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崔老師,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和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們的孩子很容易就沾染上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多動症、厭學等問題,尤其是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說什麼「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不值得廣泛推廣和模仿,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形成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朗朗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 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Ⅱ 幼兒園常用的問題行為矯正方法有哪些
1 孩子在教室里亂跑該怎麼辦
建議一:讓孩子上他喜歡的課程:如果連上三四次還是安靜不下來,有可能他不喜歡這個課程,可以換換其它課程
建議二:課上不要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表現主要有三種孩子:一種表現正常,喜歡並很容易接收早教課程,和老師產生互動,這類孩子佔70%。另外兩種就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哭鬧,不願意進教室,這類孩子主要經常封閉在家裡,很少與外界有聯系,怕生。另一種就是非常興奮,到處亂跑。
建議三:兩歲後的孩子寬松與紀律並行。孩子這種情況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現,大人可以去觀察孩子在不同的時間,環境,地點,給予適當的引導。
2 有的孩子喜歡脫鞋怎麼辦
1.觀察孩子,若在無事可做情況下脫鞋,讓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2.孩子是否是觸覺敏感,如拿軟刷子觸摸孩子孤腳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識也可以讓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腳底,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觸覺敏感。
3.當你無法阻止孩子脫鞋的異常行為時,你可以做為訓練項目來訓練孩子,如叫孩子的名字問孩子這是什麼——鞋子,這是誰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麼上面——腳上,腳上穿什麼——鞋子,什麼時候可以脫——睡覺脫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脫鞋的不好現象強化孩子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逐步理解,鞋子應該穿在腳上,在睡覺時才能脫掉。在他有脫鞋的跡象的時候不妨帶他四處走走,轉移他的注意力。
3 孩子中午睡覺時,喜歡讓老師陪著怎麼辦?
1.對環境的陌生、恐懼心理導致,盡量滿足孩子;
2.待到對環境完全適應了,教師逐步的退出來。
4 新入園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哭也不鬧,但是晚上睡覺時說害怕,怎麼辦?
老師要跟小孩子多溝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況,多給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關系,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請家長理解這個情況,特別對於膽小的孩子剛入園,很多都會出現此情況。
5 新入園的幼兒,每次都帶零食,如不帶,就不來上學怎麼辦
1.前期帶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只有從家裡帶來了吃的等等他才覺得安全。
2.對幼兒園環境適應了,熟悉了幼兒園的常規:幼兒園吃東西有固定規定。
3.若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還帶零食的話,就統一交由教師保管,晚上離園統一帶走。
6 對於新入園的幼兒,在家特別溺愛,導致幼兒在園哭的時間很長,給家長講了也不聽,怎麼做?
溺愛是孩子健康成長中的「無形殺手」 過於溺愛孩子會對他們的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會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發脾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不認真學習。
溺愛會造成孩子一點挫折也不能忍受。通過調查發現,在溺愛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肯定失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從多方面培養孩子,把他們培養成獨立自主、團結友愛、性格堅強、心胸寬廣、無私奉獻的優秀兒童。
嬌子如殺子,試想如果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什麼都不學,有了困難就幫孩子解決,那麼長大後,孩子只會吃。父母總不能陪孩子一輩子吧,他們老了,難道讓孩子去要飯嗎?把這些說給家長聽。
7 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不管說什麼都不認真聽
老師要學會反思,改進課程,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編排課程的流程,你的課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會上課不認真聽講,課程精彩孩子會馬上安靜或者跟著老師的引導思路走,不知不覺就下課了。
8 對於特別不自信的幼兒,老師如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1.在園:多關注、多協助、多指導、多鼓勵、多溝通。
2.與家長溝通孩子的表現,讓家長也認識到孩子的成長及時鼓勵幼兒。
9 幼兒的坐姿不對,怎麼樣去改正?
書寫常規是需要時間去養成的。教師/成人應從孩子開始書寫開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體和桌子的距離)
一尺(眼睛與桌子的距離)
一寸(手指和筆尖的距離)
10 幼兒孩子平時話挺多,一旦讓他回答問題,或者是犯了錯誤,問他原因,一句話都不說?
1.懼怕老師/家長的原因,幼兒園老師必須做到讓孩子信任
2.老師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再做孩子的引導者。
11 孩子不愛吃蔬菜怎麼辦?
◆ 同類替代。如用黃瓜、冬瓜代替絲瓜,用薺菜、菠菜代替菜心。
◆ 先莖後葉。
◆ 合理烹制。基本方法有:氽(cuan)法、葷素合一法
◆ 解決養育方式的問題
● 父母以身作則。
● 強調蔬菜益處。
● 提供多樣選擇。
◆ 引導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亦可以讓幼兒參與種植蔬菜。
12 什麼才算合理的營養搭配?
日常每餐應以50 %的五穀為主,其中包括大米、小米、玉米、麵粉以及馬鈴薯等;蔬菜、水果約佔20 %,其中蔬菜為3/4、果類1/4;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應每天都吃,約占攝入總量的15 %;肉蛋類,包括魚肉、雞肉、豬肉(瘦肉)、牛肉、雞蛋,約占攝入總量的5 %;餘下的10 %最好以乳製品、脂肪及糖分為主,種子及硬殼果,可以提供有益的脂肪,蜜糖和未精煉的蔗糖則是最佳含糖食品。
13 哪些食物幼兒不宜多吃?
1.雞蛋;2.口味較重的調味料;3.生冷海鮮;4.質地堅硬的食物;5.蜂蜜;6.經過加工的食品;7.經過油炸的食物;8.菠菜;9.果凍;10.咸魚;11.泡泡糖;12.豆類;13.罐頭;14.方便麵;15.葵花籽;16.可樂飲料;17.動物脂肪;18.橘子;19.烤羊肉串;20.巧克力;21.豬肝;22.洋快餐;23.精食;24.酸性食物。
14 營養過剩會影響幼兒的智力發育嗎?
營養過剩也可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這一點並不為人們完全了解。許多人認為給予兒童的營養越多,越豐富,兒童長得胖乎乎的,這樣的兒童就越健康,包括腦的發育也就越好。其實不然,營養過剩不僅容易引起兒童肥胖,還可對兒童智力發育構成負面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對兒童智力的影響主要是引起「不協調性」,表現為視覺—運動之間協調性差,瞬間記憶與手眼運動配合能力差。這種「不協調性」使得兒童的動作顯得笨拙,反應能力不如同齡的正常體重兒童,對兒童日後的學習與生活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不協調性」的程度與營養過剩的程度呈現正比,因而在重度營養過剩(重度肥胖)兒童身上這種「不協調性」的現象尤為突出,使得這些兒童的總智商低於正常兒童。
因此,父母們要特別關注兒童的營養問題,自幼給予科學喂養,既要防止營養不良又要避免營養過剩,防止因營養問題而致兒童智力低下。
15 孩子厭食辦?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4.促進孩子的食慾;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16 孩子無理取鬧大發脾氣,情緒難以控制,摔東西,哭叫,甚至背過氣去,我該怎麼辦?
先分析孩子行為的原因,確實無理取鬧,不用管他,他發現哭鬧不解決問題一會就過去了。但是注意家長不要和孩子硬頂,某些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堅持,但要注意態度溫和,行為堅決,不要羅嗦。合理的要求應當支持孩子,看孩子情緒不對了,先別理他,冷漠療法。孩子最怕的是別人都不理他。
17 早上叫孩子起床老叫不起來,孩子還沖我發脾氣怎麼辦?
首先保證孩子的睡眠。其次要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早上打開音樂,幫孩子按摩腳趾,後背,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愛,獲得心理滿足。也可以自己裝不舒服,讓孩子負責聽鬧鍾叫家長起床,或與老師溝通讓孩子體驗遲到的滋味。
18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幼稚,依賴性特別強怎麼辦?
五歲開始讓孩子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收拾玩具、倒垃圾、晚上上門的保險等,貴在家長持之以恆的要求。在孩子七歲以前要完成獨立睡覺的任務。(在孩子感到安全,心理獲得滿足的基礎上)。七歲以後不晚於十三歲,稱呼孩子大名,不要叫昵稱。不要什麼事都管,不要老盯著孩子。(除非會造成很大的災難)讓孩子受些挫折和委屈。
19 家長問:孩子寫作業老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常常把加號看成減號,怎麼辦?
先觀察孩子的眼睛,能否盯住一個目標,許多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視覺振動現象,眼珠部能平穩地自左向右滑動,還會上下跳動,這樣他在看書時就會出現串列、丟字,不愛看字書,容易眼酸,寫字時會出現偏旁部首顛倒,計算粗心等等。那我們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如每天練拋接球、打羽毛球、籃球等,帶孩子去放風箏、尋找野外的目標,用線栓住一個小球在眼前擺動,讓眼球隨之轉動。經常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腦的孩子會加劇視覺振動現象。學習費勁了,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20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愛吃手怎麼辦?
兩歲以前吃手不用管他。兩歲以後的吃手問題是由於觸覺敏感、內心緊張造成的,要進行觸覺訓練,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腳在沙地里玩,騎羊角球,做墊上運動,打滾,翻跟頭等,多和小朋友接觸。不要強化孩子這一行為,不要當孩子談論這個問題,吃手現象發生時巧妙轉移孩子注意力,給孩子一個玩具或請他幫個忙……同時家長絕對不能呵斥孩子,在加強各種運動的同時,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生活環境,然後慢慢等待孩子的變化。如果非常嚴重,也可以採用行為療法,或藉助心理醫師的幫助。
21 家長問:孩子膽子小、愛哭、不敢發言、受欺負也不敢說怎麼辦
1.多做觸覺訓練,尤其要多做彈跳訓練,如跳大蹦床、在帶子里跳、跳繩等。多帶孩子出去玩,串門,參加社交活動。
2.不要對孩子進行膽小的暗示,更不要當著孩子與其他人談論孩子膽小的事情,除非你真心誠意想讓孩子膽小下去。
3.尊重孩子選擇的行為方式。
22 家長問:我的孩子動作特別磨蹭怎麼辦?
先看孩子的動作協調性怎麼樣,動作笨拙的孩子都慢,要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如拍球、跳繩、爬行、打球、踢毽子等。再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訓練孩子的大腦平衡能力來提高注意力,如走平衡木、旋轉游戲、大滑梯、坐獨腳椅等。還要看家長是否在孩子專注做事時經常干擾孩子。除了訓練孩子以外,家長還可以用獎勵的方法,激勵孩子每一點小的進步。
23 家長問:我的孩子說話晚,還發音不清,表達能力比較差怎麼辦
從小哭的少的孩子,聲帶的訓練不夠,影響孩子的發音和說話,奶嘴的孔太大,吸吮動作訓練不夠,口腔肌肉的訓練就不足,容易造成孩子說話發音不清,另外吃東西時讓孩子咀嚼、啃、咬的訓練不足,也會影響孩子嘴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影響語言發展。動作協調差的孩子,大腦思維和語言部協調,說話容易表達不清,甚至口吃。3、4歲以上的孩子要通過訓練動作協調性來改善大腦的語言功能,效果神奇。
24 我發現最近孩子會說謊,我們很著急,該怎麼辦?
孩子在九歲以前所說的話與事實不符的話我們不稱其為說謊,因為那時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還不能分清事實與想像。在九歲以後存在說謊,主要原是:
1、家長管教過分嚴厲,不合情理,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只好說謊。那麼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正常需要,適當地滿足他。
2、家長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為了鑽空子,自然學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麼家長尤其是老年家長要注意方法一致。
3、逆反心理。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後都十分生氣,有些家長的反應過分強烈,倒使孩子覺得莫名地興奮,逆反心理會使他們以後重犯,因此家長的態度一定要適度。
25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說了半天也聽不見,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聲嚷嚷,孩子的聽覺會形成一個保護膜,對一般的聲音就聽而不見了,非得大聲才能聽見。還有的孩子是聽覺—大腦—行動不協調,雖聽到了聲音但就是沒有行動,除非他感興趣的事情。另外,孩子大腦前庭平衡能力發育不足的話,會使外界信息無法進入大腦,尤其是和學習有關的信息。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一次不要多注意循序漸進。如:
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放進書包里。
26 要讓孩子學得好,是不是學得越多越好?
要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的規律來學習,大腦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好,而且在二十五歲以前大腦還在不斷地發育。那麼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發育需要兩種營養:一是物質,一是協調性運動(在幼兒階段尤其重要的是感知運動訓練),那些認字、計算等技能,只是大腦工作的結果。例如,動手能力和運動協調性的訓練,與孩子大腦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關,就與數學、物理的學習相關。另外,大腦休息最好的方式是睡眠或體力勞動、體育鍛煉,這個時候大腦最放鬆,大腦放鬆了以後才可以清空,才能更好地記住新的東西和進行思考,而看電視、玩電腦、聽音樂、看小說、聊天時大腦依然在緊張地工作。所以,要會科學用腦。
27 家長問:我的孩子好像有些多動,總是安靜不下來?
有些孩子做旋轉運動時從來都不感覺到暈,也就是說他大腦前庭平衡功能對外界的信息不敏感,信息無法進入大腦,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會對老師說的話記不住,聽不進。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旋轉運動,如轉椅、旋轉圓桶、平衡木、盪鞦韆等,要讓他們感覺到暈才有效。還有些孩子能接受信息,但是行動特別慢,跟不上,或者聽見指令了但根本不行動,這孩子除了要做旋轉運動以外,還要多做協調性運動,使大腦與全身肌肉和神經系統能協調一致,這樣才能感覺到孩子在聽指揮。
28 家長問:我的孩子上課老坐不住,愛動,怎麼辦?
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沒有活動夠,那麼渾身的能量就無處去,尤其是男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在課間多出去活動,但是不是瞎跑,而是協調性運動要多做。還有一種情況是:大腦對四肢的控制不良,身體不聽大腦的指揮,那麼也是要多做協調性運動,所以對愛動的孩子不是要罰他靜站,而是要讓他出去動夠了。這樣的孩子一般一天需要做協調性的活動1—2個小時。
29 家長問:我的孩子依賴性很強,膽小,晚上不願意自己睡覺,該怎麼辦?
孩子最晚在七歲以後應該獨自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以培養獨立性,並促使孩子的心理正常地成熟起來。長大還和家長一起睡覺的孩子,在心理上幼稚、單純、軟弱、缺乏自信心。首先可以和孩子講道理,這是小孩子的行為,如果願意做大孩子的話,應該自己睡覺,否則第二天上學就穿開襠褲去上學,讓他選擇。第二,通過訓練來增加孩子的膽量,如跳大蹦床、滑梯、爬山、游泳等。第三,在孩子睡覺前可以開一點小燈,也可以聽一個故事再睡覺,逐漸讓孩子獨立。
30 家長問:孩子總受欺負怎麼辦?
增強孩子能量,讓孩子在某一方面充滿自信。教給孩子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通過情境演練掌握保護自己的技能。請記住,有時候,挨欺負的一方也對事件負有責任。不要給孩子總受欺負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