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廢物中測定揮發分和含水分的方法
測定揮發分和水分含量,可以採用烘乾法來檢測。
推薦兩種方案:
1、烘箱法:准備烘箱,電子天平,樣品皿,乾燥皿等相關實驗器具,通過加熱失重來測的水分和揮發分。
2、快速水分檢測儀方案:准備冠亞牌快速水分檢測儀,原理同樣採用國標乾燥失重,測量快速,方便,准確。
㈡ 燃料「工業分析」項目及其基本性質是什麼
用工業分析法證明燃料組成為揮發分、固定碳及灰分和水分,還包括全硫和熱值。揮發分對 煤的著火溫度、燃燒時間及煤粉細度控制值影響較大;灰分、熱值對配料、配熱及熟料礦物組成 有很大影響。工業分析方法簡單,在水泥企業中廣泛採用。
1揮發分(V)燃料的揮發分是由多種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有機物所構成的混合物。揮發分是衡量煤的燃燒特 性的重要指標。其含量多少影響煤粉在燃燒過程的初析溫度、著火溫度和火焰形狀。揮發分越 高,初析溫度越低,著火溫度也越低。揮發分高,在燃燒後使煤粒疏鬆多孔,有助於完全燃燒。
2固定碳(C)燃料中固定碳是煤炭分類的一項重要指標和燃燒產生熱量的主要化學源,其含量隨煤的變質 程度而增加。lkg碳元素完全燃燒可產生33913W熱量,而不完全燃燒時,1kgCO只能產生 10048kJ熱量,因此生產上要盡量避免出現不完全燃燒。
3灰分(A)燃料燃燒後剩下不可燃燒的雜質稱為灰分。灰分是燃料中的有害成分,灰分越高,燃料品質 越差。灰分存在影響:降低燃料的發熱量和最高燃燒溫度;灰分高,燃料的燃燒速率減慢, 溫度降低,相應提高著火溫度;灰分在較高溫度下,熔融產生液相,加大窯內或爐內出現結皮、 結圈、結揸的可能性;煤燃燒後的灰分,直接進人熟料成分,帶人其所含的有害成分,影響窯 內物料成分的均勻性和質量。因此灰分的高低,不僅影響燃料熱值,且對熟料質量和窯操作也有 影響。
4水分(M)燃料中水分是指自然水分(一般是非結晶水和吸附水),不包括化合結晶水,屬於燃料中有 害成分。燃料中水分不能燃燒,反而汽化時要吸收熱量,高溫時甚至出現裂化,從而提高著火溫 度,降低最高燃燒溫度並增加廢氣量。
5熱值(Q)煤產生熱量的成分是碳和氫。窯爐熱工設備的熱量傳遞是靠燃料燃燒產生煙氣來實現的,單 位煙氣含熱量越高,窯爐熱效率越高,可能達到最高燃燒溫度也越高。
㈢ 水分測定有哪幾種主要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經典水分分析方法已逐漸被各種水分分析方法所代替,目前市場上主要存在的水分測定儀
主要有鹵素水分儀、紅外水分儀、露點水分儀、微波水分儀、庫侖水分儀、卡爾•費休水分測定儀,以及一些專用水分儀。這些儀器測定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再現性好,並能連續測定,自動顯示數據。
1、紅外水分測定儀操作簡單,耗時少,測量結果准確,故紅外水分儀可廣泛應用於化工、醫葯、食品、煙草、糧食等行業的實驗分析和日常進貨控制及過程檢測。
2、卡爾•費休法屬經典方法,又稱為 微量水分測定儀,其主要應用於水分值含量較低的樣品檢測,經過近年來改進,大大提高了准確度,擴大了測量范圍, 已被列為許多物質中水分測定的標准方法。
3、露點水分測定儀操作簡便,儀器不復雜,所測結果一般令人滿意,常用於永久性氣體中微量水分的測定。但此法干擾較多,一些易冷換氣體特別在濃度較高時會比水蒸氣先結露產生干擾。
4、微波水分測定儀利用微波場乾燥樣品,加速了乾燥過程,具有測量時間短,操作方便,准確度高、適用范圍廣等特點,適用於糧食、造紙、木材、紡織品和化工產品等的顆粒狀、粉末狀及粘稠性固體試樣中的水分測定,還可應用於石油、煤油及其他液體試樣中的水分測定
5、庫侖水分測定儀常用來測定氣體中所含水分。此法操作簡便,應答迅速,特別適用於測定氣體中的痕量水分。如果用一般的化學方法測定,則是非常因難的事情。但電解法不宜用於鹼性物質或共軛雙烯烴的測定。
㈣ 煤炭工業分析法(知道水分。揮發分。灰分。咋樣推算發熱量)
這個就涉及到發熱量的計算公式,這是傳統方法,公司技術文章中有參考資料,
www.hengyuankeji.com
,不過現在都有專門的儀器測量發熱量,15分鍾出結果,方便節約時間,數據准確,希望能幫到你...
㈤ 煤粉工業分析水分是不分析水還是全水
一般都是測試煤炭全水
我們家用的是SFY-20型煤粉水分分析儀,可以快速測定其水分含量、、
㈥ 煤中全水分和一般分析試樣的測定方法的不同
飛秒檢測依據GB/T211-2007進行測定,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狀態,可以分為游離水和化合水。1方法A 僅適用於煙煤和無煙煤,並作為測定煙煤和無煙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用已知重量的乾燥、清潔的淺盤稱取煤樣500克(稱准至1克),並將盤中的煤樣均勻地攤平。將裝有煤樣的淺盤放入預先鼓風(將稱好煤樣的盤子放入乾燥箱之前3—5分鍾開始鼓風)並加熱至105-110C的乾燥箱中,在不斷鼓風的條件下煙煤乾燥2--2.5小時,無煙煤乾燥3—3.5小時。再從乾燥箱中取出淺盤,趁熱稱重。然後進行檢查性的試驗,每次試驗半小時,直到煤樣的減量不超過1克或重量有所增加時為止。後一情況應採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為計算依據。
2 方法B 適用於褐煤、煙煤和無煙煤,並作為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用已知重量的乾燥、清潔的淺盤稱取煤樣500克(稱准至1克),並將盤中的煤樣均勻地攤平。將裝有煤樣的淺盤放入預先鼓風(將稱好煤樣的盤子放入乾燥箱之前3—5分鍾開始鼓風)並加熱至150-160C的乾燥箱中,在不斷鼓風的條件下煙煤乾燥0.5小時,無煙煤乾燥1小時,褐煤乾燥1.5小時。再從乾燥箱中取出淺盤,趁熱稱重。然後進行檢查性的試驗,每次試驗15分鍾,直到煤樣的減量不超過1克或重量有所增加時為止。後一情況應採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為計算依據。
㈦ 火電廠用的煤炭要採取哪些樣品進行化驗
煤炭在火電廠發電成本中大約要佔70~80,因此,煤的質量與電廠的經濟效益有很大的關系,並且根據煤質化驗結果可以指導鍋爐的燃燒運行。因此對煤炭進行取樣化驗是化學監督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火電廠需要取樣化驗以下樣品。 (1)入廠原煤樣:在進廠運煤工具上按規定的方法採取樣品,化驗結果用於對原煤的驗收,及時發現是否"虧卡"。化驗項目有水分、灰分、揮發分、發熱量、硫等。 (2)入爐煤樣:在鍋爐前輸煤系統中(常在輸煤皮帶上)按規定採取樣品,化驗結果用於監控鍋爐的燃燒工況和計算發電煤耗。化驗項目有水分、灰分、揮發分、發熱量。 (3)煤粉樣:對於燃燒煤粉的鍋爐來說,在制粉系統中按規定的方法取樣,化驗結果用於監控制粉系統的運行工況,尤其是安全性。化驗項目有細度、水分。 (4)飛灰樣:煤炭在鍋爐中燃燒後,一部分灰隨著煙氣帶到鍋爐的尾部,由專用取樣器取樣,化驗飛灰可燃物的含量,指導調整燃燒工況,提高燃燒經濟性。工業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四個項目,可以滿足運行需要。 元素分析是評價燃料質量的重要依據,在需要時才做元素分析,包括碳、氫、氧、氮、硫五個元素(碳、氫、氧是有機物的主要成分,碳、氫決定發熱量,硫是有害元素)。
㈧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飛灰特性的分析
飛灰含碳量的影響因素及應採取的措施
影響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 燃料特性的影響。循環流化床鍋爐煤種適應性廣,但對於已經設計成型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只能燃燒特定的煤種(即設計煤種)時才能達到較高的燃燒效率。由於煤的結構特性、揮發份含量、發熱量、水分、灰份的影響,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燃燒效率有很大差別。我國主要按煤的乾燥無灰基揮發分含量對煤進行分類,按照揮發分含量由低到高的順序將煤分成無煙煤、貧煤、煙煤和褐煤等。揮發分含量的大小實際上反映了煤形成過程中碳化程度的高低,與煤的年齡密切相關。不同煤種本身的物理組成和化學特性決定了它們在燃燒後的飛灰具有不同的形態和特性。東南大學收集了山西大同煙煤、廣西合山劣質煙煤和福建龍岩無煙煤等幾種典型煤種在電站鍋爐中燃燒生成的飛灰,製成樣品,用掃描電鏡進行了微結構分析。收到基灰發分含量為10%的廣西合山劣質煙煤所生成的飛灰大部分是較密實的灰塊,表面不光滑,沒有熔融的玻璃體形態存在,大部分粒子的孔隙率都較小,僅有少數球狀空心煤胞出現,但孔隙率也不大,壁面較厚,表面粗糙。該飛灰形態表明,該煤種燃盡率不高,取樣分析其飛灰含碳量為10%左右。福建龍岩無煙煤揮發分含量較低,只有4%左右,屬典型難燃煤種,表現為著火延遲、燃盡困難。雖然發熱值高,燃燒時火焰溫度可達1500℃以上,但燃盡率低,生成的球狀煤胞中絕大多數為無孔或少孔,雖然也出現多孔薄壁球狀煤胞,但數量極少。無孔或少孔的球狀煤胞表面很光滑,有熔融的玻璃體形態存在,對燃盡是極為不利的。從煤粉鍋爐種採取飛灰樣,分析其含碳量在10%以上。山西大同煙煤飛灰中雖然也發現有極少部分少孔的密實球狀煤胞,但絕大部分為多孔的疏鬆空心煤胞和骨質狀疏鬆結構煤胞,這兩種煤胞的孔隙率很大,這樣就形成了很大的反映表面積,對煤粉的燃盡十分有利,因而這種煙煤的飛灰含碳量很低。
2、 入爐煤的粒徑和水分的影響。顆粒過大,一方面床層流化不好,另一方面,碳粒總表面積減少,煤粒的擴散阻力大,導致反應面積小,延長了顆粒燃盡的時間,顆粒中心的碳粒無法燃盡而出現黑芯,降低了燃燒效率,同時造成循環灰量不足,稀相區燃燒不充分,出力下降。另外,大塊沉積,流化不暢,局部結焦的可能性增大,排渣困難。顆粒過小,床層膨脹高,易燃燒,但是易造成煙氣夾帶,不能被分離器捕捉分離而逃逸出去的細顆粒多,對燃盡不利,飛灰含碳量高。通過實驗發現:顆粒太小,由於煤粉在爐內停留時間過短,燃不盡,飛灰含碳量就大。相對而言,燃用優質煤,煤顆粒可粗些;燃用劣質煤,煤顆粒要細些。所以對於不同的煤質要調整二級破碎機的破碎能力來調整煤的粒度。煤中水分過大不僅降低床溫,同時易造成輸煤系統的堵塞,故對於水分高的煤進行摻燒。
3、 過量空氣系數的影響。一次風作用是保證鍋爐密相區料層的流化與燃燒,二次風則是補充密相區出口和稀相區的氧濃度。調整好一二次風的配比,有效地降低飛灰、灰渣含碳量,是保證鍋爐經濟燃燒的主要手段。運行中適當提高過量空氣系數,增加燃燒區的氧濃度,有助於提高燃燒效率。但爐膛出口過量空氣系數超過一定數值,將造成床溫下降,爐膛溫度下降,總燃燒效率將下降,風機電耗增大。所以在符合變化不大時,一次風量盡量穩定在一個較合適的數值上,少作調整,主要靠調整二次風比例來控制密相區出口和稀相區的氧濃度。一二次風的配比,與鍋爐負荷、煤種等有關,通過進行燃燒調整試驗可建立鍋爐不同負荷與一二次風量配比的經驗曲線或表格,供運行調整時參考。
4、 燃燒溫度的影響。和煤粉鍋爐爐膛溫度高達1400~1500℃相比,循環流化床運行溫度通常控制在850~900℃之間,屬低溫燃燒,在此條件下煤粒的本正燃燒速率低得多,加上流化床內顆粒粒徑比煤粉爐內煤粉粗得多,所需的燃盡時間長得多。提高燃燒溫度,飛灰含碳量低;相反,燃燒溫度低,飛灰含碳量高。
5、 分離器分離效率的影響。分離器分離效率高,切割粒徑小,飛灰含碳量低;相反,分離器分離效率低,切割粒徑大,飛灰含碳量高。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循環流化床鍋爐使用的高效分離器有三種:上排氣高溫旋風分離器、下排氣中溫旋風分離器和水冷方形分離器。
6、 飛灰再循環倍率的影響。飛灰再循環的合理選取要根據鍋爐爐型、鍋爐容量大小、對受熱面和耐火內襯的磨損、燃煤種類、脫硫劑的利用率和負荷調節范圍來確定。
7、 鍋爐蒸發量的影響。鍋爐蒸發量大,相應的燃燒室溫度高,一次通過燃燒室燃燒的粒子(分離器收集不下來的粒子)燃燒時間長,燃盡度較高,飛灰含碳量低;相反,飛灰含碳量高。
8、 除塵灰再循環燃燒的影響。對難燃盡的無煙煤,採取分離灰循環燃燒之後,飛灰含碳量仍比較高。為了進一步降低飛灰含碳量,一個比較有效的措施是採用除塵灰再循環燃燒。德國一台循環流化床鍋爐,當分離灰再循環倍率為10~15時,飛灰含碳量仍有23%左右。為了降低飛灰含碳量,採用了除塵灰再循環燃燒。當除塵灰再循環倍率為0.3時,飛灰含碳量降低到了10%左右;除塵灰再循環倍率為0.6時,飛灰含碳量降低到了4%。
3 結論
降低飛灰含碳量的措施有多種,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經濟最實用的措施。我廠四台循環流化床鍋爐也存在飛灰含碳量高的問題,我們會借鑒前人的經驗,嘗試一些措施以降低飛灰含碳量。
另外你可以去學校圖書館下載以下論文:
《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特性研究》作 者: 原永濤 楊倩 齊立強 YUAN Yong-tao YANG Qian QI Li-qiang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河北,保定,071003
刊 名: 鍋爐技術 PKU
英文刊名: BOILER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6 37(3)
會議論文《 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碳損失研究 》海峽兩岸第二屆熱電聯產汽電共生學術交流會2002,作者黎永.YamY Lee
卿山.蔣吉軍.王華 降低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含碳量的因素分析 [期刊論文] -煤炭轉化2004(2)
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碳損失研究��
黎永1,岳光溪1,呂俊復1,Yam Y.Lee2,Balr Eliasson2�
(1.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北京100084;
2.Energy&Global Change Dept.,ABB Corporate Research Ltd.,Switzerland)
��摘 要 針對中國5台燃燒硬煤的CFB鍋爐的飛灰含碳量進行了詳細研究,全面分析了煤質、分離器及運行條件對飛灰含碳量的影響,並通過一系列的現場熱態測試和實驗室實驗對CFB鍋爐碳燃盡機理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焦碳燃燒過程中發生的爆裂、磨損等行為與煤種有關,對CFB鍋爐飛灰碳燃盡有很大影響。在CFB鍋爐燃燒過程中焦碳反應性會降低,那些原煤變質程度低、粒徑較大的焦碳顆粒的反應性降低尤為明顯。研究還發現,爐膛內的中心區域氣固混和不均勻會大大增加飛灰含碳量。最後提出了如何減少飛灰碳損失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 循環流化床鍋爐飛灰含碳量分離器��
1前言��
循環流化床技術由於其煤種適應性和在低成本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優點,已成為很有潛力的一種潔凈煤技術。中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即已開始發展CFB鍋爐,至今已有超過100多台CFB鍋爐運行。絕大多數小型CFB鍋爐(35~130t/h)採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超過220t/h的CFB鍋爐則是引進國外技術。一般認為,CFB鍋爐具有很高的燃燒效率,但在中國,許多燃燒硬煤如煙煤和無煙煤以及廢棄物等的CFB鍋爐的實際飛灰含碳量很高,大大超過預測和設計值〔11〕。高飛灰含碳量使得CFB鍋爐的市場競爭力下降。另外,鍋爐飛灰可用作建築材料,部分替代水泥或用於製造水泥,這是飛灰最具經濟價值的應用。飛灰含碳量過高將限制其在水泥和建築行業的應用〔9〕。含碳量很高的飛灰曾被用作燃料來制磚。但是這種季節性的磚生產只能部分消化源源不斷地從CFB鍋爐中排出的高含碳飛灰,並且近年來磚生產迅速減縮並被新建材替代。另一方面,飛灰填埋成本也在上長。因此處理CFB鍋爐飛灰的最好辦法是減少含碳量,使得建築和水泥工業能夠接受。�
2部分中國CFB鍋爐飛灰含碳量分析
��盡管一台CFB鍋爐可被設計用於燃燒幾乎所有不同類型的固體燃料,但實際運行的CFB鍋爐的飛灰含碳量遠沒有所設想的低。下面表1列舉的5台實際運行鍋爐的飛灰含碳量數據和相應運行工況,鍋爐燃用煤種性質如表2所示。
�
3煤種和飛灰含碳量關系
表1的數據清晰地表明飛灰含碳量與煤質強烈相關。煤A為褐煤,煤B為無煙煤,煤C、煤D和煤E為低變質程煙煤。如果以乾燥無灰基揮發分除以發熱量所得的數值作為一個煤質指標,會發現飛灰含碳量和煤質之間明顯的相關關系(如圖1所示)。所以不同煤種在CFB鍋爐中的焦碳燃盡是大不相同的。盡管爐膛溫度比其它鍋爐高,燃用無煙煤的鍋爐B的飛灰含碳量仍然是5台鍋爐中最高的。實際上中國燃用無煙煤的CFB鍋爐的飛灰含碳量普遍都很高。對於許多燃燒不同煙煤的CFB鍋爐,即使煤發熱量較高,排放飛灰減少,因而飛灰未燃碳損失減小,但飛灰含碳量相比煤粉爐仍要高出許多。只有在燃燒褐煤時,中國現運行的CFB鍋爐的飛灰碳燃盡才比較徹底。上面得出的煤質指標較好地反應了煤燃燒活性,便於用來分析比較飛灰碳燃盡。���
4分離器性能��
從密相區揚析出來的細焦碳顆粒是飛灰未燃碳的主要來源,因此分離器性能是減少飛灰含碳量的關鍵。由於爐膛溫度較低,在CFB鍋爐焦碳的燃燒速率比煤粉爐低,細顆粒焦碳所需燃盡時間長,所以分離器的分級分離效率的數據十分重要。不幸的是,可得到的實際運行CFB鍋爐的分離器分級分離效率數據非常少。盡管飛灰和循環灰的質量尺寸分布與煤成灰特性及灰顆粒磨耗有關,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徵分離器性能。關於煤成灰特性和物料平衡的討論請參見文獻〔7〕。下面圖2和圖3給出了表1中5個鍋爐的飛灰和循環灰的尺寸分布,這5台鍋爐的分離器分級分離性能實際差別較小,幾乎一樣。循環灰的平均粒徑約為110~180μm,而飛灰粒徑總的說來不超過100μm,這與Thorpe的發表結果一致〔1〕,總之,CFB鍋爐中大型分離器的切割粒徑(50%)似乎很少低於100μm。���
即使作出了許多努力來提高分離器的收集效率,在細小顆粒的收集上仍收效甚微〔9〕。飛灰回送是改善飛灰含碳量的一個有效方法。典型的例子是一台燃燒無煙煤的Alhstrom 100MW CFB鍋爐,當將一級電氣除塵器的飛灰百分之百地回送後,飛灰含碳量減少了約10%。然而對於許多中小型CFB鍋爐,並不能都採取飛灰回送的辦法,因為飛灰回送系統復雜且運行和維護費用較高。�
5氣固混和��
CFB鍋爐運行時會有大量的固體顆粒從密相區揚析出來,爐膛內存留的物料對於氣固混和有較大影響。為考察氣固混和對於燃燒的影響,我們對一台鍋爐的二次風位置以上的爐膛內氧濃度分布進行了測量〔3〕。被測試鍋爐的爐膛長6米,寬3米,氧濃度測量探頭從側牆伸入爐膛內部〔4〕。測量結果如圖4所示。同時還相應測量了爐膛內的固體顆粒濃度,結果如圖5所示。在爐膛中心區域固體濃度小,而在近壁區域,固體濃度較高,這是因為沿壁面存在顆粒回落。出乎意料的是,爐膛中心區域的氧濃度接近於零,而富氧區域則靠近壁面。在二次風噴口以上不同高度的爐膛截面的測量結果均如此,這樣我們在二次風口以上發現了一個位於爐膛中央的貧氧區域,如同一個空心芯(見圖6)。這表明二次風的穿透濃度並沒有達到爐膛中央,貧氧芯的存在顯然使得爐膛中央的焦碳顆粒的燃盡變得困難。為了增強二次風的混和,提高了二次風的速度,結果飛灰含碳量明顯減少(見圖7)。��
6CFB鍋爐中的焦碳失活��
對飛灰中的焦碳顆粒的研究表明,這些未燃盡細顆粒可根據其反應性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反應性相對較高甚至還有較多未析出揮發分,這類顆粒停留時間不長,可稱為「年輕」顆粒。另一類恰好相反,揮發分基本已經析出,而反應性很低。對於「年輕」顆粒,提高分離器效率或者採用飛灰回送會是保障其燃盡的有效方法,對於第二類顆粒則不然,因為其反應性很低,即使被送回爐膛,會否燃盡仍成問題。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低反應性的「惰性」顆粒呢?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下面簡要介紹。��
很多研究發現煤熱解過程中反應性會降低〔2,8〕。我們做了類似實驗,結果同樣發現反應性隨著停留時間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在熱解最初階段反應性下降非常快,接下來下降速度減緩,最後達到由熱處理溫度決定的一個漸近值,溫度越高,此漸近值越低(見圖8)。圖8中每一個點代表一個焦碳樣品,是將原煤在900℃馬弗爐中熱解7分鍾脫揮發分,然後在管式爐中進行不同停留時間和不同溫度的熱解所得到的。我們分析了實際循環流化床飛灰中第二類未燃盡焦碳顆粒,其反應性比實驗室內相應溫度條件(熱解溫度等於爐膛溫度)下熱解焦碳所下降達到的最低反應性(即圖8中的反應性漸近值)還要低。Senneca還將其它研究者發表的類似結果進行了總結,將不同溫度下焦碳反應性下降到漸近值所需時間簡潔地表示在一張圖上〔6〕。��
在CFB鍋爐燃燒溫度下,比如說900℃,反應性下降至最低的有效熱解時間是10~30分鍾(因煤種而異)。爐膛給煤中的細小顆粒一般並不能停留這么久,所以飛灰中低反應性焦碳極有可能是來自於原煤形成的大顆粒焦碳。大顆粒焦碳在因爆裂、磨損達到可揚析的細小顆粒之前可能會停留較長時間。在爐內焦碳顆粒溫度要比環境溫度——床溫高於50~200℃,焦碳因熱處理引起的反應性下降實際不需要10~30分鍾就會達到最低。綜合這些因素,可以推斷,飛灰中的「惰性」未燃盡顆粒極有可能是來自有較長停留時間的大焦碳顆粒,如果適當減小給煤中的大粒徑顆粒的份額,就有可能降低飛灰含碳量,但這需要進一步確認。��
7結論��
a.CFB鍋爐在燃燒硬煤時的飛灰含碳量通常很高。�
b.飛灰含碳量與煤種強烈相關,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除以發熱量所得的數值作為煤反應性指標是很方便實用的。�
c.爐膛內的氣固混和對焦碳燃盡十分重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二次風的剛性必需保證足夠的穿透度,以避免出現爐膛上部中央出現貧氧中芯。�
d.對分灰中的焦碳反應性的分析,並結合對熱解過程中焦碳反應性變化的研究,發現在CFB鍋爐中大顆粒焦碳可能明顯失活,從而產出飛灰中反應性很低的「惰性」未燃盡顆粒,從而影響飛灰回送的效果。另一方面這提示了通過適當減小給煤的大顆粒的大粒徑份額來減小飛灰含碳量的可能性。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有些來自網頁希望謹慎參考,最好自己去學校圖電子書館下論文)
PS:你這個課題不算是新興課題,現在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了,上你們學校圖書館的資料庫隨便搜一下就一大把(維普資料庫,中國知網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一般學校圖書館都買了許可權的,學生可以免費查閱),只要看過10到15篇相關論文,你就基本上可以搞定了
另外,你的畢業設計(姑且稱為設計吧)本人覺得只有「 4.3輸會系統
4.3.1 干除灰輸送系統的管道布置
」這個跟設計好像挺搭尬,至於「4.1飛灰含量影響分析」這塊就跟論文比較貼切(因為這些影響是結果性的論述,是要有實驗根據的,是為論文(設計的話說白了像是空口說話,只根據某些既定的准則規律做預期,但是它並不是結果)),或者可以把它放在綜述裡面,而且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飛灰特性的分析」這個命題也比較像是論文命題,不太想設計呀
去年偶滴設計就是「130t/h燃煤鍋爐半干法煙氣脫硫工程設計」
偶水平一般,若有說的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㈨ 煤的工業分析與元素分析的優缺點
工業分析:1. 水分
(1) 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煤在開采、運輸和洗選過程中潤濕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細孔(直徑>10-5厘米)中的水.它以機械方式與煤相連結著,較易蒸發,其蒸汽壓與純水的蒸汽相等.與煤粒度等有關,而與煤質無直接關系.
(2)內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內部的毛細孔(直徑〈10-5厘米〉中的水,稱為內在水分.內在水分指將風干煤加熱到105~110時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學方式(吸附等)與煤相連結著,較難蒸發,故蒸氣壓小於純水的蒸汽壓. 失去內在水分的煤稱為絕對乾燥或干煤.
2. 灰分
1).灰分的來源和種類 煤灰幾呼全部來源於煤中的礦物質,但煤在燃燒時,礦物質大部分被氧化,分解,並失去結晶水,因此,煤灰的組成和含量與煤中礦物質的組成和含量差別很大.我們一般說的煤的灰分實際上就是煤灰產率,煤灰成分及其含量與層聚積環境有關. 大量試驗資料表明,SiO2含量在45~60%時,灰熔點隨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SiO2在其含量〈45%或〉60%時,與灰熔點的關系不夠明顯.A12O3在煤灰中始終起增高灰熔點的作用.煤灰中A12O3的含量超過期30%時,灰熔點在1500.灰成分中Fe2O3,CaO,MgO均為較易熔組分,這些組分含量越高,灰熔點就越低.灰熔點也可根據其組成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
3. 揮發分和固定碳
揮發分主要是煤中有機質熱分解的產物,評價煤質時為了排除水分,灰分,變化的影響,須將分析煤樣揮發分換算為以可燃物為基準的揮發分,以符號VR表示.揮發分隨煤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規律性十分明顯,可以初步估計煤的種類和化學工藝性質,而且揮發分的測定簡單,快速發分的分析結果常受煤中礦物質的影響.所以當煤中碳酸鹽含量較高,礦物質在高溫下分解出來的CO2,結果水等也包括在揮發分內.所以當煤中碳酸鹽含量較高,分解出來的CO2產率大於2%時,需要對煤的揮發進行正.也可在測定揮發分之前,用鹽酸處理分析煤樣,使煤中碳中碳酸鹽事先分解.在我國大我數煤中,粘土礦物,高嶺土在560析出的結果水也算入揮發分,因此粘土礦物含量高的煤所測出的揮發分通常偏高.
固定碳就是測定揮發分後殘留下來的機物質的產率,可按下式算出: Cgd=1000-(Wf+Af+Vf)
㈩ 煤的工業分析
煤的工業分析,又叫煤的技術分析或實用分析,是評價煤質的基本依據。在國家標准種,煤的工業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等指標的測定。廣義上講,煤的工業分析還包括煤的全硫分和發熱量。
煤的全工業分析:
1、煤的水分:是煤炭計價中的一個輔助指標。煤的水分直接影響煤的使用、運輸和儲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對減少,且水分在燃燒時變成蒸汽要吸熱,因而降低了煤的發熱量。
2、煤的灰分:是指煤燃燒後剩下的殘渣。因為這個殘渣是煤中可燃物燃燒,煤中礦物質(除水分外所有的無機質)在煤燃燒過程中經過一系列分解、化合反應後的產物。
煤中灰分來源於礦物質。煤中礦物質燃燒後形成灰分。如粘土、石膏、碳酸鹽、黃鐵礦等礦物質在煤的燃燒中發生分解和化合,有一部分變成氣體逸出,留下的殘渣就是灰分。
4、煤的固定碳:煤中去掉水分、灰分、揮發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煤的固定碳與揮發分一樣,也是表徵煤的變質程度的一個指標。固定碳是煤的發熱量的重要來源,所以有的國家以固定碳作為煤發熱量計算的主要參數。
5、煤的硫分: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態分為有機硫和無機硫兩種。有的煤中還有少量的單質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