙要促進功能恢復,對並發症、繼發症要進行預防和治療。對高級神經功能障礙,要使其復原,對於個體能力障礙,採取適應和代償的對策。為了發揮癱瘓肢體殘存的功能,可利用輔助器、自助具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給需要代償的功能裝備矯形器、假肢、輪椅等用品。對社會活動發生障礙的對策是改善環境,對家屬、單位、社區進行工作,確保對殘障者進行照顧,改造公共設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和社會環境,使殘障者能方便地活動。對成年人應促使其參加工作;對兒童、少年應確保其受教育;對老年人,要使其過有意義的生活,老有所為。

在康復醫學發展的初期,是以骨科和神經系統的傷病為主,近年來心臟病、肺部疾病的康復,癌症、慢性疼痛的康復,也逐漸展開。按照過去西方國家的康復傳統,把精神病,感官(視、聽)和智力障礙不列入康復醫學的范圍,分別由各專科醫師處理。隨著康復概念的改變,全面康復思想的傳播,康復醫學范圍逐漸擴大。
我來介紹傳統康復

當今世界范圍內,不少國家和地區正在依據自
身的情況,探索著各自的社區康復模式。而在基層衛
生工作方面有著良好國際聲譽的中國採取何種模
式,更為世界所關注.眾所周知,醫療康復是一切康
復的基礎,因而社區康復中採用何種康復醫療方法
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南登昆教授早就強調我國社區
康復中應重視傳統康復醫療方法的研究.並指出這
不僅可以解決我國全面康復中的一些間題,而且必
將有利於東南亞、亞太區的社區康復的發展。本
文基於這一觀點,擬就中醫康復方法在社區康復中
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較為具體的論述,以見教於同道。
一、提高對國際康復發展趨勢的順應性1976
年wHO提出社區康復,康復國際制定的80年代憲
章也談到:「康復工作的重點應當是在社區內經常提
供服務,包括強化各種措施,鼓勵殘疾者在社區內的
一體化」並在第28條著重指出:「康復技術必須
盡可能地簡單而經濟,必須努力發展不太昂貴與無
需進口的設備、材料和技術.國家之間技術的交流,
應經過本國評價該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應尋找最為
簡單而花費較少的技術和器械」。很明顯這里強調
了兩點,一是必須開展社區康復,二是必須尋找和選
擇簡單、經濟、有效的康復技術方法。這就是國際康
復事業的發展趨勢。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為順
應這一發展趨勢而努力,對第一點已初見成效,而第
二點則有不小難度。可是如果後一點不能很好解決,
就會影響到對國際康復發展趨勢順應的全面性,自
然也就很難持久、有效地實施社區康復,特別是在發
展中國家。事實上,我國得天獨厚,有著具備簡便、

6. 如何在特殊教育課堂開展康復訓練

其實我認為訓練無處不在,在於開展特教者的本人需要根據不同的殘疾類別分類,針對肢體殘疾的呢也要根據不同的殘疾程度分類,剩下的就是主導人的設計能力了,跟你打個比方,如果是一群重度不能站立的腦癱孩子,你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站在站立架上上課,既可以站立訓練又可以進行教育課堂的知識學習;再如上手工或美術課,也可以通過站立的方式進行,並且可以找些插板的圖畫或者是塗顏色的活動,這樣上肢的精細動作就可以得到鍛煉,這也是訓練的一種方式。總之訓練無處不在,關鍵在於設計者對於功能障礙的判斷和思維的擴散!

7. 下肢殘障人士有沒有可以使用的健身器材或者鍛煉方法

有殘疾的人同樣可以做運動,根據殘疾的位置和程度,做一些相應的鍛煉,加強體能,是很必要的。
當地的殘聯應該有運動健身的地方,也可以買一些家用的健身器械,如:拉力繩,吊環,啞鈴,臂力器都是可以的。運動如引體向上.俯卧撐.至於樓上所說的游泳和瑜伽,我感覺並不適合.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如游泳可以再腿上綁上浮力墊子.不過要注意安全.因為很有可能會嗆水最好是有人看著.瑜伽的話因為是下肢不方便.很多動作都無法實施.當然你也可以去嘗試.

8. 康復中心的康復治療有哪些

首先考慮病人的病情和體質耐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康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長時間持續的康復理療訓練,會讓病人疲勞,家屬及陪護勞累,患者出現煩躁,不配合等情況,休息一段時間,換個環境對患者來說,休息一段時間為了更好的繼續康復。

康復理療又稱為康復物理治療,是集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撥罐、按摩於一體的綜合性治療室。設有診療室、牽引室、理療室、針灸室、康復訓練大廳、骨質疏鬆診療室、中葯熏蒸治療室、疼痛治療室等。

開展頸椎病、腰椎病的牽引治療,三維治療,針灸,高中低頻的電療磁療、蠟療、中葯熏蒸、冷凍治療、推拿、周圍神經損傷疤痕粘連的治療、鎮痛治療,痛風治療,骨質疏鬆、中風偏癱、面癱、各種周圍神經損傷、頭痛、三叉神經痛、落枕、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等治療。

康復中心開展的運動治療是通過被動運動療法、主動運動療法和抗阻力、運動療法,對病人身體的功能障礙和功能低下起到預防、改善和恢復作用的一種特殊療法。主要治療對象有腦血管病、骨科疾病等所導致的中樞性癱瘓病人、關節攣縮、關節強直、軟組織損傷,肩周炎、頸、腰椎病病人。

在手法治療的同時配以一些器械如:站立床、肩關節施轉訓練器、下肢功率車、減重步態訓練裝置、踝關節訓練器等的輔助治療,以加快肢體功能的恢復速度,減少殘疾程度。康復中心開展的作業治療法:是根據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從日常生活活動,休閑活動,工作或勞動中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作業活動,對患者進行訓練,以恢復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的治療方法

主要用於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手指精細動作訓練,肌力增強訓練,耐力訓練和認知功能訓練等患者。配以器械如:手指肌力訓練桌、上肢功率車、腕關節旋轉訓練器,作業訓練器,認知圖形插板等,幫助患者進行上肢、手、眼直轄市能力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訓練,以達到生活自理,生存質量的提高。

9. 協助恢復期中風老人進行髖行走練習的准備及操作要點

中風偏癱患者經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醫通無憂網為您介紹偏癱的站立和行走訓練。注意,這些訓練是有適用對象的。
適用對象
偏癱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
訓練目的
1.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並能站穩。
2.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
3.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
康復訓練方法
1.站起的訓練
第一步,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並放在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
第二步,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換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囑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患側下肢負責訓練
第一步,訓練者雙手扶住患者髖部,讓患者盡量站直,並用患腿負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並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
第二步,訓練者在患側後方,一手扶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後退一步,再向前邁一小步。
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
第一步,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
第二步,幫助患者緩慢行走,並糾正異常姿勢。
5.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
第一步,訓練者在患者身後,雙手扶住患者髖部,並讓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患側下肢站穩,並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

10. 胳膊截肢殘疾人具體有什麼鍛煉方法

從肢體殘疾的分類已經知道任何的截肢和再造都會產生一定的並發症。在手術進行截肢和再植固定後,常常會導致肌肉萎縮、攣縮、關節僵硬等。所以在進行手術之後就要針對這些情況進行肌肉力量的練習,包括一些主動和被動的抗阻力練習,關節活動范圍練習等。手部的截肢一般不太會裝上義肢,所以就要用健側代償截肢側。這里採用的運動形式一般是一些精細的運動,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漱洗、如廁、進餐、穿衣、家務練習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運動。截肢常有肩、肘關節的攣縮和肌肉萎縮。所以就要積極的應用運動進行手部的肌肉力量練習和關節活動度得練習。剛剛截肢的患者不宜做負荷較大,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所以可以應用現在的高科技手段例如上肢康復訓練儀,讓機器帶動手臂做被動的運動。而截肢後由於大量的使用健側肢導致兩邊肌肉力量不對稱,在練習時就要注重兩側肌肉的均衡發展。

閱讀全文

與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炎症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64
中學生記單詞的簡單技巧和方法 瀏覽:648
豬人工取精步驟及方法 瀏覽:142
純凈水壓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878
老年人中風的治療方法 瀏覽:823
16乘15分之14計算方法 瀏覽:22
小米3音效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1
小米視頻壁紙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7
文竹生長的正確方法 瀏覽:902
衛浴台安裝方法 瀏覽:629
重抽樣方法的簡單例子 瀏覽:258
土蟲草的功效與作用食用方法 瀏覽:657
五孔網線插座怎麼接線方法 瀏覽:58
前擋板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853
台式電腦風扇調節方法 瀏覽:664
北京兒童多動症哪裡治療方法 瀏覽:885
江西稻穀種植方法 瀏覽:157
小米4c圖標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53
圖根控制測量方法及步驟 瀏覽:670
煤礦液壓支架串液快速處理方法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