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大學口語教育研究方法

大學口語教育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9 16:42:54

❶ 淺談怎樣提高對外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然後在教學中應用簡單句先交流或是一個或幾個單詞(起初),用表揚,鼓勵的形式激勵他們說英語的慾望,在他們說錯的時候用英文告知其錯誤並告訴正確的表達。

❷ 關於提高英語口語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於提高英語口語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如下:

1、從發展趨勢上看,口語研究呈穩步上升趨勢;
2、從研究方法上看,實證研究已經超過非材料性研究,占絕對優勢地位;
3、從研究對象上看,對本科生的關注高於其他群體,對英語專業的關注多於非英語專業;
4、從研究上看,口語表達結果、口語教學、口語測試類研究較多,而口語表達過程、語境因素等研究甚少。
提高英語口語的方法:
1、多聽原聲磁帶,看國外英語版的影片與電視,這對提高英語口語有很大的幫助。
2、有條件的話,可以用收音機收聽VOA,BBC,CIR, 堅持下來,就肯定的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不要怕聽不懂,起碼營造營造氛圍,找找感覺也可以。
3、就是要多閱讀,看多了,語感就來了。
4、練習口語一定要跟老外交流才行的,最好是去培訓機構,美聯英語就不錯,上面學習的比較專業,基本都是外教一對一。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英語口語的相關信息,推薦選擇美聯英語。美聯英語,專注體驗式英語教育服務,是美聯國際教育集團旗下重要的產線品牌,一直提倡「你越美好,世界越友好」。多年來,美聯英語一直秉持體驗式英語的教學理念,以輕松靈活的教學方式,每年為想要學英語的學員提供專業、高質量的英語教育。【免費領取英語試聽課】

❸ 英語教育口語教學論文(2)

英語教育口語教學論文篇二

《中學英語教育口語教學初探》

摘 要: 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這與造就和培養符合21世紀社會要求的高素質外語人才構成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是深化我國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完成的課題。本文圍繞培養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這一主題,闡述了培養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必要性,探究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內涵,提出了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對策,力圖對於培養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 中學生 英語教育 口語教學

中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實用性、應用性人才,而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則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許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啞巴英語”的現象可謂比比皆是。李嵐清同志曾就外語教學的問題指出:“我國知識分子的總體外語水平不但不如一些發達圖家,也不如許多發展中國家,這不但成為我們吸取別國先進科技文明成果,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礙和弱點,也是我們吃虧之處。另一方面,這方面的弱點也成為我國向外國傳播和交流中國文化和科學投術成果的一大障礙。”隨著進入WTO,中國更加國際化,但現有的英語教學現狀卻“費時較多,收效較低”,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會使用會讀不會說的“啞巴英語”。要糾正這種落後的局面應該把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頊重要的教學方向,這也是在外語教學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據現代教育理論、英語學科特點和本人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探討了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旨在豐富外語教學理論,嘗試英語教學的新思維。

一、口語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一)輕視英語口語的思想

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學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就是為了應付中學會考和高考,因此他們進行英語口語訓練的時間、機會都不是很多。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口語訓練都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的重點還停留在講解語法點上,結果造成一些學生成為英語“啞巴”,讀得出講不出。但是,中國進入WTO以後,在中學英語教育領域中,由於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動機等都發生了變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強調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二)“恐懼心理”的影響

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受老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這種恐懼心理常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地思維和順利地表達。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缺乏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開口時沒有一種方向感,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的詞句是否符合語法規則。“恐懼”心理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

(三)英語語境的缺乏

交際教學思想的倡導者歐萊特(All-wright)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於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交際的語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作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但學生接觸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局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而在目前大部分中學英語課堂模式中,缺少學生創造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口語練習也往往是教師控制的、機械的操練,缺乏師生和學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

二、提高口語能力的對策及主要途徑

(一)句型結構操練

這種操練從單片語句開始,再由短句到長句、簡單句到復合句,採用漏斗式分解的教學模式。例如對重點句型:Tell sb.to do sth.,Suggest(that) sb.(should)do sth.及其否定形式的漏斗式訓練模式如下:

這樣訓練時,時間可能多一點,但抓住了重點。

有關英語句型操練有很多好的方法,如波浪式的操練(Ripple drill)、從後往前連鎖操練(Back-chaining drill)、連鎖操練(Chain drill)等。這些操練的目的是保證學生正確而迅速地說出新的語言,排除語言障礙,使學生增強信心,人人都能開口說,並說得正確。

(二)內容問答操練(Ask―Answer)

這種操練主要是針對文章內容進行,常適用於課文教學。筆者在進行課文教學時,一般將針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問答式操練或選擇性操練。即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讀課文,然後針對課文內容回答問題或做出選擇,這樣讀說結合的操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技能,還能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三)詞語造句操練

對於每課的重點詞彙筆者在教學中除加以講解外,還盡量讓學生用詞造句,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詞的用法,還強化了學生口語運用能力,真可謂一箭雙雕。

(四)朗讀訓練

筆者要求學生盡量每天抽出15―30分鍾時間大聲朗讀所學的課文,並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讀課文或對話等方式加強朗讀訓練: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所學課文的朗讀和對話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表達外語的能力,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

(五)背誦操練

在一定程度上講,學英語,記得越多,學得越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目前不少教師對背誦卻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學生學的東西也不少,可是學得多、丟得多。蓋房子需要磚瓦,學語言也必須要掌握詞、句等語言材料。因此,筆者認為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都必須要求學生背誦。背誦也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必要手段。背誦不但練習了口語,而且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奮斗與自信的精神。

(六)模擬情景操練

1.設計日常口語會話情景,訓練日常口語會話。

學生要熟練掌握日常口語會話,就必須掌握范圍廣闊的、基本得當的日常用語,以服務於交際目的。如怎樣表示想與陌生人交談;怎樣表示喜愛與厭惡、贊同與異議;怎樣問路與指路;怎樣發出與接受邀請;怎樣處理電話;怎樣抱怨與安慰別人;如何購物、求醫、求學;節假日或旅遊時的交際范圍有哪些,等等。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由於中西文化及語言的差異,很多學生不知如何應付這些問題。在基礎會話單元教學過程,筆者針對這一情況首先通過中西方語言差異比較,將學生感到困難的關鍵句列在黑板上,然後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己設計情景,組織會話,並進行反復實踐,使學生對自己使用不當的語言進行逐步的更正。如學生對購物(shopping)此類感興趣的話題,我便將各種得體地道的表達形式列於黑板:

Make a list before you go.去之前將要買的東西列一個清單。

They close at five on Sunday.那些商店每周日五點關門。

They’re not open that day.那裡那天沒開門。

Don’t forget to stop by the grocery,別忘了買什麼東西。

Let’s do it tomorrow instead.今天有什麼事情,想推到明天去做,就說此話。

Do we need anything special today?我們今天需要買點特別的東西嗎?

What do we need from the store this week?這周有什麼要在商店購買的嗎?

Shopping ring the week is easier.周末去購物人太多顯得擁擠,工作日期間比較方便。

I prefer going to the mall on Sundays.我更喜歡周日購物。

I usually shop on Saturdays.我經常在周六購物。

然後要求學生用所給的關鍵句,設計情景,反復實踐,直到熟練為止。在這一階段教學中,我還注意結合所練內容不斷給學生補充一些與他們日常生活及學習密切相關的語句,如:

It doesn’t make sense.莫名其妙!

How’s your day?今天過得怎麼樣?

Are you mad at me?你生我氣啦?

Let’s see some action.來點刺激的。

It sucks/stinks.太差勁了。

Can we move on?差不多啦,就此打住吧。

YadaYadaYada.如此這般……(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用這個繞過敏感內容)

Chill out!冷靜點。

Are we still cool?我們之間還行,是吧?

Get it?明白啦?

I don’t get it.我不明白。

I’m screwed.我被坑了。

這些用語地道、實用,是我從廣泛的閱讀中摘錄下來的。學生從一般的教科書中很難發現。這樣的語句對於貼近生活的描述與表達非常有用,很受學生歡迎。

2.通過對日常生活題材討論,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

對日常生活題材的討論是訓練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和課外的討論活動,適時以引導學生廣泛地對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題材相互間進行會話,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擴大了其知識面。此類話題涉及鄰里關系、購物、運動與健康、家庭生活、抽煙與疾病、教育與發展、少年犯罪等。下面是眾多討論題材中的兩則:

A:1)How do Christmas celebrations differ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in China?

2)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What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Explain.

B:1)Describ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ring your tavel.Can you describe it for me?

2)What is your goal to travel and your reason to travel.

3)Describ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ravel for the country.

4)Why China can attract people to travel?

5)Do Chinese people like to travel now?

6)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travel in and where do people travel to?

7)Compare the difference about traveling among Chinese people between 100 years ago and now?

在討論這樣的題材時,有時是全班一起討論,有時是每組負責討論一個問題,然後面向全班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時是各小組將各自討論的結果作對比,分析總結異同,並且由學生即興發言,最後教師進行總結。在討論某一問題時,要求每個發言者不能只顧說自己的,而是要針對前一個人的發言做出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學間相互學習和逐步領會駕馭語言的要領,而且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及駕馭語言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口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對熱點話題辯論,提高學生口語的思辨能力。

提高學生口語的思辨能力是口語教學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作長篇論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數中國學生需要口語輸出時,講的多是零星片語,而不能形成有序的邏輯主體。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聯想與想像這方面的訓練,不知道應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剖析。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對每一個會話題材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如在組織討論“What is Happiness?”時,我引導學生先作橫向討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觀:中學生的幸福觀是什麼?大學生的幸福觀是什麼?單身漢的幸福觀是什麼?年輕夫婦的幸福觀是什麼?老年人的幸福觀是什麼?知識分子的幸福觀是什麼?這時可引用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的話來總結知識分子的幸福觀:我們終生的幸福取決於我們選擇困難的難度。再從縱向來講,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觀。筆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說明,然後鼓勵學生從各自不同的成長階段尋找例子,或從身邊其他人不同的成長階段發掘例子等。然後從逆向講,幸福不應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對幸福的追求中,飽含渴望的過程更為重要。最後再進一步深化討論的主體,得出獲得幸福的關鍵是保持心理平衡,並分析、闡釋這一觀點。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引導和討論,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口語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思辨、分析和創新能力,筆者在口語課的後期階段還採用演講、辯論或二者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如對老師布置的題材,要求每位學生選擇不同的主題准備2分鍾,然後上台作即興演講,演講完畢後,其他學生可以質疑,由此引發出熱烈的辯論。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訓練了學生批判性傾聽能力。有時,還採用正反兩方辯論的形式組織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先定好辯論的話題,確定正方與反方,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分析資料,再綜合對比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學生不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識別與利用不同的資料為自己服務,而且知道了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類問題。既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

總之,英語口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日常口語,了解語言的文化差異,能夠使用普遍接受的語言,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口語課結束時所形容的那樣“英語口語課不僅使我們口語流利,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美]Edward G.Seidensticker.美國口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

[2]鮑冬嬌.淺談中學英語教學.引進與咨詢,2004.

[3]秦天文.改進英語教學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

❹ 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論文關鍵詞:對外留學生口語課

論文摘要: 在入門階段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的主要精力應放在語音教學、詞彙教學和句型教學上,通過句型操練幫助學生掌握漢語結構,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許多高等學校都承擔著對外漢語課教學的任務。對外漢語課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口語課的教學,如何進一步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保證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質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的目的及教學對象的特點

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外國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漢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口語教學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體系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也是外國留學生從課本知識到實際運用之間的一座橋梁。我們曾在100名外國留學生中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問卷,約95%的學生表示“漢語會話”是他們最希望擁有的技能。由此可見,口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許多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前,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數,怎樣讓他們開口說第一句漢語,如何使學生盡快入門,對每一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筆者所在學校的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的對象多為外國中高級人員,他們具有一定的語言學習優勢,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較強、自製力較強、情緒較穩定等,但由於這些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大,語言學習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的母語已經相當成熟,容易造成語言學習的`負遷移。同時,外國留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在課堂上“說”的障礙較大,大部分學生喜歡悶頭看書,不願開口講話。這是外國留學生漢語口語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制約外國留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提高的因素

通過調查分析,制約外國留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提高的因素,一般分為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一)外國留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
在漢語學習中,外國留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興趣以及情緒狀態,常常會影響其漢語口語水平。當然,這個過程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呈現出主動積極地對信息進行反饋的狀態。
1.心理因素。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雖然大多數外國留學生意識到學習漢語口語的重要性,但只有33%的學生表示“會在漢語口語課上積極發言”。他們表示,學習漢語會話時擔心說錯,被人笑話。由於身處陌生的國度,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一個漢字都還沒有掌握,難免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不敢開口,怕說不好,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導致大部分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在相當長時間內沒有明顯提高。
2.思維因素。對外漢語教學屬於第二語言教學,外國留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已具備一整套母語思維系統,必然會受到母語的影響。零起點階段的外國留學生,往往處在最受母語思維操縱的階段。調查發現,大部分外國留學生脫口而出的漢語頗具本國語言特色。
3.學習目的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外國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的背景、知識水平、思想狀況、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以及經歷、職位、年齡等差異很大,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二)外國留學生的教學、生活等外部環境影響
1.教學方法單一。主要表現在教學中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外國留學生往往處於被動狀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沒有注意根據學生的需要來採取有針對性、適應性的教學方法。
2.教材的編排。多年來,一些出版社或機構推出的對外漢語教材很多,但真正適應外國留學生學習習慣的“本土化”教材卻很少。目前出版的紙質教材,一般僅體現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法理論,從頭至尾採用相同體例;練習形式程式化,內容上多為詞彙、句法結構的練習,交際型、任務型練習缺失,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
3.會話環境。良好的會話環境是提高漢語口語水平的重要條件。教學中發現,很多外國留學生除在課上使用漢語外,下課後、法語等語言遍布班級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宿舍休息、聊天時普遍使用母語。

三、提高外國留學生口語水平可採取的對策

(一)注意消除外國留學生的障礙,調動學習口語的積極性
對外漢語教師在設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情感障礙時,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熱愛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加強與外國留學生間的溝通。其次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引導他們處於主動地位,每一節課盡可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在練習時避免見錯就糾,尤其是在入門階段,學生的語序、語法、詞彙有濃厚的母語色彩,必須注意保護其自尊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積極研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對外國留學生的了解程度和分析深度,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上好漢語口語課、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能夠做到師生互動和課堂活躍,是衡量每一位對外漢語教師課堂效果的尺度。尤其是對零起點的外國留學生,如何一開課便吸引其注意力,使他們對所講授的內容感興趣,應該是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師考慮的首要問題。
1.直觀教學法。所謂直觀教學是指通過實物、圖畫、動作、手勢、表情等直觀手段解釋詞義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把詞語直接跟實物建立聯系,有利於留學生直接用漢語思維。實物教學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邊說邊結合句型,學生的提高就更快了。這種直觀教學讓學生學有所用,既提高了興趣,又增加了他們的詞彙量。
2.擴展式教學法。所謂擴展式教學是指在詞彙教學中選擇擴展能力強、活用能力強、使用頻率高的詞語,選擇能體現中國特點的特色詞語以及具有口語色彩的詞語。漢語入門階段的重點是詞彙教學,詞彙是的,要掌握一種語言特別是第二語言,詞彙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首先要注意把詞彙分類,重點放在那些擴展能力強、活用能力強、使用頻率高的詞上,在教學中盡量擴展詞彙量,如分析“商店”中的語素,可以將“店”擴展為“飯店、花店、旅店、書店”等。其次要有意識地在詞語區別或動詞搭配上培養學生的用詞能力,如“跑步”和“散步”、“首都”和“首府”、“大廳”和“走廊”等詞彙的區別。
3.個人化教學法。所謂個人化就是讓學生跳出課文,運用在課文中所學的語言知識談自己熟悉的事情,說自己的故事。可以結合當堂課文擬訂一些題目,如“自我介紹”“我的家庭”“我的房間”等適合漢語入門階段的交流話題,從而激發學生講述自己的事情。
4.適量記憶教學法。所謂記憶教學是通過背誦一定量的句子、短文來儲備漢語詞彙,熟悉漢語基礎語法。處在入門階段的外國留學生詞彙量較小,往往會影響口語的表達。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課文的對話體改為敘述體,結合重點句、重點詞,適當背誦,強化復述。
5.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的運用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提供給學生豐富的視覺與聽覺刺激。有很多無法言傳的東西,或許一個圖片、一個動畫就能使學生領悟。
6.語境實踐法。語言包括課堂小環境和大環境,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充分利用語言環境,即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語言環境這三個交際層面,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在漢語入門階段的外國留學生處於迫切需要掌握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時期,只要在這個時期傳授的是他們在日常交際中真正需要的內容,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入門階段的對外漢語課教學中,我們的主要精力應放在語音教學、詞彙教學和句型教學上,通過句型操練幫助學生掌握漢語語言結構,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在傳授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時,只有與語言的文化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黃錦章,劉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伏雙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幾條原則[J].牡丹江學院學報,2007,(3).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

❺ 新媒體口語的重要性

摘要: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是教師講,學生學習的方式,但是隨著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學習的重點應該從以前的語法、詞彙的考試學習轉化到溝通、交流的語言能力學習。所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越來越重要。分析認為,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的形式還是教學的理念都要進一步的更新,才能進一步的做好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思考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都是屬於應試教育,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基礎上。而教師的教學也只是為了應試教育和過級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注重考試,在語法和詞彙上面下很多功夫。因此,大學生學習英語目標更多的是為了應付過級考試和期末考試,並沒有真正的思考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英語的重要性是越來越重要,大學生掌握好一門外語,尤其是除了具有很好的考試能力以外,英語口語的交流更是重要,因此,大學在進行應用型英語教學的改革中,教學方式要轉變為英語口語的教學,要教會學生會說會講會聽,能夠真正的用好英語。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和多媒體上豐富的視頻、音頻資料已經可以幫助大學生認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和內容,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挑戰,也來來了機遇。大學英語口語的英語教學在現代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的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比重的,因為掌握好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熟練的應用和為之自己的專業服務。大學英語口語的重點是交流,因此,交流可以使大學生在學習自己專業之餘更好的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把英語作為一門特長來為自己未來的職場規劃和升級,所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研究

(一)豐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內容

英語是非母語的教學,長期以來,英語教學的內容都是很枯燥的,尤其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就是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十分的枯燥,因此引導學生學習大學英語口語就要在英語口語內容的傳授上都下功夫,內容的改革是重點。在新媒體時代,由於信息傳播的速度是十分快的,社會的熱點和大眾關注的點也是十分快速的,英語知識的更新也是十分快的。在目前大學校園英語口語學習中大學英語口語學習的教材很多內容都是很死板的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在口語的表達上滿足學生需求。所以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內容要豐富和多彩,要通過新媒體上的知識來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演講的能力,語言溝通的能力,知識思考的能力,口語流暢表達的能力。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說、聽的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就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傳授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和能力。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形式要注重改革

傳統的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形式在課堂比較多,課堂的教學多數都是以老師為中心,從而沒有更好的開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到了新時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形式可以和新時代的新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和各種數字技術、教育技術、網路的平台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教學中從課堂和課下為學生學習英語口語提供更大的天地。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是課內延伸到課外,從線下到線上的過程,教學形式的豐富有利於學生多角度的學習和把握大學英語口語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新媒體時代,把網路平台運用起來可以很好的體現在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和互動中,也可以很好的體現教學的效率,師生的關系,教學效果也會明顯的提高。所以大學教師在進行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中要充分的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還要更新師生學習的觀念

任何學習和學習的興趣和觀念是分不開的,在大學的英語教學的改革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的角色都必須在教改的過程中進行重新的定位和思考。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必須主動的去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職責,教師不光立足於教,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不能僅滿足教會學生做什麼和怎麼做,更要教會學生做什麼和為什麼去做。對於大學英語口語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師形式中走出來,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或者是導師,教師也要從知識的傳授中走出來,變成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參加學生活動的導演,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轉變成主動的參與,並且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管能動性的調動是十分重要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和能力,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有利於自己的口語的學習。綜上,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請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大學教師在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改革中,要把口語教學的改革作為重點,有效的把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作為能夠流暢聽說的訓練,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轉變學生學習的形式,改變教學的觀念,從而更好的把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

❻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希望採納

❼ 語言研究方法在語言研究中起什麼樣的作用求答案

一、引 言在歐洲,語料庫語言學已經成為語言學的主流分支。語料庫通常指為語言研究收集的、用電子形式保存的語言材料,由自然出現的書面語或口語的樣本匯集而成,用來代表特定的語言或語言變體。它是一個由大量的語言實際使用的信息組成的、專供語言研究、分析和描述的語言資料庫。語料庫語言學是在語料庫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學。它是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應運而生的新的語言學研究領域和研究手段。經過科學選材和標注、具有適當規模的語料庫能夠反映和記錄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人們通過語料庫觀察和把握語言事實,分析和研究語言系統的規律。
語料庫語言學為語言研究與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它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大量的語言事實進行系統分析。它研究的是語言行為(language performance),而不是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也就是說它通過考察語言的實際運用來尋找語言使用的規律。
本文介紹了我國英語語料庫的發展狀況,對我國英語語料庫基礎上的研究進行了概括介紹,並探討了它在語言研究、詞典編纂和教學領域中的作用。期望對進一步展開英語語料庫研究有所幫助。
二、英語語料庫在我國的發展
近年來,英語語料庫語言學在我國取得了巨大進展,出現了眾多各種類型的英語語料庫,我國目前已有不少規模較大的語料庫。如:早在1982年,上海交通大學的黃人傑、楊惠中教授就主持建立了一百萬詞次的專門用途英語語料庫(JDEST)。2003年,桂詩春和楊惠中兩位教授主持完成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簡稱CLEC),這是國際上第一部公開發布的學習者語料庫,它對研究中國學生的語言應用和使用失誤等特徵,以及它們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除了書面語語料庫之外,研究者們也開始建立口語語料庫。如南京大學創建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簡稱SECCL)。上海交通大學也建立了大學英語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與此同時,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許多研究者個人也開始建立適合自己的小型語料庫,許多英語語料庫應運而生。這些英語語料庫大部分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中介語語料庫。
隨著英語語料庫數量的增多,我國語料庫基礎上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語料庫方法被應用於語言研究的許多領域,如:詞彙、語法、語義、語用、語體研究、社會語言學研究、口語研究、詞典編纂、語言教學以及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機器翻譯、言語識別與合成等領域。
對中國學生英語的分析目前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比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語料庫來分析學習者的語料特徵;二是對失誤特徵進行分析。但是我國目前在語料庫基礎上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多使用語料的檢索和頻率統計結果。
三、英語語料庫在我國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空前迅速的發展,英語語料庫也在我國迅速發展。語料庫方法在詞典編纂、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等方面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語料庫是語言研究與教學的重要基礎,是編寫詞典、語法書和教材的重要源泉。
語料庫和語料庫語言學在當今語言研究由高度抽象轉向語言的實際使用這個過渡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供真實語料;二是提供統計數據;三是驗證現行的理論;四是構建新的理論。提供真實語料是詞典編纂的生命線。現在流行的英語詞典幾乎全部是基於大規模語料庫編纂而成的。基於大規模語料庫的英語語法書也已經問世。在理論建設上,基於英國國家語料庫英語口語庫的研究表明,基於真實英語口語語料的英語口語語法跟基於書面語的語法有很大不同。
在應用語言學領域,詞典編纂和語言教學同是語料庫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已有多部詞典在編纂或修訂過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語料庫或電子文檔收集詞語數據,用於收詞、釋義、例句、屬性標注等。南京大學近年來開發了NULEXID語料庫暨雙語詞典編纂系統,涉及英漢兩種語言,在《新時代英漢大詞典》的編纂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語料庫用於語言教學的一個例子是上海交通大學的JDEST英語語料庫,利用這個語料庫,通過語料比較、統計、篩選等方法為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通用詞彙和技術詞彙的應用信息,為確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詞表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據。這個語料庫也在英語語言研究中發揮了作用,支持基於語料庫的英語語法的頻率特徵、語料庫驅動的詞語搭配等項研究。

❽ 英語口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英語口語教學方法芻議
為了能讓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教師不僅需要採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口語訓練環節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和發揮不同的作用 下面就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對口語訓練環節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的角色進行簡要地分析

一 以寫作帶動口語 作為過渡性措施,以激發勇氣建立信心為出發點

不論干什麼事情人人都希望成功,但成功一方面需要實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勇氣和自信 尤其是在實力不足,把握不大甚至可能面臨失敗的時候,信心和勇氣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講,進行口語練習都不主張學生先寫出發言稿然後再照著稿子念,因為這不能真正培養學生即興發言的反應能力 但是,鑒於多數高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過於低下,根本沒有即興發言的能力,如果不允許他們先寫出腳本就根本不可能進行有意義的表達 為此,在開始階段可以允許學生先寫出發言稿,然後照著稿子宣讀,其實,先寫發言稿再做發言並非對口語練習毫無用處 學生在撰寫發言稿的時候,他們是在心裡進行自言自語的過程,這是一種隱形的前期口語練習活動 通過這種書寫過程,學生可以激活頭腦中的記憶詞庫,最大限度地調動 搜尋 提取有用的詞彙和比較熟悉的句型 有了腳本的依託,他們就能夠較為准確 清楚 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給他們帶來了信心,勇氣和成就感,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這對於處於口語練習初始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另外,人們掌握的外語詞彙有積極詞彙和消極詞彙之分 所謂消極詞彙就是閱讀時能夠認識的詞語,所謂積極詞彙就是寫作和口語表達時能夠使用的詞語 顯然消極詞彙遠遠大於積極詞彙 這是因為在閱讀時接觸到的文本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可以認識很多比較生僻的詞語,但在口語表達時涉及的范圍卻很窄 這樣,寫作的詞彙量就遠遠大於口語的詞彙量 為此,通過寫作活動就能經常激活相對生僻的詞語,增加積極詞語的復現率,進而不斷擴大口語詞彙,所以經常寫作是可以提高人的口語表達能力的
再說,人們進行口頭交談不僅需要句型靈活多樣,詞彙豐富,而且還需要清楚 准確 嚴謹 邏輯性強 而寫作恰恰可以讓人們在這些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 通過撰寫發言稿和加強寫作練習,一方面可以擴大口語詞彙,另一方面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發言思維縝密,邏輯性強,有深度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口語練習初期允許學生寫發言稿,以寫作帶動口語不失為一種有益的過渡性辦法當然,這只能是一種過渡性的做法,只適用於口語訓練的初級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當他們感覺有了明顯的進步,找到了自信和勇氣,並且有了口語練習的興趣和慾望的時候就要及時調整方法 此時可以要求學生逐步減少對發言稿的依賴程度 比如,第 步要求他們把發言稿的內容精簡三分之一,第二步精簡 半,第三步精簡到三分之一,最後要求他們只寫提綱 在發言或演講時只能根據提綱的提示進行即興發言 經過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便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二 先形式後內容,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口語訓練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 形體訓練 階段,二是 語音糾正階段 ,三是 語言提高階段 在不同階段教師的作用和角色是不同的 在第一階段教師扮演的是 形體訓練 的技術指導角色 在第二階段教師扮演的是 語言藝術效果 的藝術指導角色,即告訴他們怎樣的語音語調是正確 優美的,什麼樣的語速 音高 音色能夠取得較好的表演效果 到了第三階段教師的指導重點才真正回到語言本身上來,這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教師的角色
另外,課程要求 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能力和素質培養 要 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大學生是學知識 長見識長才乾的階段,大學教育不僅要給學生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認為在這方面英語教師大有作為 比如,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要進行社交禮儀方面的指導,尤其是傳授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和培養學生文明 高雅 大方 得體的行為舉止 事實上在進行口語訓練的時候補充這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訓練熱情 比如,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上台演講的經驗,所以剛開始進行課堂英語演講練習時,大多數學生都非常緊張 膽怯 第一次站在全班同學面前,絕大多數學生的面部表情都十分緊張,不敢面對觀眾,更不敢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接 站立的姿勢很不雅觀,有的身體幾乎趴在講桌上,有的身體扭曲,有些女生用頭發蓋住大半邊臉 拿稿子的手在發顫,聲音也在顫抖,說話的聲音很小,語速很快,沒有句子重音,稿子讀完了聽眾基本上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先不管講話的內容,而是從精神面貌,站立姿勢和面部表情上給予指導,讓他們首先從形體氣質 神態上達標,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快得到改進和提高,嘗到學習的甜頭 在口語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努力,能夠不斷取得階段性的進步,就會給他們帶來輕松和愉悅的心情,並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 精心設計話題,讓學生有話要說,不吐不快演員演戲選擇劇本是關鍵,口語練習選擇話題是關鍵好的話題能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躍躍欲試,甚至不吐不快 不好的話題會使學生無話可說,興趣索然 所以,老師在組織口語練習之前要精心設計話題 在設計話題時,一是要結合教材的內容,不能完全脫離教材另搞一套;二是考慮學生對該話題的興趣和熟悉程度 如果一個話題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有一定的生活基礎和親身感受,他們就有話可說,有話想說,言之有物,並且有強烈的表達慾望 反之,如果大家對這個話題根本沒有生活基礎和親身感受,又超出了他們的知識范圍,那麼他們就無話可說,這樣就必然興味索然 這樣的話題的練習效果肯定很差
雖然現在的公共英語教材都比較重視口語練習環節的設計,每一單元都配有口語練習的題目,但是書本上給出的話題不見得都適合自己的學生 在設計話題時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其進行審視,要認真設想一下這個話題是否適合學生,他們有沒有這方面的生活基礎和感受,有沒有這方面的文化知識,對這個話題是否感興趣,有沒有進行表達的強烈慾望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要另換一個話題 另外,教師還要預先估計一下學生可能會遇到哪些生詞或難題 為了減少學生過多查生詞的負擔,老師可以提前給出可能涉及的相關詞語和句型,這樣可以使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到發言內容和語言運用上 設計話題還要注意不同題材和不同體裁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交替 輪番運用 在使用論述性題目時,老師可以酌情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啟發和誘導,教給他們如何分析話題,展開話題和理清思路 比如,希望英語 第一冊第 7 單元的總題目是 Happiness ,編者提供的口語話題是 How do you understand happiness?雖然人人都有幸福 愉快的感受,但是要給這個詞語下定義恐怕並非易事 而且,如果詢問學生是否感到幸福,他們可能說沒感覺,不知道,甚至是不幸福 這時老師就需要提醒他們要通過對比來認識事物 比如,雖然你擁有健康的體魄,但卻沒有感覺到健康帶給你的幸福 但是,想想身患重病或者身有殘疾的人的痛苦,你就立刻意識到擁有健康是多麼幸福 再如,雖然你擁有父母的關愛和兄弟姐妹的親情,但你已經習以為常,感覺不到這是一種幸福 可是,想想那些無家可歸 無人照料的孤兒的孤苦,你就會意識到擁有親人是多麼幸福通過這樣的啟發,就可以使學生對 happiness 這個話題有較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做出內容豐富 充實,滿含激情和富有真知灼見的演講來
最後,教師在設計話題時一定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難易程度不等的幾個話題供他們自由選擇 這樣才能
做到人人都有話說,人人都有發言機會,人人都能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塞繆爾 斯邁爾斯.人生的真諦[M](劉曙光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4]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❾ 英語口語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要想學好英語口語,就必須首先做到四個最基本的要求:「聽,說,讀」。
聽,是聽的細;說,是說的懂;讀,是讀的准;寫,是寫的對。
聽,要做到聽的細。一周必須要用兩到三天的時間來花費一兩個小時聽磁帶,一邊拿著書,一邊還得跟著磁帶大聲讀出來,這樣可以能夠更快的,而且不易忘記的順利記住。
說,要做到說的懂。把英語文章或單詞的漢譯重新說一遍,要保持翻譯的時候不能卡殼,要翻譯的順暢,像語文那樣也要做到翻譯的用詞准確,句子通順,有條件的童鞋可以找老外一起練習:
讀,要做到讀的准。(如果發音不準的先學音標)聽一些英語材料,跟著讀,一開始可以調慢速,一句一句跟著讀。

❿ 論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論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論文關鍵詞:大學口語教學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 文章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改進口語教學的措施,旨在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隨著中外交流的增多,英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從歷屆大學生走向後反饋的信息來看,絕大部分人面臨著英語口語的挑戰。在過程中,許多招聘單位、尤其是獨資或合資企業,對應聘者的應用能力、特別是口語要求很高,而這恰恰是大部分畢業生的弱項。因此,大學口語教學就成為外語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之一。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存在的不利因素
(1)落後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接受的大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整體學習,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式”教學。其教學過程大致分為:新詞學習→語法提示→大意翻譯→課後練習→對話領讀→模仿表演六個環節。學生只是單一地接受書本知識,按照書本中的對話模式進行跟讀、復制或模仿,失去了獨立思考、發揮創造的空間,限制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2)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口語教學效果的發揮。傳統教學模式賦予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領導者、支配者的權利,而學生的角色只能服從安排、聽從指揮。單一的模式突出了教師的地位,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卻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真正的核心——學生。正如Earl Stevick強調,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把‘學習原則’放在‘教學原則’之前”。
(3)單一的教學內容阻礙了口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部分英語口語教材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僅僅收集與主題相關的'生詞短語,歸納要點和重要句型,編排主題情景對話,設置課堂及課後練習。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甚至會使他們產生“厭煩”情緒,阻礙了口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2.學生存在的問題
(1)對英語口語學習存在障礙。受自身性格和傳統“面子”觀念的影響,多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是怕說錯、怕受責備、怕被恥笑,使得他們越發懼怕開口說英語,形成了心理障礙,導致了口語表達時的緊張和焦慮,影響了正常的思維和交流。黔南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2009級商務英語班抽樣的數據顯示:75%的學生認為個人的性格和焦慮的心態是影響英語口語學習的重要因素。
(2)英語口語水平普遍較低。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的都是以應試為目的的“填鴨式英語”或“英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偏向於理論化、概念化、模式化的學習,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口頭訓練的機會,導致了學生“知道要說什麼,卻不知怎麼開口”的狀況,嚴重製約了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
(3)詞彙量的匱乏。詞彙是構成語篇、形成語義、搭建交流最基本的要素。由於缺乏詞彙量,很多學生無法真實獲得交際對象的信息,甚至會誤解、曲解已接收到的信息,致使交流出現障礙。同時,詞彙量的匱乏使得學生無法正確、自如、恰當地表達內心觀點,阻礙了語言的交流。
(4)過於看重語法規則。受應試的影響,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多以語習為重點。機械地背誦語法規則,使得學生不能適應大學英語更注重應用能力培養的要求,仍然無法改變在開口說話之前先進行語法判斷和成分分析的習慣,以至於錯過了最好的信息交換時機,嚴重阻礙了口語交流。
(5)缺少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和氛圍。我生是在單一的中學習和成長的。除每周有限的幾節英語口語課外,日常交際多以漢語為主,很少有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機會。即便是在英語口語課上進行情景模擬表演或模擬訓練,有限的課時也不能真正滿足英語口語訓練的要求、適合口語能力的培養。
(6)缺乏訓練口語的主動性。因自身英語口語的基礎相對不牢,同時受性格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學生不願主動開口進行口語訓練。課堂參與教學活動、課後完成學習任務只是為了獲得相應學分、應付期末考試。我院2009級商務英語班抽樣調查數據表明:每周幾乎不作口語訓練的佔43%,作1小時左右口語訓練的佔39%,作2小時以上口語訓練的僅佔18%。
二、改進大學口語教學的策略
1.抓好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是的重要環節之一。要想學好英語,首先必須過好語音關。而語音教學的基礎是音標教學,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和發音技巧,能幫助學生解決單詞拼讀和記憶的困難。
2.創造良好的英語口語學習
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平時接觸、運用英語的機會較少。同時,英語口語教學主要依靠課堂教學進行,缺乏真實的交流機會。因此,英語口語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創造說英語的機會,設計英語交際情景,結合英語組織教學,為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音氛圍,促進教學的開展。
3.轉變英語口語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使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師不再是整個課堂的中心,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啟發他們思考問題,深入了解情況,變“單向式”教學為“雙向式”互動。
4.合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英語口語教師不能僅僅採用單一的“對話式”教學,更應藉助各種網路資源和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確定目標、布置任務、分工協作、效果驗收和評價反饋五個階段的教學,採用復述、概述、描述、問答、討論、表演、辯論和等方式,發揮英文歌曲、及課堂互動游戲的作用,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充分展現視、聽、說結合的優勢,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5.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美國著名學家布盧姆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遠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一切的開始。因此,英語口語教師應想方設法在口語課堂中突出知識的實用性、語言的交際性、活動的趣味性,主題應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其年齡特點,內容應廣泛,不能拘泥於形式或局限於課本。
6.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
英語口語教師應重視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角、英語卡拉OK比賽、英語比賽、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舞台劇表演、英語朗誦比賽、英語廣播站和英語聊天室,等等,鼓勵學生參與課言實踐,豐富學習內容。
7.豐富教材內容
目前,口語教材中的聽說多媒體教材大都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適合課堂教學的資源如背景資料、相關視頻和音頻等處於相對匱乏的狀況。課堂教學是口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語教師因此應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積累教學經驗,收集日常生活和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有用素材,積極引進寶貴資源,藉助多媒體技術設計、開發適合課堂教學的、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結合學生專業的教學課件。
8.培養跨意識,了解中差異
英語口語教師有必要在進行口語教學的同時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他們了解英語的語言特點,以及英語國家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背景和習俗。通過電影、錄像、歌曲和圖片,全方位地讓學生接觸英美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從而能真正解英語,說好英語。
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恰當運用應對策略,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
閱讀全文

與大學口語教育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2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4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5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9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7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8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9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3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7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82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3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7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9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6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4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