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大眾傳播科學研究方法導論

大眾傳播科學研究方法導論

發布時間:2023-01-29 10:19:09

㈠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學考研初試參考書有哪些

科目一:「傳播學理論與歷史」
1)《傳播學總論》(第二版)胡正榮 清華大學出版社
2)《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段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3)《21世紀初大眾傳播發展戰略研究》胡正榮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4)《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美]沃納·賽弗林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5)《傳播學史》[美]羅傑斯 上海譯文出版社
科目二「傳播實務」
公共部分
6)《傳播政治經濟學》文森特著 黃紅宇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
7)《媒介研究技巧》(第二版)(美)伯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導論》陳陽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指定選作二(傳媒經濟學專業)
9)《傳媒經濟理論》卜彥芳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0)《當代國際文化貿易與文化競爭》李懷亮
傳媒經濟學(Media Economics,又稱媒介經濟學),傳媒經濟學構建於不同的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於研究經濟和金融力量如何影響傳媒體系和傳媒組織。傳媒經濟學的研究最早開展於20世紀50年代,早期的學者主要致力於研究報業競爭和廣播電視結構及管制。相關圖書《傳媒經濟學》中,作者既著眼理論又觀照實踐,以嫻熟的筆端,扎實的學理和對業界精深的理解,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美國傳媒經濟的全景式理論畫卷。

㈡ 廣州大學考研新聞專業是不是分為新聞學與傳播學, 新聞學與傳播學錄取人數各是多少啊有哪些參考書

親~你好!
廣州大學2013年新聞學傳播學的分數線就是國家A區分數線哈,也就是總分350, 公共課(政治英語)54,然後專業課單科達到81以上。 所以, 你說的英語A區學校要60分,是不對的喔。

2013年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新聞學和傳播學是分開來的,專業代碼不一樣,新聞學是0520301。傳播學是050302 。
不過兩門專業課初試內容是一樣的,都是《新聞學》和《傳播學》。
但是,復試時專業課筆試內容就不一樣了啊,新聞學是《新聞理論與實踐》,傳播學是《傳播理論與方法》。

參考書目也不大相同。
新聞學的參考書如下:
李良榮著,《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郭慶光著,《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王首程著,《電視新聞傳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年,

傳播學的參考書如下:
郭慶光著,《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李良榮著,《新聞學概論》(第3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陳陽著,《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其實,像郭慶光和李良榮的這兩本書是很多學校的考研參考書啦,相關的復習資料在網上都能找到滴~我是今年剛考上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生,挺了解親現在尋找信息的痛苦哈~
像專業課和公共課的資料你可以去傳媒人論壇,還有考研論壇上去收集收集啦~
還有,要時刻關注學校的研究生院網頁哈,最新的招生信息都會在上面有所呈現啦!

親,加了個油!=3=

㈢ 北京大學研究生新媒體和網路傳播專業的指定書目是哪些

首先,北大專業課官方是不指定參考書目的。。
招生專業:傳播學 (050302) 人數:25
01.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
02.大眾傳播(含廣播影視)
03.新媒體與網路傳播
04.廣告學
05.媒體經營管理
06.編輯出版學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5傳播學綜合知識
(傳播學理論與方法)
847大眾傳播 、848廣告學與媒體經營管理

其實,每個考上北大傳播學的同學,參考書目都不一樣,甚至相差很大。但核心的幾本,都是有的。以下是核心的幾本,供你參考吧(PS:借鑒成功人士的):
一、基礎書目
1、《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最經典的基礎讀本。甚至有的同學都看了七八遍。它和中華傳媒網的精編都可以作為傳播學的框架。我覺得精編做框架更好一點兒。先看郭的書,然後看別的書,每看一點知識就想:可以補充到哪個章節,慢慢地傳播學的大網就越織越密了。
2.《傳播學引論》增補版 李彬(著)新華出版社
通俗易懂,可以作為入門的讀物。李老師的文采大贊!今年的考題中結構功能主義(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本書涉及到了。
3、《傳播學概論》許靜 北京交通大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考北大的必讀書目。2010年有兩道原題。但是2011年沒怎麼涉及到。事實上這本書有幾處錯誤,特別是傳播方法那一塊。(我自己認為的)
不管怎麼樣,把這本書細小的知識點都扣到位是正確的選擇。臨上考場前,我還看到研友抱著這本書在啃。許老師的書有很多新的東西,可以補充到郭書里。
4、《傳播學概論》吳文虎 著
可能是給自考生的,有大段的章節和別的書一樣。
5、《傳播學概論》周慶山 著
和其他的概論書差不多。沒時間的話不讀。
二、基礎中的提高書目
1、《新聞傳播學考研復習專題精編·傳播學》
這個我想大家都比較熟悉吧。我的框架用的是這本書。
2、《新聞傳播學考研復習重點熱點難點50題透析》
可能每個人的知識補充來源不同吧。有很多同學的熱點分析來自這本書。我沒有把這本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為時事熱點我主要是通過網上評論和學術論文補充的。我同學的反映也是,覺得不像想像中那麼實用(可能之前對它的期待太高了)。我不知道最新版的出來了沒。看看還是不錯的。
3、《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劉海龍
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可以很好地提高理論深度。絕對值得扎實地看好幾遍。考北大,廣度與深度並行。不過別放在最前面讀。
三、必讀書目
1、《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沃納·賽佛林(著) 郭鎮之、孟穎(譯)華夏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也很好。不過有人說這本書翻譯地很差勁。其實,考研的我們還到不了做學問的深度。翻譯地再不好,這本書對我們知識的補充還是有用的。我們畢竟沒有到達對它的翻譯吹毛求疵的水平。理論新發展的介紹還是不錯的。
2、《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第三版)(美)巴蘭(Raran S.J.)(美)戴維斯(Davis D.K.)著曹書樂 (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也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有時間的話多讀幾遍吧。傳播學的理論會有個清晰的輪廓。
3、《人類傳播理論》 李特約翰
非常好的一本書。建議好好讀一下,我當時時間不夠了,所以我從第三章開始看的。對於一些概念的理解還是有幫助的。但是,在必讀書目中,如果時間實在不夠了,放棄也行。
4、《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美]羅傑斯(著) 殷曉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北大對於史學來講涉及得不是很多。這本書看的話是當作閑暇時間消遣看的。可以對傳播學的過程有個梳理。不要奢望在裡面找一些答題的論據之類的。不要放在前面讀。等到你了解了很多傳播學理論之後再回過頭看這本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5、《傳播學簡史》 阿芒·馬特拉
如果不想看《傳播學史》的話可以用這本代替。但是最好別代替。上一本好。
6、《大眾傳播效果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著),劉海龍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如果實在沒時間就不用看了。看了之後會對每個假設的來源有個清楚的了解,但考研不會涉及得這么清楚。
7、《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麥奎爾(著) 崔保國、李琨(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我看得不深,因為我放在後期看的,我覺得對我知識的補充作用不是很大。
四、研究方法
1、《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考北大研究方法最經典的教材。其實只看前十三章就可以了。不過今年考的調節變數和中介變數超出了這個范圍。讓人很郁悶。控制實驗和滾雪球抽樣都可以找到。
2、《社會學研究方法》風笑天 著
這本書比袁方的書更通俗一些。但是兩者分的章節不一樣。袁方的書是根據資料收集方法分的類,風的書是根據四種研究法分的類。我只看前十章。關於那個超出這個范圍的調節變數和中介變數,我也不知道這是趨勢還是偶然。
3、《現代市場研究》劉德寰 著
這本書是碩士生的教材。考研的話如果時間不夠就不用看了。有一年真題中訪問法和問卷法的比較在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4、《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陳陽著
《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著
這兩本書補充定性研究。
註:研究方法是北大的重點。一定要重視。我個人認為方法的書,只要把袁方的扎扎實實看幾遍應該就沒問題了。不放心的話,用風笑天的再鞏固一遍,反正兩者幾乎是一個體系。其實巴比的,安德森的方法書我都看過,比較了一下,還是覺得只有袁和風的實用一些。如果想補充定性研究的話,用李琨老師和陳陽老師的就可以。
看方法的書,最好記住例子。不要單純看文字理論,很枯燥。總覺得量表、指標那一章會考。
五、批判學派與文化研究
1、《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利薩.泰勒(著);吳靖、黃佩(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一定要看。感覺「互文」「喚詢」等名詞應該會考名詞解釋,但一直都沒考,所以大家要注意。這本書歷年出來很多題,例如再現,類型片,公共服務廣播等。其實這本書很多觀點都可以用來分析電影的。
2、《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許靜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因為李彬的《符號透視》我各大網站、書店都找不到,所以用這本書補充。對迷思,神話的論述很到位。
3、《文化研究導論》陸揚、王毅著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看完之後對一些文化研究的現象豁然開朗。但是,有很多冗餘的東西,需要過濾掉。所以,別放在前面看。等到文化研究領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以後再看。
4、《單向度 超真實 內爆》 作/譯者:石義彬著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對批判學派有很詳細的論述。今年的真題hegemony這本書就有。其實hegemony涉及到批判學派的書都有,郭慶光的書也有。
5、《傳媒批判理論》潘知常 林瑋著
雖然有網上有很多言論批判這本書。但我認為這本書對批判學派的論述還可以。它將傳播分為文化的世界、權力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游戲的世界。這本書和《文化研究導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的真題hegemony在這本書論述得比較好。
6、《傳媒文化研究》 陳龍著
也是一本文化研究的書,如果熱愛文化研究或覺得自己在這一塊很弱的話,可以看看。
註:今年考的法蘭克福學派和文化領導權只要是涉及到批判學派的書中都可以找的到。因為這兩個太經典了。另外,還有韋伯的「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制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也可用文化研究中「自己生產意義」,德賽圖的「租房子」理論(房東主宰不了你對房間風格的駕馭)等來解釋。
六、網路傳播與新媒體:
網路傳播這一塊自己到書店找一兩本最新的書,補充一下就可以。因為我對網傳很感興趣才搜了這么多出來。事實上網路媒體的知識點,我都是在網上直接用論文補充的,書的意義不大。當然有幾本很重要。新媒體今年考的很多。例如微博,社交網站,還有大眾傳媒麻醉負功能在新媒體的表現,以及偷菜游戲等。我覺得新媒體的書作用主要是給學生理出新媒體的框架,關於具體知識點大部分都需要在論文中補充。
1、《眾聲喧嘩》胡泳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如果能找到的話,一定要看。對網路公共領域和共有媒體有很詳盡的論述。同時這本書和其他講網路文化的新媒體書視角不太一樣。本書提供的只是分析視角,不要想今年真題「微博」等新詞會在這里找到答案。
2、《手機媒體概論》我看的是匡文波的,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有點兒舊了。到書店去找一本最新出版的關於手機的書補充這塊知識點吧。
3、《網路傳播理論與實踐》 謝新洲
因為是北大老師的書,所以需要看。特別是一些理論在網路環境下的新發展主要是本書論述的。我復試的第二題就是「談談沉默的螺旋在網路環境下是否適用」,這個題已經考了n年了。我准備復試的時候還覺得這么老的題應該不會考了,可是卻真真實實被我抽到了。Orz……
4、《網路傳播概論》 彭蘭 如果有新版,就不要看2001版的,太老了。
七、老師其他的書:
1、《全球化:起源、方法與影響》
這本書我很喜歡。2010年的谷歌退出中國,這本書就涉及到很多知識點,但最後考題沒涉及。但是專一最後一道論述題「舉例分析媒介對社會變遷的影響」,就可以從本書中找到一個角度,就是電話等等媒體出現之後,社區逐漸解體。後來廣播電視出現,消費社會逐漸形成。專二論述第一題「文化全球化」本書也涉及了一點。
2、《輿論學》許靜老師的書,能弄到的話看看。如果沒有就不用看了。不是必讀書。
3、《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1-4輯)
一定要看。涵蓋了北大老師的重要論文。大傳方向的也不用全看。
好像有第5輯了,第5輯是和新聞有關的。考傳播的不用關注。
八、學術專著
學術專著在初試的時候不用太關注。復試的時候可能會抽一道英文題是關於學術專著的。提醒大家,選學術專著盡量避開《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這兩本。因為這兩本准備的人太多了。自己還是找一本獨特的比較好。例如《身份與暴力》《烏合之眾》等等都可以。一定要拋棄《童年的消逝》和《娛樂至死》這兩本。
期刊:
不要擔心,這么多期刊肯定看不完。其實一本期刊能挑出幾篇文章對我們有用的就夠多了。挑出論文的核心觀點,剩下的可以略看。
1、《國際新聞界》月刊,只看傳播部分的,新聞的不用關注。
2、《現代傳播》雙月刊,一些影像之類的實務不用關注。今年的真題有個名詞解釋是三網融合,其中現代傳播有一期專題。
3、《新聞大學》復旦的,季刊,很好。也需要過濾掉一些沒用的。
4、《新聞與傳播研究》社科院的, 雙月刊,每期文章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很長。
我當時不想跑圖書館去看,而且圖書館期刊更新超慢,所以期刊論文我全是在cnki(中國知網)上下載的。不過這得分人,我有個同學說,在網上看電子論文效果沒有看紙質的效果好,所以她只看實體期刊。我覺得效果差不多,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大家按照自己的情況來吧。
時間充裕的話,拿著老師的名單到cnki上逐一搜論文。但一般的人沒這個時間。

㈣ 請問有誰能告訴下有什麼關於大眾傳播或者社會輿論的書不

書名:大眾傳播學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新聞傳播學英文原版教材系列)
作者:希倫·A·洛厄里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5-1
ISBN:730004631
原價:¥43.0 蔚藍價:¥ 36.6 購買這本書 出版說明 近年來,我國新聞傳播學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勢不可當,這一點在大眾傳播媒介上體現得極為明顯。中國加入WT0,更要求新聞傳播學教育能夠及時、全面、深入地反映國內外學界和業界的動態,盡快拉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如今,廣大教師和學生已不滿足於僅僅閱讀國外優秀教材的翻譯版,他們迫切希望能讀到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為了能盡快了解和吸收國外新聞傳播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我國新聞傳播學的教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選取了美國著名大學

書名:大眾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
作者:戴元光/苗正民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ISBN:731302447
原價:¥16.0 蔚藍價:¥ 15.2 購買這本書 本書全面而又系統地介紹了大眾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全書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總論,定量研究的基礎理論,課題與設計,實地調查,內容分析,控制實驗,個案研究,抽樣設計與實施,問卷設計與可行性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推斷性統計分析,spss系統在定量研究中的應用,定量研究的實踐等。 本書是在國家教委「八五」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可作為新聞與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廣告學、文化管理等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傳播學研究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考借鑒之用。

書名:大眾傳播學
作者:李彬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1
ISBN:730401900
原價:¥29.0 蔚藍價:¥ 27.3 購買這本書 本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緒論、人類傳播的符號和意義、傳播的過程與類型、大眾傳播、大眾傳播媒介等。

書名:現代大眾傳播學
作者:陳龍編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1
ISBN:781037387
原價:¥20.0 蔚藍價:¥ 18.8 購買這本書

書名:現代大眾傳播學----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專用基礎
作者:張國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5-1
ISBN:722003992
原價:¥12.0 蔚藍價:¥ 11.4 購買這本書 作者簡介: 張國良 1954年生於上海 職稱: 教授/博士生導師 職務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1973-1976年、1985-1991年分別就讀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歷史系,獲博士學位。 1981-1982年、1988-1989年先後赴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研修。 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跨世紀優秀人才」稱號。 現

書名:大眾傳播學總論
作者:張隆棟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1
ISBN:730001547
原價:¥19.0 蔚藍價:¥ 16.2 購買這本書

書名:現代大眾傳播學
作者:陳龍編
出版社:蘇州大學
出版日期:1997-12-1
ISBN:781037387
原價:¥13.0 蔚藍價:¥ 12.4 購買這本書

書名:大眾傳播學:影響研究範式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750042860
原價:¥29.0 蔚藍價:¥ 27.6 購買這本書

書名:現代大眾傳播學
作者:張國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5-1
ISBN:722003992
原價:¥15.0 蔚藍價:¥ 14.3 購買這本書 本書共9章,包括傳播的一般原理概述、傳播者分析、傳播內容與信息、傳播的媒介分析等。

書名:大眾傳播學:影響研究范示
作者:常昌富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0-1
ISBN:750042860
原價:¥29.0 蔚藍價:¥ 27.6 購買這本書 全書收集有關目前在大眾傳播學界頗負盛名的學者有影響的代表論文多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主要闡述目前傳播學界盛行的方法、觀點;第二部分是專題,重點分析了大眾媒介中攻擊性色情刺激物對受眾的影響;第三部分是方法,介紹了目前常見的內容分析、調查研究及控制實驗三種方法。

書名:大眾傳播學導論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781090737
原價:¥35.0 蔚藍價:¥ 31.5 購買這本書

以下是一篇關於大眾傳播方面的相關論文,希望對你有用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80377/80378/5553272.html

㈤ 在哪可以找到《大眾傳播學導論》(陳龍著,蘇大版)自考的最新考綱啊或者是筆記也可以!

你好!我是南京自考新聞專業的,專科我已拿到畢業證了,本科還有一門就全部考完了。《大眾傳播學導論》(陳龍著,蘇大版)我去年考的,書還是挺枯燥的,試卷的難度還是有些的,書要多看,切忌!下面是大綱,對照著看吧,個人覺得書還是要吃透,不能完完全全照大綱來!
00642傳播學概論大綱
2007-06-09
蘇州大學編(高綱0890)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傳播學概論》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學專業的必修課,它是本專業應考者在學習了《新聞采編》、《新聞事業史》、《廣播電視學概論》等有關基礎課後,進行理論升華、提高的一門專業理論課。其理論的思辨色彩較濃。
學習這門課,可以拓寬新聞思維視野,活躍思路,改變我們舊有的新聞觀念,從而獲得一種分析新聞傳播現象、問題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應考者在掌握大眾傳播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前提下,能夠靈活地運用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分析一些新聞現象和傳播問題,並能從事報刊、廣播、電視的受眾調查和效果分析。
Ⅱ、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論:現代傳播學研究的對象、歷史、方法與現狀
一、課程內容
什麼是傳播學?傳播學是「研究人的學問,研究人與人,人與他的團體、組織和社會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導消息,接受新聞及知識,怎樣受教及教人,怎樣消遣及娛人。」(施拉姆)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傳播與人和社會關系的學問,是從傳播的社會功能出發,利用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以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為基礎,以社會信息交流尤其以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等為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學科。
傳播學30—40年代發端於美國,爾後逐步擴展到歐洲、亞洲,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個階段,後一階段在「新三論」的影響下,發展較快,出現了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盧因、霍夫蘭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學者。產生許多新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流派。後來逐漸擴展到歐洲、亞洲,至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發展階段。傳播學理論最早來源於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等其他學科,50年代以後開始逐步形成自身的體系。特別是後一階段,在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三論」的影響下,傳播學有了較快的發展。傳播學傳統上涉及五個方面內容,即:作為傳播主體的傳播者、作為傳播主題的受眾、傳播的內容與信息、傳播的媒介、傳播的效果。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拉斯維爾的這一5W研究體系被推翻了,人們發現,傳播研究涉及的內容很廣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維爾的5W的內容,也包含了傳播的控制,傳播與社會發展、國際傳播等問題,近年來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議題。可以說傳播學研究的領域不斷擴大、不斷豐富。
傳播學的研究流派有: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經驗學派將傳播定位為一種行為,從廣義看,它是運用經驗方法來分析社會現象的社會科學學派。具體地說,經驗學派是運用實證方法,即運用可以量化、可以觀察、可以測定的材料來對有關現象或傳播行為進行考察,總結和發現其中規律的研究流派。該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觀性和可重復性。批判學派是近代歐洲興起的一個研究流派。該流派注重將實證方法與思辨性方法相結合,研究領域集中在:傳播制度與社會階層的關系;大眾傳播功能與大眾文化的關系;受眾與傳播效果的關系。代表性的流派有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研究派、政治經濟學派、多倫多學派等。
傳播研究的基本範式有:發現範式、闡釋範式、批判範式。
傳播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從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學科借鑒來的,大體分為實證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實證方法為主。傳播學的傳統方法有:內容分析法、實地調查法、控制實驗法。
我國的傳播學研究始於80 年代初,由開始的介紹西方理論到建立本國的理論體系,其歷史還不算長,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傳播學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要,一股傳播學研究的潮流正在到來。

二、考核要求
(一) 傳播學的基本概念
識記:傳播學的基本內涵
領會:傳播學研究的一些特點
(二) 傳播學研究的任務、對象、歷史與現狀
識記:傳播學研究對象、任務、歷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現狀
傳播學研究的五大先驅:拉扎斯菲爾德、拉斯維爾、霍夫蘭、盧因、施拉姆。
領會:傳播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三)傳播學的研究流派
識記:傳播學的幾種流派
領會:經驗學派的特點
批判學派的特點
(四) 傳播學的研究範式
領會:傳播學各種研究範式的特點
(五) 傳播學研究方法
識記:傳播學研究的幾種方法
領會:傳播實證研究的8個主要步驟
內容分析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實地調查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控制實驗法的主要內容、特點
應用:掌握幾種方法進行受眾調查、效果研究
(六) 傳播學與新聞學的比較
識記:傳播學研究的特點、新聞學研究的特點
領會:二者的不同

第一章 人類傳播的基本原理
一、課程內容
第一節 傳播是什麼
傳播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從地球上剛剛出現人類,到目前人類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傳播活動。傳播是物質世界的普遍現象,沒有不傳播的世界。傳播是人類世界存在的物質基礎,傳播維持著人們的生活,並活躍人們的生活。人類離開了傳播將一無所成。正如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所說,傳播是社會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的主要標志。傳播學產生以來,世界各地的學者關於傳播的定義有一百二十餘種,有所謂「共享說」、「勸服說」、「反映說」、「交流說」、「互動說」等。
第二節 傳播與語義學、符號學研究
傳播中的信號與符號。信號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條件存在與否的信息。其特點是將復雜現象用簡單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內容較為簡單、更為易懂。內容與信號一一對應,並隨時變化,變化的范圍也較窄。
符號是人類傳播的基本要素,單獨存在於傳播關系的參加者之間,表示某種意思。符號不僅僅表示某事、某物、某條件的存在與否,它還使人能夠引出指說對象的概念。索緒爾的符號觀與皮爾斯的符號觀有很大的不同。索緒爾認為符號系統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的符號,二元對立的副系統的最基本的結構形式。皮爾斯將符號分為圖象符號、標志符號和指征符號三種類型。
符號是一定社會成員所共有的。但共有的是符號,是能夠有共同的指說對象,而不是全部含義。符號分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種。
符號的外延意義:指符號透過概念與客體的代表性關系。較具客觀性。
符號的內涵意義:指符號與概念之間的評價性關系。常受感情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符號與信號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動物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信號活動一般只能在相當固定的時空場合,並結合特定的客觀事物進行。如果離開了此時此地的特定條件,信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而符號則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人所創造的符號一經約定俗成便可以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和久遠的時間范圍內發揮作用。信號可以通過生物遺傳的方法掌握,而符號則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掌握和運用。
符號和信號的另一個區別是符號可以表達信號所無法表示的各種抽象概念,可以用來表示事物表象遮蓋下的性質、特徵和范圍。符號具有信號無法具備的抽象能力。
意義理論與社會互動
1、意義的象徵性理論:認為符號象徵著客觀事物的形狀,符號意義的研究都在闡釋符號如何在人們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
2、意義的經驗理論:認為意義最重要層面是在於語言和經驗之間的關系。
3、語言的使用意義理論:語言的實際使用,提供了其意義是什麼的回答。
第三節 傳播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傳播的情境,傳播者與受傳者,信息與通道,制碼與解碼,噪音,能力和行動,經驗范圍,反饋,傳播效果。
傳播方式:口語傳播;文字傳播;非語言傳播。
第四節 傳播的主要模式
1、亞里斯多德模式
2、拉斯韋爾模式
3、香農——韋弗模式,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
4、格伯納模式
5、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6、韋斯特利——麥克林的傳播模式
7、賴利夫婦的社會學模式
8、馬萊茨克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

二、考核要求
(一)什麼是傳播
識記: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各種不同定義
(二) 傳播與語言符號學研究
識記:符號的內涵、外延;意義的象徵性理論、意義的經驗理論、語言的使用意義理論;語言的一般特性
領會:信號與符號的本質區別;
(三)傳播的基本要素及傳播方式
識記:傳播的情境,傳播者與受眾,信息與渠道,制碼與解碼、噪音、反饋、經驗范圍、傳播效果等要素。
領會:各種傳播方式及其異同
(四) 傳播的主要模式
識記:拉斯韋爾模式,香農——韋弗模式、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格伯納模式
領會: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五)傳播過程與傳播技巧
識記:傳播過程要素;傳播過程技巧要求
領會:傳播技巧及其作用

第二章 人類傳播的主要類型
一、課程內容
內在傳播(親身傳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經思維運動所作的各種反應。人的內在傳播,由於個體的差異性,其情形往往十分復雜,探討人的內在傳播行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研究人的其他傳播行為。
人際傳播: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狹義人際傳播特指面對面傳播。特點:傳播具體直接性;獲得反饋的機會多;傳播的規模小;傳播的范圍容易控制。
組織傳播:一定組織中的成員與成員,組織與組織,組織與環境之間進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傳部門的文件傳達。特點:具有很強的組織性;聯系著管理科學、聯系著公共關系學。主要形式與技巧:會談、會議和文件。
公眾傳播:個體對群體進行的傳播活動,傳播者與受傳者常常是面對面的單向傳播,如劇場。在公眾傳播活動中,最具有特色的傳播方式就是演講。公眾傳播的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興趣、加強印象、建立信仰、指揮行動。
大眾傳播:只藉助媒介來實施的傳播行為。其特點:有專門的傳播機構,受眾眾多而分散,大規模信息傳播。特點:有媒介、受眾多而無組織性、不易獲得反饋、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傳播者有組織機構。大眾傳播的功能:認識功能、宣傳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商業化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 內在傳播
識記:內在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內在傳播的特點
(二)人際傳播
識記:人際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人際傳播的特點
(三)公眾傳播
識記:公眾傳播的基本概念
領會:公眾傳播的效果流程
(四)組織傳播
識記:組織傳播的定義
領會:組織傳播的特點
(五)大眾傳播
識記:大眾傳播的定義
領會:大眾傳播的特點
第三章 傳播與信息
一、課程內容
傳播內容是位於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的客觀存在物,是傳播過程中的第三個重要因素。
傳播內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義和承載信息的符號兩部分所組成的。無論是意義還是
符號,都是由人們的主觀意志和客觀世界的存在狀態這兩種因素構成的。
第一節 信息的內涵
信息是事物運動狀態的一種反映。信息是客觀的,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關於信息目前學術界有多種定義,香農認為「凡是在一種情況下能減少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維納認為:「信息是我們用於適應外部世界並且在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內容的名稱。」還有人給信息下定義,認為信息是物質的一種普遍屬性,如有屬性、組織性、時空與能量分布的不均勻性、差異性。事實上,想給信息下一個包羅萬象而又具有實用意義的一元化定義,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信息有兩個層次的原則性定義。第一個層次是哲學范疇的定義:信息是宇宙間存在著的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多樣性,它不依賴於是否被誰接受、反映而存在。第二個層次是行為科學范疇的定義:信息是可以減小或消除不確定性的事物的運動狀態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賴於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被人類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
第二節 信息的傳遞
1、信息傳播中的信號和符號
卡西爾說,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信號(signal)活動只能局限在固定的時空場合,而符號(symbol)則是聯結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符號,就沒有歷史。另外,信號所處理的是個別的、不關聯的、零星的表像或感覺,而符號所處理的是成系統的彼此相關的表像、感覺我概念。符號的抽象程度遠比信號高得多,符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符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2、信息傳播中的編碼和解碼
傳播系統是把信息從一個系統傳播到另一個系統的一種復雜設施。將各種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傳送和接收。我們把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專題片有機的組合經表達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做編碼。與編碼相反,把信道傳來的信號變換成編碼前的形式,這個過程就稱為解碼或解碼。一般說來傳播與接受兩個系統必須具有共同的編碼和解碼機制與程序,有共同使用的符碼系統才能進行傳播。
3、信息的提取
首先是要判斷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麼內容的訊息;
其次要找出解譯這份信息的密碼;
最後是信息的還原。
第三節 信息源與信息量
信息源:信碼的集合在資訊理論中被稱為信息源
信息量:測量信息大小的量稱為信息量。用公式表示,即I = - log2P
第四節 信息與新聞
信息與新聞的異同:新聞是公開發表的,信息有些是不公開的;確定了的事實不能算信息,但可以是新聞;新聞要求讓一般人能看懂,信息有時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新聞傳遞必須依靠大眾傳媒,而信息可以通過任何途徑傳遞。
信息量大的事件往往具有新聞價值。信息量小的事件往往不具備新聞價值。
二、考核要求 :
(一)信息的定義
識記:信息、信息量等概念
領會:信息與物質存在的關系
(二)信息的獲取和傳遞
識記:編碼、解碼等信息傳遞的概念
領會:信息與訊息的本質差異,獲取信息的途徑,信息傳遞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三)信息與信息源
識記:信息與信息源的概念
領會:信息源的特點
(四)信息和新聞的異同
識記:信息和新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第四章 職業傳播者與傳播倫理
一、課程內容
傳播者是傳播過程中最為重要、最為活躍的一個因素。它相對於受傳者而存在,主要指傳播活動中傳播人員或機構。傳播者是組織機構中的人,是組織化的個人。
第一節 大眾傳播中職業傳播者的特點
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決定權,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傳播者對於訊息有製作上的自主權;二、大眾傳播的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需要合作;三、傳播活動常常受到來自媒介組織等的控制;四、職業傳播者必須有較強的專業素養。
第二節 職業傳播者的任務
盧因最早把傳播者比喻成「守門人」(gate keeper)。守門人對傳播的信息具有把關、篩選的作用。
傳播者的任務:搜集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取捨;加工、製作信息;對傳播內容和過程進行控制;收集和處理反饋信息。
第三節 職業傳播者的權利和責任
職業傳播者的權利主要有:采訪權、編輯權、知識產權、消息來源保密權、安全保護權。
職業傳播者的社會義務和責任:滿足公眾知情權、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政黨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發展。
第四節 職業傳播者的素養
1、傳播者首先要有對傳播事業的敬業精神;
2、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
3、要有淵博的基礎知識和很強的業務能力;
4、要有信息敏感性。
第五節 「守門人」理論
「守門人」理論1958年由盧因提出,他在研究美國家庭主婦決定選購什麼樣的家用食品這一社會行為有何特點時發現,信息總是順著一些有門的通道而流通。而這些門欲守門人個人決定。盧因的想法被懷特取來用於對傳播著的研究上。

「守門人」理論的核心內容:強調受門人把關行為的主觀性,「守門人」的把關工作對於媒介的社會效果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六節 傳播者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倫理
職業傳播者的倫理規范包括:
1、 對新聞真實原則的維護2、 公平與公正報道
3、 媒介活動的社會責任倫理:新聞報道內容取向的量與質;媒體的為與不為;對受眾反應的關注。

二、考核要求
(一) 職業傳播者的特點
識記:傳播者的含義
領會:職業傳播者構成特點,哪些可算作是職業傳播者
(二) 職業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的任務和作用
識記:職業傳播者的任務、職業傳播者的作用
領會:職業傳播者在收集、處理信息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三)職業傳播者的素養
識記:職業傳播者的基本素養
領會:如何培養傳播者的素質
(四)「守門人」理論
識記:「守門人」理論的基本內涵
領會:「守門人」理論主要內容
(五)職業傳播者的倫理規范
識記:職業傳播者倫理道德的基本內涵
領會:傳播者的社會責任
第五章 大眾傳播的媒介一、課程內容
傳播媒介是傳播過程賴以實現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作為一種中介因素,它存在於一切事物的運動過程中。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人類使用傳播媒介的歷史。媒介的發展過程,則勾畫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各個階段。從人類原始時代到現代社會,媒介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媒介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環境、科技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
第一節 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歷程
1、印刷媒介的發展
歷史上的印刷媒介主要指報紙、雜志、書籍三種。它們在人類文明發展史昌曾發揮過巨大作用特別是在思想教育、知識傳播等領域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電子媒介的發展
電子技術在傳播方面的應用,包括電報、電話、廣播、電影、電視、傳真等,而計算機、電訊、控制技術的使用又把傳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推向新的階段。
「新媒介」80年代在西方出現,多媒體技術不斷發展。
第二節 大眾傳播舊媒介的特點
大眾傳媒的舊媒介指的是傳統的印刷媒介報紙、雜志和書籍等以及舊的廣播、電影、電視等電子媒介。
1、報紙雜志等印刷媒介的特點有:
一是讀者可自由控制閱讀;
二是可重復閱讀;
三是可充分提供某一問題的相關信息;
四是能滿足讀者的特殊舉和需要;2、電影的主要特點是視覺性和逼真性。
3、廣播的特點:
首先是傳遞速度快、時效性強;
其次,廣播傳遞信息還有聲情並茂的特點;
再次,廣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4、電視媒介的特點:
第一、電視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是視聽兼備;
第二、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現場感;
第三、電視媒介更能使觀眾產生參與感。
5、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各種傳統媒介的特點:
第一、時間與空間;
第二、參與程度;
第三、速度;
第四、延續時間的長短;
第五、權威性。
第三節 大眾傳播新媒介的特點
大眾傳播新媒介是計算機技術、衛星技術運用於傳播事業的結果。
特點有:(1)受眾的自主性高;(2)服務條件現成;(3)傳播手段科學;(4)傳播速度快捷;(5)互動性強;(6)虛擬性影響大。
新聞媒介中的網路媒介特點:(1)網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2)網路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3)多媒體傳輸使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4)網路能夠實現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5)網路媒介具有成本較低的特點。
第四節 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早在20世紀40年代,拉斯韋爾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大眾傳媒對整個社會的功能,認為主要有幾大功能:偵察環境、協調反應、傳衍經驗,他將這些功能解釋為所 環境的瞭望者、政策的維護者、知識的傳授者、精神的調劑者。
施拉姆認為大眾傳播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門人功能、決策功能、教師功能、娛樂功能和商業功能。
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促進時代潮流的發展;賦予價值和地位;維護社會規范;激勵和麻醉精神。
第五節 大眾傳播媒介與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為主要傳播手段,以社會大眾為傳播對象,以文化時尚為傳播內容的文化樣式。
西方學術界對大眾文化的定義歸納為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威爾遜認為大眾文化是集新舊傳播媒介於一身,集中體現通俗化、大眾化和流行化的文化樣式。豪塞認為大眾文化包括通俗藝術和大眾藝術兩部分,前者包括「通俗小說」、「輕音樂」等文化形式,後者指電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物。萊恩則認為大眾文化是20世紀較為新型產業的文化樣式,即「文化工業」。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的差異:大眾文化的背後是很強的商業動機,產生的文化具有商品性而不具備「藝術作品」的特性;其次,大眾文化由於商業利潤的驅使,情感必然帶有虛假色彩;再次,大眾文化是以受眾為中心的文化,具有模仿性,模式化的特點。
大眾傳播與大眾文化的關系:第一,大眾傳播是大眾文化得以產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第二,大眾傳播媒介對大眾文化的復制與傳播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的。第三,大眾文化在客觀上影響著大眾傳播的內容和形式。
大眾文化的正負功能隨著社會情境變遷而改變。大眾文化的社會條件是政治民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大眾文化與高級文化格格不入;大眾文化商業活動的產物,消費者選擇是有限的;大眾文化由於是標准化和規格化的,所以是膚淺的文化。第六節 幾種主要的媒介理論
1、麥克盧漢與他的媒介「三論」
a媒介即信息
傳播媒介真正傳遞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具體內容無關,就功能意義說,傳播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與信息的廣泛流通對社會的影響是相等的。
b「冷」、「熱」媒介說
「熱媒介」:能夠提供「高清晰度」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維作過多的補充,即受傳者參與程度低的媒介。
「冷媒介」:指的是那些提供信息不完備,留有許多供想像、思考、回味空間的媒介,即受傳者參與程度高的媒介。
c 媒介——人體的延伸;
面對面交流是五官的延伸,文字和印刷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廣播是耳朵的延伸,電視是耳朵的眼睛的延伸。
2、英尼斯的「偏向說」
偏倚時間的媒介:在時間上控制較為便利的媒介。可以長久保存,但卻不便於攜帶的媒介。如羊皮紙、石頭等。
偏倚空間的媒介:在空間上控制較為便利的媒介。可以跨區域傳播和運送的媒介,如印刷媒介,電話,廣播和電視等。
3、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
媒介的變化必然導致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社會環境又決定了眾的行為。他認為電子傳播媒介對社會的影響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場所與社會「場所」之間素來緊密的聯系,重新組織了社會環境。
二、考核要求
(一) 大眾傳播媒介發展歷程
識記:媒介各個不同階段的特點,媒介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發明,重要任務,如蔡倫造紙,戈登堡發明機械印刷術,貝爾電話,愛迪生與電影等。
領會:媒介發展的趨勢(二) 大眾傳播舊媒介的特點
識記:舊媒介的范圍、各自的特點
領會:傳統媒介的特點
(三) 大眾傳播新媒介的特點
識記:新媒介的范圍,新媒介總體特點
領會:網路媒介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四) 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識記:大眾傳媒的五大功能
領會: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的具體體現
(五) 傳播媒介與大眾文化
識記:大眾文化的基本概念,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差異,大眾傳播與大眾文化的關系
領會:大眾文化的各種影響
(六) 幾種主要的媒介理論
識記:麥克盧漢的幾個著名觀點,英尼斯的媒介觀點,梅羅維茨的媒介觀點
領會:各自媒介理論的借鑒之處與缺陷。

第六章 傳播的對象——受眾分析
一、課程內容
受眾是傳播過程中訊息的接收者,是讀者、聽眾和觀眾的統稱。受眾是信息傳播的對象或「目的地」,是傳播活動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時又是大眾媒介的積極主動的接近者和反饋信源,因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第一節 大眾傳播的受眾內涵受眾是傳播對象——受傳者的集體概念,它是傳播過程的五要素之一。包括:潛在公眾、有效公眾、特定公眾。
受眾內涵:受眾是大眾傳播媒介產品的消費者,它是傳播活動的目的地,是傳播內容的歸宿,同時它又是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沒有受眾的參與,傳播活動就不完整。
受眾外延:包括報紙、雜志、圖書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新傳媒的觀眾(讀者)等。
受眾觀念的發展歷程:靶子論、緩沖體論、使用與滿足論、亞文化群體論、受眾商品論。
霍爾的文本解碼方式假說。
文化研究派的「民族志的受眾研究」
第二節 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構成特點
大眾傳播的受眾構成的特點:
1、大眾傳播的受眾在數量上難以統計;
2、大眾傳播的受眾構成萬分復雜;
3、大眾傳播的受眾是富有個性的單個人,這就決定了受眾的「無組織性」;
4、大眾傳播受眾的接受活動通常是閑暇時在家庭中進行;
5、受眾在接受活動中其態度是積極的。
第三節 關於受眾的理論
個人差異論 由美國學者霍夫蘭於1946年率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核心認為,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這些刺激性與受傳者的個性特徵有著特定的相互作用。個人差異的存在,造成受眾對同樣的信息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德福勒把這些差異歸為五種:(1)個人心理結構方面的;(2)先天稟賦與後天習性的;(3)認知態度價值標准方面的;(4)社會理論所形成的觀點或主張方面的;(5)文化素質方面的。(輸不了了,有字數要求,到時你聯系我吧)

五是能夠形成一定的權威性。

㈥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對研究方法的一次了解

前言: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方法的支持,他是獲得知識的途徑,是進行研究時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也是架通理論和現實之間的橋梁,對於我們學生而言,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對研究方法的學習都將有利於我們的發展。

在課堂上,也有許多老師向我們闡述了學習研究方法的益處與重要性,因此最後一次的讀書筆記,我選擇了閱讀《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這本書,來學習有關研究方法的知識。這本書原是一本教材,其內容很豐富,需要細細研究,因此我在這次的讀書筆記只將重點放在最有收獲的部分章節,結合作者所寫總結知識點也談談自己的收獲感悟。

首先,我結合作者的導論與自己的閱讀整理了整本書的大致結構,如下圖:

一、 研究過程

這個章節的內容對我來說幫助很大,從知識本身來說,是因為對於現階段還缺乏研究能力與經驗的我們來說,能夠明白研究的各個具體階段與需要准備的操作,是一個很明確很重要的指引;從作者風格來說,是因為作者將研究各個階段要做的事都講述地很詳細,分門別類清楚明了,並且講解時舉了很多研究里的社會現象來讓我們理解更透徹,因此我閱讀時也不覺得枯燥,受益匪淺。

作者將研究的過程歸納為概念化,研究設計,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總結研究五個部分。在概念化的部分,作者講解了以研究目的劃分的三種不同研究,研究問題的提出過程和具體問題以及與文獻綜述有關的內容。在研究設計方面部分,作者從分析單位與觀察對象,時間維度,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四個方面講解了正式收集分析資料與寫作之前應做的規劃。最後結合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總結研究三個部分的講解,這讓我對整個研究過程有了清楚地認知,並且對每個階段的細節也都有了較為明確的執行方法,讓我有一種萬事俱備,只欠「實行「的感覺---先概念化提出選題,再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分析二手資料,最後進行研究總結,雖然我可以想像具體研究的過程一定是困難重重的,但這種全局性的把握讓我收獲良多。除了全局性的把握感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講解時的盡可能詳盡以及所採用的理論與方法結合,實例與理論結合的講解方法,這讓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有了對細節的掌握感,不至於只有整體的框架卻未學到實處,比如在講解以研究目的劃分的三種不同研究時,作者舉了有關「芙蓉姐姐走紅「的傳播實例來讓我們明白描述性、解釋性、探索性研究的不同,探索性的角度是「網友們的具體態度是什麼?」,研究者需要去收集探究;描述性的角度是」這個態度是否准確?」,研究者需要去分析證實或推翻;解釋性的角度是」為什麼大家的態度是這樣的?」,研究者需要去解釋這一現象。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書里也有地方結合到了我們上課上所講的理論,比如」沉默的螺旋」理論等,其他這樣的具體知識點與例子我在此沒有寫出來,但閱讀的收獲卻實實在在存在於心中。

二、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在這本書里,作者比較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區別,並結合了具體應用、特點與步驟,從調查法,實驗法,內容分析法三者來講解定量研究方法,從定性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手段和步驟三個方面來講解定性研究方法,這兩大部分內容很多,我想從中挑選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來談談感受。作者在定性研究里提到的精神分析,這一部分我很感興趣,大概是因為我本身就對精神與心理方面的知識很好奇,而我對這種心理與精神上的知識如何和研究分析的理論結合起來的更加好奇,在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將人的心靈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個層面,弗洛伊德不是第一個提出潛意識概念的人,但他卻是的潛意識成為精神分析理論最基礎的概念之一,潛意識被壓抑,能夠影響和控制意識,聯繫到大眾傳播里,比如媒介產品不僅僅是傳遞信息,也是生產者和接受者在潛意識層面的交流,還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集體無意識和原型,作者都有提到,這些理論都讓我們更加了解潛意識層面的東西,總之,從精神分析理論來分析,就不僅僅能體會到表面,他們能幫我我們了解媒介文本的深層意義,運用到分析文學,廣告等領域,我們就能從資料中揭示更深層的意義。作者還很詳盡地講解了許多調查方法,比如調查法里的問卷,其實是我們使用過很多次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也是老師上課講過的內容,這些內容都很重要也很有用,但閱讀時這些方法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調查過程是很艱難的過程,需要研究人員頭腦與身體都保持在線狀態,部分方法還涉及到團隊合作,在我認為這些方法只是閱讀也是不夠,我們仍需要實踐才能真正學會這些方法,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體會到這些方法各自的好。

總結來說,這本書既有知識性也有趣味性,讀這本書我收獲很多,不僅僅表現上以上所寫。同時我也認為,我還並沒有對整本書了解詳盡,還有許多知識是我還沒有特別深入思考的,還需要我去鑽研理解,因此我也把這本書延期借閱了一個月,希望以後能再認真閱讀一遍,學到更多更透徹的東西。最後,我也希望在下一次遇到的論文作業時,我能把在書里讀到的方法運用到研究中,或許結合具體的實踐我又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㈦ 陳陽的個人簡介

自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陳陽博士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她曾在這里獲得文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
陳陽博士是史論部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國際新聞界》月刊欄目主持,美國賓州大學安娜堡傳播學院訪問學者(2010-2011)。
陳陽博士為本科生開設「傳播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課程;為碩士研究生講授「傳播理論研究」、「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全球化與大眾傳播」課程;為博士研究生開設「傳播學主文獻研究」等課程。出版過一部教材(《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陳陽博士進入學術領域的第一個研究興趣在於「性別與傳播」,這是她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她為此翻譯了我國第一本關於男性雜志的研究著作《追尋男性雜志的意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原著Peter Jackson, Nick Stevenson, and Kate Brooks (2001) Making Sense of Men』s Magazin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她發表過關於我國女性新聞的多篇研究論文,其中一篇被《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李琨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作為「研究案例」全文收錄,一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2006年第3 期)全文轉載,一篇曾獲2003年中國傳播學論壇(上海,復旦大學主辦)優秀論文獎,另一篇發表於2001年的論文根據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1979-2008)和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CSSCI)(1998-2008)搜索結果,單篇被引用率列全國第14位(《中國新聞傳播學高影響力論文評介》,徐劍、蔣宏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現在,她的研究興趣在於「全球化與大眾傳播」,這將是她在賓州大學為期一年訪問的研究主題。同時,本科開始接受的新聞學訓練,使得她也關注當代中國新聞媒體自身正在進行的轉型,她正跟同事一起合作研究當代中國媒體表現的評估指標,也正在撰寫關於中國記者職業理念變遷的文章。

㈧ 中山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經驗分享

新聞與傳播考研經驗分享,可以看下面的分享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考研學習資料,包括各大機構的語文,數學,英語以及各大專業課的學習資源,適合想自考的學生,後面會不斷匯聚更多優秀學習資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學習,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轉存,有時間慢慢看~

考研資料實時更新

鏈接:https://pan..com/s/1wF3H_A9d588oooLumbtVsQ

?pwd=2D72

提取碼:2D72

㈨ 傳播學推薦書目

一、新聞傳播理論

媒體的馬克思主義分析

作者:[英]約翰·莫利紐克斯 著;楊倩 譯,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簡介| 該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直擊當下歐美的媒體亂象,穿透表象、去蕪存真,對資本主義媒體危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把脈和淋漓盡致的批判。書中不乏對歐美比較熱門的選秀綜藝、肥皂劇和廣告業態的思考,對西方媒體表面發達、虛假繁華的景象進行深入剖析,從而將讀者引向深刻的思考。該書是英國經典馬克思主義流派有關媒體批判方面的新作,其對資本主義媒體的批判在西方社會可謂立場堅定、態度鮮明。

追溯柏拉圖:傳播學起源概論

作者:[美] 邁克爾·杜斯(Michael Dues)、[美] 瑪麗·布朗(Mary Brown) 著;王海 譯,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簡介| 本書為傳播學研究的導論性著作,介紹了傳播學研究的起源、范疇和方法,勾勒出從早期詭辯家到當代傳播學研究的2500多年學科發展軌跡,全方位地探討了傳播學學科,認為傳播學研究是一門健全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實踐藝術;討論了傳播學研究方法包括量化和質化的社會科學方法、現代與後現代批判的各種路徑。

傳播力

作者:[美]曼紐爾·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著;湯景泰 星辰 譯,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簡介| 該書延續了卡斯特的宏大敘事線索,記述了傳播過程對於樹立與維護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權力的重要性。卡斯特認為,在網路社會這種新型社會形態中,傳播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時空。在傳播這個鏈條上,政治、市場以及公民社會力量正在進行跨越時空的大博弈,需要一種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方能看清他們博弈的過程。

傳播的偏向(中文修訂版英文雙語版)

作者:(加)哈羅德·伊尼斯,譯者:何道寬,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時間:2018年03月

簡介| 哈羅德·伊尼斯著的《傳播的偏向》試圖回答一篇心理學文章提出的一個問題,在《傳播的偏向》中,伊尼斯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學習過程中的口頭法和書面法的對立。在《挑剔的批評》一章中,他解釋說:「我偏向於口頭傳統,尤其是希臘文明中反映出來的口頭傳統。我認為有必要重新把握其神韻。」總的看來,伊尼斯作為技術學派的奠基人,並沒有很明顯地張揚「技術」這個詞彙,而是傾向於宏大的歷史敘事,從媒介與歷史的前行中論證(或者用講述合適)時間偏向、空間偏向、時空的媒介對民族性格甚至歷史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這是另一個視角下的傳播史比技術主義的標簽更加明顯。

新聞:幻象的政治(第9版)

作者:【美】蘭斯·班尼特 著,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03月

簡介| 作為一個國家政治信息體系的核心,新聞如何發揮好為民主服務的功能?為了探討這個重要問題,本書從兩方面進行了審視:政治人物如何設法讓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成為新聞;記者和媒體如何報道新聞。新聞消費與生產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是新聞業新舊時代交替的推動者,《新聞:幻象的政治》在1983年首版時就成為政治傳播研究的里程碑作品,在第九版,班尼特討論、分析了這些變化。

控制論(第2版)

作者:(美)諾伯特·維納 著作,陳娟 譯者,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02月

簡介| 控制論(cybernetics)的誕生是20世紀很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諾伯特·維納著的《控制論(關於動物和機器的控制與傳播科學第2版中文英文雙語版)(精)》揭示了機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機能與人的神經、感覺機能的共同規律;為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嶄新的科學方法;它從多方面突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科學思維方式和當代哲學觀念的一系列變革。

媒介政治社會學分析

作者:謝進川,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簡介| 本書著重圍繞傳播媒介有關的幾個重要方面展開分析,具體涉及媒介技術、媒介生產、媒介話語以及媒介行動。但本研究與基於傳播本體意義上的分析不同,而是將這些重要方面與政治、資本、社會,乃至於個人建立起關聯分析。顯然,這一過程需要展開跨學科思考,並實現跨學科的視界融合與轉換,以獲得更豐富的闡釋和研究發現。同時,本書還堅持了全球視角和本土經驗,但這不是一個本土經驗驗證全球理論的依瓢畫葫蘆的過程,而是一個檢視理論和闡發本土經驗獨特性的過程。此外,由於與此或多或少有關的研究不乏卓著成果,因此本研究同時也是對相關成果進行梳理與對話的過程。

計算傳播學導論

作者:張倫 著,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簡介| 「計算傳播學」領域研究,是「大數據」技術與新聞傳播學研究結合產生成果。這本教材旨在以 「計算社會科學」為背景,系統介紹「計算傳播學」這一全新的傳播學研究範式,使讀者具備利用跨學科方法進行傳播學研究的基本能力,為日後志在進入相關領域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打好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該書通過對數據收集、分析以及結果呈現等方面的實踐訓練,為有將來志於投身新興媒體行業(例如,IT行業、社會化廣告、數據分析師等)的讀者提供數據採集與分析基本技能。

清華新聞書目導讀(100種)

作者:李彬 李海波,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簡介| 《清華新聞書目導讀(100種)》為新聞學專業學生精挑古今中西百種著述,勾勒一幅新聞專業的知識地圖。這份書單,分為博通類50種,專業類50種。文前是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的一篇「把『閱讀』培養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種愛好」,正文是由資深學人撰寫的圖書導讀,通讀著作後意猶未盡的讀者還可以根據每篇文末的「延伸閱讀」信息,查找相關圖書做進一步深入研究。

㈩ 大連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經驗分享

大連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經驗分享

個人背景

我本科就讀於一所211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初試分數是:396分。政治82,英語一71分,專業課一124分,專業課二119分。一戰,初試第九,復試第二,總成績第三,被大連理工大學新傳專碩錄取。

閱讀全文

與大眾傳播科學研究方法導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學生記單詞的簡單技巧和方法 瀏覽:648
豬人工取精步驟及方法 瀏覽:142
純凈水壓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878
老年人中風的治療方法 瀏覽:823
16乘15分之14計算方法 瀏覽:22
小米3音效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1
小米視頻壁紙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7
文竹生長的正確方法 瀏覽:902
衛浴台安裝方法 瀏覽:629
重抽樣方法的簡單例子 瀏覽:258
土蟲草的功效與作用食用方法 瀏覽:657
五孔網線插座怎麼接線方法 瀏覽:58
前擋板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853
台式電腦風扇調節方法 瀏覽:664
北京兒童多動症哪裡治療方法 瀏覽:885
江西稻穀種植方法 瀏覽:157
小米4c圖標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53
圖根控制測量方法及步驟 瀏覽:670
煤礦液壓支架串液快速處理方法 瀏覽:195
北京前列腺的治療方法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