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媒介學研究方法論

媒介學研究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2-12-30 12:22:26

Ⅰ 媒介研究的內容簡介

媒介研究通常被分為三個研究領域,這也是本書所用的分類模式:文本、機構和受眾。全書系統地介紹了媒介研究領域的分類、主要概念、核心問題、研究切入點等,為初學者提供了進入這個學術領域並能夠利用專業的概念和思路參與討論的基礎知識。
作者提供的文本分析「工具」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媒介內容:通過梳理關於媒介機構的爭論,作者審視了提供媒介內容的組織機構,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媒介產業;在有關受眾的章節中,作者對受眾的各種情況及其對媒介的消費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從本書的內容和組織結構還可以看出以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為核心的歐洲媒介研究與美國主流大眾傳播研究在課程設置、思路和方法論上的一些差別,以及二者近些年來在學術界的互動與融合。

Ⅱ 傳播學與媒體研究研究啥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

研究重點: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傳播學研究傳播過程,即傳者、媒介、受者、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學研究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過程、手段、媒介;傳遞速度與效度,目的與控制,也包括如何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系。

研究范圍
主要包括: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為主。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Ⅲ 傳播學學什麼內容

傳播學簡介: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

新聞傳播學下屬的二級學科。

研究范圍

主要包括: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為主。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涉及學科

傳播學研究體系的構建可以首先從它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繫上找到依據和坐標。因為,它的構建,同眾多相關學科對它的哺育和催動是分不開的。傳播學與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語義學等眾多學科都有交叉,研究范圍非常廣泛。

傳播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在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的培養。學生不僅要學習具備傳播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還強調其他社會學科知識的教育。

Ⅳ 新聞學、傳播學和廣告學的區別和實質

1、培養方向不同:

新聞學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傳播學專業培養有寬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掌握傳播專業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和使用現代傳媒技術能力,富於創新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廣告學專業培養具備廣告學理論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媒介廣告部門、廣告公司、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製作、市場營銷策劃及市場調查分析工作的廣告學高級專門人才。

2、主要課程不同:

廣告學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史、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經營與管理學、廣告媒體研究、廣告攝像與攝影、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電腦圖文設計等。

傳播學主幹課程:中外新聞傳播史、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輿論學、文藝美學、基礎攝影、影視導論、影視腳本創作、電視節目製作、

攝像技術與藝術、電視新聞與紀錄片、科教片編導創作、電視節目編輯、媒體動畫與製作、網路傳播與文化、多媒體應用技術、網路媒體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廣告學通論、廣告視覺設計、媒介組織學、傳播學研究方法等。

新聞學主幹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基礎寫作、現代漢語基礎、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文化概論、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公共關系學等。

3、知識技能不同:

廣告學知識技能:掌握廣告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現代廣告的策劃、創意、製作、發布的基本知識、具有市場調查與營銷的基本知識和進行市場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從事經濟貿易廣告的設計和製作;

熟悉有關廣告的政策法規;具有公共關系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公關能力;了解有關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管理科學、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的基本知識。

傳播學知識技能:掌握傳播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廣告企劃製作、公關活動策劃與執行、媒體運營、新聞采訪、寫作、編輯、攝影等業務知識與技能。有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能力。了解中外傳播媒體工作現狀與發展趨勢。

新聞學知識技能:掌握新聞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業務知識與技能;具有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能力;了解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國新聞工作現狀與發展趨勢,了解外國新聞工作發展動態。

實質:

廣告學是從20世紀初開始出現的一門邊緣科學,是一門既含有社會科學,又含有自然科學性質和心理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的獨立學科。在對廣告學與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美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文學藝術等的既聯系又獨立的分析中,可以勾畫出廣告學性質的輪廓。

傳播學研究體系的構建可以首先從它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繫上找到依據和坐標。因為,它的構建,同眾多相關學科對它的哺育和催動是分不開的。

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就產生了。

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

Ⅳ 什麼叫媒介什麼叫媒介學比較文學媒介學中所說的媒介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媒介凡是能使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產生聯系或發生關系的物質都是。傳媒學是研究不同民族文學產生影響的方式、方法、手段和因果關系的科學。它是法國影響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為麥克盧漢和德弗勒。

1、麥克盧漢

媒體研究大師麥克盧漢認為,「媒體是人體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一切,一切都是媒介,一切媒介都可以和人體器官有某種聯系。

2、德弗勒

德弗勒也從廣義的層面建構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種用來傳播人類意識的載體或一組安排有序的載體。」 即使在狹義的層面上,對媒介的認識也有分歧。



(5)媒介學研究方法論擴展閱讀:

媒介包括兩方面要素:

一是包容媒質所攜帶信息或內容的容器,如書( 甲骨、竹簡、帛書、紙書)、相片、錄音磁帶、電影膠片、錄像帶、影音光碟等;

二是用以傳播信息的技術設備、組織形式或社會機制,包括通訊類(驛馬、電報、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可視電話、行動電話等)廣播類(布告、報紙、雜志、無線電、電視等) 和網路類三大類。

Ⅵ 西方傳播學中經驗學派與批判學派,以及它們在方法論,社會觀是什麼

批判學派:主張從哲學、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文化危機及現代西方文明進行批判。主張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資本主義社會結構、文化及意識形態等進行批判。批判學派自身是一個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集合體。

傳播學經驗學派:對現行社會體制是否合理並不關心,而是維護與改進現存社會體制及其功能。他們把社會視為一個能夠自我調節和平衡的有機生物體。經驗學派在方法上堅持經驗性的實證研究立場,在方向上堅持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在指導思想上則堅持多元主義的社會觀。

批判學派的主要流派:

1、法蘭克福學派:主要觀點集中於對資本主義社會商業化體制下文化工業及大眾文化的批評上,剖析和批判西方傳播媒介的壟斷化和「霸權主義」本質。

2、傳播政治經濟學派:著重分析西方壟斷傳播體制的經濟結構和市場經濟運行過程。

3、意識形態學派:著力研究意識形態本身,研究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

4、社會文化學派:著重研究大眾傳播在社會及文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5、女權主義學派:著重研究男性統治束縛對女性傳播的方式,女性傳播形式的力量等。

Ⅶ 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研究是 A媒介研究 B方法論研究 C受眾研究 D工具研究

1.傳播研究的起源
Ø 傳播學是一門以「傳播」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Ø 傳播,是與人類歷史同步的、極為古老的現象;
Ø 傳播學,卻非常年輕。但是,傳播研究早已有之,可說是源遠流長。
Ø 傳播研究,廣義地說,指對傳播現象的關注和探索。傳播研究的歷史只稍短於傳播的歷史。

傳播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不可分,始終貫穿於各項活動之中,人們早就注意到傳播的存在和作用,並就此展開了長期不懈的研究。

傳播研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傳播媒介及技術的改進和革新;
2)探究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技巧。
Ø 傳播學≠傳播研究
Ø 構成獨立學科的必要條件:自覺性、一般性、系統性、科學性。

古人的研究缺陷:
1)沒有明確的「傳播研究」意識;
2)局限於某些具體的領域,沒有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飛躍;
3)失之於零散;
4)夾雜著許多不科學的成分。
造成上述缺陷的原因:
)從主觀因素看,人類的認識能力尚弱小,因此,難以對傳播現象作出全面、科學的總結;
2)從客觀因素看,傳播的作用雖然重要,但還不是很明顯:
a.早期的傳播比較簡單,無論方式(手段)、內容,都不太復雜;
b.早期的傳播尚未相對獨立化、職業化,所以,未引起全社會規模的重視。
——傳播行為的依附性、非獨立性。

2.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從主觀條件看,人類的認識能力空前提高。在此背景下,對傳播現象的全面把握和科學認識,終於成為可能。
2)從客觀條件看,傳播的作用極端凸現。傳播活動日益頻繁化和復雜化。傳播活動的相對獨立化、職業化,給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終於引起全社會對傳播現象的高度重視。

3.美國成為先驅者的理由
1)媒介背景,新聞性傳播活動的獨立化、職業化;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和影響。於是,對大眾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為美國各界的急迫而重大的課題。
2)學科背景。

4.傳播學的形成
)新聞學可視作傳播學的前身。
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
傳播學的三大分支:
a.大眾傳播學
b.人際傳播學
c.組織傳播學
2)傳播學的理論基礎是由眾多相關學科奠定的。

5.傳播學的學術淵源
1)行為科學:包括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新聞學、語言學、符號學等。
2)信息科學:包括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數學、統計學等。

6.奠基人的生平和貢獻
1)拉斯韋爾(1902-1977)——美國政治學家
貢獻: a.提出了傳播學的5W模式; b.倡導並親身實踐「內容分析法」。
2)盧因,又譯勒溫(1890-1947)——美籍德國人,社會心理學家。
貢獻: a.首創了「場論」和「群體動力論」; b.提出「把關人」概念。
3)拉扎斯費爾德(1901-1976)——美籍奧地利人,社會學家。
貢獻: a.提出「二級傳播理論」,破除「魔彈論」;b.倡導、確立了「實地調查法」。
4)霍夫蘭(1921-1961)——美國實驗心理學家。
貢獻: a.形成傳播學的耶魯學派;b.創立「控制實驗法」。
5)施拉姆(1907-1988)——美國傳播學的集大成者。
貢獻:「集大成」者

7.傳播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1)傳播理論與研究的主要問題:
a.誰向誰傳播?(傳播來源與接受者)
b.為何傳播?(傳播的功能與目的)
c.傳播如何發生?(傳播通道、語言及符碼)
d.傳播些什麼?(傳播內容、參考、資訊類型)
e.傳播的結果是什麼(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告知、理解或行動。

分析傳統:
a.結構分析,社會結構和媒介體系對於內容形態所產生的效果;
b.行為分析,個別的人類行為,尤其是和傳播訊息的選擇、處理與反應相關的事情上 ;
c.文化分析,對於媒介、媒介生產與接收的環境之間的差異較為敏感。

8.傳播學的傳統學派與批判學派
兩大學派的差異性:
)研究的出發點:
l 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學派:傳播效果。
l 以歐洲為代表的批判學派:社會體制。

2)研究方法:
l 傳統學派:實證(定量)
l 批判學派:批判(定性)

第二節 學習傳播學的意義
1.信息革命和國家建設
學習傳播學的重要意義可舉出很多,首先一條,就是能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1)美國學者A.托夫勒:人類社會正迎來洶涌澎湃的「第三次浪潮」;
2)信息即力量,傳播即力量;
3)面向21世紀的中國,要盡快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須大力發展信息(傳播)產業,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優化信息環境……這一切,都急需有關信息(傳播)的科學理論給予參謀和指導,而傳播學恰好就是以信息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之一。

為什麼偏偏在現代社會出現「信息化」現象
美國學者J.貝尼格爾:
1)「其原因在於,我稱之為『控製革命』的狀況、即為控制社會而聯結社會成員的技術、經濟結構的急劇變化之中」;
2)工業革命使整個經濟活動成百倍地加速運轉,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控制危機。為了克服這一危機,必須進行控製革命,既積極開發各種作為控制手段的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如此,信息產業便獲得大大擴張的機會。換言之,正是控製革命導致了信息革命。

2.全球化的影響
全球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它所帶來的是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的空前發展。全球信息傳播系統的形成正在極大地推動著現代世界的政治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環境全球化、消費與流行全球化進程,並對現代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現代信息科學的發展,正在把人類帶入一個全球傳播的時代。
1)國內傳播:在傳播學中,一個國家社會系統內部的傳播成為國內傳播;
2)國際傳播:不同國家社會系統之間的傳播稱為國際傳播;
3)全球傳播:將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融為一體、以整個地球世界為范圍的傳播稱為全球傳播。

在全球傳播和國際傳播中存在著許多尖銳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性的爭論。
比如:世界信息生產和流通失衡的狀況
在信息時代,信息不僅作為一種基本資源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由於它含有特定的觀念、價值和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也產生重要影響。信息和傳播上的劣勢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的劣勢,意味著受控制和受支配的地位。
20世紀70年代起,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了改變現狀,建立公平合理的新世界傳播秩序,同發達國家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論戰。

新世界信息秩序論爭的歷史背景:
二戰後,雖然亞非拉等地區的弱小國家獲得了解放,但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時,發達國家對新聞和信息生產流通的控制,仍在頑固地維持著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對發達國家的依附關系。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要真正改變壓榨受控制的局面,必須改變現行不平等的信息傳播體制。因此,展開了新世界信息秩序的論爭和斗爭。

與全球化相關聯的其他重要課題:
1)國際報道中的新聞價值問題
2)信息與國家主權問題——信息主權
3)文化帝國主義問題

3.媒介發展與媒介批評
1)傳播學的普及有利於大眾傳播事業的建設。各種社會信息傳播事業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興衰。這當中,大眾傳播事業的作用尤為突出。而傳播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探討大眾媒介的運作規律。
2)貝尼格爾的觀點也大體適用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包括大眾傳播事業在內的信息事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中國也跨入了「大眾傳播時代」。對我國大眾傳播事業的現狀,開展全面、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以指導、推進實際工作,實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當務之急。

媒介的迅速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利因素,特別是媒介的一些負面運作對社會產生了不利影響,應該及時地開展媒介批評。
1)從中國媒介發展來看,1978年以來,大眾媒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大眾傳媒的運作逐漸回歸到新聞本位,按照新聞規律辦事。但是在市場運作當中,對媒介運作帶來了很多問題。
2)目前媒介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協調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3)要進一步地規范媒介的運作,我們必須不斷地對媒介進行批評,開展相關的研究。

4.學科的交叉和融合
1)從傳播學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它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是從它的生成和目前存在的現狀來看,我們就要看到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學科的交叉性。
2)學習傳播學可以把不同學科的學者吸引到一個公共的知識平台上,來對傳播開展共同的探討。因此,它對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將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看待傳播學:
從目前來看,學科由原來的綜合走向細分,在21世紀,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有可能是逐步走向交叉和融合。怎麼把已有的知識和學科進一步地交叉和融合,也許傳播學可以提供一個公共的知識平台。

媒介素養研究:
既反映出了傳播對每一個個體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以媒介為研究重點的傳播學所具有的一種交叉性和融合性。

Ⅷ 比較文學書中什麼是媒介學和譯介學

媒介學(mesologie),屬於比較文學范疇,是對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產生影響這一事實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其因果關系的研究,它是法國學派影響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媒介有很多種,涉及各行各業,屬於一種對信息進行整理的學科。
譯介學屬於文學類,性質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下屬分支。譯介學在比較文學中指對文學交流中翻譯的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以前是從媒介學出發,而目前則越來越多是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出發來對文學翻譯和翻譯文學進行的研究。翻譯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學間發生影響的媒介方式之一,屬於文字媒介。譯者也與「個人媒介者」往往重合。

Ⅸ 簡述西方傳播學中經驗學派與批判學派,以及它們在方法論,社會觀,傳播觀上的分歧

傳播學批判學派
60年代以後在西歐一些國家形成的傳播學研究學派。批判學派受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影響較大,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傳播制度持批判立場。批判學派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學者群體,其內部又分為各種流派。主要流派有:1)文化研究學派,以英國學者霍爾為代表,主要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從「編碼和釋碼」的角度出發。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文化與各種亞文化的對立、矛盾與沖突關系;2) 政治經濟學派,以英國學者戈爾丁和默多克為代表,主要是從考察媒介所有權的集中和壟斷程度入手,揭示資本主義媒介為壟斷資本服務的本質;3)「意識形態霸權」研究,以普蘭扎斯等人為代表,主要通過內容分析來揭示資本主義媒介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工具所起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學派反對美國主流學派的經驗主義和行為科學的方法,重視哲學、歷史學、政治經濟學和語義學的分析方法

傳播學批判學派
60年代以後在西歐一些國家形成的傳播學研究學派。批判學派受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影響較大,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傳播制度持批判立場。批判學派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學者群體,其內部又分為各種流派。主要流派有:1)文化研究學派,以英國學者霍爾為代表,主要採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從「編碼和釋碼」的角度出發。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文化與各種亞文化的對立、矛盾與沖突關系;2) 政治經濟學派,以英國學者戈爾丁和默多克為代表,主要是從考察媒介所有權的集中和壟斷程度入手,揭示資本主義媒介為壟斷資本服務的本質;3)「意識形態霸權」研究,以普蘭扎斯等人為代表,主要通過內容分析來揭示資本主義媒介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工具所起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學派反對美國主流學派的經驗主義和行為科學的方法,重視哲學、歷史學、政治經濟學和語義學的分析方法。

分歧:

兩者的分歧關鍵在於社會觀的對立。經驗學者認為資本主義是多元社會,只要實現多元利益的協調和平衡便能夠消除社會矛盾,那麼自然會把傳播看做是控制人的行為和實現社會「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與經驗學派在現存制度內部尋找解決社會問題對策的立場相比,批判學派是把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作為變革對象。批判學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連同其傳播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眾傳媒在本質上是少數壟斷資本對大多數人實行統治的意識形態工具。大眾傳播媒介在總體上是統治階級利益和統治階級思想文化的中轉傳播站。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盡管大眾傳播的受眾時時想改變不合理的現狀,卻無法擁有自己的傳播工具來宣傳自己的主張,無法與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相抗衡。「經驗學派著眼於事實判斷,目的在於揭示傳播活動的事實真相,進而把握其中的運行規律;而批判學派著眼於價值判斷,目的在於探究傳播活動的意義,從而為傳播活動提供一種價值上的提高。」 「經驗學派只關心把話傳出去,傳得越遠越好,傳得越廣越好,即傳播的效率越高越好。而批判學派則關心這個話的意義、意味與意蘊,即傳播的價值越大越好。」羅斯傑承認,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都關心傳播的社會控製作用:經驗學派的核心課題是「如何」控制或「多大程度上」進行控制;而批判學派關心的焦點則是「誰在控制」、「為什麼存在著支配與控制」以及「為了誰的利益進行控制」。這種學術關心的不同,顯然是由他們的社會觀和意識形態立場所決定的。兩種分歧的關鍵在於社會觀的對立,如果去單獨地批判一種無疑就縱容了另外一種從而涉嫌到對社會制度的批判,這無疑更是一個巨大的難解難分的爭端,也將是另外一個領域的問題,本文在此不作探討。

總結
對不同方法論的堅持並沒有優劣之分

當我們以比較的視角探視傳播學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時,不難看出,其根本不同並不在於工具層面的方法論,但至少在方法論層次上經過幾十年的交互發展,此層面上已經有了融合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有必要重視並加以提倡。事實上,傳播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學術圈地運動,由於傳播領域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從上個世紀傳播學作為獨立的學科誕生以來,它就涉及到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語言學、新聞學以及數學等各種不同的學科,學者們從各自的學科出發來研究信息傳播的過程、規律和效果,學科本身構成的復雜性和多元性使得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同時引入到傳播學的研究中,並在後來的學科發展中演變成為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兩種學派的爭論本身就標示出人類對既有存在的超越,而人類社會正是在這兩者內在張力的驅動下不斷前行的。

歸根結底,方法論也只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學者們各取所需、各有所用,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所研究的領域,無論是批判主義還是經驗主義,都是傳播學研究的經典範式,而且每一種學術研究方法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

Ⅹ 關於傳播學經驗學派的經驗型方法論三個前提的事例

內容提要本文從傳播學方法論角度,將傳播學研究劃分為三個學派,分別對它們的形成背景和研究特點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三個方法論學派的任何一個,都難以充分闡釋如此豐富和復雜的傳播現象,需要在方法論上相互補充,因為組合的整體力量大於分散力量之和。
關鍵詞:傳播學經驗-功能學派 技術控制論學派 結構主義符號-權力學派

我們歷來把傳播學劃分為兩大派:經驗主義學派和批判學派。近來讀了陳衛星和胡翼青的書《傳播的觀念》、《傳播學:學科危機與範式革命》,很受啟發。我贊同他們將傳播學劃分為三個學派,雖然表述方面存在差異,但是總的看法相同。陳衛星劃分為經驗-功能、控制論、結構主義方法論三個學派;胡翼青劃分為經驗主義、技術主義、批判主義三種研究範式。

這樣的劃分對於深刻理解傳播學很有必要。過去把技術主義控制論方向的傳播研究大多歸到經驗主義學派,也有的被歸到批判學派。其實,它與這兩個學派的思路很不相同。在新媒介技術急遽發展的當前,這種獨特的研究視角到了應當獨立看待的時候了。

閱讀全文

與媒介學研究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0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4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78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1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5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7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7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9
男士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718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