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繁體中文教學方法

繁體中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30 06:52:39

㈠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

漢字是中華民族瑰寶,它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然而由於漢字數量大,結構復雜,筆畫繁多,相對於其他拼音文字來說,確實學之不易。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和發展現狀

漢字作為漢語的載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雖然經過了不同時期字形的變化,如今的漢字已與古代的甲骨文完全不同,但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一直保留至今。漢字所組成的字、詞蘊含了華夏文明的歷史記憶,通過它可以了解歷史,了解過去。教授漢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中華文化,漢字作為文化的載體,更顯示出其重要地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果忽視漢字的的教學,必然會使漢語和漢文化相脫節,但在目前的對外漢語發展中,過多的注重了語音的教學,口語課、視聽課較多,但字和音一樣,除了學更多的得練。相對而言,專門的學習漢字的課程較少。此外,學會了字也能更好的練習語音。任何人都不能憑記憶練習語音,字和音相輔相成,聯系緊密。

漢字的特殊性在於它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一般的表音文字字元少,書寫簡單,可以較快地掌握發音規則,最終習得文字。漢語則不同,確切的說學習者得掌握兩種方式:漢語拼音和漢字。漢語拼音的性質與普通的表音文字相似,但在漢語中它只是起輔助作用,真正需要掌握的漢字無論是音、形、義的哪一方面,都很難記住,形和義之間可能還有一點聯系,而讀音只能靠硬記。因此,大多數人在平常書寫中會習慣於用漢語拼音來代替寫不出的漢字,以致於阻礙了漢字的習得。

漢字區別於表音文字,首先表現在字形上,「漢字的字形在外觀上是一種全方位立體組合的方塊結構。說它是全方位的,是因為漢字可以有上下、左右、內外、中心與四角各種方式的組合。在內部結構上,漢字可以分為獨體、合體兩大類,由筆畫直接組成或由筆畫、偏旁組成。漢字筆畫、偏旁數量龐多,要記憶或表述清楚,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下很多的功夫。」例如,要表述「zhāng」這個字的字形,就必須要先認識「弓」和「長」或「立」和「早」這幾個漢字,才能正確表述而不至於使聽者誤解。

二、漢字教學方法

學習漢語的人群一般可分為兩類: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人(日韓等亞洲國家)和屬於非漢字文化圈的人(歐美等國家),另外世界各地還有不少華人華裔,尤其是眾多華裔,沒有先天的語言環境,有些甚至一點都不會漢語。由於他們對漢字的接觸以及熟悉程度的不同,應當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區別教學,因材施教。下面就根據兩種不同的教學對象來討論不同的方法。

(一)無漢字背景的學生

來自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由於對漢字完全陌生,一開始接觸漢字時,可能會因為寫不好、讀不準而受挫,對漢字產生排斥,所以,首先應培養他們對漢字的興趣,畢竟學習漢語的人群中有大部分是因為經商、工作的原因,有了充分的興趣才能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漢字起源於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大部分都是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根據現實生活中物或物與物之間的聯系描畫出來的,看到甲骨文別說是外國人,就連中國人自己也會覺得那是「畫」,例如「馬」、「魚」、「鳥」等字的甲骨文。隨著文字的改革,漢字又經過了金文、篆文,最後向現代文字過渡形成了隸書、楷書和行書。

首先,教授漢字就得讓他們了解漢字,通過對漢字歷史的學習,將學習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這是漢字相對於其他文字較大的優勢。

在介紹漢字起源的時候,「讓學生了解漢字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的樣子的,漢字最初的形狀是怎樣來的,是怎樣表達意思的。在介紹漢字演變得過程中同時讓學生理解漢字的表意功能,特別是象形字和會意字以及形聲字的形旁。」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象形字入手,在學生已掌握的字的基礎上,以一個字為例,先讓學生發揮想像或聯想,並通過一定的誘導,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種,先解釋正確的答案並要鼓勵答對得同學,然後將其他得答案與正確答案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在同一時間了解一些字形相近的字,通過字的起源於意義的解釋,也可使學生印象深刻。當然,這要求老師備課相當充分,對老師自身的素質要求更高,這是國內對外漢語教師培養的問題,在此不多贅述。在對漢字起源的學習中,不但興趣培養起來了,對已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在教授漢字的實際課程中,就需要運用到一定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外語時,人們會不自覺地將其與自己的母語相聯系或進行對比,他們的母語和固有的學習經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母語的遷移在外語學習中影響巨大,尤其是成人。因此,如果能在漢語與學習者的母語之間找出一些共同點而後建立一定的聯系(以學生有共同的母語或者掌握某種共同語言為前提),那麼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好,下面就以英語為例。

從文字的角度來講,漢字與英語文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漢字的偏旁部件與英語的字母相似,漢字整字與英語單詞相似,一些漢語合成詞與英語的合成詞相似。

偏旁、獨體字——字母

漢字偏旁可以是一個獨體字,也可以是筆畫,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英語字母是構成英語單詞的基礎,通過不同數量、不同形式的字母組合構成了成千上萬的單詞。從學習的認知規律出發,應該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首先可以教獨體字和可以構成字的簡單部件,一些獨體字在合體字中的變體也應同時涉及。例如,「灬」、「飠」、「亻」應與「火」、「食」、「人」來配合教學,因為這些部首本身都是具有意義的,如果與本字脫離,就會讓人難以理解,而掌握了本字、理解了其意義,也就自然不會將這些部首認為是「奇怪的圖畫」。這也會有利於之後合體字的習得。

整字——單詞

整字是漢語文字的基本使用單位,在習得了偏旁和獨體字之後,合體字的教學首先在書寫上更容易掌握;單詞是英語文字的使用單位,也要在識記了26個字母後才能開始背誦並記憶,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單詞的意思可能需要不止一個漢字來表示,這屬於語言的范疇。一個合體字會由幾個部件構成,相同的幾個部件按不同的結構組合會構成不同的字,但並不能隨意的構造,否則將結構搞錯了,寫出來的也就根本不是漢字了,因為這樣學生就會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換一個組合就不成字了,例如有時學生會把「另」寫成左右結構或將「口」和「力」的上下位置顛倒,這是沒有明白結構在漢字中的重要性。在英語中單詞是線性排列的,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字母間左右位置之間的混亂,例如:「eat」和「ate」,雖然字母相同,但意義不同,前者是「吃」的一般式,後者是「吃」的過去形式,因此可以通過字母順序不同而造成得單詞錯誤來對比漢字結構不同造成的錯誤,使學生注意到在漢字中結構的重要性就如同單詞中字母的順序不容有錯是一樣的。

此外,形似字教學也是一大難點,如「辯」和「辨」就很容易被弄混,在《說文解字》中,對「辯」的解釋是「治也。從言在辡之閑。」對「辨」的解釋是「判也。」在英語中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prosector」和「prosecutor」,只是多了一個「u」,前者的意思是「解剖員」,後者的意思是「起訴人」。但是漢字相對於字母具有一種優勢,就是在漢語中尤其是重要的偏旁具有其自身的意義,而一個字母是沒有意義的,就如上面所舉的「u」。對於「辨」和「辯」來說,區別了它們的部首的意義,兩個字也就容易區分了,前面在學習偏旁時的效果就在這里體現出來。

偏正型合成詞

英語英語中很多單詞是通過幾個單詞的組合變形得到的,如「pencil-box」、「sunrise」、「left-handed」。在漢語中,有些字能單獨表示字義,如「雨」、「日」、「土」等,但現代漢語還是是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居多,合成詞也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其中偏正型的復合詞就可以看成是簡化了的片語,如與上文「pencil-box」對應的「鉛筆盒」,就是「放鉛筆的盒子」,與英語單詞相對照,就不難理解詞義了,這樣學生也就不會將其錯寫成「千筆盒」,

而且字的意義通過詞的輔助也能有助於學生理解。在教授學生詞的同時講解他們的書寫形式以及字的意義,這樣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和對字的理解,從而避免或減少寫別字的現象。

最後, 好的老師和教學方法若能配合一套內容和結構都很完善的教材,教學效果將更好,因此設計並制定好幾套完備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在現有的教學方法中,一般有幾種觀點:有人都認為應當先從筆畫教起,因為筆畫是漢字最基本的構成,但是由於筆畫大多都是抽象的,外語中也沒有專門的語言能形容它們,教師應當如何解釋才能使學生理解呢,例如「風」的第二筆與「兒」的'第二筆寫成一樣的話又會怎樣呢。

在起初,不應該排斥學生將漢字看成圖畫的現象,這是漢字的固有形象給人的觀點,不可避免,但很多方法是將漢字在字形上看成圖畫,如「哭」被解釋成兩只大眼睛在流淚。這雖然能使學生較快地記住所學習的字,卻違被了漢字本身的意義,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漢字之初通過描畫漢字來熟悉字的筆畫、結構,增強字的「筆感」。因此制定教材的時候,同時也應配備一套教師用書,將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融合在書中,還可將口語教材與漢字教材聯系起來。通常口語中最早習得的都是「你好」、「謝謝」之類的日常用語。這些字相比於一些復雜筆畫來說,學生更熟悉、更容易習得,而且從意願上來講,學生也更願意練習這些字。從在這些字的練習中,也可以逐漸掌握「點」、「橫折」、「豎構」等常見筆畫,然後在從字中兼顧筆畫教學,學生對它們已經熟悉了,學習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一) 有漢字背景的學生

來自漢字文化圈的學生在漢字了解與熟悉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日本甚至還有很多書法家,因此在書寫上的教學難度降低了不少,語音教學則成為重點。下面以日韓學生為代表探討其教學方法。

由於日韓等國家的漢字在古代時由中國傳入的,因此較多的保留了古代的漢字。而現在中國通用的規范漢字是當代使用的、目前是在大陸推行的、以記錄普通話為主要對象的、主要適用於日常通用層面的、經過簡化和整理的漢字。在日本的漢字中,「某些日文常用漢字與我國現行規范漢字形體完全相同且意義基本相同;某些日文常用漢字為《簡化字總表》中現行規范簡所對應的繁體字。如馬(馬)、則(則)、畝(畝)、霧(霧)等。這類字計413個,占日文常用漢字的21.234%。」在韓語中,「有一部分用漢字構成、可以用漢字標記的詞,成為漢字詞。漢字詞在韓國語詞彙中所佔得比例高達60%至70% ,」但由於漢字詞的來源除了從中國借用德,還有從日本借用的河漢民族自己創造的,很多漢字詞與漢語詞的意義已經有所不同了。如韓語中的「xidang」(食堂)指的是普通食堂和飯店的意義,但在漢語中「食堂」沒有飯店的意思。另外,「與日文常用字不同得是,韓文中的這類漢字基本上都是未經過簡化的傳承字,而幾乎沒有與規范漢字作同樣簡化的簡體字。」但由於許多字都與中國的漢字在形體上不同,因此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到其母語的負遷移。在此也對有漢字文化背景的學生的漢字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漢字強化配合語音教學

由於這些學生對漢字的筆畫並不陌生,而且與其母語的文字在書寫方式上也類似,日語的平假名就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如「め」是由「安」的草書演變的,「ぃ」是由「以」演變而來的,片假名則是漢字的部件,如「ェ」、「ォ」、「カ」、「ィ」;韓語文字也是方塊結構的,在書寫練習上相較無漢字背景的學生來說要簡單得多。但由於語言的不同,相同的漢字讀音不同,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漢語中的發音,如 「夜」在日語中讀為「yo lu」,在韓語中讀為「ya 」因此,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漢字教學時,應當以教授漢字在漢語中的發音為主,在練習語音的過程中強化對漢字的記憶。

2、同音字和形聲字的教學

在漢語中,同一個音節可以有多個與之對應的漢字,這就使得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在這些同音字中形聲字又佔了多數,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聲符,如「密、蜜、泌、秘」。這是許多學生所遇到的難題。將這些同音又有些形似的字放在一起教學的話,由於聲旁的數量多,記憶負擔大,很容易使學生弄混。因此在已進行了一定的讀音教學的基礎上,應重視形聲字形符的表義作用,可以讓學生通過形符來了解字義,加深印象,通過形符明白造字理據,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意義和用法。

漢字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符號系統,但各漢字之間並不是沒有聯系的、孤立存在的,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的學習必然是困難的。在以往漢字教學中對學生「學的過程」重視還不夠,漢字難學其實只是表面現象,那是因為沒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張志公先生曾說:『漢字在初學階段難,並且很難。所謂初學階段,指的是學會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這一階段。等學會千把字以上漢字在學習上的優越性將會越來越充分得顯示出來。』」所以,在教學時重視學生的習得過程和習得方法,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是適合於任何語言教學的。


;

怎麼學習繁體字

1.確立原則。

由於簡化字和異體字的干擾,使得繁體字學習的難度增大。但不要怕,我們只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規范,這里的規范有三種:古代書刻、港台規范、大陸規范(其實港台也各有標准),以大陸規范為學習對象即可。網路上的信息駁雜,要甄別,不可輕易便學,否則以錯為對,要走好久彎路。

2.要知道哪些字被簡化了,學習的任務是把簡化字還原為繁體字。

課本:《簡化字總表》1964年版。掌握這些原則會加深對漢字繁簡的理解,從而對繁體字的掌握更牢固。會發現幾種情況:

a.一簡對多繁。

這應該是繁體字學習的最大障礙,要把這類字查字典(收有繁體字的字典,推薦《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把每個字的意思和用法弄明白,並且會用。

b.由於a情況的存在,有些字看著像是經過簡化原則簡化的字,但其實不是。

(比如「枱」,由於「台」被簡為「台」,很容易就會認為「枱」的繁體字是「台「,可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音義的字。)

這類的字其實很好注意到,一般出現在「字根」存在一簡對多繁的情況。一簡對多繁和「偏旁類推」的簡化原則,是導致誤解的原因。

這類字要在一簡對多繁里找,熟悉了一簡對多繁,再順著解決掉這類字就很容易了。方法還是查字典。

3.異體字。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本來異體字是意義完全相同,只是寫法有所差異的字。但經過異體字整理後,把一些意義本不相同的字也歸為異體,出現了一字對多異,如同簡化字表裡的一簡對多繁。比如混-溷、於-於、煙-菸、岳-岳等學習這些字的方法與學習一簡對多繁一樣,找出來,依靠字典,分別其不同與相同之處,逐一攻破。

4.新舊字形。

國家把一些字進行了筆畫上的微調,稱為新字形,相應的字稱為舊字形。新舊字形沒有標准,幾乎每個字典的前面都附有一頁「新舊字形對照表」,少的列有五十餘字,多的則超過一百。這些字盡量了解,尤其是字形差別較大的字要分清楚。新舊筆形都是可以類推的。

新舊字形舉例:爭-爭、 術 -術、吳-吳、卽-即、眞-真

5.了解淵源更易書寫記憶。

試著了解一個字從古到今的演變,會知道每一個部件所包含的意義,不用把漢字當成符號來死記硬背。推薦下面這個網頁,輸入想要的字進行檢索。

其實,學習繁體字,只要多看、多讀、多寫即可。

㈢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中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

1.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教漢字

教師面對不同的漢字,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給學生演繹該漢字的形音義,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教漢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了解漢字 的字形特點和性質,從而為以後進一步了解漢民族語言和思維文化打下基礎。抓住漢字本身的魅力進行漢字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1抓住字理教學

從漢字字形構成看,漢字的字形常常是對稱的,合體字大都可以一分為二,分出兩個一級部件。漢語的語素表意含蓄,而且同音語素多。漢字的字形很好地解決了漢 語語素的形音義結合問題,同音字多,但字形可以區別意義。抓住漢字的字理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漢字的形音義關系以及漢字字形內部的構成密碼,從而理解 漢語言的思維特點。這里說的字理,實際上包括形理、義理和音理。

比如"家"字,老師可以教學生從"宀"和"豕"這兩個部件認識"家"的結構,可以向直接解釋該字的意義及其讀音"jiā",用這一辦法,學生當時能很快明 白這個漢字的意思,但是隔一段時間,學生卻可能在寫的時候將"豕"這個部件最後的兩筆漏寫,或者將"宀"的下面寫上"犬"或"犭",這說明學生對"家"這 個漢字的字形還沒有完全理解。如果老師將"宀"和"豕"分別拆開再讓學生回憶:"宀"這個部件一般跟房子有關,"豕"本來是個象形字,就是豬的形象,所 以"家"的字形是房子("宀")的屋頂下有一頭豬("豕")的樣子。學生此時就會關心為什麼要這樣寫?上古時代,人們常以家中圈養的豬的數量來衡量家境是 否殷實,所以"家"字的本義是家室、家庭,又指家族,引申指住所,這些意思學生明白了,以後就不容易寫錯了。

運用漢字字理對形似字進行教學特別有用,比如學生常常將部件"訁"和"氵"寫錯,"請"常被寫成"清",有時部件"訁"還被寫成"冫", "認識"二字的"訁"就有學生這樣寫。該如何減少這樣的錯誤發生的機會呢?死記硬背當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從漢字字理的角度去解釋效果會更好:"請"的字形 左邊寫做"訁",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跟語言、說話有關,而"清"字的左邊是"氵",表明這個字的意思跟水有關,"訁"和"氵"是代表兩個不同義類的部件。" 冫"這個部件表示冰涼,跟"氵"還不一樣,所以可以從左邊的部件代表的約定俗成的義類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所學習的漢字,從而在字形上理解該漢字的表意特色。

可能有人會說,現代漢字的字理已經非常弱了,所以在教學中很多漢字不一定能找到字理。其實,現代漢字也有自身的.構形、表意、表音規律,分析出這些規律,有 助於我們的漢字教學。比如"聽"字跟繁體字"聽"比,字形的表意性的確差了很多,但是,"聽"字筆畫少,易於書寫,而且是形聲字,右邊的"斤"本來是指斧 子一類的工具,但在這個漢字中是表音的部件,這也是字理,所以告訴學生不要寫成"斥"。

實際上,學生學習漢字時是非常希望能找到幫助他們快速記憶認讀該漢字的方法的,拆字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比如中國人自己在介紹姓的時候常常這樣表達:" 胡"是"古月胡","張"是"弓長張"、"朱"是"丿(piě)未朱"、"章"是"立早章"等等。漢字的拆分也是有規律的,也要根據漢字自身的構形特點進 行,不能隨意亂拆。學生要掌握拆字法,就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漸把握漢字的字形結構特點與表意、表音之間的關系,老師在教學中從字理的角度加強引導,學生的 這種能力就會形成得快一些。

1.2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教學突出形義關系

要讓從未接觸過漢字的學生分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是不現實的。如果告訴學生"山"是個象形字,學生可能會納悶,"山"字象形嗎?象形就應該有一定的圖 畫性,這個漢字好像已經找不到這樣的特徵了。象什麼形?的確,學生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從象形字的角度去教他們,因為"山"這個漢字從古 字形到現代所用的字形之間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演變線索,學生知曉了這個漢字演變的軌跡以後,自然就會將"山"這個字形以及所代表的意義在腦海中聯系為一個整 體,下次重現時,無論先說意義還是先見字形,都能很快地將形義結合起來。再如"女"字,學生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用這個字形來表示女 性?教師如果能寫出該字的小篆字形,並且解釋字形象一屈膝跪地的人形,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是雙手交叉下垂、低眉順眼的樣子,所以發展成今天所寫的字 形。這樣說明以後,學生就能理解"女"字的寫法了。又如,"男"字由"田"和"力"組成,因為中國古代以農耕為主,"田"指田地,"力"指一種用來耕地的 農具,男子的力氣大,耕地應該由他們來做,所以"男"的字形借這樣的意象來定型,從而表示男性的意義。"男"和"女"是兩個經常會看見和使用的漢字,所以 學生明白了字形與字義的關系後,有助於他們記憶這兩個漢字的寫法。

象形字、會意字的學習,從理解記憶的方式看,通過記形義關系,比記形音關系更容易,單從形音的角度去識記,一個個象形字、會意字在學生眼裡不過是一個個抽 象的符號,單憑這些抽象符號去記音,再加上同音字,就更增加學生識記漢字的難度了。而通過理解字形與意義之間的緊密聯系,再去記音,那麼字形就成了幫助學 生理解記憶該漢字音義的一個拐杖了。我們常常說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化石,其實主要還是指通過漢字的字形能窺見漢民族古代的思維方式和民俗文化。比如,古代 關於酒器的文字很多,我們就明白酒與古代人的生活是休戚相關的,以"女"為部件的漢字很多,而且意義可以分為褒義和貶義兩類,我們就知道古代社會對女性的 觀念,如此等等都說明漢字的字形還是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的。象形字、會意字就是我們發掘漢字表意特性的根基,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漸知曉一些象形字、會意字的 表意取象,對他們形成漢字字感是極有利的。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遇到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跟學生適當理清漢字的形義聯系時,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以後對這些講解過形義關系的漢字記憶也 相對深刻得多。比如教"取"字時,先將這個漢字寫在黑板上,然後標出漢語拼音,大聲讀出發音,並讓學生跟讀,讓他們注意聲調,然後告訴他們"取"字的意思 是將東西從一個地方拿來,如"取錢"、"取包裹"等,然後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漢字為什麼左邊是"耳",右邊是"又"呢?"耳"指耳朵,"又"指右手,是 不是這個字的意思跟手和耳朵有關呢?的確如此。在古代戰爭中,將士們常割取俘虜的左耳來計戰功,"取"字的本義是割取俘虜的左耳,以後才發展為今天使用的 意義。這樣,學生對這個漢字的字形記憶就有了具體的意義印象,然後再強調該漢字的結構是"耳"在左邊,"又"在右邊,記住是"又"(右手)取左耳。再如, 教學生"滅"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滅"字是個簡化漢字,這個字簡化得很不錯,在"火"上加一橫表示使火熄滅,從字形看,意義已經很清晰了。

一些由同一部件組成的"品"字結構的漢字,如"眾、森、品、晶"等,要強調結構特點與字義,不要寫成倒三角形的字。常用漢字中還有一些獨體字,以前是象形 字,但現在所表示的意義跟原來的造字本義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今天使用的意義是假藉以後才有的,而且使用假借義後就一直固定下來表示假借義,以前的意義反 而消失不用了。如"我"、"它"、"其"、"也"、"且"、"雖"、"午"、"西"等,這一部分漢字對學生來說記憶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這些字形與現在所 表達的意義之間找不到直接的形義聯系,只能通過形音去死記。如果學生到了中級水平,寫這些漢字還出錯的話,老師不妨適當詮釋一些字形的本義與字形之間的關 系,理清意義發展的脈絡,可能對學生識記這個漢字會有幫助。


;
閱讀全文

與繁體中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0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4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78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1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5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7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7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9
男士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718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