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9 08:14:06

A. 人力資源學與社會保障學的比較

人力資源學是專門研究人力資源數量、質量、開發、利用、配置、管理以及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

B. 什麼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學

專業介紹:
隸屬於公共管理學院(原勞動人事系),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
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熟練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理論知識和法律、政策,充分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勞動力市場機制,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管理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研究以市場為基礎配置勞動力資源以及對社會就業進行管理、調控的理論和方法,能夠開展就業供求研究及職業中介,職業培訓,職業准入,職業指導等工作;學習、研究社會保障理論及運作模式,能夠依據法律法規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體系進行管理;學習、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能夠運用法律武器對勞動爭議進行有效的調節、仲裁處理和勞動關系監察工作。基於社會需求、專業屬性及培養目標的要求,從強化學生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出發,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組織了管 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基本技能等知識模塊,開設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統計學、社會保障概論、社會保險學、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勞動就業學、勞動關系管理、職業指導等課程。這些知識模塊的選擇和組合與課程設置基本上滿足了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對知識結構和技能的要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勞動與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為了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制度. 分為: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安置等. 主體是國家和社會,對象原理上是全體國民,但基於國力的限制,目前只實施了一部分.占絕大部分人口的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於完善. 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學科是培養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高級專業人才的新興學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興學術領域。一般來說,本學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社會保障學、社會政策、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基金、救濟與福利、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員工福利與企業年金、中國社會保障政策分析,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彌補市場缺陷的政府行為正日益顯示出重要的意義,經濟理論界也日益重視對社會保障理論的研究,面對社會經濟實踐的要求,社會保障學也成為很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普遍開設的重要課程.但也應該看到,在我國,對社會保障理論問題的研究只是近幾年來的事情,社會保障學課程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學科體系很不成熟。可以說,我國的社會保障學是一個朝陽學科,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必然需要更多的社會保障方面的人才。
這個學科的知名高校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在這一領域內,比較著名教授有中國人民大學的鄭功成教授,他著有《社會保障學》一書,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本書分為上、下兩篇計十二章。上篇為基本理論篇,闡述社會保障的基本概念、發展進程、理論基石、相關關系、體系與模式、社會保障基金、立法與管理等,旨在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社會保障基本理論知識;下篇為制度實踐篇,介紹包括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軍人保障、補充保障等在內的制度安排及實務知識,旨在從宏觀和總體角度提供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知識。

C. 社會保障學科的重要性

社會保障從基金籌集到支付過程實質是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應屬於經濟學范疇;社會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為社會穩定發展服務,是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的社會政策,應屬於政治學范疇;社會保障的行為是社會控制,其內容與任務是解決各種特定的社會問題,應屬於社會學范疇。

2.從實踐看,社會保障關系只能由獨立的法律部門來調整和規范,並需要運用統計學、管理學和保險學等技術。

社會保障牽涉面廣,上述學科均不能完全包容它,應當成為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基礎上(理論源泉)的一門獨立的、交叉的、處於應用層次(政策學科)的社會學科。

3. 社會保障有自己完整嚴密的體系結構和特有的運行規律

社會保障學還不具備經過周密論證的知識體系,需要探究和構築,但它有特殊的研究對象。
社會保障是社會學、勞動經濟學、人口學等許多學科的重要內容,成為具有綜合性、應用性、邊緣性的交叉學科。對於社會保障的研究,受到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高度重視。但由於各國政治制度、經濟狀況、社會背景、民族特點、實施范圍和程度、理論與價值取向、責任與利益分配不盡相同,對社會保障概念理解有諸多分歧,有30多種。

(一)對社會保障學科性質認識的偏差

1.經濟學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將社會保障視為一種收益分配手段,將社會保障劃入經濟學范疇。在社會保障理論發展進程中,一些經濟學家像庇雇、凱恩斯對社會保障的理論貢獻,使許多人認同社會保障屬於經濟學。

2.社會學家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與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將社會保障視為社會學的一個領域。柏拉圖的《理想國》、培根的《新大西島》、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被視為社會保障基礎性的理論源泉。

3.政治學者、法學、管理學家認為社會保障屬於自己領域的一個分支。

D. 如何認識和掌握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保障專業在我國現在的學科分類體系中,被分到了「管理學-公共管理」下面,本科專業叫「勞動與社會保障」,碩士研究生專業叫「社會保障」。作為一門學科,尤其是一門發展時間不長的學科,社會保障學考研的專業課應該怎麼復習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學專業課的復習方法。

一、社會保障學的定義

(一)、什麼是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建立的、具有經濟福利性的、社會化的國民生活保障系統。在中國,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軍人優撫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什麼是社會保障學?

社會保障學作為一門學科,它是在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相互交叉又有自己獨特性的應用型社會科學。

二、社會保障學的存在意義

(一)、為什麼需要社會保障?

在中國,社會保障是一個大概念。它是各種官方保障措施的統稱,區別於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各種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是最能體現激勵性的,也就是說投保越多、收益越大。但是商業保險不會對必然發生的風險進行保障。比如人人都會衰老,因此理論上人人都需要養老保險,而保險公司會為每一個有養老需求的人提供保險服務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又如,醫療保險或者說疾病保險,保險公司所能保的都是發生概率極其微小的病,普通的醫療費用是不會報銷的。保險公司還會存在逆向選擇,就是真正需要保險的人保險公司不會為其辦理保險,因為必然虧損。而並不需要或者需求很小但能支付保險費的人卻買了大量商業保險,因為保險公司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而社會保險由於是國家和社會提供,是一種社會化的制度,對於每一個受保障人員來說都具有經濟福利性。所以,社會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為什麼需要學習社會保障學?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完善,有相當數量的人得不到相應的保障。社會保障學是研究社會保障制度及其問題的,其發展水平必要也是不充分的。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會不斷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社會保障研究和從業人員。在養老保障方面,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養老產業未來必然得到空前快速地發展。在醫療保障方面,現在醫患矛盾凸出,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問題,中央也提出了「健康中國」的目標,醫療保障制度未來必然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些都在社會保障學的研究范圍之中,社會保障學將來一定會成為熱門學科、成為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問題的實用之學。

三、怎樣學習社會保障學

(一)、了解基本理論,明晰體系框架

社會保障學有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大數法則、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在不同的子系統中則有更多的小概念,學習社會保障學,首先要把握這些。

社會保障學研究的是社會保障制度,因此社會保障的主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就是社會保障學的重點研究對象。比如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也就是社會保障學學習的重點。在我國,社會保險又具體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其中養老和醫療是重點。像這樣的框架和體系,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掌握,以後我在課程中也會幫大家梳理。

(二)、學會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進行學習

縱向研究,即歷史的研究。通過對社會保障的發展歷史,某一項具體政策的發展歷史等理解為什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會出現這樣的制度模式,後來又是什麼因素的變化促使制度發生了變遷。橫向研究,即世界各個國家的比較研究。研究不同國家的制度,同一制度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模式,各個國家不同的制度又有哪些共同的特點,每一種模式各有什麼優缺點。把握這兩個維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現在我國實行的制度,也可以從國際經驗中發現我國制度存在的問題,並嘗試尋找解決對策。

(三)、關注方針政策、理論不斷跟進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受政策影響很深的應用型學科,制度的改革必然會改變學術研究的內容。制度在不斷進步與完善。理論當然不可能一成不變。緊跟政策走向,才能對我國的社會保障現狀做出最合時宜的研究。

E. 社會保障學的定義

《社會保障學》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背景,貫徹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重點闡釋社會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實務等知識點。《社會保障學》的主要特點和優點存於:第一,介紹了有關社會保障理論各流派的基本理論觀點;第二,構建了社會保障比較完整實用的知識體系;第三,注重了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促進和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與完善;第四,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第五,探討並預測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趨勢;第六,通俗易懂,簡明扼要。

F. 社會保障學科的特點

社會保障學科屬於公共學科門類的二級學科專業,其特點是綜合了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建設性,主要研究社會保障宏觀政策、社會保障管理運行體制等問題。

(6)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學科是公共管理一級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二級學科專業,社會保障學科的特點是綜合了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主要研究社會保障宏觀政策、社會保障管理運行體制、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問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建設性。社會保障學科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保障學的歷史、理論和研究方法;及時掌握社會保障專業的研究進展以及學術前沿等情況。社會保障學科在考研方面的方向包括社會保障經濟與金融、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

G. 社會保障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哪些+我們如何理解社會風險與社會保障的關

1、社會保障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
對公民在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於各種原因生活發生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國家或政府為滿則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過強制性的社會立法建立的社會制度。

2、社會救助

國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原因、社會原因而
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會成員給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3、社會保險

國家通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對勞動者遇到生、老、病、死、傷殘、失
業等風險而進行的以維持基本生活為目的強制性的社會保障制度。

4、社會福利

國家和社會團體以改善生活為目的而向全體公民提供的一項社會保障措施。
社會福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最高層次。

5、社會優撫

國家以優待和撫恤為目的,對軍人及其家屬所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措施。

閱讀全文

與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7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2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7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39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4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4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6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7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43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