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科學實踐中,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學,貫穿於整個臨床研究的過程,從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結果的展示和解釋,直至最後論文的發表,都需要統計學知識的支持。
在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之前,必須辨別清楚研究變數的類型,然後根據研究目的和變數類型選擇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
本期我們將從變數的基本概念、變數的類型、數據類型的轉換等方面進行介紹。下期我們將以非常簡明的方式介紹不同類型變數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敬請關注。
臨床數據的收集以欄位或者變數記錄於資料庫中,此處所提臨床數據類型,實際上說的是變數的類型。變數可根據其特徵進行分類,分類方法也較多,例如從因果關系角度而分為自變數和因變數,按數學特徵而有隨機變數之名。了解變數的基本概念和類別很重要,因為不同類別變數應採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1
基本概念
具體臨床觀察項目與資料庫中的變數名、標注等舉例如表1所示。
表一
註:表1來自劉建平主編的《循證中醫葯臨床研究方法》
2
變數的類型
我們參考相關統計學知識對資料類型的相關知識點進行了整理,根據研究需要將資料分為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兩大類,等級資料作為半定量資料也對此進行了補充說明。資料的具體類型如下圖所示。
2.1 定量資料(quantitative data )又稱為計量資料(measurement data)或數值變數(numerical variable)。為觀測每個單位某個指標的大小而獲得的資料。其變數值是定量的,表現為數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單位。
根據其觀測取值是否連續又可分為連續型或離散型兩類。
2.2 定性資料(qualitative data )又稱計數資料(enumeration data)或無序分類變數,亦稱名義變數(nominal variable)資料,為將觀察單位按照某種屬性或者類別分別計數,分組匯總各組觀察單位數後而得到的資料。其變數值是定性的,表現為互不相容的屬性或類別,如試驗結果的陰性陽性,家族史的有無等,分為兩種情況:
2.3 等級資料:等級資料(ranked data)又稱為半定量資料(Semi-quantitative data),或有序分類變數(Ordinal categorical variable)資料。為將觀察單位按照某種屬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級後分組計數,分類匯總各組觀察單位數後而得到的資料,其變數值具有半定量性質,表現為等級大小或屬性程度。如觀察用某葯治療某病患者的療效,以每名患者為觀察單位,結果可分為治癒、顯效、好轉、無效四級等。
3
數據類型的轉換
在資料分析時,不同類型變數的數據可以根據分析需要進行轉換。通常變數數據轉換採用包含信息量從高到低的方式進行。根據研究需要可以將定量變數轉化為定性變數。但是,由定性變數無法再轉換為原來的定量變數,因此在搜集數據階段應盡可能搜集定量數據,定量數據所包含的信息比定性數據更豐富。
② 護理專業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統計學的知識
護理資料的統計分析可以用到統計學;
護理資料的統計分析是將護理學專業知識與統計學知識相結合,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對所得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用合理的統計指標和方式對所得的結果進行描述和分析,並做出科學的推斷,以幫助人們從大量、隨機、偶然的表面現象中尋找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闡明客觀事物內在聯系的一門科學。正確地使用統計方法,不但能使護理研究更加合理、科學、正確,而且能節省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
③ 護理研究的基本過程
1、研究選題
提出研究問題(research problem),研究問題通常來源於護理實踐或護理文獻,查閱文獻和發現研究問題的過程是相互交叉進行的,通過系統全面的文獻檢索,可以明確相關理論框架,
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已有研究的優勢和不足,為確定選定研究問題的立題依據和研究意義,構建明確的研究目標,制定具體可行的研究方案奠定基礎。
構建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對研究問題提出的預設結果,根據假設確定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觀察指標等。研究假設可以提供研究方向,以指導研究設計,干預性研究(interventional study)和預測性研究(predictive study)均需要提出研究假設。
2、確定研究對象
明確研究對象的屬性,包括研究總體和樣本的特徵,樣本的納入標准和排除標准,樣本量的大小,抽樣的方法等。明確研究場所,詳細描述研究場所的特點。
3、選擇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是研究過程中對研究方法的設想和安排,按照研究性質不同可分為量性研究(quantitative study)和質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y)。
按照設計內容的不同量性研究可分為實驗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類實驗性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和非實驗性研究(non-experimental study)。
4、收集研究資料
資料收集(data collection)是收集研究問題相關信息和測量研究變數的過程。護理研究中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Delphi法。
5、統計分析資料
研究資料可以分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根據研究資料的類型運用醫學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通常採用百分比,均數,標准差,中位數等指標表示,推斷性統計分析根據資料的類型,正態性,方差齊性選擇參數法或非參數法進行統計分析。通常採用統計圖或統計表歸納和呈現研究結果。
6、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研究工作的書面總結,也是科學研究的論證性文章。研究報告的內容包括前言(研究背景和立題依據、文獻回顧、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等部分。撰寫研究報告要求立題新穎,目的明確,技術路線清晰,資料翔實,結果可靠。
7、研究結果推廣應用
研究結果需要發表在公開的期刊上,以推廣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的推廣和應用是循證實踐的開端,通過利用已有的研究結果,指導護理實踐,優化護理流程,作出科學的護理決策。
(3)護理學研究的統計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護理研究是以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實踐活動。由於研究對象個體存在文化、經濟狀況、民族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其生理特點、疾病特點、治療要求不盡相同,患病以後受到社會-生理-心理綜合因素影響,研究對象對護理研究的依從性也不同。
諸多方面干擾因素使護理研究容易出現偏倚和隨機誤差,從而影響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開展護理研究時,首先要進行嚴謹的科研設計。
做研究有哪些科研設計方法,走什麼樣的科研程序,這些都是做科研前需要掌握的。熟知設計方法和程序才能使做出來的科研嚴謹、正確,研究結果也才是可靠、令人信服的。
護理研究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設計方法的不同而進行分類。按照設計內容不同分為實驗性研究、類實驗性研究和非實驗性研究;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分為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按照研究性質不同又可分為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護理研究是以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實踐活動。由於研究對象個體存在文化、經濟狀況、民族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其生理特點、疾病特點、治療要求不盡相同,患病以後受到社會-生理-心理綜合因素影響,研究對象對護理研究的依從性也不同。
諸多方面干擾因素使護理研究容易出現偏倚和隨機誤差,從而影響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開展護理研究時,首先要進行嚴謹的科研設計。
做研究有哪些科研設計方法,走什麼樣的科研程序,這些都是做科研前需要掌握的。熟知設計方法和程序才能使做出來的科研嚴謹、正確,研究結果也才是可靠、令人信服的。
護理研究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設計方法的不同而進行分類。按照設計內容不同分為實驗性研究、類實驗性研究和非實驗性研究;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分為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按照研究性質不同又可分為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④ 護理研究中常用的對照類型有哪些
導語
還記得昨天講的Herbst做的關於年輕婦女的陰道腺癌的病因學研究嗎?(點擊藍字查看)我們先回憶一下:首先他是選擇一組病例,然後來選擇一組對照,之後讓病例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回憶他們既往的暴露史,通過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暴露差異來推論暴露和疾病之間的關聯。總結一下這個過程:首先確定疾病狀態→回憶既往的暴露史,因此是一個由「果」及「因」的這樣一個回顧性的研究。 這就是病例對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如何做病例對照研究的過程或者步驟:
1、確定病例
在病例的確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入選標准和排除標准。入選標準的確立包括兩點:①這個本身這個疾病的一個診斷標准;②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來說,它的入選標准又是什麼?(這個時候就要保證這跟所有的入選的病例都要有暴露的可能性。)
怎麼理解這個問題?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研究口服避孕葯與心肌梗死的關系,我們要採用這樣一個病例對照研究。這個時候我們在確定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的時候,我們要保證所有入選的心肌梗死病人(第①標准)都有可能使用口服避孕葯(第②標准)。所以,我們應該剔除掉那些已經切除了子宮的患者(不需要口服避孕葯)或者已經絕經的患者(不需要口服避孕葯)——這個就是說我們要把那種不可能暴露於你要所研究的暴露因素的那部分人剔除掉。這是第一,就是病例要有明確的入選和排除標准。
2、選擇對照病例
對照病例的確定是對於病例對照研究來說最大的一個挑戰或者難點。對照病例的選擇包括以下幾點:①首先我們要保證對照組的成員必須是沒有患所要研究疾病的這個人,他當然包括可以是正常人,也可以是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理想狀態下我們應該對照病例是目標人群的這樣一個隨機抽樣的樣本。也就是說,對照的報告水平應該與目標人群當中的一個暴露水平相同。舉個例子解釋一下:比如說我們要來研究吸煙與冠心病的這樣的一個風險。那我們要採用一個病例對照研究,這個時候我們在選擇對照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選擇一個沒有患冠心病的人,那我們希望在這個對照人群當中,我們選擇這個對照人群,他的吸煙的一個暴露水平,能夠與一般人群他的吸煙率應該相同或者相近。②同時我們應該保證對照與病例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具有可比性。這是對照的一個確定標准。
3、確定暴露史
選擇完了病例和對照之後,下一步我們就應該收集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一個既往的暴露史,並根據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既往暴露史整理成這樣一個模式。
那我們來看,在這樣一個四格表當中首先我們選擇是A+C一個病例,在這a+c個病例當中有a個人既往暴露過你要所研究的因素,c個人沒有暴露。同時我們選擇病例對照,在這個對照當中有b個人既往有過暴露,而d個人沒有暴露。由此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病例組的一個暴露比值和對照組的一個暴露比值。
這里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什麼叫比值?比值指的是某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與不發生的可能性之比。具體到這個病例對照研究當中,病例組的暴露比值就應該等於病例組暴露的可能性與它沒有暴露的可能性之比,那這應該等於a/a+c,除以c/a+c,也就等於a/c,同理,對照組的暴露比值就應該等於對照組暴露的可能性:b/b+d,除以對照組它不暴露的可能性:d/b+d,等於b/d,之後我們進一步來計算了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暴露比值之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於評價暴露與疾病關聯強度的一個指標——比值比(odds ratio)。它的定義,指的是病例組的暴露比值與對照組的暴露比值之比,就應該等於a/c÷b/d,也就是等於ab/dc。這就是計算出來的一個OR值,也就是比值比。
對OR值的它的解釋,同理跟我們前面講的R值的解釋是一樣的(點擊藍字查看)。也就是它等於1的時候,提示暴露因素與疾病沒有關聯。大於1的時候,提示它可能是疾病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小於1的時候,提示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發生的一個保護因素。解釋跟相關危險度RR值它是一樣的。
以上是介紹了病例對照研究的定義以及如何來評價,即如何通過病例對照研究來評價了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間的關聯強度:比值比(odds ratio)的概念。
病例對照的優點是:①病例對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②需時短,得結論快,用於初步探討和驗證疾病的危險因素③方法簡單,應用廣泛。
當然病例對照研究肯定也有它的缺點。①首先,病例對照研究是先選擇一組病例然後再選擇一組對照,因此這個時候它不像隊列研究那樣,它很難保證你這個病例和對照是來自於同一個目標人群,尤其你要選擇以醫院為基礎的這樣一個病例對照研究的時候,是很難保證病例和對照來自同一個人群的(可能來自不同地區)。②而且它是先確定疾病結局,然後再讓他既往回顧他的一個暴露史,因為它是一個回顧性研究,它沒法得到一個因果關聯這樣一個結論。③同時,病例對照研究沒有辦法計算發病率。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計算這個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一個暴露率,這是沒有辦法計算的,我們只能計算它的一個比值。④同時因為病例對照研究要回憶既往的一個暴露史,因為特別容易產生偏移。⑤此外,當人群當中暴露因素的這個暴露率比較低的時候,它的研究效率是比較低的。
最後,我們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病例對照和隊列研究的這兩種觀察性研究方法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較: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實際上世界沒有最好的研究方法,雖然我們前面說了一個好的隊列研究是觀察性研究的一個金標准,但是它並不適用所有的研究。
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後續我們持續以白話講解的形式繼續給大家講解有隨機對照研究和統計學的相關知識,以期為護理老師提供一個知識分享和學習的平台,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清風計劃# #健康真探社#
⑤ 臨床護理能力評價的種類與方法有哪些
1.建立質量管理的機構 質量管理和評價要有組織保證,落實到人。在我國醫院一般是在護理部下設立質量督導科(組)或質量管理委員會。
2.加強信息管理 應注意獲取和應用信息,對各種信息進行集中、比較、篩選、分析,從中找出各種影響質量的不同因素,再從整體出發,結合客觀條件做出指令,然後進行反饋管理。
3.採用數理統計方法發現問題 建立反映護理工作數量、質量的統計指標體系,使質量評價更具有科學性。在運用統計方法時,應按照統計學的原則,正確對統計資料進行邏輯處理。
4.常用的評價方式 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同級評價、上級評價、下級評價、服務對象評價(滿意度)、隨機抽樣評價等。
5.評價的時間 評價的時間可以是定期,也可以是不定期,定期檢查可按月、季度、半年或一年進行,由護理部統一組織全面檢查評價;不定期檢查評價主要是各級護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深入實際,隨時按質量管理的標准進行檢查評價。
⑥ 護理學研究 簡述什麼是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採用同一方法對同一對象進行調查時,問卷調查結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即測量工具(問卷或量表)能否穩定地測量所測的事物或變數。信度指標多以相關系數表示,具體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穩定系數(跨時間的一致性),等值系數(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內在一致性系數(跨項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重測信度法
同樣的問卷,對同一組訪問對象在盡可能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同時間進行兩次測量。兩次測量相距一般在兩到四周之內。用兩次測量結果間的相關分析或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方法,評價量表信度的高低。
2、折半法。折半法是將上述兩份問卷合成一份問卷(通常要求這兩份問卷的問題數目相等),每一份作為一部分,然後考察這兩個部分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將調查項目分為兩半,計算兩半得分的相關系數,進而估計整個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測量的是兩半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事實式問卷(如年齡與性別無法相比),常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的信度分析。在問卷調查中,態度測量最常見的形式是5級李克特(Likert)量表。進行折半信度分析時,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題項,應先將反意題項的得分作逆向處理,以保證各題項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後將全部題項按奇偶或前後分為盡可能相等的兩半,計算二者的相關系數(rhh,即半個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後用斯皮爾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
求出整個量表的信度系數(ru)。
4、α信度系數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數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數,其公式為:
其中,K為量表中題項的總數, 為第i題得分的題內方差,為全部題項總得分的方差。從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數評價的是量表中各題項得分間的一致性,屬於內在一致性系數。這種方法適用於態度、意見式問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准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為三種類型:內容效度、准則效度和結構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種方法,其測量結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於調查問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項與總和相關效度分析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稱為內容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測量的內容與測量目標之間是否適合,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依據調查設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這種方法用於測量量表的內容效度。內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它是指所設計的題項能否代表所要測量的內容或主題。對內容效度常採用邏輯分析與統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邏輯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專家評判所選題項是否「看上去」符合測量的目的和要求。統計分析主要採用單項與總和相關分析法獲得評價結果,即計算每個題項得分與題項總分的相關系數,根據相關是否顯著判斷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題項,應將其逆向處理後再計算總分。
2、准則效度分析
准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又稱為效標效度或預測效度。准則效度是指量表所得到的數據和其他被選擇的變數(准則變數)的值相比是否有意義。根據時間跨度的不同,准則效度可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准則效度分析是根據已經得到確定的某種理論,選擇一種指標或測量工具作為准則(效標),分析問卷題項與准則的聯系,若二者相關顯著,或者問卷題項對准則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則為有效的題項。評價准則效度的方法是相關分析或差異顯著性檢驗。在調查問卷的效度分析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准則往往十分困難,使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3、結構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測量結果體現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結構效度分析所採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最關心的問題是:量表實際測量的是哪些特徵?在評價建構效度時,調研人員要試圖解釋「量表為什麼有效」這一理論問題以及考慮從這一理論問題中能得出什麼推論。建構效度包括同質效度、異質效度和語意邏輯效度。有的學者認為,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測量量表或整個問卷的結構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數(題項)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數高度關聯,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通過因子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在因子分析的結果中,用於評價結構效度的主要指標有累積貢獻率、共同度和因子負荷。累積貢獻率反映公因子對量表或問卷的累積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釋原變數的有效程度,因子負荷反映原變數與某個公因子的相關程度。
⑦ 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
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
護理研究是高職護理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護理研究的研究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常用的護理科研設計有哪些?
護理研究是以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實踐活動。由於研究對象個體存在文化、經濟狀況、民族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其生理特點、疾病特點、治療要求不盡相同,患病以後受到社會—生理—心理綜合因素影響,研究對象對護理研究的依從性也不同。諸多方面干擾因素使護理研究容易出現偏倚和隨機誤差,從而影響了研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開展護理研究時,首先要進行嚴謹的科研設計。
做研究有哪些科研設計方法,走什麼樣的科研程序,這些都是做科研前需要掌握的。熟知設計方法和程序才能使做出來的科研嚴謹、正確,研究結果也才是可靠、令人信服的。
護理研究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設計方法的不同而進行分類。按照設計內容不同分為實驗性研究、類實驗性研究和非實驗性研究;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分為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按照研究性質不同又可分為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實驗性研究
又稱干預性研究,必須干預在前,效應在後,屬於前瞻性研究。任何實驗性研究必須有干預措施、設置對照組、隨機抽樣或隨機分組這三項內容。
舉例如下:
課題:個體化健康教育對腸造瘺術後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腸造瘺術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選取在肛腸科住院的30名腸造瘺術後患者,患者年齡、性別、教育背景、醫療費用支付情況、造瘺時間等無顯著性差異。採取隨機分組法對30名患者分入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採取個性化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一對一講解指導術後注意事項,對照組按常規進行健康教育。研究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照比較。
結果: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對照組。
類實驗研究
與實驗性研究方法基本類似,不同處是設計內容不按隨機原則分組或取樣,但設計中一定有對研究對象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不對等對照組設計、自身前後對照設計及時間連續性設計等。
實例1:當研究某種新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時,將同一家醫院一個內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另一個內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作為試驗組來進行研究,這就是不對等對照組設計。
實例2:「分數獎勵法糾正小學生不良飲食習慣的自身前後對照研究」。方法:選取某小學68例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小學生,採用自身前後對照研究,使用分數獎勵法和原來以責備或體罰等懲罰為主的教育方法,觀察和評估干預前後小學生不良飲食習慣的糾正情況。這就是自身前後對照設計。
非實驗性研究
即流行病學中的觀察性研究,是對研究對象不施加任何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方法。研究常在完全自然狀態下進行,比較簡便易行,適用於對研究的問題了解不多或該研究問題情況比較復雜時選用。如選取「居家老年人營養不良患病率、發病率及危險因素的調查」、「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確診初期生活質量」等研究課題。
前瞻性研究
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研究方法,有嚴謹的研究設計、對照組,有可比性、明確的研究指標。因此,研究結果可信,可作出科學結論。過對已有的資料(如病歷、護理記錄)進行研究,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
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
量性研究簡單說就是運用數字資料和統計學手段來驗測、分析並驗證某個假說或結論。質性研究:護理科研不僅用數據說話,還要用病人的真實感受、體驗來評價。以給患者洗頭為例,洗頭的時間段,時間長短,洗頭次數多少最佳,什麼樣的姿勢患者最舒服等。這就是近年來護理領域提出的質性研究。
護理科研路線
只有嚴格按照程序來開展護理科研,才會使研究更嚴謹,結果最可靠,應用在臨床的價值才最高。哪一個步驟省略或跳躍了,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因此,學習和掌握這種嚴謹的科研思維方法,培養和提高研究者科研思維的能力,是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