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美紐斯之前西歐中世紀學校採用的是個別教學的方法。
早在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在耶穌會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分班、分級教學制度,並且按年、月、周規定教學進度。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捷克文:JanAmosKomensk_;德文:JohannAmosComenius;波蘭文:JanAmosKomeński;匈牙利文:Comenius_mosJános;拉丁文:IohannesAmosComenius),生於1592年,逝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2. 簡述誇美斯所提的幼兒教育方法
1.重視兒童的體育 他要求家庭要注意兒童身體健康,生活與學習要有規律,有節制、合理安排運動與休息,只有這樣才可以形成健康的身體、促進其智慧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位母親應該首先關心的是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 2.強調德行的培養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了兒童道德的培養,希望德行的實踐能夠成為兒童的第二天性。 3.智力是無價之寶 他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地說過,智慧的右手握著永恆與幸福,左手握著財富和榮譽,但必須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誇美紐斯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4.擬定了網路全書式的啟蒙教育大綱 關於幼兒初步智力教育的內容,誇美紐斯為學前兒童擬定了一個網路全書式的啟蒙教育大綱。要求幼兒從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光學、年代學、修辭學、數學以及經濟學等方面逐步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初步的概念。 5.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他主張發展兒童的感覺,讓兒童在大自然中通過觀察學習。他把感覺形象地比喻為「記憶的最可靠的僕役」,認為人只有通過感覺的直觀,才會獲得深刻的印象,從而有助於記憶的發展。 6.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他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內容方面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而且要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按其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導,啟發兒童的學習願望與主動性。他認為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這是不可以強迫的。注意教學的藝術,使課程富有吸引力;利用教具進行教學,以引起兒童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從而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 7.教學要徹底與鞏固 他以鞏固地掌握知識,並達到隨時可以應用的程度,作為衡量教學是否徹底的標准。他要求教師要在兒童理解的基礎上再多做復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的記憶力得到磨練、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有益於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
3. 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是什麼
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是:
1、直觀。
誇美紐斯認為教學必須遵循直觀的原則,還由於「科學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所依賴與感官的證明著較之其他一切事項都要多。」就是說。學習科學知識本身需要直觀教學。他指出只有一句感覺所提供的種種證據,才能夠獲得關於各種實際事物的可靠認識。
同時正式由於擺脫了對於外界權威的盲目依賴,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眼睛去看,依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才能發展其智慧。只有直觀地進行學習,才會使所學的知識易於理解、徹底而鞏固。誇美紐斯要求按照利用圖片或模型代替實物。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教學要重視參觀實驗等活動。
2、循序漸進。
誇美紐斯認為自然界的發展和許和人類許多活動的進行都是井然有序的。然而舊的經驗主義性質學校的教學工作卻十分混亂,如教學中主要教授書本上的文字,走上文字教學的絕路,語文的教學,從文法開始不注意對於作品的教學。
先教抽象的原則,然後才給例證。誇美紐斯的主張可歸為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內容上,要妥當的安排教學科目的順序,每一學科的內容要仔細分成階段。在知識教學的安排上,要求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等等。
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要仔細劃分好。最後才是進行實際,運用的聯系。總之誇美紐斯要求學校至始至終要是要按學生的年齡以及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導。
3、兒童的學習願望與主動性。
誇美紐斯引用昆體良的話指出,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這是不能夠強迫的。他認為強迫兒童學習功課非但不能達到成人期望的結果,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害處,這是違反自然的。
他認為人的天性是渴望知識的,對知識是不會厭倦的,因此父母教師學校以及國家,都應採取一切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求知願望,如教師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學生,循循善誘。
選擇實際有用的知識作為教學內容,並注意教學藝術,使授課富有吸引力;利用圖片和儀器進行教學,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學習進行得容易而又愉快等等。
4、教學要徹底與鞏固。
誇美紐斯以鞏固的掌握知識並達到隨時可以應用的程度作為衡量教學是否徹底的標准。他把學了知識而沒有鞏固下來比喻繼續不斷地篩子上潑水這是不會使人增長智慧的。他要求教師講課時要講清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在理解的基礎上知識才能夠牢固。
他主張多做練習和經常復習,認為這可以磨練記憶力、鞏固所學的知識。他建議將每一個班級所用的一些書本的內容都要做提要,掛在教室的牆上,使學生的感覺、記憶和理解力,天天得到聯合練習的機會,從而有助於鞏固和掌握知識。
4. 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與方法
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從「把一切事物教授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即泛智教育理念出發,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系統闡述了其教育思想與原則,形成了一整套具體而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對後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其某些教育原則的觀點與論述存在著很多不足,但其中一些教育原則與理論對我們當今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與價值。
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主要體現在其教育著作《大教學論》的第16章-第19章,而他論述其教育原則的重要邏輯思維過程與特點是:首先明確指出自然規律理論,再借用自然中鳥兒、樹木等自然物的生長規律加以輔佐論述;接著用生活中建築、繪畫等活動的例子加以論證,這里他稱之為「模仿」;最後,他指出並批評了當時學校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並隨之加以糾正。在這里,我們能夠學到撰寫文章時論證的一些經驗,一方面要注意自然或者社會的規律性,另一方面要學會用規社會實際中的典型例子來論證觀點,以增強說服力。
在《大教學論》的第16章-第19章,誇美紐斯本人提到了便易性、徹底性、簡明性與迅速性的原則,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將其在這部分所講到的內容和部分原則與現代教育實際相結合來加以遴選、概括與總結,從而取其精華而學之。
首先,教育適應自然原則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根本指導性原則,貫穿於其教育理論體系的始終。誇美紐斯教育理論中所指的自然包括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本性兩部分,而其主要指外部自然,即人之外的規律性。因此,其自然適應性原則忽視了任何事物均具有自身規律性的邏輯,過分誇大了外部自然的作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某種意義上的片面性。並且,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他未能真正找到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的普遍法則,其教育論述中也存在機械與牽強附會的東西,但其教育應重視自然作用的思想值得肯定。
在此原則的指導下,誇美紐斯提倡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進行教育,主張量力性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表現出了教育的心理學化趨向。誇美紐斯認為:「教師是自然的僕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變,所以,假如他們發現了某門學科與某個學生的天性不和,他決不應該強迫他去學習;因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東西多半會由另一方面去補足。」因此,他主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等自然特性採用正當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智性不被強迫去做天性所不傾向的事情。誇美紐斯這樣打比喻:「如果我們拿一隻仄口的瓶子(因為我們可以把它比作一個孩子的才智),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進去,而不讓它一滴一滴地滴進去,結果會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大部分的水會流到瓶子外邊去,最後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倒進去的還少。」「假如一個人沒有食慾,卻又被迫去吃食物,結果只能是疾病與嘔吐,至少是不消化、不痛快。愛索科拉提斯說『凡是熱忱求學的人就會是具有學問的人。』昆提利安說『知識的獲得要靠求知的志願,這是不能強迫的。』」在此原則下,教學必定是健康且快意的。那麼教師應該具體如何去做呢?誇美紐斯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通過溫和、循循善誘而非粗魯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要注意經常稱贊、表揚學生,並利用獎勵的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忱;另外,他還認為:「所教的學科如果和於學生的年齡,解釋的清清楚楚,他們本身對於青年人就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釋能用幽默的,至少是比較不甚嚴肅的語調加以調劑,那就尤其如此。假如讓學生去苦幹,幹不成功便發脾氣,這從教師方面說是殘酷的。」在這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方法中,我們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教學是門真正的藝術,誇美紐斯量力性、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等主張、原則與做法在當今教育實踐中依舊適用。誇美紐斯說:「有些人教學生的時候,不是盡學生所能領會的去教,而是盡他們自己所願教的去教。」事實上,我們當今的教育也存在這種現象,而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們日益提倡基於學生的教育,因此,我們應當更為敏銳地認清教育發展規律,使教育事業真正得到實質性的突破與發展。
誇美紐斯從感覺論出發,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因此,他主張直觀性原則,並認為直觀性是教學的一條「金科玉律」。一方面,他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事物原本的放在學生眼前,而不是間接藉助於其他作家的作品。他強調直接從事物本身出發,去探尋世界事物的知識與經驗。他提到:「人類必須盡可能研究天、地、橡樹和山毛櫸之類的東西,去學會變聰明,而不依靠書本學習;就是說,他們必須學會了解並考察事物的本身,不是別人對事物所已做的觀察。假如我們人人都從本源,從事物本身,不從其他來源去獲得知識,我們就可以步隨古代智者的後塵了。」另一方面,他主張實踐性教學,在與事物與自然的直接接觸中去學習知識。他提到:「學校里青年人的學習組織得使他們覺得是同整天玩球一樣快樂,這樣,學校就可以首次成為實際生活的序幕了。假如用來舒暢學生心情的娛樂能夠重視生活的比較正經的方面,使他們在消遣的時候也能受到一種確定的影響這是極為有用的。」例如給他們工具,讓他們玩游戲,使他們充當一定的角色,模仿各種手藝。帶他們到花園里,鄉下去。在這里,他的主張實際上也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快樂教育的思想,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這對我們當今的教育也極有啟示作用。在我們當代教育實際中,我們也日益重視讓學生走出學校,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但誇美紐斯過分誇大了客觀事物的作用,忽視了間接學習與認識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意義上的片面性。
誇美紐斯還極為重視教育的實用性原則,他在很多論述中均提到了教學應該只教有用的學科,將一切無意義的內容剔除掉的思想。他說:「有些學科是時過境遷,當人生的職務變得更要全力以赴時就一定會忘掉的,學習它們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的人生很短促,即使我們不在無價值的學科上面浪費工夫,它已經夠忙了。所以,學校必須這樣組織,使學生除了有價值的事情以外,不學別的(至於消遣的價值與重要性,到了適當的地方再說。)篇幅繁重,包含有一種語言中的每一生字的字典就是這種障礙之一。因為,其中大多數生字是從來不用的,然則我們又為什麼要強迫孩子們統統去學,從而加重記憶的負擔呢?學校專教無意義的、不重要的功課。」實際上,我在這里產生了疑問,到底什麼算是有用的知識呢?誇美紐斯主張網路全書式的普及教育,這與他的主張是否矛盾呢?當今中國教育實際中功利化較為明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家普遍認為對考試有幫助的就是具有實用性的知識,在基礎教育中,認為語數外、物理、化學是實用性的知識,而歷史、政治等是不實用的知識。筆者認為,一方面,中國的基礎教育中確實存在像誇美紐斯所提到的篇幅繁重、學校教些無意義的功課的現象。因此,對待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實用性原則;另一方面,基於我們當今中國應試教育將對考試有幫助作為衡量知識的實用性標準的心理,我們又不可過分強調實用性原則,因為甚至可能會使教育的功利化更為明顯。筆者認為,實用性與功利性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利用的好就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與效果。反之,如果利用的不好,便會偏離教育的正確的方向。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改變應試教育頑固體制,真正做到教育是教給學生以道德人格與學習的能力而非灌輸泛濫的知識。
另外,誇美紐斯提出了教育的系統性與循序漸進原則。系統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他強調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第二,教材組織應當使得學生看出知識間的聯系;第三,課程設置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前面學的內容必定能夠為後面所學的奠定基礎。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體現在:第一,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一件一件按順序做,從較易到較難;第二,做事步驟也應當是漸進的。不僅要漸進,而且要是一種不變的漸進。他講到:「每種語文、科學或藝術必須先教它的最簡單的原理,使學生對它能得到一種概念。第二步可以把規則和例子放在他的跟前,進一步去發展他的知識。然後他就可以系統的學習那門學科。」誇美紐斯「使學生在一定的時候只學一件事情,絕對遵從教學時間和學科安排,不得有任何省略或顛倒」、「學生在一定的時候只學一件事情」的觀點存在著機械化、簡單化的缺陷。但其提倡的系統性與循序漸進的核心原則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值得任何教育者學習與實踐。
與系統性與循序漸進原則相適應,誇美紐斯主張鞏固性原則與理解性教學。他認為教師如果不是理解性教學,「他們這樣把學生弄得精疲力竭,就像一個想要在樹上切一個切口的人一樣,不去用刀,卻用一根棍棒或者一個木錘去代替。他們不對他們所教的孩子把學科徹底講解清楚,卻無休止無止地要他們默寫,要他們死記硬背。」這樣是教不好的。他認為:教師教學應當是使孩子們先運用他們的感官,然後運用記憶,隨後再運用理解,最後才運用判斷,次第井然的過程。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給學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具有充分的理由,以免輕易產生疑問,或者容易忘記。在教導學生的時候,要教學生實際應用它的知識,如同通過說話去教一種語言,不僅心中了了而已。他指出學生鞏固性學習應當時常溫習與練習,是發出問題、寫下來,再教別人的過程。在這里他尤為重視學生的「教」,他認為:「因為不僅時時復習可以把一件事實不滅地銘刻在心靈上,而且『教』的本身對於所教的學科可以產生更深刻的理解。」這對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我們向來反對填鴨式、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也在積極尋找情景式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
《大教學論》系統地體現了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產生。但其中存在著某些教學原則的概括與劃分不十分科學,每條原則包含的內容過於龐雜,內容也有交叉、重復,一些性質並不相近的內容也被納入同一原則中的缺陷與不足。因此我們應當結合中國的時代與實際批判性學習與吸收,以把握教育發展規律,解決實際教育問題。
5. 誇美紐斯 提出了哪些教學原則
綜述:歸結起來誇美紐斯教育原則有四點。
1、直觀
誇美紐斯在感覺論的基礎上論證了教學要直觀的必要性,他從「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這一命題出發,把通過感官所獲得的對外界事物的感覺經驗,作為教學的基礎。誇美紐斯堅定的認為這是所有的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所必須要遵循的一條「金科玉律」,可見直觀是他極為強調的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
誇美紐斯認為教學必須遵循直觀的原則,還由於「科學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所依賴與感官的證明著較之其他一切事項都要多。」
2、循序漸進
在教學內容上,要妥當的安排教學科目的順序,每一學科的內容要仔細分成階段。在知識教學的安排上,要求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等等。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要仔細劃分好。最後才是進行實際,運用的聯系。
誇美紐斯強調有計劃,按順序進行教學,還包括重視打好學習基礎的正確見解。這正像建築師建造房屋一樣,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一步一步的修牆、蓋屋頂。同時一門課程在講授各部分細節之前,你要先打好基礎及對該課程的目的如認為學校應組織,使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只學習一件事情,這是不適當的。
3、兒童的學習願望與主動性
誇美紐斯引用昆體良的話指出,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這是不能夠強迫的。他認為強迫兒童學習功課非但不能達到成人期望的結果,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害處,這是違反自然的。他認為人的天性是渴望知識的,對知識是不會厭倦的,因此。父母教師學校以及國家,都應採取一切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求知願望。
誇美紐斯強調選擇實際有用的知識作為教學內容,並且必須向學生說明它的益處,認為這是激發學生學習願望和積極性的重要基礎。他主張在開始教授每門課程時都要向學生證明它的用處。說明學習它會得到快樂,從而使學生喜歡這門課功課。
4、教學要徹底與鞏固
誇美紐斯以鞏固的掌握知識並達到隨時可以應用的程度作為衡量教學是否徹底的標准。他要求教師講課時要講清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在理解的基礎上知識才能夠牢固。他主張多做練習和經常復習,認為這可以磨練記憶力、鞏固所學的知識。
誇美紐斯簡介: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6. 誇美紐斯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是什麼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提及的「原則」很多,其中的教學原則多達37條。這些「原則」並不完全是教學原則,含有可以稱為原理和其他的具體規則在內。前者如「自然適應性原則」。從現在意義上所謂教學原則的含義出發,可以歸納出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有如下幾點,這些教學原則都有其對應的教學方法。
(一)啟發
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內向外地發展。為此,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採用直觀教具,並充分利用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
(二)直觀
誇美紐斯認為知識是從感覺而來,只有通過感覺器官,才能得到真實可靠且難以遺忘的知識。對某些不可能直接感知和觀察的事物,也要採用取代的辦法。
(三)量力
誇美紐斯要求教學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特點,強調選擇學習材料時要適當,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只需掌握最重要的內容,其他內容則只需領會即可。
(四)因材施教
誇美紐斯既強調人的自然的平等及可受教育性,又重視人的個別差異。主張教育者必須研究兒童、了解兒童、掌握不同兒童的特點,並能夠就兒童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循序漸進
誇美紐斯主張學習應當分階段地進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務必使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掃清道路。誇美紐斯主張教與學應當貫徹徹底性原則,即學習過的知識要保持長期不忘。為此他主張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直觀地進行教學,課程安排要有系統,要訓練和培養記憶力,強調復述和練習的作用。
道德教育
德育理論在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占據次要地位,並且宗教色彩較重。
在《母育學校》中,誇美紐斯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強調給予兒童有關德行的初步知識,尤其應當注重節儉和勤勞等良好品質的培養。在《大教學論》中,他主張學校應當培養兒童「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的道德品質,即以理智指導行動,在日常生活、游戲工作等各方面要適量,自我剋制,以及坦誠地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等等。
在德育的方法上,誇美紐斯強調預防、榜樣、實踐、恩威並用、教訓與規則、紀律與懲罰等,主張在運用紀律與懲罰等方法時,對於極端做法要謹慎行之,不可濫用。
誇美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