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品分析的方法
一感官分析法(所使用的感覺器官不同,感官檢驗分為視覺檢驗、嗅覺檢驗、味覺檢驗、觸覺檢驗、聽覺檢驗。常用的檢驗方法:差別檢驗法、類別檢驗法、分析或描述性檢驗法)
二理化分析法(根據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為物理分析法、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⑴光學分析法⑵電化學分析法⑶色譜分析法)
三微生物分析法四酶分析法
『貳』 食品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理化項目:
水分,灰分,酸價,過氧化值,揮發性鹽基氮,三甲胺氮,咖啡因,脂肪酸,丙二醛,氨基酸態氮,總酸,酸度,
明礬,總鹼度,L-羥脯胺酸,黃麴黴毒素B1,苯並[a]芘,丙酸鈣,丙酸鈉,脲酶,米酵菌酸,溶劑殘留量,羰基價,
甲醛,次硫酸氫鈉甲醛,過氧化苯甲醯,亞硝酸鹽,甲醇,乙醇,總脂,酒精度,雜醇油,二氧化硫,相對密度,
pH值,比旋光度,折光率,粒度,細度,折射率,熔點,凈含量,新鮮度,完整率,干粒重,乾燥物,
可溶性固形物,總固形物,非脂乳固體,全乳固體
2.重金屬及微量元素:
鉛,砷,無機砷,汞,甲基汞,銅,鎂,鋅,錫,鈣,鉻,鎘,磷,氟,碘,硒,鉀,鈉,鋁,鐵,錳等。
3.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山梨酸,苯甲酸;
著色劑: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日落黃,誘惑紅,亮藍
甜味劑:糖精鈉,甜蜜素
抗氧化劑:叔丁基羥基茴香醚,二叔丁基對甲酚,植酸,TBHQ
漂白劑:亞硫酸鹽,二氧化硫
護色劑:硝酸鹽,亞硝酸鹽
麵粉處理劑:過氧化苯甲醯
水分保持劑:磷酸鹽等
4.食品農葯殘留測試:
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等400餘種測試
5.食品獸葯殘留測試:
氯黴素、土黴素、金黴素、四環素、硝基呋喃、磺胺類、鹽酸克倫特羅等。
6.微生物檢測:
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黴菌和酵母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致病菌等
7.營養標簽檢測:
以上是我們青島科標生物實驗室針對食品類的檢測項目,可以參考一下。
『叄』 食品理化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什麼
食品理化分析分為:食品分析與檢驗的基本知識、食品物理分析檢驗技術、食品營養成分分析測定、食品添加劑分析測定、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分析測定等相關內容。
『肆』 膳食調查方法中最准確的方法是
膳食調查方法中最准確的方法是稱重法
膳食調查方法中,最准確的方法是(A)。
A. 稱重法
B. 查帳法
C. 化學分析法
D. 回顧調查法
E. 食物頻度
膳食調查方法包括哪些?
膳食調查法一般分為前瞻性和回顧性兩類,前者包括稱重法、記賬法、化學分析法,後者包括回顧法、食物頻數法。
(1)稱重法:在調查期間對每餐所吃主副食的生重、熟重及剩餘食物進行稱重,並根據實際人數,計算出平均每人用餐的生食物重量。然後將一天各餐的結果加在一起,得出每人每天攝入的各種食物生重,再參照食物成分表計算出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稱重法可用於個人、家庭或集體單位,一般可調查3~7天。該方法細致准確,但比較費時費力。
(2)記賬法:通過查賬或記錄本單位一定時間內各種食物的消耗總量和用餐人日數,計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總消耗量。該方法一般可以統計1個月,一年四季各進行一次,該方法適用於有詳細賬目的集體單位,過程相對簡便。
(3)化學分析法:收集調查對象一日膳食中所攝入的全部主副食品,通過實驗室化學分析方法來測定營養素的含量。該方法計算出的營養素攝入量准確可靠,但成本較高,需要專業技術人員。
(4)回顧法:又稱詢問法,即對被調查者過去所攝入的各種主副食品進行回顧調查,獲得每日攝入量,再參考食物成分表計算出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成人一般在24小時內對攝入的食物記憶最清晰,因此常常採用24小時膳食回顧法進行調查。該方法簡便易行,但不可避免回憶偏差,有時需要藉助食物模具或圖譜來提高准確性
(5)食物頻數法:收集被調查者過去一段時間(數周、數月或數年)內各種食物的消費頻率及消費量,從而獲得個人長期食物和營養素的平均攝入量。該方法可快速得到平時各種食物的攝入量和種類,反映長期膳食行為,其結果可作為研究慢性病和膳食模式關系的依據,也可供膳食咨詢指導用。在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中首次應用了用食物頻率法評估人群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研究營養與慢性病的關系。
在幾種常見的膳食調查方法中,結果最准確的是稱重法;最精確的是化學分析法。 作者:衛燦公衛研習社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745453 出處:bilibili
『伍』 食品分析與感官評定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鑒定法
『陸』 食物都是怎麼檢查的有什麼流程
食品檢查,即食品安全檢測,是根據國家相關標准來檢測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質對人體,主要檢測食品當中是否含有重金屬汞等。食品安全檢驗可以通過肉眼查看,唇齒嘗試和用鼻子聞等,不過現在的食品檢測已經向連續化,大規模化和自動化發向發展。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一種會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描述食品在處理過程中的加工,貯藏過程中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學科,技術水平還在不斷發展,目前已經能夠達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准確度。
食品安全問題日趨嚴重,中國政府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檢測辦法》《食品安全監管法》等,以此來保障消費者的有關權力,無論是使用物理檢測方法,還是生物學檢測方法,都是對食品安全的一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柒』 什麼是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是研究各類食品組成成分的檢測方法及其理論,進而評定食品品質的一門技術性學科。
食品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各種科學技術,按照制訂的技術標准,對食品工業生產中的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進行分析檢驗,保證食品的質量。同時,幫助生產部門開發新的食品資源、試制新的產品、改革生產工藝、改進產品的包裝和貯運技術。
通過對食品生產中的原料、輔助材料進行分析檢驗,可以了解這些原料是否符合生產的要求;通過對半成品和成品的檢驗,可以掌握生產過程的基本情況,及時發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產品的不合格率,從而減少一定的經濟損失;同時這些檢驗的數據,可為工廠制定計劃,進行經濟核算提供依據。
另外,在食品的科學研究中,無論是理論性研究還是應用性研究,都離不開食品分析,因此,食品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食品分析的內容
1、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
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是食品分析的經常性項目和主要內容。食品必須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才能保證人體的營養需要,因此,必須對各種食物進行營養成分分析,根據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以營養學的觀點來評價食品的營養價值,以便做到合理營養。
2、食品中污染物質的分析
食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常產生、引入或污染某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按其性質分為化學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兩大類。
『捌』 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有哪些
1,食品安全性檢測 2,食品中營養組分的檢測 3,食品品質分析或感官檢驗
二.要想得到正確的分析結果,需要正確的實施哪些步驟?
分析結果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分析方法的合理選擇,樣品的制備,分析操作的准確以及對分析數據的正確處理和合理解釋
三.選用合適的分析方法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比較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和國際先進標准之間的關系和有效性?
食品分析方法的選擇通常需要考慮到樣品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本身的特點,如專一性,准確度,精密度,分析速度,設備條件,成本費用,操作要求等,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玖』 食物中對鐵的分析測定主要有哪些方法
分析化學的發展為食品安全檢驗提供了准確可靠的分析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檢驗技術已能達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十億分之一的准確度。 食品檢驗的指標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農葯殘留分析、獸葯殘留分析、黴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分析等。根據被檢驗項目的特性,每一項指標的檢驗對應相應的檢驗方法。 除傳統的常規分析方法外,儀器分析方法逐漸成為食品衛生檢驗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以上檢驗方法按照檢驗項目,大致可以分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機成分分析方法。 無機成分的分析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銅、鉛、鋅、錳、鎘、鈣、鐵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譜法、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色譜法等方法。原子光譜法由於其獨特的優點,成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賴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譜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設備費用較低、操作比較簡單以及檢驗結果受操作人員熟練程度影響小等優點。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根據統計,在分析化學面臨的任務中,將近50%的檢驗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完成。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儀器簡單、操作簡便。食品中無機成分的檢驗在食品安全檢驗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測定,一直是一個被政府和民眾特別關注的檢驗項目。因為汞容易在生物體中傳遞,可以被水體蓄積。汞進入人體內,特別是進入人腦後幾乎不能夠被排出,蓄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中毒,損害中樞神經。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熒光光譜法完成。有機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分子光譜法完成。相關檢驗中,特別是農葯殘留,如有機氯、苯並(a)芘、擬除蟲菊制脂、有機磷等的測定得到普遍的關注。 色譜法是分離混合物和鑒定化合物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鑒定化合物又能准確測定含量,操作也相對方便。具有分離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定量結果准確和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因此在有機成分的檢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分子光譜法中紅外光譜法應用較為廣泛。通常情況下,紅外光譜法與拉曼光譜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可作為鑒定化合物、測定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
『拾』 食品分析一般包括哪些程序
食品分析包括樣品採集,制備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成分分析,數據分析處理,分析報告。