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X型腿怎麼矯正,我的不是太嚴重,沒影響身高,但就是不美觀
X 形腿的矯治練習,每天 1~2 遍: 第一節壓膝運動:正坐,兩腳掌相靠,兩手扶膝輕輕下壓。注意腳掌不要分開, 膝蓋壓到不能再壓時,停耗一定時間。 第二節捆腿練習: 坐位, 兩腿並攏抬起, 以布帶捆住腳腕, 兩腳用力向左右掙動。 3.非手術療法有一些,但需長期不懈的堅持,可以嘗試:1.穿鞋底內側墊厚一些 的鞋。2.走「貓步」。3.盤膝坐 20~30 分鍾並交替雙腿,每天 1~2 次。同時按摩 腿內側肌肉,增加肌張力以矯正畸形。 努力!堅持! 一.由於維生素 D 缺乏,營養不良,佝僂病後遺症等原因造成的 X 型腿、O 型腿 (俗稱羅圈腿),除了非常嚴重的畸形需醫學矯正外,其他的均可通過運動鍛煉 來糾正或彌補。具體方法: 1、壓腿運動:通常採用直壓腿和側壓腿。 2、踢腿運動:O 型腿採用小腿外踢法;X 型腿採用小腿內踢法。 3、夾腿運動:雙腳、踝、膝同時靠攏夾緊,堅持數分鍾後放鬆。然後重復平時 走路,注意姿勢。
B. 高鞭腿是不是跟韌帶有關
韌帶拉開對絕對力量和速度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劈叉是你踢腿的基本啊!就像你想走路必須要能把腿張到一定程度一樣!韌帶不拉開,第一動作做不出,第二很容易損傷,你還人都沒有打,你就自己受傷了,和你打人了只是沒有把人打死而已,你自己去權衡那個更重要,再說你劈叉都不行你很多高腿就無法出來,而且很容易受傷,怕速度下來,只要你在壓韌帶的同時加緊速度力量訓練就可以了,這樣對你影響也不大!再說你壓腿壓到劈叉韌帶算拉開了嗎?沒有啊!真正的拉開是像雜技演員一樣的柔韌性,那樣才叫真正的開了,那種柔韌性就沒有必要了!所以你說壓腿劈叉,必須要的,這個是基本功!隨你學什麼無論是武術散打泰拳跆拳道沒有聽說那個搏擊裡面不要壓腿劈叉的!沒有那個功夫裡面說基本的柔韌性都不需要具有的!謬論不能當做盡善的借口!
C. 彼得阿茲和克羅埃西亞戰警都在巔峰時期時哪個更強
不知道他的右腿有沒有左腿那樣強悍,網上說戰警的左掃退也能達到800多公斤,彼得阿茲和克羅埃西亞戰警都在巔峰時期時哪個更強,戰警是不是左撇子啊克羅埃西亞戰警米爾科號稱左腿王?(要回答的全面一點啊,順便幫我找下戰警出場的背景音樂)
相關說明: 戰警現在做什麼呢!
你肯定會倒下,如果你被阿茲的掃腿踢中,你就完了;硬接觸式格鬥和軟接觸式格鬥。總的來說,他還缺少一套能應付各種局面的戰術。
阿茲那威力強大的掃腿要歸功於兩個方面:近乎完美的發力技巧和刻苦的訓練。掃腿發出時用腰部啟動,米爾科練的既不是泰拳,也不是踢拳,而是自由式拳擊。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練出這樣出神入化的腿法,後者的慘烈程度遠遠超過前者、典型的如泰拳、空手道、K1大賽正是硬接觸式格鬥最高水平的較量。參賽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兩人在特別規則下,占成平手!
這是關於他的一段視頻:...... 打站立式格鬥的話
阿茲更強些 移動和打擊力都略強於戰警 阿茲的身高和打擊范圍也有微弱的優勢
如果算上地面技比較難說 因為阿茲巔峰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地面技
戰警這些年不斷地學習寢技 進步很明顯 戰警這些年主要是打PRIDE和UFC
這倆人我都非常地喜歡
哈哈,遇見同好了..
我覺得不太好比,
光從力量上來說,彼得的巔峰時期要強一點,能達到900.
不過個人最喜歡看米爾科的比賽,爽..
傳聞某人在去加拿大的飛機上遇見過肥朵.
其實我是不喜歡看肥朵的比賽.
喜歡戰警的低調,有格鬥家的氣質。
不好比的.怎麼說呢?各有各的長處,看你怎麼玩了
D. 克羅埃西亞戰警的科學訓練
在日常訓練中米爾科極其注重實戰訓練,模擬擂台環境的實戰在整個訓練計劃中占據主要位置,一切訓練內容圍繞擂台要求進行,在練習中考慮到擂台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進行針對性訓練。他採取的是循環模擬訓練的方式。在充分熱身之後,以3個回合為一組進行綜合實戰訓練,第一,二回合10分鍾,第三回合5分鍾。而每回合也由三位不同風格的陪練輪流進場與米爾科進行針對性的實戰。第一位是拳擊選手,與米爾科進行拳法和站立狀態的角力訓練,訓練實戰中的距離感、身法移動以及攻防節奏;在一輪激烈的拳法大戰之後,摔角手進場,主要訓練站立與摔角之間的轉化過度技術,陪練選手在拳法組合後不斷尋找時機施展扭倒(Takedown)技術,而米爾科則使用反摔技術不斷破解攻擊,並在地面纏斗中確保自己的優勢位置;最後3分鍾柔術選手上場,與米爾科進行地面技術的強化,進行地面技術的攻防演練。整整10分鍾的回合中沒有任何休息和調整時間,而且必須每時每刻集中精力真刀真槍地對抗不同風格的選手。大強度的實戰訓練在提供各種擂台經驗的同時,對於選手的體能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訓練。而打引靶(活動靶)是提高攻擊能力,攻擊時機角度的最好的訓練方式,當結束了一輪25分鍾的實戰訓練之後,米爾科會以打拳靶,踢沙袋等方式進行狀態的調整,並強化自身的格鬥技術,並等待下一輪實戰訓練的到來。
身體素質強化也是米爾科訓練課程的一部分。搏擊選手身體素質分為基本反應和力量素質、身體協調能力、對抗能力、心肺功能完善等幾個大方面。負重訓練是強化力量的有效方法,與力量舉選手不同格鬥選手並非一味追求巨大的力量,而是要求速度、爆發力的平衡。單純的舉重並不是功能性健身,有很多人卧推成績很好,但他們在拳擊與摔交動作中卻發揮不出力量,因為那不是擂台需要的力量。對於格鬥選手來說,模擬各種不同的摔角和打擊動作進行阻力和負重訓練,針對性強化發力肌群才是符合格鬥擂台的需要。米爾科並非象健美選手那樣每天訓練特定一部分肌肉,而是在一次訓練中同時訓練多部分肌肉,並很注重腰腹、下背、和腿部肌肉群的訓練,而他石破天驚的掃腿攻擊力與這些部分的力量素質強化也不無關系。
E. 請教怎麼樣正規的訓練肌肉(健美)!
銀幕上的李連傑就你是 架性能卓越的打鬥機器。無論他扮演的秒林英雄、武林宗師,還是保鏢、殺手、超時空戰警,個個身手出神入化,動作令人目眩,而餒幕下的這位「功夫皇帝」則顯得謙和、內斂,武術在他口中不再是好勇鬥狠
多次獲得武術全能冠軍。拍了32部電影、付出7次骨折代價的李連傑接受美國《男性健康》雜志采訪時,指出了武木的3個境界:第一個境界:學習武術的形式,並不斷地重復它們,把你的四肢化為武器,並把它們磨練得越來越鋒利 這時你的精力都集中在技藝上 第二個境界:這時身體上的技藝已經十分純熟,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如果我能夠使你感到恐懼,或者說服你,我就不需要和你進行格鬥了,第三個境界:你已經掌握了精神力量,甚至根本不再需要使用拳腳了,當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每個人都感到安全 我不會給任伺人帶來恐懼感。可能仍有人想攻擊我,但慢慢他就會醒悟,並且放下武器,這時他就不再想攻擊任何人了。
許多人都「別有用心」地希望李連傑與成龍打一架,看看誰是贏家,李連傑曾經通過媒體對這一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我和成龍是朋友,不會動拳腳,練武並不是為了街頭斗毆、傷害別人,功夫是用來健身的
這就是李連傑功夫與健身的哲學。
「健身」與「健心」合一
中國傳統健身非常重視「氣」、「意念」、「內外兼修」這些在西方人看來似乎虛無縹緲的東西。李連傑曾對美國人解釋說,這些概念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健身使性情更加平和,心胸更加寬廣。心理的健康也是長壽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即使對於運動成績,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李連傑回憶說,自己早年在北京武術隊的訓練生活中,就沒能做到「健身」與「健心」的合一。那時的訓練很苦,假如李連傑練習沖拳500次時手臂受傷、最好是默不作聲如果告訴教練,結果可能更糟,訓練可能會改為踢腿2000次。艱苦的訓練或許還是次要的,更糟糕的是體罰和訓斥是家常便飯,因此經常心情壓抑,李連傑對教練的苦心是完全理解的,他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心理調節。一個悲觀的人面對一座金山也會找到郁悶的理由,而一個樂觀的人守著一堆馬糞也能看到希望。
現在的李連傑武功更加精進,性情更是平和得像平靜的湖水。他曾說過:「即使明天就會死去,我也能坦然接受。」對此,他解釋說,人應該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每天都把愛給予周圍的人,同時也享受得到的愛,一個人可能腰纏萬貫,卻整日生活在痛苦中,那種人還不如一個能快樂地度過餘生的絕症患者。
李連傑認為,「健身」與「健心」應該結合在一起,這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練習武術類項目的人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 如果在訓練之後更加好勇鬥狠,那就和健康的方向背道而馳了。所謂「武德」絕不是空談,而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塵活
「健心」的要求對參加所有運動的人都是適用的 李連傑認為,不論參加什麼運動,首先要記住運動的目的是健康,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決不會為了提高運動成績而去服用對自己身體有害的葯物,追求進步是無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式否則,輕則會急躁冒進,造成運動損傷,重則會做出違反運動道德的事情,害人害己。
怎樣做到「健心」,李連傑說,要從運動本身得到樂趣、要追求成績。但不要追求名次、獎金、名譽等。有時僅僅是虛榮心也會誘使人作出蠢事他很欣賞波士頓國際馬拉松賽,比賽幾手沒有獎金 大多數參與者既不會得到名次,也不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但他們真正將「健身」與「健心」結合到了一起。
全面健身
李連傑認為,健身決不應該局限在幾種特定的項目上,絕不是走進健身房才叫健身,這是一種極為無知的認識。他以自己為例,從未進過健身房,身體素質卻超過大多數健身者。他能用12秒跑完100米,整日騎山地自行車郊遊,曾經步行登上90層的高樓除了很好的有氧運動能力、他的力量也很出色,他能深蹲200公斤,卧推100公斤。對於一個40多歲的人來說,這些運動成績都是相當不錯的。
李連傑能保持良好的運功能力,可不是靠吃老本。他有一套簡單而有效的健身計劃。他的訓練項目不拘形式,但絕對實用。首先是跑步。他認為跑步是最簡單而且效果最好的健身方式,「一個不練習跑步的人根本不能叫做健身者」。他的工作繁忙,因此跑步的時間、距離、場所都不固定。但是只要有可能,他每天都要跑至少5公里
作為一名功夫影星、武術的相關訓練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馬步樁是基本功訓練 李連傑練的是武術套路,武術會路最重視基本功。他年輕的時候能在大腿上壓4個15公斤的杠鈴片練習蹲馬步,如果不負重,能連續蹲數小時、他非常推崇這項練習,只要有可能。他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時間,擺出標準的馬步姿勢,大腿上放一塊平板,上面摞上杠鈴片。他說:「馬步樁的感覺真是太好了,能讓我的心情完全平靜下來,甚至感覺到全身的血液循環。」
壓腿、劈腿、踢腿是李連傑每天雷打不動的必練項目。它們對場地和時間都沒有要求。李連傑一有機會就做這些他稱為「伸展筋骨的動作。他認為這是利用零散時間的最好方法,當然,前提是你在大庭廣眾下做這些動作時不要感到不自在。
李連傑的家中有深蹲架、卧推架和一副杠鈴。在家的時候他會做8~12組深蹲和6~8組卧推但像他這樣的大忙人經常出差在外,那時他就採用替代方法他用高次數俯卧撐代替卧推。深蹲比較麻煩一些對於他這樣能連續數小時蹭馬步的人來說,不負重的深蹲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對此,他的解決方案是單腿蹲。他的單腿蹲除了次數大大超過常人,難度也有大幅增加,他會在站起時順勢跳起,或者在動作過程中的任意一個點上靜止幾分鍾有時他還會蒙上眼做,他認為這對不衡能力也大有好處。除此以外,他每天都做仰卧起坐
他訓練速度和爆發力的秘訣是打羽毛球他每周打3次羽毛球,每次1小時。
李連傑有一份他認為非常理想的健身計劃,他稱之為「黃金計劃」可惜他身處演藝圈,生活不規律,很難嚴格執行這份計劃。但他表示,將來自己退出演藝圈後,一定要嚴格執行這份「黃金計劃」。
黃金計劃
周一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深蹲8~12組
周二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騎自行車郊遊3~4小時
周三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卧推6~8組
周四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0分鍾
五、武術套路練習1小時
周五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快速登台階15分鍾
周六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跳繩15分鍾
周日
一、跑步6~8公里
二、仰卧起坐300次
三、馬步樁負重60公斤15分鍾(分多組完成,每組至力竭)
四、壓腿、劈腿、踢腿10分鍾
五、武術套路練習1小時
這份訓練計劃運動量較大,普通健身者可能難以照搬。但只要你領悟這份計劃的精神,使自己的健身計劃全面、豐富起來,說不定有朝一日你也能擁有李連傑那樣強健的體魄呢!
作為銀幕英雄的李連傑
17歲時,李連傑表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電影角色——《少林寺》中的武僧覺遠,這也是他創造的一系列銀幕英雄神話的開始。除了他綻放燦爛笑容的俊俏面容,觀眾更對這位武林少年的身手印象深刻。20年後,李連傑對媒體談及他日歲就開始的武術訓練時,對當時所遭受的「身心折磨」仍刻骨銘心。然而,訓練有素的武功底子,使他在影片中拳打腳踢要槍使棒,無所不能,此時的李連傑少年無忌,稚氣未褪。
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的《中華英雄》《龍在天涯》則充分顯示了李連傑的明星潛質。銀幕上的他已沒有了《少林寺》時的青澀感,表演從容流暢,武打動作更顯老到,其中《中華英雄》打鬥真實,李氏功夫片的拳腳風格已確定基調。
到了90年代,李連傑進入了他在香港電影生涯的黃金時代。一些他所扮演的被人們奉為經典的電影形象,都在這一時期出現——武林宗師黃飛鴻,武功博大精深,為人正義凜然,儀表俊雅瀟灑,似乎與今天推崇的「新好男人」並無二致;方世玉、令狐沖、張三豐則既敢作敢當。又率真、頑皮,如陽光大男孩。金庸評價說,所有全庸劇的演員中,李連傑的令狐沖是最形神兼備的。
拍攝《中華保鏢》《精武英雄》時,李連傑已過而立之年。此時的他更「男人」,拳風剛猛,酷勁十足,而童真氣全無。《精武英雄》的對打場面頗為殘酷,李連傑的對手也都是格鬥高手,拳腳不留情,李連傑盡顯其凌歷武功,他在影片中表演的二指撐地俯卧撐、單臂引體向上等動作也令人稱奇。
許多李連傑的Fans都奉《中華保鏢》為經典。這的確是部好看的電影,李連傑的動作更敏捷、更飄逸,而且他似乎也在片中詮釋了一個榜樣男人的品質:敬業、一絲不苟、忠誠、無畏、奉獻。
《殺手之王》應當算是李連傑電影經歷的分水嶺,這之後,他就全身投入好萊塢發展。影片中的李連傑又露出了與他久違了的孩子氣。這個角色看上去憨厚、可愛,實際上卻是個武功高強的職業殺手,故事頗具可視性。
李連傑迄今惟一的一個反派角色出現在由好萊嗚大牌影星梅爾』吉普森主演的《致命武器4》中。
這實際上是梅爾•吉普森的一次極不體面的表演經歷。吉普森也是好菜塢響當當的銀幕硬漢、他在《愛國者》中,為搭救自己的孩子,手持利斧,隻身連殺數名英兵,神勇過人。然而遇上了《致命武器》中的黑幫人物李連傑,他卻被數次打得鼻青臉腫,暈頭轉向。這位正面人物反被反派角色的「光彩」映襯得黯淡無光。此片在韓國上演時,宣傳海報上的巨幅頭像為配角李連傑,而非主角梅爾•吉普森,生活中的吉普森也曾表示對李連傑又敬又畏。
與李連傑在香港拍攝的幾乎每一部片子都好評如潮的情形不同,他的好萊塢表現則招致一些批評,當然這更多是來自華人影迷的聲音——因為他們心目中武林宗師的形象已被扭曲,李連傑電影形象的親和力也被削減。他面無表情,寡言少語,看上去更像一架格鬥機器,一個好萊塢的功夫玩偶。
其實,這只是李連傑的轉型帶給人們的一種心理失落。這些電影依然很有看點,李連傑的功夫更加出神入化,匪夷所思。盡管他今年已42歲,但他的身體並沒出現絲毫頹態。
對於李連傑來說,銀幕英雄僅僅屬於電影,生活中的他只是個尋常人。他說,功夫是一種技藝,許多人都可以掌握它。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在街頭格鬥中很多人都能擊敗我,但這也不能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