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教學方法的特徵
一、以發展學生的智能為出發點
二、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為基本特徵
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四、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
五、對待統教學方法適當保留並加以改造
『貳』 教學方法設計的特性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教學方法特點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叄』 在教學方法的四個層面中教學策略具有什麼特點
【摘要】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回歸,要求教師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全員、
全過程中參與到教學之中。
在調動學生的諸多手段中,
引導學生交流,
是一種積極的有效手
段。語文教學要致力於營造民主和諧的交流氛圍,
引導學生嘗試交流、
自主交流,
培養交流
意識,
提高交流能力,
逐步形成自主、
合作、
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程改革
有效
交流
發展
隨著教育理論研究和課程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學中學
生主體地位回歸的重要性。
傳統教學那種以教師為中心,
漠視學生作用,
使學生
淪為教學的局外人或受動者的教學模式,
已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無法適應
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回歸,
要求教師必須調動一切積極
因素,引導學生全員、全過程中參與到教學之中。在調動學生的諸多手段中,引
導學生交流,
是一種積極的有效手段。
語文學科本身就有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任
務,因而,
「交流」在語文教學中更有其持殊的意義和作用。
語文教學流程中,
「交流」應有以下四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生本交流。即學生與文本的交流。
長期以來,
受傳統閱讀理論的影響,
語文閱讀教學總在試圖幫助學生尋求作
者「隱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詮釋學去發現的神秘之物」
,對作者創作意圖的揣摩
和作品形式的分析過程中,我們總希望追溯文到一個「神秘」的本源,而這個連
我們自己都無法肯定的
「神秘之物」
就是我們考查學生的標准答案。
在這樣一個
追本溯源的過程中,學生(或者說讀者)主體的作用是無足重輕的,他在閱讀中
必須拋開自我,完全站在作者或作品的角度,殫精竭慮,冥思苦猜,由於作品本
身固有的意義不確定性,到頭來常常是一頭霧水。偶爾猜中,也是「看
《三國》
流淚——替古人擔憂」
,與己無關。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將學生
排除在閱讀主體之外,
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作品、
作者傳達出的信息,
而這個信
息可能跟他們毫不相關,自然索然無味,何談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提高
?
接受美學則告訴我們,
文本與讀者在閱讀中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一方
面,
「作品意義的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求作品的意義,賦予他參與
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力」
,
另一方面,
「作品的意義只有在閱讀過程中才能產生,
他
是作品和讀者相互作用的產物」
。這一新的閱讀審美理論,賦予每一個讀者
(
當然
包括每一位學生
)
以「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力」
、每一個讀者根據自己的閱歷和
已有的知識、能力儲備,即閱讀前結構解讀文本,才有所謂
「一千個讀者就有
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說,也才有今天中、高考閱讀評卷中
「無對錯之分,有高
2
下之別」的評卷標准。在接受美學指導下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實現「答案是豐
富多彩的」
。
更為重要的一方面,
接受美學給我們帶來的閱讀觀念的革命,
對語文教學中
解放學生思想,
激發學習興趣,
是至關重要的。
試想如果把每一次答題或答問看
作自已的成果展示的話,誰不願意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呢
?
閱讀觀念的轉變,
使學生與文本的交流成為一種可能。
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熟
讀文本、
讀熟文本是基礎工作。
這個工作可以放在課堂中,
也可以放在課前進行。
在與文本的交流中,
學生一方面要實現與文本的心靈對話,
在領會作品意義的同
時,結合自身閱讀前結構,賦予文本新的意義,即「參與作品意義構成」
;另一
方面,要實現與文本形式的對話,即對語言本身作出分析、判斷。
學生與文本交流的成果形式,
一是對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與判斷,
二是就文
本提出問題。但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並持寬容態度。一來,學生的
認知水平畢竟有限,
不可能與文學批評家同日而語,
我們要善於捕捉並及時肯定
學生解讀信息中的每一個合理的積極因素;
二來,
學生閱讀前結構參差不齊,
我
們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
把握相應的評價標准,
以保護每一個學生的閱
讀積極性。
第二個層面:師生交流。即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學生在實現與文本交流的基礎上,
還要實現與教師的交流。
師生交流的核心
問題是實現平等對話。
鑒於中國兩千多年來受儒家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頗深,
要
實現教育中師生平等對話,
有一個教師觀念轉變和角色轉換的問題。
主體教育理
論認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頒布的
《全
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
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共同進行。
」語文教師的教學觀
念要徹底改變,
倡導教學民主,
做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為師生
的平等、和諧交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
師生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
就現階段語文教學現狀來看,
我認為,
語文教師
應致力於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質疑一般來說有兩個層次,
即基礎層次和發展層次:
基礎層次是就解讀文本存在的疑問請教老師解惑,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
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
並同樣要與文本有充分的交流,
成竹在胸,
沉著應
對,給學生閱讀以必要的指導;發展層次是學生能對文本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或內容、或形式、或淺層、或深層,因人而異,百家爭鳴。這個時候,教師的平
等對話是極重要的。教師絕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居高臨下。如果那樣,我們就
往往只能看到學生的幼稚。
教師要站在每一位不同的學生的角度,
平視他們,
欣
3
賞他們的每一個問題,
因為提出問題的勇氣本身就值得贊賞。
教師還要善於捕捉
學生問題中智慧的火花,肯定其問題的價值,表揚其進步,激發其獨立思考、自
主探究的濃厚興趣。
當然,
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的態度要真誠,
不能
「虛假表揚」
,
不能為激勵而激勵,
在與學生平等、
真誠交流的前提下,
教師也要適時指出學生
思維、理解的誤區,為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同時,教師也應事先准備或
適時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
把學生交流後的探究引向深入。
只有這樣,
才能保證
師生交流不流於形式,
注重效益。
也只有這樣,
才能保證師生交流永葆生命活力。
第三個層面:生生交流。即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師生間的雙向交流,較傳統教學中的教師「一言堂」
,應該說已是一個教學
觀念和方法的質的飛躍。
在這樣一個模式中,
師生的地位、
價值都得以保護和體
現。
教學中的每一個人都成為這個活動的主角,
特別是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這對
於激活我們當前缺乏活力的語文課堂,
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就人的思維而言,
這種雙向活動,從長期來看,還是簡單的、單調的。久而久之,也會令人生厭。
同時,
就師生關系而言,
長期幾十個學生向一個教師質疑,
無論多高明的教師也
是難於應付的。因而,除師生交流之外,學生與學生交流,形成三維互動的語文
課堂教學生態,是十分重要的。
生生交流,在語文教學中,也有三個層面:一是就文本展開討論,如文本中
的某一個觀點、某一個人物、語言特色、或者文本間的異同比較,都可以作為學
生討論的內容。新教材在編寫上,本身就很注重學生的討論,許多課後思考題,
都是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好話題。
教師則要根據教學目標做好引導員。
二是
就學生關心的某一個話題展開辯論,
這個話題可以從文本生發而來,
也可以選擇
貼近學生生活的某些社會熱點問題,如中學生比較關注的足球問題、網路問題、
時事熱點等,都可以給學生議一議、辯一辯,一方面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另一
方面也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讀寫聽說
的全面發展。三是自主組織其它語文活動,如文學社團活動,語文實踐活動等,
促進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以上三個層面的生生交流,
逐步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對學生能力要求也不相
同,
應該說是學生思維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由低向高發展的三個階段。
我們既要
重視課堂討論,
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認識,
又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活動,
引導學
生大膽實踐,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的跨越。
第四個層面:生網交流,即學生的網路交流。
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
網路已全面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
們越來越感受到網路對我們生活、
工作、
學習的深刻影響。
語文教學可以充分利用
『肆』 幼兒教學方法特點
我覺得可以通過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建議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伍』 現在教學方法有哪些基本特徵
學生會的老師堅決不講。
『陸』 教學方法怎樣才能適合教材的特點
教學方法適合教材的特點的方法:
根據不同的學科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目前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科學、社會、語言和藝術等領域。由於這些領域的課程內容各有其特殊的性質和類型,因此,它們所需的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必然有所不同。適合科學內容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藝術內容,也就是說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
例如,科學領域一般可採用發現法、問題解決法、實驗法等;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適合採用游戲法、參觀法、談話法等;而藝術領域則更適合採用欣賞法和練習法。此外,選擇教學方法除了考慮不同領域知識差異外,還必須考慮同一領域內知識的具體差異。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教師和學生的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啟發式或獨白式教學,提問主要是是非性提問和陳述性提問,而推理性提問較少,這樣就很難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和發現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師生間互動較少,學生對教師的講授缺乏足夠的反饋,從而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也就無法提高。
『柒』 現在教學方式的特點是什麼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條件下,人們的許多生活方式也越來越進步,在教學方面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方式也發生了適當的改進。如今許多學校都有獨特的教學方式,那麼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主要的教學方式特點有哪些呢?
啟發式其實現在有很多新的、自由的教學方式出現,在很多開放的學校里,會有一種叫做啟發式的新型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也與其他教學方式相關聯。老師們會從某種程度上對他們進行思想啟發,然後再讓他們進行對自我的深度思考。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個人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更加自由的想像發揮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新型且有效的教學方式。
『捌』 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基本特點:
1、雙邊性與周期性 。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發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2、認知性與個性化。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特殊的認識過程。與人類其它的認識活動相比,它不是為了直接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為了實現學生個人的思維創造,即人類的「再創造」,因而,這種認識活動關注認識的結果,但更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展。
3、實踐性與社會性。
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具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新生一代通過接受、繼承和發展上一代傳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發展,體現出鮮明的社會性。
教學過程中幾種必然的聯系: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玖』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9)教學方法特點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拾』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型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一定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