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1.聯系實際,實現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轉化
提倡開發地理課程資源,並不是要摒棄作為地理教學主要依據的教科書.地理教科書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活動的範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但是地理教科書的開發必需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與生活、社會緊密融合、溝通,發揮其「地理教學基本工具」的功能.現在,新版的幾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就更加註重凸顯現代教育新理念,在內容選擇、編排設計等方面不再過分追求地理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學內容的融合.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賦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現代課程媒體資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與地理有關的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中的地理課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課堂.特別是互聯網提供的地理教育網站、地理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天文館、氣象台、地震台網站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
由於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限制,能將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情景、過程等,全部再現於課堂,圖文並茂地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認識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將地理知識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使抽象、深奧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規律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激發地理學習的興趣.另外,由於地理科學發展迅猛,網路媒體中關於地理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對於這些信息,教科書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時地反映,這就需要師生利用網路資源,了解地理科學的新進展.
3.激活體驗,挖掘學生內生性地理課程資源
內生性資源,主要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學信息.這些通過各種各樣途徑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無形課程資源,使地理課程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強化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也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他們本身就是很好的資源.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體驗和經驗,能使學生較容易接受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於學生的頭腦中,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課後的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中尋求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總之,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采 無處不在,只有充分發揮地理課程資源的優勢,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❷ 普通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課題可以參考哪些文獻
關於公布安徽省第五屆
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省教科所《關於舉辦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號)文件要求,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地推薦的地理教學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論文一等獎 16篇,二等獎 36篇,三等獎71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及論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廳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發
列印:吳儒敏 校對:吳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篇 目 單 位 作者
《淺談地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東
《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錢宏瑾《銅陵市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銅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楊國兵
《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安慶市教研室 何陸禕
《論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阜陽市教研室 陳鵬飛
《地方環境教育課程構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吳岱峰《透過一次地理評優課談新課程課堂教學》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穎上縣教研室 何長劍
《關於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校本化的幾點探討》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淮南市第三中學 朱元坤
《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洪成旗
《淺談新課程下我對地理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黃山市梘忠中學 汪德利
《探索課程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貴池二中楊淑萍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學 苗紅青
《地理探究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 懷遠一中 孫尚樓
《談地理教學中學上情商的培養》 六安皋城中學 余 蕊
二等獎
《梳理經歷 整合資源 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周躍紅
《談新課標下的「太陽高度」教學設計》 阜陽市第三中學 馬 靜
《巧用身體語言,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 合肥市第五中學 沈龍海
《談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思想和方法的貫徹》 亳州第一中學彭長玉
《新課堂教學下教學策略的初探》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周慧本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淮南實驗中學廖惠榮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養》 亳州第五中學 王玉龍
《地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學 陳 中
《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固鎮一中李方平
《構建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調動學困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長軍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學習》 郎溪中學 胡燕平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 來安中學 董桂山
劉 俊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徑和培養策略》 和縣二中 夏立軍
《高考地理復習的「虛」與「實」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黃永紅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微》 歙縣中學鍾彩琴
《淺談「問題研究」的作用與教學》 五河一中 劉繼英
❸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目前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都應認真思索的問題,文章就此問題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高考改革;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但與此同時,在中小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尤其是「六多三少」問題特別突出——課程多、教材多、教輔資料多、考試多、作業多、補課多,活動少、娛樂少、睡眠少,一直摧殘著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便顯得更為迫切和具有實際意義,筆者就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
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強調:「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我國以往各學科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將書本內容灌輸到學生腦中,並通過大量訓練培養出一個個「做題機器」。但當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卻會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期間不但學業負擔重,而且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這完全違背了學習的初衷。針對這一狀況,筆者覺得不如在日常地理課堂教學中做一些「加減法」,減少課堂中死板的教學環節,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不但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並主動學習,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使他們在日後的人生中受益。
1.減少理論灌輸,增加技能培養
雖然地理屬於文科,但如果教師直接把書上的概念、規律等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當,最終只會讓學生對課堂越來越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筆者認為應減少對書本上一些知識內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學生地理技能為目的的趣味式教學,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地理素養,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有效性。
例如,較大的地震災害近幾年來在我國頻繁發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樹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震醒許多人,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教育是多麼重要,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非常欠缺。筆者作為地理教師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教學,僅僅只關注了課本上關於地震的基礎知識,將它們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但日後如果學生真遇到地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毫無幫助。雖說身處上海的我們很少經歷地震,但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分布影響范圍十分廣闊,而我國又地處這兩大地震帶的交界處,另外學生們去國內外旅遊留學甚至生活的話,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災害,他們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後的求生技能。於是經過充分備課後上《板塊運動》這個專題,當介紹到地震時,筆者會花上近一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地震發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式和應對突發狀況的策略,以及在地震發生後還要學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這樣一堂課,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及臉上認真的表情告訴筆者,他們喜歡學習這樣的知識,而且相比於課本上的內容,他們也更需要這樣的地理技能。
❹ 地理教學策略
00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即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它是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地理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源、拓寬設計思路、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學會地理研究方法和地理思維過程。
00有效學習是一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論,源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認為「學主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關鍵是要將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一方面之間建立起來,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而且還注意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出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結構進行教學。有效學習理論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服務,追求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經過自身努力,具有較高的達成度,即「有意義學習」。
00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師生是灌輸——接受的關系,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注意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識、結論講清楚;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死記硬背,學習的有效性差,新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了在培養上期望學生達到的程度。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同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具備科學精神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00下面是本人對新地理課程標准下,基於有效學習地理的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001、教學互動,創設愉悅課堂氛圍策略
00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地理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可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各種智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時,除了運用地球儀演示地自轉和公轉外,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地球公轉運動;一個學生作「太陽」,一個學生作為「地球」,作為「地球」的同學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又在不停地自轉,下面的學生要注意觀察解釋自西向東的含義,區別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學生在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這些抽象疑難問題理解較快,做到了活動與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
002、教學起點的問題化、興趣化策略
00按照有效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對學習者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學習的效果就好。根據這一觀點,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存動力,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發源地,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密切,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00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藉助直觀手段展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知識因求果與知果索因的辦法產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003、教學過程活動化策略
00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時間、有空間,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活動的方式主要有:①地理游戲活動,如地理拼圖,地理謎語等;②地理報告會、地理辯論賽;③地理實踐活動、社會調查;④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
00當然,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是不能按上述的活動來設計,此時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布置給學生,並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若干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自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再由教師總結,既點撥學生較模糊的內容,突出重點,又可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結構。
004、教學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單化策略
00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教具,是傳遞地理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它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宏大的地理環境中復雜地理事物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擴大視野。地圖本身就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知識載體,可以圖解各種地理理性知識,學生通過閱圖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挖掘更深的內涵,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教師課堂上教學的遺漏,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設問。
00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圖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要運用好「三板」圖和電化教學媒介的作用,更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與圖像系列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化,做到圖文結合,相輔相成。變文字為圖像,形成「模式圖」、「綱要圖」、「關系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記憶深刻;變繁圖為簡圖,變「死圖」為「活圖」,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❺ 中學地理課的幾種學習方法
系統的地理知識是地理事實材料同地理概念、原理有機結合的整體。在系統地理知識的整個結構和人們認識的結構中,地理事實材料處於基礎的地位。地理事實材料包括許多國家、地區和各種各樣的地理事物,其范圍十分廣闊,而且都是各具特色的實體,都是我們要認真了解和研究的對象。學習地理是離不開這些事實材料的,要認真地佔有它,掌握它。地理事實材料的載體是教科書(地理課本)、各種地圖、圖表、圖像等,通常稱之為學習地理的工具。學習地理就要學會運用這些學習工具。這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基本功,要結合地理知識的學習有計劃地練好這些基本功。如學習地形就要會閱讀和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的方法;學習氣候就要學會閱讀和繪制等溫線圖、降水量分布圖、等壓線分布圖等。總之,學什麼知識,就學什麼方法、練什麼基本功。要學會從圖中獲取地理事實材料,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和發展趨向,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 教科書(地理課本)主要是用文字語言表述地理事實的。它沒有地圖、圖像那樣形象具體給人們帶來的印象深刻,但它能抓住地理事實材料的重要環節給人以精闢的啟示。文圖結合的認識和表述地理事實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基本功。如用語言文字表述地圖、圖表內容,或用地圖、圖表表述教科書的文字材料,都是非常有益的訓練。 中學地理課的學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萬面: 第一,要學會閱讀地理教科書。它包括了解地理教科書的一般表述層次,會區分教材的重點和非重點,會運用課本插圖、練習題和地圖冊去理解教材。 第二,會獨立地運用地圖這個基本的學習工具。它包括會在地圖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區域的方位、范圍和基本環境狀況;會通過地圖上反映的地理事實數據,掌握地理事實的特徵、分布規律和因果關系;會填繪簡單的地圖,反映地理事實的分布和聯系概況。 第三,會閱讀和繪制簡單的示意圖和統計圖,表述一般地理問題。示意圖包括生產聯系圖、模示圖和形象示意圖;統計圖主要有曲線圖、柱狀圖、扇形圖等。 第四,會閱讀和製作簡單表解,表述地理知識及其聯系。如單項或多項的地理事物或區域異同的比較表,說明知識系統和概念體系的知識系統表等。 第五,會運用地理知識的邏輯結構去分析地理事實材料和表述地理課題。如根據地理特徵的概念內涵概括或表述地理要素特徵;根據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對地理成因和影響關系的判斷和表述;根據生態系統平衡原理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評價等。 第七,會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檢查。包括了解地理課考核要求,熟悉地理考核方式方法,會出地理考核題目,會評定成績好壞等。 以上幾種學習方法相互聯系,組成地理課的學習方法體系,貫穿在地理課學習全過程。該學習方法體系的核心和起主導作用的方法是運用地理知識的邏輯結構和運用課本、地圖的方法。該體系各種方法,由初中到高中分層次地學習掌握,逐步深比熟練。 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怎樣才能學得最優的學法。即把學習過程歸納為制訂學習計劃→課前預習(重點難點)→精心聽講→課後復習→解決疑難→獨立作業→同學互考→系統小結或小考→課外學習等九個有機聯系的學習環節,形成較為完整的學法體系。學生在掌握了學法後,就會得心應手地運用學法,達到十會,即:會看書,會抓要點、重點;會分析問題思路;會自己做筆記;會自己復習;會歸納學過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會自己歸納出解決某些問題的方法;會用工具書,找資料,列表格;會看參考書;會操作現代化教學工具、模型、做實驗。 (1)嘗試預習:即在大腦中先過電影想想前面的地理教材中,先論述什麼,後又寫了些什麼,本課教材將會學些什麼東西,內容結構會怎樣安排。依照概況、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農業、工業、所轄的市、縣以及名勝等去嘗試設想。(2)學好教科書。教科書是課業學習的主要依據,教科書文字精練,結構嚴謹,論述深刻,學生在藉助於教科書時,了解到課本知識的內容、重點、難點和關鍵,通過分析、比較,學習書中內容。(3)整理好筆記。作到提綱醒目、中心突出、內容精練、便於編寫。(4)聯系實際認識自然,把大自然的現象和變化與課文內容相聯系。(5)閱讀好參考書。提倡學生讀參考書,是因為參考書是擴大知識視野的良師益友。要把參考書和教科書有機地結合起來,無用的參考書往往會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課外負擔。
❻ 地理研究性課題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雜訊污染及危害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
4、關於句容市水資源利用狀況
5、句容市地區(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某工廠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句容市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工廠密集度和生活環境的關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球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句容市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歷史沿革,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句容市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❼ 「高效地理課堂」研究性課題研究什麼
周至一中地理組 高飛巧 「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課題,主要是研究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或方案,讓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來說,就是使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一、問題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 越來越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杜郎口中學的成功經驗,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我校提出「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作為課題的。在實施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校始終將優質高效地理課堂的研究作為重要突破口, 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大膽創新教學管理機制的同時,總結出基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高效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二、課題界定 高效地理課堂是針對地理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地理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地理課堂教學 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 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地理課堂的「高效」 ,指的是在地理課堂 教學中,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 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即通過地理課堂教 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 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 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 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策略」就是能夠實現地理課堂高效的方式、方法或方案。如: 「優化教學設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 「優化教學內容, 促使學生學習成功」 「優化教學方法,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優化教學情感,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優化教學評價,彰顯學生思辯能力」 「優化時間安排,創建全新學習課 堂」 「優化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 「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參與」 「優化班風 學風,創造和諧學習環境」 「借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等等。 三、研究綜述 高效教學源於 20 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 物,其核心是以學生有無進步與發展作為衡量教學效益的惟一標准。國外從 20 世紀初就開始了課堂教學高效性問題的研究, 迄今為止,他們已經分析了各種影響地理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因素。 1. 20 世紀初研究的是教師特徵與教學高效性的關系。 2.20 世紀60、70 年代研究的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高效性的關系。 (1)關注學生的學習。 主要研究人員有加涅、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人。 (2)關注師生關系。 (3)關注教師的教學策 略和學生的學習策略。 3.教學媒體與教學的高效性。 (1)微格教學。六十年代初,發端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微格教學是為培養、提高教師 的地理課堂教學實際操作能力而設計的。2) ( 新技術與教學的高效性。 美國學者布蘭斯福特 (1999) 認為,由於許多新技術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現在我們可以更容易地創建教學環境,在這種環 境中學生能夠通過實踐來學習、獲得反饋和不斷地改進他們的理解以及建構新知識。 國內近幾年在「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李如密認為,高效課堂教學應該是將教學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動。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有很多,但「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有效教學的契合點」「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多樣化的教學呈現策略」「巧妙掌控教學時間的運籌」「掌握教學藝術技巧」「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指導」等都很重要。 四、研究意義 1.有利於真正減輕愈來愈沉重的教學負擔; 2.有利於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 有利於迅速適應國家推行的課程改革; 4.有利於提升實驗中學辦學品位。 五、理論依據(1)建構主義理論。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地理課堂 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 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 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 而不是 要求他們復制知識、疊加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2)教學最優化理論。巴班斯基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 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方式,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 析等等。要達到最優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 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別的教 學。(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 20 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 心是教學的效益。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 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 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 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4)有意義學習理論。邁耶認為,教學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幫助學習者選擇有關信息、組織信息及整合信息才能促進有意義學習。 因此, 有意義的學習依賴於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主動建構。 六、研究目標(1)改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探索高效地理課堂教學規律。(2)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的地理課堂教學水平。(3)教會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4)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教師的工作強度。 七、研究內容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針對當前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 益小的問題, 選取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 一邊研究一邊實踐,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教學准備的高效性策略。2.地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策略。3.教學評價的高效性策略。 八、研究方法 1.教育觀察研究法。 2.教育調查研究法。 3.教育行動研究法。 4.教育個案研究法。 5.教育敘事研究法。 6.教育經驗總結研究法。 7.教育實驗研究法。 九、課題研究的反響及效益 我校「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地理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十、問題討論「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研究是一個外延相當廣泛的課題,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僅僅是涉及到了一些表面的問題,對於師生關系的研究、班級文化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等很多領域我們都只是想過,還未進行深入研究,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拓寬教師的思路和視野,從更多角度,對「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❽ 通過地理學研究方法課程的學習,你獲得了怎樣的收獲
山西師大的?
❾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育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測量、個案研究等方式,有計劃、有 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從而對教育現狀作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或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
2、實驗研究
答:實驗研究是注重理論假設,強調嚴格控制,關注假設檢驗,從而主動地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它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實證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別的意義。
3、個案研究
答:個案研究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2、簡單題
1、敘事研究的特點
答:敘事研究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以教育敘事為載體、以人文研究為取向、以 自我反思為媒介和強調民主、平等。
1.以教育敘事為載體
教育敘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教育中,是「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當事人的真實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義層面得到了肯定。但是,「敘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講究時空位置的敘事才能構成研究。
私人敘事,它表現為對教育中「個體生命」價值的承認,對個人獨特境遇的關注,尊重每一「個」的獨特性;分析、解釋甚至是體驗每一「個」的「 個性」。
經驗敘事,杜威把連續性和互動性作為經驗具有教育價值的兩個標准。教育敘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經驗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實踐中去尋找和建構理論。這 樣,教育經驗就從被貶低被排
斥的狀態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將由此產生自身的話語方式,成為教育理論的源泉。即杜威所說,「教育即是經驗的改造」。
生活敘事,由於日常生活接近常態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實性。敘事的「事」不是憑空發生的,它來源於生活。在教育活動中,由師生共同構築起來的教育現場就是師生的生活現場,是原生態的,課堂生活實踐成為生活敘事的源泉。這使教育研究更真實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❿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