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葯效物質基礎研究方法創新點

葯效物質基礎研究方法創新點

發布時間:2022-12-31 17:24:21

Ⅰ 葯效學的研究方法

葯效學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講可分綜合和分析法。所謂綜合法是指在整體動物身上進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綜合參與下考察葯物作用,根據實驗動物情況不同,可分為正常動物法和實驗治療法。醫學教|育網整理所謂分析方法是採用離體臟器,例如離體腸管、離體心臟、血管、子宮及離體神經肌肉制備等,單一地考察葯物對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還包括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Ⅱ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的主要學術成就、創新點

1、以西部特色植物天然活性成份多元烯酸、氨基膦酸等為先導,進行了抗煙草花葉病毒新農葯創制工作。自主創制出一個高效抗病毒劑-病毒星,室內抗煙草花葉病毒毒力測定和在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河南五地進行農葯登記田間葯效兩年試驗的結果表明:10%毒氟磷乳油和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的葯效明顯高於對照葯劑植病靈、病毒A和寧南黴素,毒理學試驗結果表明:毒氟磷屬於低毒化合物,無刺激性,三項致突變試驗皆為陰性。對魚、鳥、蜜蜂、家蠶生態環境安全的特點。已經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02526、ZL 05100030417),獲得國家農業部新農葯登記,成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結構全新的抗TMV農葯新品種,相關技術轉讓給國內農葯生產骨幹企業,為我國農葯工業的發展增添力量。為進一步優化抗花葉病毒高活性先導物,探索作用靶標奠定了基礎。
2、以天然產物為先導的結構, 在其結構中引入氟和雜環、α-氨基膦酸酯類、2-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等,進行了綠色農葯創制,以首次在國際上報道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抗TMV活性和抗癌活性,進行多種微波和超聲輻射合成綠色新方法研究,為進一步設計新型抑菌劑分子奠定了基礎。
3、研究開發出了防治水稻、棉花、蔬菜、水果和煙草等作物主要土傳病害新型環保系列殺菌劑; 首次研發出溶劑法閉環合成惡霉靈原粉新工藝,在合成方法、工藝條件、分析方法、質量控制、廣枯靈新制劑開發上集成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了年產100噸惡霉靈原粉和1000噸廣枯靈制劑工業生產裝置;惡霉靈原粉收率比國內外同類產品提高10%以上;首次研製出兩種新型催化劑分別合成中間體和甲基立枯磷,提高了反應效率,減少了副產物生成;省去了老工藝中原有的分離、中和、萃取三個工序,大幅縮短了工藝流程和生產周期;國內首家實現95%甲基立枯磷原粉和制劑的工業化生產;開發出高純度甲基立枯磷原粉,國內首次和獨家獲得農業部農葯登記, 發展成為國內防治土傳病害的主導葯劑,推動了我國高毒高殘留土傳病害防治葯劑老品種的更新換代,促進了我國農葯工業的進步和植保事業的發展。
4、喀斯特山地特色植物生產生物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圍繞我國的能源戰略,根據貴州省資源狀況和貴州省省情,開展喀斯特山地特色植物樹種小油桐生產生物柴油及綜合利用研究。主要階段性成果包括:
(1)小油桐資源調查和優質種源篩選
進行了小油桐在我國西南地區資源狀況調查,確定了小油桐自然分布地區、適宜種植地區,尤其是進行了小油桐造林的立地選擇。確定了索氏提取法為種子油提取實驗室優惠方法,並將之作為評價小油桐種子含油量標准方法;確定了熱榨法為工業化生產中種子油提取方法,並優化了提油工藝條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的小油桐種子進行了含油量分析比較,並對各地區種子油中脂肪酸組成進行了研究;結合種子產量、含油量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評價,確定小油桐優質種源產地。
(2)小油桐種子油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
先後研究了液相法和固相催化法生物柴油生產工藝,完成了高效、高活性固體催化劑的研製工作,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固相催化法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採用固體催化劑轉化率達到99%,甲酯收率大於95%,在整個酯交換反應過程中(包括後處理)沒有三廢產生,是一個清潔生產工藝;建成300噸/年中試生產線,完成中試試驗,取得較好效果。進行了小油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氣相色譜分析方法。生產出生物柴油樣品約100噸,樣品各項指標均優於國產零號柴油,排放達到歐Ⅳ標准。貴州中水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採用本團隊研發固相催化新工藝的成果,建成投產1萬噸小油桐生物柴油生產線,實現了產業化。
(3)對生物柴油產品進行理化指標測試和性能評價
將生物柴油樣品送到廣東省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生物柴油產品的理化指標測試。與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殼牌、博世等四家公司合作,向德方提供生物柴油樣品120公斤,開展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標和綜合性能評價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理化指標符合歐洲現行生物柴油EN14214標准。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定國家專業實驗室進行柴油機動力性、經濟性、全負荷煙度、排氣污染綜合排放實驗(CO、HC、NOX和微粒),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在動力和經濟性方面與0#柴油相當,排放性能顯著由於0#柴油。重慶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進行汽車整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與0#柴油相當。
(4)小油桐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對小油桐種子提油後的殘渣(提取原油後的油餅)、小油桐葉、莖、皮、根等各部位進行了活性成份的提取、分離、純化和結構鑒定和抗癌活性篩選,從中篩選出天然活性成份GU170,在5 µM濃度下,對前列腺癌PC3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達到81.1%。此外二萜類化合物05281在10 µM濃度下對PC3的增殖抑制率達82.8%,對乳腺癌細胞BCap-37的增殖抑制率達79.7%,對人胃癌細胞BGC823的增殖抑制率達75%。對這些活性成分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有可能研製出新的抗腫瘤葯物。
在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中,專家組一致認為上述工作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Ⅲ 主要研究成果及創新點

本書緊抓學科前沿及我國東部中生代盆地群研究熱點,以黑龍江東部中生代雞西盆地的研究為切入點,取得了以下成果:

(1)通過利用最新所獲古生物、磁性地層年代新資料,以及煤田地質、露頭、測井、岩心等資料,運用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線與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線對比、基準面旋迴對比等技術手段,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地層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構造層序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研究,建立了盆地尺度的層序地層等時對比格架。將雞西群時代確定為早白堊世(凡蘭吟—阿爾布期);滴道組形成時間為130.9~128.3Ma之間,相當於凡蘭吟早中期;城子河組形成時間為125.1~116Ma,相當於凡蘭吟早期—巴列姆早期;穆棱組形成時間為116~106.9Ma,相當於巴列姆中期—阿爾布早期;東山組形成時間為106.9~101.7Ma,相當於阿爾布早中期。植物化石以R-O植物群組合為特徵,由下至上表現為由早期組合向晚期組合演化特點。除東山組外,均發育溝鞭藻化石組合,表現為由下至上非典型海相或淡水相-海相特點。城子河組孢粉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優勢,穆棱組孢粉組合中蕨類植物占絕對優勢。

(2)根據區域性斷裂構造及盆地內各級構造界面、組內大的岩相轉換界面,對盆地劃分了1個Ⅰ級層序,代表整個盆地充填序列;2個Ⅱ級層序,即早期斷陷沉積的雞西群Ⅱ1和晚期坳陷沉積的樺山群Ⅱ2;在盆地Ⅱ1層序內劃分6個Ⅲ三級構造層序,分別對應滴道組Ⅱ1、城子河組下部含煤岩系Ⅱ2和上部含煤岩系Ⅱ3、穆棱組下部含煤岩系Ⅱ4和中上部含煤岩系Ⅱ5及穆棱組頂部和東山組Ⅱ6。各級層序分別由相應級別的不整合面及整合面限定,各級別不整合面及整合面由不同級別的構造運動所形成。

(3)在大量研究露頭、剖面、岩心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理論,考慮到構造運動、沉積物供應、氣候和湖平面變化等,對雞西群進行了長期、中期、短期基準面旋迴劃分,進而對雞西征群進行了高解析度層序的劃分:

1)根據重要的構造不整合面、岩性突變面、最大洪泛面(大型的侵蝕-沖刷界面)等,將雞西群劃分6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滴道組代表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據城子河組內部發育的1個大型侵蝕—沖刷界面將城子河組分割成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據穆棱組內部發育的2個大型侵蝕—沖刷界面將穆棱組分成3個長期基準面旋迴。

2)根據區域可對比性的主要沖刷面、洪泛面及煤層等,劃分出16個中期基準面旋迴,共識別出125個短期基準面旋迴。滴道組內分為2個中期基準面旋迴,識別出了14個短期基準面旋迴。城子河組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內劃分出3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內劃分出4個中期基準面旋迴,整個城子河組識別出了51個短期基準面旋迴。穆棱組內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可分成4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可劃分2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3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由1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組成,整個穆棱組內共識別出60個短期基準面旋迴。

3)短期基準面旋迴是劃分高解析度層序地層的成因地層單元和層序分析的基礎,通過岩心、露頭剖面等的研究,短期基準面旋迴結構類型包括3類,即非對稱型短期基準面旋迴和對稱型短期基準面旋迴。長期基準面旋迴和中期基準面旋迴在全盆地具可對比性,而短期基準面旋迴在全盆地不具可對比性,不同區域劃分的短期基準面旋迴的數量和特徵各不相同。

4)以野外露頭剖面、單井沉積相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的精細分析作為劃分各級別基準面旋迴層序的依據,選擇長期旋迴層序的二分時間單元分界線為等時地層對比的優選位置,以最具等時對比意義的中期旋迴層序為等時地層對比單元,在對雞西群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劃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等時對比,並建立了等時層序地層格架。

(4)雞西群底界和頂界為區域等時性構造界面,頂、底界面限定的雞西盆地二級構造層序在橫向上表現為弧形透鏡狀,內部次級層序也具形態的相似性。二級構造層序內部發育一個平行不整合面和一個相當於整合的最大湖泛面,此兩個界面在盆地內分別具有等時性,將該二級層序分割成代表高水位體系域、湖侵體系域和低水位體系域的上、中、下三部分。滴道組為加積—退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Ⅱ級層序的低水位體系域,主要分布於盆地底部;城子河組為退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Ⅱ級層序的湖侵體系域,覆蓋了整個盆地;穆棱組、東山組為進積—加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二級層序高水位體系域,沉積范圍變小,晚期東山組火山沉積岩分布較零星,橫向變化較大。由此,建立了雞西盆地的構造層序構架。

(5)根據野外實測剖面、露頭、鑽孔等資料,以層序地層學和現代沉積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多學科結合,包括對沉積構造、岩礦特徵及岩石地球化學、岩相特徵、生物化石及粒度分析、沉積序列標志等的綜合分析,對雞西群進行了沉積相和沉積體系的識別和劃分。將雞西群沉積劃分為沖積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積沉積體系,詳細討論了各種相、亞相的特徵信其空間展布,以及各種相在層序地層序列中的位置和控制機制。研究了層序地層格架內沉積體系和沉積相的聚煤作用。沖積扇形成於強氧化環境中,缺乏化石,層理不發育,其形成主要受盆地邊界斷裂的活動方式及強度控制,分布局限,形成的沉積厚度較大,因沉積沖刷作用強,不發育煤層。河流沉積體系是雞西盆地中主要沉積類型之一,雞西群各組均有河流沉積體系,可劃分為辮狀河相和曲流河相,辮狀河沉積形式以垂向加積為主,層理發育,沉積層序表現為向上變細單元結構型,各組底部的厚層砂體,都屬於辮狀河沉積,基本不發育煤層;曲流河相層理發育,沉積層序表現為向上變細二元結構型,各組下部多發育有曲流河相厚層砂體,常見有不穩定煤層。雞西盆地湖泊沉積作用十分活躍,是發生沉積作用的重要場所,根據沉積岩形成時水深、層厚、分布范圍及沉積相標志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濱湖和淺湖沉積兩個亞相,濱湖沉積水動力較強,基本不發育工業煤層,局部濱湖沼澤地帶見有不穩定薄煤層;淺湖沉積水體能量及水動力條件較弱,植物化石、陸相和海相動物化石極其發育,淺湖沉積晚期泥炭沼澤發育,形成多層大面積可對比的工業煤層。雞西盆地中三角洲沉積體系在時間上往往出現在湖泊沉積體系演化的晚期,發育煤線,局部煤層厚度較大,但穩定性較差。

(6)通過對不同旋迴沉積體系的對比研究,展示了雞西盆地沉積環境、充填和演化的歷程。總體看,雞西盆地在長期基準面旋迴早期,沉積物堆積速率快,往往發育沖積扇或辮狀河沉積,但分布范圍局限;在長期基準面旋迴中期,隨著構造活動進入相對穩定期,發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積。

(7)通過對雞西群岩石化學及地球化學的研究,總體反映了活動陸緣復雜源區特點,同時也有被動大陸邊緣特徵,構造背景的雙重性說明雞西盆地的形成是在濱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擠壓構造背景下的走滑拉分過程中的伸展構造背景。太平洋板塊的俯沖,誘發先前加厚的岩石圈拆沉減薄伸展構造機制是中生代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在這個大前提下,雞西盆地是敦密斷裂在早白堊世走滑剪切拉分作用形成的陸內裂谷盆地,具下斷上坳雙層結構。斷裂的間歇性活動,控制了不同層序的生長和發育,Ⅱ1層序(雞西群)代表了雞西盆地斷陷期經歷由早期斷裂剪切拉分、走滑拉分和晚期走滑伸展、走滑剪切的一個完整的盆地構造沉積旋迴;之後的構造反轉作用,在斷陷盆地基礎上形成坳陷盆地,形成了Ⅱ2層序(樺山群)。

(8)區域性展布的厚煤層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構造背景、沉積環境和物質基礎。通過構造層序構架和高精度層序地層格架的建立,研究了煤層分布演化規律。雞西盆地煤層主要發育在城子河組的中下部和穆棱組的中下部,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地帶,在走向上向兩側逐漸變薄,數量減少到尖滅,並由盆緣向盆內減少。在垂向上,城子河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上升半旋迴的中上部和下降半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的上升半旋迴以及穆棱組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的上升半旋迴的上部和下降半旋迴均有較好的聚煤條件,工業煤層發育。煤層總體分布於長周期基準面旋迴(長期、中期)上升半旋迴的中上部—下降半旋迴的中下部,在長期基準面旋迴中聚煤作用較好的半旋迴內,中期基準面旋迴和短期基準面旋迴的聚煤作用也相應較好。從沉積環境與沉積體系看,與聚煤作用關系密切的環境為三角洲、濱淺湖平原,工業煤層主要形成於湖侵體系域的中期-晚期和高位體系域早-中期,靠近湖泛面附近。

本書的主要創新點:

(1)通過將構造層序格架、年代層序格架與沉積體系、沉積相分析有機結合的綜合分析法,首次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地層進行了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共劃分出6個長期基準面旋迴、16個中期基準面旋迴和125個短期基準面旋迴。

(2)在高精度層序地層格架建立和詳細的沉積體系與沉積相分析的基礎上,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不同級次的基準面旋迴層序及其沉積體系和沉積相的聚煤作用和煤層分布演化規律進行了詳細研究,對提高煤層預測精度,擴大煤炭資源遠景具有重要意義。

Ⅳ 葯效學的新葯基礎葯效學研究

(一)觀察新葯的特定葯理作用所謂特定葯理作用是指新葯的主要治療作用。包括:1.體外研究如新葯對離體離器官的作用;在試管內研究新葯對致病微生物的作用;骯腫瘤葯物體外篩選等。共同特點是方法簡便,敏感性高,比體內法用葯量少,結果判斷更直接,不需消耗大量動物。

Ⅳ 中葯學專業的研究領域

(1).中葯與復方的作用機理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務是利用現代實驗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對中葯及復方的療效進行科學的觀察和驗證,闡明其作用機理,為研製新葯和中葯現代化、國際化打下基礎。
(2).中葯及復方葯效的物質基礎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務是以川產道地中草葯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先效應、後物質的中葯化學研究方法,闡明中葯作用的物質基礎,採用HPLC、HSCC等現代色譜技術分離中葯成分,並以UV、IR、NMR和MS等先進技術鑒定其結構,建立以有效成分為指標的定性、定量檢測、控制方法。
(3).道地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中葯生產過程中對其生產源頭進行質量控制的理論、方法、規范等。
(4).中葯新葯開發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務是以中葯GAP、GMP、GLP、GCP、GSP的綜合研究為主要手段,依託我國豐富的中葯資源、中葯方劑、臨床中葯,系統地研究中葯的有效葯用成分及其葯理、葯效、毒理、制劑、工藝、質量標准,為現代化制葯企業研製開發安全、穩定、優質、高效及質量可控的中葯新葯。

Ⅵ 中葯和中葯現代化的內涵、現狀和發展

中葯和中葯現代化的內涵、現狀和發展

(張守元 山西太原 山西醫科大學)

摘要:中葯現代化就是將中國傳統醫葯的優勢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 繼承傳統,走出傳統,走向現代。我國的中葯現代化雖然發展的比較快,優勢比較明顯,但同時存在很多問題,如中葯新葯病證選擇存在的問題,中葯新葯處方來源存在的問題, 中葯小復方精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中葯新葯臨床試驗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當今中葯現代化基本可以凝練為以下四個方向:現代中葯的開發,傳統中葯的開發,經典名方二次開發,老中醫的驗方開發。
關鍵詞:中葯;中葯現代化 ;現狀;方向

引 言
中醫葯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長期斗爭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其有效的實踐和豐富的知識中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內涵,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繼承發揚中醫葯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醫葯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中葯現代化是指在繼承發揚中醫葯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葯現代化和國際化,以滿足時代發展和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中葯現代化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國家,造福人類,繼往開來的偉大事業,對中葯產業發展有著的巨大推動力。
1.中葯現代化的含義
中葯現代化長期以來是中醫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數十年來,無數專家、學者孜孜以求探索著中葯的現代化之路。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中葯現代化發展綱要》,更加掀起了中醫葯學者致力於中醫葯現代化的熱情。
然而何為中葯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觀點。不少人認為中葯現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進入世界主流醫葯市場,與國際接軌。甚至於認為,中葯現代化就是要開發結構清楚、葯理葯效明確的I類中葯。這在近年已形成了些「共識」,因而國家有關政策提出「中葯現代化就是要研究開發象青蒿素這樣的I類新中葯」,「十五期問重點支持三、五個結構清楚、葯理葯效明確的I類中葯創新葯物的臨床研究」等。另有一些人認為,在這樣的觀點指導下,中葯將逐漸演變成脫離中醫葯理論指導的「現代天然葯物」。如果這就是中葯的現代化,那在今後的發展中究竟需不需要中醫?這實在是中醫葯存亡的大事!這實際上是中葯西化,使中醫葯的發展走人誤區,正在把中醫葯逼進死胡同。
所謂中葯,是指納人中醫葯理論體系、能夠按中醫理論使用的葯品。我們認為,中葯現代化就是把當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設備融人中葯研究、生產、應用,從而發展完善中醫葯的一個過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葯西化為「西葯」。中葯配方顆粒是在中醫葯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現代技術與設備,將傳統飲片的劑型進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飲片的性味與功效為前提,既保留了傳統中葯飲片的精華,又對之作了進一步的發展與補充,充分體現了「繼承不泥古,發展不離宗」的學術思想,適應了當今社會發展與醫療發展的需求。雖然現在仍有不少反對的意見,阻力還很大,但我們堅信中葯配方顆粒的出現為中葯的現代化帶來了曙光,應該成為中葯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醫葯學與西醫葯學各為兩大醫療保健體系。兩者理論與實踐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為證偽的標准,更不能拿西醫葯當作中醫葯的歷史評判標准。我們希望改變長期以來對中醫葯的政策歧視,從政策、經費投入等諸多方面真正讓中醫葯與西醫葯同步。為使中葯更好地走向國際化,在中葯質量標准與規范上,我們必須制定適合於中葯,而又明確區別於西葯的標准。積極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葯特點,又能為國際普遍認可的「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中葯質量標准體系和評價體系。
中葯現代化與現代中葯科技產業化,不僅是一場傳統中葯的新技術革命,更是一次現代中葯的新文化運動。中葯的現代化必須在遵循中醫葯傳統理論精髓和繼承中醫葯臨床實踐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一切人類生命科學發展的成果和現代高科技手段,多學科融合、多技術結合,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中醫葯理論體系,為中葯研究開發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在促進傳統中醫葯技術進步與科技創新的同時,突出體現其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獨特文化內涵。[[1] 焦廣明 .中葯現代化的含義探析[J].2008,3(6): 342.][1]
2.中葯現代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
我國的中葯現代化雖然發展的比較快,優勢比較明顯,但同時存在很多問題,現總結如下。
2.1 中葯新葯病證選擇存在的問題
適應病證的選擇是中葯新葯研製決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葯新葯病證選擇存在的問題主要是:① 西醫疾病辯證規范前後結果的差異性:② 相關西醫疾病辯證規范的關系問題:③ 西醫疾病辯證規范依據的症狀體征存在的問題。無論早期圍繞中醫疾病所做的辯證規范,還是近年來基於西醫疾病建立的辯證標准,客觀上均存在嚴重的邏輯和科學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嚴重沖擊了中醫辯證論治體系,而且制約了中葯干預的療效。[3]
2.2 中葯新葯處方來源存在的問題
處方從哪裡來,一直是中葯新葯研製早期涉及的受持方人知識結構和學術背景制約的重要學術問題。中葯新葯處方的來源主要有4種:① 臨床經驗方:② 基於中醫葯理論、通過實驗確認的科研方;③ 在中成葯基礎上的二次開發;④ 依據有效成分、組分的生物活性組成的處方。中葯新葯開發研究的基本現狀是:中葯單體或組分類新葯研究雖然葯昧少,制備工藝和劑型的科技含量較高,但適應病證選擇比較困難,也不夠准確,療效並不理想,且整個研究過程基本脫離了中醫葯理論的指導:而中葯6類新葯研究雖然大體堅持了中醫葯理論指導,但普遍存在處方大而雜、選葯不精的問題,因而制備工藝和劑型的選擇難以採用先進技術,質量標準的建立也比較困難,服葯量通常較大,整個研製過程的科技含量較低。目前學術界旨在中醫葯理論指導下不斷推出高效、速效、長效中葯新品種的努力正面臨兩難的選擇。面對處方來源的4種渠道 人們似乎別無選擇,可供選擇的新葯處方主要來源為① 古代方劑資料庫管理系統研究;② 古代方劑數字化、智能化知識挖掘系統研究。而少數有識之士已開始探索新的處方來源方式。
2.3 中葯小復方精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中葯小復方體現了中醫葯特色的選葯組方方法,在初步選定後,後續的篩選評價包括制備工藝考查、劑量配比優選、方劑結構優化等。在這些環節中,制備工藝的選擇尤為重要,現已成為影響中葯療效充分發揮、制約中葯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問題。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中葯劑量配比的比較研究,出現了不同的劑量配比設計方法,這是學術進步的具體體現。中葯小復方最佳葯物劑量配比的比較研究,亟待解決的是方法學問題。
2.4 中葯新葯臨床試驗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中葯對照葯的選擇一般應堅持四項原則。一是法定中葯品種;二是功能主治相同品種:三是給葯途徑相同;四是擇優遴選。對於中葯新葯療效評價指標的選擇,有以下七方面認識問題首先需要澄清。① 中醫療效評價指標和方法研究與辯證規范研究的關系:② 中、西醫療效評價指標和兩者之間的關系;③ 把中醫的證作為所有疾病療效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問題;④ 證的診斷指標與證的療效判斷指標之問的關系;⑤ 證與量表在療效評價方面的關系:⑥ 證作為療效評價指標客觀存在的問題:⑦ 建立中醫療效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與提高中醫葯療效的關系。由於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方式不同,研究的思路方法不同,選擇的切入點不同,至今未能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針對提高中葯療效的某一環節單獨調整研究思路,無助於全面解決問題,而要進行整體調整,必須理清各個環節的啟承關系和因果關系。孤立地討論中葯現代化問題,將其與中醫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割裂開來,不可能找到科學合理的一攬子解決辦法。中葯現代化需要一系列研究思路、方法和技術的創新,盡快理清研究思路,建立相關的方法學創新平台是比較理性的選擇。[[4]
3.實現中葯現代化的戰略措施
3.1 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1)加強多學科交叉配合,深入進行中葯葯效物質基礎、作用機理、方劑配伍規律等研究,積極開展中葯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研究。
(2)重視中醫葯基礎理論的研究與創新,特別是與中葯現代化發展密切相關的理論研究,如證候理論、組方理論、葯性理論,探索其科學內涵,為中葯現代化提供發展源泉。
3.2 中葯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1)開展中葯資源普查,建立野生資源瀕危預警機制;保護中葯種質和遺傳資源,加強優選優育和中葯種源研究,防止品種退化,解決品種源頭混亂的問題。
(2)建立中葯資料庫和種質資源庫,收集中葯品種、產地、葯效等相關數據,保存中葯材種質資源。
(3)加強中葯材野生變家種家養研究,加強中葯材栽培技術研究,實現中葯材規范化種植和產業化生產;加強植保技術研究,發展綠色葯材。
(4)加強中葯材新品種培育,開展珍稀瀕危中葯資源的替代品研究,確保中葯可持續發展。
3.3 加快構建中葯農業技術體系
開展中葯材規范化生產技術、綠色無公害技術、中葯材質量系統評價、珍稀瀕危品種保護、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進行中葯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建立中葯材種質庫、基因庫、化學樣品庫等。按照中葯材生產的特點,借鑒現代農業和生物技術,完善中葯材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技術,使中葯農業向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3.4 加強中葯工業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
開展中葯飲片傳統炮製經驗繼承及炮製工藝與設備現代化研究;中葯提取、分離、濃縮、乾燥、制劑、輔料生產技術集成創新的研究;借鑒現代製造技術、信息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加強符合中成葯生產特點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開發,提高中葯製造業的現代化水平。
3.5 開展以中葯為基礎的相關產品的研發
重點開展療效確切的傳統中葯的「二次開發」和物質基礎與作用機理相對明確的現代中葯研發,包括用於生育調節和生殖保健產品的開發研究;以中葯為基礎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妝品、食品添加劑和以中醫診療技術為基礎的醫療保健器械、以及中葯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等綠色產品的開發研究。
3.6 構建體現中葯特點的研發技術平台
充分吸納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現代中葯研究開發平台。加強中葯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葯國家工程和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加強中葯研究開發支撐條件平台建設。
3.7 中葯標准規范研究
(1)加強中葯材規范化種植和中葯飲片炮製規范研究,建立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的質量標准及有害物質限量標准。
(2)加強符合中葯特點的科學、量化的中葯質量控制技術研究,提高中成葯、中葯飲片(包括配方顆粒)、中葯新葯等的質量控制水平。以中葯注射劑為重點,逐步擴大指紋圖譜等多種方法在中葯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3.8 中葯產品創新研究
選擇經過長期中醫臨床應用證明療效確切、用葯安全,具有特色的經方、驗方,開發中葯現代制劑產品;改進中葯傳統制劑,提高質量控制水平,發展療效確切、質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葯新產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按照有關國家葯品注冊要求,進行針對性新葯研究開發,實現在發達國家進行葯品注冊,促進我國中葯進入發達國家葯品主流市場。
3.9 優勢產業培育
加強中葯提取、分離、純化等關鍵生產技術的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中葯大品種、大市場、大企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一批產品新穎、技術先進、裝備精良、管理有素、具有開拓精神的中葯核心企業。
3.10 建立中葯信息系統
建立中葯市場信息系統和中葯研究開發信息系統。
3.11 培養復合新型中醫葯人才拓展中醫葯進入國際醫葯市場的渠道
培養多學科結合的學術帶頭人、跨領域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精通中醫葯專業知識的外語人才、熟悉國內外專利及葯品注冊法規的專門人才,逐步在國外建立或合作建立中葯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機構;在主要國家聯合開辦中醫醫院,以醫帶葯;與主要國家聯合辦學,開設中醫葯專業課程;編寫中醫葯外語教材和制訂譯釋規范。
3.12 強化中葯知識產權保護
研究中葯知識產權保護內容,強化中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研究出口中葯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5]
4.中葯現代化的方向
當今中葯現代化基本可以凝練為以下四個方向:
4.1現代中葯的開發。
以西方天然葯物開發模式為主體,結合中葯臨床實踐經驗,加強中葯的物質基礎研究,重視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推行西葯新葯的研究方式和評價方法開發新葯。如:青蒿素的研製。
4.2 傳統中葯的開發。
以中醫葯理論體系為主體,與時俱進,結合社會、自然環境的變化,發展中醫葯理論.完善中醫葯防治體系,優化經方、驗方.創立新方。如王永炎院十「毒損腦絡」理論的創立。
4.3 經典名方二次開發。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管從製造技術、物質基礎研究、葯理葯效研究等各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語,因此,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對經典名方進行二次開發。將在安全性、療效、穩定性上取得質的飛越。如: 白雲山和記黃埔的復方丹參片。
4.4 名老中醫的驗方開發。
隨著鄧鐵濤等名老中醫的年事己高.將其積累多年的臨床經驗和中醫理論進行有效的傳承已經迫在眉睫:隨著第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名中醫(60年代出生)的崛起,他們的驗方開發顯得非常有意義。[[6]
綜上所述,中醫葯現代化不僅僅是自身發展的問題,更是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國際社會和人類健康的需要。為實現中葯現代化、國際化這一目標,我們要走的路很長,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國際間的相互支持與協作,最終達到全人類的資源共享、文化共享。

參考文獻
[1] 焦廣明 .中葯現代化的含義探析[J].2008,3(6): 342.
[2] 蘇 珊 .中葯現代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環球中醫葯,2008,1(5): 61.
[3] 方聖鼎.中葯現代化的思考[J].中草葯,2007,38 (5):641—646.
[4] 梁茂新.中醫葯的科學研究[J].科技導報,2007,25 Q2):73.
[5] 蔡寶昌 .中葯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措施與相關思考[J].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2009,25(5): 334.
[6] 張霄瀟 .中醫葯的定位和中葯現代化方向[J]. 環球中醫葯,2008,1(5):38-39
作者簡介:張守元,男,山東菏澤人,1986年生,山西醫科大學葯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天然葯物化學。
通訊地址:山西醫科大學葯學院 030001
E-mail:[email protected]

Ⅶ 中葯葯理作用研究的具體方法

1 血清葯理學方法學研究
在中葯葯理學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葯理活性實驗和作用機理是在體外進行的,而利用中葯粗提物直接進行體外實驗,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響。中葯血清葯理學研究方法是指給動物經口用葯後一定的時間采血,取含葯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研究方法,該方法由日本學者田代真一提出,95年前後國內即陸續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於1996年資助重點項目:中葯復方體外實驗的方法學研究,在含葯血清葯理作用強度與體內給葯的量效關系研究、給葯方案研究、反應體系中含葯物血清加入量的確定、采血時間的確定及時效關系研究、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對效應的影響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含頭風飲(川芎、天麻為主)葯物血清抗血小板釋放5-HT和阻滯內皮細胞鈣通 道作用為指標的實驗中證實:在一定范圍內,動物給葯量與吸收入血的葯物量及含葯血清的體外葯理效應呈正相關〔1〕;含葯血清的葯物濃度除與給葯劑量有關外,還與給葯方案 (如一日內給葯次數及給葯天數等)直接相關〔2〕;體外實驗體系中含葯血清加入量 的多少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的影響,因而對最佳反應體系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3〕 ;在採用血清葯理學方法進行實驗前,進行時效關系研究,找出給葯後最佳采血時間是十分 必要的〔4〕;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可能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影響,應以使 用新鮮血清或保存時間較短的血清
為宜〔 5〕。鑒於目前多數中葯或復方有效成分尚不明確,成為制約中葯現代研究的瓶頸,近年 進行了中葯血清葯化學與血清葯理學協同研究的嘗試,以揭示產生葯效的物質基礎。提出在 建立血清化學成分指紋圖譜並測定相應含葯血清葯理效應強度後,進行葯物效應成分分析, 如果含葯血清的葯理效應強度與其血清指紋圖譜中某成分指紋峰大小相一致,則說明該成分 與所觀察葯理作用密切相關〔6〕。中葯血清葯理學針對中葯及其復方復雜多樣的化 學成分的特點,結合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手段,將有可能成為 中葯葯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方法體系。
2 單味葯葯理研究
常用單味中葯葯理研究是中葯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仍以對整體動物 葯理效應觀察及對器官、組織、細胞的影響等為主,現代生物技術如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也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研究的葯味相對集中,以補益葯、活血化瘀葯居多,不少常用中葯 的新葯理作用機理被揭示。
研究發現黃芪對自然衰老大鼠腦皮質、海馬、紋狀體3個腦區降低的M膽鹼受體和M1亞型受體密度有顯著的上調作用,並可調節老年大鼠血漿環核苷酸含量〔7〕;衰老大鼠心肌 β受體密度及T3、T4、皮質醇含量均降低,黃芪、人參、枸杞子可 升高之〔8,9〕;對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腦血管加壓素系統異常有改善作用 〔10〕;可以明顯提高腎病綜合征大鼠血漿白蛋白水平,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和尿鈉排泄 〔11〕;對環磷醯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細胞毒活性有顯著增強作用,並可能
通過調控巨噬細胞C1q的分泌功能來增強免疫和抗腫瘤作用〔12,13〕;還發現 黃芪煎劑及含黃芪小鼠血清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及IL-2的產生有促進作用〔14〕。冬蟲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細胞內Ca2+ 的濃度,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內Ca2+超載現象,並明顯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 內脂質過氧化〔15,16〕。紅參在預防高血壓性視網膜動 脈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內皮細胞膜的光整性、細胞器的結構及內皮細胞分泌各種血管舒縮 物質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還有擴張血管、減少外周阻力及調節血壓的作 用〔17〕。生地黃可明顯抑制皮質酮致「陰虛」模型小鼠巨噬細胞Ia抗原 的高水平表達,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免疫抑製作用〔18〕。丹參注射液可明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腦水腫,減少腦皮層及海馬組織丙二醛含量,提高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還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19〕。
3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研究
隨著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進步,中葯葯理學與中葯化學學科結合更為密切, 中葯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的葯理研究日益增多。近年研究涉及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有數十種, 研究較多、較深入的有人參皂甙、雷公藤多甙、三七皂甙、淫羊藿總黃酮、川芎嗪、天花粉 蛋白、牛膝多糖、地黃多糖等。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揭示中葯 治療疾病的機理。研究發現,人參皂甙對輻射引起的細胞膜損傷有防護作用〔20〕 ;人參二醇皂甙對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臟功能具有保護作用〔21〕;人參根總皂甙 具有明顯抗DNA損傷及抗突變效應〔22〕;人參皂甙Rb1對應激性性行為低下有保護 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應激動物血漿皮質酮升高和提高睾酮水平有關〔23〕。雷 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能顯著降低人工晶體表面、虹膜和睫狀體的炎症反應 〔24,25〕;對哮喘豚鼠肺組織的磷脂酶A2有明顯抑製作用 〔26〕。三七總皂甙顯著提高心肌細胞內肌漿網膜鈣泵活性,減少心肌細胞Ca2 +〔27〕,對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28〕。天花粉蛋白能 明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細胞S期DNA合成,通過抑制瘤細胞分裂增殖以及誘導瘤細胞凋亡而 抗腫瘤〔29〕。
4 復方葯理研究
復方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古方和現代經驗方進行多指標的系統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層次揭示方劑的治療原理,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葯和中葯新產品研創。近年來,中葯復方在葯效學、葯代動力學和分子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近年古方的葯理研究有數十首,其中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大承氣湯、 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研究較多。在古方研究中較多地探討了方劑的作用機制,給方劑 的傳統功效描述賦予現代葯理學內容。如桂枝湯可能通過影響興奮胃腸運動的胃泌素、胃動素、P物質以及抑制胃腸運動的生長抑素、 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下丘腦和胃腸道中的含量來調節胃腸運動〔30~33〕;桂枝湯 對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10株病毒致細胞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其含 葯血清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等4株病毒對Hep-2細胞的增殖〔34〕。當歸補血湯 含葯血清隨給葯劑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細胞集落數明顯增多〔35〕。將六味地黃湯 方視為一個整體,以活性評價為導向,從六味地黃湯中定向追蹤分離 ,獲得了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該部位對TH及TC的功能有調節 作用〔36〕。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方劑的作用原理。經驗方的葯理研究 開展得更為廣泛,其研究內容多結合新葯研究的有關要求,著重於葯效及安全性評價,不少 方劑已經或即將開發為新葯。
配伍是中醫用葯的特點和優勢所在,用葯理研究方法觀察方劑配伍與葯理效應變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方劑的配伍規律,仍然是復方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雖然還是以方劑葯味加減 、正交設計等方法為主,但在應用中也有明顯提高,採用一些新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方劑的配伍問題〔37〕。關於復方配伍規律的基礎研究99年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 項目,強調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探討方劑的物質基礎,綜合分析配伍-化學成分變化-葯理效 應三者之間的聯系,闡明配伍內涵,成為新的探索方向。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葯效關 系研究表明,各葯配伍後葯效的變化可能與產生新物質有關〔38〕。以方劑的物質 基礎研究為核心,注重方劑配伍理論與現代葯理交互作用理論結合,物質基礎分析與葯理效 應觀察相結合,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葯、方劑的化學部分以及化學成分三個層次探討方劑的配 伍與物質基礎的變化的關系,在整體動物、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四個水平上 探討方劑的配伍、物質基礎的變化與葯理效應間的聯系,已成為復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9〕。
5 葯代動力學研究
葯代動力學研究機體對葯物的處理規律,對於深入了解葯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葯 ,制定適宜的用葯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中葯葯代動力學尤其是方劑的葯代動力學研究尚 無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採用體內葯物濃度法、葯物累積法(動物急性死亡率法)、葯理效應法、微生物指標法等,但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尚待進一步完善。近年進行了黃 芩 甙、葛根素、苦參鹼、芸香甙、綠原酸、鉤藤鹼、馬錢子鹼、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動物體內的 葯代動力學研究,但單一有效成分的葯代參數顯然還難以反映含有該成分的單味中葯或復方 的葯代動力學過程。1991年黃熙等提出復方效應成分動力學假說,將中葯復方看作是一個整 體的葯物,研究方劑效應成分在體內的命運。認為所謂「復方效應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 形單體,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化學成分(組成); 「效應」既可以是活性效應,也可以是毒性效應〔40〕。有人提出綜合運用中葯有 效成分葯動學-葯效學同步分析統一模型、血清葯理學方法及高效毛細管電泳、二維及三維 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或質質聯用技術等,進行中葯及復方的葯代動力學研究〔4 1〕。

Ⅷ 新葯研究的思路

1.在原葯基礎上改進劑型加強療效 降低不良反應
2.在原葯基礎的化學結構式上衍生 目的還是降低不良反應 增大療效
3.中葯不同葯材配方
4.生物制劑的應用
還有就是把原來的不良反應作為治療作用研發
我知道的就這些了

閱讀全文

與葯效物質基礎研究方法創新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7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9
男士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718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
國標中檢測金葡萄球菌的三種方法 瀏覽:805
文言文劃分停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43
檢測酶活性方法 瀏覽:228
常用心理測驗的應用方法 瀏覽:520
快速取戒指的方法 瀏覽:518
紫甘藍正確服用方法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