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微型課題研究方法

微型課題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8 11:09:17

1. 小課題的研究實施方法和步驟

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動研究;

實驗研究;

個案研究;

調查研究;

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一.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二.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

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遇到的問題。研究目的具有實用性。問題的解決具有即時性。

⒉在行動中研究在行動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實際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並非是經過特別安排的或控制的場景。行動研究的研究過程,即是實際工作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種行動的表現,也是實際工作者學會反省、問題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

⒊由行動者研究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見與咨詢。是協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體。有些課題項目學生也可參與研究。

三.重視資料的積累

(1)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後測的統計資料要收集;

與課題相關的理論、

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研究動態的資料要收集;

自身學習和研究的過程

資料要記錄和收集;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收集資料。

(2)經常撰寫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論文。

(3)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數量的典型教例;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效憑證:學生變化發展的材料;教師教學水平變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過程的大事記。

四.重視利用電腦和網路工具;

五.我的研究過程

(五)結題、總結和推廣

1整理相關資料;撰寫報告或論文;

怎樣撰寫結題報告

①題目:清楚、准確地呈現研究的主要問題;有時可加副標題。

②前言(有時用「問題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說明選題的依據、課題價值與意義;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現狀、問題、趨勢;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理論框架。字數不宜多、表述要具體、清楚。

③方法:對方法進行說明,主要考慮:對課題進行界定;研究目標;研究程序、步驟;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說明(實驗法還需要解釋假說)。

④具體操作:

⑤結果

說明:學生日記、作業、自己觀察記錄、體會感受、家長教師學生反饋等來說明和獲得
結果。

呈現方式:用文字或圖表、數據、案例來分析;用邏輯或統計的方式來呈現結果。

注意事項:結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員獲取的;要定量與定性結合;資料翔實、文字簡明。

⑥討論:

結果是否與目標一致?為什麼一致或不一致?

2.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如下: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課題研究設計假設特徵

(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

(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

(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

(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

3. 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微型校本課題研究的常見科研方法

1.觀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自然發生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和社會論述進行直接、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研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觀察3700名學生,並做好詳細記錄;陳鶴琴用文字和攝影像的方法記錄下808天的孩子兒童心理)

2.調查法

通過現場考察、觀察、調查、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收集資料,從而對現狀作出科學分析,得出規律性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種方法。

3.經驗總結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為對象,對其進行科學的篩選分析、核實、驗證,從而使人們對相關事物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

4.文獻法

對文獻進行查詢、鑒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等。

5.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准,對某類教育現象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揭示其異同,找出教育現象的普遍規律及主要對象的特殊規律,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或具體作法。

6.個案法

把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直接或間接調查了解其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特點,並據此設計和實施相應措施,促進其發展變化,然後把對這些條件、措施與結果之間聯系的認識和結論推廣到一般上去。

7.統計法

通過觀察,調查和實驗,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分析解釋和統計檢驗的原理和方法。

8.行動研究法

由社會情景的參與者,為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社會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某依賴的背景的理解,進行反省式的研究。

4.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5. 如何實施微型課題的研究

你的名詞我比較陌生,但望文生義的理解,核心應該是課題,微型是定語,所以我想,這種定位一定是從實踐到理論可以來回穿梭,而且實踐是繪聲繪色,理論應該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深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效率學習的目的,感覺你是個想把事情做好的老師,很敬佩你!
只是有一個問題比較疑惑,實踐是需要花費精力甚至是自己金錢的一個過程,除非熱愛,一般的熱情都很難做好。但實踐恰恰是理論學習每一步夯實的基礎。

中國人的實踐、實驗精神都很差,你能有如此想法,再次對你表示欽佩。
可能幫不到你,但共鳴一下也好。

6.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觀察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2.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2)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4)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6)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7)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二、調查法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三、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1.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3.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4.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5.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 五、經驗總結法

7. 如何做好微型課題的研究

一、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需要積極開展教育科研。
(一)、提高教育質量需要我們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不只是教育專家的事,而更是一線教師提升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教師需要做好教學科研,因為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第一生產力。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後,由「有學上」發展到「上好學」,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探索改革課堂,改革課堂必然會有大量的困惑出現,做好微型課題研究非常必要。
(二)、持續推動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從2000年開始,我們國家以行政推進的方式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了新課程改革;從2007年開始,新課程改革又深入到高中階段。新課程改革不斷向深層次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教育人才,教育科研越來越顯現出它的巨大生命力。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需要我們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國家有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工程。
我們教師應該從教書匠向教研型轉變。
(四)改革教師職稱評聘需要我們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五)、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榜樣示範激勵我們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二、微型課題研究是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們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是:一是研究課題大而空;二是重申報輕研究;三是研究方法簡單移植;四是研究過程不扎實;五是研究報告撰寫不規范;六是網路下載,抄襲較嚴重;七是研究成果重理論輕應用,理論與實踐脫節;八是成果不高,低水平重復成果多;九是課題研究成果轉化不夠。
1有的研究課題大而空,一些學校承擔的課題是專家的子課題,學校做是為了給學校裝點門面;2有的重申報,開頭轟,中間空,結尾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普遍;咱省從2001年以來承擔的國家課題200多項,真正結題的非常少,一些單位功利化色彩濃重,申報課題是為了配套經費;3研究方法有文獻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我們一些申報教師是糊塗的,列舉了許多方法名稱,是簡單移植;4研究過程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過程,就是空的;5有的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不規范,許多教師對「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的區別不理解,教學設計是預設的,教學實錄是生成的,有的把教學設計寫成了課堂實錄;6網路下載很嚴重,要層層網搜,一些老師的課題申報是網上下載或網上拼湊,是兩三個下載的拼湊;7重理論,輕實踐,我們的成果要來自實踐,又要指導實踐,運用於實踐;8成果質量不高,低水平重復的比較多,我們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我們的教育大省極不相符;9不重視轉化,比如「快樂教學」,是我省的成果,結果沒有推開來,讓外省拿去了。
(一)、什麼是微型課題?
「微型課題」是以教師個人為研究主體(誰研究)、以教師個人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是什麼),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為什麼)的課題。
微型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研究活動。
(二)、微型課題的主要特點
------ 聚焦個體。同伴互助也可,但主要是個體。
------ 著眼微觀。題目要小。
------ 注重實踐。實踐中產生課題,邊研究邊實踐。
------ 過程靈活。教師的自主行為,個體,自由,不受其它一些因素干擾。
------ 周期較短。一般實驗有三年、兩年、一年,周期短的可能是幾個星期。
------ 傾向平民。微型課題是草根課題。它不限制參與人員身份或職稱資格。
------ 成果多樣。不一定是專著、報告。可以是多樣化的,譬如教育故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課堂實錄、資料匯編、習題糾錯等等。
------ 價值較高。可以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三、微型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問題是我們的研究之源。問題在哪裡去找?答案是教學領域。問題的尋找點在於課堂,在於學科教學的各個層面。
1、研究學科的課標 義務階段和非義務階段
2、研究學科的課程 內容、目標、方法、體系等
3、研究學生 怎樣使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譬如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興趣的培養,學生課前做不好准備怎麼辦,學生看到題就做不加思考怎麼辦,看不清題干就做怎麼辦等等。
4、研究學科教材與教學內容 先做到敎教材,再做到用教材教
5、研究學科備課與教學設計 現在的網路教學是否符合你的學生實際
6、研究學科教學模式 敎無定法,貴在得法
7、研究學科課堂教學 提升質量,關鍵在於課堂,自主高效、有效
8、研究學科教師及教師自身專業發展
9、研究學科作業布置 減負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怎樣布置才是有效
10、研究學科校本課程、選修課的開放 從學科實際、從學生實際出發
11、研究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12、研究學科考試問題 考試的效率和功能
13、研究學科教學評價問題 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法指導
14、研究學科教學管理問題
15、研究學科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問題
四、微型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確定微型課題。一看是否有價值,二看是否有創新,三看是否具體明確,四看是否可行。
第二步,課堂的申報和立項。今年這次申報,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個高潮。
第三步,制定研究方案。方案即研究計劃: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的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預期研究成果、保障措施等。
第四步 ,收集資料。要通過網上了解查詢你研究的課題別人研究的情況,即了解動態。
第五步,開展調查。
------ 要安排專門時間。
------ 要確定調查的方式。譬如訪談、問卷、座談、實地考察等等。
------ 要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與任務,設計調查問卷與訪談提綱。
------ 要重視對調研數據的分析、處理。從課題研究的實際出發,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事實要准確,數據要真實)
第六步,整理、分析資料、數據。(去偽存真)
第七步,實踐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方案或對策。
第八步,通過對資料、數據的整理、分析以及教學實踐中的探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策略、措施、方案或對策。
第九步,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呈現方式多樣,可以是科研論文,也可以是教學案例、教學實錄、研究資料、調查報告······等等。
注意「教學案例」和「教學設計」的區別:教學案例是教學的結果,教學設計是敎學的預期。
第十步,申請結題。
第十一步,總結反思。

8. 如何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核心應該是課題,微型是定語,所以我想,這種定位一定是從實踐到理論可以來回穿梭,而且實踐是繪聲繪色,理論應該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深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效率學習的目的,感覺你是個想把事情做好的老師,很敬佩你!
只是有一個問題比較疑惑,實踐是需要花費精力甚至是自己金錢的一個過程,除非熱愛,一般的熱情都很難做好。但實踐恰恰是理論學習每一步夯實的基礎。

9.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來看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實驗法等等,對於這些方法來說有不同的措施技巧,在進行課題研究時一定要對自己研究的方面了解清楚,然後看看哪種方法適合自己再進行課題研究實施,對於課題研究中的細節問題大家不妨來職稱驛站網看看。

10. 如何做微型課題

如何做微型課題
一、什麼是微型課題研究?

1.微型課題的「微」

①切口小;

②耗費少(人員少);

③效果好。

2.倡導的「三同」理念(為降低科研的門檻)

「三同」有兩種表述:一是「問題即課題,教研即科研,效果即成果」 的理念; 另一種是「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3.是一種不拘一格的自發研究行為

4.微型課題研究優勢在哪裡

二、如何做微型課題研究?(基本步驟)

1.選擇研究問題

案例:「分組合本」作文訓練實踐研究,

結論:我們自身參與的教育教學實踐很豐富,可以從成功的教育經驗中選題;可以從遇到困難問題中選題;可以從有爭議的問題中選題;可以從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中選題。

這里介紹一個選題技巧:尋找未開墾的「處女地」

案例:「重點中學建立教科室的實踐研究」

結論:善於發現新問題是選題的基礎。到人們沒有涉足的地方去開墾「處女地」,這樣的選題,有可能成「拓荒之作」。如果你提出了新見解,寫人所未寫,言人所未言,就可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2.擬好研究課題

擬題要注意的兩點:一是形式上常會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為特徵,一般不用疑問句式,也不用敘事文章的標題;二是內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圍、研究途徑、研究結果、研究狀態等,或其中部分內容。

掌握微型課題標題的基本結構:

研究范圍+研究主題+研究結果(或狀態)+研究

結論:短語中心語的限制越多,課題切口或角度就會越小。

3.設計研究方案

包括:問題的產生,課題的界定,研究的現狀,研究的思路,預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實施行動研究

案例: 「初中生英語預習低效改進策略的研究」,

提出具體的改進策略,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那麼,要提高初中生英語預習效率,可以採取哪些方法、措施和策略(這里需要實踐,需要歸納):

講究科學的研究方法 (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

5.提煉研究成果

明確成果提煉的意義:

如何歸納?說到底是:解決了什麼問題,採取了什麼措施,取得了什麼效果。

6.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課題成果的集中體現,要認真寫好微型課題的研究報告。 一個結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

案例分析:泰州市大浦小學《把美好的世界獻給孩子——構建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報告,除了陳述了實踐成果外,對理論成果也做了很好的概述。他們不僅概述了「智慧課堂」立體化的基本特徵,而且就部分學科「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做了說明。該校數學學科「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概括為四個教學步驟。《中國教育報》對這一模式做了介紹。

小結:

1. 搞微型課題研究,就是要引領教師進入一種研究的狀態,養成一種研究、思考的習慣。

2. 教師要搞好微型課題研究,必須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

3.要捍衛教師的職業尊嚴,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閱讀全文

與微型課題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決手機老卡頓的方法 瀏覽:219
企業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464
lol插眼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4
貴州省2021年公需科目電腦快速學習方法 瀏覽:125
一般的電路連接方法 瀏覽:323
冬天割中蜂最佳方法 瀏覽:71
熱水器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601
手工製作方法大全書簽圖片 瀏覽:441
初中函數的概念教學方法 瀏覽:864
治療動脈硬化方法 瀏覽:538
運動性疲勞的常用方法是 瀏覽:68
高中政治必修四學習技巧與方法 瀏覽:33
簡單自製蘆薈膠方法 瀏覽:722
急行跳遠成績的測量方法 瀏覽:426
手工快速毛巾裝袋方法 瀏覽:574
中葯紫砂壺的鑒別方法 瀏覽:680
家用康寶消毒櫃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498
感應自動門鋼梁安裝方法 瀏覽:101
單獨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852
強制傳喚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