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英語教學方法和要求

英語教學方法和要求

發布時間:2022-12-30 16:11:34

A. 英語教學方法哪些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英語教學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然教學法、聯想教學法、游戲互動教學法等,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相關信息吧!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閱讀指導法

閱讀指導是教師通過閱讀教材或參考書,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為學生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組織知識體系,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分小組或個人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具體任務,其他學生積累問題,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6、自然教學法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創設的英語課堂環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介紹新詞彙和新知識時,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在有意義的環境中掌握英語,就像掌握漢語一樣。

7、聯想教學法

根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延伸、拓展、推理和想像,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完成大腦中知識網路的建立,使新知識迅速從短期記憶轉化為永久記憶。

8、互動游戲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整合一些英語游戲的互動過程,模擬生活中的各種真實情況,以生動的方式反復練習新知識,達到學習應用的學習效果。英語教學體現在「說、唱、玩、娛、角色扮演」的英語中。

B.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1、童話劇教學法

教學內容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制約著語言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用。學生用書主體部分為經典的英美英語童話故事。英語課堂上,當學生們遨遊在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中,他們學習的英語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當他們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童話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時候,他們的英語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2、情景教學法

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們為學生們模擬各種各樣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呈現學生們感興趣的單元主體,組織學生們在情景中不斷地反復地操練新知,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3、音樂,律動教學法

英語教學蘊含在 「說,唱」英語中。以韻律式的「說,唱」形式,配合科學編排的韻律動作。全方位地調動視覺、聽覺、言語能力和肢體動作,讓孩子真正「懂得」英語,真正「脫口而出」純正的英語,真正「學」會英語。

4、直拼教學法

它用最簡單、最實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組合的基本發音,讓學生們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單詞的認讀技巧,並能迅速記憶單詞和朗讀文章。我們還給每一個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動,簡單易記的小手勢,幫助學生們正確發音。

5、聯想教學法

但是它根據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引申、擴展、推理想像等方式,引導學生用正確高效的方式來完成大腦中知識網路的建立,達到迅速把新知從短時記憶轉化為永久記憶。

6、語言經驗教學法

如果我們把英語學習的基礎建築在學生自己的經歷和興趣之上,學習效果就會更好。調動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然後編成故事說出來,寫下來。語言經驗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中由口頭語言進步到書面語言。

7、三維重現教學法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所以老師應當利用不同的失誤將課堂的內容加以重復。

8、直接母語式教學法

全英文教學:給學生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其習慣於英文的聽說及直接用英文進行思考,改掉在頭腦里進行二次翻譯的過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語的發音習慣及語感,像母語一樣的直接反應,形英語思維,說出標準的英文。

9、自然教學法

在學習英語中,用習得的方式比學習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語課堂環境創設得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利用學生過去學過的知識,設計和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文化相近、便於他們理解的教學活動。在介紹新詞彙、引進新知識的時候,教師盡可能結合周圍實際環境,在一個富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之中,像掌握母語(中文)一樣,掌握英語。

10、全身反應法

為學生學習的幾乎每一句英語,都配上了生動的動作,讓學生們邊說英語,邊用動作將其含義表達出來。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它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輕鬆快樂的學習環境中,猶如身臨其境般的體驗英語。

(2)英語教學方法和要求擴展閱讀

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不講解語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

C. 小學英語教學的幾種教學方法

孩子學習英語,要多看多聽多說。可以讓孩子背一些單詞,這時孩子可能知道幾百個詞彙了。因為一切語言,語音是入門的基礎。所謂語音過關,就是讓孩子掌握拼讀單詞所用的音標,還有常用的規則和音節的劃分等。下面我收集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歡迎參考借鑒!

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0.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小學英語教學故事表演教學法

一、故事表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故事能極大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故事教學能使小學生置身於虛擬的世界中,能促使小學生超越現實時間的藩籬,為小學生開展各種角色的扮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什麼都想體驗、實踐。通過這樣的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從而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對所學語言的運用,進行語言的內化輸出。例如,PEP, Book 3 Unit 6 在學完單詞 mouse, zebra, elephant, tall, short 等單詞後,我讓學生看圖聽英語故事(有些內容學生能聽懂,另一些內容學生還不會運用)。講完故事後適當提問: What can you see? 有的學生就試著用 I can see a mouse. 來回答。用這樣的方法誘導學生接受新知識,鍛煉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聽說能力的提高的起點也在於故事性教學,如何鞏固、靈活運用課本知識、並以課本內容為主題擴展學習面,擴大詞彙量、句型量以提高聽說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擴展故事部分的學習效果是關鍵。

二、故事表演教學中遵循的原則

故事教學可以用於導入、操練以及拓展運用等教學環節,也可用於詞彙、句型、短文和閱讀的教學。其原則如下:

1. 故事的活動性、趣味性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結合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出於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應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容。PEP 英語教材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情景,是很好的素材。如,PEP, Book 4,Unit 4 在學習氣候詞彙時,本人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表演活動:一位學生溫度計說:“It's zero(ten /fifteen /thirty).”另一位學生則相應地描述自己的感受:“Oh,I feel cold/cool /hot. I can wear... 這個故事設計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因此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 故事在表演時應堅持控制與開放相結合的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所說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而創作出來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mouse;The Country Mouse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另外一種是傳說著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的發揮,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更加鮮活,也更具有個性,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發展。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新編故事和續編故事等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故事表演應堅持豐富與重復相結合的原則

故事的語言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就越鮮明,情節越多變,其表演性就越強。但作為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應圍繞教學目的,有層次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表演故事。比如,活動的組織形式最好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情節則應根據教學需要,可以使單個情節,也可以是多個情節。在操練過程中要注意語言重復,力求突出教學重點。如果教師想通過故事表演操練和學習詞彙或句型,那麼這些詞彙或句型在故事中要盡量反復或重復出現,以求給學生強烈的刺激,並為其提供反復練習所學語言的機會。

三、故事表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深入挖掘故事材料。

(1)教師應具備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特別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及所要表現的人文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主動獲取這些寶貴的信息,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良好的品格,外化為文明的言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深入挖掘故事材料還意味著教師能為學生設計與故事話題相匹配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務活動。對小學生來說,常見的活動有角色扮演、故事改編、故事續尾、競猜、廣告設計、記者招待會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性的任務活動供學生選擇,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許多有成就的英語老師和英語學習者的一條深刻體會就是:學英語必須有盡可能的有聲和文字的英語信息輸入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接收、理解、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的思維、聯想、想像、判斷和推測的能力,進而豐富英語詞語的存儲,強化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適合小學中段學生的課外讀物有:視聽材料,英語卡片或淺顯的英語書籍,英語報等。

三、故事表演的實施過程

故事表演的事實可以分為設計故事、呈現故事和表演股市三個階段。

1. 設計故事

故事可以用於詞彙或句型教學,也可以用於對話教學。以下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1)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詞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挖掘這些詞彙的“可表演點”,然後在設計故

事。比如,在PEP, Book 4,Unit 4 (PartB Let's Learn)時,如果故事語言

單純的是“I'm the rain. I'mcoming!”就會顯得單調;但如果將故事的語言改為“I'm the happy rain.I'm coming. Pitter-Patter, Pitter-Patter...!”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了,語言也豐富了,個性也鮮明了。又比如,PEP, Book 5,Unit 1 中,教學 smart, active, strict 等描繪人物特性的形容詞時,不是急於讓學生記憶這些詞彙,而是通過將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來舉例說明這些詞的含義。例如,諸葛亮、一休等都是 smart 人物的代表;小燕子的 active 與紫薇的 quiet 形成鮮明的對比;“曹操削發代言”的故事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strict的含義。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將新知識放在生活或故事中去理解和感悟,那麼學生在運用這些形容詞來描述人物特徵是就會更准確。再比如,在 PEP, Book 2,Unit 5 中,表示交通工具類的詞彙“car, jeep, taxi, boat, plane”,在用這些詞彙設計故事表演活動時,本人就設計了“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涵養。

(2)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句型

故事教學可以利用自然場景或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置於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中。這樣可以縮短教材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 PEP, Book 5,Unit 3中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時,我利用“Chen Jie請客”的故事,導入句型的教學。我扮演 Chen Jie,手捧托盤,示範課文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lunch? 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同時,激發並保持了學生參與學習英語的熱情。

(3)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對話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比如,在學習了 How much is it/are they? 之後,本人利用課前准備的相關教具,如文具、服飾、鞋子等,布置成一個購物的情景,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作自編一個關於購物的小故事,用上所學的句型進行表演: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 Iwant a shirt, please.

A:How about this one?

B:OK. How much is it?

A:It is ten yuan.

B:Oh, it's cheap. I'll take it.

A:Here you are. Thank you. Bye.

B:Bye.

整個表演,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也在不知不覺中操練和鞏固了所學對話。同時,拉近了課本語言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

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個角色,在設計是應讓角色有主由次,語言又難有易,以滿足不同性格和學習程度的學生的需求,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故事表演中來。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充分考慮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語言;同時還要與設一些聲音和動作。

2. 呈現故事

教師在呈現故事時不僅要講,還要演。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人物頭飾或工具,甚至可以領用動作邊講邊演來呈現故事。在呈現故事時,教師的是反映應力求做到動作、聲音和表情等到位,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現給學生。

3. 表演故事

(1) 准備

學生准備故事表演的過程包括角色的分配、與煙草聯合小組合作預演。有時挑選角色會花費教師很多時間。教師可以為個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做一套頭飾,然後小組成員分別操練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操練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指導。

(2) 表演

在故事表演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榮譽應該由每個組員共創、共享。作為教師要為每位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3) 評價

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肯定和贊揚。教師應充分運用形成性評價來維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穩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小組都有學生用英語命名;在實施評價時,根據三個階段的表現給予評價。這樣的形成性評價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D. 英語教學方法歸納

實用英語教學方法

1、三維重現教學法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

針對「遺忘規律」,把重要的知識點在課與課、單元與單元、書與書之間重復且不單調的多次出現,使孩子能學多少,就能記多少;能記多少,就能用多少。

2、直接母語式教學法

全英文教學:給孩子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其習慣於英文的聽說及直接用英文進行思考,改掉在頭腦里進行二次翻譯的過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語的發音習慣及語感,像母語一樣的直接反應,形成英語思維。

3、自然教學法

在學習英語中,練習的方式比學習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語課堂環境創設得接近孩子的實際生活。教師利用孩子過去學過的知識,設計和演練與學生文化相近、便於他們理解的教學活動。

4、童話劇教學法

教學內容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慾望和制約著語言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用。孩子用書主體部分為經典的英美英語童話故事。

在英語課堂上,當孩子們遨遊在童話故事中,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當他們和一個栩栩如生的童話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時候,他們的英語也會取得長足進步。

5、情景教學法

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們為孩子模擬各種各樣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呈現學生們感興趣的單元主體,組織孩子們在情景中不斷反復地操練新知,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6、音樂、律動教學法

Sing and Chant英語教學蘊含在「說、唱」部分。以韻律式的「說,唱」形式,配合科學編排的韻律動作,全方位地調動視覺、聽覺、言語能力和肢體動作,讓孩子真正「懂得」英語,真正「脫口而出」純正的英語,真正「學」會英語。

7、聯想教學法

Read and Write是重點句型擴充練習,但是它根據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調動孩子的聯想能力,通過引伸、擴展、推理、想像等法,引導孩子用正確高效的方式來完成大腦中知識網路的建立。

8、語言經驗教學法

如果我們把英語學習的基礎建築在孩子自己的經歷和興趣之上,學習效果就會更好。調動孩子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然後編成故事說出來、寫下來。語言經驗教學法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中由口頭語言進步到書面語言。

常用的英語教學方法

從外語教育的歷史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外語教育史上較為典型的、對我國基礎英語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外語教學法是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功能法、任務型教學法等。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譯法又叫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在十_世紀運用的外語教學法,是指用母語來教授外語的一種方法。

18世紀以前,作為外語的拉丁語是西歐文化教育和著書立說的國際語言,當時教授拉丁語的主要方法是翻譯法,主要以閱讀拉丁語的書籍為主。到了十_世紀,法語、英語等現代語言在西歐國家興起了,在教授法語、英語的起始階段,基本還是沿用了教古典拉丁語的翻譯法來教授這些現代語言。

(一)翻譯法的語言觀

提倡翻譯法的外語教育者認為,語言是一種知識,是由語音、語法和詞彙構成的符號體系,強調語言的書面形式。

(二)翻譯法的主要特點

在翻譯法的外語教學中,母語與所學語言經常並用,即教師說出一個外語詞後,馬上翻譯出對應的母語詞;教師說出一句外語句子後,馬上將其譯成母語;教師逐句分段地讀連貫的外語課文,然後再逐詞逐句地用母語翻譯過來。整個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與兩種語言打交道,教學中強調母語與第二外語的機械對比和對譯。

(三)翻譯法的評價

翻譯法是外語教學法歷史上最早的一個教學方法,為建立起外語教學法的科學體系奠定了基礎。

但是,一般而言,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中,沒有在意義上完全一一對等的兩個單詞,也沒有在結構上字字對等的兩個句子。翻譯法把學習外語和學習母語純粹對應起來,不易培養學前兒童對外語的直接思維,翻譯法還注重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的學習,忽視對幼兒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幼兒口頭語言的表達,不利於提高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指通過運用外語本身進行外語教學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不用母語,不進行翻譯,也不進行語法分析,直接法是對兒童習得母語的自然過程的模仿,提倡把外語和它所表達的事物直接聯系起來。在教學中只用外語,排斥母語,教師通過各種直觀手段讓兒童直接學習外語,直接理解外語,直接運用外語。

直接法產生於19世紀90年代。從19世紀下半期起,西歐各國間的來往日益頻繁,但彼此之間的語言不通成為交往的最大障礙,因此,迫切要求各國的外語教學強化口語,便於各國的交流。於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直接法便成為外語教學的主要方法。

(一)直接法的語言觀

提倡直接法的外語教育家認為,語言是一種技能或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靠大量的重復練習和模仿。

(二)直接法的主要特點

根據學前兒童學習語言的理論,直接法主張聽、說領先,以口語教學為主,也就是,直接法主張口語是第一位的,書面語是第二位的,要重視語音、語調和口語教學。在學習口語的基礎之上再培養兒童的讀寫能力。

直接法以句子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整句學、整句用,不孤立地教授單詞和語音規則。直接法提倡控制及模仿練習,讓兒童憑借著直覺去感知、模仿,然後進行機械操練和記憶背誦,以求養成一種語言習慣。

直接法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用外語進行教學,把外語聲音形式同客觀表象直接聯系,而不經過母語這一「媒介」,不依賴母語翻譯。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完全用外語教學時,教師需要廣泛採用各種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畫、動作、肢體語言、表情和游戲等來解釋詞義和句子,使外語詞語的聲音和它代表的語義直接聯系起來,以培養兒童把外語與客觀事物直接建立起聯系和直接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三)直接法的評價

直接法盡量排除母語的干擾,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外語,這有利於培養學前兒童外語思維的能力和直接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直接法強調語言的功能,用外語直接進行交流,並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語言。

但是直接法對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更多的`卻是消極的一面。如果教師在講解一些抽象語言知識的時候,也完全排斥母語,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直接法對教師外語水平的要求很高。直接法完全按照幼兒習得母語的辦法,只偏重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幼兒容易在外語學習中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聽說法是以句型為綱,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著重培養兒童聽、說能力的外語教學法。又被稱為「口語法」。

聽說法起源於美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急需為軍隊培養掌握聽、說能力的外語人才。美國參戰後,需要培養能用各種外語進行有效交流的外語人才。到了20世紀50年代,滿足戰爭需要的外語教學方法——聽說法就形成了,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到不斷完善。

(一)聽說法的語言觀

提倡聽說法的外語教育者認為,語言是口語,是說出來的話,而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文字,強調其口頭表達形式,語言是成套的習慣(a set of habits)。

(二)聽說法的特點

聽說法在教學活動中聽、說領先,重視聽、說,以語言的聽、說能力訓練為主,然後兼顧讀寫。

聽說法以句型為中心,認為句型是表情達意的基本單位,是從無數句子中歸納出來的句子模式,是外語教學的中心。在外語教學中,教材的安排、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主要是通過句型來進行的。

聽說法注重反復實踐,特別是句型操練,強調外語學習要靠大量的反復操練,通過模仿、記憶、重復、交談等實踐練習,形成自動化的習慣。教學過程中遵循刺激—反應—強化及時糾正錯誤,以期形成語言習慣。美國語言學家弗里斯(C。C. Fries)編寫的《英語900句》就是聽說法的典型教材,該教材以句型為中心,側重大量的、機械性的聽說操練。

聽說法在對比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結構的基礎上,主張外語教學必須把外語和母語進行對比,找出它們在結構上的異同,以確定外語教學的難點。與母語表達結構不同的,就是學習外語的難點和重點。

聽說法繼承了直接法的思想,在教學中排斥或限制母語,主張藉助直觀手段、情境、上下文,用外語來解釋意義,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把翻譯當作釋義和理解的手段。

(三)聽說法的評價

聽說法重視聽說訓練和句型操練,強調外語教學的實踐性,建立了一套培養語言習慣的操練體系,聽說法限制母語的運用,有利於學前兒童用外語進行思維;通過對比分析母語和外語的結構異同,來確定教學難點及重點的做法,使教師在教學中的講解更有針對性。聽說法把語言學習當作是一系列「刺激—反應」的過程,重視了兒童運用規范語言的習慣養成。

但是,聽說法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的內容與意義,過分強調句型的結構和機械性的操練,忽視了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兒童靈活掌握和運用外語;為操練句型而編寫的對話,以語言形式為綱,語言顯得生硬、不真實,使兒童難以結合情境進行真實交際活動。

四、視聽法(Audio Visual Approach)

視聽法20世紀50年代首創於法國,是當時法國對外國成年人進行短期速成教學的一種方法。視聽教學法以主張視聽並用而得名,是以學習日常會話為主旨的教學方法。由於利用視聽手段創造情境是其主要特色,所以又稱為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視聽法強調耳、眼等器官以及大腦整體地去感知和認識外語材料,具體的、真實的情境和聽說活動常常構成一個整體,形成完整的結構方式。視聽法是用實物、幻燈等創造情境配合同步錄音的一種方法體系,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所以,這一方法又被稱為「視聽整體結構法」。

(一)視聽法的語言觀

提倡視聽法的外語教育者也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語言學習就是要掌握語言能力,如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

視聽法主要培養兒童的聽說能力,堅持口語領先和句子本位的原則,日常生活情境對話是教學的中心,入門階段常常要經過一個約60小時不見文字的聽說階段,以使兒童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口語語感。首先要求兒童聽一段內容完整的對話,掌握它的語音語調和節奏等整體結構,然後再進行個別音素的訓練,教學順序是「對話—句子—單詞—單音」,教學過程分為感知、理解、練習和活用四個步驟。

(二)視聽法的特點

(1)視聽教學法比較重視口語能力的提高。視聽法認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而這種應用就是讓學生開口說。語言的准確性在於對它做一個正確全面的理解,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對英語語法和結構的理解,而是在於對它進行超越字面意思的交流,從而完成對英語這種語言的整體理解。視聽法同樣避免使用母語,通過實物、圖片、手勢等直觀手段直接教外語,使情境的意義與所學的外語建立聯系。

(2)視聽法側重於語言和情境密切結合。視聽法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往往是把學生放在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裡面,通過現代教學輔助手段,讓兒童一面聽聲音,一面看圖像,把看到的情境和聽到的聲音自然地聯系起來,做出模仿反應,形成自動化習慣。

(3)視聽教學法對現代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要求。現代多媒體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更進一步幫助提高視聽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因為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內容更廣泛、畫面更生動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了學習英語的氣氛之中。

(4)視聽教學法對英語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視聽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找出更適合他們的學習目的語的方法。視聽教學法還對英語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在課前盡最大能力組織視聽材料,課堂上想辦法促使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模仿、進行交流,並且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生活有趣、生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三)視聽法的評價

視聽法的運用使語言和情境結合,創造了逼真的環境,使教學更接近於交流的自然形式;外語教學中,廣泛使用現代化技術設備,情境視覺與錄音聽覺相結合,使兒童見其形聽其聲,充分運用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進行學習,有利於兒童的理解和記憶;視聽法強調口語和重視用外語教外語,有利於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和用外語思維的能力。

但是,視聽法過分強調視覺直觀的作用,使一些抽象的詞彙難以表現;過分重視整體結構的原則,忽視語言知識必要的分析和講解,不利於兒童理解和運用語言;過分重視語言的形式,沒有更好地從交際需要的內容出發來創設情境,以更好地滿足兒童交際的需要。

五、功能法(Functional Method)

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兒童交際能力的一種方法體系。

培養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功能法又稱為交際法(Communicative Method)。語言功能主要指用語言敘述事情和表達思想,即從表達的思想內容出發,表示詢問、請求、邀請、介紹、同意、感謝和道歉等意念(notion)。

功能法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西歐共同體,是西歐一種培養外語交際能力的教學體系。西歐各國間要進行交流,但語言不通,為了更好地促進各國間的交往,西歐各國主張用功能法進行外語的教學。

(一)功能法的語言觀

提倡功能法的外語教育者認為,語言不只是某種形式的符號系統,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

(二)功能法的特點

功能法認為以前的教學法忽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主張教學過程交際化,把言語交際作為外語教學的全部出發點,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和真實的交際過程中使用語言,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初學階段交際形式以語言游戲、角色扮演為主。

功能法的教材內容選取的是真實、自然的言語,而且根據功能、意念等要素來選擇,而不是根據語言形式。教學中為不同小組確定不同的目標。教學活動的練習形式多樣,採用二人、小組和全體的相互交流形式。

(三)功能法的評價

功能法注重培養兒童的交際能力,強調學以致用。但是,功能法過分重視語言的功能而忽視語言的結構,使兒童在語言知識的掌握上較為薄弱。

六、任務型教學法(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

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法是近20年來語言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發展。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教師依據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語言觀

在外語教學中,不可能像幼兒學習母語那樣生活在所學習的語言環境中,直接接觸信息源。在課堂里學習某種語言,是教師通過教材、教具,布置給學生一定的教學任務,並組織師生共同參與,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中自主學習。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

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作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以「任務」為中心的兒童教學活動,教師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結合教學內容創設貼近兒童實際的、圍繞主題活動展開的各種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幼兒積極投入、主動參與,讓幼兒通過學習、思考、體驗、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評價

任務型教學法既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和社會價值,又重視語句的結構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但是,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明確目的,注重學生學習、思考、體驗的語言習得過程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活動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考慮到他們的學習發展區;要有利於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綜合技能的提高,同時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活動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或生活實際為出發點,以意義為中心,引導幼兒在實際交際中運用語言。

英語句子教學方法

一、單詞和句型有機的結合,感知語言。

語言的功能就是交際,而單詞是交際的最小單位,句子則是單詞的支撐。我認為單詞的教學不能離開句型而獨立地教,句型的教學也不能離開單詞,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每教完一些單詞,除了老師本身示範例句外,我還會讓學生自己造句。例如我在教完「need」這個詞時,我就讓學生用need進行造句,並看誰造的句子多。其實就是讓學生利用不同的人稱、不同的名詞在替換句型,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能讓學生掌握了need這個詞的用法,而且也培養了他們開口講英語的能力。

在語境中理解,在實踐中運用,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教師把單詞放入具體的語境、情景當中,並在事物之間、在單詞與語境之間建立聯想,學生的思維會十分活躍,理解會更清晰,對語言的感知的效果會更好。如,我在教學sounds and words時,會創設一些情境,並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找出更多有相同發音的單詞。另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嘗試把這些單詞放在一起造句,甚至把這些單詞放在一起編成小故事,即使故事本身沒有什麼情節,但卻讓學生運用了單詞和句型。所以,學生對這幾個詞彙和所用到的句型都會記憶會深刻、持久。實踐證明,把單詞教學和句型教學有機地結合再一起,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掌握詞彙,而且還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得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創設情境,加深理解。

6—12歲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學習積極性高。我們根據這一特點,首先每節英語課都盡可能地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比如我們經常進行課前的Free Talk,與學生之間進行一些日常用語的交流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學習了一般過去時態,我們也會隨之更新對話,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等等。盡量做到涉及面廣,反復使用學生學過的日常用語,使英語與情景建立直接的聯系。

其次我們還會並充分發揮多媒體,這是一個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很多直觀功能的好工具。例如:四年級上冊書中Unit11 I'm a docto.這單元的重點是詢問職業。在教授有關職業的單詞和句型時,運用多媒體的視頻,讓學生大致了解各種職業,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各種職業特點進行表演,如護士打針手勢,醫生聽診器動作、消防員救火的動作,老師上課的動作。在這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說起來,在活動中愉悅、輕松地學習語言。又如在講六年級Unit 11 Let's go to space。這一課,由於課文中涉及了大量宇宙、太空方面的知識,利用大量的多媒體課件,播放與太空、宇宙相關的視頻,以及各大行星名字的由來,滲透一些天文知識,學生在鮮活的媒體環境中,既了解相關知識又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得整堂課氣氛活躍,高潮迭起。通過上述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他們學到的語言生動、自然,表達准確,印象也較深刻。

三、組織游戲活動,進行鞏固操練,強化交際應用。

句型教學中的交際性操練是指運用所學句型開展具有信息溝通的活動。這是一種在模擬的或真實的情景中進行的語言操練。教師應盡量運用學生熟練掌握的句型,提出真實性的問題或開展運用所學句型的游戲活動,以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例如,教學「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句型後,讓學生用這個句型采訪同學,並寫下相關信息,填寫匯報表格,從而達到句型操練的目的。

My favorite season

season weather What to do?What to wear?

另外,游戲活動都需要具備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輕松愉悅學習,事半功倍。又如,學生喜歡的guessing game。三年級Unit7 Is this a dog?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應用動物的單詞,先是老師示範動物比較標志性的動作,讓學生用本單元句型「Is it…?」來問。我則用「Yes,it is.」或者「No,it isn't.」來回答。然後再請個別同學來表演動物,讓大家猜。最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做這個游戲,在猜動物的過程中,學生也掌握了句型的用法。特別是否定回答「isn't」,只有反復的操練才能讓學生避免發音的錯誤。

四、滲透筆頭練習,知識內化。

在聽說訓練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讀寫訓練,有利於鞏固聽說訓練的成果,由此看來,課堂教學中滲透筆頭練習的是相當必要的。例如:教師在新授一個語言知識點時,為了能及時了解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可設計一些相對應的筆頭練習。如在接觸到「an」這單詞後,即時進行練習,並讓學生區分「a」的用法。練習設計如下:

(用a或an填空)

1、 This is________apple. That's orange.

2、It's egg. It's big egg.

3、It's ________ umbrella. It's _____ blue umbrella.

練習雖然簡單,但已經把學生要掌握的重點通過練習的方式體現出來。學生填寫過程中,老師給以方法指導,邊講邊練,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理解,從整體上把握住了作業題的內部結構,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訓練。其中還能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於解題錯誤得不到及時反饋、糾正,而形成錯誤概念或知識。

句型的教學遠不止這些,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教材基礎上,發掘教材,把句型的教學充分擴展,沿用到閱讀教學,為語言的輸出做好鋪墊。

E. 英語教學的方法是什麼

在英語中常見的 教學 方法 有哪些?哪個更能夠幫助我們學好英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的方法,供大家參閱!
常用英語教學方法
1、大小聲:我讀大聲,你讀小聲

2、舉一反三:我讀一遍,你讀三遍

3、單詞拍拍拍:(①、②、③、④、⑤)拍這幾就讀出來

4、炸彈:練習單詞時,把一個炸彈放在一個單詞上,在讀單詞的過程中,不能把放有炸彈的單詞讀出來

5、手心手背:伸手心讀,伸手背不讀

6、金手指:幾根手指就讀幾遍

7、麥克風:以采訪的形式來提問學生,練習單詞、 句子

8、擊鼓傳球:傳球老師擊鼓喊停時,誰最後拿到球就站起來讀單詞或句子,讀對時,老師輸,學生是勝利者,然後老師表演動作,如:兔子跳、貼牆、眨眼睛、表演大茶壺

9、搶椅子:讀單詞或句子同時,繞著椅子轉,當老師說停時看誰以最快的速度搶到椅子,搶到者加分

10、 木頭人:如:I can fiy I can jump 讀句子的同時表演出動作,老師說停,不論你什麼姿態,都不能動,老師挑選一名學生去逗表演的學生,看誰懂了誰犯規

11、 說反語:I say sit down You say stand up

12、 小手槍:指著誰,誰讀單詞的下一個單詞

13、 尋寶藏:選一名同學背對著大家,把卡片或別的東西藏到一個學生哪裡,大家開始讀單詞或句子,當尋寶的學生離寶藏越近讀聲越大

14、 蘿卜蹲:用單詞代替學生的名字一個接一個蹲

15、 頂卡片:讀句子單詞的同時用頭來頂卡片

16、 互動記名字:給學生一個新名字(課中的單詞)來互相提問及回答

17、 警察抓小偷:選一名同學背對著大家,挑出兩個學生,大家一起讀單詞,這兩名同學讀單詞時不發音

18、 單詞轉轉轉:人站詞下,每個人代表一個單詞,讀到哪個單詞,就迅速動一下,反應慢就下去換另一個人

19、 加一法:我讀一,你讀二,我二你三,依此增加,練習單詞句子 20 拍圖片:把製作好的單詞圖片貼在黑板上,拍到哪一個讀哪一個
中學英語常見的教學方法
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直接法(direct method)

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視聽法(audio--visual approach)

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自覺實踐法

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咨詢法(counseling learning)

暗示法(suggestopedia)

沉默法(silent way)

一、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一)語法翻譯法及其理論基礎

1.定義: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又稱「翻譯法」、「傳

統法」、「古典法」。它是以系統的語法知識教學為綱,依靠母語,

通過翻譯手段,重在培養外語讀寫能力的教學法。

2.起源: 起源於中世紀歐洲人教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方法,18世紀開始教英語、

法語、義大利語等現代語言時,仍沿用這一古老的方法。

3.創始人: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語言學家奧倫多夫等人對語法翻譯法進

行理論上的 總結 和闡述,才使語法翻譯法成為一種具有完整系統的第

二語言教學法。

4.理論基礎:①語言學基礎是歷史比較語言學;

②心理學基礎是18世紀德國的官能心理學,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

沃爾夫。

(二)語法翻譯法的主要特徵

(1)以培養讀寫書面語能力以及發展智力為主要目標。

(2)以系統的語法知識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對語法規則進行詳細的分析,要求

學生熟記並通過翻譯練習加以鞏固。

(3)詞彙的選擇完全由課文內容決定,用對譯的生詞表進行教學,句子是講授

和練習的基本單位。

(4)用母語進行教學,母語和外語互相翻譯是主要的教學手段、練習手段和評

測手段。

(5)閱讀領先,重視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習規范的書面語,注

重通過閱讀外語名著來學習外語。

(三)語法翻譯法評價

1.主要優點:

① 有助於學生牢固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閱讀和翻譯水平較高; ② 採用母語講授,可以減輕教師的壓力,還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

2.缺點:(5個)

① 忽視口語教學和語音教學,缺乏聽說能力的訓練;

② 過分地強調語法規則的教學,忽視語言技能的訓練;

③ 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指經典文學作品);

④ 利用母語教學,過分地強調翻譯,不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思

維和交際的能力;

⑤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少實踐機會,課堂氣氛沉悶。
英語教學的方法
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這是新課標之後實行的新型教學方法——任

務型教學,這個意識半會兒說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這個教學方法課堂效果會很好。

2.五步教學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學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學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ction

Homework

5交際型教學 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或模擬真實情景交際,讓學生通過聽、說、理解等交際活動不斷溝通交流、進行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下面談一談 英語學習 方式

前面提到四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共同學習、自主學習、任務型學習、探究學習。下面就對它們做一個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個介紹是提綱挈領的介紹,涉及不到十分具體的技巧。關於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訓班另安排時間深入探討。過去(甚至目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這種學習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學生聽教師講為主的方式。《英語課程標准》建議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式。這里介紹的四種學習方式,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比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互聯網路進行學習。這里介紹四種學習方式,不意味著其他學習方式不好,或者無效,而是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交替使用、綜合使用。而且,教師講解也不是在教學中沒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時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不要把它作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學習方式。各種學習方式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以相互結合,相互影響。

合作學習或者稱為共同學習,用於外語教學,基於以下幾個理念。一、課堂外面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合作,課堂教學就要培養合作意識,訓練合作技能。二、語言的本質是社會性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與人交際和溝通的過程就是合作行為。語言哲學里提到的會話含義的基礎就是會話者要遵循會話准則。三、語言習得研究證明,掌握交際工具在互動中掌握比較有效。互動就是合作行為。

學生在一塊兒學習不一定就是合作學習,比如,在雙人組、四人組的形式下,也許不能稱得上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共同學習的一個原理是,學習者要在學習中相互依賴,這樣才夠得上合

作學習。但是,這種依賴不是自己不出力,僅依*其他組員替自己學習。這不是合作學習的目標,也不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原則。而這種依賴是一種積極的依賴,依賴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因此,我們稱這種依賴為相互依賴。學習者在哪些方 面相 互依賴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目標的相互依賴,即組員有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完成共同的任務,而不是每個組員都有一個不同的目標。這樣一來,共同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了共同學習的基礎。

角色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在完成任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對於完成任務都重要,是互補關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對於完成任務缺一不可。

資源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在完成任務時共享學習資源。

身份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同屬一個組,相同的身份把他們聯繫到一起,合作的活動幫助他們建立集體的榮譽感。

合作學習的要素有哪些呢?相互依賴、個人責任感、合作技能、混合編組、教師角色。這些在這里不展開談了。

合作學習擴展到課外,可以構成合作式的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即學生合作完成某一個項目。如果用互聯網路來合作完成某個項目,就可以構成合作式的網路學習(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等等。

根據合作學習的原則和要素,它和其他學習方式、學習手段組合,可以創造出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合作學習形式。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雙人活動(Pair work),也有一些多人組的活動(Group work),這些可以利用、改編、使它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合作學習的資源。教師們可以將這些學習的資源對照前面所說的合作學習的原則,判斷它們當中,哪些是合作性的活動,哪些不符合合作學習的原理,然後合理地利用這些材料。

有些教材的設計採用了項目學習的理念,教師(或者學生)確定一些學習的項目,學生完成學習項目,在完成學習項目的過程中,學習者運用並學習了語言。下面我們從仁愛版《英語》教材中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在學習特殊疑問句的單元里,有一項調查活動。每個學生要去找自己的同學,用英語問他們的父親是做什麼的,母親是做什麼的。然後,把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這就是一個小型的調查項目,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這個活動把語言運用和真實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跟同學進行語言互動。

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在於:一、學生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潛能、不同的學習風格,自主學習有利於形成個性化的 學習方法 ,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二、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即離開學校後,不依賴教師,仍然能夠繼續學習的能力。三、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習的主動性。但是,自主學習不意味著教師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師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提供學習資源,以及各種形式的幫助。

教師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學習策略的培訓

二、學習資源的開發

三、學習環境的創設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有相當多的練習,冠以獨立學習的名字(Work alone),還有相當可觀的練習,雖沒有冠以獨立學習的名字,但是也都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比如:Listen and Follow; Listen, Read and Say; Listen, Read and Understand,等等。那麼,教師如何利用這些練習材料,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 學習英語 、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學習策略,是教師們應該研究的問題,並且開發利用這些練習素材。

任務型學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與討論。它是外語教學中交際語言教學的發展與延伸。它認為:一、語言學習的過程要有實踐、要親身體驗;二、語言學習要在用中學,陳述性知識不能代替過

程性知識;三、語言學習要通過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許多任務是互動型的,或者是合作型的;四、語言學習的形式要能夠引起學習者的興趣,任務型學習的活動往往具有真實性、挑戰性,可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

五、語言學習要有意義,任務型學習不是枯燥的結構操練,而是有具體目標的學習任務。

當然,關於任務型學習還可以說很多,比如,它的形式、它的分類、它的設計、它的使用的條件,它的局限,等等。由於時間所限,這里不能展開討論。老師們可以參考國內外出版的關於任務型學習的書籍,加上自己的親身實踐,可以為自己的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有一個任務,模擬交際。任務的要求是進行 自我介紹 ,情景設計為中外學生聯誼會。學生分別扮演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任務要求學生必須談論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學校、喜歡的課程、業余 愛好 等。任務的設計還為學生提供完成該任務的語言支持,如,了解他人各方面情況的英語提問的方法;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詞彙、 短語 。任務完成的方式為小組活動。任務完成後的成果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口頭交際了解他人的信息、書面 報告 、網上交友。

探究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基本理念是:一、不一定所有的知識都要教師講授給學生;二、學生自己發現的東西記憶更牢*;三、探究學習是主動學習;四、探究學習是獨立學習;六、探究學習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最後,探究學習也是發現學習、歸納學習,這對於語言學習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探究學習的方式方法可以很多很多,教師可以去嘗試、去使用、去開發、去創造。外語教學中,對於探究學習的實踐還剛剛開始,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探究學習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哪些東西學生可以發現,哪些必須教師講授;探究學習的形式與方法有哪些,等等。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包括大量的類似完形填空的練習,即填詞完成對話、完成短文等。它們可以被作為探究學習的素材。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上下文的情景、人物之間的關系、事件發生的時間前後關系,等等。

總結上述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學習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所談到的四種學習方式也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教師們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開發利用其他的學習方式。我們還可以從中感到,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帶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變化,豐富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使用語言的能力。



看過英語教學的方法的人還看了:

1. 教學方法用英語怎麼

2.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3. 傳統英語教學方法

4.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英語教學方法

5. 100個英語課堂游戲導入大全

F. 英語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方法都有以下:

1、 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2、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3、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4、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5、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6、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強化英語教學方法: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3、運用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G.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啊

小學英語學習方法首先要創造一個英語學習環境,其次可以進行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幾個孩子在一起用英語交流表達。

最關鍵的還是要做給孩子報課英語培訓,進行專業的學習,這是最好的學習英語方式了,在阿卡索的外教耐心輔導下,孩子的水平是很快可以提高的,你先了解一下免費的試聽課程:【點擊領取歐美專屬外教一對一免費試聽課大禮包】點擊藍字即可免費領取!

看看阿卡索是不是你想要的英語培訓班,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何,都是要先試聽才知道得,試聽是免費的哦,家長不妨帶孩子去試課對比一下是否合適你家孩子。

試聽完後還可以免費獲得一次英語能力水平測試和一份詳細的報告,以及公開課免費看。

孩子在阿卡索報課的有什麼好處呢:

1、上課模式:是歐美外教一對一授課的,而且都是歐美師資,歐美師資的發音是很標準的,外教都持有tesol(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書)。

2、課程方面:在線學習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利用Pad、手機、筆記本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課,每天25分鍾,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孩子自主家長放心。

3、價格收費:阿卡索課程收費是按照次卡和月卡來算的,月卡要劃算一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想要讓孩子學好英語,找到合適的機構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網路搜下【vivi老師】,能為家長選擇機構帶來一些幫助。

H.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小學生的英語水平都不高,這除了小孩自身的問題外,還可能是因為英語教學的方法不太對。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下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1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導入法 :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 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游戲教學法 :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情景教學法 :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動作教學法 :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活動教學法: 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三位一體教學法: 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自然法 :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全身反應法 :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 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work和group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功能意念法 :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2

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教師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4、講授法

英語並不像我們的母語──漢語那樣從小就開始學說、理解和運用。而英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難學。所以,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講述和講讀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講授法並不是照本宣科,單板、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講授要有一定的啟發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與之結合起來。

I.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英語作為一門課程,在日益加強的全球化下,顯得更加重要。對於老師來說,擁有好的英語教育方法是極其重要的素質,看看我為您整理的英語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語法翻譯法

1、語法翻譯法是一種通過學習語法規則和詞彙,並且按照規則用本國語和目的語進行互譯來教授語言的方法。

2、教學過程

閱讀/朗讀——句子翻譯——講解語法/語言點——書面回答——理解性問題

3、原則和技巧

原則:(1)書面語很重要,重視寫作和閱讀

(2)熟記語法規則和單詞

(3)教師的絕對權威

(4)本族語的中介作用

技巧:(1)書面翻譯/互譯

(2)閱讀理解性問答

(3)演繹法講解語法規則

(4)填空、背誦、造句、作文等

4、評價:

(1)使用方便

(2)學習語言知識多於語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語法翻譯法:彌補口語的聽說訓練、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種通過實物、圖畫、動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語和其對應的意思直接聯系,從而達到直接理解和直接應用的外語教學法。

2、教學步驟

用目的語講解——提問——回答

用歸納法教語法:例子——總結規則——鞏固性練習——聽寫練習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先聽說後書面語言

(2)通過有意義的上下文來學習單詞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語翻譯

(4)自我更正來促進語言學習

技巧:大聲朗讀、問答練習、自我更正、會話、填空、聽寫段落、畫圖講解、實物演示等。

4、評價:

(1)強調語言實踐和運用,有利於聽說

(2)學慣用外語思考,重視語言的交際作用

(3)排斥本國語,有時花費很長的時間來解釋,或者解釋不清楚

(4)對教師口語、教學技能要求高

三、聽說法

1、聽說法是一種運用句型操練形式學習外語的方法。其理論基礎為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

2、教學步驟

聽外語對話——模仿——糾正語音語調——逐句背誦——對話練習——看書面材料——語法點歸納——替換/回答練習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2)掌握結構句型和詞彙。

(3)語言學習是形成習慣的過程,教師的正確肯定有助於強化正確的語言習慣。

(4)本族語控制到最低限度。

技巧:背誦對話,擴展練習,鏈式提問,替換練習、回答提問、對話、轉換練習等。

4、評價:

(1)《英語900句》、《靈格風教材》

(2)學生學到的句型較少能自如地轉化為課外的交際能力

(3)「聽說領先,讀寫跟上」

四、交際法

1、交際法就是把運用目的語進行有意義交際作為學習語言的方法。

交際法有時稱為功能法或意念法。

交際法的最大特徵是它對語言結構和能同等重視。學習不僅要知道語言規則的用法,還必須學會交際。

2、示例

(1)利用真實生活材料開展討論: (源於材料)題目辯論——提供不同的句型——小組討論——總結

(2)連環圖片做交際性練習:抽出圖片——猜測前後內容

(3)設置生活背景進行交際:按照角色身份、年齡、地位、性別說出不同的內容。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強調語言的意義,而不是結構。

(2)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交際能力(即有效和得體地運用語言系統的能力).

(3)教學一開始就鼓勵學生嘗試交際。

(4)教師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

(5)流利性與可接受性是教語言的主要目標。

技巧:(1)利用真實材料

(2)重新安排打亂順序的句子

(3)語言游戲(信息差等)

(4)小組討論,解決難題

(5)角色扮演

4、評價:交際法的運用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語的形式、意義和功能。

五、靜授法

1、靜授法,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沉默,從而促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活用語言的方法。該法由戈鐵諾(Caleb Cattegno)提出(1972),其特徵是使用各種帶顏色的小棍,把各種聲音與特定的顏色聯系起來。

三種假設:(1)由學習者發現或者創造將要學的東西,學習會取得良好效果。

(2)學習時有圖片等實物輔助,效果會更好。

(3)學習的材料必須實用。

2、示例:(1)用教鞭指著圖上的符號,發出一個聲音,然後教師不出聲地指著圖上的一個個符號,監聽學生的發音。

(2)教師也許發出一個單詞聲音,讓學生猜測包含在這個單詞發音里的符號。教鞭可用來表示重讀、停頓和語調。

(3)教師聽學生發音,重新示範或叫另一個學生來發音。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才轉入未知,即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介紹語言要素,教服從於學。

(2)學生需要學會互相依賴和依靠自己。

(3)如果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仍替他們做,學生的獨立能力就得不到培養。

(4)沉默是一種手段。它有助於學生自治以及發揮自身積極性。

(5)錯誤對學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6)在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而不是馬上達到完善。

技巧:(1)聲音——顏色圖;

(2)教師的沉默;

(3)同伴的更正;

(4)各種小棍;

(5)單詞圖表;

(6)自我更正手勢。

4、評價:

靜授法是70年代初期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法。非常重視人的整體性,人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試圖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暗示法

1、暗示法,就是指利用人的無意識和非理性因素進行系統教學的方法,由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G.Lozanov)提出的,他認為大多數的學習發生在氣氛輕松、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暗示法最典型特徵是在教學過程中伴有背景音樂,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大腦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作用。

2、示例

整堂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口頭復習。前次學習的材料被用來充當討論的依據。所有出席者圍坐成一圈。第二階段,引進新材料並展開討論。這包括看一遍新對話材料和用本國語翻譯,然後討論重要的語法和詞彙。第三階段一開始,所有對話停止一兩分鍾。師生一起聽錄音機播放的音樂,聽了幾段音樂後,老師在音樂背景下朗讀或背誦新課文,學生一邊看著課本一邊聽音樂。在兩段音樂之間有一陣沉默,然後教師要求學生合起課本聽一遍。

3、原則和技巧

原則:(1)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方可得到促進。

(2)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學習者。

(3)當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際過程時,學生將學得更好。

(4)教師應容忍學生出錯,讓學生在應用過程中改正錯誤。

(5)在游戲的氣氛中,學生的注意力放在語言的運用上。

技巧:(1)課室布置充滿藝術氣氛;

(2)肯定正面暗示;

(3)視聽相結合;

(4)選擇一個新的形象;

(5)角色扮演;

(6)分二次放音樂(第一次學生看著課本,注意語法;第二學生合上課本,注意聽內容)。

4、評價:

暗示法在減少學生焦慮,提供良好學習氣氛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建議語言教師在借鑒該法之前,更多地考慮如何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心理安全感的氣氛,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七、全身反應法

1、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叫領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是一種把言語和行為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學方法,該法通過身體各部分的活動來學習語言。由美國J.阿須(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法與心理學的記憶部分的痕跡理論關系密切。該理論認為記憶聯系的追蹤頻率及強度越大,記憶聯系就越強,所學的東西也就越容易回憶起來。記憶方式有多種,有死記硬背、也有通過行為動作。根據研究,結合動作的記憶的成功可能性是最大的。阿須也吸收了人道主義心理學的觀點,重視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他提出的活動,可減少學生的緊張情緒,創立一種肯定式氣氛,從而有助於學習。

2、示例

在課堂上,教師用英語發出指令,讓學生一聽到英語指令就作出相應的動作。從簡單到復雜,從慢到快,從一組詞過渡到一個句子或一段話。

3、原則與技巧

原則:(1)目的語的意義可以通過動作來傳達,通過學生的各種反應以刺激記憶過程。

(2)教師運用命令來指導學生的語言學習行為。

(3)學生通過觀察以及自身的演示來學習語言。

(4)教學法中最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成功感,這樣和低焦慮情緒結合一起就可促進學習。

(5)口頭語言應比書面語言重要。

技巧:(1)用目的語發出各種指令指導學生行為;

(2)角色轉換(A命令B或B命令A);

(3)動作系列

4、評價:

它強調初期階段專門進行聽力理解訓練,該法使得學生對教師用目的語發出的各項指令進行傾聽和反應,使學生覺得十分有趣,因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上,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提高。該法較多地在初級階段使用(如兒童、初中、成人入門階段等)。

八、群體商談法

1、群體商談法,是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方法。學習者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分成幾組交談。教師站在學生身後,隨時提供幫助,最後把錄音內容重放。群體商談法也叫人道法,即該法把學生看作整體的人,關心其情感領域、語言知識和行為技能。

2、示例:

首先問候和自我介紹,接著教師陳述該課的目標及要求,然後學生形成一個圓圈,用外語進行會話。學生可先用本國語和旁邊同學交換信息,教師站在身後把這段信息交換翻譯成外語,然後由學生重復。接著再叫另一個學生講,並把話錄在錄音機里。最後,教師要求學生談出各自對此學習的感受。

3、原則與技巧

原則: (1)當學生具備安全感時才會學得最好

(2)教師不站在課堂前面,就會減低學生的受威脅感,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3)教師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獨特性。

(4)教師對學生咨詢,這表明他們確實在傾聽學生並理解學習。

(5)在小組里,學生可以感覺到一種集體感,既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向教師學習。

技巧:(1)錄下學生對話;

(2)翻譯成目的語;

(3)對學習過程的總結;

(4)不斷重復;

(5)小組討論。

4、評價:

它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學習的人道性和互動性。

最好的教學法?

實踐證明,最好的辦法是讓不同的教學法並存,在實踐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並及時交流和探討,提高各種教學法的綜合教學效果。

事實上,無論採取哪種教學法,英語教學都要針對不同的教學要求,貫徹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即(1)語法原則,把語言知識的傳授放在相當的地位;(2)交際原則,把語言結構與語境和功能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語言結構的多樣性和語言功能表達的多種可能性;(3)文化原則,採用對比分析方式,使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學會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語言教學法和使用的跨文化背景,學會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語言教學和使用的跨文化意識。如果一味地機械重復使用一種英語教學方法,這就不僅從根本上違背了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外語學習的基本原則和規律。

Wilkins: 最好的教學方法是在特定的場合取得特定效果的方法。

新課程標准下的英語教學方式的思考

一、英語教學要著眼於全面發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每位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多年來,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的學習態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就尊重學生而言,我們也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個性的。我們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針對他們的差異性提供切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指導。哈佛大學教授,當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將人的智力分為8種類型: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音樂-節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這種智力結構分類,對於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重新認識學生的差異和發展很有幫助。實際上,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差異:女生長於記憶單詞、規則,男生長於閱讀思考;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善長書面表達。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

二、英語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對英語課程內容和目標做了如下表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結合下圖所示,從以上表述我們可以看出:

①掌握語言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所謂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說和寫是語言輸出,也就是表達的技能。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在吸收信息與表達自己的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②學習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對於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我們反對把英語課上成語法課,並不是說我們就不必學語法。中國人學習英語掌握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問題是不要把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目的,不能把英語課上成語言知識課。目前的認識誤區之一便是一提到培養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有人就認為是不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把知識與能力對立起來,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對的。

③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是與他們的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相關的。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語文化背景,不僅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只有對英語文化背景感興趣才能抱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善於配合,樂於進取,把英語學好,才能對英語學習保持一股持之以恆的熱情與動力。同時還要指導中小學生選擇正確的英語學習的策略。學習方法(包括應試技巧)就是充分運用智慧和智謀,也就是講究學習策略。現在我們教學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出備課要備學生,提出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要講究英語學習策略,以便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J.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如下:

1、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2、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6、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閱讀全文

與英語教學方法和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6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7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0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4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79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1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5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7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7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