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特點有: (1)實踐性: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來源雖可以從理論上建構,但絕大多數還是來自實踐經驗,與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緊密聯系,其作為工具的性質顯而易見。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基本精神、影響媒介、作用方式、具體步驟、詳細要求等都是可操作的,同時,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實踐效果又是檢驗其優劣的重要指標。另外,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也決不僅僅是單純的技巧問題,它實質上反映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能力水平。 (2)耦合性: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在行動上協調一致的效果。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授方式是直接相關的,假如教師長期只使用單一的講授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必然是死板的,這種「遷移」體現了教學方法的雙邊性。 (3)多樣性: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可組成豐富的「方法庫」。每種方法都有其長短,適用於所有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目標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即便在一節信息技術課中,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常常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富於變化並體現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各種具體方法彼此互相補充,密切配合,綜合地發揮著整體效能。 (4)發展性: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教師為提高教學實效,歷來重視教學方法的探討,積累了相當豐富而寶貴的實踐 經驗,有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如何根據變化了的時代要求、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條件,推陳出新,使教學方法更能適應教學的實際要求,是值得所有信息技術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 2、試選擇某些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說明適合運用哪種教學模式? 答:信息技術課程是通過學生實踐操作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那麼,怎麼才能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呢?以清華大學「信息技術教學一條龍」實驗教材編寫組編寫的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教材中第三單元「十指神功」為例,可採用啟發引導教學模式。 為使學生對計算機鍵盤的操作有一感性認識,可由老師先簡述操作要領。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平,如果老師不事先示範操作要領,很多學生可能感到一片茫然。在講述操作要領的時候,學生往往就會躍躍欲試。在本節課學習鍵盤的操作時,很多學生在老師的講述過程中,就忍不住敲鍵盤。通過老師的講述,先讓學生分清鍵盤上的幾個主要區域,並能說出每個區域的具體名稱。然後讓學生進行嘗試操作,看看能不能進行很快的完成相應的任務,在操作中當學生碰到問題,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加以引導,引出主鍵盤區的主要操作方法及手指的分工,並強調基準鍵手指的分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技能的形成與保持,需要練習次數和時間。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的操作技能才能逐步提高。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後,練習就成為一項主要的內容,通過一些常用的打字軟體(如金山打字),將所學的內容進行練習,熟能生巧。 在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老師可布置一個任務,將金山打字軟體中基準鍵的練習設定時間,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通過學生間的相互競爭、比賽,可以很快看出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實踐密切結合」的信息技術課程特點,適用本節綜合性較強的技能訓練課。
B. 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系統講解法
系統講解法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教學法,就是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細致系統的講解,以教師的傳授講解為主。其他學科現在對其詬病比較多,認為老師過多的傳授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就信息技術課來講,這種教學方法對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性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並引入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在講解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時,可以結合相應的計算機器件,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並運用恰當的比喻進行講解。這種教法針對基礎性知識有很強的針對性,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常識性知識。
二、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然後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並茂、版式精美的「父親節賀卡」,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繞方式。如我所願,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於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目標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它特有的優勢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
三、示範展示法
示範展示法就是由教師展示具體的計算機操作,學生從教師具體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勢的示範展示。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教師通過自己的坐姿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坐姿;操作鍵盤、滑鼠的指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操作,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比如在講資源管理器時,對於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選擇「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擇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對於全部步驟的操作完成,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或多媒體廣播系統進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示範展示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同步操作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信息技術課實踐性強這一特點使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五、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法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外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對於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夥伴教學是由信息技術知識基礎好(特別是家庭經濟相對較好、家裡有計算機的學生)、學得好、學有餘力的學生,經過適當培訓,和基礎差、學得不好的學生的「夥伴」結對,進行學生間的互助教學。這種「師生關系」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
夥伴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互助,特別是課外的互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六、適時表揚法
課堂上老師要多表揚、多評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後的結果則必將以失敗而告終。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當然,上述幾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新形勢賦予我們新的任務,新任務又指引我們探索新的方法。「教無定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學方法必然具有多樣性、靈活搭配性和創新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實踐、創新,設計最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斷體驗成功。
C. 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根據對平時教學的總結:
1歸納出信息技術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法:講授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同步教學法、探索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
一、講授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地講解。它雖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卻同樣適合新興的信息技術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運用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如教學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原理、計算機的組成等。這種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如講文件的復制粘貼。
二、示範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就是教師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運動技巧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也是一種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其應用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範。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操作滑鼠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
1.進入到指定位置;
2.文件—新建—文件夾;
3.轉換輸入法;
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
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
6.確定。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這種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操作方法,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三、同步教學法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同步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也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等。而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義。
此教學法有兩種應用模式。第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很廣。
D. 幾種常見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圍繞一個個典型的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它要求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任務驅動設計要有綜合性和可操作性,應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論化的任務出現,使教師和學生都圍 繞如何完成一個實際任務來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聲音一課時,把教學任務融於一張音樂賀卡 上。把事先准備好的音樂賀卡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著再分析賀卡的結構:哪些部分是藝術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貼畫, 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圖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選圖形,哪些地方還須再進一步地完善,電腦中的音樂、背景又該如何放到賀卡中來。通過分析,學生對本節課 的任務就有了直觀的認識,這時,我們再講各部分的具體操作方法,講時以點撥為主,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教學,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 培養了他們的興趣、綜合能力和審美觀點。
小組合作形式教學
自古以來就有人提倡合作學習的觀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單薄的,須重視小組間每位成員的力量與智慧。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開始,合作學習受到相當的重視,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灌輸式的學習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組,就是把學生從性別、興趣、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組, 就是要選好組長。要選擇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擔任組長,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組長肩負著分配本小組工作,協調小組成員、指導幫助小組成員的作用。另外是要選好 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有些課,如《網路與道德》這一課採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那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這一課是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的,避開了 機房。因為這一課比較適合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而小組討論的教學如果在機房進行,比較難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這樣討論的時候氣氛會好一點。談起網 絡,不同層次的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學生眼裡的網路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這就為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話題。在這一課中,聯系實際舉了一些案 例,如中學生的網友約會,少年黑客,網吧里的案件等,把這些案例解剖成一個個小問題,讓學生去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去理解《全國青少年 文明網路公約》。
簡而言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是適用於每一堂課的,我們在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時更應該考慮的是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否匹配,是否還有更適合的教學方式。
分層次教學信息技術上機輔導教學,其目的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 主動性,激發、鍛煉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身心 發展的需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分層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所有學生更好的發揮潛能。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 的努力都能實現預訂的目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發揮潛能,教師應結合他們的實際設計合理的分層目標,既讓優生吃得飽,又讓差生吃得了。對於基礎差的 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讓學生從模仿中慢慢找出規律。對於善於主動學習的學生,給其提出教學任務後,應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教師並不告訴學生完成任務的 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編輯與排版教學單元中,教師講解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後,布置學生練習。此時,要重點指導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如 何在文章中設置出錯落有致、富於變化的版式,通過設置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學習興趣很高的學生就可讓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礎上,充分 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製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指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某一問題的關註上升為對這一問題研究的興趣,通過 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突出特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的地方。如在上網際網路上信 息檢索這課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各自對禽流感的各種知識所產生的種種疑問,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網際網路上對所產生的疑問進行檢索, 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培養了信息素養。
以上是我通過培訓以及平時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總之,在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我們共同摸索前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E.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傳統講解法
二、廣播演示法
三、同步教學法
四、任務驅動法
五、研究性學習法
F. 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常規性教學方法1. 講授法講授法是各學科教學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學實踐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講授法也是信息技術教師向學生系統地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基本方法。講授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有講述、講解兩種形式。前者指教師用口頭語言向學生生動地描繪信息的產生、存儲、傳輸等過程及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後者指教師向學生較嚴密地解釋、論證概念、原理、聯系等。講授法成功的基本要求是:(1)講授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2)內容安排要合乎信息技術知識內在邏輯與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3)語言要准確精練,生動形象,避免照本宣科。2. 交流式教學法交流式教學法採取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問題解決、分析調查、實驗操作、設計討論等多種方式教授新知識,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探究思維和合作態度,關心應用並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交流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1)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要求;(2)閱讀、查找資料或通過實驗操作,自學新知識;(3)開展交流活動,促進能力培養;(4)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或掌握技能。3. 復習教學法及時進行一次復習鞏固,遺忘的數量就會明顯減少。在實際教學中,復習鞏固都是多次進行的。但復習的方法更為重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記憶行之有效的條件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引起強烈的學習動機,強調理解的記憶,即信息的加工,要多途徑地輸入信息,強調思考。常規的復習方法主要有新課前的引入復習、邊講課邊練習、課後復習、小結性復習、應用理解性復習等。(二)基於信息技術學科特徵的教學方法1. 媒體演示講解法運用媒體演示講解法的基本要求:(1)要使全班學生都能看清楚或聽清楚演示的對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比較鮮明的表象;(2)在演示講解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演示的對象與操作過程,注意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抓住本質與內在聯系;(3)演示要盡可能讓學生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與過程,增強演示講解的效果;(4)通過演示與講解的有機配合,不使學生停留在事物與過程的表面,而是盡快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概念,理解操作原理;(5)媒體的演示要適時、適當,媒體的選擇應該圍繞著教學知識進行。2. 實踐仿效教學法建立關鍵詞表達式,如何縮小查詢范圍等,教師在實踐中,已經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能。實踐仿效教學法具有內在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條件下,它具有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3. 發現(探究)教學法發現(探究)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實際上它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把學生當做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其基本過程是:4. 需求驅動教學法需求驅動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找出這些需求與目標的關系,設計從需求出發以至到達教學目標的各項任務,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以「學以致用」為原則,根據不同層次信息處理的要求,以需求案例串接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調整、充實、優化教學內容和結構,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以支持需求驅動的學習與協作式探索。讓學生在應用學習中不僅知道「是什麼」,而且知道「為什麼」,拓寬繼續學習的知識面。
G. 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關於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信息技術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不僅影響著經濟結構和經濟效率,同樣也引起了傳統教育方式的深刻變化,尤其在教學中,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各種的信息技術,這樣就對我們教師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實施教學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和挑戰。
首先就要了解我們所謂的信息技術環境都包括哪些內容。
計算機模擬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遠程教育技術以及信息載體的多樣性,都是我們所說的信息技術環境,這些環境的搭建,使學生可以克服各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差別,更加主動的實施主動學習,提高學習速度和效率。而作為教師,如何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實施有效的教學,顯得更加突出。
作為施教者的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有效實施教學,就要對自己所要使用的教學環境了如指掌,就要了解自己在教學中所能用到的各種信息技術環境。
比如說授課的班級有沒有計算機或者其他的信息技術設備;如果有計算機,計算機中安裝了哪些能對教學有所幫助的軟體系統,這些軟體系統能做到哪些模擬、多媒體演示或者虛擬現實技術,如何操作這些軟體;教學環境是否接入網路,網路上有沒有我教學需要的資源,能否正常使用這些資源等等。
這些都是教師首先要了解的最基本的內容,只有先了解了這些,才能夠制定正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為教學的正常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熟悉了教學的信息技術環境後,就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例如,一堂數學的幾何課內容,如果教室中有計算機和投影儀,在教學設計中,就可以考慮使用計算機技術來模擬幾何的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幾何的平面或者立體的效果,當然,還要考慮到計算機中有沒有可以使用的適用於幾何教學的軟體,比如說「幾何畫板」這一類的軟體。作為教師,就要掌握這一類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才能夠很熟練的通過演示的方法,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教學,從而打破傳統的黑板教學,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學習,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H. 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幾種主要形式
一、運用CAI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1.CAI課件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CAI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隨著CAI的逐漸推廣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所應掌握的一種技術。但是,多媒體課件由於它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製作過程的特殊性。課件製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教學課題,確定教學目標 在教育領域中,無論哪門學科,一般都可以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對於那些用常規教學方法就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內容,就沒有必要使用計算機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那樣只能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而對於那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某些規律難以捕捉、需要學習者反復練習的內容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有必要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概括而言,選題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徵、教學條件等,確定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選題的同時,還必須分析和確定課題實施所能達到的目標,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特別注意要發揮多媒體的特長,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製作多媒體素材,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有效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率。
(2)研究教材內容,創作設計腳本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CAI課件設計的藍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因此,在選擇好課題後,應仔細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對教學內容作教學化處理後,根據教學需要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及教學順序。
腳本設計是製作CAI課件的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地考慮和細致地安排。它的作用相當於影視劇本。
(3)搜集媒體素材,製作課件「多媒體素材」是多媒體課件中用到的各種聽覺的和視覺的材料。也就是多媒體課件中用於表達一定思想的各種元素,它包括圖形、動畫、圖像、文本和聲音等。搜集素材應根據腳本的需要來進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採集圖像,利用動畫製作軟體生成動畫,用話筒輸入語音,或從各種多媒體素材光碟中取得。
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製作合成。其主要任務是根據腳本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多媒體素材編輯起來,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CAI課件。這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好在現在的多媒體編輯軟體的操作使用越來越簡單易學,為教師親自動手製作課件提供了前提。
(4)修改調試、應用於課堂教學 課件製作完成後,要經過多次調試、試用、修改、完善,才能趨於成熟。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確保課件質量的最後一關。如果存在某些問題,應繼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總之,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於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CAI課件的使用
合理地使用多媒體CAI課件,使得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了本質的改變。計算機不僅具有存儲記憶、高速運算、邏輯判斷、自動運行的功能,而且還可以把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有機地集成一體,充分利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原理,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由於多媒體CAI採用圖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能夠及時跟蹤和反饋學習情況,真正做到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教學的目的。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用最恰當的表現手段。例如:在數學課上解方程、物理課上推導物理公式等,用多媒體CAI教學就不如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好。但是,對於基本理論的形成與理解、儀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等,採用多媒體CAI方法比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和一般電化教學手段就有明顯的優勢。
傳統教學中,教師以含有情感的啟發式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以表情、姿態、板書等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能適應學生變化,督促學生學習,言傳身教,但是教學信息量不夠,不能及時有效地跟蹤和客觀評價學習情況,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別輔導。而多媒體 CAI課件以大量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像、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使認知理論原理中情境學習理論和問題輔助學習理論等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造性地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只有各種教學手段取長補短,結合使用,才能真正提高整體教學效益。
二、多媒體教學光碟輔助教學
利用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的教學光碟輔助教學,可以說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部分(甚至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由教育專家來完成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減輕了教師備課的難度,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以及課堂學習氣氛的調節等工作上面。
在我國,根據農村學校的師生實際情況,由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為這些教學點專門開發製作的教學光碟很多。為了讓這些教學光碟發揮最大的作用,使廣大農村的學生們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農村教師們必須首先要掌握光碟教學的特點。以我國農村遠程教育光碟為例,簡單說明光碟教學方式的特點。這套光碟比較適合農村的小班教學。小班教學光碟覆蓋了各學科所有重要的教學內容,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包含了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強調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師資嚴重缺乏、教師培訓工作比較落後的學校,教師可以用播放光碟的形式來幫助講課,學生跟著教學光碟中的教學設計、教學進程來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在教師數量和教師的教學能力相對較好的學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需要,以自己的教學設計為主線,利用教學光碟提供的優質教學資源,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恰當的光碟資源去創設教學情景或組織學生的活動等等。
三、基於網路的遠程教學
在遠程教育中,盡管強調以學生自學為主,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教師的參與,只是教師的角色常常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是從講台上的「講授者」變成了學習材料的設計與組織者、學習的輔導者和學習過程的評估者,其過程仍然是一個教學過程。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教師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屏幕上的適時、非實時的講授者。
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教學模式,則基於網路的遠程教學模式也是由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中多個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完整地構成一種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在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中包含四個因素:教師、學生、網路教學材料和網路學習環境。在網路的支持下,教學也可以面向個體的、小組的和班級的(甚至大群體的)三種組織形式。而與傳統教學過程不同的是,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具有許多鮮明的特點:①教師和學生處於網路的兩端,碰不著面,但教師通過網路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利用網路向教師或學習夥伴咨詢;②網路教學材料也不同於傳統的印刷教材,一方面是來自於Internet上的浩瀚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是由教師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組織起來並放置在特定伺服器上的網路課程等多媒體形式的互動式教材;③網路學習環境也成為了虛擬的空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幫助。學生也從很大程度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網路化學習,並且能自主管理其學習過程。這些特點是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所特有的,也反映了網路教學環境中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提供了一個思路來歸類現有的遠程教學模式。
四、網路虛擬課堂的遠程自主學習
自主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自我控制,遠程學習應該是一種高度自主性的獨立的學習,學習者要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和自我控制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思維的活生生的人。
網路虛擬課堂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基於網路環境,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和學生更加註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網路龐大的信息資源進行開放學習和協作學習,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獲取信息,篩選出有效的可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網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交流平台,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充分發揮自我創造性的無限廣闊的空間。它圖、文、聲、像並茂,可激發學生興趣;良好的交互環境,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豐富的信息資源,可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自身的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在老師提供的完全自主學習的空間里自由地對知識進行選擇與搜索、分析與理解,然後通過網路的交互性與同學、老師進行討論、交流。在這樣開放式、自由化的環境中更好地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中。
1.網路提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境
網路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悅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引導中樞神經的興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和提高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月球之謎》時讓學生觀察有關月球的各種圖片:月球與地球、太陽的位置關系圖、月球地表概貌組圖、人類登月組圖,這些奇妙的圖片很快就吸引了學生,這樣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中,內心產生探索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網路提供學生自主探究的環境
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學生點擊網路上的相關資料,自主學習,教師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加入學生的討論,解答學生的疑難,把這種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
(2)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交流的夥伴,互相啟發共同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便於信息的多向傳遞,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有所得。
(3)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經驗背景迥異,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教學內容,必然導致課堂教學「高度同步」化,這樣極大地制約學生個體的發展。有的學生喜歡一個人獨立學習,有的則喜歡找幾個夥伴共同學習。有的學生在老師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能自覺按照要求的進度學習,有的則需要老師的指導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利用網路信息技術,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課堂真正實現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過程。
3.網路環境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群體活動開展較少,而在網路環境下,可以很方便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群體活動能力及競爭合作能力,他們利用網路來傳遞聲音、文本、圖像等各種符號,以此達到在有限的時間里同步傳遞信息,加強相互交流的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協作學習,是網路虛擬課堂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並利用必要的共享學習資料,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意義建構,獲得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I. 信息技術的課堂 教學 有哪些 基本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
J.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復習導入、懸念導入、情景導入、激疑導入、演示導入等,不同的課型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同課型也可採取不同導入方式。俗話說:"教無定法",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無所謂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學氛圍、對象、目標的不同而不同。 "課堂引入應遵循簡短、高效原則,要發揮計算機的技術優勢、調動各種感官,以達到吸引學生和質疑問難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
對比導入,能直觀得顯示出本課"宣傳海報"中的製作要點,凸顯教學內容的作用和價值。這種導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學習新知識。更可貴的是,這種對比導入還總結出了新課中的作品評價的標准,可謂一舉兩得。
溫故導入法是指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的導入方法。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通過復習舊知識,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扼要總結,或提出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關的問題,引出與它們相聯系的新問題,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突出承上啟下的作用,提示學生要運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
作品展示法的特點是:先向學生展示用課堂待授知識製作出來的電腦作品,引起學生對電腦作品的興趣,然後激發學生學習未知領域知識的慾望。
趣味導入法,教師選擇以謎語、故事、游戲或與教材內容密切聯系的視頻、歌曲等為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藝術性。
情境創設法是一種能引人入勝的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先創設一種虛擬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這種導入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